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1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乳头状瘤病毒多重感染对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35
1
作者 赵红霞 董艳双 +1 位作者 蔡友治 朱颖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68-1270,共3页
目的:探讨在宫颈病变的不同阶段,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单独感染或多重感染的发生率,并探讨特定组合的HPV多重感染对宫颈癌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检测了102例女性宫颈标本,根据病变程度分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未见上皮病变或恶... 目的:探讨在宫颈病变的不同阶段,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单独感染或多重感染的发生率,并探讨特定组合的HPV多重感染对宫颈癌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检测了102例女性宫颈标本,根据病变程度分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未见上皮病变或恶性病变组(LSIL/NILM组)与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浸润性宫颈癌组(ICC/HSIL组)。通过对样本进行PCR检测,鉴定HPV分型;然后进一步分析HPV多重感染的情况。通过计算ICC/HSIL或LSIL/NILM之间的优势比(OR),来检验特定HPV组合感染与宫颈癌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标本中,多重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与单一感染相比,HPV68和HPV16共同感染使患ICC/HSIL的风险增加。结论:高危型HPV病毒共同感染时,其ICC/HSIL发生的风险较单一高危型HPV病毒感染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多重感染 浸润性宫颈癌 高度鳞上皮内病变 低度鳞上皮内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41例妇女人乳头状瘤病毒多重感染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吴韶清 廖灿 +4 位作者 黄以宁 李焱 沙文琼 李发涛 李东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4100-4102,共3页
目的:了解广州市妇女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多重感染状况和基因亚型分布。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分型技术(HybriMax)对广州地区6936例女性进行人乳头状瘤病毒多重感染检测,并对HPVDNA亚型、多重感染率和年龄分布进行分... 目的:了解广州市妇女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多重感染状况和基因亚型分布。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分型技术(HybriMax)对广州地区6936例女性进行人乳头状瘤病毒多重感染检测,并对HPVDNA亚型、多重感染率和年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6936例女性共检出HPV多重感染患者541例,多重阳性率为7.80%。高危混合型、高低危混合型和低危混合型分别是55.45%、41.59%、2.96%。多重阳性感染者中,双重感染最多,为399例,占73.75%。21个亚型中共有20个亚型被检出。在各年龄组中,≤20岁女性多重阳性感染率最高,为22.73%,各年龄组HPV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136,P=0.000<0.05)。结论:广州地区女性HPV的多重感染率较低,但以高危混合型为主;用HybriMax法对HPVDNA进行多重感染的检测和分型,对宫颈病变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病毒感染 亚型 多重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筛查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成都市45万人群 被引量:6
3
作者 舒婷 兰志鹏 +2 位作者 巫霞 罗映娟 杨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219,共7页
背景宫颈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病因明确,通过规范筛查可以有效降低宫颈癌发病率。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是WHO推荐的首选宫颈癌筛查方法,了解成都市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状况,对优化成都市宫颈癌筛查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背景宫颈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病因明确,通过规范筛查可以有效降低宫颈癌发病率。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是WHO推荐的首选宫颈癌筛查方法,了解成都市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状况,对优化成都市宫颈癌筛查方案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分析成都市35~64岁参加宫颈癌筛查人群的hrHPV感染现状和宫颈病变患者的hrHPV亚型感染分布情况,探讨hrHPV阳性检出率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从“成都市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数据库”收集2023年参加成都市免费宫颈癌筛查的459433例个案数据,分析不同hrHPV基因型感染总体分布情况以及宫颈病变患者的hrHPV亚型感染分布情况,比较不同特征人群hrHPV感染情况,并构建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rHPV检出阳性情况的相关因素。结果459433例中,hrHPV阳性检出率为11.65%(53509/459433),hrHPV感染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χ_(趋势)^(2)=1501.082,P<0.001)。82.39%(131/159)的宫颈癌患者感染HPV 16或18亚型,以单纯感染HPV 16亚型为主(52.20%,83/159)。多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绝经状态、避孕方式、妊娠次数、分娩次数为hrHPV阳性检出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成都市女性hrHPV阳性检出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筛查过程中,要重视健康教育与随访工作,特别是对HPV 16或18亚型阳性者的后续随访工作。开展宫颈癌筛查宣传工作时应特别关注年长者、文化程度较低者、未婚或离异/丧偶者、已绝经者、未避孕或采用避孕套外的其他避孕方式者、妊娠或分娩2次以上者等重点人群,加强宫颈癌防治核心知识、生殖健康知识等的宣传,提高妇女健康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乳头病毒感染 高危型人乳头病毒 筛查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杂交检测人乳头瘤病毒E6/E7 mRNA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阴性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中的表达研究
4
作者 刘玉珍 冯慧敏 张友忠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93-399,共7页
目的:通过原位杂交检测技术探索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分型检测阴性的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是否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进而为子宫颈HSIL的精确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山... 目的:通过原位杂交检测技术探索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分型检测阴性的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是否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进而为子宫颈HSIL的精确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科行子宫颈活检或手术治疗的305例子宫颈HSIL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HR-HPV分型检测阴性患者为研究组(15例),阳性患者为对照组(290例)。采用RNAscope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两组患者样本中HPV E6/E7 m RNA的表达,并使用染色强度半定量评分分析HPV E6/E7 m RNA的表达情况,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检测p16、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1)305例HSIL患者中,15例(4.9%)HR-HPV分型检测为阴性。(2)研究组中73.3%(11/15)HPV E6/E7 m RNA呈阳性表达,与对照组100.0%(290/2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研究组p16的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3%vs.100.0%,P=0.049),两组Ki-67阳性表达率均为100.0%。(4)组织病理学类型为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的样本中,研究组HPV E6/E7 m RNA总体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CIN3的样本中,研究组HPV E6/E7 m RNA总体评分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8)。结论:子宫颈癌筛查中,单纯采用HR-HPV分型检测可能导致4.9%的HSIL患者因结果阴性而出现漏诊或误诊。HPV E6/E7 m RNA原位杂交检测技术可能有助于降低HR-HPV分型检测在HSIL中的假阴性率,并辅助预测子宫颈病变的发展方向,进而为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 高级别鳞上皮内病变 人乳头病毒 人乳头病毒E6/E7 mRNA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及其与TCT的关系
5
作者 杨雅婷 钟斐 +6 位作者 黄维 李婷婷 沙燕华 秦笙 黄川 郑锡簪 曹顺旺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5-386,共12页
目的:对广州地区14 794例样本的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感染率、亚型感染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探讨HPV感染与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y test, TCT)之间的关系。此外,对广州地区HP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评价... 目的:对广州地区14 794例样本的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感染率、亚型感染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探讨HPV感染与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y test, TCT)之间的关系。此外,对广州地区HP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评价,为HPV感染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探讨HPV和TCT联合检查在女性宫颈癌筛查和制定HPV疫苗接种策略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2023年1月至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4 794例行37种HPV亚型基因分型检测的样本资料,同时对TCT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统计分析不同年龄、性别、季节的HPV感染特征情况,以及HPV单一感染、多重感染与TCT之间的关系。结果:HPV总感染率为29.42%,最常见的HPV感染亚型依次为HPV52(21.55%)、HPV58(10.00%)、HPV16(9.17%)、HPV51(8.37%)、HPV39(7.56%)、HPV61(7.34%)及HPV53(7.01%);女性的总感染率为29.03%,男性的总感染率为43.25%;HPV感染率与年龄分布密切相关,各年龄分组间总感染率,以及各年龄分组的单一感染率、多重混合感染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44.641,30.797;P<0.001)。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感染率分别为28.03%、28.58%、29.56%、32.26%。单基因感染中,高危亚型的感染率最高为夏季(43.53%);双重及以上感染中,以秋季感染率较高(35.02%)。TCT分组均以单一感染为主,各TCT分组的单一感染、多重感染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497,P<0.001)。各年龄分组的TCT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871,P<0.001)。结论:本研究揭示了广州地区HP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其总感染率为29.42%,HPV52、HPV58和HPV16是最常见的型别,男性HPV总感染率高于女性,HPV感染率与年龄分布呈现密切相关性,且夏秋季节的感染率高于春冬季节。此外,还发现各TCT分组间的HPV感染率及各年龄分组间的TCT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本研究结果为HPV感染的早期筛查,制定针对性的HPV防控策略、提高宫颈癌的诊疗水平提供了科学依据,尤其强调了男性HPV感染在HPV防控中不可忽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单一感染 双重感染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女性癌症风险感知的质性研究
6
作者 陈双妍 万盈璐 +1 位作者 万丞 杨珊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44-48,共5页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女性的癌症风险感知体验,为制订针对性早期筛查方案及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以目的性抽样法选取1所三级综合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22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女性,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进行半结构式访谈,...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女性的癌症风险感知体验,为制订针对性早期筛查方案及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以目的性抽样法选取1所三级综合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22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女性,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按照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数据,提炼主题。结果 共提炼出5个主题、17个亚主题,即癌症风险感知特征、癌症风险感知内容、健康行为益处感知、感知行为转变障碍及感知风险驱动力。结论 医护人员应协助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女性树立正确的癌症风险感知,深化风险认知教育,鼓励家庭成员积极参与,加强癌症预防,提高筛查及治疗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人乳头病毒 HPV感染 宫颈癌 癌症风险感知 质性研究 妇产科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与头颈部鳞癌肿瘤免疫微环境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张凌楠 周思远 +1 位作者 刘晓燕 王晶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3-411,共9页
目前,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的致病因素中,除了公认的吸烟和过量饮酒之外,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持续感染日益受到关注,并已被视为一种新兴的独立致病要素。HPV相... 目前,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的致病因素中,除了公认的吸烟和过量饮酒之外,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持续感染日益受到关注,并已被视为一种新兴的独立致病要素。HPV相关的HNSCC不仅具有预后良好的独特临床特点,而且其与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紧密互动,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话题。HPV及其诱发的肿瘤免疫微环境在HNSCC的发病、进展、治疗及转归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综述HPV阳性HNSCC的免疫逃逸机制,探讨HPV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影响,以及其与宿主适应性免疫之间的相互作用。另外,本文将分析特异性免疫反应在改善HPV相关HNSCC预后方面的潜在价值,并评估免疫分析在预后预测中的潜在应用。此外,我们将针对性地讨论HPV相关HNSCC的新兴免疫治疗方法和策略,以期促进针对HPV靶点的肿瘤免疫治疗在HNSCC,特别是免疫反应活跃的口咽鳞状细胞癌中的临床应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头颈部鳞细胞癌 免疫微环境 免疫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王跃 高慧 +3 位作者 刘玉兰 郝艳红 扈有芹 李青波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6-243,共8页
宫颈癌是我国女性第6位高发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女性生命健康,而子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是诱发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主要因素。由于从病毒感染进展为宫颈癌需要较长时间,针对病因,及时阻断子宫颈高危型HPV... 宫颈癌是我国女性第6位高发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女性生命健康,而子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是诱发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主要因素。由于从病毒感染进展为宫颈癌需要较长时间,针对病因,及时阻断子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有效阻止病情进展,防止宫颈癌的发生尤为重要。西医外用药物、消融及手术治疗存在易复发、出血、感染及术后影响生育功能等并发症,中医辨证论治,在病情不同阶段均可提供有效干预,且中药多靶点,与多个信号通路发生作用,与西医协同治疗可优势互补,提高疗效。通过综述中西医治疗子宫颈高危型HPV的主要方法,为该病临床诊治提供思路,同时综述子宫颈高危型HPV感染实验模型及中医药抗高危型HPV感染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持续感染 宫颈上皮内样病变 宫颈癌 中医药 实验模型 作用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a9组感染女性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的阴道微生物菌群特征 被引量:4
9
作者 苏明芮 刘军 +5 位作者 王淑珍 詹宇新 王秋曦 李金凤 朱磊 张健欣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5,共10页
目的 研究不同程度宫颈病变女性阴道微生物菌群特征,探讨通过改变阴道菌群,阻止宫颈癌变的可能性。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阴道镜门诊就诊的单一亚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 目的 研究不同程度宫颈病变女性阴道微生物菌群特征,探讨通过改变阴道菌群,阻止宫颈癌变的可能性。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阴道镜门诊就诊的单一亚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α9组感染的患者,按宫颈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分为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或正常者(LSIL-组)207例和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及宫颈浸润癌者(HSIL+组)117例。应用16S r RNA V4区基因测序技术鉴定并比较两组受试者阴道微生物群特征。应用秩和检验、卡方检验、曲线拟合、线性判别分析效应(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Effect Size,LEf Se)分析HPVα9组感染不同程度宫颈病变女性阴道微生物菌群特征与宫颈病变的关系。结果 HSIL+组与LSIL-组女性感染HPV亚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阴道微生物群的物种数目、香农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程度宫颈病变女性,阴道菌群动态改变,其变化趋势与宫颈病变的结局有关。LEf Se分析发现HSIL+组葡萄球菌属显著高于LSIL-组,LSIL-组普雷沃氏菌属的相对丰度高于HSIL+组(Z=2.59,P<0.05),普雷沃氏菌、假单胞菌与乳杆菌联合降低HSIL的发生。分层分析发现初次性生活年龄≤20岁、产次<3次、无恶性肿瘤家族史、教育程度≥本科、体质量指数<24 kg/m2时,普雷沃氏菌属相对丰度不同,发生高级别病变的风险不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不同程度宫颈病变阴道微生物群的构成不同,多个菌属间可能存在内在平衡。高度宫颈病变时葡萄球菌属丰度高,普雷沃氏菌属丰度增加与正常宫颈及低级别病变密切相关,并受多种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微生物群 宫颈病变 人乳头病毒感染 16S rRNA测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免疫治疗策略在人乳头瘤病毒阳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世一 陈中 张素欣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7,共7页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已成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与HPV阴性相比,HPV阳性HNSCC表现出以程序性死亡受体(PD)为代表的多种免疫细胞及其效应分子的表达增加。PD-1/PD-L1高表达的患者与HPV阳性HNSCC患者存活率的显...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已成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与HPV阴性相比,HPV阳性HNSCC表现出以程序性死亡受体(PD)为代表的多种免疫细胞及其效应分子的表达增加。PD-1/PD-L1高表达的患者与HPV阳性HNSCC患者存活率的显著提高相关。而HPV阳性HNSCC患者在接受抗PD-1/程序性死亡配体(PD-L1)免疫治疗后的客观缓解率、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等指标较HPV阴性HNSCC患者有所提高,提示HPV阳性HNSCC患者在接受抗PD-1/PD-L1免疫治疗上可能取得更好疗效。另外,PD-1/PD-L1抑制剂联合HPV癌症疫苗、双通路抑制剂等免疫治疗方案在HPV相关癌症中已发挥出独特的优势。根据HPV状态为患者制定个体化免疫治疗是一种有前景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鳞细胞癌 人乳头病毒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青玲从湿邪论治宫颈持续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经验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秀 狄广慈 +3 位作者 戴任金铭 杨迎迎 徐雯雯 任青玲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19,共3页
我国宫颈癌每年的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仍在上升,人乳头瘤病毒的持续感染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且临床目前没有治疗人乳头瘤病毒的特效药。近年来,中药制剂对子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其相关癌前病变的治疗成为研究热点。任青玲教... 我国宫颈癌每年的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仍在上升,人乳头瘤病毒的持续感染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且临床目前没有治疗人乳头瘤病毒的特效药。近年来,中药制剂对子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其相关癌前病变的治疗成为研究热点。任青玲教授以湿邪为切入点,阐述持续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多因脾虚失运,湿邪内停,久而酿毒所致,治法以健脾除湿为基础,兼以祛湿解毒,辅以雷火灸外治,因势利导,使邪祛则正安。现将任师临证经验总结如下,并附医案一则,为治疗持续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提供中医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邪 持续性人乳头病毒感染 名医经验 加味二妙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地区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状态及其高危基因型的分布情况 被引量:25
12
作者 王诗卓 王宁 +4 位作者 魏恒 栾晓梅 刘霞 吉耀华 张淑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6-147,共2页
目的研究辽宁地区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状态和其主要高危基因型别的分布情况。方法应用特异PCR检测辽宁地区24 041名女性HPV DNA及其主要高危型别的分布。结果辽宁地区女性人群中HPV总感染率为45.60%(95%CI44.97%~46.23%),其中28... 目的研究辽宁地区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状态和其主要高危基因型别的分布情况。方法应用特异PCR检测辽宁地区24 041名女性HPV DNA及其主要高危型别的分布。结果辽宁地区女性人群中HPV总感染率为45.60%(95%CI44.97%~46.23%),其中28.25%(95%CI 27.68%~28.82%)为HPV机会性感染,17.35%(95%CI 16.87%~17.83%)为持续性感染。持续感染性HPV的主要高危基因型别依次为HPV-16(18.21%,95%CI 17.04%~19.38%)、HPV-58(13.20%,95%CI 12.17%~14.23%)、HPV-18(8.66%,95%CI 7.81%~9.51%)、HPV-52(7.06%,95%CI 6.28%~7.84%)及HPV-33(6.78%,95%CI 6.02%~7.54%)。结论在辽宁地区女性人群中主要持续感染HPV-16、HPV-58、HPV-18、HPV-52和HPV-33 5种高危基因型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持续感染 基因分型 辽宁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阴道菌群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5
13
作者 潘颖 盛华芳 +4 位作者 康玲 马啸 郑慧敏 周宏伟 刘木彪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559-1564,共6页
目的探索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阴性与阳性女性之间阴道菌群构成的差异。方法采集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间于我科就诊的33例未感染HR-HPV(HPV^-)女性及98例感染HR-HPV(HPV^+)患者的阴道分泌物... 目的探索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阴性与阳性女性之间阴道菌群构成的差异。方法采集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间于我科就诊的33例未感染HR-HPV(HPV^-)女性及98例感染HR-HPV(HPV^+)患者的阴道分泌物,分别对每个样本进行细菌总基因组DNA提取、16S rRNA V4区基因扩增及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扩增的PCR产物进行测序等步骤,然后通过BIPES、TSC、GAST等程序,分析阴道菌群物种丰度和结构,并对两组女性的阴道菌群构成进行比较。结果 HPV^-组女性阴道菌群以乳酸杆菌为优势菌属,占81.54%,同时含有少量的加德纳菌属、链球菌属、普氏菌属等。HPV^+组患者阴道菌群中乳酸杆菌属则显著减少(40.48%),加德纳菌属显著增加(32.35%),同时普氏菌属、奇异菌属、厌氧球菌属等多种厌氧菌属相对丰度也有所增加。在HPV^+组女性的阴道菌群中发现布鲁菌属的存在,而HPV^-组中未见此菌属。结论阴道菌群失调与HR-HPV感染之间存在相关性,HR-HPV感染者阴道菌群中乳酸杆菌属显著减少,加德纳菌属等多种厌氧菌属过度增殖,并发现有布鲁菌属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阴道菌群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0例健康体检妇女宫颈感染人乳头瘤状病毒基因亚型的检测及分析 被引量:36
14
作者 伍星蓉 朱威 +1 位作者 张海萍 连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60-562,共3页
目的了解健康体检妇女宫颈人乳头瘤状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状况和亚型分布,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体检女性宫颈脱落细胞应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HPV亚型检测并分析其感染率及年龄分布。结果400例女性中共检出HP... 目的了解健康体检妇女宫颈人乳头瘤状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状况和亚型分布,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体检女性宫颈脱落细胞应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HPV亚型检测并分析其感染率及年龄分布。结果400例女性中共检出HPV阳性68例,占总检测人数17.0%。68例中高危型HPV感染者42例,占61.8%;低危型HPV感染者15例,占22.1%;高低危混合HPV感染者11例,占16.1%。阳性患者中高危型以16型为主,占23.5%;其次为66型,占8.8%;低危型以43和11型为主,分别占13.2%和8.8%。在各年龄组中,20~34岁妇女HPV感染率最高,为18.2%,≤19岁、≥35岁患者的HPV感染率依次为15.4%和12.7%,受检者各年龄组之间HP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体检女性中有相当的比例感染HPV,尤其是高危型。对体检女性进行HPVDNA检测及分型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 人乳头病毒 基因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719例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状况及对人乳头状瘤病毒认知情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彭建华 余友霞 +3 位作者 杨君 周德平 王敏 陈凤娴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07-1008,共2页
宫颈癌是妇科肿瘤中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大恶性肿瘤,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gh-risk humanpa pillomavirus,HR—HPV)已明确为宫颈癌的病因,但不同地区妇女HR-HPV感染率及对HPV检查的认识和接受程度存在差异。本研究采用第2代杂交... 宫颈癌是妇科肿瘤中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大恶性肿瘤,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gh-risk humanpa pillomavirus,HR—HPV)已明确为宫颈癌的病因,但不同地区妇女HR-HPV感染率及对HPV检查的认识和接受程度存在差异。本研究采用第2代杂交捕获法(hybrid captureII,HC-2)检测技术,对重庆地区719例妇科门诊患者HR—HPV感染状况及其对HPV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更好地开展宫颈癌防治工作,提高生殖健康服务水平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宫颈癌 认知程度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期及产后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金燕 陈彩蓉 +2 位作者 郭晓燕 胡庆兰 覃碧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09-710,共2页
目的探讨孕期及产后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快速导流杂交技术和基因芯片技术检测3806例清远地区孕期及产后妇女的宫颈标本,以5岁间隔分组,对不同年龄组进行高危型HPV-DNA检测,以4080例同期非孕期妇科普... 目的探讨孕期及产后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快速导流杂交技术和基因芯片技术检测3806例清远地区孕期及产后妇女的宫颈标本,以5岁间隔分组,对不同年龄组进行高危型HPV-DNA检测,以4080例同期非孕期妇科普查妇女作为对照。结果在7886例标本中高危型HPV感染率为12.5%,孕期、产后及非孕期组分别为14.3%、10.5%、11.7%,4个年龄组分别为16.9%、12.1%、13.5%和22.1%。结论孕期高危型HPV感染率与产后及同期非孕期妇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在各年龄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孕期行宫颈HPV筛查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期 产后 非孕期 高危型人乳头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重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基因分型的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魏颖颖 李劼 +2 位作者 王博 闵小佳 曾蓉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07-509,共3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其基因型与宫颈重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和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可检测25种HPV基因型的基因芯片方法分别检测HSIL(23例)和宫颈癌(46例)组织的HPV基因型,计算两组患者宫颈组织中HPV的感染率及...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其基因型与宫颈重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和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可检测25种HPV基因型的基因芯片方法分别检测HSIL(23例)和宫颈癌(46例)组织的HPV基因型,计算两组患者宫颈组织中HPV的感染率及各基因型的感染率,比较HPV及其主要基因型与宫颈病变的关系。结果:69例宫颈病变患者中HPV阳性率为98.55%(68/69);HSIL组单一型别感染率为81.82%,多型别感染率为18.18%,HPV的型别分布以HPVl6、52、58最常见;宫颈癌患者中单一型别感染率为95.45%,多型别感染率为4.55%,HPv的型别分布以HPVl6、58最常见。所检出的HPV型别中以HPVl6的检出率最高。结论:①HPV感染,特别是高危型HPV感染与HSIL和宫颈癌的关系密切;②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可能与HPV基因型多寡无关,而与感染HPV亚型的致病能力密切相关;(9HSIL与宫颈癌感染的HPV基因型呈多样性,且均为高危型感染,其中以HPV16型最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宫颈重度鳞上皮内病变 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鳞癌人乳头状瘤病毒16/18感染状态与Ki-67、P53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洁莉 孙昭 +7 位作者 霍真 罗玉凤 马水清 王德田 曹金伶 杨缇 崔全才 白春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9-432,481,共5页
目的通过测定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感染和Ki-67、P53蛋白的表达,探讨HPV16/18感染和Ki-67、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头颈部鳞癌患者肿瘤组织中HPV16/18DNA的含量,同时以免... 目的通过测定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感染和Ki-67、P53蛋白的表达,探讨HPV16/18感染和Ki-67、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头颈部鳞癌患者肿瘤组织中HPV16/18DNA的含量,同时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Ki-67、P53蛋白的表达状态。结果 62.8%的患者在头颈部鳞癌组织中检测到HPV16/18DNA,46.15%的患者肿瘤组织表达P53蛋白为阳性。患者肿瘤组织Ki-67的表达在2%~70%。HPV16/18DNA含量与患者的性别、吸烟、饮酒和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0.05),与病理学分级呈正相关(r=0.350,P=0.001),与Ki-67表达无相关性(P=0.179),与P53表达呈负相关(r=-0.197,P=0.04)。结论头颈部鳞癌的发生可能和HPV16/18感染有关,致病机制涉及P53蛋白的降低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鳞癌 人乳头病毒 KI-67蛋白 P53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p-糖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性 被引量:14
19
作者 周颖 张辉 +3 位作者 谢永红 赵敏 沈彦 尹端端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69-1072,共4页
目的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表达,HPV感染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三者的相互关系尚不清楚。文中研究NSCLC中HIF-1α和... 目的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表达,HPV感染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三者的相互关系尚不清楚。文中研究NSCLC中HIF-1α和p-gp的相关性,探讨HIF-1α和p-gp在NSCLC发生发展及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中的作用,并初步分析HIF-1α和p-gp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秦皇岛市第一医院2012年1-5月NSCLC新鲜标本60例作为NSCLC组,2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作为肺良性病变组,应用PCR方法选用HPV16、18型特异性引物检测2组中HPV D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IF-1α、p-gp的表达。结果 NSCLC中HIF-1α阳性率为48.3%(29/60),肺良性病变未见阳性表达(χ2=15.163,P<0.05);p-gp的阳性率为60.0%(36/60),肺良性病变未见阳性表达(χ2=21.818,P<0.05);HIF-1α阳性者中p-gp的表达率明显高于HIF-1α阴性者,两者呈正相关(r=0.313,P<0.05);NSCLC组中HIF-1α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gp表达与组织学分型相关,肺腺癌p-gp阳性表达率(83.3%)高于肺鳞癌(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CLC高分化型HPV DNA检出率(8.3%)低于中、低分化型(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者HPV DNA检出率(60.6%)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1α与p-gp参与了NSCLC的发生发展及MDR;HPV感染可能是NSCLC发生的病因学因素之一,但NSCLC中HIF-1α、p-gp表达与HPV感染均无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缺氧诱导因子-1Α P-糖蛋白 人乳头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16/18在喉癌中的感染及整合状态 被引量:5
20
作者 卢仲明 李奕萱 +6 位作者 许咪咪 陈良嗣 罗小宁 黄艳 詹建东 林烨丰 张思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22-1424,共3页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型感染及整合状态对广东地区喉癌发病的意义。方法: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广东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喉癌石蜡包埋标本中HPV16/18 E2、E6的拷贝数,分析HP...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型感染及整合状态对广东地区喉癌发病的意义。方法: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广东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喉癌石蜡包埋标本中HPV16/18 E2、E6的拷贝数,分析HPV16/18病毒感染情况和整合状态,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82例喉癌标本中,2例HPV16阳性(2.4%),整合状态为游离型或混合型,未发现HPV完全整合入宿主DNA者。HPV阳性2例患者存活至今无复发。结论:高危型HPV16/18在喉癌中的感染率较低,HPV16/18可能不是广东地区喉癌的主要发病因素,对喉癌的预后影响可能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 人乳头病毒 感染 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