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阴道菌群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5
1
作者 潘颖 盛华芳 +4 位作者 康玲 马啸 郑慧敏 周宏伟 刘木彪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559-1564,共6页
目的探索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阴性与阳性女性之间阴道菌群构成的差异。方法采集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间于我科就诊的33例未感染HR-HPV(HPV^-)女性及98例感染HR-HPV(HPV^+)患者的阴道分泌物... 目的探索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阴性与阳性女性之间阴道菌群构成的差异。方法采集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间于我科就诊的33例未感染HR-HPV(HPV^-)女性及98例感染HR-HPV(HPV^+)患者的阴道分泌物,分别对每个样本进行细菌总基因组DNA提取、16S rRNA V4区基因扩增及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扩增的PCR产物进行测序等步骤,然后通过BIPES、TSC、GAST等程序,分析阴道菌群物种丰度和结构,并对两组女性的阴道菌群构成进行比较。结果 HPV^-组女性阴道菌群以乳酸杆菌为优势菌属,占81.54%,同时含有少量的加德纳菌属、链球菌属、普氏菌属等。HPV^+组患者阴道菌群中乳酸杆菌属则显著减少(40.48%),加德纳菌属显著增加(32.35%),同时普氏菌属、奇异菌属、厌氧球菌属等多种厌氧菌属相对丰度也有所增加。在HPV^+组女性的阴道菌群中发现布鲁菌属的存在,而HPV^-组中未见此菌属。结论阴道菌群失调与HR-HPV感染之间存在相关性,HR-HPV感染者阴道菌群中乳酸杆菌属显著减少,加德纳菌属等多种厌氧菌属过度增殖,并发现有布鲁菌属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 阴道菌群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鳞癌人乳头状瘤病毒16/18感染状态与Ki-67、P53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洁莉 孙昭 +7 位作者 霍真 罗玉凤 马水清 王德田 曹金伶 杨缇 崔全才 白春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9-432,481,共5页
目的通过测定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感染和Ki-67、P53蛋白的表达,探讨HPV16/18感染和Ki-67、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头颈部鳞癌患者肿瘤组织中HPV16/18DNA的含量,同时以免... 目的通过测定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感染和Ki-67、P53蛋白的表达,探讨HPV16/18感染和Ki-67、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头颈部鳞癌患者肿瘤组织中HPV16/18DNA的含量,同时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Ki-67、P53蛋白的表达状态。结果 62.8%的患者在头颈部鳞癌组织中检测到HPV16/18DNA,46.15%的患者肿瘤组织表达P53蛋白为阳性。患者肿瘤组织Ki-67的表达在2%~70%。HPV16/18DNA含量与患者的性别、吸烟、饮酒和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0.05),与病理学分级呈正相关(r=0.350,P=0.001),与Ki-67表达无相关性(P=0.179),与P53表达呈负相关(r=-0.197,P=0.04)。结论头颈部鳞癌的发生可能和HPV16/18感染有关,致病机制涉及P53蛋白的降低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鳞癌 人乳头状瘤病毒 KI-67蛋白 P53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p-糖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性 被引量:14
3
作者 周颖 张辉 +3 位作者 谢永红 赵敏 沈彦 尹端端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69-1072,共4页
目的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表达,HPV感染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三者的相互关系尚不清楚。文中研究NSCLC中HIF-1α和... 目的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表达,HPV感染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三者的相互关系尚不清楚。文中研究NSCLC中HIF-1α和p-gp的相关性,探讨HIF-1α和p-gp在NSCLC发生发展及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中的作用,并初步分析HIF-1α和p-gp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秦皇岛市第一医院2012年1-5月NSCLC新鲜标本60例作为NSCLC组,2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作为肺良性病变组,应用PCR方法选用HPV16、18型特异性引物检测2组中HPV D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IF-1α、p-gp的表达。结果 NSCLC中HIF-1α阳性率为48.3%(29/60),肺良性病变未见阳性表达(χ2=15.163,P<0.05);p-gp的阳性率为60.0%(36/60),肺良性病变未见阳性表达(χ2=21.818,P<0.05);HIF-1α阳性者中p-gp的表达率明显高于HIF-1α阴性者,两者呈正相关(r=0.313,P<0.05);NSCLC组中HIF-1α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gp表达与组织学分型相关,肺腺癌p-gp阳性表达率(83.3%)高于肺鳞癌(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CLC高分化型HPV DNA检出率(8.3%)低于中、低分化型(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者HPV DNA检出率(60.6%)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1α与p-gp参与了NSCLC的发生发展及MDR;HPV感染可能是NSCLC发生的病因学因素之一,但NSCLC中HIF-1α、p-gp表达与HPV感染均无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缺氧诱导因子-1Α P-糖蛋白 人乳头状瘤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期及产后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金燕 陈彩蓉 +2 位作者 郭晓燕 胡庆兰 覃碧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09-710,共2页
目的探讨孕期及产后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快速导流杂交技术和基因芯片技术检测3806例清远地区孕期及产后妇女的宫颈标本,以5岁间隔分组,对不同年龄组进行高危型HPV-DNA检测,以4080例同期非孕期妇科普... 目的探讨孕期及产后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快速导流杂交技术和基因芯片技术检测3806例清远地区孕期及产后妇女的宫颈标本,以5岁间隔分组,对不同年龄组进行高危型HPV-DNA检测,以4080例同期非孕期妇科普查妇女作为对照。结果在7886例标本中高危型HPV感染率为12.5%,孕期、产后及非孕期组分别为14.3%、10.5%、11.7%,4个年龄组分别为16.9%、12.1%、13.5%和22.1%。结论孕期高危型HPV感染率与产后及同期非孕期妇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在各年龄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孕期行宫颈HPV筛查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期 产后 非孕期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719例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状况及对人乳头状瘤病毒认知情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彭建华 余友霞 +3 位作者 杨君 周德平 王敏 陈凤娴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07-1008,共2页
宫颈癌是妇科肿瘤中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大恶性肿瘤,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gh-risk humanpa pillomavirus,HR—HPV)已明确为宫颈癌的病因,但不同地区妇女HR-HPV感染率及对HPV检查的认识和接受程度存在差异。本研究采用第2代杂交... 宫颈癌是妇科肿瘤中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大恶性肿瘤,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gh-risk humanpa pillomavirus,HR—HPV)已明确为宫颈癌的病因,但不同地区妇女HR-HPV感染率及对HPV检查的认识和接受程度存在差异。本研究采用第2代杂交捕获法(hybrid captureII,HC-2)检测技术,对重庆地区719例妇科门诊患者HR—HPV感染状况及其对HPV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更好地开展宫颈癌防治工作,提高生殖健康服务水平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 宫颈癌 认知程度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状瘤病毒与食管癌的病因学关系 被引量:8
6
作者 王修杰 王旭华 +2 位作者 王朝俊 陶德明 肖恒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70-273,共4页
为探索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四川盐亭地区食管癌高发的病因学关系,用生物素标记的HPV16DNA探针对盐亭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正常食管上皮及成都食管癌低发区正常食管上皮脱落细胞进行原位杂交,检测HPV16DNA... 为探索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四川盐亭地区食管癌高发的病因学关系,用生物素标记的HPV16DNA探针对盐亭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正常食管上皮及成都食管癌低发区正常食管上皮脱落细胞进行原位杂交,检测HPV16DNA。结果:盐亭地区食管癌及正常食管上皮HPV16DNA阳性率分别为50.5%(20/40)和62.1%(36/58),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成都地区正常食管上皮HPV16DNA阳性率为15.4%(6/39),低于盐亭地区正常食管上皮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结果表明,HPV感染与四川盐亭地区食管癌高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 食管癌 原位杂交 病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状瘤病毒多重感染对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35
7
作者 赵红霞 董艳双 +1 位作者 蔡友治 朱颖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68-1270,共3页
目的:探讨在宫颈病变的不同阶段,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单独感染或多重感染的发生率,并探讨特定组合的HPV多重感染对宫颈癌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检测了102例女性宫颈标本,根据病变程度分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未见上皮病变或恶... 目的:探讨在宫颈病变的不同阶段,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单独感染或多重感染的发生率,并探讨特定组合的HPV多重感染对宫颈癌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检测了102例女性宫颈标本,根据病变程度分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未见上皮病变或恶性病变组(LSIL/NILM组)与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浸润性宫颈癌组(ICC/HSIL组)。通过对样本进行PCR检测,鉴定HPV分型;然后进一步分析HPV多重感染的情况。通过计算ICC/HSIL或LSIL/NILM之间的优势比(OR),来检验特定HPV组合感染与宫颈癌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标本中,多重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与单一感染相比,HPV68和HPV16共同感染使患ICC/HSIL的风险增加。结论:高危型HPV病毒共同感染时,其ICC/HSIL发生的风险较单一高危型HPV病毒感染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多重感染 浸润性宫颈癌 高度鳞上皮内病变 低度鳞上皮内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16/18在喉癌中的感染及整合状态 被引量:5
8
作者 卢仲明 李奕萱 +6 位作者 许咪咪 陈良嗣 罗小宁 黄艳 詹建东 林烨丰 张思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22-1424,共3页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型感染及整合状态对广东地区喉癌发病的意义。方法: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广东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喉癌石蜡包埋标本中HPV16/18 E2、E6的拷贝数,分析HP...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型感染及整合状态对广东地区喉癌发病的意义。方法: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广东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喉癌石蜡包埋标本中HPV16/18 E2、E6的拷贝数,分析HPV16/18病毒感染情况和整合状态,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82例喉癌标本中,2例HPV16阳性(2.4%),整合状态为游离型或混合型,未发现HPV完全整合入宿主DNA者。HPV阳性2例患者存活至今无复发。结论:高危型HPV16/18在喉癌中的感染率较低,HPV16/18可能不是广东地区喉癌的主要发病因素,对喉癌的预后影响可能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 人乳头状瘤病毒 感染 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Ⅱ~Ⅲ LEEP术后切缘阳性的预后评估 被引量:10
9
作者 吴瑾 贾英 唐良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42-644,共3页
目的: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Ⅱ~Ⅲ行超频电刀环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excision procedure,LEEP)术后切缘阳性患者定期随访,通过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分型检测进行预... 目的: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Ⅱ~Ⅲ行超频电刀环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excision procedure,LEEP)术后切缘阳性患者定期随访,通过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分型检测进行预后评估,从而指导临床合理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702例CINⅡ~Ⅲ中行LEEP术后切缘阳性的患者65例(9.26%),检测其术前、术后6、12、18月及24月HPV分型、薄层液基细胞学涂片(ThinPrep cell test,TCT)及阴道镜情况;结果:切缘阳性患者复发率高于切缘阴性患者(P<0.05);术前各HPV亚型、多重HPV感染以及切缘残留病灶级别与患者的复发率无相关性(P>0.05);但术后6月HPV持续感染与高复发率有密切相关性(P<0.05);讨论:CINⅡ~ⅢLEEP术后切缘阳性患者定期行HPV分型,可有助于检测病灶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频电刀环切术 宫颈上皮内样病变 切缘阳性 人乳头状瘤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_(53)突变、表达及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惠芳 常艳丽 +2 位作者 李娜 杨苏敏 贾宗智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14-217,共4页
利用免疫组化、聚合酶链反应 (PCR)、单链构象多态性 (SSCP)分析等方法 ,对 49例同一标本宫颈癌组织中 p5 3蛋白、P53 外显子 7~ 8变异、HPV6、 11、 16、 18 DNA进行检测 ,以探讨它们在宫颈癌形成中的作用、相互关系和临床意义 .结果... 利用免疫组化、聚合酶链反应 (PCR)、单链构象多态性 (SSCP)分析等方法 ,对 49例同一标本宫颈癌组织中 p5 3蛋白、P53 外显子 7~ 8变异、HPV6、 11、 16、 18 DNA进行检测 ,以探讨它们在宫颈癌形成中的作用、相互关系和临床意义 .结果表明 :a P53 基因外显子 7~ 8突变率 14 2 9%、p5 3蛋白阳性率 48 98%、HPV DNA阳性率 87 76 % .b P53 基因突变不一定伴有 p5 3蛋白阳性 ,但P53 基因突变而 p5 3蛋白阴性的标本必是HPV DNA阳性 ;91 6 7%的 p5 3蛋白阳性标本具有HPV DNA阳性 .c HPV16 DNA阳性率显著高于HPV6、 11、 18 DNA阳性率 .证明 :宫颈癌的发生主要与HPV16感染有关 ,其次是P53 基因突变所致 ;p5 3蛋白阳性由HPV感染和 /或P53 基因突变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 基因突变 P53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阴上皮内瘤变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顾依群 高子芬 +4 位作者 王振清 孙笑非 卢利娟 王荔 汪颖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9-162,共4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在外阴上皮内瘤变(VIN)中的感染情况及与p53、Ki-67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用原位杂交法(ISH)检测HPV6/11、16/18、31/33型在55例VIN及10例外阴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同时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Ki-67蛋白...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在外阴上皮内瘤变(VIN)中的感染情况及与p53、Ki-67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用原位杂交法(ISH)检测HPV6/11、16/18、31/33型在55例VIN及10例外阴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同时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HPV16/18、31/33、6/11在VINⅢ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6/10)、20%(2/10)和0%(0/10);在VINⅡ中为53.57%(15/28)、39.28%(11/28)和10.71%(3/28);在VINⅠ中为17.65%(3/17)、5.88%(1/17)和29.41%(5/17);正常对照组没有表达。p53、Ki-67蛋白在VINⅢ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7/10)和90%(9/10);在VINⅡ中为78.57%(22/28)和78.57%(22/28);在VINⅠ中为64.71%(11/17)和35.29%(6/17);在正常对照组没有表达。经统计学分析,VINⅢ、Ⅱ组中的HPV16/18感染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VINⅡ组的HPV31/33感染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VINⅢ、Ⅱ组p53、Ki-67及VINⅠ组p53阳性表达率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VINⅠ组Ki-67阳性表达率与VINⅡ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VIN的发生与HPV感染有关,尤其与HPV16/18、31/33型感染密切相关。VIN与外阴癌感染的HPV型别相同。在VIN的发生发展中,HPV感染以及p53突变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肿 外阴上皮内 人乳头状瘤病毒 P53蛋白 KI-67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组宫颈病变21型别人乳头状瘤病毒DNA的观察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鲁平 李静 +4 位作者 杨光之 丁华野 皋岚湘 刘光 金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29-432,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不同类型宫颈病变中21型别HPV DNA的检测及意义。方法应用HybriM ax基因芯片导流杂交法检测71例宫颈病变中HPV DNA,年龄自20-64岁。宫颈病变分为鳞状上皮增生空变、尖锐湿疣、低级别C IN及高级别C IN。HPV DNA 21种...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不同类型宫颈病变中21型别HPV DNA的检测及意义。方法应用HybriM ax基因芯片导流杂交法检测71例宫颈病变中HPV DNA,年龄自20-64岁。宫颈病变分为鳞状上皮增生空变、尖锐湿疣、低级别C IN及高级别C IN。HPV DNA 21种型别被检测,其中高危15型,低危6型。结果71例宫颈病变中50例HPV DNA阳性(69%);按年龄分类,HPV DNA检出的频次以20-25岁(81%)最高,31-40岁最低(56%)(P=0.286)。其中高危型及高低危混合型HPV感染62%,低危型感染7%。HPV感染率在鳞状上皮增生伴空泡变性中33%,尖锐湿疣92%,低级别C IN中89%,高级别C IN中100%(χ2=26.874,P=0.001);其中高级别C IN中均为高危型HPV基因型阳性,阳性频次基因型依次为16、33、52、18;低度C IN病变HPV基因型依次为16、31、18、52、33、6、11等。单一型别感染率65%,多重型别感染率34%。结论HPV感染可发生于各年龄组,大多数HPV感染不引起宫颈病变,可自行清除。HPV感染与病变的类型明显相关,随着病变的加重,HPV阳性率增高,高危型HPV阳性率亦随之增高。宫颈高级别C IN HPV感染型别依次为16、33、52、18等;低级别依次为16、31、18、52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疾病 人乳头状瘤病毒 DNA 基因芯片导流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对评估宫颈电圈切除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预后的意义 被引量:6
13
作者 秦广益 滕银成 +2 位作者 李萍 江立珍 马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2308-2310,共3页
目的:探讨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对评估宫颈电圈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ON)预后的意义。方法:对560例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证实为CIN的患者进行LEEP治疗,治疗后随访1年.检测治疗前后高危型HPV的负荷量,... 目的:探讨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对评估宫颈电圈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ON)预后的意义。方法:对560例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证实为CIN的患者进行LEEP治疗,治疗后随访1年.检测治疗前后高危型HPV的负荷量,对病灶持续存在或复发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术前病理为CINⅠ、CINⅡ和CINⅢ的三组患者,其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32.63%、90.85%和98.13%。前组(低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组)与后两组(高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组)高危型HPV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危型HPV感染率随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加重而上升。术后6个月CINⅠ、CINⅡ、CINⅢ三组患者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2.54%、12.80%和25.23%,术后1年三组患者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0.88%、9.15%和22.43%,与术前比较,三组高危型HPV感染率均显著下降(P〈0.001);CINⅠ、CINⅡ、CINⅢ三组患者术后的病变持续存在率分别为1.69%、6.71%和12.15%,复发率分别为0、7.32%和10.28%.前组与后两组术后病变的持续存在率和复发率差异存在显著性(P〈0.001),术后高危型HPV持续阳性可提示病变的持续存在或复发。结论:LEEP能显著降低CIN患者高危型HPV感染率,有效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术后检测高危型HPV病毒负荷量能判断疾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样病变 电圈切除术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环氧化酶2的表达及其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颖 张辉 +1 位作者 赵敏 谢永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0期3565-3568,共4页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探讨HIF-1α和COX-2在NSCL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初步分析HIF-1α和COX-2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秦皇岛市第一医院2012年1—5月NS...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探讨HIF-1α和COX-2在NSCL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初步分析HIF-1α和COX-2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秦皇岛市第一医院2012年1—5月NSCLC新鲜癌组织标本60例(NSCLC组)和同期住院的肺良性病变组织20例(肺良性病变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SCLC及肺良性病变组织中HIF-1α、COX-2的表达,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选用HPV 16、18型特异性引物,检测HPV DNA的表达。结果NSCLC中HIF-1α的阳性表达位于细胞核,阳性率为48.3%(29/60),肺良性病变组未见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63,P<0.05)。COX-2的阳性表达位于胞质或胞膜,阳性率为58.3%(35/60),肺良性病变组未见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741,P<0.05)。HIF-1α阳性组中COX-2的阳性率为82.8%(24/29),高于HIF-1α阴性组的35.5%(1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77,P<0.05)。HIF-1α与COX-2的表达量呈正相关(r=0.479,P<0.05)。HPV DNA检出率NSCLC组为41.7%(25/60),肺良性病变组为5.0%(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93,P<0.05)。HPV 16型12例,占48.0%(12/25),HPV 18型13例,占52.0%(13/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P=0.957)。NSCLC组HPV感染与性别、年龄、是否吸烟、组织学分型无关,而与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HPV DNA阳性组与阴性组HIF-1α的阳性率分别为52.0%(13/25)、45.7%(16/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 DNA阳性组与阴性组COX-2的阳性率分别为60.0%(15/25)、57.1%(20/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1α与COX-2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NSCLC中HIF-1α、COX-2表达与HPV感染均无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缺氧诱导因子1α亚基 环氧化酶2 人乳头状瘤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外阴营养不良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莉 金晓明 +2 位作者 迟月明 宋雁楠 陈华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67-270,共4页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 16 )感染与外阴营养不良的关系。材料和方法 :2 8例外阴白斑和外阴营养不良石蜡包埋的组织 ,7例外阴营养不良的新鲜组织 ,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和黑龙江省医院病理科 ,采用免疫组化sABC...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 16 )感染与外阴营养不良的关系。材料和方法 :2 8例外阴白斑和外阴营养不良石蜡包埋的组织 ,7例外阴营养不良的新鲜组织 ,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和黑龙江省医院病理科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和电镜技术进行检测。结果 :临床诊断为外阴营养不良 ,光镜下 2 8例病理分型 ,11例为增生型营养不良型 ,HPV 16阳性表达 10 0 % ;3例为萎缩硬化性苔癣和 14例混合性营养不良型 ,HPV阳性表达减弱或无表达。免疫组化显示 ,HPV 16高表达于增生的棘细胞和基底细胞内 ,电镜下在棘细胞和基底细胞核内可见到清晰的病毒颗粒。结论 :研究结果指出 ,外阴营养不良的增生型营养不良类型与HPV 16感染关系非常密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 外阴营养不良 免疫组化 萎缩硬化性苔癣 HE染色 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食管鳞状细胞癌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红彦 袁翎 +2 位作者 乔玉环 荆建红 张冬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9-121,126,共4页
目的探讨同一地区人乳头瘤病毒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的感染特征及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技术和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分别对来自河南同一地区的75例宫颈鳞癌患者和78例食管鳞癌患者进行HPV分型检测。结果来自同一地区的宫... 目的探讨同一地区人乳头瘤病毒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的感染特征及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技术和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分别对来自河南同一地区的75例宫颈鳞癌患者和78例食管鳞癌患者进行HPV分型检测。结果来自同一地区的宫颈、食管鳞癌组织中,HPV16型阳性检出率均最高,分别为83%(58/70)和82%(49/60),其余阳性类型宫颈鳞癌中依次为HPV58、18、31、6、52、33、11,分别占14%(10/70),9%(6/70),7%(5/70),6%(4/70),6%(4/70),4%(3/70),4%(3/70);食管鳞癌中依次为HPV18、58、31、6、11,分别占15%(9/60),8%(5/60),7%(4/60),5%(3/60),5%(3/60)。对HPV16阳性的宫颈、食管鳞癌标本DNA进行HPV16致癌基因E6/E7扩增进行验证,阳性率为100%。结论同一地区居民宫颈(食管)鳞癌HPV感染亚型相似,提示HPV可能是这两种肿瘤的共同致病因素,HPV16可能在宫颈和食管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也为其生物防治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 食管肿 细胞癌 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分型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中COX-2、P-gp的表达及其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3
17
作者 吕彦 吴翠环 +3 位作者 袁兵 刘娟 蒋春樊 郭峻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03-706,共4页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COX-2、P-gp的表达及两者的相关性,以探讨COX-2在NSCLC多药耐药中的作用;分析NSCLC中COX-2、P-gp表达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4例NSCLC及16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COX-2、...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COX-2、P-gp的表达及两者的相关性,以探讨COX-2在NSCLC多药耐药中的作用;分析NSCLC中COX-2、P-gp表达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4例NSCLC及16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COX-2、P-gp蛋白表达,应用PCR法检测两组中HPV16/18 DNA的表达。结果①NSCLC中COX-2和P-gp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9.3%(32/54)和46.3%(25/54),远癌正常组织未见阳性表达;②COX-2阳性组中P-gp的表达阳性率为65.6%(21/32),明显高于COX-2阴性组的18.2%(4/22),两者有显著相关性(r=0.468,P<0.05);③肺腺癌中COX-2表达阳性率73.1%(19/26),明显高于肺鳞癌46.4%(13/28)(P<0.05),NSCLC中COX-2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吸烟史等无关(均P>0.05);④NSCLC中HPV16/18 DNA总检出率为40.7%(22/54),肺良性病变组为6.3%(1/16),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2例COX-2阳性的病例中HPV DNA同时阳性有13例,22例COX-2阴性病例中有13例HPV DNA阴性,两者无相关性(P>0.05);HPV DNA阳性组与阴性组间P-g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9%(9/22)及50.0%(16/32),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COX-2可能通过上调P-gp的表达而参与对NSCLC多药耐药的调节;NSCLC中COX-2、P-gp表达与HPV感染无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环氧化酶-2 P-糖蛋自 多药耐药 人乳头状瘤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南地区人乳头状瘤病毒16及18感染与食管鳞癌的关系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培仁 尤俊 洪清琦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968-970,共3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16、18型(HPV16、18)感染与闽南食管鳞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出生生长于闽南人100例食管鳞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进行HPV-DNA检测。结果:高危型HPV16、18在食管鳞癌组...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16、18型(HPV16、18)感染与闽南食管鳞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出生生长于闽南人100例食管鳞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进行HPV-DNA检测。结果:高危型HPV16、18在食管鳞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4.00%、15.00%和7.00%、8.00%;淋巴结转移组与无转移组的HPV16、18感染率分别为40.98%和10.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患者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分级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HPV16、18感染与闽南地区食管鳞癌存在相关性,可能是闽南地区食管鳞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 食管鳞癌 闽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及整合状态与子宫颈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6
19
作者 秦广益 陶敏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25-829,共5页
目的研究女性生殖道感染人乳头状病毒亚型谱及多重人乳头状病毒感染率、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hr-HPV)负荷量、人乳头状病毒(HPV)16亚型的整合状态与子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 目的研究女性生殖道感染人乳头状病毒亚型谱及多重人乳头状病毒感染率、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hr-HPV)负荷量、人乳头状病毒(HPV)16亚型的整合状态与子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就诊的1 082例患者,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HC-Ⅱ方法和PCR方法检测其生殖道感染的HPV亚型谱、hr-HPV负荷量以及HPV16亚型的整合状态。结果所有被检测者的生殖道中共检出19种HPV亚型,HPV感染者379例(35.03%),其中hr-HPV感染者310例(28.65%)。HPV最常见亚型为16、11、6、52、58和18型,感染率依次为12.57%、8.32%、7.95%、6.56%、5.54%和4.71%。女性生殖道感染的hr-HPV负荷量和多重感染率越高,患子宫颈高级别病变的风险越大(P<0.05,P<0.001)。子宫颈组织细胞中HPV16的混合和整合发生率与子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812,P<0.001)。结论 HPV16、18、52和58亚型是威胁妇女生殖健康最常见的高危亚型;生殖道HPV的高多重感染率、hr-HPV的高负荷量、hr-HPV DNA的高整合率是子宫颈高度癌前病变、子宫颈癌发生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 子宫颈病变 基因型 负荷量 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肛管和肛周尖锐湿疣中人乳头状瘤病毒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罗敏捷 陈培辉 来茂德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1-14,共4页
将32例肛管和肛周尖锐湿疣进行Apgar评分和凹空细胞分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HPV抗原和DNA,并观察HPV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分布状况。结果发现A型14例,B型18例,A型与高积分尖锐湿疣的关系较B... 将32例肛管和肛周尖锐湿疣进行Apgar评分和凹空细胞分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HPV抗原和DNA,并观察HPV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分布状况。结果发现A型14例,B型18例,A型与高积分尖锐湿疣的关系较B型密切。PCR和免疫组化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5%(8/32)和22%(7/32)。我们发现在尖锐湿疣组织中,不论是否是凹空细胞或凹空细胞分型如何及Apgar积分高低,均有HPV分布,但阳性率不同。这表明在正确诊断尖锐湿疣时,凹空细胞核形态、组织学改变和特殊检测三者各起作用并彼此相关。本文还探讨了浆膜型抗原发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管 肛周 尖锐湿疣 聚合酶链反应 人乳头状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