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5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颈癌筛查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成都市45万人群 被引量:6
1
作者 舒婷 兰志鹏 +2 位作者 巫霞 罗映娟 杨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219,共7页
背景宫颈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病因明确,通过规范筛查可以有效降低宫颈癌发病率。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是WHO推荐的首选宫颈癌筛查方法,了解成都市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状况,对优化成都市宫颈癌筛查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背景宫颈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病因明确,通过规范筛查可以有效降低宫颈癌发病率。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是WHO推荐的首选宫颈癌筛查方法,了解成都市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状况,对优化成都市宫颈癌筛查方案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分析成都市35~64岁参加宫颈癌筛查人群的hrHPV感染现状和宫颈病变患者的hrHPV亚型感染分布情况,探讨hrHPV阳性检出率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从“成都市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数据库”收集2023年参加成都市免费宫颈癌筛查的459433例个案数据,分析不同hrHPV基因型感染总体分布情况以及宫颈病变患者的hrHPV亚型感染分布情况,比较不同特征人群hrHPV感染情况,并构建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rHPV检出阳性情况的相关因素。结果459433例中,hrHPV阳性检出率为11.65%(53509/459433),hrHPV感染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χ_(趋势)^(2)=1501.082,P<0.001)。82.39%(131/159)的宫颈癌患者感染HPV 16或18亚型,以单纯感染HPV 16亚型为主(52.20%,83/159)。多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绝经状态、避孕方式、妊娠次数、分娩次数为hrHPV阳性检出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成都市女性hrHPV阳性检出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筛查过程中,要重视健康教育与随访工作,特别是对HPV 16或18亚型阳性者的后续随访工作。开展宫颈癌筛查宣传工作时应特别关注年长者、文化程度较低者、未婚或离异/丧偶者、已绝经者、未避孕或采用避孕套外的其他避孕方式者、妊娠或分娩2次以上者等重点人群,加强宫颈癌防治核心知识、生殖健康知识等的宣传,提高妇女健康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乳头病毒感染 高危型人乳头病毒 筛查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杂交检测人乳头瘤病毒E6/E7 mRNA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阴性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中的表达研究
2
作者 刘玉珍 冯慧敏 张友忠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93-399,共7页
目的:通过原位杂交检测技术探索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分型检测阴性的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是否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进而为子宫颈HSIL的精确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山... 目的:通过原位杂交检测技术探索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分型检测阴性的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是否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进而为子宫颈HSIL的精确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科行子宫颈活检或手术治疗的305例子宫颈HSIL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HR-HPV分型检测阴性患者为研究组(15例),阳性患者为对照组(290例)。采用RNAscope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两组患者样本中HPV E6/E7 m RNA的表达,并使用染色强度半定量评分分析HPV E6/E7 m RNA的表达情况,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检测p16、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1)305例HSIL患者中,15例(4.9%)HR-HPV分型检测为阴性。(2)研究组中73.3%(11/15)HPV E6/E7 m RNA呈阳性表达,与对照组100.0%(290/2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研究组p16的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3%vs.100.0%,P=0.049),两组Ki-67阳性表达率均为100.0%。(4)组织病理学类型为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的样本中,研究组HPV E6/E7 m RNA总体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CIN3的样本中,研究组HPV E6/E7 m RNA总体评分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8)。结论:子宫颈癌筛查中,单纯采用HR-HPV分型检测可能导致4.9%的HSIL患者因结果阴性而出现漏诊或误诊。HPV E6/E7 m RNA原位杂交检测技术可能有助于降低HR-HPV分型检测在HSIL中的假阴性率,并辅助预测子宫颈病变的发展方向,进而为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 高级别鳞上皮内病变 人乳头病毒 人乳头病毒E6/E7 mRNA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与头颈部鳞癌肿瘤免疫微环境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凌楠 周思远 +1 位作者 刘晓燕 王晶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3-411,共9页
目前,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的致病因素中,除了公认的吸烟和过量饮酒之外,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持续感染日益受到关注,并已被视为一种新兴的独立致病要素。HPV相... 目前,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的致病因素中,除了公认的吸烟和过量饮酒之外,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持续感染日益受到关注,并已被视为一种新兴的独立致病要素。HPV相关的HNSCC不仅具有预后良好的独特临床特点,而且其与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紧密互动,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话题。HPV及其诱发的肿瘤免疫微环境在HNSCC的发病、进展、治疗及转归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综述HPV阳性HNSCC的免疫逃逸机制,探讨HPV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影响,以及其与宿主适应性免疫之间的相互作用。另外,本文将分析特异性免疫反应在改善HPV相关HNSCC预后方面的潜在价值,并评估免疫分析在预后预测中的潜在应用。此外,我们将针对性地讨论HPV相关HNSCC的新兴免疫治疗方法和策略,以期促进针对HPV靶点的肿瘤免疫治疗在HNSCC,特别是免疫反应活跃的口咽鳞状细胞癌中的临床应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头颈部鳞细胞癌 免疫微环境 免疫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免疫治疗策略在人乳头瘤病毒阳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刘世一 陈中 张素欣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7,共7页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已成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与HPV阴性相比,HPV阳性HNSCC表现出以程序性死亡受体(PD)为代表的多种免疫细胞及其效应分子的表达增加。PD-1/PD-L1高表达的患者与HPV阳性HNSCC患者存活率的显...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已成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与HPV阴性相比,HPV阳性HNSCC表现出以程序性死亡受体(PD)为代表的多种免疫细胞及其效应分子的表达增加。PD-1/PD-L1高表达的患者与HPV阳性HNSCC患者存活率的显著提高相关。而HPV阳性HNSCC患者在接受抗PD-1/程序性死亡配体(PD-L1)免疫治疗后的客观缓解率、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等指标较HPV阴性HNSCC患者有所提高,提示HPV阳性HNSCC患者在接受抗PD-1/PD-L1免疫治疗上可能取得更好疗效。另外,PD-1/PD-L1抑制剂联合HPV癌症疫苗、双通路抑制剂等免疫治疗方案在HPV相关癌症中已发挥出独特的优势。根据HPV状态为患者制定个体化免疫治疗是一种有前景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鳞细胞癌 人乳头病毒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女性癌症风险感知的质性研究
5
作者 陈双妍 万盈璐 +1 位作者 万丞 杨珊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44-48,共5页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女性的癌症风险感知体验,为制订针对性早期筛查方案及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以目的性抽样法选取1所三级综合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22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女性,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进行半结构式访谈,...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女性的癌症风险感知体验,为制订针对性早期筛查方案及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以目的性抽样法选取1所三级综合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22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女性,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按照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数据,提炼主题。结果 共提炼出5个主题、17个亚主题,即癌症风险感知特征、癌症风险感知内容、健康行为益处感知、感知行为转变障碍及感知风险驱动力。结论 医护人员应协助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女性树立正确的癌症风险感知,深化风险认知教育,鼓励家庭成员积极参与,加强癌症预防,提高筛查及治疗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人乳头病毒 hpv感染 宫颈癌 癌症风险感知 质性研究 妇产科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CIP5及癌基因c-erbB-2与宫颈癌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刘素香 冯爱菊 +2 位作者 陈华 王贞 张连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69-371,共3页
目的:研究人乳头状瘤病毒HPV-CIP5及癌基因c-erbB-2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宫颈鳞癌76例、腺癌2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 目的:研究人乳头状瘤病毒HPV-CIP5及癌基因c-erbB-2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宫颈鳞癌76例、腺癌2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10例及正常子宫颈粘膜20例行HPV-CIP5及c-erbB-2染色。结果:上述各组织HPV-CIP5阳性率分别为724%(55/76)、409%(9/22)、80%(8/10)、35%(7/20),其中鳞癌及CIN中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的表达(P<001),腺癌与正常宫颈组织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织中c-erbB-2阳性率分别为526%(40/76)、591%(13/22)、20%(2/10)、15%(3/20),其中鳞癌、腺癌中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中表达(P<001);在鳞癌HPV-CIP5与c-erbB-2同时表达38例,占50%(38/76),即40例c-erbB-2阳性患者中有38例HPV-CIP5同时呈现阳性;在腺癌HPV-CIP5与c-erbB-2同时表达8例,占363%(8/22),即:9例HPV-CIP5阳性患者中有8例c-erbB-2同时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病毒 hpv-CIP5 癌基因 C-ERBB-2 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疫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小兵 张伟 张叔人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80-83,共4页
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病因。清除HPV感染和阻断由HPV感染所引发的宫颈癌前病变的进展尚缺乏理想的方法。目前,国际上已有20多种HPV相关疫苗已进入动物和临床试验阶段,主要分为预防性疫苗和治疗... 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病因。清除HPV感染和阻断由HPV感染所引发的宫颈癌前病变的进展尚缺乏理想的方法。目前,国际上已有20多种HPV相关疫苗已进入动物和临床试验阶段,主要分为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主要制剂形式是蛋白质、核酸。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结果显示HPV疫苗将在预防HPV感染及治疗由感染所引起的相关疾病方面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疫苗 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状病毒(HPV)58型及其疫苗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王鹤 李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82-784,F0004,共4页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近10余年来以大规模人群为基础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99%的宫颈癌中存在人乳头瘤状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DNA,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首要因素...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近10余年来以大规模人群为基础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99%的宫颈癌中存在人乳头瘤状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DNA,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首要因素且为始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58型 宫颈癌发生 疫苗 妇科恶性肿 女性恶性肿 高危型hpv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鳞状细胞癌中人类乳头瘤病毒(HPV)与癌基因C-myc的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王继群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6期97-99,共3页
本文从分子水平对喉鳞癌的病毒病因学进行研究。旨在探索肿瘤病毒病因学机制,试图揭示喉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为该病的预防、早期发现及治疗提供必要的参数。第一部分:采用DNADotblot杂交技术对21例喉鳞癌、4例喉乳头状... 本文从分子水平对喉鳞癌的病毒病因学进行研究。旨在探索肿瘤病毒病因学机制,试图揭示喉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为该病的预防、早期发现及治疗提供必要的参数。第一部分:采用DNADotblot杂交技术对21例喉鳞癌、4例喉乳头状瘤、2例喉角化症及6个正常喉组织进行HPV11和HPV16DNA同源序列研究。其结果为(1)两型HPV在喉鳞癌中的总感染率是6666%(14/21),4例喉乳头状瘤均有HPV感染,6例正常喉组织中仅有1例HPV11感染。喉癌及癌前期病变的HPV感染同正常喉组织相比差异显著(P<005)。(2)HPV16型为致癌的高危险性病毒,HPV11型为致癌的低危险性病毒。HPV16的感染率分别占喉鳞癌、癌前期病变及正常喉组织的3809%、25%及0%,这说明HPV16与喉鳞癌的发生有关。第二部分:采用PCR技术在HPVE1区设计包括13个亚型的公共引物(主要有6、8、11、13、16、18、30、31、32、33、45及51型)对25例喉鳞癌、9例鳞癌颈清淋巴结(病理证实5例有癌转移)、8例喉乳头状瘤、2例喉角化症及6个正常喉组织进行研究。结果提示与喉鳞癌有关的HPV亚型较多,HPV-E1片段可能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癌 细胞癌 乳头病毒 癌基因 C-MY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耳道乳头状瘤中的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6
10
作者 兰建云 邵伟伟 +1 位作者 袁苏娟 胥传海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391-393,共3页
目的外耳道乳头状瘤(papilloma of the external auditory canal,PEAC)发病率占外耳道良性肿瘤的第1位。文中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在PEAC发病中的作用及HPV检测在PEAC中的意义。方法观察45例PEAC中挖空细胞及异... 目的外耳道乳头状瘤(papilloma of the external auditory canal,PEAC)发病率占外耳道良性肿瘤的第1位。文中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在PEAC发病中的作用及HPV检测在PEAC中的意义。方法观察45例PEAC中挖空细胞及异型增生的组织形态学变化,并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分别检测HPV低危型(6/11)DNA,HPV高危型(16/18)DNA。结果PEAC不伴挖空细胞、PEAC伴挖空细胞、PEAC伴挖空细胞同时伴异型增生组织中HPV低危型(6/11)DNA感染率分别为16.7%、80.6%、66.7%,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高危型(16/18)DNA感染率分别为0%、16.7%、66.7%,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低危型(6/11)DNA的检出率与性别有关(P<0.05)。结论HPV感染是PEAC致病的重要因素,积极开展抗HPV感染的治疗对减低PEAC的发病,防止其复发及癌变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外耳道 乳头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阴道菌群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5
11
作者 潘颖 盛华芳 +4 位作者 康玲 马啸 郑慧敏 周宏伟 刘木彪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559-1564,共6页
目的探索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阴性与阳性女性之间阴道菌群构成的差异。方法采集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间于我科就诊的33例未感染HR-HPV(HPV^-)女性及98例感染HR-HPV(HPV^+)患者的阴道分泌物... 目的探索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阴性与阳性女性之间阴道菌群构成的差异。方法采集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间于我科就诊的33例未感染HR-HPV(HPV^-)女性及98例感染HR-HPV(HPV^+)患者的阴道分泌物,分别对每个样本进行细菌总基因组DNA提取、16S rRNA V4区基因扩增及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扩增的PCR产物进行测序等步骤,然后通过BIPES、TSC、GAST等程序,分析阴道菌群物种丰度和结构,并对两组女性的阴道菌群构成进行比较。结果 HPV^-组女性阴道菌群以乳酸杆菌为优势菌属,占81.54%,同时含有少量的加德纳菌属、链球菌属、普氏菌属等。HPV^+组患者阴道菌群中乳酸杆菌属则显著减少(40.48%),加德纳菌属显著增加(32.35%),同时普氏菌属、奇异菌属、厌氧球菌属等多种厌氧菌属相对丰度也有所增加。在HPV^+组女性的阴道菌群中发现布鲁菌属的存在,而HPV^-组中未见此菌属。结论阴道菌群失调与HR-HPV感染之间存在相关性,HR-HPV感染者阴道菌群中乳酸杆菌属显著减少,加德纳菌属等多种厌氧菌属过度增殖,并发现有布鲁菌属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阴道菌群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典型鳞状细胞和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测的作用 被引量:19
12
作者 郭艳利 游珂 +4 位作者 耿力 张小为 沈晓野 姚燕君 范晓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80-482,共3页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检测对宫颈液基细胞学诊断为不能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和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 squamous intraep...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检测对宫颈液基细胞学诊断为不能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和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的分流管理作用。方法:对940例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为ASC—US或LSIL的患者采用二代杂交捕获(hybird captureⅡ,HC-Ⅱ)方法检测高危型HPV DNA,并在阴道镜指导下进行宫颈活检。结果:940例中,ASC—US497例,LSIL443例。行宫颈活检病理诊断,慢性宫颈炎417例,宫颈湿疣31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lesions,CIN)1级124例,CIN2级65例,CIN3级或宫颈浸润癌19例。在宫颈细胞学异常的ASC—US和LSIL组中,高危型HPV阳性率分别是59.6%和84.9%。在ASC—US和LSIL组HPV阴性时CIN2级及其以上病变(CIN2级,CIN3级或宫颈浸润癌)检出率为0.5%和6.0%,HPV阳性时检出率是8.8%和14.1%,HPV阳性时CIN2级及其以上病变检出率高于HPV阴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ASC—US组中,高危型HPV检测对CIN2级及其以上病变的阴性预测值达99.5%;当高危型HPV DNA检测结果在1~9.99时,CIN2级及其以上病变仅占1.6%;在10以上时,CIN2级及其以上病变占10.7%。结论:宫颈细胞学为ASC—US的患者如果高危型HPV阳性,检出CIN2级及其以上病变的概率增加,并且高危型HPV检测的阴性预测值高,在ASC—US患者中,随着HPV载量增高,检出CIN2级及其以上病变的概率随之增高。高危型HPV检测和病毒载量有助于ASC—US的分流管理,而对LSIL无分流管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病毒 宫颈上皮重度增生 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的发生与人乳头状瘤病毒16/18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殿军 钟梅 +2 位作者 吕亚莉 徐文通 于国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65-466,共2页
用原位杂交的方法对结直肠癌组织和结直肠正常粘膜组织内人乳头状瘤病毒 16 / 18(HPV16 / 18)感染进行了检测 ,探讨HPV16 / 18与大肠癌的发生及组织学分化程度等的关系。结果发现 ,30例结直肠癌组织HPV16 / 18阳性者 19例 ,阳性率为 6 3... 用原位杂交的方法对结直肠癌组织和结直肠正常粘膜组织内人乳头状瘤病毒 16 / 18(HPV16 / 18)感染进行了检测 ,探讨HPV16 / 18与大肠癌的发生及组织学分化程度等的关系。结果发现 ,30例结直肠癌组织HPV16 / 18阳性者 19例 ,阳性率为 6 3 3% ;30例结直肠正常组织HPV16 / 18均为阴性 ,两者之间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 <0 0 1) ;HPV16 / 18感染和患者性别、年龄、肿块的大小、浸润深度、原发部位、组织学分化程度及是否有淋巴转移均无关。HPV16 / 18病毒不仅在鳞状上皮中增生繁殖 ,在腺上皮细胞中也能增生繁殖 ;并且HPV16 / 18感染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 乳头病毒 hpv16/18 结肠肿 结肠癌 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状瘤病毒18型D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6
14
作者 任占平 黄健辉 +5 位作者 石喆 杜娟 陈蔚麟 阮伶 戴文斌 唐德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649-651,共3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8型感染与人乳腺癌病因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生物素标记的分子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柳州地区女性乳腺癌、导管内乳头状瘤和正常乳腺组织中HPV 18 DNA。结果:乳腺癌、导管内乳头状瘤和正常乳腺组织中HP...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8型感染与人乳腺癌病因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生物素标记的分子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柳州地区女性乳腺癌、导管内乳头状瘤和正常乳腺组织中HPV 18 DNA。结果:乳腺癌、导管内乳头状瘤和正常乳腺组织中HPV 18 DNA的阳性率分别为48.0%、30.0%和16.7%。多种组织学类型的乳腺癌组织中有HPV 18 DNA的存在且以整合型感染为主。癌组中淋巴结转移组HPV 18 DNA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 0.05)。结论本地区女性乳腺癌组织中有HPV18型感染的存在,HPV18型感染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HPV 18 DNA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的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头病毒 原位杂交 hpv18-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14
15
作者 张文璎 薛月珍 +1 位作者 韩玲 罗曼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354-1357,共4页
目的研究妇女生殖道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r-HPV)负荷量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接受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HCⅡ)进行HPV DNA检测、且进一步行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并行病理检查的女性1 806例,分析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病变... 目的研究妇女生殖道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r-HPV)负荷量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接受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HCⅡ)进行HPV DNA检测、且进一步行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并行病理检查的女性1 806例,分析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 806名女性总hr-HPV感染率为35.5%(641/1806);正常女性感染率仅为23.2%(301/1299),明显低于宫颈病变病例(P=0.000)。在高病毒负荷量中,只有宫颈癌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 IN)1之间的差异显著(P=0.049),危险比值比为8.5,95%可信区间为1.0-71.4。在中、低度病毒负荷量中,C IN2、C IN3和宫颈癌对比C IN1均无显著性差异。C IN1、C IN2、C IN3和宫颈癌各组的相对光单位比值(RLU/PC)行对数值转换,中位数差异不显著(P=0.712)。结论检测高危型HPV能很好地区分病变宫颈和正常宫颈,而高危型HPV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关系不密切,能否作为宫颈病变严重程度预测指标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病毒 病毒负荷量 宫颈病变 杂交捕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0例健康体检妇女宫颈感染人乳头瘤状病毒基因亚型的检测及分析 被引量:36
16
作者 伍星蓉 朱威 +1 位作者 张海萍 连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60-562,共3页
目的了解健康体检妇女宫颈人乳头瘤状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状况和亚型分布,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体检女性宫颈脱落细胞应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HPV亚型检测并分析其感染率及年龄分布。结果400例女性中共检出HP... 目的了解健康体检妇女宫颈人乳头瘤状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状况和亚型分布,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体检女性宫颈脱落细胞应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HPV亚型检测并分析其感染率及年龄分布。结果400例女性中共检出HPV阳性68例,占总检测人数17.0%。68例中高危型HPV感染者42例,占61.8%;低危型HPV感染者15例,占22.1%;高低危混合HPV感染者11例,占16.1%。阳性患者中高危型以16型为主,占23.5%;其次为66型,占8.8%;低危型以43和11型为主,分别占13.2%和8.8%。在各年龄组中,20~34岁妇女HPV感染率最高,为18.2%,≤19岁、≥35岁患者的HPV感染率依次为15.4%和12.7%,受检者各年龄组之间HP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体检女性中有相当的比例感染HPV,尤其是高危型。对体检女性进行HPVDNA检测及分型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 人乳头病毒 基因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719例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状况及对人乳头状瘤病毒认知情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彭建华 余友霞 +3 位作者 杨君 周德平 王敏 陈凤娴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07-1008,共2页
宫颈癌是妇科肿瘤中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大恶性肿瘤,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gh-risk humanpa pillomavirus,HR—HPV)已明确为宫颈癌的病因,但不同地区妇女HR-HPV感染率及对HPV检查的认识和接受程度存在差异。本研究采用第2代杂交... 宫颈癌是妇科肿瘤中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大恶性肿瘤,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gh-risk humanpa pillomavirus,HR—HPV)已明确为宫颈癌的病因,但不同地区妇女HR-HPV感染率及对HPV检查的认识和接受程度存在差异。本研究采用第2代杂交捕获法(hybrid captureII,HC-2)检测技术,对重庆地区719例妇科门诊患者HR—HPV感染状况及其对HPV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更好地开展宫颈癌防治工作,提高生殖健康服务水平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宫颈癌 认知程度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期及产后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金燕 陈彩蓉 +2 位作者 郭晓燕 胡庆兰 覃碧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09-710,共2页
目的探讨孕期及产后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快速导流杂交技术和基因芯片技术检测3806例清远地区孕期及产后妇女的宫颈标本,以5岁间隔分组,对不同年龄组进行高危型HPV-DNA检测,以4080例同期非孕期妇科普... 目的探讨孕期及产后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快速导流杂交技术和基因芯片技术检测3806例清远地区孕期及产后妇女的宫颈标本,以5岁间隔分组,对不同年龄组进行高危型HPV-DNA检测,以4080例同期非孕期妇科普查妇女作为对照。结果在7886例标本中高危型HPV感染率为12.5%,孕期、产后及非孕期组分别为14.3%、10.5%、11.7%,4个年龄组分别为16.9%、12.1%、13.5%和22.1%。结论孕期高危型HPV感染率与产后及同期非孕期妇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在各年龄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孕期行宫颈HPV筛查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期 产后 非孕期 高危型人乳头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重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基因分型的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魏颖颖 李劼 +2 位作者 王博 闵小佳 曾蓉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07-509,共3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其基因型与宫颈重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和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可检测25种HPV基因型的基因芯片方法分别检测HSIL(23例)和宫颈癌(46例)组织的HPV基因型,计算两组患者宫颈组织中HPV的感染率及...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其基因型与宫颈重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和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可检测25种HPV基因型的基因芯片方法分别检测HSIL(23例)和宫颈癌(46例)组织的HPV基因型,计算两组患者宫颈组织中HPV的感染率及各基因型的感染率,比较HPV及其主要基因型与宫颈病变的关系。结果:69例宫颈病变患者中HPV阳性率为98.55%(68/69);HSIL组单一型别感染率为81.82%,多型别感染率为18.18%,HPV的型别分布以HPVl6、52、58最常见;宫颈癌患者中单一型别感染率为95.45%,多型别感染率为4.55%,HPv的型别分布以HPVl6、58最常见。所检出的HPV型别中以HPVl6的检出率最高。结论:①HPV感染,特别是高危型HPV感染与HSIL和宫颈癌的关系密切;②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可能与HPV基因型多寡无关,而与感染HPV亚型的致病能力密切相关;(9HSIL与宫颈癌感染的HPV基因型呈多样性,且均为高危型感染,其中以HPV16型最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宫颈重度鳞上皮内病变 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鳞癌人乳头状瘤病毒16/18感染状态与Ki-67、P53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洁莉 孙昭 +7 位作者 霍真 罗玉凤 马水清 王德田 曹金伶 杨缇 崔全才 白春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9-432,481,共5页
目的通过测定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感染和Ki-67、P53蛋白的表达,探讨HPV16/18感染和Ki-67、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头颈部鳞癌患者肿瘤组织中HPV16/18DNA的含量,同时以免... 目的通过测定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感染和Ki-67、P53蛋白的表达,探讨HPV16/18感染和Ki-67、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头颈部鳞癌患者肿瘤组织中HPV16/18DNA的含量,同时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Ki-67、P53蛋白的表达状态。结果 62.8%的患者在头颈部鳞癌组织中检测到HPV16/18DNA,46.15%的患者肿瘤组织表达P53蛋白为阳性。患者肿瘤组织Ki-67的表达在2%~70%。HPV16/18DNA含量与患者的性别、吸烟、饮酒和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0.05),与病理学分级呈正相关(r=0.350,P=0.001),与Ki-67表达无相关性(P=0.179),与P53表达呈负相关(r=-0.197,P=0.04)。结论头颈部鳞癌的发生可能和HPV16/18感染有关,致病机制涉及P53蛋白的降低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鳞癌 人乳头病毒 KI-67蛋白 P53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