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2篇文章
< 1 2 6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L-37通过调控NF-κB通路抑制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成骨转化并参与抑制其钙化
1
作者 马晨越 贺琼逸 +2 位作者 王猛 柴萌 张海涛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4-309,共6页
目的:研究IL-37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A-SMCs)钙化的作用及对模式识别受体(TLR)/核转录因子(NF-κB)通路和成骨转录因子的影响,探讨IL-37在钙化反应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oxLDL诱导HA-SMCs钙化模... 目的:研究IL-37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A-SMCs)钙化的作用及对模式识别受体(TLR)/核转录因子(NF-κB)通路和成骨转录因子的影响,探讨IL-37在钙化反应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oxLDL诱导HA-SMCs钙化模型,模型组加入100 ng/ml IL-37或100μmol/L PDTC预处理,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茜素红染色检测钙化结节;qPCR检测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IL-37 mRNA水平;qPCR、Western blot检测TLR、NF-κB、p-NF-κB、RUNX相关转录因子(RUNX2)、碱性磷酸酶(ALP)、SMA、平滑肌22α(SM22α)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ox-LDL处理后细胞增殖活性增强并具有浓度依赖性(P<0.05),凋亡率升高,同时模型组产生明显的橘红色钙化结节,TLR、NF-κB等炎症因子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IL-37、RUNX2、BMP2、ALP的mRNA表达上调,SMA、SM22α的mRNA表达下降,p-NF-κB、RUNX2的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与造模组相比,IL-37预处理组细胞增殖率下降,凋亡率降低(P<0.05),钙化结节明显减少,TLR、NF-κB等炎症因子的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下降,RUNX2、BMP2、ALP的mRNA表达下调,SMA、SM22α的mRNA表达升高,p-NF-κB、RUNX2的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与抑制剂PDTC组在细胞因子表达上呈现相同趋势。结论:IL-37可抑制HA-SMCs钙化,可能与抑制NF-κB通路及细胞成骨表型转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37 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 成骨转化 TLR/NF-κB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FOXO1基因对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琳茹 张晶 +2 位作者 赵冬婵 王晋军 胡文贤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1-441,共11页
目的:探讨叉头框转录因子O1(FOXO1)基因对腹主动脉瘤(AAA)血管平滑肌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19例AAA患者动脉瘤组织(AAA组)及邻近正常主动脉组织(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2组研究对... 目的:探讨叉头框转录因子O1(FOXO1)基因对腹主动脉瘤(AAA)血管平滑肌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19例AAA患者动脉瘤组织(AAA组)及邻近正常主动脉组织(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2组研究对象动脉瘤组织中FOXO1 mRNA表达水平,透射电镜观察2组研究对象动脉瘤组织中自噬溶酶体形成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组研究对象动脉瘤组织中FOXO1及自噬相关蛋白卷曲螺旋肌球蛋白样B细胞淋巴瘤2(Bcl-2)结合蛋白(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α(LC3)和P62蛋白表达水平。体外培养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VSMCs),并采用FOXO1 siRNA(si-FOXO1)及其阴性对照(si-NC)慢病毒感染hVSMCs,10μmol·L^(-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联合自噬激活剂雷帕霉素(Rap)进行干预,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AngⅡ组、AngⅡ+si-NC组、AngⅡ+si-FOXO1组、AngⅡ+si-NC+Rap组和AngⅡ+si-FOXO1+Rap组。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水平,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FOXO1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FOXO1、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剪切型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Beclin1、LC3和P6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AA组动脉瘤组织中FOXO1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自噬溶酶体数量增多(P<0.05),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和LC3Ⅱ/LC3Ⅰ比值升高(P<0.05),P6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ngⅡ组hVSMCs增殖活性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细胞上清中MMP-2和MMP-9水平升高(P<0.05),细胞中Bax、Cleaved caspase-3和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及LC3Ⅱ/LC3Ⅰ比值升高(P<0.05),Bcl-2和P6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AngⅡ+si-NC组比较,AngⅡ+si-FOXO1组hVSMCs增殖活性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细胞上清中MMP-2和MMP-9水平降低(P<0.05),细胞中Bax、Cleaved-caspase-3和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及LC3Ⅱ/LC3Ⅰ比值降低(P<0.05),Bcl-2和P6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AngⅡ+si-FOXO1组比较,AngⅡ+si-FOXO1+Rap组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细胞上清中MMP-2和MMP-9水平升高(P<0.05),细胞中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和LC3Ⅱ/LC3Ⅰ比值降低(P<0.05),P6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FOXO1基因沉默可能通过降低自噬水平来提高AngⅡ暴露下hVSMCs增殖活性,并抑制其凋亡,从而参与AAA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血管平滑肌细胞 叉头框转录因子O1 自噬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铁死亡模型的建立
3
作者 叶剑楠 魏翔 冯鑫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7-432,共6页
目的在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AVSMCs)中建立铁死亡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来源于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行心脏移植手术的供体主动脉弓组织,分别使用含Imidazole ketoneerastin(IKE)和胱... 目的在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AVSMCs)中建立铁死亡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来源于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行心脏移植手术的供体主动脉弓组织,分别使用含Imidazole ketoneerastin(IKE)和胱氨酸缺失(CD)的培养液对HAVSMCs进行铁死亡诱导,并使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试剂盒、人乳酸脱氢酶(LDH)检测试剂盒、细胞流式检测及免疫荧光染色来判断平滑肌细胞的铁死亡模型是否建立成功。结果对HAVSMCs进行铁死亡诱导后,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出现明显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学分析显示IKE/CD诱导下碘化丙啶(PI)染色阳性细胞所占比例明显升高;CCK-8和LDH检测结果显示,在IKE/CD诱导下HAVSMCs细胞活力明显降低,细胞损伤率明显增加,而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则能逆转铁死亡诱导对细胞的毒性作用;BODIPY-C11细胞流式分析及4-羟基壬烯醛(4-HNE)免疫荧光染色显示,IKE/CD诱导的HAVSMCs中脂质过氧化水平明显上升。结论该研究使用IKE以及胱氨酸缺失培养液成功建立了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铁死亡模型,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血管平滑肌细胞 铁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炎因子介导的体外培养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
4
作者 孟丽 吉瑞瑞 +1 位作者 徐丽 陈纪林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0-312,共3页
目的 :探讨促炎因子对体外培养的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有无致凋亡作用。  方法 :体外原代培养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 ,用免疫组化方法鉴定 ;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1β (IL 1β)分别以浓度 2 0 μg/ml单独或二者共同与平... 目的 :探讨促炎因子对体外培养的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有无致凋亡作用。  方法 :体外原代培养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 ,用免疫组化方法鉴定 ;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1β (IL 1β)分别以浓度 2 0 μg/ml单独或二者共同与平滑肌细胞培养 3 6h ,实验分 4组 :TNF α组 (T组 )、IL 1β组 (I组 )、TNF α+IL 1β组 (TI组 )及对照组 ,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  结果 :①细胞凋亡分析显示 :TI组两种因子的联合作用诱导人平滑肌细胞凋亡与对照组比明显增加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二者单独作用未能诱导人平滑肌细胞凋亡。②细胞周期分析发现TI组在TNF α +IL 1β刺激下 ,细胞增殖能力与其他组比有明显下降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生长逐渐停滞 ,而二者单独作用对细胞增殖有轻微刺激作用 ,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促炎因子TNF α和IL 1β的相互作用 ,可以诱导人平滑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炎因子 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 细胞凋亡 流式细胞 体外培养 免疫组化方法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体外培养 被引量:3
5
作者 居小兵 王宁宁 +3 位作者 杨俊伟 王笑云 孙彬 邢昌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429-1432,共4页
目的:建立成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出成人胸主动脉的平滑肌层,剪成1 mm×1 mm×1 mm的碎片,用组织块贴壁法,以含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进行培养,牛长融合的细胞用0.25%的胰酶消化、传代。观... 目的:建立成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出成人胸主动脉的平滑肌层,剪成1 mm×1 mm×1 mm的碎片,用组织块贴壁法,以含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进行培养,牛长融合的细胞用0.25%的胰酶消化、传代。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学特点,并用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血管平滑肌肌动蛋白α(α-SMA)的表达。结果:在贴壁培养10~12天后,组织块的边缘开始有少量细胞爬出,呈长梭形,胞浆透亮、丰富:继续培养1~2周后组织块边缘融合,呈典型的"峰谷"样表现。消化传至3~8代,细胞的生长特性未见明显改变,免疫荧光显示细胞α-SMA的表达丰富。结论:组织块贴壁法培养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是一种稳定、可行的实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主动脉 血管平滑肌细胞 平滑肌肌动蛋白-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通过AKT信号通路促进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 被引量:3
6
作者 侯青春 曾宏 +4 位作者 孙晓磊 何虎强 张雷 袁罡 刘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3169-3173,共5页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B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引起的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ASMCs)钙化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ASMCs,随机分为对照组、DMSO组、AGEs组和AGEs+LY294002组,冯库萨染色检测各组钙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B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引起的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ASMCs)钙化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ASMCs,随机分为对照组、DMSO组、AGEs组和AGEs+LY294002组,冯库萨染色检测各组钙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GEs组钙化相关蛋白骨形成蛋白-2(BMP-2)、骨保护素(OPG)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AGEs组P-AKT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与AGEs组相比,AGEs+LY294002组钙化相关蛋白BMP-2、OPG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 AKT信号通路在AGEs引起的HAVSMCs钙化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血管平滑肌细胞 钙化 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病毒载体感染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效率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燕燕 李亭伟 +1 位作者 王莎莎 张晾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0-194,共5页
为探讨慢病毒载体感染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株效率的最佳条件,培养人主动脉VSMCs,携带UbiEGFP-MCS-IRES-Puromycin报告基因表达元件慢病毒载体按0、1、10、50和100等不同病毒感染复数(MOI)或完全培养液、完全培养液加polybren... 为探讨慢病毒载体感染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株效率的最佳条件,培养人主动脉VSMCs,携带UbiEGFP-MCS-IRES-Puromycin报告基因表达元件慢病毒载体按0、1、10、50和100等不同病毒感染复数(MOI)或完全培养液、完全培养液加polybrene、感染增强液、感染增强液加polybrene等不同感染试剂进行细胞感染,48 h后荧光显微拍照,分析感染效率;MTT法测定不同MOI慢病毒载体感染48 h后细胞活性;荧光显微镜观察病毒感染后第2代和第10代细胞中荧光强度。结果显示,随MOI的增加,感染效率逐渐增加,细胞活力逐渐降低,MOI为100时,对VSMCs株具有接近90%的感染效率,添加polybrene后感染效率显著升高,完全培养液与感染增强液间无显著性差异。第10代细胞与第2代细胞相比荧光信号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载体 血管平滑肌细胞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激活ERK1/2信号通路参与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被引量:8
8
作者 袁罡 刘勇 +5 位作者 曾宏 孙晓磊 何虎强 张雷 侯青春 许凯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2430-2433,共4页
目的:探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磷酸化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刺激下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AVSMCs)增殖的作用。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AGEs对HAVSMCs增殖及PD98059对AGEs诱导的HAVSMCs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经... 目的:探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磷酸化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刺激下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AVSMCs)增殖的作用。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AGEs对HAVSMCs增殖及PD98059对AGEs诱导的HAVSMCs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经相应处理后细胞周期转换。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结果:10 mg/L AGEs显著促进了HAVSMCs的增殖和DNA合成;PD98059(40μmol/L)能显著抑制AGEs诱导的HAVSMCs增殖及其周期的演进。p-ERK1/2,PCNA受AGEs调控,表现出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结论:AGEs激活ERK1/2信号通路参与HAVSMCs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ERK1/2磷酸化 增殖 血管平滑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剪切力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向巨噬样细胞表型转化促胸主动脉夹层形成的机制研究
9
作者 高文博 赵婷 +1 位作者 余泓池 刘肖珩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14-614,共1页
目的胸主动脉瘤(TAA)与胸主动脉夹层(TAD)是一类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目前,TAA和TAD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更不了解TAA向TAD转化的分子机制。前期研究发现,在TAA向TAD演变的进程中,VSMCs发生巨噬样细胞表型转化,且... 目的胸主动脉瘤(TAA)与胸主动脉夹层(TAD)是一类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目前,TAA和TAD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更不了解TAA向TAD转化的分子机制。前期研究发现,在TAA向TAD演变的进程中,VSMCs发生巨噬样细胞表型转化,且受流体剪切力的调控。本研究旨在探明流体剪切力诱导VSMCs巨噬样细胞表型转化的力学生物分子机制,为解析TAA向TAD演变的机理提供新方向,为TAA和TAD的药物治疗提供新的分子靶标。方法对临床TAA和TAD样本进行单细胞测序及分析;基于医学影像数据模拟计算TAA和TAD病变部位的流体剪切力变化,并通过体外力学加载实验探究出合适的力学加载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体内外力学加载实验流体剪力调控VSMCs表型转化的分子机制。结果数值模拟表明,VSMCs在TAA和TAD的血管组织中受到的流体剪力均值分别为1.0、40 dyn/cm^(2);流体剪切力显著下调PTCH1及上调GLI2的表达水平,该过程伴随VSMCs的巨噬样细胞表型转化;过表达PTCH1和抑制GLI2可显著阻碍流体剪力诱导的VSMCs巨噬样细胞表型转化,延缓TAA向TAD的转化进程。结论流体剪切力通过PTCH1-GLI2信号轴诱导VSMCs巨噬样细胞表型转化,从而促进TAA向TAD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流体剪切力 主动脉 血管组织 重大疾病 血管平滑肌细胞 TAA 转化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平滑肌细胞调节性死亡参与主动脉瘤发生发展的作用研究
10
作者 韩雪钰 刘欣 杨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2-354,共3页
主动脉瘤是一种以主动脉局部或弥漫病理性扩张达到正常血管直径1.5倍及以上为主要病理特征,在65岁以上老年人中患病率超过10%的临床常见大血管疾病^([1])。主动脉瘤一旦发生瘤体破裂,引发的失血性休克和血流动力学紊乱极其凶险,对人类... 主动脉瘤是一种以主动脉局部或弥漫病理性扩张达到正常血管直径1.5倍及以上为主要病理特征,在65岁以上老年人中患病率超过10%的临床常见大血管疾病^([1])。主动脉瘤一旦发生瘤体破裂,引发的失血性休克和血流动力学紊乱极其凶险,对人类生命健康构成重大威胁。然而,主动脉瘤通常发病隐匿,大多数患者在瘤体破裂时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目前,尚无有效治疗的药物,外科手术是预防和应对瘤体急性破裂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平滑肌 主动脉 主动脉 细胞凋亡 坏死性凋亡 细胞焦亡 铁死亡 血管平滑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SENCR靶向miR⁃206调控人主动脉夹层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
11
作者 马润伟 穆纯杰 +4 位作者 桂雯婷 邓瑶 赵敏章 柳民 宋怡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2-308,共7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患者夹层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 SENCR的表达变化及其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HE染色检测夹层组织病理变化,FISH检测夹层组织及人血管平滑肌细胞(HVSMCs)中SENCR的表达,RT-qPCR检测...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患者夹层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 SENCR的表达变化及其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HE染色检测夹层组织病理变化,FISH检测夹层组织及人血管平滑肌细胞(HVSMCs)中SENCR的表达,RT-qPCR检测组织中SENCR和miR-206的表达水平。pcDNA3.1-SENCR过表达质粒或空载体pcDNA3.1转染到HVSMCs。CCK-8和Annexin V/PI双染法流式凋亡实验分别检测HVSMCs的增殖和凋亡。双荧光素酶报告验证SENCR和miR⁃206的靶向关系。结果SENCR在HVSMCs中主要定位在胞质和胞核,与正常主动脉组织相比,主动脉夹层组织中SENCR表达下调(P<0.01),miR⁃206表达上调(P<0.01)。过表达SENCR后,HVSMCs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0.01),细胞凋亡水平显著增加(P<0.01)。SENCR靶向负调控miR-206。结论SENCR在主动脉夹层组织中表达下调,过表达SENCR可能通过靶向下调miR⁃206抑制HVSMCs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SENCR 血管平滑肌细胞 miR-206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甘草素通过调节GRB2/ERK信号通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 被引量:2
12
作者 秦立鹏 高雪亮 +2 位作者 高丽敏 李永章 赵家宁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3-554,共12页
目的探讨异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ISL)通过调节GRB2/ERK信号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增殖和迁移的相关机制。方法培养人原代血管平滑肌细胞(hVSMCs),探究分别用不同浓度ISL与固定浓度的生长因子PDGF... 目的探讨异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ISL)通过调节GRB2/ERK信号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增殖和迁移的相关机制。方法培养人原代血管平滑肌细胞(hVSMCs),探究分别用不同浓度ISL与固定浓度的生长因子PDGF-BB、EGF进行刺激,随后通过过表达GRB2观察其对ISL作用效果的影响。CCK-8检测细胞增殖;BrdU检测DNA合成;Western blot检测OPN、ICAM-1、VCAM-1、GRB2、ERK1/2、p-ERK1/2表达水平;细胞划痕法检测细胞迁移;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结果与空白对照组、ISL 20 mg·L^(-1)相比,PDGF-BB组、EGF组细胞活性、DNA合成上升;细胞迁移距离降低,侵袭数量上升;GRB2、p-ERK1/2上升。与PDGF-BB 40μg·L^(-1)组或EGF 10 mg·L^(-1)组相比,ISL药物干预组细胞活性、DNA合成下降;迁移细胞距离上升,侵袭细胞个数降低;GRB2、p-ERK1/2表达量下降。与ISL 20 mg·L^(-1)+PDGF-BB、ISL 20 mg·L^(-1)+EGF相比,ISL+PDGF-BB+pcDNA-GRB2组、ISL+EGF+pcDNA-GRB2组GRB2、p-ERK1/2、QPN、ICAM-1、VCAM-1、细胞活性、DNA合成上升;迁移距离降低,侵袭数量上升。与ISL+PDGF-BB+pcDNA-GRB2组、ISL+EGF+pcDNA-GRB2组相比,pcDNA-GRB2+PDGF-BB组或pcDNA-GRB2+EGF组GRB2、p-ERK1/2、OPN、ICAM-1、VCAM-1、细胞活性、DNA合成升高;迁移距离降低,侵袭数量升高。结论ISL通过调节GRB2/ERK信号通路抑制VSMCs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原代血管平滑肌细胞 异甘草素 GRB2/ERK信号通路 迁移 增殖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红花醛对体外高糖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和表型转变的抑制作用
13
作者 高逸璇 汪鹏 +8 位作者 张思龙 高瑞娟 马莹芳 张可可 冯丹 黄宗奇 马克涛 李丽 司军强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8-957,共10页
目的:探讨高糖诱导的藏红花醛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迁移和表型转化的影响,阐明藏红花醛在糖尿病(DM)血管病变防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SD大鼠作为实验对象,取大鼠胸主动脉原代培养VSMCs,分为对照组、25 mmol·L^(-1)高... 目的:探讨高糖诱导的藏红花醛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迁移和表型转化的影响,阐明藏红花醛在糖尿病(DM)血管病变防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SD大鼠作为实验对象,取大鼠胸主动脉原代培养VSMCs,分为对照组、25 mmol·L^(-1)高糖(HG)组和HG+20、40和80μmol·L^(-1)藏红花醛组。对照组VSMCs不进行处理,25 mmol·L^(-1)HG组VSMCs给予25 mmol·L^(-1)HG预处理,HG+20、40和80μmol·L^(-1)藏红花醛组VSMCs在25 mmol·L^(-1)HG组处理的基础上再分别用20、40和80μmol·L^(-1)藏红花醛进行48 h干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确定藏红花醛合适浓度并检测各组VSMCs存活率,细胞划痕愈合实验检测各组VSMCs划痕愈合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VSMCs迁移细胞数,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VSMCs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兔抗骨桥蛋白(OPN)荧光强度,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VSMCs中OPN、α-SMA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微镜下可见,体外培养4 d时,胸主动脉组织块边缘有梭形或三角形细胞爬出,其中长梭形为最常见的形态;第14天时细胞逐渐铺满皿底,当细胞密度达到80%~90%时,出现标志性的“谷峰状”生长状态。取第3代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法鉴定,采用VSMCs特异性标记物α-SMA蛋白进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原代培养VSMCs中α-SMA蛋白均表达为阳性。CCK-8实验,与对照组比较,160μmol·L^(-1)藏红花醛组VSMCs活性明显降低(P<0.01),即对VSMCs产生了毒性损伤。20、40和80μmol·L^(-1)藏红花醛干预48 h后,VSMCs活性无明显变化,综合考虑藏红花醛的作用效果和毒性后,采用上述3个浓度藏红花醛用于后续的细胞实验。经过48 h的干预,与对照组比较,25 mmol·L^(-1)HG组VSMCs活性升高(P<0.001);与25 mmol·L^(-1)HG组比较,HG+20、40和80μmol·L^(-1)藏红花醛组VSMCs活性降低(P<0.05)。细胞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干预48 h后,25 mmol·L^(-1)HG组VSMCs划痕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穿过Transwell小室的穿膜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与25μmol·L^(-1)HG组比较,HG+20、40和80μmol·L^(-1)藏红花醛组VSMCs划痕愈合率降低(P<0.05),穿膜细胞数减少(P<0.05)。免疫荧光染色,与对照组比较,25 mmol·L^(-1)HG组VSMCs中α-SMA蛋白荧光强度明显减弱(P<0.001),而OPN蛋白荧光强度明显增强(P<0.001);与25 mmol·L^(-1)HG组比较,HG+20、40和80μmol·L^(-1)藏红花醛组VSMCs中α-SMA蛋白荧光强度逐渐增加(P<0.05),OPN蛋白荧光强度逐渐减弱(P<0.05)。Western blotting法,与对照组比较,25 mmol·L^(-1)HG组VSMCs中α-SMA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PCNA和OP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25 mmol·L^(-1)HG组比较,HG+20、40和80μmol·L^(-1)藏红花醛组VSMCs中α-SMA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PCNA和OP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藏红花醛能够抑制高糖诱导的大鼠VSMCs的增殖、迁移和表型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血管病变 主动脉平滑肌细胞 细胞迁移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肝熄风汤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弓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谢鑫 陈磊 +4 位作者 苗嘉芮 刘文俊 陈靖 吴成举 张立德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24-1427,I0027,I0028,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镇肝熄风汤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主动脉弓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20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雄性,12只,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复方罗布麻组。每组12只,同源雄...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镇肝熄风汤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主动脉弓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20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雄性,12只,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复方罗布麻组。每组12只,同源雄性京都威斯特大(WKY)12只作为对照组。灌胃给药45d后,采用TUNEL标本制备。检测法测定大鼠主动脉弓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结果:模型组中出现大量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复方罗布麻组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明显减少(P〈0.01)。结论:镇肝熄风汤可以有效减少高血压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有效的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起到良好的降低血压和保护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作用.减轻主动脉弓血管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肝熄风汤 自发性高血压 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白介素10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欧阳平 刘煜 +4 位作者 赖文岩 彭立胜 杨红 吴文言 徐安龙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28-830,共3页
目的 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0(rhIL-10)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方法 离体培养大鼠胸主动脉 VSMC并分别接受不同浓度rh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BB)... 目的 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0(rhIL-10)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方法 离体培养大鼠胸主动脉 VSMC并分别接受不同浓度rh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BB)的刺激,采用MTS/PES 法确定VSMC的增殖状态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NF-α和PDGF-BB均对VSMC增殖具有明显的刺 激作用(P<0.05)。单独应用rhIL-10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没有影响。在TNF-α和PDGF-BB分别刺激下,rhIL-10均可 抑制VSMC的生长(P<0.05)。结论 rhIL-10可抑制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诱导的VSMC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细胞 重组白细胞介素-10 主动脉 肿瘤坏死因子 VSMC 细胞增殖 RHIL-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转移酶3对人脑血管平滑肌细胞基因表达及增殖和迁移功能的影响
16
作者 孟晨曦 孙洪英 +3 位作者 张佳 毛戬 杨阳 策乐木格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11,共8页
目的探究甲基转移酶3(methyltransferase3,METTL3)对人脑血管平滑肌细胞(humanbrain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HBVSMC)基因表达以及增殖和迁移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小干扰RNA(smallinterferingRNA,shRNA)干扰技术,构建METTL3基因... 目的探究甲基转移酶3(methyltransferase3,METTL3)对人脑血管平滑肌细胞(humanbrain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HBVSMC)基因表达以及增殖和迁移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小干扰RNA(smallinterferingRNA,shRNA)干扰技术,构建METTL3基因干扰载体并通过腺病毒感染HBVSMC,依据感染情况将其分为空白组(无病毒感染)、对照组(空载病毒感染)和干扰组(METTL3-shRNA病毒感染)。使用逆转录实时定量PCR(real-timereversetranscriptionalPCR,RT-qPCR)检测各组细胞脑小血管病相关基因锌指蛋白395(zincfingerprotein395,ZNF395)、锌指蛋白548(zinc finger protein 548,ZNF548)、DIS3样外泌体3’-5’核糖核酸外切酶(DIS3-like exosome3’-5’exonuclease,DIS3L)、白细胞介素增强子结合因子3(interleukinenhancerbindingfactor3,ILF3)和G蛋白偶联受体107(Gprotein-coupledreceptor107,GPR107)的mRNA表达水平,通过RNA甲基化免疫共沉淀(methylatedRNAimmunoprecipitation,MeRIP)技术检测以上基因mRNA的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修饰水平,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countingkit8,CCK8)、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HBVSMC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结果与空白组相比,对照组细胞各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未发生明显改变。与对照组相比,干扰组细胞ZNF395(P=0.02)、ZNF548(P=0.03)、DIS3L(P=0.02)和GPR107(P<0.01)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以及ZNF395(P<0.01)和ZNF548(P<0.01)的m6A修饰水平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干扰组HBVSMC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明显增强。结论在HBVSMC中干扰METTL3基因表达可能通过下调靶基因ZNF395和ZNF548mRNA的m6A修饰水平进而增强HBVSMC的增殖和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转移酶3 人脑血管平滑肌细胞 N6-甲基腺苷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龈卟啉单胞菌影响血管平滑肌细胞调节性细胞死亡及表型转换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别梦瑶 周婕妤 +1 位作者 吴亚菲 赵蕾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8-316,共9页
牙周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流行病学和体内外研究均表明牙周炎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密切相关。血管平滑肌细胞通过自噬、凋亡、焦亡等调节性细胞死亡和表型转换参与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瘤、血管钙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牙周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流行病学和体内外研究均表明牙周炎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密切相关。血管平滑肌细胞通过自噬、凋亡、焦亡等调节性细胞死亡和表型转换参与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瘤、血管钙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牙龈卟啉单胞菌是最重要的牙周致病菌之一,已被证明可以改变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不仅能侵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影响其调节性细胞死亡的过程,还能促进其增殖、迁移、钙化等表型转换,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梳理相关研究进展,以期揭示牙周炎和血管平滑肌细胞调节性细胞死亡及其表型转换之间的联系,为更好地防治牙周炎和心血管疾病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卟啉单胞菌 血管平滑肌细胞 血管疾病 表型转换 牙周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55抑制AngⅡ诱导的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周期转换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紫微 杨丽霞 +4 位作者 郭瑞威 吕晋琳 陆霓虹 王先梅 石燕昆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1-286,334,共7页
目的:观察转染miR-155后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小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细胞周期转换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小鼠VSMC,用1×10-6 mol/L AngⅡ作用于VSMC48 h后,... 目的:观察转染miR-155后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小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细胞周期转换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小鼠VSMC,用1×10-6 mol/L AngⅡ作用于VSMC48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空白对照组及AngⅡ组miR-155表达水平。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分别转染miR-155及阴性对照后各组AngⅡ1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 1 receptor,AT1R)的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用Western blot检测转染miR-155 mimic及阴性对照后对AT1R下游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2,ERK1/2)、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1)通路的影响。分别检测转染miR-155 mimic及使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缬沙坦、m TOR通路抑制剂雷帕霉素、ERK1/2抑制剂U0126对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的表达影响,并使用流式细胞分析检测细胞周期变化,探讨miR-155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AngⅡ可显著降低miR-155的表达。miR-155可从m RNA及蛋白水平抑制AT1R表达,并抑制AngⅡ促AT1R表达的作用。转染miR-155 mimic后可显著抑制AngⅡ促进ERK1/2、P70S6K1通路激活的作用。转染miR-155 mimic、使用缬沙坦、雷帕霉素、U0126抑制AngⅡ促Cyclin D1表达的作用,并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结论:miR-155可通过抑制AT1R间接抑制AngⅡ促进ERK1/2、P70S6K1通路激活及Cyclin D1表达的作用,抑制AngⅡ促进细胞周期转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55 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平滑肌细胞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引起的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晋坤 毛华 +4 位作者 尹扬光 董文 杜峰 黎姗姗 邓梦扬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6期4467-4473,共7页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由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引起的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2014年8月—2015年9月,选取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株(T/G HA-VSMC),分为对照组(不添加任何试剂)、PDGF-BB组(添加10 ng/...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由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引起的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2014年8月—2015年9月,选取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株(T/G HA-VSMC),分为对照组(不添加任何试剂)、PDGF-BB组(添加10 ng/ml PDGF-BB)、阿司匹林组(添加5 mmol/L阿司匹林)、PDGF-BB+阿司匹林组(添加10 ng/ml PDGF-BB和5 mmol/L阿司匹林),采用CCK-8法检测4组不同培养时间(0、24、48、72 h)T/G HA-VSMC增殖吸光度(OD值),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21waf1、p27kip1相对表达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相对表达量。结果培养0 h时,4组T/G HA-VSMC增殖O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24、48、72 h时,PDGF-BB组T/G HA-VSMC增殖OD值较对照组升高,阿司匹林组T/G HA-VSMC增殖OD值较对照组降低(P<0.05);培养48、72 h时,PDGF-BB+阿司匹林组T/G HA-VSMC增殖OD值较对照组降低(P<0.05);培养24、48、72 h时,阿司匹林组和PDGF-BB+阿司匹林组T/G HA-VSMC增殖OD值较PDGF-BB组降低(P<0.05);培养24、48、72 h时,PDGF-BB+阿司匹林组T/G HA-VSMC增殖OD值较阿司匹林组升高(P<0.05)。PDGF-BB组培养24、48 h时p21^(waf1)、p27^(kip1)相对表达量较培养0 h时升高(P<0.05);培养72 h时p21waf1、p27kip1相对表达量较培养0、24、48 h时降低(P<0.05)。培养24 h时,PDGF-BB组p21^(waf1)、p27^(kip1)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阿司匹林组和PDGF-BB+阿司匹林组降低(P<0.05)。PDGF-BB组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较对照组、阿司匹林组和PDGF-BB+阿司匹林组降低,S期细胞所占比例较对照组、阿司匹林组和PDGF-BB+阿司匹林组升高(P<0.05)。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培养24 h时,PDGF-BB组细胞迁移率较对照组、阿司匹林组和PDGF-BB+阿司匹林组降低(P<0.05)。PDGF-BB组MMP-1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阿司匹林组和PDGF-BB+阿司匹林组升高(P<0.05);阿司匹林组和PDGF-BB+阿司匹林组MMP-1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阿司匹林通过上调p21^(waf1)、p27^(kip1),下调MMP-1而抑制由PDGF-BB引起的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主动脉 细胞 平滑肌 细胞增殖 细胞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1R-Bmal1轴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和血管纤维化
20
作者 薛灵霞 龙瑶琳 +6 位作者 冯佳艳 毛田 郭娇 王卓玺 李杨 王晓晖 王丽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155-1164,共10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 1 receptor,AT1R)自身抗体(AT1R autoantibody,AT1-AA)通过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生物钟蛋白BMAL1异常表达诱导细胞表型转换以及血管纤维化的作用机...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 1 receptor,AT1R)自身抗体(AT1R autoantibody,AT1-AA)通过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生物钟蛋白BMAL1异常表达诱导细胞表型转换以及血管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只6~8周的SD雄性大鼠(体质量180~22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6):对照组以及使用AT1R细胞外第二环(extracellular loopⅡof angiotensinⅡtype 1 receptor,AT1R-ECLⅡ)主动免疫SD大鼠建立的AT1-AA阳性组。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分别观察2组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结构变化和纤维化情况(n=3)。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血管组织以及原代VSMCs中纤维化标志蛋白CollagenⅠ、表型转换相关蛋白SM22、α-SMA、OPN以及MMP2的表达(n=4),此外,还检测了CT0、CT4、CT8、CT12、CT16、CT20时生物钟蛋白BMAL1的表达。通过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VSMCs的增殖迁移能力(n=3),使用si-RNA技术敲低Bmal1后检测BMAL1、CollagenⅠ、表型转换相关蛋白的表达(n=3)。另外,构建AT1-AA阳性的AT1R敲除(AT1R-KO)大鼠模型使用Western blot检测其胸主动脉血管组织BMAL1的表达(n=4)。结果AT1-AA阳性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壁增厚[(140±9)%vs(120±5)%,P<0.05],血管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Masson染色蓝染明显,且CollagenⅠ表达较Control组表达上调(P<0.05)。AT1-AA阳性大鼠胸主动脉以及AT1-AA处理的VSMCs中收缩表型相关蛋白α-SMA、SM22表达下降(P<0.05),合成表型相关蛋白OPN、MMP2表达上调(P<0.05);AT1-AA诱导VSMCs划痕愈合能力以及迁移能力都显著增强。进一步发现,Bmal1的mRNA表达(0.67±0.26 vs 1.03±0.17)以及蛋白表达(0.46±0.06 vs 0.85±0.26)均在CT12时显著上调(P<0.05),且Bmal1的节律性消失(P<0.05)。敲低BMAL1后,AT1-AA诱导的VSMCs表型转换现象得到部分改善。与AT1-AA阳性的WT大鼠比较,AT1-AA阳性的AT1R-KO大鼠胸主动脉血管中BMAL1表达明显降低(1.35±0.06 vs 0.86±0.07,P<0.001);细胞水平发现AT1-AA诱导的VSMCs表型转换及胶原蛋白CollagenⅠ高表达的现象在AT1R-KO的VSMCs中得到部分改善。结论AT1-AA通过AT1R-Bmal1轴促进VSMCs表型转换以及血管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 BMAL1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 血管平滑肌细胞 表型转换 血管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