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的中国人口均衡发展 被引量:7
1
作者 宋健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62,210,共9页
在人口形势发生重要转折性变化之际,高质量发展要求更加重视人口素质,以“提质”替代“增量”,以“人才”替代“人力”,充分发挥凝结在人口自身的素质要素的作用,使更多民众更好地享受高质量发展的成果,享受高品质生活。长期均衡发展是... 在人口形势发生重要转折性变化之际,高质量发展要求更加重视人口素质,以“提质”替代“增量”,以“人才”替代“人力”,充分发挥凝结在人口自身的素质要素的作用,使更多民众更好地享受高质量发展的成果,享受高品质生活。长期均衡发展是人口发展的主要目标,也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人口均衡发展不仅体现在人口系统内部要素间的依存制约以及人口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协调适应,还体现在代际间的传承永续。年龄结构失衡是当前人口非均衡发展的突出表现,应聚焦结构失衡,弥补制约人口均衡发展的短板;同时充分发挥作为人口结构中坚力量的劳动年龄人口的作用,通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协调以及推动人口均衡分布,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助力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高质量发展 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结构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生育政策演进与人口均衡发展——从独生子女政策到全面二孩政策的思考 被引量:66
2
作者 原新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4,共10页
我国在全国范围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始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是在经济发展水平长期低迷和人口"爆炸"强烈反差下被迫做出的选择。计划生育政策根据人口、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形势进行动态调整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人口发展规律... 我国在全国范围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始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是在经济发展水平长期低迷和人口"爆炸"强烈反差下被迫做出的选择。计划生育政策根据人口、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形势进行动态调整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人口发展规律的要求。全面二孩政策是生育政策调整的延续,终止了紧缩性的生育政策,开启了相对宽松性的生育政策时代,其政策实施的人口效果预期利远大于弊。评判人口均衡发展要遵循人口发展的规律性。全面二孩政策和未来生育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对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是我国需要坚持的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政策产生 生育政策调整 全面二孩政策 人口均衡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长周期思考 被引量:10
3
作者 原新 刘旭阳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8-46,共9页
从人口均衡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实现路径出发,设定不同生育水平方案和实现更替水平生育率的时间方案,测算2020-2300年我国人口规模和年龄结构,在长周期视野中探讨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现路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应遵循人口发展因果规律... 从人口均衡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实现路径出发,设定不同生育水平方案和实现更替水平生育率的时间方案,测算2020-2300年我国人口规模和年龄结构,在长周期视野中探讨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现路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应遵循人口发展因果规律,科学设定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目标,以过程均衡思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静止人口是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理想状态,保持适度生育率是实现静止人口的前提条件。我国人口变化的历史过程决定了短期内人口非均衡变化不可避免,应当以长周期视角谋划人口均衡发展的科学方略。在充分考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现实情况以及未来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人口在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上实现均衡,推动适度人口与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同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人口 静止人口 适度人口 人口均衡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政策支持:全面二胎放开后人口均衡发展的实现路径 被引量:11
4
作者 吴帆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96-202,共7页
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本质上反应出国家对人口均衡发展议题的重视。但是,在探讨人口均衡发展的具体实现路径时,作为生育行为的基本决策单位,个体(个人与家庭)的利益诉求如果被忽视,宏观的人口均衡发展目标也难以实现。微观人口系统及其行为... 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本质上反应出国家对人口均衡发展议题的重视。但是,在探讨人口均衡发展的具体实现路径时,作为生育行为的基本决策单位,个体(个人与家庭)的利益诉求如果被忽视,宏观的人口均衡发展目标也难以实现。微观人口系统及其行为聚合通过聚合效应和外部效应,按照"结构—过程—结果"的路径促进或制约宏观层面的人口发展,因此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必须立足于微观个体人口行为的发展逻辑,通过家庭政策的支持来提高家庭福利,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政策 家庭政策 人口均衡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海市水资源承载力与人口均衡发展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钟世坚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19,共5页
对于人口均衡的内涵,不能单纯考虑人口自身系统,而应该寻求人口及其相关因素的作用,资源的利用和供给是影响人口发展的重要因素,部分资源如水资源甚至是决定人口规模的刚性因素。珠海的水资源较为丰富,但降雨年内分配不均,并且陆地少而... 对于人口均衡的内涵,不能单纯考虑人口自身系统,而应该寻求人口及其相关因素的作用,资源的利用和供给是影响人口发展的重要因素,部分资源如水资源甚至是决定人口规模的刚性因素。珠海的水资源较为丰富,但降雨年内分配不均,并且陆地少而海域多的地理状况不利于蓄水,造成季节性水资源供需紧张。珠海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直接影响珠海市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加强珠海市水资源及其承载能力问题的研究,通过估算水资源可承载的人口数量,寻求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水平,对最终实现珠海市人口均衡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开发利用 珠海市 承载力 人口均衡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投资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分析——基于人口均衡发展的视角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兆萍 郭建华 《西北人口》 CSSCI 2011年第5期52-57,共6页
健康投入的快速增长将对人口老龄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基于人口均衡发展的视角,研究发现,健康投入对老龄化的影响作用不仅仅体现在老年人口数量方面,还体现于老年人口的结构,诸如年龄、性别、城乡状况等方面,进而会使未来的老龄化社会... 健康投入的快速增长将对人口老龄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基于人口均衡发展的视角,研究发现,健康投入对老龄化的影响作用不仅仅体现在老年人口数量方面,还体现于老年人口的结构,诸如年龄、性别、城乡状况等方面,进而会使未来的老龄化社会出现规模老龄化、高龄老龄化、性别失衡老龄化以及农村健康不安全老龄化等新的特征,我国老龄化问题亦将由数量压迫型向数量增长和结构失衡并存型转变。而对老年人口实施健康和人力资源管理,推进城乡健康公平则是应对未来老龄化问题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投资 人口老龄化 老年人口均衡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育支持的制度、观念与文化建设:人口均衡发展的路径探索 被引量:5
7
作者 崔应令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0-119,共10页
探索一种支持生育的有效路径是解决我国生育率持续走低,老龄化社会提前到来,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必须。有效支持生育的路径应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必须保障女性权利,促进家庭发展,这是生育支持政策的两个面向,也是根本;二是政策要兼顾系... 探索一种支持生育的有效路径是解决我国生育率持续走低,老龄化社会提前到来,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必须。有效支持生育的路径应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必须保障女性权利,促进家庭发展,这是生育支持政策的两个面向,也是根本;二是政策要兼顾系统性和实践性,既要宏观—微观纵向统筹,打通政策“最后一公里”,也要各部门通盘协作,互相配合,形成政府、社会力量和民众三种主体的共同体,打造生育友好的外部社会环境,这是关键;三是改变有关生育的观念和思想,直面经济理性论、个体主义等理念对生育意愿的思想制约,培养超越理性计算的以人为本理念、超越个体的社会责任感和人类使命感,重视女性主义内部对家庭的积极意义、关怀—关系性的女性特点的探索,重建愿婚愿育的价值感和心理,这是核心。生育支持的制度和观念建设推动重塑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生育文化:一方面要继续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性别文化,尊重并鼓励个体自主,积极践行性别平等理念,也需要继承和发展中国文化中将家庭作为社会的核心与基础的传统;另一方面,要用中国文化医治极端个体主义带来的弊病,用性别平等、尊重个体及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改变传统家庭中的不平等,在中西互鉴、古今互映中推动实现人口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孩政策 人口均衡发展 生育支持 生育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的人口均衡发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高莉娟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5-68,共4页
区域人口均衡发展,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重要的人口条件。当前面临的人口均衡发展压力,主要表现为增长率高、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老龄化加快、平均受教育程度和城市化水平偏低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江西省人口的健康发展,还将对... 区域人口均衡发展,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重要的人口条件。当前面临的人口均衡发展压力,主要表现为增长率高、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老龄化加快、平均受教育程度和城市化水平偏低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江西省人口的健康发展,还将对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产生一定的压力:人口规模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绿色发展的压力,富余劳动力和人口老龄化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加快发展的压力,人口素质牵制其他人口要素优化从而制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科学发展的压力。必须从战略上重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与人口均衡发展问题;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口发展战略,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结构更加合理,实现根据生态敏感程度和功能的人口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区域人口均衡发展 人口发展战略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口均衡发展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祝颖润 周鑫 +1 位作者 陈思敏 肖宇慧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1-66,共6页
进入新时代,中国人口问题已从原来的数量增长过快转变为人口结构失衡。文章在分析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和人口分布失衡现状及相互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人口年龄-性别-分布三元系统耦合模型,解析1982—2020年中国人口结构失衡的态势... 进入新时代,中国人口问题已从原来的数量增长过快转变为人口结构失衡。文章在分析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和人口分布失衡现状及相互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人口年龄-性别-分布三元系统耦合模型,解析1982—2020年中国人口结构失衡的态势以及人口系统内部失衡的耦合关系。得到以下结论:(1)中国人口结构失衡呈现先上升后稳定的发展态势;人口年龄-性别-分布三元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在2009年之前快速上升,在2009年之后保持平稳;人口性别结构失衡先加剧后减缓,2009年达到峰值,人口年龄失衡和分布结构失衡愈演愈烈。(2)中国人口年龄-性别-分布三元系统协调度为优质协调类型,在2010年前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在2010年后呈现快速上升趋势。这说明2010年后人口年龄结构失衡、人口性别结构失衡和人口分布结构失衡比较一致。(3)中国人口年龄-性别-分布结构耦合度从负向转向正向,2010年之后保持稳定。这说明中国人口年龄-性别-分布结构失衡的相互影响力在加剧。2010年之后人口系统耦合度保持稳定,主要原因是出生性别比开始快速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均衡发展 老龄少子化 性别结构 人口分布 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城市群空间网络联系与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基于成渝城市群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卓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79,210,211,共19页
在人口规模巨大的背景下,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采用2006—2020年1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修正引力模型分别测度成渝城市群16个城市在2006—2020年间的空间网络联系... 在人口规模巨大的背景下,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采用2006—2020年1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修正引力模型分别测度成渝城市群16个城市在2006—2020年间的空间网络联系度与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水平,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城市群空间网络联系对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影响及其时空异质性和网络外部效应,发现:(1)城市群空间网络联系可促进本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但将在周边形成“集聚阴影”,产生不利于周边城市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网络负外部效应。(2)成渝城市群空间网络联系对成都市、重庆市双核心城市以及绵阳市、宜宾市和泸州市三个副中心城市的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水平产生促进作用。随着行政级别的提升,城市网络联系逐渐由不利于周边城市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负外部效应转变为促进周边城市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正外部效应。(3)城市空间网络联系所产生的外部效应呈现先负后正,最后趋于收敛的倒S型,且在0-100公里的范围内形成“集聚阴影”,150-200公里范围内为城市网络联系发挥正外部效应的最优半径。(4)科技创新和创业活跃度的提升是城市空间网络联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关键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城市群 空间网络联系 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11
作者 赵明 王晓军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1-122,共12页
基于马克思主义“两种生产”理论,结合中国化人口均衡发展思想,分析了新时代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即人口增速放缓、人口老龄化加剧、生育意愿下降的三大挑战,人口寿命延长、人力资本提升、人口乡城结构愈加合理的三大机遇... 基于马克思主义“两种生产”理论,结合中国化人口均衡发展思想,分析了新时代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即人口增速放缓、人口老龄化加剧、生育意愿下降的三大挑战,人口寿命延长、人力资本提升、人口乡城结构愈加合理的三大机遇。基于此,提出了新时代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路径:在理论逻辑上,应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并应加快建立新时代人口均衡发展新格局;在实践路径上,应积极完善生育政策、提高生育意愿,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树立新的健康观,把握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和而不同”、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为更好地实现以上目标,应坚持问题导向,加强人口战略与经济战略的协同,以此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人口均衡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人口老龄化 人口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口自均衡发展态势与人口政策调整 被引量:3
12
作者 向华丽 杨俊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48,共9页
人口均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人口理论的创新与发展,而人口自身的均衡则是实现人口长期均衡的前提。通过人口预测参数设计分别模拟"现状""由现状逐步调整到理想状态"及"理想状态"三种方案,对中国人口... 人口均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人口理论的创新与发展,而人口自身的均衡则是实现人口长期均衡的前提。通过人口预测参数设计分别模拟"现状""由现状逐步调整到理想状态"及"理想状态"三种方案,对中国人口的中长期发展态势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人口生产自身的惯性作用,中国人口在中期(2050年以前)的基本发展态势基本不会受到人口政策或其他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但从长期(2050—2100年)来看,尽早实现总和生育率达到世代更替水平会极大地缓解长期的人口结构压力,尤其是超老龄化压力。要实现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由"单独二孩"向"全面二孩"过渡的人口发展规划应尽早纳入顶层设计,同时积极应对人口超老龄化的相关政策也应纳入议事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均衡发展 人口均衡 人口红利 劳动力供给 人口预测 人口结构 超老龄化 人口发展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城市化的均衡发展状况研究——以北上广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显超 张俊良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3-27,共5页
人口城市化的均衡发展,是研究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五个系统间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状况的分析方法,其实质上是对人口城市化评价方法的创新。通过分析人口城市化进程的本质,构建了人口城市化均衡发展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测度模... 人口城市化的均衡发展,是研究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五个系统间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状况的分析方法,其实质上是对人口城市化评价方法的创新。通过分析人口城市化进程的本质,构建了人口城市化均衡发展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测度模型。用该方法对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人口城市化的均衡发展状况实证分析,发现2000~2014年北上广三地人口城市化的均衡发展状况均得到了改善,但是依然面临发展水平不高、各系统间关系较为脆弱、可持续性未达到良好水平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市化 人口均衡发展 均衡 协调性 可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经济区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龚文海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1-176,共6页
依据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内涵和中原经济区实际,构建了中原经济区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模型。评价体系包括4个层级,选取了18个评价指标。参照多个标准确定了指标阈值,运用模糊隶属度函数方法对各个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 依据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内涵和中原经济区实际,构建了中原经济区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模型。评价体系包括4个层级,选取了18个评价指标。参照多个标准确定了指标阈值,运用模糊隶属度函数方法对各个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相关层级指标权重。并运用2012年度的统计数据,对区域内28个地市以及整个区域的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情况进行测算和评价。研究表明:中原经济区的人口均衡发展水平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差距很小;区域内各地市之间的发展水平不均衡,不同指标的发展程度也不均衡。从影响均衡程度的关键因素看,人口质量和人口分布是制约人口自身均衡发展的主要因素,人口与社会的均衡状况、人口与资源的均衡状况对人口与外部系统的均衡制约最大。制定并完善相应的公共政策体系有助于促进区域的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评价模型 中原经济区 中原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宜勇 赵玉峰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11,F0002,共8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提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今后继续完善中国人口发展战略指明了方向。未来人口发展不仅需要贯彻长期均衡的新发展理念,而且要深入挖掘人口发展新动能,努力构建人口发展新格局。文章从人口理论的演变出发指出人...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提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今后继续完善中国人口发展战略指明了方向。未来人口发展不仅需要贯彻长期均衡的新发展理念,而且要深入挖掘人口发展新动能,努力构建人口发展新格局。文章从人口理论的演变出发指出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质是动态均衡,人口通过媒介与外部因素互动,应侧重人口自身均衡。面对生育率低位徘徊、人口负增长,需要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实现代际传递均衡;面对劳动年龄人口减少,需要提高经济活动人口的素质,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均衡;面对局部地区人口塌陷,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必须关注空间均衡。为聚集均衡力量,应将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国家战略 生育友好型社会 人口素质 空间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与家庭发展:基于协调耦合关系的指数构建 被引量:6
16
作者 宋健 李灵春 胡波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5,共11页
在人口形势发生重大转折性变化的时代背景下,人口与家庭的关系更为紧密也更为复杂,但现有研究对人口与家庭发展的概念、测量和基本态势还缺乏统一的认识。文章基于转变理论和人口与家庭两个系统的协调耦合关系,利用CRITIC权重法计算指... 在人口形势发生重大转折性变化的时代背景下,人口与家庭的关系更为紧密也更为复杂,但现有研究对人口与家庭发展的概念、测量和基本态势还缺乏统一的认识。文章基于转变理论和人口与家庭两个系统的协调耦合关系,利用CRITIC权重法计算指标权重、拟合指数,从多维视角出发构建人口与家庭发展指数并实证分析近30年来中国人口与家庭发展的基本态势。分析结果显示:1990年以来受计划生育政策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我国的人口与家庭发展呈现总体平稳的态势。人口系统中生育、健康、迁移、结构等各要素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人口发展指数在20世纪90年代后趋于下降,2000年以来略有回升。同一时期,尽管我国的家庭结构指标蕴含风险,但高等教育的普及使家庭人力资本水平大幅度提高,经济发展降低了城乡家庭的恩格尔系数,这些都有助于家庭发展,家庭发展指数不断升高。人口和家庭系统的协调度和耦合度保持稳定,人口与家庭发展更多受到人口发展的影响。我国当前人口与家庭发展的短板在人口发展,需要尽力解决好生育率低、人口结构失衡、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人口与家庭系统耦合度长期保持较高水平的稳定将为中国实施促进家庭发展政策奠定较好的基础,有助于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与家庭发展 协调耦合 指数构建 CRITIC权重法 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 推进新时代性别平等事业发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菊华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15,共4页
2022年,中国在承平时期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人口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过低的生育率成为制约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瓶颈。为此,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将“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确立为当... 2022年,中国在承平时期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人口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过低的生育率成为制约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瓶颈。为此,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将“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确立为当前人口家庭发展的战略任务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人口负增长 经济社会政策 生育政策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 性别平等 生育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回顾与展望——基于公共政策周期理论视角分析 被引量:23
18
作者 杜本峰 戚晶晶 《西北人口》 CSSCI 2011年第3期1-10,共10页
计划生育政策作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引发中外社会各界的争议与关注。公共政策周期理论强调,公共政策经历问题认定、政策出台,再经过执行、评估、监控、调整等环节,最终归于终结。作为一项对人口、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公共政... 计划生育政策作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引发中外社会各界的争议与关注。公共政策周期理论强调,公共政策经历问题认定、政策出台,再经过执行、评估、监控、调整等环节,最终归于终结。作为一项对人口、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公共政策,在生育政策实施过程中,进行政策监控及政策评估,对于探究政策效果及影响,正确决定政策去向及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在公共政策周期理论视角下,采用政策评估的科学逻辑及系统方法对生育政策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评估,并从当今中国实际国情出发,探究政策的调整方向,提出政策调整及改进的建议。本文认为,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目标已实现,中国的客观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计划生育政策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一个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环境,统筹考虑政策调整、有序完善现行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已正当适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政策 政策周期理论 政策评估 政策调整 人口均衡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流动妇女生育的潜力、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增文 罗佩玲 吴健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1,共11页
基于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CMDS),使用机器学习算法探究农村流动妇女生育的潜力、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农村流动妇女总体生育水平较低但生育潜力较大;第二,对农村流动妇女生育意愿影响最显著的特征主要有... 基于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CMDS),使用机器学习算法探究农村流动妇女生育的潜力、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农村流动妇女总体生育水平较低但生育潜力较大;第二,对农村流动妇女生育意愿影响最显著的特征主要有包括生育数量、是否已育男孩、是否已育女孩在内的生育特征,以及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等个人特征;第三,生育数量、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已育男孩是影响农村流动妇女生育意愿的四个最重要因素。基于此,一方面要重视农村流动妇女生育数量的增加,对其生育行为由监管控制转向鼓励支持,并针对性地引导有生育潜力的农村流动妇女生育;另一方面要注意农村流动妇女生育质量和结构的提升,提高农村流动人口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完善农村流动人口的养老保障体系以降低“男孩偏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均衡发展 农村流动妇女 生育意愿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孩政策背景下的育儿支持:家庭内外机制比较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芬 郑良中 徐莉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1-140,共10页
基于全国调查的数据,针对育儿支持,本研究考察了家庭所拥有的内生性支持和市场组织给予的外援性支持,认为家庭内外的这两种支持机制是育龄人群工作家庭冲突的缓冲器,并根据来源的不同发挥着迥异的作用。其中,生育制度的执行、工作氛围... 基于全国调查的数据,针对育儿支持,本研究考察了家庭所拥有的内生性支持和市场组织给予的外援性支持,认为家庭内外的这两种支持机制是育龄人群工作家庭冲突的缓冲器,并根据来源的不同发挥着迥异的作用。其中,生育制度的执行、工作氛围、主管支持、同事支持等组织支持对于两性的工作家庭冲突均起到了调节作用。而家庭支持对于两性的工作家庭冲突则起到了中介作用。同时,参照发达国家经验,从儿童照料"去家庭化"、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角度,就如何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进行了现实反思与政策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 社会支持 家庭政策 人口均衡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