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变异系数对叶菜型甘薯新品系的选育分析
1
作者
李保证
肖波
+1 位作者
曾新宇
徐茜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1-5,49,共6页
为了提高叶菜型甘薯新品系选育效率,探讨变异系数对叶菜型甘薯新品系选育的影响,以7个叶菜型甘薯品系为试验材料,研究其不同采摘期各品系间、各品系不同采摘期间及不同品系各重复间的茎尖数量、茎尖产量及其变异系数,并对茎尖性状及变...
为了提高叶菜型甘薯新品系选育效率,探讨变异系数对叶菜型甘薯新品系选育的影响,以7个叶菜型甘薯品系为试验材料,研究其不同采摘期各品系间、各品系不同采摘期间及不同品系各重复间的茎尖数量、茎尖产量及其变异系数,并对茎尖性状及变异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叶菜型甘薯新品系茎尖性状的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各品系不同采摘期间、不同采摘期各品系间、不同品系各重复间;高产稳产新品系在各采摘期间的茎尖产量和茎尖数量的变异系数普遍较高,而重复间的变异系数较低;品系2019-1-15、2018-2-76、2018-2-37的茎尖产量比对照品种福薯7-6高,且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叶菜型甘薯茎尖数量与茎尖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5589,P<0.01),茎尖数量变异系数与茎尖产量变异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6683,P<0.01)。由此得出,变异系数对叶菜型甘薯新品系选育有重要意义,在高产稳产叶菜型甘薯新品系选育过程中,可以优先选择茎尖数量多的新品系,并综合考虑其茎尖产量和茎尖产量变异系数的影响;2019-1-15、2018-2-76、2018-2-37是相对高产稳产的叶菜型甘薯新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菜型甘薯
选育
采摘期
茎尖数量
茎尖
产量
茎尖数量
变异系数
茎尖
产量变异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稻产量对长期不同施肥和环境的响应
被引量:
15
2
作者
黄晶
张杨珠
+1 位作者
刘淑军
高菊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67-1376,共10页
以开始于1982年的不同施肥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选择氮磷钾肥(NPK)、有机肥(牛粪,M)、氮磷钾肥+有机肥(NPKM)、氮磷肥+有机肥(NPM)、氮钾肥+有机肥(NKM)和磷钾肥+有机肥(PKM)共6个处理,采用产量年际变化、变异系数(CV)、产量可持续指数(S...
以开始于1982年的不同施肥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选择氮磷钾肥(NPK)、有机肥(牛粪,M)、氮磷钾肥+有机肥(NPKM)、氮磷肥+有机肥(NPM)、氮钾肥+有机肥(NKM)和磷钾肥+有机肥(PKM)共6个处理,采用产量年际变化、变异系数(CV)、产量可持续指数(SYI)、肥料增产贡献率及AMMI模型对影响双季稻稻谷总产量稳定性的施肥处理、环境和二者互作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历年稻谷产量(1982—2012年)对长期不同施肥和环境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NPKM处理稻谷产量最高;在养分投入量相同的情况下,单施有机肥和单施化肥对于早稻产量的影响效果一致,但单施有机肥较单施化肥有利于提高晚稻稻谷产量。不同施肥处理稻谷产量CV随试验时间延长逐渐降低,有机无机配施相比较单施化肥能够减小产量CV,各处理晚稻产量的CV大于早稻,但其SYI值小于早稻。NPKM处理的SYI值最高,为0.51;M和NPK处理的SYI值分别为0.44和0.42。肥料对于产量的贡献率表现为:有机肥>化肥氮>化肥磷>化肥钾。AMMI模型交互效应主成分(IPCA)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在不同试验年份对环境的响应不一样。综合以上分析结果,氮磷钾完全肥基础上配施有机肥(NPKM)是该区域双季稻高产和稳产的最佳施肥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谷
产量
长期施肥
产量变异系数
产量
可持续性指数
肥料增产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稻产量对双季稻-不同冬绿肥轮作及环境的响应
被引量:
14
3
作者
黄晶
刘淑军
+2 位作者
张会民
王晓辉
高菊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71-1276,共6页
双季稻和冬季绿肥轮作体系是实现南方稻区水稻高产、稳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为探讨水稻产量对双季稻-不同冬季绿肥轮作及环境的响应特征,以开始于1982年的双季稻-不同冬季绿肥(稻-稻-紫云英,R-R-MV;稻-稻-油菜,R-R-RP;稻-稻-黑麦草,...
双季稻和冬季绿肥轮作体系是实现南方稻区水稻高产、稳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为探讨水稻产量对双季稻-不同冬季绿肥轮作及环境的响应特征,以开始于1982年的双季稻-不同冬季绿肥(稻-稻-紫云英,R-R-MV;稻-稻-油菜,R-R-RP;稻-稻-黑麦草,R-R-RG;稻-稻-冬闲,R-R-WF)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采用产量变异系数(CV)、产量可持续指数(SYI)及AMMI模型对影响双季稻稻谷总产量稳定性的双季稻-不同冬季绿肥轮作、环境和二者互作进行分析,研究稻谷产量对长期双季稻-不同冬季绿肥轮作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双季稻-不同绿肥轮作稻谷产量变异系数随试验时间延长逐渐降低,与其他绿肥轮作模式相比,稻-稻-紫云英轮作能够减小产量变异系数。早稻和晚稻均以稻-稻-紫云英处理的SYI值最高,分别为0.58和0.59。双季稻-不同绿肥轮作与年际间环境的互作(F×E)平方和占总平方和的2.3%,达到了显著差异(P=0.012 5)。双季稻-不同绿肥轮作方式和交互作用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影响水稻产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年际气候因子变化,稻-稻-紫云英轮作更能积极适应气候因子的变化。综合以上分析结果,认为稻-稻-紫云英轮作是该区域双季稻高产和稳产的理想轮作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双季稻-绿肥轮作
产量变异系数
可持续性指数
AMMI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紫云英翻压条件下氮肥运筹对双季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
21
4
作者
王慧
唐杉
+7 位作者
武际
胡润
韩上
刘英
朱勤
李敏
王允青
石祖梁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27-333,共7页
在早稻-晚稻-紫云英轮作模式下,研究连续3年(2011—2013年)紫云英翻压还田下氮肥运筹对水稻增产效果、肥料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本研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分析比较了紫云英翻压(G)下5种不同施氮模式(氮肥按照基肥/蘖肥/穗肥比例100/0/...
在早稻-晚稻-紫云英轮作模式下,研究连续3年(2011—2013年)紫云英翻压还田下氮肥运筹对水稻增产效果、肥料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本研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分析比较了紫云英翻压(G)下5种不同施氮模式(氮肥按照基肥/蘖肥/穗肥比例100/0/0、70/30/0、70/0/30、50/50/0、50/30/20分别设置G_1、G_2、G_3、G_4、G_5处理)及单施化肥配合氮肥运筹50/30/20比例(F1)和不施肥处理(CK)共7种处理,对早、晚稻产量、产量稳定性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早稻施肥处理中,相同氮肥运筹G_5的早稻产量、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比F1分别提高7.77%、33.47%和3.89%。在不同氮肥运筹之间,G_5和G_3均具有较高的早稻产量及产量稳定性。在晚稻中,G_5晚稻产量显著高于F1,但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较差;对比5个氮肥运筹,G_5具有较高的晚稻产量和产量稳定性。相同氮肥运筹下,G_5的化肥偏生产力和化肥农学效率均高于F1,整个轮作周期里分别提高9.35%和22.60%。折算经济效益,早稻各个处理之间经济收益相差不大,晚稻在G_5的施肥方式下经济效益最高。综合水稻产量、产量稳定性以及肥料利用率,在紫云英翻压条件下G_3和G_5分别是早稻和晚稻的最佳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变异系数
产量
可持续性指数
偏生产力
农学效率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变异系数对叶菜型甘薯新品系的选育分析
1
作者
李保证
肖波
曾新宇
徐茜
机构
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
出处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1-5,49,共6页
基金
重庆市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专项重点项目(cstc2019jscx-gksbX0100)
重庆市科企联合体-薯类作物种质资源收集利用与品种试验。
文摘
为了提高叶菜型甘薯新品系选育效率,探讨变异系数对叶菜型甘薯新品系选育的影响,以7个叶菜型甘薯品系为试验材料,研究其不同采摘期各品系间、各品系不同采摘期间及不同品系各重复间的茎尖数量、茎尖产量及其变异系数,并对茎尖性状及变异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叶菜型甘薯新品系茎尖性状的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各品系不同采摘期间、不同采摘期各品系间、不同品系各重复间;高产稳产新品系在各采摘期间的茎尖产量和茎尖数量的变异系数普遍较高,而重复间的变异系数较低;品系2019-1-15、2018-2-76、2018-2-37的茎尖产量比对照品种福薯7-6高,且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叶菜型甘薯茎尖数量与茎尖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5589,P<0.01),茎尖数量变异系数与茎尖产量变异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6683,P<0.01)。由此得出,变异系数对叶菜型甘薯新品系选育有重要意义,在高产稳产叶菜型甘薯新品系选育过程中,可以优先选择茎尖数量多的新品系,并综合考虑其茎尖产量和茎尖产量变异系数的影响;2019-1-15、2018-2-76、2018-2-37是相对高产稳产的叶菜型甘薯新品系。
关键词
叶菜型甘薯
选育
采摘期
茎尖数量
茎尖
产量
茎尖数量
变异系数
茎尖
产量变异系数
Keywords
leafy vegetable sweet potato
breeding
picking times
number of shoot tips
yield of shoot tips
variation coefficient of the number of shoot tips
variation coefficient of the yield of shoot tips
分类号
S53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稻产量对长期不同施肥和环境的响应
被引量:
15
2
作者
黄晶
张杨珠
刘淑军
高菊生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耕地培育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衡阳红壤实验站/祁阳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试验站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出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67-1376,共10页
基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4-9)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203030
+1 种基金
201103005)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05B05)资助~~
文摘
以开始于1982年的不同施肥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选择氮磷钾肥(NPK)、有机肥(牛粪,M)、氮磷钾肥+有机肥(NPKM)、氮磷肥+有机肥(NPM)、氮钾肥+有机肥(NKM)和磷钾肥+有机肥(PKM)共6个处理,采用产量年际变化、变异系数(CV)、产量可持续指数(SYI)、肥料增产贡献率及AMMI模型对影响双季稻稻谷总产量稳定性的施肥处理、环境和二者互作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历年稻谷产量(1982—2012年)对长期不同施肥和环境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NPKM处理稻谷产量最高;在养分投入量相同的情况下,单施有机肥和单施化肥对于早稻产量的影响效果一致,但单施有机肥较单施化肥有利于提高晚稻稻谷产量。不同施肥处理稻谷产量CV随试验时间延长逐渐降低,有机无机配施相比较单施化肥能够减小产量CV,各处理晚稻产量的CV大于早稻,但其SYI值小于早稻。NPKM处理的SYI值最高,为0.51;M和NPK处理的SYI值分别为0.44和0.42。肥料对于产量的贡献率表现为:有机肥>化肥氮>化肥磷>化肥钾。AMMI模型交互效应主成分(IPCA)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在不同试验年份对环境的响应不一样。综合以上分析结果,氮磷钾完全肥基础上配施有机肥(NPKM)是该区域双季稻高产和稳产的最佳施肥措施。
关键词
稻谷
产量
长期施肥
产量变异系数
产量
可持续性指数
肥料增产贡献率
Keywords
Rice yield
Long-term fertilization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 of rice yield
Sustainable yield index
Fertilizer contribution to yield
分类号
S158-3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稻产量对双季稻-不同冬绿肥轮作及环境的响应
被引量:
14
3
作者
黄晶
刘淑军
张会民
王晓辉
高菊生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耕地培育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衡阳红壤实验站//祁阳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试验站
耒阳市农业局
出处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71-1276,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2016YFD0300903
2016YFD0300901)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05B05)
文摘
双季稻和冬季绿肥轮作体系是实现南方稻区水稻高产、稳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为探讨水稻产量对双季稻-不同冬季绿肥轮作及环境的响应特征,以开始于1982年的双季稻-不同冬季绿肥(稻-稻-紫云英,R-R-MV;稻-稻-油菜,R-R-RP;稻-稻-黑麦草,R-R-RG;稻-稻-冬闲,R-R-WF)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采用产量变异系数(CV)、产量可持续指数(SYI)及AMMI模型对影响双季稻稻谷总产量稳定性的双季稻-不同冬季绿肥轮作、环境和二者互作进行分析,研究稻谷产量对长期双季稻-不同冬季绿肥轮作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双季稻-不同绿肥轮作稻谷产量变异系数随试验时间延长逐渐降低,与其他绿肥轮作模式相比,稻-稻-紫云英轮作能够减小产量变异系数。早稻和晚稻均以稻-稻-紫云英处理的SYI值最高,分别为0.58和0.59。双季稻-不同绿肥轮作与年际间环境的互作(F×E)平方和占总平方和的2.3%,达到了显著差异(P=0.012 5)。双季稻-不同绿肥轮作方式和交互作用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影响水稻产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年际气候因子变化,稻-稻-紫云英轮作更能积极适应气候因子的变化。综合以上分析结果,认为稻-稻-紫云英轮作是该区域双季稻高产和稳产的理想轮作制度。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双季稻-绿肥轮作
产量变异系数
可持续性指数
AMMI分析
Keywords
rice yield
double cropping rice with green manure rotation
yield CV
SYI
AMMI analysis
分类号
S158.3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紫云英翻压条件下氮肥运筹对双季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
21
4
作者
王慧
唐杉
武际
胡润
韩上
刘英
朱勤
李敏
王允青
石祖梁
机构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养分循环与资源环境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贵池区农技推广中心
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
出处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27-333,共7页
基金
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CARS-22)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503123-02)
+1 种基金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院立项目(16B1020
17E1016)
文摘
在早稻-晚稻-紫云英轮作模式下,研究连续3年(2011—2013年)紫云英翻压还田下氮肥运筹对水稻增产效果、肥料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本研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分析比较了紫云英翻压(G)下5种不同施氮模式(氮肥按照基肥/蘖肥/穗肥比例100/0/0、70/30/0、70/0/30、50/50/0、50/30/20分别设置G_1、G_2、G_3、G_4、G_5处理)及单施化肥配合氮肥运筹50/30/20比例(F1)和不施肥处理(CK)共7种处理,对早、晚稻产量、产量稳定性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早稻施肥处理中,相同氮肥运筹G_5的早稻产量、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比F1分别提高7.77%、33.47%和3.89%。在不同氮肥运筹之间,G_5和G_3均具有较高的早稻产量及产量稳定性。在晚稻中,G_5晚稻产量显著高于F1,但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较差;对比5个氮肥运筹,G_5具有较高的晚稻产量和产量稳定性。相同氮肥运筹下,G_5的化肥偏生产力和化肥农学效率均高于F1,整个轮作周期里分别提高9.35%和22.60%。折算经济效益,早稻各个处理之间经济收益相差不大,晚稻在G_5的施肥方式下经济效益最高。综合水稻产量、产量稳定性以及肥料利用率,在紫云英翻压条件下G_3和G_5分别是早稻和晚稻的最佳施肥方式。
关键词
产量变异系数
产量
可持续性指数
偏生产力
农学效率
经济效益
Keywords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the yield
sustainable yield index
partial factor productivity
agronomic efficiency
economic benefits
分类号
S147 [农业科学—肥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变异系数对叶菜型甘薯新品系的选育分析
李保证
肖波
曾新宇
徐茜
《湖北农业科学》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水稻产量对长期不同施肥和环境的响应
黄晶
张杨珠
刘淑军
高菊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水稻产量对双季稻-不同冬绿肥轮作及环境的响应
黄晶
刘淑军
张会民
王晓辉
高菊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紫云英翻压条件下氮肥运筹对双季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王慧
唐杉
武际
胡润
韩上
刘英
朱勤
李敏
王允青
石祖梁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
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