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基于信息熵的砒砂岩区典型人工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 |
孙成
秦富仓
杨振奇
董晓宇
台辉
任小同
|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
2
|
人工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综述 |
林考焕
叶功富
|
《西南林学院学报》
|
2010 |
17
|
|
|
3
|
林隙调控对杉木人工林碳汇及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
周林明
刘学松
范建忠
焦洁洁
徐永宏
姚良锦
|
《浙江林业科技》
|
2025 |
0 |
|
|
4
|
不同杉阔混交对退化杉木人工林土壤团聚体分布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
王焱
肖以华
胡冬南
付志高
朱火生
许涵
史欣
贲春丽
|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5
|
不同林龄木荷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粒径分布特征 |
陈凡
王利艳
曹睿倪
薛俊宙
崔永红
熊雨忠
李明
|
《福建林业科技》
|
2025 |
1
|
|
|
6
|
鄂西北石漠化地区不同人工林群落稳定性特征 |
杨佳伟
戴薛
兰竹
唐志强
刘学全
王晓荣
付甜
杨安
|
《湖北农业科学》
|
2025 |
0 |
|
|
7
|
复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人工神经网络建模 |
温芝元
曹乐平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
8
|
贵州脆弱生态区不同龄组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养分含量 |
刘讯
石燕
姚思雨
王娑娑
丁波
张运林
武燕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
9
|
广西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分配格局 |
李玉凤
莫燕华
秦佳双
马姜明
|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
2024 |
6
|
|
|
10
|
两种密度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分配特征 |
李玉凤
郭飞
莫燕华
秦佳双
马姜明
|
《广西林业科学》
|
2024 |
4
|
|
|
11
|
近自然经营对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 |
邹丰虎
柴宗政
|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
12
|
北京城市公园人工林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的季节变化 |
谢静
张峰
周泽圆
于海群
韩艺
杨春欣
蒋薇
刘进祖
刘博恩
刘鹤
|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13
|
基于信息熵的四川盆周山地杉木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 |
张磊
李绍才
缪宁
曾亚兰
李桾溢
王玉杰
马瑞
孙海龙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8
|
|
|
14
|
巨桉纯林皆伐后营建混交林初期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
蒋明朱
樊戢
李哲
徐晶楠
肖欢
胡峻嶍
周世兴
黄从德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5
|
干旱瘠薄山地侧柏人工林稳定生态系统构建技术 |
梁燕
王凤
刘鲁滨
吕雷昌
张兰英
张新慰
杜振宇
葛忠强
|
《山东林业科技》
|
2021 |
3
|
|
|
16
|
固氮树种马占相思对巨尾桉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 |
张文
李佳君
向明珠
黄海梅
李昌航
颜金柳
高冠女
苏小艳
尤业明
黄雪蔓
|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9
|
|
|
17
|
带状采伐初期对华西雨屏区杉木人工林土壤碳组分及稳定性的影响 |
吴章明
唐思莹
宋思宇
李聪
刘丽鸽
朱鹏
徐红伟
张学强
张健
刘洋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4
|
|
|
18
|
黄土高原两种人工林幼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评价 |
王蕾
张景群
王晓芳
苏印泉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21
|
|
|
19
|
湖南会同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素密度 |
田大伦
方晰
项文化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72
|
|
|
20
|
华北低丘山地人工林生态系统净碳交换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
同小娟
张劲松
孟平
尹昌君
高峻
黄辉
国琳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