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丘陵区人工油松林地土壤大孔隙定量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石辉 王峰 李秧秧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28-32,共5页
根据水分穿透曲线和Poiseulle方程原理,定量研究了黄土丘陵区人工油松林地原状土大孔隙的半径范围、个数及分布情况。黄土丘陵区人工油松林地田间持水量至饱和含水量之间的大孔隙半径为0.2~3mm.孔径〉1mm的特大孔隙仅占大孔隙总数的... 根据水分穿透曲线和Poiseulle方程原理,定量研究了黄土丘陵区人工油松林地原状土大孔隙的半径范围、个数及分布情况。黄土丘陵区人工油松林地田间持水量至饱和含水量之间的大孔隙半径为0.2~3mm.孔径〉1mm的特大孔隙仅占大孔隙总数的2.2%,表现出特大孔隙较少、小孔隙较多的特点。土壤剖面上部的大孔隙加权平均半径较大,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大孔隙半径逐渐减小。大孔隙所占过水断面面积在1.27%~18.13%之间,大部分样品大孔隙所占过水断面面积〈5%。坡位、坡度、坡形、坡向对大孔隙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大孔隙虽然占土壤体积的很小一部分,但其平均半径与水流通量和饱和导水率之间有显著幂函数关系,分别决定了水流通量的77%和饱和导水率的75%变异。植物强化土壤渗透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根层土壤大孔隙的优势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油松林地 土壤大孔隙 水分穿透曲线 饱和导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不同处理人工油松林地水土流失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赵鸿雁 吴钦孝 陈云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71-173,共3页
 为了客观评价人工油松林不同层次水土保持功能,利用定位观测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处理人工油松林地的水土流失量。结果表明,与原状油松林相比,林地去掉枯枝落叶层、采伐上层林木保存草灌和枯枝落叶层、采伐林木开垦为农地的地表径流量分...  为了客观评价人工油松林不同层次水土保持功能,利用定位观测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处理人工油松林地的水土流失量。结果表明,与原状油松林相比,林地去掉枯枝落叶层、采伐上层林木保存草灌和枯枝落叶层、采伐林木开垦为农地的地表径流量分别增加了3.6,2.7和5.5倍;土壤侵蚀量分别增加了15.4,8.4和949.9倍。降水特征值与径流量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处理 人工油松林地 水土流失 层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青山油松人工林地根际土壤理化因子对土生空团菌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乌仁陶格斯 韩胜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1期135-137,共3页
[目的]为明确菌根与根际土壤环境的互作关系。[方法]以大青山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讨大青山油松人工林地根际土壤理化因子对土生空团菌分布的影响。[结果]油松人工林地阴坡中部位根际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 [目的]为明确菌根与根际土壤环境的互作关系。[方法]以大青山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讨大青山油松人工林地根际土壤理化因子对土生空团菌分布的影响。[结果]油松人工林地阴坡中部位根际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高于阴坡下部、阴坡上部,而土生空团菌主要分布在油松人工林地阴坡中部样地。[结论]油松人工林地根际土壤理化因子对土生空团菌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青山 油松人工林地 土生空团菌 生态分布 土壤理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