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父母情感温暖、自我控制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多基因的调节作用及父母差异 被引量:2
1
作者 聂衍刚 陈沛 +2 位作者 王林欣 喻承甫 利振华 《心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9-613,共15页
本研究构建“环境×多基因−内表型−行为”理论框架,对880名中学生进行为期半年的追踪研究,考察了自我控制在父母情感温暖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进一步地,采用多基因累加分数的研究范式,探讨多巴胺系统、血清素系统和催... 本研究构建“环境×多基因−内表型−行为”理论框架,对880名中学生进行为期半年的追踪研究,考察了自我控制在父母情感温暖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进一步地,采用多基因累加分数的研究范式,探讨多巴胺系统、血清素系统和催产素系统基因(COMT基因rs6269、HTR2A基因rs6313、OXTR基因rs53576、OXTR基因rs2254295和OXTR基因rs2254298)如何调节该中介机制,并检验其中的父母差异。结果显示:(1)控制亲社会行为基线水平后,父母情感温暖不仅正向预测亲社会行为,还可以通过自我控制对亲社会行为产生影响;(2)多基因累加分数与父母情感温暖的交互作用不能直接预测亲社会行为,而是通过自我控制影响亲社会行为,且该机制不存在父母差异。在多基因累加分数较高的青少年群体中,父母情感温暖显著正向预测自我控制,进而影响亲社会行为;而在多基因累加分数较低的青少年群体中,该中介作用路径不显著。研究结果阐明父母情感温暖对青少年自我控制、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如何因多基因累加分数的不同而产生差异,有助于深化对亲社会行为发生机制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社会行为 父母情感温暖 自我控制 多基因累加分数 父母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惠利他的先行优势:品牌的互惠角色影响消费者亲社会行为 被引量:1
2
作者 孙瑾 杨静舒 《心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5-330,I0009-I0011,共19页
在当前强调社会责任传播与披露的背景下,品牌与利益相关方的互动成为影响人们参与公益事业的重要因素。作为观察者,个体通常消极评价品牌追求利益的善行。然而,当品牌在互惠关系中率先发起利益并获得回报后,观察者在新情境中对品牌的响... 在当前强调社会责任传播与披露的背景下,品牌与利益相关方的互动成为影响人们参与公益事业的重要因素。作为观察者,个体通常消极评价品牌追求利益的善行。然而,当品牌在互惠关系中率先发起利益并获得回报后,观察者在新情境中对品牌的响应表现出比回报一方更高的亲社会性。具体而言,本研究探究了品牌的互惠角色(发起者vs.回报者)对消费者亲社会行为的作用机理及边界条件。通过1项二手数据和4项设计实验发现:相较于回报者的角色,品牌在互惠关系中担任发起者的角色会提升消费者对其善行的内在动机归因,从而激励自己积极参与品牌倡导的亲社会行为。然而,当品牌具有疏离外部群体(vs.成员群体)标签时,该效应会发生逆转。本研究丰富了互惠关系的不对称性和传递性研究,同时从资源循环的情境角度补充了先行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社会行为 互惠关系 发起者 回报者 群体标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体育锻炼对中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3
作者 刘辉 黄端 洪晓彬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6-102,共7页
目的:探讨学校体育锻炼对中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检验心理韧性在其中的中介效应以及身体状况的调节效应。方法:对1 460名中学生施测学校体育锻炼情况调查表、10项Connor-Davidson心理韧性量表以及亲社会行为问卷,并调查中学生的主观身... 目的:探讨学校体育锻炼对中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检验心理韧性在其中的中介效应以及身体状况的调节效应。方法:对1 460名中学生施测学校体育锻炼情况调查表、10项Connor-Davidson心理韧性量表以及亲社会行为问卷,并调查中学生的主观身体状况。结果:(1)学校体育锻炼正向预测中学生的亲社会行为;(2)心理韧性在学校体育锻炼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中学生身体状况在中介路径“学校体育锻炼→心理韧性”上起调节作用。结论:学校体育锻炼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的心理韧性,进而促进其亲社会行为,且身体状况较好的学生,其心理韧性的提升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锻炼 中学生 心理韧性 亲社会行为 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责任型人力资源管理如何影响员工亲社会行为
4
作者 涂乙冬 范亚军 +2 位作者 梅茂娇 贺伟 王烁砾 《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1-273,共13页
基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采用实验研究与纵向研究的方法探讨社会责任型人力资源管理(SRHRM)对员工、客户、社区和环境的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员工亲社会动机在这一过程中的中介作用,以及客户欣赏与客户不友好对员工亲社会动... 基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采用实验研究与纵向研究的方法探讨社会责任型人力资源管理(SRHRM)对员工、客户、社区和环境的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员工亲社会动机在这一过程中的中介作用,以及客户欣赏与客户不友好对员工亲社会动机影响亲社会行为过程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SRHRM增加了员工对客户、社区和环境的亲社会行为;员工亲社会动机中介了SRHRM与员工对客户、社区和环境的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影响;客户欣赏正向调节员工亲社会动机与员工对客户和环境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客户不友好负向调节员工亲社会动机与员工对客户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HRM 社会动机 亲社会行为 客户欣赏 客户不友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系统基因调节青少年同伴拒绝与亲社会行为关系:平行潜增长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曦 纪林芹 +3 位作者 迟晓慧 王舒冉 张文新 曹衍淼 《心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4-598,I0001,I0002,共17页
基于动态发展视角和多基因研究范式,对1044名青少年(初测年龄13.32±0.48岁,50.1%女生)进行为期3年的追踪,考察青少年早期同伴拒绝的发展变化与亲社会行为发展变化的关系以及多巴胺系统基因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青少年早期亲社... 基于动态发展视角和多基因研究范式,对1044名青少年(初测年龄13.32±0.48岁,50.1%女生)进行为期3年的追踪,考察青少年早期同伴拒绝的发展变化与亲社会行为发展变化的关系以及多巴胺系统基因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青少年早期亲社会行为和同伴拒绝均呈线性上升趋势;(2)同伴拒绝的初始水平与增长速度均能预测亲社会行为发展轨迹。较高的同伴拒绝初始水平与较低的亲社会行为初始水平有关,也与更快的亲社会行为上升趋势有关,但是较高的同伴拒绝增长速度降低了亲社会行为的增长速度;(3)多巴胺系统多基因累加分调节同伴拒绝初始水平与亲社会行为初始水平、增长速度间的关系。相比携带较多高多巴胺含量相关等位基因的青少年,携带较少高多巴胺含量相关等位基因的青少年同伴拒绝初始水平越高,其亲社会行为初始水平更低、增长速度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社会行为 同伴拒绝 多巴胺系统基因×环境 发展轨迹 平行潜增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母温暖与儿童晚期亲社会行为的关系:集体取向的作用
6
作者 韩宪国 金国敏 +4 位作者 李丹 刘世宏 吴琴 刘俊升 陈欣银 《心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4-630,共17页
本研究采用自我报告法和教师评价法对1033名四年级学生(49.5%女生,M_(年龄)=10.28岁,SD=0.69岁)进行为期3年的3次追踪调查,旨在探讨父母温暖与儿童晚期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以及儿童集体取向在其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父母温暖与儿童亲社... 本研究采用自我报告法和教师评价法对1033名四年级学生(49.5%女生,M_(年龄)=10.28岁,SD=0.69岁)进行为期3年的3次追踪调查,旨在探讨父母温暖与儿童晚期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以及儿童集体取向在其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父母温暖与儿童亲社会行为直接预测关系因父母角色而异,前测母亲温暖正向预测后测儿童亲社会行为,前测儿童亲社会行为正向预测后测父亲温暖;(2)纳入儿童集体取向后,前测父亲温暖和母亲温暖均正向预测后测儿童集体取向,儿童集体取向与亲社会行为相互正向预测;(3)中介效应检验表明,T1的父亲温暖和母亲温暖均能够通过T2的儿童集体取向预测T3的儿童亲社会行为。研究结果为理解文化价值观在父母教养与儿童亲社会行为的作用提供实证依据,并为儿童价值观教育和亲社会行为干预带来一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温暖 亲社会行为 集体取向 儿童晚期 追踪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场域中的社会情感学习能否促进学生亲社会行为发展?——基于33篇国际实证研究的元分析
7
作者 周琴 邓庭艳 《外国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32,共17页
在既有研究中,学校场域中的社会情感学习对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存在分歧。为明确前者对后者的整体影响力度及调节因素,可以运用元分析方法对相关研究进行整合分析,共计纳入33篇国内外文献,41个效应量,总样本量为36069人。异质性检验和... 在既有研究中,学校场域中的社会情感学习对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存在分歧。为明确前者对后者的整体影响力度及调节因素,可以运用元分析方法对相关研究进行整合分析,共计纳入33篇国内外文献,41个效应量,总样本量为36069人。异质性检验和发表偏倚检验表明,随机效应模型较为合适且不存在发表偏倚。主效应和调节效应检验结果发现,学校场域中社会情感学习对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具有小幅度的显著性正向影响,其影响程度受到国家(地区)、学段、干预周期和不同观测者的调节,但不受学生性别、干预方式和测量工具的调节。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情绪智力理论的观点,即社会情感能力能够引发个体对他人行为的判断和情绪体验,进而助力亲社会行为的产生。故此,为促进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应拓宽社会情感学习的场域,立足学科课程融合渗透,推动“大中小幼”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场域 亲社会行为 社会情感学习 学生 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关系:链式中介效应及独生状况差异
8
作者 罗鹤旋 朱海东 邱鑫 《心理与行为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37,共8页
采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量表、亲子依恋量表、自尊量表以及青少年亲社会行为量表,对1004名青少年进行调查,探讨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作用机制及其在独生与非独生群体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 采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量表、亲子依恋量表、自尊量表以及青少年亲社会行为量表,对1004名青少年进行调查,探讨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作用机制及其在独生与非独生群体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显著正相关;(2)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是通过亲子依恋和自尊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这两者联合形成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实现的;(3)上述中介模型存在显著的独生状况差异,亲子依恋和自尊的单独中介及链式中介作用在非独生群体中显著,且自尊的单独中介占比最高,而独生群体则是通过亲子依恋的独立中介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亲社会行为 子依恋 自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母童年期经历对学龄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9
作者 朱言同 占淑玮 张更立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7-331,共5页
目的:分析父母童年期不良经历对子代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以及考察父母童年期积极经历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3090例学龄前儿童的父母进行调查,采用童年不良经历问卷(ACE-IQ)、童年积极经历量表(BCEs)评定父母童年期不良经历(如虐待、忽视... 目的:分析父母童年期不良经历对子代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以及考察父母童年期积极经历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3090例学龄前儿童的父母进行调查,采用童年不良经历问卷(ACE-IQ)、童年积极经历量表(BCEs)评定父母童年期不良经历(如虐待、忽视和家庭功能不全等)与积极经历(如具有安全感和支持性的外部与内部环境、个人积极特质等),使用儿童长处和困难问卷(父母版)(SDQ)评估子代亲社会行为。结果:父母ACE-IQ得分与子代亲社会行为SDQ得分呈负相关(r=-0.15);父母BCEs得分在父母ACE-IQ得分与子代SDQ得分(β=-0.12)间起调节作用(β=0.19)。结论:父母童年期不良经历与子代亲社会行为水平存在负向关联,这一关系随着其童年积极经历的增加而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 童年期不良经历 童年期积极经历 亲社会行为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诉的力量:负性情绪自我表露促进同伴亲社会行为
10
作者 王舒琪 程峰 +2 位作者 郭冰 王巧 成晓君 《心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762-1776,共15页
在经历负性情绪事件后,人们往往会通过向他人倾诉的方式寻求支持,以减轻情绪负担。然而,负性情绪的自我表露对个体后续社会行为的影响和调节要素,仍未得到充分的探究。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负性情绪自我表露对同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在经历负性情绪事件后,人们往往会通过向他人倾诉的方式寻求支持,以减轻情绪负担。然而,负性情绪的自我表露对个体后续社会行为的影响和调节要素,仍未得到充分的探究。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负性情绪自我表露对同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人称指示语的调节作用。实验1以讲述者为中心,探究作为表露方的个体在负性情绪自我表露后的亲社会行为表现;实验2则转向倾听者视角,考察作为接收方的个体在倾听他人负性情绪表露后的亲社会行为表现。结果发现,无论表露还是倾听负性情绪均能促进个体对同伴的亲社会行为、共情和好感度水平。对于讲述者而言,讲述负性情绪经历时投入度更高,且负性情绪表露对同伴亲社会行为的提升仅存在于使用第一人称指示语(“我”)场景中,讲述的意义感和对同伴的好感度在其中起重要作用;倾听他人的负性情绪自我表露所提升的同伴亲社会行为与共情和好感度的提升密切相关。综上,研究揭示了负性情绪自我表露的积极社会效应,为引导个体合理表露负性情绪、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性情绪自我表露 同伴亲社会行为 共情 好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亲社会行为潜在类别及其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
11
作者 王雨薇 陈晓彤 余红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24-630,共7页
目的:探究青少年亲社会行为潜在类别及其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方法:选取在读中小学生共1500人,用青少年亲社会行为问卷、生命意义感量表对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和生命意义感进行评估。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探究亲社会行为的潜在类型,运用方差... 目的:探究青少年亲社会行为潜在类别及其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方法:选取在读中小学生共1500人,用青少年亲社会行为问卷、生命意义感量表对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和生命意义感进行评估。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探究亲社会行为的潜在类型,运用方差分析比较亲社会行为和生命意义感的关系。结果: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可以分为“消极亲社会行为型”(5.7%)、“利他关系行为型”(36.7%)及“积极亲社会行为型”(57.6%)3种潜在类型;3种潜在类型中,“积极亲社会行为型”的各维度得分高于“利他关系行为型”(P<0.05),“利他关系行为型”的各维度得分高于“消极亲社会行为型”(P<0.05)。结论: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存在3种潜在异质性分化,具有明显的分类特征且与生命意义感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亲社会行为 生命意义感 潜在剖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标志对炫耀性亲社会行为意愿的影响
12
作者 蒯玲 卫海英 +2 位作者 姚琦 肖婷文 谢升成 《心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6-543,共18页
个体参与炫耀性亲社会行为的意愿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基于自我意识理论和高成本代价信号理论,本文探索了时间标志对炫耀性亲社会行为意愿的影响。通过6个实验,结果证实:在一段时间的开始(vs.结束),个体更倾向于从事炫耀性亲社会行为... 个体参与炫耀性亲社会行为的意愿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基于自我意识理论和高成本代价信号理论,本文探索了时间标志对炫耀性亲社会行为意愿的影响。通过6个实验,结果证实:在一段时间的开始(vs.结束),个体更倾向于从事炫耀性亲社会行为(实验1a、实验1b和实验1c)。其解释机制在于开端时间标志会激发个体的状态性公我意识(实验2a和实验2b)。进一步分析发现,自我监控在上述影响中发挥调节作用,对于低自我监控者,时间标志的启动难以有效地影响参与者的炫耀性亲社会行为意愿(实验3)。本文拓展了时间标志与炫耀性亲社会行为的相关研究,同时为慈善组织或企业在关键时间节点策划公益营销活动提供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标志 炫耀性亲社会行为 状态性公我意识 自我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敬畏感与亲社会行为关系的三水平和结构方程模型元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荣茂 余巧华 +3 位作者 胡添祥 张九妹 叶玉珊 连榕 《心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1-651,I0003-I0015,共34页
敬畏感与亲社会行为是人的社会性发展关键指标,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重要情感要素和行为路径。研究运用三水平和结构方程模型的元分析方法,考察敬畏感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及中介机制。经检索与筛选,研究1获得110篇文献,221项研究,... 敬畏感与亲社会行为是人的社会性发展关键指标,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重要情感要素和行为路径。研究运用三水平和结构方程模型的元分析方法,考察敬畏感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及中介机制。经检索与筛选,研究1获得110篇文献,221项研究,620个效应量,包含2,961,227名被试;研究2获得33篇文献,42项研究,42个相关矩阵,包含30,045名被试。结果表明,敬畏感与亲社会行为高相关(r=0.37),可以正向预测亲社会行为(g=0.59);当文化背景为集体主义文化,敬畏感为积极效价,亲社会行为指向集体层面时,敬畏感具有更高的亲社会效应;敬畏感通过自我消解和自我超越的并行中介作用影响亲社会行为。研究系统验证了敬畏感的亲社会效应及机制,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一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敬畏感 亲社会行为 三水平元分析 元分析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悯写作对不同自我建构类型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14
作者 栗庆阳 任桂琴 +2 位作者 王锐 杨雅 刘彦婷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54-459,共6页
目的:探讨自悯写作对不同自我建构类型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方法:招募大学生182人,采用自我建构量表确定被试的自我建构类型(独立型自我建构和依存型自我建构),然后将被试随机分配到自悯写作组(n=91)和非自悯日常写作组(n=91),分别... 目的:探讨自悯写作对不同自我建构类型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方法:招募大学生182人,采用自我建构量表确定被试的自我建构类型(独立型自我建构和依存型自我建构),然后将被试随机分配到自悯写作组(n=91)和非自悯日常写作组(n=91),分别根据相应的指导语完成书写任务。采用亲社会倾向量表(PTM)、情景判断测验和捐款评估亲社会行为。结果:在PTM得分上,依存型自我建构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多于独立型自我建构大学生(P<0.001),组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情景判断测验得分上,依存型自我建构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多于独立型自我建构大学生(P<0.001),自悯写作组的亲社会行为多于非自悯日常写作组(P<0.05)。在捐款金额上,自我建构类型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悯写作组的亲社会行为多于非自悯日常写作组(P<0.05)。结论:与日常写作相比,自悯写作可以有效增加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且不受自我建构类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悯写作 自我建构类型 亲社会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临场感对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基于I3模型的视角
15
作者 张璐 乌云特娜 《心理与行为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8-535,共8页
网络亲社会行为是伴随互联网发展而出现的对网络文明建设有益的积极行为,但目前关于社会临场感与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间的机制研究仍存在不足。实验1发现,社会临场感正向预测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实验2进一步发现,善意解释偏向在社会... 网络亲社会行为是伴随互联网发展而出现的对网络文明建设有益的积极行为,但目前关于社会临场感与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间的机制研究仍存在不足。实验1发现,社会临场感正向预测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实验2进一步发现,善意解释偏向在社会临场感对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实验3证实提升善意解释偏向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本研究不仅为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的发生机制开辟多元解释路径,还拓宽了行为研究领域的新视角,为网络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亲社会行为 社会临场感 善意解释偏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育人研究》
16
作者 朱红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F0002-F0002,共1页
亲社会行为是所有符合社会期望,并对社会、组织乃至他人有好处的行为,比如安慰、分享及捐赠等。强而正向的亲社会行为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快融入社会,更好适应社会,并成为社会的一份子。科学开展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研究... 亲社会行为是所有符合社会期望,并对社会、组织乃至他人有好处的行为,比如安慰、分享及捐赠等。强而正向的亲社会行为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快融入社会,更好适应社会,并成为社会的一份子。科学开展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社会经济地位 亲社会行为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心多用的双刃剑效应:多任务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新燕 伍海兰 +1 位作者 涂菊 王璐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00-1820,共21页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常常不可避免地处于多任务的工作状态。为此,本研究聚焦于多任务这一情境要素,探讨其与思维聚焦方式的交互作用对个体亲社会行为的影响。6个线上实验和1个线下实地实验的结果表明:当个体思维聚焦于过程时,多任务(vs...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常常不可避免地处于多任务的工作状态。为此,本研究聚焦于多任务这一情境要素,探讨其与思维聚焦方式的交互作用对个体亲社会行为的影响。6个线上实验和1个线下实地实验的结果表明:当个体思维聚焦于过程时,多任务(vs.单任务)降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进而降低其亲社会行为;当个体思维聚焦于结果时,多任务(vs.单任务)增加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进而提升其亲社会行为。任务能否完成是一个重要的边界条件,上述交互效应在工作任务可完成时存在,当工作任务完不成时,该不利结果直接降低个体的亲社会行为,多任务与思维聚焦方式的交互作用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任务 思维聚焦方式 自我效能感 亲社会行为 任务能否完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状态权力感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一项三水平元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诸彦含 贺彬 孙蕾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86-1799,I0001-I0013,共27页
状态权力感是一种临时启动的外在权力感知,与亲社会行为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果均不一致。本研究采用三水平元分析技术,明确状态权力感与亲社会行为的整体关系,探索造成分歧的原因。通过文献检索和筛选,共计纳入48篇文献,106个效应量... 状态权力感是一种临时启动的外在权力感知,与亲社会行为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果均不一致。本研究采用三水平元分析技术,明确状态权力感与亲社会行为的整体关系,探索造成分歧的原因。通过文献检索和筛选,共计纳入48篇文献,106个效应量,总样本量为14871人。主效应检验发现,状态权力感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不显著。调节效应检验发现,状态权力感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受到行为的社会可见性和诉求类型的调节,但不受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状态权力感启动方式、状态权力感类型、亲社会行为的指标选取、数据来源以及出版状态的调节。本研究使用三水平元分析方法保证了纳入文献信息的完整性,从而就状态权力感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调节变量在两者关系中的作用得出更为全面可靠的研究结论,有助于拓展对状态权力感与亲社会行为关系及调节机制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感 状态权力感 亲社会行为 三水平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敬畏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小我和观点采择的序列中介作用
19
作者 王丽 周天梅 +2 位作者 罗利 向秋瑜 崔鲤跃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6-463,共8页
目的:探讨敬畏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及小我、观点采择在其间的内在机制。方法:采用青少年敬畏问卷、小我问卷、人际反应指数(观点采择)量表、青少年亲社会倾向量表中文版对817名初一至高三的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敬畏与小我、观点采... 目的:探讨敬畏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及小我、观点采择在其间的内在机制。方法:采用青少年敬畏问卷、小我问卷、人际反应指数(观点采择)量表、青少年亲社会倾向量表中文版对817名初一至高三的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敬畏与小我、观点采择、亲社会行为维度(情绪的、依从的、利他的、匿名的、公开的)两两显著相关;敬畏可正向预测亲社会行为维度(情绪的、依从的、利他的、匿名的、公开的);观点采择在敬畏和亲社会行为之间的独立中介显著,且小我与观点采择在敬畏与亲社会行为间的序列中介显著。结论:高敬畏的个体更易感知自我的渺小,将目光转向他人和集体,更能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注意他人的需求,产生更多的亲社会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敬畏 小我 观点采择 亲社会行为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社会行为:社会互动和社会发展中的人性光辉(序言)
20
作者 谢晓非 寇彧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57-1158,共2页
纵观心理学的发展历史,研究者在探索之旅中一直高度关注亲社会行为,因为它在涉及人们处理社会生活中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群体、自我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眼下与未来、物质与精神、个体与集体的利益等心理学核心问题(林崇德,2020)时,彰显着... 纵观心理学的发展历史,研究者在探索之旅中一直高度关注亲社会行为,因为它在涉及人们处理社会生活中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群体、自我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眼下与未来、物质与精神、个体与集体的利益等心理学核心问题(林崇德,2020)时,彰显着人性的光辉(张庆鹏,寇彧,2020)。它不仅关乎个体成长与社会和谐,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谢晓非,娄宇,2023)。在灿若星河的心理学研究中,不难发现亲社会行为始终是研究热点之一,居于心理学研究的前沿领域(Bierhoff,2002)。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动荡年代或经济转型时期,还是在社会和平发展阶段;也无论是针对成年人,还是针对儿童青少年的研究。当然,延展到关于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的讨论,亲社会行为都是一个避不开的话题。因而探讨亲社会行为发生发展过程、影响因素、心理和神经生理机制,以及干预促进手段,都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社会行为 神经生理机制 经济转型时期 林崇德 社会互动 个体成长 人性光辉 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