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颈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16型E7基因的DNA改组
1
作者 李艳佳 张佃财 焦建丽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20-422,共3页
目的利用DNA改组技术进化人乳头瘤病毒16型E7(HPV16E7)基因,建立HPV16E7基因突变体库。方法从宫颈癌标本中扩增出HPV16E7基因,用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Ⅰ)碎片化该基因,切割成50 bp左右的小片段。这些小片段在不外加引物的条件下,利用PC... 目的利用DNA改组技术进化人乳头瘤病毒16型E7(HPV16E7)基因,建立HPV16E7基因突变体库。方法从宫颈癌标本中扩增出HPV16E7基因,用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Ⅰ)碎片化该基因,切割成50 bp左右的小片段。这些小片段在不外加引物的条件下,利用PCR反应进行重聚,再将重聚物经过一轮普通PCR扩增。结果电泳切胶回收获得与原片段大小相当的基因片段,改组结果较为成功。结论DNA改组在HPV16E7改组中的应用并成功,有利于从HPV16E7基因突变题库中筛选出高免疫原性的基因型别,并为进一步构建HPV治疗性疫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16型e7基因 DNA改组 宫颈癌 人乳头病毒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E7基因协同共激活分子B7-1基因免疫诱导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被引量:4
2
作者 许雪梅 朱明昭 +3 位作者 张明策 司静懿 李昆 宋国兴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01-306,共6页
目的利用突变修饰后的中国山东地方株人乳头瘤病毒16型(humanpapillomavirustype16,HPV16)E6E7融合基因(fmE6E7),研究治疗HPV16感染相关疾病的DNA疫苗,并进一步探索利用共激活分子B7-1基因,研究更加活化细胞免疫的加强疫苗。方法将用PC... 目的利用突变修饰后的中国山东地方株人乳头瘤病毒16型(humanpapillomavirustype16,HPV16)E6E7融合基因(fmE6E7),研究治疗HPV16感染相关疾病的DNA疫苗,并进一步探索利用共激活分子B7-1基因,研究更加活化细胞免疫的加强疫苗。方法将用PCR法扩增获得fmE6E7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VR1012中获得pVR1012-fmE6E7,瞬时转染Cos-7细胞,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证实其表达后,在C57BL/6小鼠肌肉内进行pVR1012-fmE6E7单独免疫,或与小鼠共激活分子B7-1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B7-1)联合免疫。51Cr释放法分析免疫小鼠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Tlymphocytes,CTL)活性,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E7特异性抗体。用5×105个C3细胞皮下接种C57BL/6小鼠,分析小鼠体内诱发的特异性抗瘤免疫水平。结果修饰后的E6E7基因免疫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的抗体反应和CTL反应,小鼠B7-1基因与fmE6E7联合免疫可显著提高特异性CTL活性,并可保护33%(2/6)的小鼠免受C3肿瘤细胞的攻击,而单独fmE6E7基因免疫则不能抑制C3瘤细胞的生长,联合B7-1基因免疫对诱发的抗体水平无加强作用。结论中国山东地方株E6E7融合基因可用于DNA疫苗的构建,B7-1基因协同免疫可提高疫苗的细胞免疫水平,利用B7-1基因作为HPV16DNA疫苗的协同因子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e6基因 e7基因 DNA疫苗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表达人乳头瘤病毒(HPV)58型E6E7融合基因的B16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鹤 于继云 李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88-1092,共5页
目的:构建pIRES-neo-HPV58E6E7真核表达载体,稳定转染入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建立稳定表达HPV58E6E7基因的B16细胞系。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出HPV58E6E7融合基因的全长序列,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其定向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IRES-neo中,并加... 目的:构建pIRES-neo-HPV58E6E7真核表达载体,稳定转染入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建立稳定表达HPV58E6E7基因的B16细胞系。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出HPV58E6E7融合基因的全长序列,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其定向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IRES-neo中,并加入酶切位点和6×his标签,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IRES-neo-HPV58E6E7。利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法将其转染入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经G418加压筛选出稳定转染的阳性克隆。利用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等检测方法验证HPV58E6E7融合基因在稳定转染的B16细胞株中的表达。结果:经PCR、限制性内切酶鉴定及测序分析,pIRES-neo-HPV58E6E7重组质粒构建正确,转染B16细胞株后,经过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等检测显示B16细胞株能够稳定、高效表达HPV58E6E7融合基因,表明B16-HPV58E6E7稳定转染细胞系构建成功。结论:成功构建了pIRES-neo-HPV58E6E7真核表达载体,建立了可以高效、稳定表达HPV58E6E7融合基因的B16细胞系。该稳定转染细胞系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HPV58治疗性基因疫苗的功能提供了良好的靶细胞,为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奠定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58 e6e7基因 稳定转染 小鼠黑色素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和E7癌基因对鸡前脂肪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宁 于莹莹 +4 位作者 王珊珊 乔书培 王伟 闫晓红 李辉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7-52,共6页
人乳头瘤病毒的16型E6和E7癌基因已广泛用于建立哺乳动物的永生化细胞,但能否用于建立鸡的永生化细胞尚不清楚。试验究克隆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E6和E7癌基因,分别构建这两个病毒癌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包装成逆转录病毒颗粒,... 人乳头瘤病毒的16型E6和E7癌基因已广泛用于建立哺乳动物的永生化细胞,但能否用于建立鸡的永生化细胞尚不清楚。试验究克隆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E6和E7癌基因,分别构建这两个病毒癌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包装成逆转录病毒颗粒,感染鸡前脂肪细胞后,采用MTT比色法检测E6和E7基因对鸡前脂肪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E7基因显著促进鸡前脂肪细胞增殖,而E6基因则作用不明显。本研究为E6和E7基因在鸡细胞永生化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e6癌基因 e7基因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人乳头瘤病毒16型转化基因E_7的检测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建广 黄洪章 李金荣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105-108,共4页
【目的】准确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及正常口腔粘膜中人乳头瘤病毒 16型 (HPV16)的感染状况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 16型与人口腔鳞状细胞癌之间的关系。【方法】从 30例未经治疗的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及 3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口腔粘膜切... 【目的】准确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及正常口腔粘膜中人乳头瘤病毒 16型 (HPV16)的感染状况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 16型与人口腔鳞状细胞癌之间的关系。【方法】从 30例未经治疗的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及 3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口腔粘膜切取标本 ,液氮冷冻保存 ;常规提取组织DNA ,设计HPV16E7转化基因特异性引物 ,进行聚合酶链反应 ,对PCR结果进行检测 ,记录结果。【结果】 3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中检测到 11例HPV16阳性 ,感染率 36 7% ;30例正常对照组中检测到 4例HPV16阳性 ,感染率 11 1%。经 χ2 检验 ,两者差别有显著性。【结论】人乳头瘤病毒 16型与人口腔鳞状细胞癌有一定关系 ,但HPV16在人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病毒 口腔肿 基因e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16型早期基因E7的克隆及其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
6
作者 刘朝奇 司静懿 +3 位作者 刘世德 许雪梅 宋国兴 李昆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68-172,共5页
目的进一步研究与宫颈癌密切相关的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E7基因的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PCR法从中国妇女宫颈癌标本中扩增HPV16早期基因E7,测序分析其DNA的序列。结果克隆的HPV16E7基因与标准型进行比较表明,前者无核苷酸突变。将此... 目的进一步研究与宫颈癌密切相关的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E7基因的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PCR法从中国妇女宫颈癌标本中扩增HPV16早期基因E7,测序分析其DNA的序列。结果克隆的HPV16E7基因与标准型进行比较表明,前者无核苷酸突变。将此基因装入原核表达载体,能在E.Coli中高效表达出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E7蛋白。Western印迹分析表明,此融合蛋白能与E7抗体特异地结合。结论克隆的HPV16E7基因及其表达的蛋白可为今后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疫苗研制提供有用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7基因 克隆 原核表达 人乳头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16型E7C端亚基因片段的克隆与表达
7
作者 徐建青 司静懿 +3 位作者 宋国兴 刘世德 李昆 陈浩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73-378,共6页
目的旨在获得无转化活性而保留抗原性的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E7C端,为进一步研制抗HPV16疫苗打下基础。方法应用自行设计合成的引物进行PCR扩增HPV16E7C端亚基因片段,并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LNCX... 目的旨在获得无转化活性而保留抗原性的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E7C端,为进一步研制抗HPV16疫苗打下基础。方法应用自行设计合成的引物进行PCR扩增HPV16E7C端亚基因片段,并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LNCX。结果准确获得含有E7C亚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pLNCE7C,将pLNCE7C转染B16细胞。对Southern杂交阳性克隆应用E7多抗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检出E7C的表达。结论所构建的表达质粒适于DNA疫苗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16 e7C亚基因 DNA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有丝分裂抑制因子1对DNA损伤后人乳头瘤病毒16亚型E7基因介导的DNA重复复制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刘亚飞 沈彦军 +2 位作者 杨阳 晁岚 杨芳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85-490,共6页
目的探索DNA损伤后人乳头瘤病毒16亚型E7致癌基因(HPV-16 E7)引起的DNA重复复制的分子机制。方法首先在稳定表达HPV-16 E7的RPE1 E7细胞及对照空载细胞RPE1 Vector中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NA损伤前后细胞周期改变情况;然后利用免疫印迹检... 目的探索DNA损伤后人乳头瘤病毒16亚型E7致癌基因(HPV-16 E7)引起的DNA重复复制的分子机制。方法首先在稳定表达HPV-16 E7的RPE1 E7细胞及对照空载细胞RPE1 Vector中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NA损伤前后细胞周期改变情况;然后利用免疫印迹检测DNA损伤前后早期有丝分裂抑制物1(Emi1)在RPE1 E7及RPE1 Vector细胞中的蛋白表达水平;最后在DNA损伤后的RPE1 E7细胞中利用小干扰RNA干扰Emi1的表达后,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多倍体的比例变化。结果与对照细胞相比,DNA损伤后的RPE1 E7细胞中多倍体比例显著增高(t=6.397,P=0.0031);在DNA损伤后的RPE1 E7细胞中Emi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t=8.241,P=0.0012);在DNA损伤后的RPE1 E7细胞中应用2条独立的小干扰RNA干扰Emi1的表达后,多倍体细胞比例均显著降低(t=2.916,P=0.0434;t=3.452,P=0.0260)。结论DNA损伤后HPV-16 E7可通过Emi1介导DNA重复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16 e7 早期有丝分裂抑制因子1 DNA重复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组织中乳头瘤病毒16型E6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24
9
作者 马正海 钱东 +5 位作者 马纪 林仁勇 闻明 钟哲 张富春 张秋云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00-404,共5页
为了分析新疆南部地区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组织中HPV16型E6基因结构特点 ,从中国新疆南部地区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活检组织标本中提取DNA ,以宫颈癌活检组织标本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 ,获得HPV16E6基因 ,将其克隆到pUCm T载体上 ,并对其... 为了分析新疆南部地区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组织中HPV16型E6基因结构特点 ,从中国新疆南部地区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活检组织标本中提取DNA ,以宫颈癌活检组织标本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 ,获得HPV16E6基因 ,将其克隆到pUCm T载体上 ,并对其进行基因全序列分析 .PCR检测结果显示宫颈癌组织中HPV16E6阳性率为 82 35 % (14/17) ;测序结果显示 ,新疆株HPV16E6基因全长 45 6bp ,大小与德国标准株一致 .E6基因的第 2 47位碱基发生T→G突变 ,并由此引起所编码的氨基酸亦发生改变 .上述结果表明 ,中国新疆南部地区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患者组织中HPV16E6的基因结构与德国标准株HPV16E6基因之间存在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16 宫颈癌 e6基因 核苷酸序列分析新疆 维族妇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山东地区妇女宫颈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16E6E7基因的分离、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许雪梅 司静懿 +5 位作者 刘世德 徐建青 刘朝奇 李昆 陈浩 宋国兴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85-191,共7页
目的分析中国山东地区宫颈癌患者HPV16型E6E7基因结构特点。方法从中国山东地区宫颈癌活检组织中提取DNA,经HPV多重引物PCR法鉴定标本中感染HPV型别,选感染HPV16型的标本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 目的分析中国山东地区宫颈癌患者HPV16型E6E7基因结构特点。方法从中国山东地区宫颈癌活检组织中提取DNA,经HPV多重引物PCR法鉴定标本中感染HPV型别,选感染HPV16型的标本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HPV16E6E7基因,将其重组入pALTER-1载体,进行双向测序、分析。结果构建了含中国山东地区宫颈癌患者组织中HPV16E6E7的重组质粒,命名为HPV16E6E7-SD。DNA序列分析表明,该序列全长776bp,与已发表的德国标准株长度相等,但其核苷酸顺序的第557位核苷酸“T”变为“C”,即E6的终止密码子TAA变为谷氨酰胺密码子CAA。结论中国山东地区宫颈癌患者组织中HPV16E6E7的基因结构与德国标准株HPV16E6E7基因之间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e6e7基因 宫颈癌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和E7癌蛋白在肺癌中的表达检测 被引量:2
11
作者 许春雷 赵光明 +2 位作者 千新来 陆元志 赵清正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364-366,共3页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16e6 16e7 癌蛋白 肺癌 基因表达 HP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高艳娥 张菊 +2 位作者 阎小君 宋天保 李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 分析中国陕西地区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 16型 (HPV16型 )E6基因的结构特点。方法 采用PCR技术扩增了 1例HPV16阳性宫颈癌患者癌组织中HPV16E6基因 ,并对其进行了克隆及全序列分析。结果 成功地克隆了HPV16E6基因 ,与GenBank... 目的 分析中国陕西地区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 16型 (HPV16型 )E6基因的结构特点。方法 采用PCR技术扩增了 1例HPV16阳性宫颈癌患者癌组织中HPV16E6基因 ,并对其进行了克隆及全序列分析。结果 成功地克隆了HPV16E6基因 ,与GenBank收录的原型相比 ,E6基因中有 2个碱基发生突变 ,推导其编码的氨基酸有 1个发生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16 e6基因 宫颈癌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16型E5基因的变异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娥 楚雍烈 +1 位作者 刘文康 曹春霞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11-12,共2页
探讨了HPV16E5基因突变与宫颈癌发病的关系。应用银染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PCR SSCP)分析对 5 0份人宫颈癌活检标本进行基因突变的筛查。PCR检测显示 ,5 0例宫颈癌组织中HPV16E5的检出率为30 % (15 / 5 0 ) ,其中 6例宫颈癌HP... 探讨了HPV16E5基因突变与宫颈癌发病的关系。应用银染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PCR SSCP)分析对 5 0份人宫颈癌活检标本进行基因突变的筛查。PCR检测显示 ,5 0例宫颈癌组织中HPV16E5的检出率为30 % (15 / 5 0 ) ,其中 6例宫颈癌HPV16E5扩增片段在行SSCP分析时发现有泳动变位 ,突变率为 40 % (6 / 1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16 e5基因 PCR-SSCP 突变 宫颈癌组织 人乳头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6型E7与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70融合基因的构建及原核表达 被引量:1
14
作者 党育平 王刚 +3 位作者 范雪莉 沈柱 樊建勇 刘玉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08-210,共3页
目的:构建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HSP)70与人乳头瘤病毒(HPV)6型E7抗原的融合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和纯化。方法:利用PCR方法扩增结核杆菌HSP70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经测序后,再通过PCR方法扩增HPV6型E7基因片段,测序后插... 目的:构建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HSP)70与人乳头瘤病毒(HPV)6型E7抗原的融合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和纯化。方法:利用PCR方法扩增结核杆菌HSP70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经测序后,再通过PCR方法扩增HPV6型E7基因片段,测序后插入HSP70基因的5'端,构建HPV6E7与结核杆菌HSP70的N端融合基因原核表达质粒pGEX-E7-HSP70;在含有该质粒的大肠杆菌DH5α中,进行诱导表达和分离纯化。结果:成功地构建了pGEX-E7-HSP70原核表达质粒;在含有该质粒的大肠杆菌DH5α中,经异丙醇-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后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08000的蛋白;经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融合蛋白表达系统纯化,得到E7与结核杆菌HSP70的可溶性融合蛋白。结论:成功获得HPV6型E7与结核杆菌HSP70的融合蛋白,为研究该融合蛋白疫苗在尖锐湿疣治疗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6 e7蛋白 结核杆菌 热休克蛋白70 融合基因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16型E5转化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被引量:1
15
作者 曹春霞 楚雍烈 +1 位作者 刘文康 杨娥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16-517,共2页
目的建立人乳头瘤病毒16型E5基因的无性繁殖系为进一步研究其致癌机理作准备。方法用PCR技术从HPV16质粒DNA中扩增出E5基因序列连接到pGEM-T载体,将阳性的重组pGEM-T用BamHⅠ/EcoRⅠ双酶切并回收目的片段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2T... 目的建立人乳头瘤病毒16型E5基因的无性繁殖系为进一步研究其致癌机理作准备。方法用PCR技术从HPV16质粒DNA中扩增出E5基因序列连接到pGEM-T载体,将阳性的重组pGEM-T用BamHⅠ/EcoRⅠ双酶切并回收目的片段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2T,转化DH5α菌株。取工程菌,IPTG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鉴定。结果①经PCR、测序和双酶切鉴定认为HPV16E5正确插入上述表达载体,建立了该转化基因的无性繁殖系。②经IPTG诱导的pGEX-2T-E5质粒表达出约42KD的融合蛋白,分析含有约16KDHPV16E5蛋白,与预期含HPV16E5的融合蛋白分子量相符。结论①采用PCR克隆技术,扩增HPV16E5转化基因目的片段,将其克隆到pGEM-T载体在国内首次建立了HPV16E5转化基因的无性繁殖子。②成功构建HPV16E5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并表达出GST-E5融合表达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16 克隆 原核表达 e5基因 乳头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16型(湖北株)E7蛋白在NIH/3T3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
16
作者 盛德乔 伍欣星 赵文先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6,33,共3页
目的 将带有人乳头瘤病毒 1 6型 (湖北株 )E7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pL(E7 HB)SN导入NIH/3T3细胞进行瞬时表达。方法 重组质粒转染 3T3细胞通过DNA 磷酸钙共沉淀法 ;E7基因表达的检测采用RT PCR和间接免疫荧光实验。结果 E7基因导入真... 目的 将带有人乳头瘤病毒 1 6型 (湖北株 )E7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pL(E7 HB)SN导入NIH/3T3细胞进行瞬时表达。方法 重组质粒转染 3T3细胞通过DNA 磷酸钙共沉淀法 ;E7基因表达的检测采用RT PCR和间接免疫荧光实验。结果 E7基因导入真核细胞后能有效转录并表达E7蛋白 ,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可看到E7蛋白主要定位在胞浆中 ,细胞核中也有 ,但量较少。结论 这可能和湖北株HPV1 6E7基因发生突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定位 HPV16 e7基因 基因表达 NIH/3T3细胞 重组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型人乳头瘤病毒E5基因对永生化口腔上皮细胞EGFR、p21、p53和Rb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迪 江彤 陈传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88-1293,共6页
目的分析16型人乳头瘤病毒E5基因(HPV16 E5)对永生化口腔上皮细胞(HIOEC)肿瘤相关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p21、p53和Rb表达的影响,探究HPV16 E5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将含有目的基因HPV16 E5的慢病... 目的分析16型人乳头瘤病毒E5基因(HPV16 E5)对永生化口腔上皮细胞(HIOEC)肿瘤相关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p21、p53和Rb表达的影响,探究HPV16 E5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将含有目的基因HPV16 E5的慢病毒载体p LOV-E5及对照病毒载体p LOV-N分别转染HIOEC细胞,并筛选出各自稳定转染的细胞株。RT-q 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EGFR、p21、p53和Rb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MTT法分析HPV16 E5对HIOEC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p LOV-E5转染的HIOEC细胞中,p21和p53的mRNA转录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0、0.02),但EGFR的mRNA转录水平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EGFR、p21和p53的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提高,Rb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无明显变化。MTT法检测结果表明,p LOV-E5转染HIOEC的增殖活力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0)。结论 HPV16 E5可以促进HIOEC的增殖,同时上调EGFR、p21和p53在HIOEC中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永生化 上皮细胞 HPV16 e5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58型E6E7融合基因重组巨细胞病毒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杜阳阳 张放 +6 位作者 苗智颖 赵红 马迪 王静 李淑英 郑春阳 李劲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03-308,319,共7页
目的利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58突变型E6E7(Mutant type E6E7,mE6E7)融合基因为靶点,巨细胞病毒株(Towne株)细菌人工染色体(SW102 Towne 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SW102-T-BAC)为载体,构建携带HPV58 mE6E7... 目的利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58突变型E6E7(Mutant type E6E7,mE6E7)融合基因为靶点,巨细胞病毒株(Towne株)细菌人工染色体(SW102 Towne 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SW102-T-BAC)为载体,构建携带HPV58 mE6E7融合基因的重组病毒,探讨HPV58mE6E7的转化活性。方法PCR扩增带有50 bp Towne开放读码框(open reading frame,ORF)75左右同源臂的GalK、mE6E7及野生型E6E7(Wild type E6E7,wE6E7)融合基因片段,切胶回收纯化;将GalK片段电转到(SW102-T-BAC)感受态细胞,经过同源重组、GalK及氯霉素抗性筛选,获得SW102-T-ORF75-Galk-BAC克隆;然后分别将纯化的mE6E7及wE6E7电转到SW102-T-ORF75-Galk-BAC感受态细胞,经脱GalK及氯霉素抗性筛选,获得SW102-T-ORF75-mE6E7-BAC及SW102-T-ORF75-wE6E7-BAC克隆;提取所得克隆质粒DNA,转染ARPE-19细胞(以转染SW102-T-BAC的细胞及未转染细胞为对照),逆转录PCR及测序分析验证转染细胞中mE6E7及wE6E7的表达状况;观察重组病毒T-ORF75-mE6E7及T-ORF75-wE6E7对转染ARPE-19细胞的影响,通过软琼脂克隆分析mE6E7及wE6E7转化活性。结果获得了SW102-T-ORF75-mE6E7-BAC及SW102-T-ORF75-wE6E7-BAC的克隆。逆转录PCR及测序分析验证转染细胞中mE6E7及wE6E7的表达正确。转染SW102-T-ORF75-wE6E7-BAC的细胞生长失去接触抑制,出现重叠生长现象,其形态由原来梭形变为变圆、肿胀、胞浆颗粒增多;并且在软琼脂中能够形成克隆;而转染SW102-T-ORF75-mE6E7-BAC、SW102-T-BAC及未转染细胞未出现上述细胞的特点。结论获得了T-ORF75-mE6E7及T-ORF75-wE6E7重组病毒,并且重组病毒T-ORF75-mE6E7的转化活性已消除,为HPV58型治疗性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e6e7融合基因 细菌人工染色体 同源重组 巨细胞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16型L1基因乳酸杆菌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3
19
作者 罗波 段素群 +1 位作者 郑小莉 毛樱逾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构建含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L1基因的乳酸杆菌分泌表达载体。方法:从培养的CasKi细胞中提取DNA为模板,经PCR得到HPV16L1衣壳蛋白基因,将其连接入乳酸杆菌分泌表达载体pVE5523质粒中,并转化入Top10菌中保存。结果:构建的HPV16L1-... 目的:构建含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L1基因的乳酸杆菌分泌表达载体。方法:从培养的CasKi细胞中提取DNA为模板,经PCR得到HPV16L1衣壳蛋白基因,将其连接入乳酸杆菌分泌表达载体pVE5523质粒中,并转化入Top10菌中保存。结果:构建的HPV16L1-pVE5523重组表达载体经PCR鉴定正确;获得的目的基因片段经测序与GenBank公布的HPV16L1基因序列符合。结论:成功构建了HPV16L1-pVE5523表达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16 L1基因 乳酸杆菌 pVe5523 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号诱导增殖相关蛋白1和16、18型人乳头瘤病毒E6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东林 蔡晶 +2 位作者 况燕 曹晋 王泽华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54-758,共5页
目的:探讨信号诱导增殖相关蛋白1(SIPA1)和16、18型人乳头瘤病毒E6蛋白(HPV16/18E6)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Western blot检测宫颈癌C33A、HT3、SiHa、HeLa和CaSki细胞株中HPV16/18E6和SIPA1蛋白表达;免疫组织... 目的:探讨信号诱导增殖相关蛋白1(SIPA1)和16、18型人乳头瘤病毒E6蛋白(HPV16/18E6)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Western blot检测宫颈癌C33A、HT3、SiHa、HeLa和CaSki细胞株中HPV16/18E6和SIPA1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正常宫颈组织(40例)和宫颈癌组织(174例)石蜡标本中HPV16/18E6和SIPA1蛋白;分析SIPA1和HPV16/18E6相互之间及其与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细胞系中SIPA1与HPV16/18E6表达呈负相关。SIPA1在正常宫颈组织和宫颈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87.5%和58.6%,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1.78,P=0.001);SIPA1蛋白在有和无盆腔淋巴结转移时阳性率分别为19.0%和71.2%,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21.45,P=0.000),且SIPA1阴性者发生淋巴结转移风险高于阳性者(OR=5.011,95%CI2.311~10.866,P<0.01)。HPV16/18E6在正常宫颈组织和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0.0%和79.3%,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37.72,P=0.000);HPV16/18E6在有和无淋巴结转移时阳性率分别为97.6%和73.5%,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1.31,P=0.001),HPV16/18E6阳性者淋巴结转移风险高于阴性者(OR=14.794,95%CI1.960~111.634,P<0.01)。宫颈癌组织中SIPA1与HPV16/18E6蛋白呈负相关(r=-0.249,P<0.001)。结论:SIPA1蛋白表达与HPV感染有关,HPV16/18E6有抑制SIPA1表达的作用,SIPA1在抑制宫颈癌的淋巴结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作为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早期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转移 信号诱导增殖相关蛋白1 16、18人乳头病毒e6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