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19篇文章
< 1 2 1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师―生―AI协同课堂:人工智能赋能大学数学教育的载体及实践 被引量:2
1
作者 都琳 徐爽 徐宗本 《中国大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65,81,共8页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赛道,带来了新机遇,也推动了一批教育新观念、新模式、新方法的形成。文章提出实施这些新观念、新模式、新方法的一个综合试验平台:师–生–AI协同课堂。该课堂以大学科/大场景/大观念教育...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赛道,带来了新机遇,也推动了一批教育新观念、新模式、新方法的形成。文章提出实施这些新观念、新模式、新方法的一个综合试验平台:师–生–AI协同课堂。该课堂以大学科/大场景/大观念教育为基础,将一个知识单元的教学按导论课、研讨课、总结课“三步法”组织。导论课和总结课由教师主持,研讨课在人工智能辅助下学生自主研学。教师的导论课“以提出问题为中心”为学生设置学习任务与场景;研讨课由学生在人工智能大模型辅助下,完成“以分析问题为中心”的协同研讨和自主学习;总结课除学生代表交流学习成果外,由教师“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完成知识归纳并指引本知识单元的价值意义与未来发展。师–生–AI协同课堂可实现教师与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互补、相互增强,可实现学生的高度参与、个性化学习及社会情感能力培养,为实现“以问题为中心”的创新教育提供实践平台和载体。该平台和载体具体应用于大学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取得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综合能力显著提升”的良好效果,验证了平台的可行性和普遍可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大学数学课程 师―生―ai协同课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AI)与高职院校学科教学整合的探讨——以“插花艺术”课程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郑晓英 方雪萌 《现代园艺》 2025年第19期147-148,151,140,共4页
为提升插花艺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发展优势和缺点,探讨了AI技术在插花艺术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效果。研究发现,AI技术可以提供个性化教学,优化教学设计,增强学生参与度和创造力。这为高职院校学科教学... 为提升插花艺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发展优势和缺点,探讨了AI技术在插花艺术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效果。研究发现,AI技术可以提供个性化教学,优化教学设计,增强学生参与度和创造力。这为高职院校学科教学整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技术 高职院校 学科教学整合 “插花艺术”课程 教育领域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信息回避影响机制研究——AI身份威胁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玥 姜冠岐 李璐含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73,共14页
[目的/意义]本文研究了用户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信息回避的成因与作用机制,为用户信息行为引导、AIGC技术优化和AIGC产品迭代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过程]基于认知—情感—意愿(Cognition-Affect-Conation,C-A-C)框架,构建信息可控... [目的/意义]本文研究了用户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信息回避的成因与作用机制,为用户信息行为引导、AIGC技术优化和AIGC产品迭代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过程]基于认知—情感—意愿(Cognition-Affect-Conation,C-A-C)框架,构建信息可控度、信息透明度和AI焦虑影响信息回避的理论模型,通过虚拟实验方式获取样本数据,并利用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对数据及模型进行分析与验证。[结果/结论]结果表明,用户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的信息回避行为在不同AIGC信息透明度与可控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AI焦虑与信息回避行为有正向关系。研究发现,AI身份威胁对AIGC信息不确定性与AI焦虑之间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ai)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 信息回避 ai身份威胁 ai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通用目的技术更好赋能生产力 被引量:4
4
作者 吴飞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34,共4页
近年来,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猛,掀起一波席卷全球的人工智能发展热潮。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具有普遍适用性、动态演进性和创新互补性的通用目的技术,能够广泛渗透到各个领域,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显著影响。“人工智能+”代... 近年来,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猛,掀起一波席卷全球的人工智能发展热潮。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具有普遍适用性、动态演进性和创新互补性的通用目的技术,能够广泛渗透到各个领域,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显著影响。“人工智能+”代表了一种新的范式,即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其他行业或领域有机结合,以创造更多价值。“人工智能+”并非简单的叠加,而是通过新技术的融合与创新,催生新的生产力,为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注入新产业、新模式和新动能。因此,应积极用好相关政策手段,促进人工智能技术正向影响的发挥,针对其可能的负面影响建立各种应对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新质生产力 技术进步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扩散特征及群体行为——从ChatGPT到DeepSeek 被引量:2
5
作者 曾润喜 秦维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7-106,170,共11页
基于创新扩散理论和鸿沟理论,以ChatGPT与DeepSeek为案例,分析并呈现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扩散的过程特征及其群体行为差异。研究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扩散的钟形曲线存在两道裂隙与双重鸿沟,在扩散初期发展迅猛,但因用户体验分化、技... 基于创新扩散理论和鸿沟理论,以ChatGPT与DeepSeek为案例,分析并呈现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扩散的过程特征及其群体行为差异。研究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扩散的钟形曲线存在两道裂隙与双重鸿沟,在扩散初期发展迅猛,但因用户体验分化、技术不确定性及采纳门槛差异等呈现非线性递进趋势,尤其是在向晚期大众和落后者渗透时面临诸多阻碍。创新者、早期采纳者、早期大众、晚期大众和落后者等五类用户群体在技术认知、采纳动机和行为模式上差异显著,成为技术扩散过程特征的内在驱动因素。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扩散,需要从产品、技术、社会、政府、国际五个维度跨越发展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鸿沟 智能传播 人工智能素养 技术扩散 技术采纳 ChatGPT DeepSee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与中国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基于信息高效交互与人力资本提升视角 被引量:4
6
作者 徐杰 赵春江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6-127,共12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范围的持续扩展及其应用程度的不断深化,全球产业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本文聚焦制造业服务化这一新兴演化趋势,基于城市样本数据,系统考察人工智能技术对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人工智能...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范围的持续扩展及其应用程度的不断深化,全球产业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本文聚焦制造业服务化这一新兴演化趋势,基于城市样本数据,系统考察人工智能技术对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技术对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这一结论在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人工智能技术主要通过促进信息高效交互和人力资本提升驱动制造业服务化。进一步分析显示,人工智能技术对制造业服务化的影响受行政级别、工业禀赋和地理区位的显著调节,其对高行政级别城市、工业基础薄弱地区以及东部城市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促进效应还依赖于产业发展路径,产业协同集聚水平及其高度与质量的提升均能显著增强人工智能技术对制造业服务化的正向影响。本研究为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经济社会效益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推进数智强国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技术 制造业服务化 信息高效交互 人力资本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介入电影艺术创作的理论基础、实践考察及未来展望 被引量:2
7
作者 薛舒阳 黄林 毛鸿依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65,共5页
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影艺术创作中的理论基础包括叙事学框架内的故事创新、符号学视角下的意义生成、技术美学视角下的视觉风格重塑、心理学原理指导下的情感共鸣以及后现代主义理论中的多元叙事等。在实践中,AI可辅助剧本创作、参与视觉... 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影艺术创作中的理论基础包括叙事学框架内的故事创新、符号学视角下的意义生成、技术美学视角下的视觉风格重塑、心理学原理指导下的情感共鸣以及后现代主义理论中的多元叙事等。在实践中,AI可辅助剧本创作、参与视觉特效制作、辅助导演决策以及生成电影配乐,从而显著提升创作效率与艺术表现力。未来,AI技术将推动电影个性化叙事与互动体验的发展,促进跨媒介叙事与融合艺术创作,并助力多元文化表达与全球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技术 电影艺术创作 理论基础 实践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增值评价的构建路径 被引量:2
8
作者 何艳婷 李继林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1-287,323,共8页
增值评价是一种发展性的价值判断,采用纵向比较而非横向对比的方式关注学生的成长轨迹与进步幅度,有利于形成动态反馈机制,提高教育质量,人工智能技术凭借数字优势能为其提供落实抓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育贯穿产学研不同环节,是综合... 增值评价是一种发展性的价值判断,采用纵向比较而非横向对比的方式关注学生的成长轨迹与进步幅度,有利于形成动态反馈机制,提高教育质量,人工智能技术凭借数字优势能为其提供落实抓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育贯穿产学研不同环节,是综合性、长期性的人才培养过程,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增值评价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协调作用。本文从理论与实践多层面出发,在厘清人工智能技术驱动增值评价的理论内涵基础上,分析其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实践困境,进而提出构建路径:育人为本,强化发展性增值评价;采集数据,构建全景式增值评价;善用技术,形成协同式增值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技术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增值评价 算法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技术伦理到生命伦理:人工智能伦理研究的范式转换 被引量:1
9
作者 舒红跃 李文龙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30,共9页
随着计算、学习、语言等一个个被认为唯有人才具备的属性不断在机器身上实现,人与机器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小,人工智能有可能从技术的发展演变成生命的进化,人工智能伦理研究的终极目标将是生命伦理。目前,学界将人工智能的道德行为划分为... 随着计算、学习、语言等一个个被认为唯有人才具备的属性不断在机器身上实现,人与机器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小,人工智能有可能从技术的发展演变成生命的进化,人工智能伦理研究的终极目标将是生命伦理。目前,学界将人工智能的道德行为划分为操作性、功能性和完全性,或者隐性、显性和完全性等不同层次。实际上,这些不同层次的道德行为也是人工智能道德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和阶段的人工智能道德主体具有不同的自主性。一旦人工智能成为类人生命,这就需要改变现有的研究范式,将其看作能够像人类那样在世生存的存在者,进而构建一种新的伦理学范式,实现不同生命形式在这个星球上共生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技术伦理 生命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在遗传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巧仙 翟昱昊 +1 位作者 白建 高小乐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25年第1期98-103,共6页
为探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在遗传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对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的作用,笔者通过分析当前遗传学实验教学的现状,提出了AI技术融合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指导、个性化学习、考... 为探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在遗传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对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的作用,笔者通过分析当前遗传学实验教学的现状,提出了AI技术融合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指导、个性化学习、考核评价、沉浸式学习等革新方法,并对其应用潜力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索。结果发现,在实验教学中应用AI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学生对复杂遗传原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技术 遗传学实验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技术革命视阈下文化建设改革发展的远景目标与任务——以人工智能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傅才武 《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1-43,共13页
以人工智能为主要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将信息技术的渗透性影响从量变推向逐步建立自我意识的质变奇点,正在推动包括文化领域在内的社会结构底层逻辑的跃迁式转型,“奇点”时刻的来临使得文化行业进入一个高度不确定性的阶段。新技术革命所... 以人工智能为主要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将信息技术的渗透性影响从量变推向逐步建立自我意识的质变奇点,正在推动包括文化领域在内的社会结构底层逻辑的跃迁式转型,“奇点”时刻的来临使得文化行业进入一个高度不确定性的阶段。新技术革命所引发的文化生产和消费领域的管理革命,使社会文化行业进入文化主体性受到挑战、传统文化领域行业不断解构、文化治理底层逻辑解构交织的临界状态。正面回应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后这种系统性和整体性挑战,不仅要从管理技术层面理解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的变化,更要从宏观理论层面关注可能出现的智人社会与人工智能社会——碳基生命体与硅基智能体二元结构融合的社会形态对人类文化主体性的深刻影响。从长时段即千年文明大变局下讨论可能出现的未来图景,才能从人类文明的高度真正回应人工智能革命对文化行业和人类社会的整体性挑战,探索建立当前人工智能革命下文化体制改革的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体制改革 数字技术 人工智能 文化主体性 文明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在多媒体安全中的应用策略——评《多媒体与人工智能安全研究极简综述》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璐华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8-409,共2页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多媒体数据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然而由于多媒体数据的易复制性、易篡改性及在网络中的广泛传播,给信息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人工智能技术为多媒体安全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多媒体数据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然而由于多媒体数据的易复制性、易篡改性及在网络中的广泛传播,给信息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人工智能技术为多媒体安全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先进手段,人工智能技术能够高效识别、分析并处理多媒体数据中的安全隐患,为多媒体内容的保护、版权维护及真实性验证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人工智能技术在多媒体安全中的应用实践,既可提升信息安全防护的智能化水平,亦可在维护网络环境健康、促进信息传播秩序、保障个人隐私权益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技术 传播秩序 应用策略 深度学习 信息安全防护 多媒体数据 机器学习 信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痕迹与数字灵韵:看待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另一种视角
13
作者 王建磊 解玲玲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107,171,共11页
AIGC的普及带来了新的文本认知与检测困境,与人类创作的内容越来越难以区分,且现有的AI检测工具也不具备绝对的可信度,引发了对“AI痕迹”识别机制的反思。研究认为,逻辑结构的程式化以及语义关联的机械化使AI语言表现出可被辨识的显性... AIGC的普及带来了新的文本认知与检测困境,与人类创作的内容越来越难以区分,且现有的AI检测工具也不具备绝对的可信度,引发了对“AI痕迹”识别机制的反思。研究认为,逻辑结构的程式化以及语义关联的机械化使AI语言表现出可被辨识的显性特征。这些特征并非纯粹的技术残留,其中超出人类创作能力和经验范畴的部分,有可能是AI以计算语义为基础的“新式语言”甚至“对己言说”,在参数塑造的独一性和人类观照中生成了具有审美崇高与感知震颤的“数字灵韵”。未来,随着人类视角下AI痕迹的最终消失,人类的感知机制也将发生根本改变:从关注真实性与创作者身份,转向关注文本意义生成与人机协同的新美学范式。这不仅挑战人类的认知边界,也必然重塑数字文明的演进方向,当前需要做好认知转变的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ai痕迹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 数字灵韵 ai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档案领域人工智能研究进展及启示——基于I Trust AI项目五项课题研究的述评
14
作者 潘未梅 曹飞羽 张佳琦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18,共7页
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人工智能技术对档案学学科的影响已成为档案领域深入研究与探讨的热点议题。为推动我国档案学领域人工智能相关研究的创新性发展,本文对国际档案领域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跨国跨学科... 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人工智能技术对档案学学科的影响已成为档案领域深入研究与探讨的热点议题。为推动我国档案学领域人工智能相关研究的创新性发展,本文对国际档案领域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跨国跨学科项目InterPARES第五期——I(nterPARES)Trust AI项目的部分前沿成果进行介绍,旨在为我国档案学界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PARES I Trust ai 人工智能 档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数字印前工艺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扩容
15
作者 张雯 赵艳东 +1 位作者 葛鑫 魏娜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6-171,共6页
人工智能赋能包装产业升级,引发从业人员所需劳动技术技能的迁移和增补,推动包装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内容扩容迭代。针对于此,需要对现有课程情况、对应岗位基础任务、教学内容和人工智能赋能包装产业的作用进行分析,研究目前包装工程技术... 人工智能赋能包装产业升级,引发从业人员所需劳动技术技能的迁移和增补,推动包装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内容扩容迭代。针对于此,需要对现有课程情况、对应岗位基础任务、教学内容和人工智能赋能包装产业的作用进行分析,研究目前包装工程技术专业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需要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本文以“数字印前工艺技术”课程为例,分析人工智能赋能印前制作岗位的作用,提出课程扩容的路径:技能教学内容要以动态为常态地适应产业需求,理论教学按需供给,减少冗余,将教学内容自原有的知识脉络梳理为问题导向的技能结构,着重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包装工程 印刷技术 教学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与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神经外科
16
作者 杨学军 贾旺 +1 位作者 毛颖 江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9-103,共5页
神经外科正步入智能化和个体化的精准时代。新一代神经外科医师不仅需要精湛的手术技能,还需要掌握计算机技术、影像学技术和神经调控技术等。人工智能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大语言模型等。本文介绍数字与人工... 神经外科正步入智能化和个体化的精准时代。新一代神经外科医师不仅需要精湛的手术技能,还需要掌握计算机技术、影像学技术和神经调控技术等。人工智能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大语言模型等。本文介绍数字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脊柱疾病、癫痫和脑血管病的典型范例。数智神经外科侧重强调数字化和智能化在神经外科领域的深度融合,应建立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决策和智能操作的技术体系。随着数字化与智能化的深度融合,神经外科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技术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人工智能 神经外科(学) 精准医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E视角下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科技出版创新研究
17
作者 王传清 李苑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5-111,共7页
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科技出版行业亟须通过技术创新加快数字化转型。基于技术—组织—环境(TOE)框架分析,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科技出版领域的应用主要面临三重挑战:在技术维度上,存在成熟度不足、系统性整合滞后及版权归属争... 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科技出版行业亟须通过技术创新加快数字化转型。基于技术—组织—环境(TOE)框架分析,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科技出版领域的应用主要面临三重挑战:在技术维度上,存在成熟度不足、系统性整合滞后及版权归属争议;在组织维度上,受制于传统流程僵化、资金与人才短缺等瓶颈;在环境维度上,面临法规标准缺位与市场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从三个维度切入,依托TOE框架提出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我国科技出版的应用对策。在技术层面,科技出版机构需加强自主研发能力,构建涵盖选题策划、内容生产到传播发行的全流程应用示范体系,重点突破自然语言处理、算法优化等核心技术。在组织层面,科技出版机构应推进业务流程智能化重构,建立人机协同的智慧出版生态系统,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定向培养等方式完善复合型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机制。在环境层面,相关部门应健全人工智能出版政策法规,制订覆盖数据采集、模型训练到成果输出的全链条行业标准,通过建立分级审查制度强化数据安全监管与伦理风险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出版 人工智能 技术赋能 TOE框架 出版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在音视频档案数据治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18
作者 崔伟 尹哲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6-67,共2页
北京市档案馆承担的“人工智能技术在音视频档案数据治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课题于2022年3月被国家档案局正式立项。2023年12月,课题通过国家档案局验收。2024年12月,课题成果获得国家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研究背景音视频档案具... 北京市档案馆承担的“人工智能技术在音视频档案数据治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课题于2022年3月被国家档案局正式立项。2023年12月,课题通过国家档案局验收。2024年12月,课题成果获得国家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研究背景音视频档案具有生动、形象、具体、易被理解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治理 音视频档案 人工智能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使用如何影响企业ESG责任表现?——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证据
19
作者 周路路 桂家欣 +1 位作者 赵曙明 黄海艳 《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3-57,共15页
人工智能技术使用在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决策能力的同时,给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责任履行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本文使用2010—202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基于资源编排理论实证检验人工智能技术使用对企业ESG责任表现的影响及其... 人工智能技术使用在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决策能力的同时,给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责任履行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本文使用2010—202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基于资源编排理论实证检验人工智能技术使用对企业ESG责任表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技术使用对企业ESG责任表现具有促进作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智能技术使用通过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增强信息透明度和推动绿色创新能力来促进企业ESG责任表现。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在大规模、高管环保认知较高、非重污染的企业中,人工智能技术使用对企业ESG责任表现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本文不仅丰富和拓展了人工智能技术使用与企业ESG责任表现的相关研究,也为推动上市公司更好地实现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技术使用 ESG责任表现 资源编排理论 高管环保认知 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视域下“认知-制度-技术”协同的学术不端防范体系的构建
20
作者 庞兴梅 谢志耘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4-761,共8页
近年来,学术不端行为存在愈演愈烈的趋势,而人工智能环境下学术不端行为变得更为隐匿和复杂,更加难以区分和辨识。本文通过提升相关者认知,规范科研诚信制度,采用先进的“动态对抗型”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 近年来,学术不端行为存在愈演愈烈的趋势,而人工智能环境下学术不端行为变得更为隐匿和复杂,更加难以区分和辨识。本文通过提升相关者认知,规范科研诚信制度,采用先进的“动态对抗型”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AIGC)检测技术(如结合区块链和神经网络指纹检测技术追踪溯源、深度学习算法、多模态、跨语言检测)等三个维度,建立“认知-制度-技术”协同的学术不端行为防范体系,形成“价值驱动-制度保障-技术赋能”的良性互动格局,认知、制度、技术三要素在动态环境中基于协同效应,通过正向反馈循环形成治理合力,为学术诚信建设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学术不端防范 学术道德认知 制度保障 技术赋能 认知-制度-技术协同 防范体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