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通过SDF-1/CXCR4通路介导胰腺导管腺癌中髓源性抑制细胞的迁移
1
作者 张冰冰 胡豪 +3 位作者 石渝川 刘雪霏 祝峙 张晶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38-846,共9页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腺癌(PDAC)中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调节CD13高表达的中性粒细胞样髓源性抑制细胞(CD13hi-nMDSC)迁移的机制,为PDAC的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和潜在分子靶标。方法从5例PDAC患者的胰腺癌组织中分离纯化CAF,用细胞免疫...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腺癌(PDAC)中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调节CD13高表达的中性粒细胞样髓源性抑制细胞(CD13hi-nMDSC)迁移的机制,为PDAC的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和潜在分子靶标。方法从5例PDAC患者的胰腺癌组织中分离纯化CAF,用细胞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鉴定CAF表型和纯度,用qPCR、ELISA技术检测CAF中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用Transwell系统构建CAF条件培养基及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迁移系统,观察MDSC的迁移情况,研究上述细胞因子参与调节MDSC迁移的具体作用机制。结果分离的原代CAF表达活化标志物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AP)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对照人包皮成纤维细胞(HFF)不表达FAP和α-SMA。qPCR结果显示CAF中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mRNA的表达高于HFF;CAF培养上清中IL-6、MCP-1、SDF-1的含量均高于HFF培养上清(均P<0.01),且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与HFF条件培养基和普通培养基(RPMI 1640)相比,CAF条件培养基能招募更多的总MDSC和CD13hi-nMDSC(均P<0.01);在培养体系中单独加入SDF-1重组蛋白可以诱导总MDSC和CD13hi-nMDSC的迁移,并且加入SDF-1中和抗体或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阻断抗体后能够减少CAF条件培养基诱导的CD13hi-nMDSC迁移(均P<0.01);虽然单独加入MCP-1也可以诱导总MDSC和CD13hi-nMDSC的迁移,但CD13hi-nMDSC迁移的数量明显少于SDF-1实验组;IL-6重组蛋白不能引起总MDSC和CD13hi-nMDSC的迁移。结论CAF可通过SDF-1/CXCR4通路介导PDAC中总MDSC及CD13hi-nMDSC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肿瘤微环境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性抑制细胞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参与调控肿瘤中髓源性抑制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罗铿军 张文波 蒋鹏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647-2653,共7页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作为一组长度超过200 nt的非编码RNA,其在人类转录组中占据重要地位,且在多种癌症类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和肿瘤细胞免疫逃逸方面具有关键作用,但目前尚缺乏较为系...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作为一组长度超过200 nt的非编码RNA,其在人类转录组中占据重要地位,且在多种癌症类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和肿瘤细胞免疫逃逸方面具有关键作用,但目前尚缺乏较为系统的文献总结。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作为一类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髓系细胞,在肿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直接和间接抑制T细胞的活性、促进调节性T细胞的扩增、调节肿瘤微环境、促进肿瘤转移等方式,影响着肿瘤的生长、免疫抑制和转移。该文强调了对MDSCs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对于发现有效的肿瘤治疗靶点和开发新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对lncRNA与MDSCs关系的进一步认识和研究,有望为肿瘤治疗提供更多的靶点和新的治疗方法,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性抑制细胞 肿瘤 肿瘤微环境 肿瘤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门冬汤敷贴通过IL-1β/STAT3信号通路调控髓源抑制性细胞抑制小鼠肺癌的机制研究
3
作者 梁馨月 苏琳 +5 位作者 李伟 朱杨壮壮 阎学伟 祝晓雯 胥孜杭 邹纯朴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4-198,F0003,共6页
目的研究天门冬汤敷贴(以下均称TD敷贴)对肺癌原位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依据课题组前期构建的小鼠肺癌原位模型方法,在小鼠左侧肺叶内注射荧光素酶标记的小鼠Lewis肺癌细胞(Lewis lung carcinoma,LLC-luc)建立小鼠肺癌原... 目的研究天门冬汤敷贴(以下均称TD敷贴)对肺癌原位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依据课题组前期构建的小鼠肺癌原位模型方法,在小鼠左侧肺叶内注射荧光素酶标记的小鼠Lewis肺癌细胞(Lewis lung carcinoma,LLC-luc)建立小鼠肺癌原位模型。将造模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TD敷贴组;分别在小鼠背部以肺俞穴为中心,0.5 cm×0.5 cm为范围贴敷敷贴,对照组贴敷空白敷贴,TD敷贴组贴敷含药敷贴,每日更换敷贴,连续治疗25 d。观察小鼠体征,记录小鼠体质量及生存期。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肿瘤内主要免疫细胞的变化。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天门冬汤药物作用于髓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的潜在靶点。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小鼠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ranscription activator 3,STAT3)、精氨酸酶(arginase 1,Arg1)、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S100钙结合蛋白A9(S100 calcium binding protein A9,S100A9)基因表达。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Arg1、iNOS、S100A9、STAT3、p-STAT3蛋白表达。结果TD敷贴治疗可延长肺癌小鼠生存期(P<0.05);TD敷贴对小鼠体质量无直接影响(P>0.05);TD敷贴治疗后肺癌小鼠肿瘤中MDSCs显著降低(P<0.001),T细胞数量增加(P<0.05),其余免疫细胞如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调节性T细胞无明显变化(P>0.05)。网络药理学预测天门冬汤药物靶点通过IL-1β靶向MDSCs发挥作用。TD敷贴治疗后与MDSCs活化相关的Arg1、iNOS、S100A9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IL-1β、STAT3 mRNA表达降低(P<0.01);STAT3、p-STAT3及MDSCs活化相关的Arg1、iNOS、S100A9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天门冬汤敷贴通过IL-1β/STAT3信号通路抑制MDSCs的增殖与活化从而延长肺癌荷瘤小鼠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门冬汤 敷贴 抑制性细胞 肺癌原位模型 肿瘤外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源性免疫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影响乳腺癌发展和转移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4
作者 陈湘诺 叶宇豪 +1 位作者 马宁辉 熊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27-537,共11页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高发恶性肿瘤,其临床治疗面临术后高复发率、高转移率,以及治疗耐药性等重大挑战。研究表明,单核源性免疫细胞通过构建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和转移前微环境成为促进乳腺癌进展的关键细胞。单核髓源性抑制细胞、肿瘤相...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高发恶性肿瘤,其临床治疗面临术后高复发率、高转移率,以及治疗耐药性等重大挑战。研究表明,单核源性免疫细胞通过构建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和转移前微环境成为促进乳腺癌进展的关键细胞。单核髓源性抑制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衍生的树突状细胞等单核源性免疫细胞通过分泌白细胞介素、集落刺激因子、肿瘤坏死因子、趋化因子(CC基序)配体/(CXC基序)配体(CCL/CXCL)及生长因子等多种细胞因子,激活多条信号通路,通过CCL/CXCL介导募集、促血管生成及诱导免疫逃逸等机制,促进乳腺癌的发展及向骨、肺、脑、肝等器官转移。因此,靶向调控单核源性免疫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可能是治疗乳腺癌的重要方向。本文综述了单核源性免疫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乳腺癌发展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及针对这些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治疗策略,如调控细胞表型转化和代谢重编程及调节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等,为乳腺癌治疗新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性免疫细胞 乳腺癌发展 乳腺癌转移 细胞因子 免疫调节 肿瘤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T细胞精准治疗血液恶性肿瘤发展进程中的四大突破及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5
作者 李梅芳 周丽娟 李玉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9,共13页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CAR-T细胞疗法是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是近年来发展最为迅猛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之一。为获得高效低毒的CAR-T细胞,经过不断发展及探索,CAR-T细胞疗法在血液恶性肿瘤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CAR-T细胞疗法是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是近年来发展最为迅猛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之一。为获得高效低毒的CAR-T细胞,经过不断发展及探索,CAR-T细胞疗法在血液恶性肿瘤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包括人源化CAR-T细胞技术、双靶点及多靶点CAR-T细胞技术、通用型CAR-T细胞技术和CAR-T细胞联合策略技术。人源化CAR-T细胞技术通过人源化改造,降低其免疫原性;双靶点及多靶点CAR-T细胞技术能够同时识别两种或多种肿瘤相关抗原,减少抗原逃逸,提高疗效;通用型CAR-T细胞技术解决了成本高及可及性等问题;CAR-T细胞联合策略技术通过不同治疗方式的组合,有效解决了一部分CAR-T细胞后复发等问题,提高了其疗效和安全性等。尽管CAR-T细胞疗法在血液恶性肿瘤治疗中取得了重大突破,但仍然面临着耐药与抗原逃逸、细胞毒性和治疗后复发等问题。本文介绍CAR-T细胞精准治疗血液恶性肿瘤进程中的重大突破成果及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 精准治疗 血液恶性肿瘤 人源 双靶点 多靶点 通用型 联合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神经源性纵隔肿瘤的规范性综合诊治经验
6
作者 张文波 黄家熙 +4 位作者 石奇琪 张惠锋 陈纲 叶明 仇万山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15-418,共4页
目的分析儿童神经源性纵隔肿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 探讨规范性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胸外科2014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神经源性纵隔肿瘤患儿资料, 对其临床特征、术前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治... 目的分析儿童神经源性纵隔肿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 探讨规范性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胸外科2014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神经源性纵隔肿瘤患儿资料, 对其临床特征、术前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方案、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197例神经源性纵隔肿瘤患儿接受手术治疗, 均完成手术切除, 其中胸腔镜切除55例, 开胸手术142例(含胸腔镜中转开胸7例);无一例围手术期死亡。术后病理:良性43例、恶性154例;神经母细胞瘤81例, 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67例, 节细胞神经瘤32例, 神经鞘瘤7例, 神经纤维瘤4例,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 PNET)6例。术后随访1~5年, 5年总生存率为98.48%, 5年免于复发率为92.22%。结论儿童神经源性纵隔肿瘤以恶性居多, 通常局限于胸部, 完全切除的可能性较大, 接受规范性综合诊治患儿术后生存率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纵隔 神经肿瘤 神经母细胞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诱导髓源性抑制细胞分化的重要调节器——干扰素调节因子8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钰娜(综述) 任伟宏 徐群燕(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54-1259,共6页
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群具有未成熟分化特性及强免疫抑制功能的髓系细胞,其在肿瘤组织中数量显著增加,通过多种途径诱导机体免疫耐受和疾病进展。肿瘤诱导MDSC分化并使其在组织聚集的机制复杂,其中干扰素调节因子8(IRF... 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群具有未成熟分化特性及强免疫抑制功能的髓系细胞,其在肿瘤组织中数量显著增加,通过多种途径诱导机体免疫耐受和疾病进展。肿瘤诱导MDSC分化并使其在组织聚集的机制复杂,其中干扰素调节因子8(IRF-8)作为关键的调节因子,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IRF-8属于干扰素调节因子家族,可以调控免疫反应、炎症和肿瘤免疫。在肿瘤诱导MDSC分化的过程中,IRF-8的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已有研究表明其可能通过调控相关信号通路、与其他免疫调节因子相互作用的方式影响MDSC的分化。未来研究将进一步深入探讨IRF-8在肿瘤诱导MDSC分化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包括其如何与其他信号分子相互作用、调控哪些关键基因的表达等。这些研究将有助于理解MDSC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为开发针对MDSC的靶向治疗药物提供理论基础,从而恢复或重建机体的抗肿瘤功能。因此,本文探讨了IRF-8作为肿瘤诱导MDSC分化的重要调节器,其研究进展对于揭示MDSC在肿瘤免疫中的来源、作用机制、开发新的免疫治疗策略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调节因子8 性抑制细胞 髓系细胞 肿瘤性因子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髓源性抑制细胞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研究进展
8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747-747,共1页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目前为血液系统第二大肿瘤。虽然蛋白酶体抑制剂和免疫治疗方案的应用改善了MM患者的预后,但大多数仍然无法被治愈,主要是因为MM细胞最终产生耐药。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是骨髓中髓系祖细胞分...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目前为血液系统第二大肿瘤。虽然蛋白酶体抑制剂和免疫治疗方案的应用改善了MM患者的预后,但大多数仍然无法被治愈,主要是因为MM细胞最终产生耐药。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是骨髓中髓系祖细胞分化受阻而形成的具有显著抑制T细胞免疫应答功能的一群异质性细胞,通过介导免疫抑制性作用促进MM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抑制细胞 多发性骨髓瘤 蛋白酶体抑制剂 介导免疫 免疫治疗 《中国肿瘤临床》 髓系祖细胞 血液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源性抑制细胞促进循环肿瘤细胞形成转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罗斌 阙祖俊 田建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93-497,共5页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作为肿瘤转移的"种子",能够逃避免疫系统的清除并有可能分泌囊泡塑造的适宜的转移前环境,最终导致转移的发生;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是一群来源于...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作为肿瘤转移的"种子",能够逃避免疫系统的清除并有可能分泌囊泡塑造的适宜的转移前环境,最终导致转移的发生;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是一群来源于骨髓并具有免疫抑制性特征的细胞,可诱导产生肿瘤微环境和外周免疫逃逸,在CTC的形成及免疫逃逸等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本文综述了MDSC对CTC的作用机制,以期加深对转移发生的免疫机制认识并发掘免疫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 循环肿瘤细胞 性抑制细胞 肿瘤微环境 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对骨髓源性肥大细胞表达MMP-3、MMP-9、IL-17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陈玉姣 欧阳晴晴 +3 位作者 王然 毋静 赵进军 杨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33-1637,共5页
目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骨髓源性肥大细胞(BMMCs)分泌MMP-3、MMP-9、IL-17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小鼠BMMCs,将培养8周的BMMCs种植于12孔板中。细胞分为4个组:BMMCs+PBS组(对照组)、BMMCs+2 ng/m L TNF-α组(2 ng/m L组)、BMMCs+10... 目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骨髓源性肥大细胞(BMMCs)分泌MMP-3、MMP-9、IL-17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小鼠BMMCs,将培养8周的BMMCs种植于12孔板中。细胞分为4个组:BMMCs+PBS组(对照组)、BMMCs+2 ng/m L TNF-α组(2 ng/m L组)、BMMCs+10 ng/m L TNF-α组(10 ng/m L组)、BMMCs+50 ng/m L TNF-α组(50 ng/m L组),不同浓度TNF-α与BMMCs作用后,在12、24 h收集细胞,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在m RNA水平检测MMP-3、MMP-9、IL-17的表达。结果培养12 h后,2 ng/m L组、10 ng/m L组、50 ng/m L组MMP-3、MMP-9、IL-17 m RNA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随着TNF-α浓度的上升m RNA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24 h结果与12 h结果一致,24 h与12 h之间比较,除50 ng/m L组MMP-3 m RNA的表达无差异(P>0.05),其余各组之间MMP-3、MMP-9、IL-17m RNA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 TNF-α可以上调BMMCS表达MMP-3、MMP-9、IL-17,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性肥大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MMP-3 MMP-9 IL-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典型梭形细胞脂肪瘤样肿瘤8例临床病理特征
11
作者 周冬梅 卢建平 +2 位作者 张静 何时 杨世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24-827,共4页
目的 探讨非典型梭形细胞脂肪瘤样肿瘤(atypical spindle cell lipomatous tumour, ASL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ASLT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分子特征,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和FISH对8例ASLT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 目的 探讨非典型梭形细胞脂肪瘤样肿瘤(atypical spindle cell lipomatous tumour, ASL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ASLT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分子特征,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和FISH对8例ASLT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例均可见不同比例的梭形细胞、脂肪细胞混杂分布,细胞无或轻度异型,无坏死。免疫表型:8例肿瘤细胞CD34、S-100不同程度阳性,RB均表达缺失,MDM2、CDK4阴性或灶阳性,Ki67增殖指数低。FISH检测示6例MDM2无扩增。结论 ASLT是新近命名的良性脂肪源性肿瘤亚型,具有独特的形态学、免疫表型及分子特征,预后好,正确诊断可避免临床过度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肿瘤 梭形细胞脂肪瘤样肿瘤 RB MDM2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细胞与骨髓源性细胞融合对肿瘤转移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红 臧隽章 +1 位作者 冯振卿 吴淑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58-662,共5页
肿瘤转移是指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他处继续生长,是恶性肿瘤细胞的主要特征。肿瘤转移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调控的过程。目前对于肿瘤转移的发生机制存在多种研究,包括基因突变、肿瘤干细胞、肿瘤细胞与微环... 肿瘤转移是指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他处继续生长,是恶性肿瘤细胞的主要特征。肿瘤转移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调控的过程。目前对于肿瘤转移的发生机制存在多种研究,包括基因突变、肿瘤干细胞、肿瘤细胞与微环境、细胞外基质,肿瘤血管生成,肿瘤细胞与骨髓源性细胞融合等,具体机制仍不明确。关于肿瘤细胞与骨髓源性细胞融合对肿瘤转移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文中对这一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骨髓细胞 融合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源性抑制细胞在构筑转移前微环境促肿瘤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魏华民 花宝金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16-520,共5页
肿瘤细胞持续存活是肿瘤转移过程中的主要限速环节。与肿瘤微环境类似,转移前器官的局部微环境(转移前微环境)为肿瘤细胞的存活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是肿瘤细胞在远端器官持续存活、增殖的重要条件。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 肿瘤细胞持续存活是肿瘤转移过程中的主要限速环节。与肿瘤微环境类似,转移前器官的局部微环境(转移前微环境)为肿瘤细胞的存活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是肿瘤细胞在远端器官持续存活、增殖的重要条件。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是这一环境中的关键成分,其构筑的促增殖、炎症、免疫抑制及血管重塑的转移前微环境在肿瘤细胞的种殖、转移灶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抗肿瘤转移治疗的潜在靶点。该研究主要介绍MDSCs构筑转移前微环境的机制及相关信号通路,为干预转移前微环境的抗肿瘤转移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抑制细胞 转移前微环境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源性抑制细胞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茜 李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3-78,共6页
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是一组异质细胞,在肿瘤相关免疫抑制中起关键作用。MDSCs通过免疫抑制作用,使肿瘤逃避免疫监控。肿瘤组织中MDSCs的浸润与患者预后不良及治疗的抵抗密切相关。MDSCs在转移中发... 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是一组异质细胞,在肿瘤相关免疫抑制中起关键作用。MDSCs通过免疫抑制作用,使肿瘤逃避免疫监控。肿瘤组织中MDSCs的浸润与患者预后不良及治疗的抵抗密切相关。MDSCs在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但MDSCs在远处器官建立转移前微环境的机制尚未明确。本文综述了MDSCs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MDSCs参与转移前微环境形成的相关机制,并对MDSCs在肿瘤治疗中的潜在价值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抑制细胞 肿瘤 转移前微环境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及其抑制剂与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关系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德胜 金群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1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一氧化氮 细胞介素-1 肿瘤坏死因子 椎间盘性下腰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源性抑制细胞与肿瘤 被引量:1
16
作者 常雪姣 朱明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0-203,共4页
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是一类具有显著免疫抑制活性的异质细胞群,其通过抑制效应T细胞功能从而介导肿瘤免疫逃逸,促进肿瘤生长。该文就MDSCs在肿瘤免疫逃逸中的作用机制、肿瘤微环境中的各种细胞因子... 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是一类具有显著免疫抑制活性的异质细胞群,其通过抑制效应T细胞功能从而介导肿瘤免疫逃逸,促进肿瘤生长。该文就MDSCs在肿瘤免疫逃逸中的作用机制、肿瘤微环境中的各种细胞因子对MDSCs的影响及各种免疫活性细胞与MDSCs间的相互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微环境 性抑制细胞 免疫抑制 免疫耐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突触核蛋白是一种反应性滤泡树突状细胞、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卡波西肉瘤、良性和恶性血管源性肿瘤的新标记物 被引量:1
17
作者 田智丹 黄文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6-116,共1页
突触核蛋白组成了一个仅存在于脊椎动物的小的可溶性神经蛋白质家族,其作用是促使突触前神经终端的囊泡快速释放神经递质。生物化学研究结果显示α-Synuclein表达于骨髓的正常巨核细胞和红系幼稚细胞以及血液循环中的血小板和红细胞中。
关键词 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 突触核蛋白 血管肿瘤 卡波西肉瘤 α-Synuclein 反应性 标记物 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涎腺上皮组织源性肿瘤中肥大细胞的定量形态学观察
18
作者 刘维贤 高原侠 +1 位作者 何宏华 管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与涎腺上皮组织源性良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采用图像分析系统,对55例涎腺良恶性肿瘤及正常组织中肥大细胞的分布、形态进行了观察,测定肥大细胞的数目、大小。结果:肥大细胞在恶性肿瘤中分布、形态及功能活性...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与涎腺上皮组织源性良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采用图像分析系统,对55例涎腺良恶性肿瘤及正常组织中肥大细胞的分布、形态进行了观察,测定肥大细胞的数目、大小。结果:肥大细胞在恶性肿瘤中分布、形态及功能活性均不同于正常组织和良性肿瘤,主要表现在细胞分布范围广、呈密集状态、形态不一、大小不等和脱颗粒现象多见等方面;恶性肿瘤中肥大细胞在单位面积内的最大分布密度和细胞体积要大于正常组织。结论:肥大细胞在涎腺上皮组织源性恶性肿瘤中,功能活性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上皮组织 肥大细胞 定量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细胞样髓源性抑制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朝丹 朱蕊 +4 位作者 张煜婷 应莉莎 王佳敏 刘盼 苏丹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2,共8页
粒细胞样髓源性抑制细胞(granulocytic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G-MDSCs)是MDSCs的主要亚群之一,在多数癌症中广泛富集,通过表达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及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等机制抑制淋巴T细胞杀伤功... 粒细胞样髓源性抑制细胞(granulocytic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G-MDSCs)是MDSCs的主要亚群之一,在多数癌症中广泛富集,通过表达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及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等机制抑制淋巴T细胞杀伤功能,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G-MDSCs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和免疫治疗疗效具有显著相关性,使用特异性靶向G-MDSCs的募集、分化和功能的药物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的进展。本文主要就G-MDSCs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免疫抑制作用及其相关通路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细胞样髓性抑制细胞 免疫微环境 免疫治疗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恶性混合型生殖细胞源性肿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
20
作者 钟刚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79-80,86,共3页
1975年至1992年我院收治卵巢恶性混合型生殖细胞源性肿瘤9例,占卵巢恶性生殖细胞源性肿瘤的10.34%。混合成分中,多为内胚窦瘤、其次为无性细胞瘤及绒癌,以两种成分的混合型多见。治疗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疗法。首次彻底手术与正确分期... 1975年至1992年我院收治卵巢恶性混合型生殖细胞源性肿瘤9例,占卵巢恶性生殖细胞源性肿瘤的10.34%。混合成分中,多为内胚窦瘤、其次为无性细胞瘤及绒癌,以两种成分的混合型多见。治疗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疗法。首次彻底手术与正确分期及联合应用含铂类的化疗,可改善卵巢混合型恶性生殖细胞源性肿瘤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恶性生殖细胞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