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人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单抗的制备及免疫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梁洁 刘琼琼 +6 位作者 张慧林 林红 唐奇 刘玉 苏亦平 冯振卿 朱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45-650,共6页
目的: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人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hoblast cell-surface antigen 2,Trop2)单克隆抗体并鉴定其免疫学特性。方法:以胰腺癌细胞系BxPC3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后制备单抗。通过酶联免疫法、免疫... 目的: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人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hoblast cell-surface antigen 2,Trop2)单克隆抗体并鉴定其免疫学特性。方法:以胰腺癌细胞系BxPC3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后制备单抗。通过酶联免疫法、免疫荧光、免疫沉淀和质谱分析、流式细胞术、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鉴定单抗的免疫学特性。结果:通过细胞的融合与筛选,获得了持续分泌抗Trop2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该抗体可以识别细胞表面的Trop2膜蛋白,也可用于免疫组化识别人肿瘤组织中的Trop2蛋白,同时该抗体对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该单抗具有作为Trop2阳性表达肿瘤靶向治疗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 单克隆抗体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Trop2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制备及其体外耗竭状态研究
2
作者 刘秀盈 李昕展 +3 位作者 朱晶晶 刘静静 冯义超 王建勋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750-1759,共10页
目的设计并构建靶向滋养细胞表面糖蛋白抗原2(trophoblast cell surface antigen2,Trop2)的嵌合抗原受体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CAR-T)细胞,通过重复抗原刺激构建体外细胞耗竭模型,并探究其抗肿瘤活性及耗竭特性。方法基... 目的设计并构建靶向滋养细胞表面糖蛋白抗原2(trophoblast cell surface antigen2,Trop2)的嵌合抗原受体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CAR-T)细胞,通过重复抗原刺激构建体外细胞耗竭模型,并探究其抗肿瘤活性及耗竭特性。方法基于靶向Trop2的戈沙妥珠单链抗体可变区片段(single-chain variable fragment,scFv)序列构建二代CAR质粒,进行逆转录病毒载体颗粒包装。采用Ficoll法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经OKT-3/IL-2活化后转导CAR病毒载体颗粒制备Trop2 CAR-T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MYC标签评估CAR表达率。原代T细胞(primary T cell,P-T)组仅接受相同条件的培养基处理。体外建立人卵巢癌细胞(SKOV3)、人乳腺癌细胞(MDA-MB-453)及人肺癌细胞(A549)3种典型的实体肿瘤细胞模型,流式细胞术验证Trop2抗原表达,将CAR-T组、P-T组分别与肿瘤细胞共培养,通过荧光素酶法检测不同效应细胞与靶细胞数量比例时的杀伤效率。构建体外耗竭CAR-T模型,利用Incucyte活细胞成像系统动态监测CAR-T长期杀伤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CAR-T细胞的PD-1和TIM3表达水平,CBA法分析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结合转录组测序和RT-qPCR验证耗竭相关差异基因。结果成功构建了靶向Trop2的二代CAR-T细胞,标签蛋白MYC显示的CAR阳性率为55.42%,体外实验显示,与P-T组相比,其对Trop2高表达肿瘤细胞(MDA-MB-453、SKOV3)具有抗原特异性及剂量依赖性杀伤效应(P<0.001)。通过体外重复肿瘤刺激建立的CAR-T细胞耗竭模型分析表明,耗竭状态的Trop2 CAR-T细胞对肿瘤的杀伤能力降低,而P-T细胞几乎无杀伤作用。与原始状态相比,耗竭状态CAR-T细胞表面抑制性受体PD-1和TIM-3表达上调(P<0.001),细胞因子分泌功能减弱,转录组分析揭示耗竭细胞出现多个差异表达基因,涉及免疫应答、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过程呈现下调趋势,而凋亡相关通路呈现激活状态,RT-qPCR分析进一步表明IL3、IL5、IL13等免疫调节基因亦异常表达(P<0.05)。结论靶向Trop2的二代CAR-T细胞在体外重复抗原刺激诱导的耗竭进程中,表现出抗肿瘤活性下降以及效应功能减弱、耗竭相关分子表达上调等典型耗竭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养细胞表面糖蛋白抗原2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T细胞耗竭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TROP-2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3
作者 许静妍 刘嘉淇 +1 位作者 梅世琪 周清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63-776,共14页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仍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健康负担,患者亟待新的治疗选择。人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hoblast cell surface antigen-2,TROP-2)作为一种与NSCLC预后密切相关的靶点,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仍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健康负担,患者亟待新的治疗选择。人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hoblast cell surface antigen-2,TROP-2)作为一种与NSCLC预后密切相关的靶点,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其中,靶向TROP-2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在NSCLC治疗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临床研究表明,部分TROP-2 ADC药物可显著改善既往经治的晚期/转移性NSCLC患者(无论是否伴有可靶向基因组改变)的无进展生存期,且在后线及一线治疗中均表现出可观的获益潜能。在药物安全性方面,尽管此类药物所引发的血液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等各系统的不良反应大多可控,但仍需临床密切监测和及时管理。总之,TROP-2 ADC在NSCLC治疗领域具有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可靶向基因组改变 抗体药物偶联物 人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33、TROP-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初探 被引量:2
4
作者 顾宇平 朱一蓓 +2 位作者 张光波 赵云根 黄建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96-1400,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人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hoblast cell-surface antigens 2,TROP-2)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法检测CD133、TROP-2在NSCLC中... 目的:探讨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人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hoblast cell-surface antigens 2,TROP-2)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法检测CD133、TROP-2在NSCLC中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定位和共定位。结果:①CD133、TROP-2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0%和41.25%,均明显高于癌周正常肺组织及肺良性病变组织(P<0.01);②细胞分化程度越低,CD133表达阳性率越高(P=0.024);③CD133、TROP-2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TROP-2的阳性表达率随着TNM分期的升高而升高(P<0.05);④CD133、TROP-2在NSCLC中的表达具有密切相关性(P<0.001),且两种蛋白有共定位现象。结论:CD133、TROP-2的阳性表达均与NSCLC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初步证实二者在NSCLC组织中存在共定位关系,CD133联合TROP-2或许能成为NSCLC的肿瘤干细胞筛选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肿瘤干细胞 CD133 人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外周血Th1/Th2淋巴细胞平衡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戴勇 李富荣 +3 位作者 李雄根 贺晓蕾 王新根 黄瑞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36-37,共2页
目的 :通过检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外周血中CD4+ 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情况 ,探讨Th1/Th2细胞类型与慢性肾功能不全发展的关系。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分析法对 4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和健康志愿者 15例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的胞内细胞因子 ... 目的 :通过检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外周血中CD4+ 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情况 ,探讨Th1/Th2细胞类型与慢性肾功能不全发展的关系。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分析法对 4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和健康志愿者 15例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的胞内细胞因子 (IFN -γ ,IL -4 )和表面抗原 (CD4+ )进行分析。结果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不同期Th1,Th2数及Th1/Th2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5 )。分泌IFN -γ的CD4+ 淋巴细胞数少于分泌IL -4的CD4+ 细胞数 ,致Th1/Th2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但肾功能不同期间Th1,Th2数及Th1/Th2值差异无显著意义。患者Th1/Th2比值与血清BUN和Cr值之间有显著相关 (r分别为 0 5 998,0 4181,P<0 0 5 )。结论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存在Th1弱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不全 外周血 Th1/Th2淋巴细胞 表面抗原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pasin对HLA-E细胞表面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赵亮 范丽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2-84,共3页
目的 :探索伴侣分子Tapasin对HLA E分子细胞表面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构建HLA EcDNA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 ,并通过感染的方法将其转入Tapasin阴性的T2细胞系 ,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LA E分子在靶细胞表面的表达情况。结果 :外源HLA E基... 目的 :探索伴侣分子Tapasin对HLA E分子细胞表面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构建HLA EcDNA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 ,并通过感染的方法将其转入Tapasin阴性的T2细胞系 ,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LA E分子在靶细胞表面的表达情况。结果 :外源HLA E基因在Tapasin阴性的T2细胞表面获得表达 (74 13% ) ,而对照细胞及经空载体转染的T2细胞表面未检测到HLA E分子的表达。结论 :HLA E分子的细胞表面表达也存在TAP非依赖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E TAPASIN T2细胞 抗原肽相关转运蛋白 细胞表面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化CD25单克隆抗体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活化和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微 任汉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34-137,共4页
本研究探讨人源化重组CD25单克隆抗体(rhCD25MAb)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的影响。应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不加或同时加rhCD25MAb或环孢菌素A(CsA)进行体外培养,或先用PHA刺激T细胞活化后再加入rhCD25MAb继续进... 本研究探讨人源化重组CD25单克隆抗体(rhCD25MAb)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的影响。应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不加或同时加rhCD25MAb或环孢菌素A(CsA)进行体外培养,或先用PHA刺激T细胞活化后再加入rhCD25MAb继续进行培养。用MTT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CD3、CD25的表达;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可溶性IL-2R(sIL-2R)水平。结果显示:rh-CD25MAb和CsA均能有效抑制PHA活化的T细胞的增殖,且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总体比较,CsA对T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更强。虽然CsA和rhCD25MAb均能降低细胞培养上清中的sIL-2R的水平及CD25+/CD3+的比例,但rhCD25MAb的作用明显强于CsA。rhCD25MAb无论是在T细胞活化前还是活化后均能抑制T细胞表达CD25抗原和分泌sIL-2R。结论:rhCD25MAb具有很强的免疫抑制作用,它能抑制T细胞活化及抑制活化的T细胞增殖,临床上它不仅可用于治疗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还可用于预防aGVH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源化抗CD25单克隆抗体 T淋巴细胞 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 细胞表面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SPR/Cas9介导的猪IPEC-J2细胞CD13基因敲除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晓朋 徐奎 +7 位作者 魏迎辉 张秀玲 刘莎莎 邱乙卿 刘颖 赵海全 牟玉莲 李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19-1327,共9页
旨在利用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制备CD13基因敲除的IPEC-J2(猪空肠上皮细胞系)细胞,揭示细胞表面分化抗原13(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3,CD13)在肠道病原微生物感染肠道细胞中所起的作用。本研究在猪CD13基因第2外显子区域设计... 旨在利用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制备CD13基因敲除的IPEC-J2(猪空肠上皮细胞系)细胞,揭示细胞表面分化抗原13(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3,CD13)在肠道病原微生物感染肠道细胞中所起的作用。本研究在猪CD13基因第2外显子区域设计2个向导RNA(guide RNA,gRNA),命名为g3、g5,然后分别将g3和g5克隆到pX330-GFP和pX330-RFP载体骨架上,电转染IPEC-J2细胞,48 h后通过流式细胞术分选具有双荧光标记的细胞,培养并获得单克隆细胞,PCR扩增、测序,从而获得CD13基因纯合敲除的阳性细胞系。对获得的20个细胞单克隆进行PCR,并挑取部分克隆PCR产物测序,发现共有7个克隆发生了基因片段缺失,其中1个克隆为单等位基因片段缺失,3个克隆为双等位基因杂合片段缺失,3个克隆为双等位基因纯合片段敲除。本研究检测双等位基因纯合片段敲除细胞的蛋白表达水平,其结果显示,在该纯合敲除细胞中CD13蛋白几乎不表达,表明成功构建了CD13敲除的IPEC-J2细胞系。本研究获得的CD13基因敲除细胞系为探究CD13在猪肠道病原微生物感染肠道细胞中所起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细胞表面分化抗原13 IPEC-J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体偶联药物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畇博 韦森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31-440,共10页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第一位、病死率第二位的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最主要的肺癌病理分型。目前晚期NSCLC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为免疫治疗、靶向治疗,虽然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但获得性耐药仍是不可避...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第一位、病死率第二位的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最主要的肺癌病理分型。目前晚期NSCLC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为免疫治疗、靶向治疗,虽然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但获得性耐药仍是不可避免的。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s)是一类经由连接子将细胞毒性载荷与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偶联制成的新型抗肿瘤药物,与化疗药物相比,ADCs具有精准识别、局部释放、患者耐受性高等优点,近年在NSCLC治疗方面显示出良好的临床获益。本文针对ADCs的作用机制、在晚期NSCLC中的临床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等方面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抗体偶联药物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3 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OP2、p-ERK1/2和Cyclin D1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新星 滕世峰 +7 位作者 徐楷 张言言 张卫刚 张宪文 姚骏 姚厚山 黄歆 胡志前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909-914,共6页
目的探讨胆囊癌组织中人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TROP)2、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1/2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与胆囊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搜集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2005年6... 目的探讨胆囊癌组织中人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TROP)2、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1/2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与胆囊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搜集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2005年6月-2010年6月确诊并获取病理标本的胆囊癌患者88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8例胆囊癌组织及15例癌旁组织中TROP2、p-ERK1/2和Cyclin D1蛋白的表达。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Spearman检验法分析TROP2、p-ERK1/2和Cyclin D1间相关性;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胆囊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的生存曲线。结果 TROP2、p-ERK1/2和Cyclin D1蛋白在胆囊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30%、58.40%和55.3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5.42%、35.67%和39.87%)(P值均<0.05)。TROP2、p-ERK1/2和Cyclin D1蛋白的表达与胆囊结石、肿瘤直径、分化程度、血管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及TNM分期相关(χ~2=4.300~53.315,P值均<0.05)。TROP2与p-ERK1/2、Cyclin D1的表达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402、0.742,P值均<0.001),且p-ERK1/2与Cyclin D1的表达也呈正相关(rs=0.242,P=0.023)。多因素生存分析提示,TROP2的阳性表达是患者3年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2.412,95%可信区间:1.186~5.126,P=0.010)。结论 TROP2的高表达可能是胆囊癌恶性进展的重要原因,高表达的TROP2可能介导p-ERK1/2和Cyclin D1的高表达,导致胆囊癌恶性进展。TROP2是判断胆囊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可能是临床干预的有效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人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 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细胞周期蛋白D1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TROP2、p-Akt及vimenti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付京东 薛栋 +6 位作者 李新军 成丕光 张成德 周宪勇 张同军 夏修良 巩本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4-237,共4页
目的:探讨TROP2、p-Akt及viment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6例甲状腺瘤组织、36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TROP2、p-Akt及vimentin的表达,并对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临床TNM... 目的:探讨TROP2、p-Akt及viment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6例甲状腺瘤组织、36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TROP2、p-Akt及vimentin的表达,并对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临床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7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TROP2、p-Akt及viment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8%、68.4%、69.7%,与甲状腺瘤组织、正常甲状腺组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ROP2、p-Akt及vimentin蛋白在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淋巴结无转移组(P<0.05);TROP2、p-Akt及vimentin蛋白在Ⅲ+Ⅳ期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表明,TROP2与p-Akt、vimentin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0.313,P=0.038;r=0.402,P=0.031);p-Akt与vimentin的表达也呈正相关(r=0.464,P=0.026)。结论:TROP2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恶性侵袭及转移有关,可作为靶向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潜在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人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 磷酸化-蛋白激酶B 波形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G ODN对rHBsAg免疫小鼠Th1/Th2型免疫应答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石艳春 杨贵贞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29-331,335,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CpG寡脱氧核苷酸(CpGODN)与重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rHBsAg)联合免疫小鼠的Th1/Th2型免疫应答效应。方法:BALB/c小鼠经后腿胫骨前肌免疫2次,ELISA法检测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IgG亚类IgG2a/IgG1的比值;生物活性法检测... 目的:初步探讨CpG寡脱氧核苷酸(CpGODN)与重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rHBsAg)联合免疫小鼠的Th1/Th2型免疫应答效应。方法:BALB/c小鼠经后腿胫骨前肌免疫2次,ELISA法检测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IgG亚类IgG2a/IgG1的比值;生物活性法检测脾细胞诱生上清中的IFN γ和IL 2含量;ABC 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L 4、IL 10及IL 12含量。结果:加CpGODN组与单独注射rHBsAg组相比:抗 HBsIgG亚类IgG2a/IgG1比值明显高;Th1型细胞因子IFN γ、IL 2和IL 12的表达增强,抑制Th2型细胞因子IL 4和IL 10的产生。结论:CpGODN能够明显增强rHBsAg免疫小鼠Th1型抗体亚类IgG2a的产生,并且诱导Th1型细胞因子的表达,抑制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G寡脱氧核苷酸 重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TH1/TH2细胞因子 IgG2a/IgG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Trop2的抗体偶联药物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林云 张妍(综述) 陈曦(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946-950,共5页
乳腺癌是目前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占浸润性乳腺癌的10%~20%。TNBC是一种高度异质性和侵袭性的恶性肿瘤,与其他乳腺癌亚型相比,TNBC治疗手段相对匮乏,预后较差,临床上亟... 乳腺癌是目前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占浸润性乳腺癌的10%~20%。TNBC是一种高度异质性和侵袭性的恶性肿瘤,与其他乳腺癌亚型相比,TNBC治疗手段相对匮乏,预后较差,临床上亟待寻找可用于精准治疗及提高预后的新靶点。人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hoblast cell surface antigen 2,Trop2)在三阴性乳腺癌及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其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信号在肿瘤细胞的增殖、黏附、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其为靶点的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在临床上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靶向Trop2的ADC治疗TNBC的临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为靶向Trop2的ADC在TNBC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和提高患者生存预后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 抗体偶联药物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op2靶向的肿瘤分子影像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琦 李翠翠 +2 位作者 邱永康 陈钊 康磊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70-973,978,共5页
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2)在多种实体恶性肿瘤中呈现过表达,且与肿瘤的不良预后和转移风险呈正相关。Trop2在多种细胞信号通路中发挥作用,在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靶向Trop2的光学、影像与核医学等分子影... 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2)在多种实体恶性肿瘤中呈现过表达,且与肿瘤的不良预后和转移风险呈正相关。Trop2在多种细胞信号通路中发挥作用,在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靶向Trop2的光学、影像与核医学等分子影像方法对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具有显著优势,可以实现无创性、可视化评估靶向抗原在活体水平的表达及分布,起到发挥特异性诊断、分期和疗效监测的作用。基于单克隆抗体、抗体药物偶联物、抗体片段等多种靶向Trop2的分子探针,近年来已开展了光学和核医学分子影像诊断以及光热和核医学治疗研究。本文拟针对Trop2靶向肿瘤的诊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 癌症 影像 分子探针 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接种HBV疫苗引起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 被引量:4
15
作者 施理 梁晓岳 +3 位作者 易学瑞 刘树人 孔祥平 张宜俊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4-246,共3页
目的:研究小鼠免疫接种基因重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疫苗(rHBs)产生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方法: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0·65、1·25、2·5、5μg4组,腹腔分别接种0·65、1·25、2·5、5μg的rHBs1次或2次。初次... 目的:研究小鼠免疫接种基因重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疫苗(rHBs)产生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方法: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0·65、1·25、2·5、5μg4组,腹腔分别接种0·65、1·25、2·5、5μg的rHBs1次或2次。初次免疫后4周或加强免疫后2周分离小鼠脾T淋巴细胞;分别进行以下实验:实验组用rHBs(10mg/L)刺激脾T淋巴细胞,对照组用PBS代替rHBs刺激脾T淋巴细胞;3d后用[3H]掺入法检测脾T淋巴细胞特异性增殖反应,以[3H]掺入的同位素counts·min-1值及刺激指数(SI,实验组counts·min-1值/对照组counts·min-1值)表示。同时用ELISA方法检测培养液中白细胞介素-2(IL-2)及γ-干扰素(IFN-γ)的浓度。结果:只接受单次免疫的0·65、1·25、2·5、5μg组小鼠脾T淋巴细胞特异性增殖反应SI分别为1·55、1·93、2·41、2·811;小鼠脾T淋巴细胞释放的IL-2分别为(5·48±8·88)、(9·28±6·98)、(28·53±14·32)、(64·69±20·88)ng/L,释放的IFN-γ分别为(8·22±8·61)、(9·89±9·34)、(20·27±15·50)、(30·77±22·12)ng/L。接受加强免疫的0·65、1·25、2·5、5μg组小鼠脾T淋巴细胞特异性增殖反应SI分别为1·61、2·05、3·74、3·62;小鼠脾T淋巴细胞释放的IL-2分别为(5·75±5·04)、(102·53±67·52)、(177·13±91·12)、(332·10±124·31)ng/L,释放的γ-干扰素分别为(3·63±4·42)、(28·33±13·04)、(59·66±25·75)、(80·73±19·30)ng/L。结论:小鼠接种rHBs后,脾T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增殖反应,并特异性分泌IL-2、γ-干扰素,反应强度与是否加强免疫及接种的剂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苗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疫苗 合成 T淋巴细胞 细胞介素2 干扰素Ⅱ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TROP2在胰腺癌治疗中的潜力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语婕 陈颢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8-273,共6页
胰腺癌是发病率高、进展速度快且生存率低的一种恶性肿瘤,临床上亟待寻找可用于精准治疗或提高预后的新靶标。近年来研究发现,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hoblast cell surface antigen 2,TROP2)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通过细胞表面受体... 胰腺癌是发病率高、进展速度快且生存率低的一种恶性肿瘤,临床上亟待寻找可用于精准治疗或提高预后的新靶标。近年来研究发现,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hoblast cell surface antigen 2,TROP2)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信号参与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及黏附等进展过程。概述TROP2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参与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及以TROP2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为靶向TROP2在胰腺癌治疗中的机制和提高胰腺癌患者预后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 靶向治疗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y-1通过调控Notch1通路促进肝癌细胞EMT进程 被引量:1
17
作者 邴强 周文君 李云山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89-1195,共7页
目的:探索细胞表面抗原Thy-1通过调控Notch1通路促进肝癌HepG2和MHCC-97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方法:选用具有高转移特性的MHCC-97细胞和低转移特性的HepG2细胞作为研究对象,WB检测细胞内Thy-1、Notch1蛋白表达水平。用重组慢病毒转染M... 目的:探索细胞表面抗原Thy-1通过调控Notch1通路促进肝癌HepG2和MHCC-97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方法:选用具有高转移特性的MHCC-97细胞和低转移特性的HepG2细胞作为研究对象,WB检测细胞内Thy-1、Notch1蛋白表达水平。用重组慢病毒转染MHCC-97和HepG2细胞,构建高表达与低表达Thy-1蛋白的细胞,再分别用Notch1激动剂rhNF-κB(1gsu/ml)和Notch1抑制剂MW167(100μmol/L)处理细胞24 h。Transwell实验检测Thy-1表达变化、rhNF-κB和MW167处理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qPCR检测对Notch1 mRNA表达的影响,WB实验检测细胞内EMT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MHCC-97细胞中Thy-1、Notch1蛋白表达量均高于HepG2细胞(P<0.05)。成功构建Thy-1过表达的HepG2细胞和Thy-1低表达的MHCC-97细胞。与亲本HepG2细胞相比,Thy-1过表达HepG2细胞侵袭能力显著增强[(475.78±80.37)vs(183.23±55.34)个,P<0.05)]、波形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上皮钙黏素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Notch1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亲本MHCC-97细胞相比,Thy-1沉默的MHCC-97细胞侵袭能力显著降低[(237.44±62.18)vs(543.56±77.94)个,P<0.05)]、波形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上皮钙黏素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Notch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Notch1激活剂或抑制剂处理上述肝癌细胞可逆转由于Thy-1沉默或过表达所造成的改变。结论:Thy-1可通过调控Notch1表达影响肝癌HepG2和MHCC-97细胞的E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HEPG2细胞 MHCC-97细胞 THY-1 细胞表面抗原 Notch1通路 转移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疫苗接种者和隐性HBV感染者血清中和效应的初步研究
18
作者 何小敏 邢益平 +6 位作者 陈仁芳 林燕 韩亚萍 刘婷 刘雁雁 李军 黄祖瑚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35-838,851,共5页
目的:探讨乙肝疫苗接种者和隐性感染康复者血清体外阻断HBV感染作用的差异。方法:雅培ELISA定量测定乙肝疫苗接种应答者和隐性HBV感染康复者血清乙肝表面抗体,再调整到相同含量,分别和HBV预孵育1 h后感染Hep G2细胞,24 h后巢式PCR检测He... 目的:探讨乙肝疫苗接种者和隐性感染康复者血清体外阻断HBV感染作用的差异。方法:雅培ELISA定量测定乙肝疫苗接种应答者和隐性HBV感染康复者血清乙肝表面抗体,再调整到相同含量,分别和HBV预孵育1 h后感染Hep G2细胞,24 h后巢式PCR检测Hep G2细胞中HBV-DNA,评估其阻断效应。结果:同等浓度下,隐性感染康复者和乙肝疫苗接种者血清对野生株HBV感染阻断作用无差异,但乙肝疫苗接种者血清对变异株无阻断效应,隐性感染康复者对变异株仍有阻断作用,其作用明显弱于野生株。结论:隐性感染康复者血清对野生株和变异株HBV均有阻断作用,而乙肝疫苗接种者血清对变异株无阻断效应,提示新型乙肝疫苗应包含更多抗原成分如前S1/S2抗原,以对HBV变异株产生中和效应,应用多种成分的抗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肝移植后变异株HBV再感染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和效应 HEP G2细胞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前S1/S2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 “a”决定簇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铁乳铁蛋白体外抗HBsAg分泌的研究
19
作者 诸晓强 周海波 +2 位作者 李松涛 黄桂荣 刘宁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9-21,28,共4页
研究缺铁乳铁蛋白体外抑制HBsAg作用,为乳铁蛋白应用于临床治疗乙肝病毒感染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以天然HBV感染HepG2细胞为模型,通过应用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中的HBsAg水平来检测缺铁乳铁蛋白抗HBsAg分泌效果,并用MTT法进行缺铁乳铁蛋... 研究缺铁乳铁蛋白体外抑制HBsAg作用,为乳铁蛋白应用于临床治疗乙肝病毒感染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以天然HBV感染HepG2细胞为模型,通过应用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中的HBsAg水平来检测缺铁乳铁蛋白抗HBsAg分泌效果,并用MTT法进行缺铁乳铁蛋白对HepG2细胞毒性研究。结果表明,缺铁乳铁蛋白对细胞的半数中毒剂量(TD50)为8.312 g/L,最大无毒剂量(TD0)为1.5 g/L;用乙肝病毒对HepG2细胞进行感染,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缺铁乳铁蛋白,24,36,48 h测定HBsAg水平,各实验组蛋白对HBsAg分泌几乎没有抑制作用。当HepG2细胞感染乙肝病毒后,缺铁乳铁蛋白不能抑制HBsAg分泌,乳铁蛋白抗HBsAg分泌与其铁饱和度有关,但其机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铁乳铁蛋白 体外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EPG2细胞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血清学标志物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和预后预测价值 被引量:22
20
作者 曾宪飞 卢东雪 +1 位作者 张西京 李军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88-592,618,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2(Ang-2)、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KL-6)、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白介素8(IL-8)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外周血水平变化和对ARDS诊断、预后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两个医学中心重...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2(Ang-2)、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KL-6)、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白介素8(IL-8)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外周血水平变化和对ARDS诊断、预后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两个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49例ARDS患者,同期50例非ARDS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入科时(T1)、诊断为ARDS时(T2)血清标志物水平,记录临床基本资料。结果ARDS组5种标志物水平较对照组增高(P<0.05),且T2时间点高于T1(P<0.05);除vWF(P>0.05)外,ARDS死亡组(n=17)标志物水平均高于存活组(n=3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表明,单一标志物(T1)诊断ARDS的最大曲线下面积(AUC)为0.816(95%CI:0.730,0.902)(KL-6),联合诊断最大AUC为0.869(95%CI:0.795,0.942)(KL-6+Ang-2);单一标志物(T2)预测死亡的最大AUC0.764(95%CI:0.627,0.901)(IL-8),联合预测最大AUC0.829(95%CI:0.715,0.943)(IL-8+KL-6)。结论5种血清标志物与重症患者ARDS的发生及预后密切相关。血清KL-6和Ang-2水平变化有助于诊断,血清IL-8与KL-6水平升高预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清标志物 血管生成素2 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 白介素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