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牙髓干细胞条件培养基促进牙髓再生的研究
1
作者 高静 王雨涵 +3 位作者 袁莎莎 陈瑶 李璐 申静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64-671,共8页
目的:基于干细胞的牙髓再生组织工程技术已被视为治疗牙髓疾病的新技术,而干细胞的低存活率无疑会降低牙髓再生治疗的成功率。源自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 DPSCs)的条件培养基(conditioned medium, CM)富含对组织再生至关... 目的:基于干细胞的牙髓再生组织工程技术已被视为治疗牙髓疾病的新技术,而干细胞的低存活率无疑会降低牙髓再生治疗的成功率。源自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 DPSCs)的条件培养基(conditioned medium, CM)富含对组织再生至关重要的多种活性因子,从而被视为强有力的再生治疗工具。本研究旨在探索DPSCs-CM在牙髓再生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体外细胞实验中,以1,3和5天的DPSCs-CM刺激DPSCs,使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检测其对DPSCs增殖的影响,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及茜素红染色观察碱性磷酸酶含量及矿化沉积水平,使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检测细胞成骨标志物基因表达水平,使用体外血管形成实验观察血管化形成水平。在裸鼠模型中,将人牙根片段植入裸鼠皮下,通过组织学评估观察牙髓再生情况。同时,通过分析DPSCs-CM的蛋白质谱深入探究其在牙髓再生过程中对细胞分化的蛋白调控机制。结果:体外实验中,DPSCs-CM不仅促进DPSCs的增殖,同时还促进了其牙源性分化性能;体内半原位牙髓再生动物模型中,相比对照组,经过4周诱导的DPSCs+5 d CM组产生了更为成熟的牙髓样结构;蛋白质谱分析显示,DPSCs-CM含有更多的牙源性和血管生成因子。结论:DPSCs-CM积极促进DPSCs增殖、成牙本质向分化及血管形成,这些发现表明DPSCs-CM在牙髓组织再生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培养基 牙髓干细胞 牙源性分化 牙髓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丁促进人乳牙牙髓干细胞的增殖及成骨分化
2
作者 冯妮 李月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9-374,共6页
目的探讨芦丁对人乳牙牙髓干细胞(SHEDs)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其与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通路的调节关系。方法体外分离培养SHEDs,经鉴定后将SHEDs随机分为control组(正常培养),芦丁低、中、高... 目的探讨芦丁对人乳牙牙髓干细胞(SHEDs)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其与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通路的调节关系。方法体外分离培养SHEDs,经鉴定后将SHEDs随机分为control组(正常培养),芦丁低、中、高剂量组(0.1、0.5、1μmol/L)和抑制剂组(1μmol/L芦丁+10μmol/L JAK2/STAT3通路抑制剂AG490),茜素红染色检测矿化结节数量,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试剂盒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实时定量PCR检测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钙素(OCN)、碱性磷酸酶(ALP)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Runx2、OCN、ALP及JAK2/STAT3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芦丁低、中、高剂量组SHEDs光密度值、矿化结节数量、ALP活性、Runx2、OCN、ALP mRNA和蛋白水平、p-JAK2/JAK2、p-STAT3/STAT3显著升高(P<0.05);JAK2/STAT3通路抑制剂AG490减弱了芦丁对SHEDs增殖和成骨分化能力的增强作用(P<0.05)。结论芦丁可促进SHEDs增殖和成骨分化,其机制与激活JAK2/STAT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丁 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 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 人乳牙牙髓干细胞 增殖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牙髓干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因表达谱分析
3
作者 高小丽 王左敏 程茜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40,共8页
目的 探究牙髄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DPSCs)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分子遗传学优势和临床应用潜能。方法 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nibus,GEO)中下载包含DPSCs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 目的 探究牙髄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DPSCs)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分子遗传学优势和临床应用潜能。方法 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nibus,GEO)中下载包含DPSCs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的基因表达微阵列数据集GSE217636。使用R软件中的“limma”包筛选DPSCs与BM-MSCs的差异表达基因;对DPSCs高表达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途径富集分析;建立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筛选关键差异基因;最后结合文献筛选DPSCs表达谱中归一化值大于4的各组织细胞特征性mRNA。结果 与BM-MSCs相比,DPSCs显著高表达肺部发育相关基因膜金属内肽酶(membrane metallo endopeptidase,MME)以及抗氧化相关的基因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TXN);DPSCs高表达差异基因的功能主要富集在细胞增殖以及蛋白质、脂质、核酸代谢上。结论 DPSCs与BM-MSCs相比在分子遗传学上存在优势,DPSCs可能是潜在的组织工程理想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基因表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苷激活自噬抑制炎症促进牙髓干细胞成牙/骨分化
4
作者 崔闯 孙思怡 +4 位作者 秦梓一 沙颖 徐海 江飞 张光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66-776,共11页
目的:通过验证黄芩苷(baicalin,BA)在炎症环境下的抗炎效果并探究其对人牙髓干细胞(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hDPSC)成牙/骨分化的影响,为牙髓炎的活髓保存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人早期炎症牙髓组织制作冰冻切片并进行苏木素-伊红... 目的:通过验证黄芩苷(baicalin,BA)在炎症环境下的抗炎效果并探究其对人牙髓干细胞(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hDPSC)成牙/骨分化的影响,为牙髓炎的活髓保存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人早期炎症牙髓组织制作冰冻切片并进行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IL-1β、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的表达。将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THP-1分化的巨噬细胞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及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的诱导下极化为M1亚群,再用50μmol/L的BA处理后,利用免疫荧光、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和Western blot分析iNOS、IL-1β及IL-8的表达变化,利用Western blot检测LC3B、Beclin-1及P62的表达变化以观察巨噬细胞自噬,并在使用自噬抑制剂3-MA阻断自噬后检测IL-1β及IL-8的表达变化。随后,提取不同条件处理的巨噬细胞上清液制备条件培养液作用于hDPSC并进行矿化诱导,采用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茜素红(alizarin red S,ARS)染色、RT-PCR及Western blot分析ALP、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 sialophosphoprotein,DSPP)、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及Ⅰ型胶原(typeⅠcollagen,COL-1)的表达,以观察炎症环境下BA对hDPSC成牙/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早期牙髓炎组织炎症区周围IL-1β和iNOS的表达明显升高。LPS和IFN-γ诱导后,巨噬细胞由M0向M1极化,iNOS、IL-1β及IL-8表达明显增加。当加入50μmol/L BA共同孵育24 h后,巨噬细胞极化程度明显降低,IL-1β、IL-8的mRNA水平明显下降;同时,与M1组相比,加入BA后LC3B-Ⅱ、Beclin-1表达升高,P62表达被抑制;3-MA阻断自噬后,IL-1β及IL-8的m RNA水平显著升高。M1巨噬细胞的上清液作用于hDPSC并进行矿化诱导7~21 d后,hDPSC的ALP活性降低,钙盐沉积减少,ALP、DSPP、RUNX2、OPN及COL-1的表达减少。BA处理后的M1巨噬细胞上清液加入hDPSC后,ALP活性显著升高,钙盐沉积明显增多,ALP、DSPP、RUNX2、OPN及COL-1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在炎症微环境下,BA可能是通过激活细胞自噬抑制牙髓炎症反应,促进hDPSC的成牙/骨分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M1巨噬细胞 THP-1 成牙/骨分化 牙髓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肿瘤坏死因子刺激基因6对炎症环境下人牙髓干细胞成牙/成骨分化的影响
5
作者 董稳航 张雪 +2 位作者 何巍 李锐 王颖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7-172,共6页
目的:观察外源性肿瘤坏死因子刺激基因6(TSG-6)对炎症环境下人牙髓干细胞(hDPSC)成牙/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取拔除的健康、阻生智齿,从牙髓中分离培养hDPSC,鉴定后分组。正常对照组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96 h,... 目的:观察外源性肿瘤坏死因子刺激基因6(TSG-6)对炎症环境下人牙髓干细胞(hDPSC)成牙/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取拔除的健康、阻生智齿,从牙髓中分离培养hDPSC,鉴定后分组。正常对照组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96 h,矿化诱导组用矿化诱导液培养96 h,炎症因子组用含50μg/L TNF-α的矿化诱导液培养96 h,炎症因子+TSG-6组先用含20μg/L TSG-6的DMEM培养48 h,再用含TNF-α的矿化诱导液培养48 h,中和抗体组先与TSG-6、CD44中和抗体共培养48 h后再用含TNF-α的矿化诱导液培养48 h。采用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成牙/成骨标志物[牙本质涎磷蛋白(DSPP)、牙本质基质蛋白1(DMP-1)、RUNX家族转录因子2(RUNX2)]及P65、p-IκB、IκB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炎症因子+TSG-6组和中和抗体组细胞核因子κB(NF-κB)的核转运水平。12只2日龄SD大鼠分4组,每组3只。麻醉后处死,取下颌骨,分别置于含二甲基亚砜的培养液、矿化诱导液、含TNF-α的矿化诱导液、含TNF-α和TSG-6的矿化诱导液中培养10 d,用HE和Masson三色染色法评价各组牙组织的矿化能力。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矿化诱导组DSPP、DMP-1和RUNX2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矿化诱导组比较,炎症因子组上述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炎症因子组比较,炎症因子+TSG-6组上述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炎症因子组P65、p-IκB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炎症因子组比较,炎症因子+TSG-6组P65、p-IκB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炎症因子+TSG-6组比较,中和抗体组DSPP、DMP-1和RUNX2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P65、p-IκB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发生NF-κB核转运的细胞增多。动物实验表明TSG-6处理可促进炎症环境下大鼠下颌骨中前期牙本质的形成。结论:外源性TSG-6可增强炎症环境下hDPSC的成牙/成骨分化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干细胞 TNF-α 肿瘤坏死因子刺激基因6 NF-ΚB信号通路 成牙/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小鼠模型的效果及其免疫调控机制
6
作者 李茵 李晓东 +2 位作者 宋光元 史婉婉 王贵强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51-1357,共7页
目的 探讨牙髓间充质干细胞(DPSC)在体内外实验中对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首先通过体外共培养体系评估DPSC的免疫调节作用;然后进行动物实验,将32只小鼠随机分成健康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DPSC治疗组,每组8... 目的 探讨牙髓间充质干细胞(DPSC)在体内外实验中对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首先通过体外共培养体系评估DPSC的免疫调节作用;然后进行动物实验,将32只小鼠随机分成健康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DPSC治疗组,每组8只。检测各组血清ALT、AST及炎症因子水平,HE染色评估肝脏病理损伤。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体外实验结果显示DPSC的CD105、CD73和CD90阳性率分别为99.97%、100%和99.53%;而CD34、HLA-DR和CD45阳性率分别为0.56%、0.17%和0,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特征。DPSC可显著抑制辅助性T细胞(Th)1和Th17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31.32%、45.76%;DPSC可促进调节性T细胞(Treg)(CD4+CD25+FoxP3+)的增殖,促进率为52.29%。DPSC对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为93.70%。在自身免疫性肝炎小鼠模型中,DPSC治疗组小鼠血清ALT、AST水平较模型组显著下降66.8%和60.0%(t值分别为3.321、2.907,P值分别为0.007 5、0.017 5),炎症相关因子TNF-α和IL^(-1)β显著下降57.5%和71.3%(t值分别为2.484、2.796,P值分别为0.039 8、0.020 6),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门静脉周桥接坏死改善不明显(t=1.969,P=0.098)。结论 DPSC通过免疫调节有效缓解免疫性肝损伤,为临床转化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牙髓 肝炎 自身免疫性 小鼠 近交BALB/C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FN-γ通过调控Wnt信号通路诱导人牙髓干细胞迁移抑制成骨向分化对牙髓损伤修复的影响
7
作者 程诺 陈希源 +1 位作者 竹思齐 尹鸿民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4-350,共7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γ(IFN-γ)对牙髓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hDPSCs,将hDPSCs分为对照组、0.05 ng/mL IFN-γ组、0.5 ng/mL IFN-γ组、5 ng/mL IFN-γ组、0.5 ng/mL IFN-γ+PDTC组。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hDPSCs迁移能力,采用茜素... 目的:探讨干扰素-γ(IFN-γ)对牙髓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hDPSCs,将hDPSCs分为对照组、0.05 ng/mL IFN-γ组、0.5 ng/mL IFN-γ组、5 ng/mL IFN-γ组、0.5 ng/mL IFN-γ+PDTC组。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hDPSCs迁移能力,采用茜素红染色实验评估IFN-γ对hDPSCs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hDPSCs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表达。构建大鼠牙髓机械性损伤的模型,将三维培养hDPSCs细胞团、添加0.5 ng/mL IFN-γ的hDPSCs细胞团置于建立的大鼠牙髓损伤模型洞内,玻璃离子充填窝洞,HE染色比较各组大鼠牙髓组织修复情况。结果:IFN-γ组迁移的细胞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5 ng/mL IFN-γ组迁移的细胞数目多于0.05 ng/mL IFN-γ组和5 ng/mL IFN-γ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IFN-γ组的hDPSCs的矿化结节、成骨向分化受到明显抑制(P<0.05);与0.5 ng/mL IFN-γ组相比,0.5 ng/mL IFN-γ+信号通路抑制剂PDTC组hDPSCs的矿化结节形成、成骨向分化得到增强(P<0.05)。与对照组比较,IFN-γ组和IFN-γ+PDTC组细胞ALP活性明显降低(P<0.05),且IFN-γ+PDTC组细胞ALP活性高于IFN-γ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IFN-γ组、IFN-γ+PDTC组Wnt1、β-catenin、RUNX2、CyclinD1、OC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p-GSK-3β、GSK-3β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FN-γ+PDTC组Wnt1、β-catenin、RUNX2、CyclinD1、OCN蛋白表达明显高于IFN-γ组,而p-GSK-3β、GSK-3β蛋白表达水平低于IFN-γ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IFN-γ组大鼠牙髓机械损伤模型炎症反应加剧,牙本质形成受到明显抑制。结论:IFN-γ能够促进hDPSCs迁移,抑制hDPSCs成骨向分化,对牙髓损伤后修复性牙本质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可能与Wnt信号通路表达调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Γ WNT信号通路 人牙髓干细胞 成骨向分化 牙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调miR-31表达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牙髓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8
作者 张雅琪 米靖 +2 位作者 杨景荣 李欣明 李利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2-419,共8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31对牙髓干细胞(DP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数期DPSCs分为对照组(不处理)、NC组(转染随机序列对照物miRNA)、Agomir组(转染miR-31模拟物agomiR-31)和联合组(转染miR-31模拟...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31对牙髓干细胞(DP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数期DPSCs分为对照组(不处理)、NC组(转染随机序列对照物miRNA)、Agomir组(转染miR-31模拟物agomiR-31)和联合组(转染miR-31模拟物agomiR-31m同时加入XAV939)。转染48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DPSCs中miR-31表达水平,MTT法检测各组DPSCs增殖能力,茜素红染色法检测各组DPSCs中钙质沉积,碱性磷酸酶(ALP)染色法检测各组DPSCs成骨分化程度,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DPSCs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蛋白(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和NC组DPSCs中miR-31表达水平,24、48和72 h时细胞增殖能力,钙化区面积构成比和ALP活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NC组比较,Agomir组DPSCs中miR-31表达水平,24、48和72h时细胞增殖能力,钙化区面积构成比和ALP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与Agomir组比较,联合组DPSCs中miR-31表达水平,24、48和72h时细胞增殖能力,钙化区面积构成比和ALP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和NC组DPSCs中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β-catenin和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NC组比较,Agomir组DPSCs中GSK-3β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β-catenin和Runx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Agomir组比较,联合组DPSCs中GSK-3β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β-catenin和Runx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上调miR-31可促进DPSCs增殖和成骨分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31 牙髓干细胞 成骨分化 细胞增殖 Β-连环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rcRNA SIPA1L1修饰牙髓干细胞来源外泌体促血管生成能力的机制
9
作者 刘景 冷春涛 王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11-1217,共7页
目的 探究环状RNA(circRNA)信号诱导增殖相关蛋白1样蛋白1(SIPA1L1)修饰的人牙髓干细胞(hDPSC)来源外泌体(Exo)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从牙髓组织分离培养hDPSC,将circSIPA1L1过表达质粒载体转染至hD... 目的 探究环状RNA(circRNA)信号诱导增殖相关蛋白1样蛋白1(SIPA1L1)修饰的人牙髓干细胞(hDPSC)来源外泌体(Exo)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从牙髓组织分离培养hDPSC,将circSIPA1L1过表达质粒载体转染至hDPSC后,分离Exo并进行鉴定。将HUVEC分为对照组、hDPSC Exo组、circSIPA1L1-hDPSC Exo组,培养48 h后,Matrigel基质胶血管形成实验检测血管形成能力,qRT-PCR和Western blot测定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胎盘生长因子(PGF)的表达水平。结果 从未转染的hDPSC与转染circSIPA1L1的hDPSC中成功分离出Exo,且相较于h DPSC来源的Exo,转染circSIPA1L1的hDPSC来源的Exo中circSIPA1L1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 <0.05)。与hDPSC Exo组比较,circSIPA1L1-hDPSC Exo组HUVEC的管样结构形成数目显著增加(P <0.05),VEGF、VEGFR2、PGF mRNA与蛋白相对表达量也显著上调(P<0.05)。结论 circRNA SIPA1L1修饰hDPSC来源的Exo能够促进血管生成,其机制可能与上调VEGF、VEGFR2、PGF的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干细胞 环状RNA 信号诱导增殖相关蛋白1样蛋白1 外泌体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化α7乙酰胆碱受体促进LPS刺激的人牙髓干细胞牙/骨向分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梦圆 王宇萌 +4 位作者 徐青清 关卓 卞成玥 江飞 张光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5-153,共9页
目的:探讨活化α7乙酰胆碱受体(alpha 7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α7-nAChR)联合钙离子(calcium ion,Ca^(2+)对LPS刺激的人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DPSC)牙/骨向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DPSC,流式细胞术对DPSC进... 目的:探讨活化α7乙酰胆碱受体(alpha 7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α7-nAChR)联合钙离子(calcium ion,Ca^(2+)对LPS刺激的人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DPSC)牙/骨向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DPSC,流式细胞术对DPSC进行表面标志物表达鉴定。CCK-8检测α7-nAChR激动剂PNU-282987和Ca^(2+)对DPSC增殖的影响。通过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和染色筛选PNU-282987促进DPSC表达ALP活性的最佳浓度。用大肠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模拟炎性微环境刺激DPSC。采用免疫印迹分析(Western blot,WB)、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和茜素红染色等方法检测牙/骨向分化的相关蛋白:Ⅰ型胶原(typeⅠcollagen,COL-I)、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 sialoprotein,DSPP)、骨钙素(osteopontin,OPN)、ALP、核心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terix,OSX),相关基因(COL-I、DSPP、OPN、ALP、RUNX2、OSX)和矿化基质表达情况。Fura-2AM用于检测细胞内Ca^(2+)流动情况。结果:CCK-8实验显示,PNU-282987浓度低于10μmol/L时对细胞增殖无抑制作用,且此浓度处理LPS刺激的DPSC后ALP活性增加最明显;Ca^(2+)浓度低于2 mmol/L对细胞增殖无抑制作用;Western blot和RT-qPCR实验显示,PNU-282987及Ca^(2+)处理后的LPS刺激的DPSC牙/骨向分化相关蛋白(COL-I、DSPP、OPN、ALP、RUNX2、OSX)和相关基因(COL-I、DSPP、OPN、ALP、RUNX2、OSX)的表达及矿化基质形成均明显上调,二者联合后上调最显著(P <0.001)。Fura-2 AM钙离子探针结果显示DPSC细胞内Ca^(2+)浓度增加。结论:10μmol/L PNU-282987联合2 mmol/L Ca^(2+)可以促进LPS刺激的DPSC的牙/骨向分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7乙酰胆碱受体 牙/骨向分化 人牙髓干细胞 钙离子 脂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牙髓再生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陆慧 郑烨新 赵玮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7-474,共8页
牙髓再生是一种基于组织工程治疗牙髓坏死的新策略,应用种子细胞结合支架和生长因子,实现牙本质、血管和神经的新生。外泌体是一类直径约为30~150 nm的细胞外囊泡,在调控细胞间信息和物质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2016年以来,牙源性间充质... 牙髓再生是一种基于组织工程治疗牙髓坏死的新策略,应用种子细胞结合支架和生长因子,实现牙本质、血管和神经的新生。外泌体是一类直径约为30~150 nm的细胞外囊泡,在调控细胞间信息和物质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2016年以来,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因其在牙髓组织再生领域展现出的巨大潜力而备受瞩目。本文介绍了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的种类和培养环境,并对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调控细胞成牙本质向分化、血管生成、神经再生和成骨向分化的作用和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牙髓再生 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普黄酮促进人牙髓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乐曼妮 王小聪 +5 位作者 黄子璇 张慧琳 张晓月 赵卿 李明 王基栋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0-314,共5页
目的:初步检测依普黄酮(IP)对人牙髓干细胞(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s,hDPSCs)的增殖和成骨向分化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对hDPSCs进行培养鉴定,用含IP(10^(-9)~10^(-5) mol/L)的完全培养液培养hDPSCs,CCK-8法检测不同时间点(1、2、3 d... 目的:初步检测依普黄酮(IP)对人牙髓干细胞(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s,hDPSCs)的增殖和成骨向分化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对hDPSCs进行培养鉴定,用含IP(10^(-9)~10^(-5) mol/L)的完全培养液培养hDPSCs,CCK-8法检测不同时间点(1、2、3 d)的细胞活性;用含IP(10-8~10^(-5) mol/L)的矿化诱导液诱导hDPSCs 7 d,通过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ALP染色、茜素红染色及RT-qPCR检测IP对hDPSCs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CCK-8检测结果表明10^(-9)~10^(-5) mol/L IP均可促进hDPSCs增殖,其中10^(-6) mol/L IP组促进增殖效果最佳(P<0.05);10^(-6) mol/L IP组ALP染色加深,ALP活性增高(P<0.05),矿化结节增多(P<0.05);RT-qPCR检测结果显示10^(-6) mol/L IP组能够提高成骨分化相关基因骨钙素(osteocalcin,OCN)、碱性磷酸酶和矮小相关转录基因2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10^(-6) mol/L IP能提高hDPSCs增殖和成骨向分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干细胞 增殖 成骨分化 依普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刚度通过Piezo1-Integrin β1调控牙髓干细胞迁移的研究
13
作者 郭怡 牛林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34-434,共1页
目的修复性牙本质的形成与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DPSCs)的迁移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究深龋条件下牙髓力学微环境变化对DPSCs迁移的影响,为促进深龋治疗中内源性封闭的形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构建实验性深龋大鼠模型... 目的修复性牙本质的形成与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DPSCs)的迁移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究深龋条件下牙髓力学微环境变化对DPSCs迁移的影响,为促进深龋治疗中内源性封闭的形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构建实验性深龋大鼠模型,探究深龋牙髓力学微环境变化与DPSCs迁移的时空关联性。以深龋人牙髓基质刚度变化范围为依据,利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构建软(200 Pa)、硬(1000 Pa)两种二维细胞培养基底,探究基质刚度对DPSCs迁移速度的影响,并利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及粒子图像测速技术探究其分子机制。结果(1)实验性深龋大鼠模型构建14 d后可见造模区域下方血管周Stro-1/CD146阳性细胞的聚集,同期发现牙髓刚度显著下降;(2)深龋环境下人牙髓刚度较正常牙髓出现显著下降,硬基质上DPSCs迁移速度更快;(3)Piezo1、Integrinβ1、P-FAK在硬基质上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软基质,并且硬基质上的DPSCs显示出更高的细胞黏附强度和细胞牵引力。Gs MTx4(Piezo1抑制剂)与ATN161(Integrinβ1抑制剂)作用后均可抑制DPSCs的黏着斑形成并降低细胞牵引力,从而下调DPSCs的迁移速度。结论深龋会导致牙髓基质刚度的显著下降,并且牙髓基质刚度的降低可能通过Piezo1-Integrinβ1负向调节DPSCs的黏着斑形成与细胞牵引力,从而降低DPSCs的迁移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46 深龋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迁移速度 修复性牙本质 牙髓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髓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角膜和视网膜疾病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刘翔宇 张梦迪 +1 位作者 王霁雪 徐春玲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73-1779,共7页
牙髓干细胞(DPSCs)是一类具有广泛应用潜力的间充质干细胞。DPSCs因其多向分化潜能和易获取的特点成为眼科领域研究的热点。近年来,DPSCs在角膜上皮损伤和视网膜退行性病变的治疗中表现出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DPSCs可以通过分化为角膜... 牙髓干细胞(DPSCs)是一类具有广泛应用潜力的间充质干细胞。DPSCs因其多向分化潜能和易获取的特点成为眼科领域研究的热点。近年来,DPSCs在角膜上皮损伤和视网膜退行性病变的治疗中表现出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DPSCs可以通过分化为角膜上皮细胞和抑制M1巨噬细胞,促进角膜上皮再生和重建。此外,DPSCs也可以分化为视网膜光感受器样细胞和视网膜神经节样细胞,替换原有视神经元,分泌神经营养因子介导损伤修复,促进视网膜的再生,改善视网膜原有功能。现系统地回顾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就DPSCs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角膜和视网膜疾病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DPSCs在转化医学和眼科相关疾病治疗中应用的研究提供思路及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干细胞 角膜 视网膜 旁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P-1/CCR2轴介导NF-κB信号途径对致炎因素刺激的牙髓干细胞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伟 彭建安 +1 位作者 杨赣军 胡红梅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8-646,共9页
目的:研究MCP-1/CCR2轴在介导NF-κB信号途径影响致炎因素刺激的牙髓干细胞(DPSCs)迁移的分子机制。方法:取SD大鼠进行DPSCs原代培养,流式细胞仪鉴定后建立DPSCs细胞LPS炎症模型,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各组DPSCs中MCP-1、CCR2表达,NF-... 目的:研究MCP-1/CCR2轴在介导NF-κB信号途径影响致炎因素刺激的牙髓干细胞(DPSCs)迁移的分子机制。方法:取SD大鼠进行DPSCs原代培养,流式细胞仪鉴定后建立DPSCs细胞LPS炎症模型,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各组DPSCs中MCP-1、CCR2表达,NF-κB通路激活剂TNF-α和NF-κB通路抑制剂BMS-345541作用炎症DPSCs,免疫荧光检测炎症DPSCs中P65的活化水平,划痕实验检测DPSCs迁移能力。结果:LPS诱导处理的DPSCs组显示MCP-1、CCR2基因积分光密度高于正常组,TNF-α处理DPSCs组显示MCP-1、CCR2基因积分光密度高于LPS诱导处理组和NF-κB通路抑制剂BMS-345541处理组,TNF-α处理DPSCs能促进划痕面积的愈合,且比NF-κB通路抑制剂BMS-345541处理组效果更明显。结论:在炎症状态下DPSCs表达MCP-1、CCR2基因较高,NF-κB信号途径的激活可以加强这一表达,促进DPSCs的横向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P-1/CCR2轴 信号途径 牙髓干细胞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髓干细胞通过调节氧化应激修复肺微血管内皮细胞低氧损伤
16
作者 毛壮 李雪 +5 位作者 王唱垚 吕琳 曹虎 何智超 余祖胤 王华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04-510,共7页
目的探讨牙髓干细胞(DPSC)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低氧损伤的修复作用及机制。方法①建立PMVEC低氧损伤模型,用氯化钴0(细胞对照),10,25,50和100μmol·L^(-1)处理PMVEC 72 h,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Western印迹法检测低氧诱导因... 目的探讨牙髓干细胞(DPSC)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低氧损伤的修复作用及机制。方法①建立PMVEC低氧损伤模型,用氯化钴0(细胞对照),10,25,50和100μmol·L^(-1)处理PMVEC 72 h,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Western印迹法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闭锁小带蛋白1(ZO-1)和闭合蛋白(OCLN)的蛋白表达水平。②设细胞对照组、模型组和模型+DPSC组,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ZO-1和OCLN蛋白水平。③设模型组、模型+DPSC组和模型+DPSC敲低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组,Western印迹法检测ZO-1和OCLN蛋白水平。结果①与细胞对照组相比,氯化钴100μmol·L^(-1)处理PMVEC后细胞存活率>80%,HIF-1α蛋白水平升高(P<0.05),ZO-1和OCLN蛋白水平降低(P<0.01),PMVEC低氧损伤模型构建成功。②与细胞对照组相比,模型组ZO-1和OCLN蛋白水平降低(P<0.01),ROS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ZO-1和OCLN蛋白水平升高(P<0.05),模型+DPSC组ROS水平降低(P<0.01);③与模型组相比,模型+DPSC组ZO-1和OCLN蛋白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DPSC组相比,模型+DPSC敲低SOD1组ZO-1和OCLN蛋白水平降低(P<0.01)。结论DPSC通过调节氧化应激修复PMVEC低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干细胞 氧化应激 低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GF8辅助牙源性上皮诱导hDPSCs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及牙髓细胞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皓 姜建萍 +6 位作者 张娟娟 潘智芳 李孟杰 梁铮 赵翔宇 孙岩 刘晓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30-734,共5页
目的: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8(FGF8)对成人牙髓干细胞(hDPSCs)定向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及牙髓组织的影响。方法:首先分离、克隆培养hDPSCs,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鉴定hDPSCs;矿化液中添加50μg/L的FGF8诱导hDPSCs分化,通过re... 目的: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8(FGF8)对成人牙髓干细胞(hDPSCs)定向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及牙髓组织的影响。方法:首先分离、克隆培养hDPSCs,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鉴定hDPSCs;矿化液中添加50μg/L的FGF8诱导hDPSCs分化,通过real-time PCR检测分化后的细胞中牙本质涎磷蛋白(DSPP)、碱性磷酸酶(ALP)、骨涎蛋白(BSP)和核心结合因子α1(Cbfa-1)在mRNA水平的表达;E11.5小鼠牙源性上皮联合FGF8与hDPSCs细胞团重组,再将组织块种植于裸鼠肾囊膜下培养,通过DNA原位杂交鉴定成牙本质细胞及牙髓细胞的来源。结果:成功分离培养hDPSCs,其表面标志物CD29和CD90呈阳性表达;经FGF8诱导的hDPSCs形成较明显的矿化结节,并且牙本质特异性蛋白DSPP、BSP及Cbfa-1表达量上调;E11.5小鼠牙源性上皮联合FGF8可以诱导hDPSCs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及牙髓细胞。结论:FGF8能够辅助牙源性上皮定向诱导hDPSCs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及牙髓细胞,并形成牙本质及牙髓腔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8 人牙髓干细胞 成牙本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抑制剂对暴露于HEMA的人牙髓干细胞细胞迁移及成牙分化的影响
18
作者 罗加欣 黄旌 +2 位作者 王渝灵 冯燕 党海霞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6-171,共6页
目的:探讨在树脂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乙酯(2-hydroxyethyl methacrylate, HEMA)暴露环境下,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抑制剂(TPPU)对人牙髓干细胞(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s, hDPSCs)迁移及成牙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提取hDPSCs,并利用茜... 目的:探讨在树脂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乙酯(2-hydroxyethyl methacrylate, HEMA)暴露环境下,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抑制剂(TPPU)对人牙髓干细胞(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s, hDPSCs)迁移及成牙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提取hDPSCs,并利用茜素红染色和流式细胞仪鉴定其干性。以无添加药物的诱导培养基为对照组,以HEMA、HEMA+TPPU为实验组,利用CCK-8检测细胞活性;利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利用碱性磷酸酶染色法进行染色,并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成牙分化相关基因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牙本质基质蛋白-1(DMP-1)和牙本质涎磷蛋白(DSPP)的相对表达;利用茜素红染色检测矿化结节形成情况。结果:HEMA组细胞活性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HEMA+TPPU组较HEMA组增加(P<0.05)。HEMA组细胞迁移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HEMA+TPPU组较HEMA组增加(P<0.05)。在成牙诱导分化过程中,用2 mmol/L的HEMA处理细胞后,ALP活性较对照组降低(P<0.05),相关成牙分化基因表达也显著降低(P<0.05)。而HEMA+TPPU组ALP活性较HEMA组显著升高(P<0.05),且基因Runx2、DMP-1、DSPP表达也显著增加(P<0.05)。此外茜素红染色结果也显示HEMA+TPPU组和对照组的相对钙含量均较HEMA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HEMA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hDPSCs的细胞迁移和成牙分化能力,而TPPU可部分逆转HEMA对细胞迁移和成牙分化能力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抑制剂 HEMA 牙髓干细胞 细胞迁移 成牙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牙髓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和鉴定 被引量:19
19
作者 何飞 谭颖徽 张纲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 研究第三恒磨牙来源的人牙髓干细胞的表型和生物学性状。方法 从成人健康阻生牙中获取牙 髓,酶消化法分离获得牙髓干细胞,计算细胞克隆形成率(CFU_F);免疫组化、RT_PCR法检测细胞的表面分子表达; 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 目的 研究第三恒磨牙来源的人牙髓干细胞的表型和生物学性状。方法 从成人健康阻生牙中获取牙 髓,酶消化法分离获得牙髓干细胞,计算细胞克隆形成率(CFU_F);免疫组化、RT_PCR法检测细胞的表面分子表达; 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体外分化诱导实验检测细胞的多向分化能力。结果 分离获得的牙髓干细胞在体外具 有一定的克隆形成能力,诱导条件下部分牙髓干细胞可向脂肪、肌细胞和成牙本质细胞方向分化,符合干细胞的特 征。结论 成功的从人第三恒磨牙牙髓中分离得到牙髓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磨牙 牙髓 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年轻恒牙牙髓干细胞体外多向分化的能力 被引量:13
20
作者 刘宏胜 白小文 +1 位作者 杨媛 葛立宏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从人类的年轻恒牙中分离、培养牙髓间充质细胞,并探讨其基本的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体外的多向分化能力。方法:对人类的正畸减数年轻恒前磨牙中分离培养的牙髓细胞进行相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牙髓间充质细胞表... 目的:从人类的年轻恒牙中分离、培养牙髓间充质细胞,并探讨其基本的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体外的多向分化能力。方法:对人类的正畸减数年轻恒前磨牙中分离培养的牙髓细胞进行相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牙髓间充质细胞表型特征和细胞周期时相,并在体外进行定向诱导。结果:从年轻恒牙牙髓中分离培养得到的牙髓间充质细胞为成纤维样;细胞器发育较好;有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特征:CD90,CD44和CD147阳性细胞的比例很高,CD34,CD38,CD45和HLA-DR的阳性比例很低;有很强的增殖生长能力;经体外诱导年轻牙髓细胞可在体外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和神经细胞分化,但不能被诱导成为软骨细胞。结论:从人类年轻恒牙牙髓中可以分离培养得到的牙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较高的增殖能力和间充质干细胞表面特征,在体外诱导下能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和神经元,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 干细胞 儿童口腔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