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乳头瘤病毒16型纳米抗体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若瑜 白崇智 +3 位作者 仲启明 范瑞文 牛林茹 韩鹏程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11-1217,共7页
目的:构建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L1蛋白纳米抗体初级文库,通过筛选鉴定获得一株HPV16 L1特异性纳米抗体。方法:以HPV 16 L1蛋白为抗原对羊驼进行免疫,采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初级抗体文库。经3轮淘选,采用ELISA法鉴定阳性克隆,将阳性... 目的:构建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L1蛋白纳米抗体初级文库,通过筛选鉴定获得一株HPV16 L1特异性纳米抗体。方法:以HPV 16 L1蛋白为抗原对羊驼进行免疫,采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初级抗体文库。经3轮淘选,采用ELISA法鉴定阳性克隆,将阳性反应最强克隆的VHH序列进行真核表达。经亲和纯化、凝胶过滤层析纯化、SDS-PAGE和WB法鉴定,获得目的纳米抗体;采用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技术检测纳米抗体与HPV 16 L1蛋白之间的亲和力,CCK-8法检测纳米抗体对人永生化角质细胞HaCat的毒性,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纳米抗体对HPV 16假病毒的中和活性。结果:初级文库库容为1.304×10^(10),丰度为6.5×10^(9)个/mL,ELISA法鉴定获得36个阳性克隆。表达、纯化获得蛋白单体与二聚体,经鉴定为目的纳米抗体(命名为Nb)。Nb与HPV 16 L1蛋白结合的亲和力为35.41 nmol/L。Nb实验组HaCat细胞增殖活力与空白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与阴性组比较,0.1和1μmol/L Nb均能抑制假病毒感染293FT细胞(均P<0.01)。结论:成功获得一株纯度较好、亲和力较高,对上皮细胞没有明显毒性作用、有效抑制HPV 16假病毒感染293FT细胞的纳米抗体Nb,为防治HPV 16感染提供了有效的候选抗体类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16 噬菌体展示技术 纳米抗体 亲和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的发生与人乳头状瘤病毒16/18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殿军 钟梅 +2 位作者 吕亚莉 徐文通 于国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65-466,共2页
用原位杂交的方法对结直肠癌组织和结直肠正常粘膜组织内人乳头状瘤病毒 16 / 18(HPV16 / 18)感染进行了检测 ,探讨HPV16 / 18与大肠癌的发生及组织学分化程度等的关系。结果发现 ,30例结直肠癌组织HPV16 / 18阳性者 19例 ,阳性率为 6 3... 用原位杂交的方法对结直肠癌组织和结直肠正常粘膜组织内人乳头状瘤病毒 16 / 18(HPV16 / 18)感染进行了检测 ,探讨HPV16 / 18与大肠癌的发生及组织学分化程度等的关系。结果发现 ,30例结直肠癌组织HPV16 / 18阳性者 19例 ,阳性率为 6 3 3% ;30例结直肠正常组织HPV16 / 18均为阴性 ,两者之间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 <0 0 1) ;HPV16 / 18感染和患者性别、年龄、肿块的大小、浸润深度、原发部位、组织学分化程度及是否有淋巴转移均无关。HPV16 / 18病毒不仅在鳞状上皮中增生繁殖 ,在腺上皮细胞中也能增生繁殖 ;并且HPV16 / 18感染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 乳头病毒 HPV16/18 结肠肿 结肠癌 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E6蛋白在宫颈病变中的意义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高华 王云飞 +4 位作者 王文静 张梅莹 李青 刘艺璇 狄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4-298,共5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HPV16/18)E6蛋白在不同级别宫颈病变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对疾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正常宫颈组织、3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Ⅰ(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Ⅰ,CI...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HPV16/18)E6蛋白在不同级别宫颈病变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对疾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正常宫颈组织、3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Ⅰ(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Ⅰ,CINⅠ)组织、31例CINⅡ?-?Ⅲ组织、30例宫颈癌手术病理标本中HPV16/18 E6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差异、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及不同CIN疾病进展之间的关系。结果·HPV16/18 E6阳性表达率在CINⅠ、CINⅡ?-?Ⅲ、宫颈浸润癌中依次增强(χ~2=19.82,P=0.000)。HPV16/18E6在低分化、直径大于4 cm的宫颈癌肿瘤中阳性表达率增高(P=0.033,P=0.011)。HPV16/18 E6过表达程度与宫颈癌病理学分级、肿瘤直径、不良预后之间成正相关(r=0.456,P=0.011;r=0.578,P=0.000;r=0.645,P=0.000)。HPV16/18 E6阳性表达对CINⅠ、CINⅡ?-?Ⅲ、宫颈癌进展预测的灵敏度分别为100.00%、62.50%、43.75%,特异度分别为96.77%、91.30%、92.86%,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6.97%、83.87%、66.67%。结论·HPV16/18 E6蛋白在宫颈癌发生发展及不良预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宫颈疾病进展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且对CIN疾病分层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HPV16/18 E6 宫颈上皮内样病变 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号诱导增殖相关蛋白1和16、18型人乳头瘤病毒E6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李东林 蔡晶 +2 位作者 况燕 曹晋 王泽华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54-758,共5页
目的:探讨信号诱导增殖相关蛋白1(SIPA1)和16、18型人乳头瘤病毒E6蛋白(HPV16/18E6)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Western blot检测宫颈癌C33A、HT3、SiHa、HeLa和CaSki细胞株中HPV16/18E6和SIPA1蛋白表达;免疫组织... 目的:探讨信号诱导增殖相关蛋白1(SIPA1)和16、18型人乳头瘤病毒E6蛋白(HPV16/18E6)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Western blot检测宫颈癌C33A、HT3、SiHa、HeLa和CaSki细胞株中HPV16/18E6和SIPA1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正常宫颈组织(40例)和宫颈癌组织(174例)石蜡标本中HPV16/18E6和SIPA1蛋白;分析SIPA1和HPV16/18E6相互之间及其与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细胞系中SIPA1与HPV16/18E6表达呈负相关。SIPA1在正常宫颈组织和宫颈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87.5%和58.6%,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1.78,P=0.001);SIPA1蛋白在有和无盆腔淋巴结转移时阳性率分别为19.0%和71.2%,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21.45,P=0.000),且SIPA1阴性者发生淋巴结转移风险高于阳性者(OR=5.011,95%CI2.311~10.866,P<0.01)。HPV16/18E6在正常宫颈组织和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0.0%和79.3%,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37.72,P=0.000);HPV16/18E6在有和无淋巴结转移时阳性率分别为97.6%和73.5%,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1.31,P=0.001),HPV16/18E6阳性者淋巴结转移风险高于阴性者(OR=14.794,95%CI1.960~111.634,P<0.01)。宫颈癌组织中SIPA1与HPV16/18E6蛋白呈负相关(r=-0.249,P<0.001)。结论:SIPA1蛋白表达与HPV感染有关,HPV16/18E6有抑制SIPA1表达的作用,SIPA1在抑制宫颈癌的淋巴结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作为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早期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转移 信号诱导增殖相关蛋白1 16、18人乳头病毒E6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6^(INK4a)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宫颈上皮内瘤变进展的相关性
5
作者 陈霞慧 马向薇 +1 位作者 郝冬梅 于月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77-781,共5页
目的探讨P16^(INK4a)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CIN患者197例(CIN组),其中CIN1患者62例,CIN2患者89例,CIN3患者46例;同时选取接受子宫全切除术且术后病理证实宫... 目的探讨P16^(INK4a)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CIN患者197例(CIN组),其中CIN1患者62例,CIN2患者89例,CIN3患者46例;同时选取接受子宫全切除术且术后病理证实宫颈组织正常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P16^(INK4a)表达及HPV感染情况。结果对照组P16^(INK4a)阳性表达率和HPV感染率(10.00%和0.00%)显著低于CIN组(72.08%和45.69%,P<0.05);CIN2和CIN3患者P16^(INK4a)阳性表达率(80.90%和91.30%)显著高于CIN1患者(45.16%,P<0.05)。CIN3患者HPV感染率(63.04%)高于CIN1、CIN2患者(33.87%和44.94%,P<0.05)。有HPV感染的CIN患者P16^(INK4a)阳性表达率(93.33%)显著高于无HPV感染的CIN患者(54.21%,P<0.05);HPV16/18感染患者P16^(INK4a)阳性表达率(100.00%)显著高于HPV31/33/53感染患者(85.00%,P<0.05);不同年龄、体重指数CIN患者P16^(INK4a)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N患者P16^(INK4a)表达率明显升高,且与病变程度相关,P16^(INK4a)表达与HPV感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6^(INK4a) 人乳头病毒 宫颈上皮内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男性行为人群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感染风险的潜在类别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龚政 张占林 +4 位作者 叶勒丹·马汉 妥小青 陈珍 古丽斯亚·海力力 戴江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9期3549-3553,共5页
背景近年男男性行为人群(MSM)是性病发生率的高发人群,尤其是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型感染率居高不下,而HPV感染若不有效控制会发展成性病,因此研究与MSM HPV16/18型感染高发相关的主要影响因素很重要。目的采用潜在类别分析(LCA)探讨... 背景近年男男性行为人群(MSM)是性病发生率的高发人群,尤其是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型感染率居高不下,而HPV感染若不有效控制会发展成性病,因此研究与MSM HPV16/18型感染高发相关的主要影响因素很重要。目的采用潜在类别分析(LCA)探讨MSM的HPV16/18型感染风险,为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6年3月-2017年8月在乌鲁木齐市采用滚雪球抽样法招募884例MSM,对其一般人口学特征、性行为特征、HPV感染相关因素进行调查,行基因分型检测HPV16型和HPV18型,并采用LCA对HPV16/18型感染风险进行分类预测。结果共纳入了性行为对象性别、性交方式、有无同性商业性性行为、有无毒品使用、有无性传播感染史、肛交使用安全套、有无同性肛交、性取向、有无包皮环切术9个研究变量。潜在类别数为3的模型Akaike信息准则(AIC)和Baysian信息准则(BIC)最低,为最佳模型。根据性行为特征、HPV感染相关因素分为HPV感染低风险组(520例)、HPV感染中风险组(290例)、HPV感染高风险组(74例),感染率分别为9.2%、14.5%、24.3%,HPV感染高风险组的感染率高于HPV感染低风险组(P<0.05)。结论 LCA能用于区分MSM的HPV16/18型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传播疾病 男男性行为 人乳头病毒16 人乳头病毒18 潜在类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组织中乳头瘤病毒16型E6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24
7
作者 马正海 钱东 +5 位作者 马纪 林仁勇 闻明 钟哲 张富春 张秋云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00-404,共5页
为了分析新疆南部地区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组织中HPV16型E6基因结构特点 ,从中国新疆南部地区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活检组织标本中提取DNA ,以宫颈癌活检组织标本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 ,获得HPV16E6基因 ,将其克隆到pUCm T载体上 ,并对其... 为了分析新疆南部地区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组织中HPV16型E6基因结构特点 ,从中国新疆南部地区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活检组织标本中提取DNA ,以宫颈癌活检组织标本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 ,获得HPV16E6基因 ,将其克隆到pUCm T载体上 ,并对其进行基因全序列分析 .PCR检测结果显示宫颈癌组织中HPV16E6阳性率为 82 35 % (14/17) ;测序结果显示 ,新疆株HPV16E6基因全长 45 6bp ,大小与德国标准株一致 .E6基因的第 2 47位碱基发生T→G突变 ,并由此引起所编码的氨基酸亦发生改变 .上述结果表明 ,中国新疆南部地区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患者组织中HPV16E6的基因结构与德国标准株HPV16E6基因之间存在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16 宫颈癌 E6基因 核苷酸序列分析新疆 维族妇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a9组感染女性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的阴道微生物菌群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苏明芮 刘军 +5 位作者 王淑珍 詹宇新 王秋曦 李金凤 朱磊 张健欣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5,共10页
目的 研究不同程度宫颈病变女性阴道微生物菌群特征,探讨通过改变阴道菌群,阻止宫颈癌变的可能性。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阴道镜门诊就诊的单一亚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 目的 研究不同程度宫颈病变女性阴道微生物菌群特征,探讨通过改变阴道菌群,阻止宫颈癌变的可能性。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阴道镜门诊就诊的单一亚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α9组感染的患者,按宫颈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分为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或正常者(LSIL-组)207例和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及宫颈浸润癌者(HSIL+组)117例。应用16S r RNA V4区基因测序技术鉴定并比较两组受试者阴道微生物群特征。应用秩和检验、卡方检验、曲线拟合、线性判别分析效应(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Effect Size,LEf Se)分析HPVα9组感染不同程度宫颈病变女性阴道微生物菌群特征与宫颈病变的关系。结果 HSIL+组与LSIL-组女性感染HPV亚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阴道微生物群的物种数目、香农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程度宫颈病变女性,阴道菌群动态改变,其变化趋势与宫颈病变的结局有关。LEf Se分析发现HSIL+组葡萄球菌属显著高于LSIL-组,LSIL-组普雷沃氏菌属的相对丰度高于HSIL+组(Z=2.59,P<0.05),普雷沃氏菌、假单胞菌与乳杆菌联合降低HSIL的发生。分层分析发现初次性生活年龄≤20岁、产次<3次、无恶性肿瘤家族史、教育程度≥本科、体质量指数<24 kg/m2时,普雷沃氏菌属相对丰度不同,发生高级别病变的风险不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不同程度宫颈病变阴道微生物群的构成不同,多个菌属间可能存在内在平衡。高度宫颈病变时葡萄球菌属丰度高,普雷沃氏菌属丰度增加与正常宫颈及低级别病变密切相关,并受多种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微生物群 宫颈病变 人乳头病毒感染 16S rRNA测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状瘤病毒18型D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6
9
作者 任占平 黄健辉 +5 位作者 石喆 杜娟 陈蔚麟 阮伶 戴文斌 唐德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649-651,共3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8型感染与人乳腺癌病因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生物素标记的分子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柳州地区女性乳腺癌、导管内乳头状瘤和正常乳腺组织中HPV 18 DNA。结果:乳腺癌、导管内乳头状瘤和正常乳腺组织中HP...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8型感染与人乳腺癌病因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生物素标记的分子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柳州地区女性乳腺癌、导管内乳头状瘤和正常乳腺组织中HPV 18 DNA。结果:乳腺癌、导管内乳头状瘤和正常乳腺组织中HPV 18 DNA的阳性率分别为48.0%、30.0%和16.7%。多种组织学类型的乳腺癌组织中有HPV 18 DNA的存在且以整合型感染为主。癌组中淋巴结转移组HPV 18 DNA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 0.05)。结论本地区女性乳腺癌组织中有HPV18型感染的存在,HPV18型感染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HPV 18 DNA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的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头病毒 原位杂交 HPV18-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18型L1-E6、L1-E7嵌合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昂 郑瑾 +4 位作者 来宝长 耿宜萍 王艳 王一理 司履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58-561,共4页
目的 构建HPV 18L1 E6、L1 E7嵌合基因的表达载体 ,并在CHO细胞中表达。方法 克隆HPV 18L1 E6和L1 E7基因 ,插入中介载体 pGEMT Easy中并测序鉴定。采用PCR定点突变法 ,突变L1 E6、L1 E7基因序列中与转化作用相关的位点 ,分别与L1基... 目的 构建HPV 18L1 E6、L1 E7嵌合基因的表达载体 ,并在CHO细胞中表达。方法 克隆HPV 18L1 E6和L1 E7基因 ,插入中介载体 pGEMT Easy中并测序鉴定。采用PCR定点突变法 ,突变L1 E6、L1 E7基因序列中与转化作用相关的位点 ,分别与L1基因连接后插入真核表达载体 pVAX1,构建真核表达质粒 pVAX1 L1E6Mxx、 L1E7Mxx。用磷酸钙沉淀法 ,转染CHO细胞 ,以抗HPV 18L1、抗E6和抗E7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mAb)做ELISA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结果 ELISA检测显示 ,转染各种pVAX1 L1E6Mxx、 L1E7Mxx融合蛋白表达质粒的细胞提取物的P N值均 >2 .1;免疫细胞化学检测 ,在胞浆、胞核可见棕黄色颗粒。结论 所构建的 pVAX1 L1E6Mxx E7Mxx融合蛋白表达质粒 ,可在转染细胞内表达相应的L1 E6Mxx和L1 E7Mxx蛋白 ,为今后进行DNA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1-E6 L1-E7 人乳头病毒18 表达载体 定点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18型L1-E6、E7嵌合基因DNA疫苗的体内免疫效应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昂 杨谨 +4 位作者 来宝长 耿宜萍 王艳 王一理 司履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60-763,共4页
目的 :检测HPV 18L1 E6、E7嵌合基因DNA疫苗在小鼠体内的体液和细胞免疫效应。方法 :将实验动物BALB/c小鼠 5 4只随机分为 9组 ,按不同免疫方式 (肌肉接种或鼻内滴注 )分别给予不同的重组质粒 (pVAX1 L1 E6M3或pVAX1 L1 E7M3)和免疫佐剂... 目的 :检测HPV 18L1 E6、E7嵌合基因DNA疫苗在小鼠体内的体液和细胞免疫效应。方法 :将实验动物BALB/c小鼠 5 4只随机分为 9组 ,按不同免疫方式 (肌肉接种或鼻内滴注 )分别给予不同的重组质粒 (pVAX1 L1 E6M3或pVAX1 L1 E7M3)和免疫佐剂 (pLXHDmB7 2或LTB)。用免疫原免疫 3次 ,末次免疫后取眼球后血进行ELISA抗体检测。末次免疫后进行小鼠足垫迟发型超敏反应 (DTH)试验。断足进行小鼠足垫HE染色。取小鼠脾脏制成单细胞悬液 ,进行脾细胞增殖试验 ,并进行CD4 + /CD8+ T细胞中IFN γ+ 或IL 4 + 细胞的FACS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各实验组均获得明显的免疫效果。实验组免疫后血清抗体A值均高于相应组别免疫前 ;肌肉注射组每次免疫后抗体水平较前次明显升高。实验组小鼠注射VLP抗原的左后足垫局部有红肿硬结 ,镜下观察可见大量单核细胞侵润。肌肉接种组的DTH反应强度、脾细胞增殖刺激指数 (SI)和CD8+ IFN γ+ 细胞数均高于鼻内滴注组 ;而鼻内滴注组CD4 + IL 4 + 细胞数高于单纯质粒肌肉接种组 ;加入pLX HDmB7 2的联合免疫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单纯质粒组。结论 :证实了重组pVAX1 HPV18L1/E6、E7嵌和基因DNA疫苗能诱导小鼠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效应。同时 ,证实B7 2分子能显著提高该质粒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18 DNA疫苗 免疫效应 体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16型甲基化水平与子宫颈病变程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微 刘建华 +3 位作者 王桂丽 齐特 阮强 孙峥嵘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93-297,共5页
目的定量检测位于人乳头瘤病毒16(HPV16)L1基因3′端和LCR基因18个CpG甲基化水平,了解HPV 16甲基化与子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就诊HPV16阳性正常/低度病变、高度病变、子宫颈癌标本各10例患者,采用重硫酸盐-焦磷酸测序方法分析HP... 目的定量检测位于人乳头瘤病毒16(HPV16)L1基因3′端和LCR基因18个CpG甲基化水平,了解HPV 16甲基化与子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就诊HPV16阳性正常/低度病变、高度病变、子宫颈癌标本各10例患者,采用重硫酸盐-焦磷酸测序方法分析HPVl6甲基化与子宫颈病变的关系。结果 Ll基因3′端的位点7089在正常/低度病变标本的甲基化率最高,其次是子宫颈癌,高度病变标本的甲基化率最低,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3组在位点7 134中甲基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低度病变标本比较,子宫颈癌及高度病变甲基化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38、0.017)。结论 HPVl6 L1基因3′端甲基化位点7089、7134的甲基化水平与子宫颈病变程度存在相关性,HPVl6型DNA甲基化检测可用于临床上子宫颈病变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16 甲基化 CpG位点 子宫颈病变 焦磷酸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6基因、人乳头瘤病毒与外阴癌变的关系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毅 武昕 +1 位作者 季鑫 吴爱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02-804,共3页
目的探讨p16基因表达缺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外阴上皮内瘤变Ⅲ级(VINⅢ)、外阴鳞癌、外阴基底细胞癌及疣状癌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方法检测43例外阴鳞癌,23例外阴基底细胞癌,25例疣状癌,21例VINⅢ级和20例外阴正常皮肤中p16基因和... 目的探讨p16基因表达缺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外阴上皮内瘤变Ⅲ级(VINⅢ)、外阴鳞癌、外阴基底细胞癌及疣状癌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方法检测43例外阴鳞癌,23例外阴基底细胞癌,25例疣状癌,21例VINⅢ级和20例外阴正常皮肤中p16基因和HPV16DNA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p16基因在正常外阴皮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0%,在VINⅢ中为61.90%,在外阴鳞癌中为27.91%,在外阴基底细胞癌和疣状癌中未被检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HPV16DNA在正常外阴皮肤和外阴鳞癌中未被检出,在VINⅢ中为90.48%,在外阴基底细胞癌中为78.26%,疣状癌中为92%,它们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p16基因在外阴鳞癌Ⅰ~Ⅱ期中阳性表达率为34.62%,Ⅲ~Ⅳ期中为17.65%,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分化中为42.31%,与中分化和低分化的10%及0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无淋巴结转移中为34.48%,与有淋巴结转移的14.29%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16基因的表达缺失与外阴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与外阴鳞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降低呈正相关;外阴基底细胞癌和疣状癌的发生可能与HPV感染有关;VINⅢ可能进一步发展为外阴基底细胞癌和疣状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6基因 人乳头病毒 外阴癌 外阴上皮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高艳娥 张菊 +2 位作者 阎小君 宋天保 李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 分析中国陕西地区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 16型 (HPV16型 )E6基因的结构特点。方法 采用PCR技术扩增了 1例HPV16阳性宫颈癌患者癌组织中HPV16E6基因 ,并对其进行了克隆及全序列分析。结果 成功地克隆了HPV16E6基因 ,与GenBank... 目的 分析中国陕西地区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 16型 (HPV16型 )E6基因的结构特点。方法 采用PCR技术扩增了 1例HPV16阳性宫颈癌患者癌组织中HPV16E6基因 ,并对其进行了克隆及全序列分析。结果 成功地克隆了HPV16E6基因 ,与GenBank收录的原型相比 ,E6基因中有 2个碱基发生突变 ,推导其编码的氨基酸有 1个发生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16 E6基因 宫颈癌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乳头瘤病毒18 E7原癌蛋白对宫颈癌细胞系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表达的下调作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鹏 何凤田 +3 位作者 刘东擘 黄刚 龚薇 许志臻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目的研究宫颈癌中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istone deacetylase1,HDAC1)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3株宫颈癌细胞中HDAC1表达水平。经脂质体2000介导将含有HPV18... 目的研究宫颈癌中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istone deacetylase1,HDAC1)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3株宫颈癌细胞中HDAC1表达水平。经脂质体2000介导将含有HPV18 E7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瞬时转染人宫颈癌C-33A细胞,运用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转染后C-33A细胞中HDAC1的RNA和蛋白水平改变。结果HDAC1在C-33A细胞中表达最高,CaSki细胞中次之,HeLa细胞中最少。C-33A细胞在转染HPV18 E7基因后HDAC1表达降低。结论HDAC1表达高低可能与HPV是否感染及感染亚型有关,HPV18 E7可能直接或间接下调细胞中HDAC1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遗传学 宫颈癌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人类乳头病毒18 E7原癌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6 INK4a蛋白及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对宫颈癌前病变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16
作者 金艳 曹树军 +2 位作者 杨道华 施华珍 钱金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9期3368-3370,共3页
目的探讨P16 INK4a蛋白及人乳头瘤病毒(HPV)DNA对检测宫颈癌前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11月—2011年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松江分院经细胞学筛查、阴道镜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并根据... 目的探讨P16 INK4a蛋白及人乳头瘤病毒(HPV)DNA对检测宫颈癌前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11月—2011年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松江分院经细胞学筛查、阴道镜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并根据病变程度和患者意愿行宫颈锥切治疗的70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P16 INK4a蛋白及HPV DNA检测对疾病的预测价值。结果 P16 INK4a蛋白阳性率在CINⅢ中高于HPV DNA阳性率(χ2=8.78,P<0.05),且P16 INK4a蛋白的阳性率与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258,P<0.05),而HPV病毒阳性率与病变程度呈负相关(r=0.530,P<0.05)。结论 P16 INK4a蛋白比HPV DNA对检测CINⅢ具有更高的敏感性,所以HPV DNA联合P16 INK4a蛋白检测对CIN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样病变 治疗 人类乳头病毒 P16 INK4a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16E7限制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表位的穿膜肽疫苗设计及体外免疫学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尹锐 郝飞 +1 位作者 郝进 杨希川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07-809,共3页
目的:利用穿膜肽人免疫缺陷病毒(HIV)-Tat49-57的穿膜能力,设计穿膜肽人乳头瘤病毒(HPV)16E7限制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位(第49~57位氨基酸)的融合肽疫苗,并在体外研究其诱导特异性CTL的应答能力。方法:应用多肽固相合成技术,分... 目的:利用穿膜肽人免疫缺陷病毒(HIV)-Tat49-57的穿膜能力,设计穿膜肽人乳头瘤病毒(HPV)16E7限制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位(第49~57位氨基酸)的融合肽疫苗,并在体外研究其诱导特异性CTL的应答能力。方法:应用多肽固相合成技术,分别合成含HIVTat49-57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2.1限制性CTL优势表位HPV16E749-57的18肽,和该CTL表位的9肽,并用一无关肽作对照,在体外用乳酸脱氢酶(LDH)细胞毒性试验分别检测了上述18肽和9肽在HLA-A2阳性健康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诱导的表位E749-57的特异性CTL活性。结果:经质谱分析,上述多肽成功合成,纯度均在95%以上。与9肽相比,18肽能在体外诱导出明显增强的特异性CTL活性(P<0.05)。结论:在HPV16E7HLA-A2.1限制性CTL表位(49~57)的N-末端加上HIV-Tat49-57序列,不会影响表位的提呈效率,而且在体外能有效激发针对E749-57特异性的CTL应答,为新型抗肿瘤及细胞内感染的多肽疫苗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膜肽 人免疫缺陷病毒-Tat49-57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表位 人乳头病毒16 肽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和E7癌蛋白在肺癌中的表达检测 被引量:2
18
作者 许春雷 赵光明 +2 位作者 千新来 陆元志 赵清正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364-366,共3页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16型E6 16型E7 癌蛋白 肺癌 基因表达 HP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16E6基因沉默对鼻咽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沈娜 张潜英 +2 位作者 余晓燕 叶琳 陈鸿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1757-1760,共4页
目的观察针对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16E6基因的RNA干扰(RNA interfering,RNAi)对人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HNE-1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探讨HPV16E6基因作为鼻咽癌基因治疗标靶的可行性。方... 目的观察针对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16E6基因的RNA干扰(RNA interfering,RNAi)对人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HNE-1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探讨HPV16E6基因作为鼻咽癌基因治疗标靶的可行性。方法根据基因库上的HPV16E6mRNA序列,设计合成针对HPV16E6的siRNA,转染HNE-1细胞,采用RT-PCR及Westernblot分析E6基因的表达,利用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MTT法检测细胞的生长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针对HPV16E6的siRNA下调鼻咽癌HNE-1细胞株E6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下调66.3%、56.7%(P<0.05);侵袭实验结果显示,siRNA转染组的穿膜细胞数为(45.3±4.0),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147.7±4.7),P<0.05];转染组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显示细胞阻滞于G0/G1期。结论siRNA可以有效干扰鼻咽癌HNE-1细胞内HPV16E6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HNE-1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并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使细胞周期重新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干扰RNA 人乳头病毒16 E6 侵袭 增殖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16型L1基因乳酸杆菌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3
20
作者 罗波 段素群 +1 位作者 郑小莉 毛樱逾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构建含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L1基因的乳酸杆菌分泌表达载体。方法:从培养的CasKi细胞中提取DNA为模板,经PCR得到HPV16L1衣壳蛋白基因,将其连接入乳酸杆菌分泌表达载体pVE5523质粒中,并转化入Top10菌中保存。结果:构建的HPV16L1-... 目的:构建含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L1基因的乳酸杆菌分泌表达载体。方法:从培养的CasKi细胞中提取DNA为模板,经PCR得到HPV16L1衣壳蛋白基因,将其连接入乳酸杆菌分泌表达载体pVE5523质粒中,并转化入Top10菌中保存。结果:构建的HPV16L1-pVE5523重组表达载体经PCR鉴定正确;获得的目的基因片段经测序与GenBank公布的HPV16L1基因序列符合。结论:成功构建了HPV16L1-pVE5523表达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16 L1基因 乳酸杆菌 pVE5523 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