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E6蛋白在宫颈病变中的意义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1
作者 高华 王云飞 +4 位作者 王文静 张梅莹 李青 刘艺璇 狄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4-298,共5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HPV16/18)E6蛋白在不同级别宫颈病变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对疾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正常宫颈组织、3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Ⅰ(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Ⅰ,CI...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HPV16/18)E6蛋白在不同级别宫颈病变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对疾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正常宫颈组织、3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Ⅰ(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Ⅰ,CINⅠ)组织、31例CINⅡ?-?Ⅲ组织、30例宫颈癌手术病理标本中HPV16/18 E6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差异、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及不同CIN疾病进展之间的关系。结果·HPV16/18 E6阳性表达率在CINⅠ、CINⅡ?-?Ⅲ、宫颈浸润癌中依次增强(χ~2=19.82,P=0.000)。HPV16/18E6在低分化、直径大于4 cm的宫颈癌肿瘤中阳性表达率增高(P=0.033,P=0.011)。HPV16/18 E6过表达程度与宫颈癌病理学分级、肿瘤直径、不良预后之间成正相关(r=0.456,P=0.011;r=0.578,P=0.000;r=0.645,P=0.000)。HPV16/18 E6阳性表达对CINⅠ、CINⅡ?-?Ⅲ、宫颈癌进展预测的灵敏度分别为100.00%、62.50%、43.75%,特异度分别为96.77%、91.30%、92.86%,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6.97%、83.87%、66.67%。结论·HPV16/18 E6蛋白在宫颈癌发生发展及不良预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宫颈疾病进展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且对CIN疾病分层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HPV16/18 e6 宫颈上皮内样病变 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和E7癌蛋白在肺癌中的表达检测 被引量:2
2
作者 许春雷 赵光明 +2 位作者 千新来 陆元志 赵清正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364-366,共3页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16e6 16e7 蛋白 肺癌 基因表达 HP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号诱导增殖相关蛋白1和16、18型人乳头瘤病毒E6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东林 蔡晶 +2 位作者 况燕 曹晋 王泽华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54-758,共5页
目的:探讨信号诱导增殖相关蛋白1(SIPA1)和16、18型人乳头瘤病毒E6蛋白(HPV16/18E6)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Western blot检测宫颈癌C33A、HT3、SiHa、HeLa和CaSki细胞株中HPV16/18E6和SIPA1蛋白表达;免疫组织... 目的:探讨信号诱导增殖相关蛋白1(SIPA1)和16、18型人乳头瘤病毒E6蛋白(HPV16/18E6)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Western blot检测宫颈癌C33A、HT3、SiHa、HeLa和CaSki细胞株中HPV16/18E6和SIPA1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正常宫颈组织(40例)和宫颈癌组织(174例)石蜡标本中HPV16/18E6和SIPA1蛋白;分析SIPA1和HPV16/18E6相互之间及其与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细胞系中SIPA1与HPV16/18E6表达呈负相关。SIPA1在正常宫颈组织和宫颈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87.5%和58.6%,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1.78,P=0.001);SIPA1蛋白在有和无盆腔淋巴结转移时阳性率分别为19.0%和71.2%,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21.45,P=0.000),且SIPA1阴性者发生淋巴结转移风险高于阳性者(OR=5.011,95%CI2.311~10.866,P<0.01)。HPV16/18E6在正常宫颈组织和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0.0%和79.3%,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37.72,P=0.000);HPV16/18E6在有和无淋巴结转移时阳性率分别为97.6%和73.5%,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1.31,P=0.001),HPV16/18E6阳性者淋巴结转移风险高于阴性者(OR=14.794,95%CI1.960~111.634,P<0.01)。宫颈癌组织中SIPA1与HPV16/18E6蛋白呈负相关(r=-0.249,P<0.001)。结论:SIPA1蛋白表达与HPV感染有关,HPV16/18E6有抑制SIPA1表达的作用,SIPA1在抑制宫颈癌的淋巴结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作为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早期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转移 信号诱导增殖相关蛋白1 16、18人乳头病毒e6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组织中乳头瘤病毒16型E6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24
4
作者 马正海 钱东 +5 位作者 马纪 林仁勇 闻明 钟哲 张富春 张秋云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00-404,共5页
为了分析新疆南部地区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组织中HPV16型E6基因结构特点 ,从中国新疆南部地区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活检组织标本中提取DNA ,以宫颈癌活检组织标本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 ,获得HPV16E6基因 ,将其克隆到pUCm T载体上 ,并对其... 为了分析新疆南部地区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组织中HPV16型E6基因结构特点 ,从中国新疆南部地区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活检组织标本中提取DNA ,以宫颈癌活检组织标本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 ,获得HPV16E6基因 ,将其克隆到pUCm T载体上 ,并对其进行基因全序列分析 .PCR检测结果显示宫颈癌组织中HPV16E6阳性率为 82 35 % (14/17) ;测序结果显示 ,新疆株HPV16E6基因全长 45 6bp ,大小与德国标准株一致 .E6基因的第 2 47位碱基发生T→G突变 ,并由此引起所编码的氨基酸亦发生改变 .上述结果表明 ,中国新疆南部地区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患者组织中HPV16E6的基因结构与德国标准株HPV16E6基因之间存在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16 宫颈癌 e6基因 核苷酸序列分析新疆 维族妇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16型E2蛋白表达、纯化及抗血清制备
5
作者 孙宇辉 张沿君 +5 位作者 刘明明 唐丽萍 张光虹 魏兰兰 谷鸿喜 商庆龙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40-944,共5页
目的表达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E2蛋白,并制备小鼠抗HPV16 E2血清。方法采用PCR技术扩增HPV16E2基因,构建入pET21b载体,重组表达载体pET21b-HPV16E2经鉴定后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诱导表达并鉴定表达产物。经纯化、变性和复性方法... 目的表达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E2蛋白,并制备小鼠抗HPV16 E2血清。方法采用PCR技术扩增HPV16E2基因,构建入pET21b载体,重组表达载体pET21b-HPV16E2经鉴定后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诱导表达并鉴定表达产物。经纯化、变性和复性方法,制备可溶性HPV16 E2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血清,检测小鼠IFN-γ、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比值和抗血清滴度变化。结果酶切和测序结果表明pET21b-HPV16 E2构建成功。表达蛋白相对分子质量(M_r)为42 000,Western blot法证明具有较高特异性。小鼠抗血清效价升高,CD4^+T细胞数量和CD4/CD8比值升高,小鼠IFN-γ无升高。结论成功制备可溶性HPV16 E2蛋白和小鼠抗HPV16 E2高效价的抗血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16 e2蛋白 表达 抗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高艳娥 张菊 +2 位作者 阎小君 宋天保 李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 分析中国陕西地区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 16型 (HPV16型 )E6基因的结构特点。方法 采用PCR技术扩增了 1例HPV16阳性宫颈癌患者癌组织中HPV16E6基因 ,并对其进行了克隆及全序列分析。结果 成功地克隆了HPV16E6基因 ,与GenBank... 目的 分析中国陕西地区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 16型 (HPV16型 )E6基因的结构特点。方法 采用PCR技术扩增了 1例HPV16阳性宫颈癌患者癌组织中HPV16E6基因 ,并对其进行了克隆及全序列分析。结果 成功地克隆了HPV16E6基因 ,与GenBank收录的原型相比 ,E6基因中有 2个碱基发生突变 ,推导其编码的氨基酸有 1个发生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16 e6基因 宫颈癌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6型E7与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70融合基因的构建及原核表达 被引量:1
7
作者 党育平 王刚 +3 位作者 范雪莉 沈柱 樊建勇 刘玉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08-210,共3页
目的:构建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HSP)70与人乳头瘤病毒(HPV)6型E7抗原的融合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和纯化。方法:利用PCR方法扩增结核杆菌HSP70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经测序后,再通过PCR方法扩增HPV6型E7基因片段,测序后插... 目的:构建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HSP)70与人乳头瘤病毒(HPV)6型E7抗原的融合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和纯化。方法:利用PCR方法扩增结核杆菌HSP70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经测序后,再通过PCR方法扩增HPV6型E7基因片段,测序后插入HSP70基因的5'端,构建HPV6E7与结核杆菌HSP70的N端融合基因原核表达质粒pGEX-E7-HSP70;在含有该质粒的大肠杆菌DH5α中,进行诱导表达和分离纯化。结果:成功地构建了pGEX-E7-HSP70原核表达质粒;在含有该质粒的大肠杆菌DH5α中,经异丙醇-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后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08000的蛋白;经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融合蛋白表达系统纯化,得到E7与结核杆菌HSP70的可溶性融合蛋白。结论:成功获得HPV6型E7与结核杆菌HSP70的融合蛋白,为研究该融合蛋白疫苗在尖锐湿疣治疗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6 e7蛋白 结核杆菌 热休克蛋白70 融合基因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表达人乳头瘤病毒(HPV)58型E6E7融合基因的B16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2
8
作者 王鹤 于继云 李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88-1092,共5页
目的:构建pIRES-neo-HPV58E6E7真核表达载体,稳定转染入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建立稳定表达HPV58E6E7基因的B16细胞系。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出HPV58E6E7融合基因的全长序列,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其定向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IRES-neo中,并加... 目的:构建pIRES-neo-HPV58E6E7真核表达载体,稳定转染入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建立稳定表达HPV58E6E7基因的B16细胞系。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出HPV58E6E7融合基因的全长序列,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其定向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IRES-neo中,并加入酶切位点和6×his标签,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IRES-neo-HPV58E6E7。利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法将其转染入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经G418加压筛选出稳定转染的阳性克隆。利用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等检测方法验证HPV58E6E7融合基因在稳定转染的B16细胞株中的表达。结果:经PCR、限制性内切酶鉴定及测序分析,pIRES-neo-HPV58E6E7重组质粒构建正确,转染B16细胞株后,经过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等检测显示B16细胞株能够稳定、高效表达HPV58E6E7融合基因,表明B16-HPV58E6E7稳定转染细胞系构建成功。结论:成功构建了pIRES-neo-HPV58E6E7真核表达载体,建立了可以高效、稳定表达HPV58E6E7融合基因的B16细胞系。该稳定转染细胞系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HPV58治疗性基因疫苗的功能提供了良好的靶细胞,为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奠定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58 e6e7基因 稳定转染 小鼠黑色素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V16型E6蛋白在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和外阴鳞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4
9
作者 周静 肖松舒 +1 位作者 邓新粮 崔超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5-230,共6页
目的: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E6蛋白在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NNEDV)、外阴鳞癌(VSCC)中的表达,探讨HPV16-E6蛋白是否为NNEDV病因及与VSCC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HPV16-E6在15例正常外阴组织,40例NNEDV及45例VSCC... 目的: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E6蛋白在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NNEDV)、外阴鳞癌(VSCC)中的表达,探讨HPV16-E6蛋白是否为NNEDV病因及与VSCC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HPV16-E6在15例正常外阴组织,40例NNEDV及45例VSCC中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HPV16-E6蛋白在正常外阴皮肤组无表达,在NNEDV及VSCC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和6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NNEDV组中,HPV16-E6蛋白在鳞状上皮增生(SH)型及硬化性苔藓(LS)型阳性率分别为35%和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较正常外阴皮肤组升高(P<0.05),较VSCC组降低(P<0.05)。HPV16-E6在VSCC的表达阳性率为66.67%,阳性率随临床分期的增高而增高,I期和II期,I期和III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但II期和III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增高,阳性率逐渐降低,高分化和低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但高分化和中分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有淋巴结转移者HPV16-E6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HPV感染可能是NNEDV的病因之一。HPV16-E6蛋白表达升高可能与VSCC发生、发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蛋白 外阴上皮内非样病变 外阴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16型L1和L2晚期蛋白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
10
作者 魏兰兰 谷鸿喜 +2 位作者 韩立群 田厚文 任皎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3-13,共1页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16 L1 L2 晚期蛋白 原核细胞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16型E7基因的DNA改组
11
作者 李艳佳 张佃财 焦建丽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20-422,共3页
目的利用DNA改组技术进化人乳头瘤病毒16型E7(HPV16E7)基因,建立HPV16E7基因突变体库。方法从宫颈癌标本中扩增出HPV16E7基因,用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Ⅰ)碎片化该基因,切割成50 bp左右的小片段。这些小片段在不外加引物的条件下,利用PC... 目的利用DNA改组技术进化人乳头瘤病毒16型E7(HPV16E7)基因,建立HPV16E7基因突变体库。方法从宫颈癌标本中扩增出HPV16E7基因,用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Ⅰ)碎片化该基因,切割成50 bp左右的小片段。这些小片段在不外加引物的条件下,利用PCR反应进行重聚,再将重聚物经过一轮普通PCR扩增。结果电泳切胶回收获得与原片段大小相当的基因片段,改组结果较为成功。结论DNA改组在HPV16E7改组中的应用并成功,有利于从HPV16E7基因突变题库中筛选出高免疫原性的基因型别,并为进一步构建HPV治疗性疫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16e7基因 DNA改组 宫颈癌 人乳头病毒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型人乳头瘤病毒衣壳蛋白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
12
作者 魏兰兰 谷鸿喜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17-18,共2页
为了构建HPV16型晚期蛋白重组杆状病毒 ,并使其在昆虫细胞中获得高效表达。首先构建 2株重组杆状病毒转移质粒 ,分别携带人乳头瘤病毒晚期基因L1及L1和L2 ,再用线性化的杆状病毒DNA与该重组杆状病毒转移质粒共转染sf9昆虫细胞进行同源重... 为了构建HPV16型晚期蛋白重组杆状病毒 ,并使其在昆虫细胞中获得高效表达。首先构建 2株重组杆状病毒转移质粒 ,分别携带人乳头瘤病毒晚期基因L1及L1和L2 ,再用线性化的杆状病毒DNA与该重组杆状病毒转移质粒共转染sf9昆虫细胞进行同源重组 ,获得 2株重组杆状病毒。经鉴定该重组病毒中有目的基因存在且可表达所编码的L1或L2 晚期蛋白。结果表明HPV16型晚期蛋白在昆虫细胞中获得成功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16 病毒样颗粒 重组杆状病毒 衣壳蛋白 真核细胞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16 E6蛋白单克隆抗体的研制
13
作者 刘培军 耿宜萍 +2 位作者 司履生 王一理 刘钰 《单克隆抗体通讯》 CSCD 1995年第3期30-32,共3页
运用杂交瘤技术,我们成功地建立了两株能稳定分泌小鼠抗人乳头瘤病毒16E6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经鉴定单克隆抗体均属IgG1k。试验结果表明,所得单克隆抗体仅与HPV16E6融合蛋白反应,不与HPV16E7、L1... 运用杂交瘤技术,我们成功地建立了两株能稳定分泌小鼠抗人乳头瘤病毒16E6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经鉴定单克隆抗体均属IgG1k。试验结果表明,所得单克隆抗体仅与HPV16E6融合蛋白反应,不与HPV16E7、L1、L2融合蛋白以及L1-L2真核表达蛋白反应,也只与Caski细胞反应,不与Hela细胞反应。初步结果说明,该抗体是HPV16E16蛋白特异性的McA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病毒 e6蛋白 单克隆抗体 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16E6基因沉默对鼻咽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沈娜 张潜英 +2 位作者 余晓燕 叶琳 陈鸿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1757-1760,共4页
目的观察针对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16E6基因的RNA干扰(RNA interfering,RNAi)对人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HNE-1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探讨HPV16E6基因作为鼻咽癌基因治疗标靶的可行性。方... 目的观察针对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16E6基因的RNA干扰(RNA interfering,RNAi)对人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HNE-1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探讨HPV16E6基因作为鼻咽癌基因治疗标靶的可行性。方法根据基因库上的HPV16E6mRNA序列,设计合成针对HPV16E6的siRNA,转染HNE-1细胞,采用RT-PCR及Westernblot分析E6基因的表达,利用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MTT法检测细胞的生长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针对HPV16E6的siRNA下调鼻咽癌HNE-1细胞株E6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下调66.3%、56.7%(P<0.05);侵袭实验结果显示,siRNA转染组的穿膜细胞数为(45.3±4.0),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147.7±4.7),P<0.05];转染组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显示细胞阻滞于G0/G1期。结论siRNA可以有效干扰鼻咽癌HNE-1细胞内HPV16E6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HNE-1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并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使细胞周期重新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干扰RNA 人乳头病毒16 e6 侵袭 增殖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致癌特性及其E6和E7蛋白致癌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薛亚娟 符兆英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96-1099,共4页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感染人的乳头瘤病毒科病毒,主要感染上皮细胞,其高危型别(主要是16和18型)可引起恶性肿瘤。高危型HPV感染上皮细胞后,其DNA能整合入细胞基因组,并由于其E2基因表达障碍不能有效抑制E6、E7基因转录而持续高表达E6...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感染人的乳头瘤病毒科病毒,主要感染上皮细胞,其高危型别(主要是16和18型)可引起恶性肿瘤。高危型HPV感染上皮细胞后,其DNA能整合入细胞基因组,并由于其E2基因表达障碍不能有效抑制E6、E7基因转录而持续高表达E6和E7 2种癌蛋白。E6和E7蛋白可分别抑制P53蛋白和pRb蛋白的作用而使细胞周期失控,在细胞基因组受到损伤时细胞周期仍然向前进展;E6蛋白能通过影响多种凋亡调节蛋白或因子的表达而抑制细胞凋亡;E6蛋白和E7蛋白能协同作用上调端粒酶的表达而使细胞永生化;以上机制最终导致受感染细胞发生恶性转化或癌变。本文对HPV的致癌特性及其所表达的E6蛋白和E7蛋白扰乱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凋亡并活化端粒酶使细胞永生化的致癌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e6蛋白 e7蛋白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端粒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州地区人乳头瘤病毒52型E6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罗招云 陈强 +4 位作者 杨立业 林敏 李文玉 詹小芬 陈默蕊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9-223,共5页
目的:明确潮州地区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52型E6编码区的基因多态性。方法:提取101例HPV 52单纯感染者宫颈脱落细胞DNA,通过特异性引物扩增HPV 52-E6编码区全序列,成功获得83份HPV 52-E6 PCR扩增阳性产物,进行测序及BL... 目的:明确潮州地区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52型E6编码区的基因多态性。方法:提取101例HPV 52单纯感染者宫颈脱落细胞DNA,通过特异性引物扩增HPV 52-E6编码区全序列,成功获得83份HPV 52-E6 PCR扩增阳性产物,进行测序及BLAST多态性分析。结果:成功获得76条HPV 52-E6基因全序列(447 bp)。该序列与参考株(GQ472848)的一致性为99%。在潮州地区发现11种E6编码区多态性,9种为同义突变,2种有义突变,引起所编码氨基酸改变。根据基因多态性分亚洲群和欧美群2群。亚洲群有7组,第1组,也是最为常见组(50/76)的编码序列与广州(EU924143)和香港(DQ057293)株编码完全匹配,该组称为潮州地方株;第2组(12/76)多态性与广州(EU924144)等报道的E6全序列完全匹配;第3组(仅1例)多态性与浙江大学报道(HM004117)的E6全序列完全匹配;其余4组多态性国际上尚未报道。欧美群有3组,第1组(5/76)多态性与美国(HQ537745)报道的E6全序列完全匹配;第2组(2例)多态性与美国(DQ057291)和德国(X74481)报道的E6全序列完全匹配;第3组(1例)多态性国际上尚未报道。结论:潮州地区HPV 52-E6编码区序列存在多态性,以中国东南部和东南亚国家报道E6编码区序列为主,少数与欧美报道E6全序列完全匹配。为基因疫苗的研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52 e6基因 序列分析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E7反义RNA对人宫颈癌SiHa细胞的恶性逆转作用
17
作者 司马妮 王薇 徐茜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69-369,共1页
通过真核表达载体介导HPV16型E6、E7基因反义RNA在SiHa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反义RNA能否降低E6、E7基因的表达和诱导细胞凋亡。利用pEGFP构建HPV16型E6、E7基因反义RNA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SiHa细胞。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转... 通过真核表达载体介导HPV16型E6、E7基因反义RNA在SiHa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反义RNA能否降低E6、E7基因的表达和诱导细胞凋亡。利用pEGFP构建HPV16型E6、E7基因反义RNA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SiHa细胞。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转染后E6、E7基因的mRNA和蛋白的变化,利用MTT法检测SiHa细胞转染后细胞增殖活性,利用流式细胞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转染后细胞的凋亡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16e6 SIHA细胞 反义RNA 人乳头病毒16 e7基因 逆转作用 人宫颈癌 诱导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组织和细胞中BRD4在HPV16病毒复制中的作用
18
作者 王乐 李伟欣 +5 位作者 董杨柳 赵先 朱鑫丽 张雪晨 者湘漪 潘泽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80-1085,共6页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CINI)组织中复制相关溴结构域蛋白4(BRD4)与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HPV16)病毒载量的关系,确定BRD4降解剂MZ1对宫颈癌细胞病毒载量的影响。方法收集HPV16阳性的宫颈癌标本30例和非宫颈癌标...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CINI)组织中复制相关溴结构域蛋白4(BRD4)与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HPV16)病毒载量的关系,确定BRD4降解剂MZ1对宫颈癌细胞病毒载量的影响。方法收集HPV16阳性的宫颈癌标本30例和非宫颈癌标本30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标本病毒载量,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分析BRD4的表达情况。结果宫颈癌标本组病毒载量明显高于非宫颈癌标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BRD4在宫颈癌标本中的表达水平高于非癌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D4的表达与病毒载量高低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BRD4可能参与了HPV16病毒的复制,BRD4降解剂MZ1可以抑制HPV16病毒的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溴结构域蛋白4 人乳头病毒16 病毒载量 MZ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V16型E6蛋白诱导PHK多倍体的形成与消除细胞纺锤体检查点无关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凌 沈柱 伍津津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人乳头瘤病毒16型(human papillomavirus,HPV 16)与包括宫颈癌在内的多种肿瘤的发生明确相关。诱导宿主基因组不稳定性可能是HPV16致瘤的重要机制之一。本研究对HPV16型E6蛋白诱导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primary human keratinoc... 目的:人乳头瘤病毒16型(human papillomavirus,HPV 16)与包括宫颈癌在内的多种肿瘤的发生明确相关。诱导宿主基因组不稳定性可能是HPV16致瘤的重要机制之一。本研究对HPV16型E6蛋白诱导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primary human keratinocytes,PHK)形成多倍体以及对PHK有丝分裂纺锤体检查点的影响进行初步的探索。方法:取正常人包皮组织,分离表皮,常规方法培养PHK。脂质体介导法将pBabe-16E6质粒转染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PA317。挑选G418抗性克隆,检测病毒滴度,将表达HPV16型E6蛋白的高滴度逆转录病毒感染PHK。通过逆转录PCR法和免疫印迹法证实HPV16E6成功感染PHK。PHK经Nocodazole处理后,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多倍体形成,于不同时间点收集细胞、固定,进行抗磷酸化组蛋白染色,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差异。结果:HPV16型E6成功感染PHK,并呈功能性表达。HPV16型E6可诱导PHK形成多倍体,表达E6蛋白的PHK和对照细胞以相似的动力学进入和退出有丝分裂。结论:HPV16型E6对PHK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纺锤体检查点无直接影响,鉴于有丝分裂后期检查点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较持久和严格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提示,对有丝分裂后期检查点的作用可能是HPV16型E6蛋白诱导宿主细胞多倍体形成的重要机制。为进一步探讨HPV相关肿瘤的分子发生机制奠定了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e6蛋白 原代角质形成细胞 细胞周期检查点 多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分离株HPV16型L2与重组E7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1
20
作者 芦春斌 辛庆玲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2-317,共6页
分析广东分离株HPV16型的L2和E7基因结构,并对E7的4个功能区重新排列组合形成失去致癌作用但其抗原表位不改变,其命名为rE7,构建pET-28a-L2、pET-28a-rE7、pET-28a-L2-rE7、pET-28a-rE7-L24个原核表达质粒.采用PCR技术从广东分离株HPV1... 分析广东分离株HPV16型的L2和E7基因结构,并对E7的4个功能区重新排列组合形成失去致癌作用但其抗原表位不改变,其命名为rE7,构建pET-28a-L2、pET-28a-rE7、pET-28a-L2-rE7、pET-28a-rE7-L24个原核表达质粒.采用PCR技术从广东分离株HPV16基因组中扩增L2基因;用重叠PCR技术人工合成rE7基因和L2-rE7、rE7-L2融合基因,并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成功扩增广东分离株HPV16型L2基因,经重叠PCR技术成功得到rE7、L2-rE7和rE7-L2基因并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的4个载体:pET-28a-L2、pET-28a-rE7、pET-28a-L2-rE7、pET-28a-rE7-L2.广东分离株HPV16型L2基因与中国标准株有9处不同,同源性为99.37%,其编码氨基酸序列有8处突变.成功合成失去致癌作用的基因rE7及构建4个原核表达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16 L2基因 e7基因 peT-28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