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产碱假单胞菌谷氨酸脱氢酶的提纯、鉴定及某些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丁诗华 杨志荣 +2 位作者 唐亚雄 景仁志 刘世贵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968-973,共6页
从类产碱假单胞菌纯化出电泳纯的谷氨酸脱氢酶,用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得分子量为290 kD,亚基分子量为47 kD,提示该酶为六聚体.该酶对NADP(H)和底物均具有高度专一性,对谷氨酸、... 从类产碱假单胞菌纯化出电泳纯的谷氨酸脱氢酶,用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得分子量为290 kD,亚基分子量为47 kD,提示该酶为六聚体.该酶对NADP(H)和底物均具有高度专一性,对谷氨酸、α-酮戊二酸及NADP+ 的Km 值分别为:28 m m ol/L、1.2m m ol/L及0.063 m m ol/L.用Hill作图法求得酶对NH+4 和NADPH 的[S]0.5分别为24 m m ol/L和0.037 m m ol/L.最适反应温度为50℃,催化氨化反应和脱氨反应的最适pH 分别为8.0和8.8,在热稳定性方面不及嗜热细菌的谷氨酸脱氢酶稳定.提纯的谷氨酸脱氢酶在低温(4℃)条件下,可在Tris-HCl缓冲液中贮存半年以上,活力无明显下降,冷冻则可导致纯酶液迅速失活.氮源对菌体谷氨酸脱氢酶水平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碱假单胞菌 谷氨酸脱氢酶 纯化 鉴定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产碱假单胞菌防治草地蝗虫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杨志荣 朱文 +6 位作者 葛绍荣 侯若彤 刘世贵 汪志刚 李韬 闫省三 王贵林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1996年第2期55-57,共3页
一株从内地黄脊竹蝗虫尸中分离到的类产碱假单胞菌致病菌,经室内的感染试验表明,对青海、四川草地的优势种蝗虫具有较好的感染致死作用。用10^(10)活菌体/mL剂量的菌剂处理玉米,喂饲以中华坳蝗为主的草地蝗虫,死亡率达80.3%。对不同种... 一株从内地黄脊竹蝗虫尸中分离到的类产碱假单胞菌致病菌,经室内的感染试验表明,对青海、四川草地的优势种蝗虫具有较好的感染致死作用。用10^(10)活菌体/mL剂量的菌剂处理玉米,喂饲以中华坳蝗为主的草地蝗虫,死亡率达80.3%。对不同种蝗虫的感染致死率有明显差异,对东亚飞蝗的致死率为48%。对草地粘虫、草原毛虫、黑绒鳃金龟等害虫也有一定致死力。田间小区的治蝗效果达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碱假单胞菌 草地 蝗虫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产碱假单胞菌杀虫蛋白的激光拉曼光谱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罗霞 杨志荣 +1 位作者 朱文 刘世贵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8-71,共4页
类产碱假单胞菌是一种新发现的昆虫病原微生物,其代谢产生的杀虫蛋白对蝗虫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经由杀虫蛋白的水和重水溶液的拉曼光谱,按照Lippert的方法计算它的二级结构含量,β折叠含量为58%,无规卷曲为34%,侧链CCSSCC构型为反式扭... 类产碱假单胞菌是一种新发现的昆虫病原微生物,其代谢产生的杀虫蛋白对蝗虫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经由杀虫蛋白的水和重水溶液的拉曼光谱,按照Lippert的方法计算它的二级结构含量,β折叠含量为58%,无规卷曲为34%,侧链CCSSCC构型为反式扭曲反式.它的酪氨酸残基大部分暴露在分子表面,小部分埋藏在疏水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碱假单胞菌 杀虫蛋白 拉曼光谱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鳝产碱假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3
4
作者 马有智 舒妙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黄鳝 产碱假单胞菌 分离 鉴定 病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碱假单胞菌在油菜根圈定殖的动态和分布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胡小加 刘胜毅 Daniel Roberts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4-56,共3页
采用LacZ基因标记技术和常规方法跟踪产碱假单胞菌A9(LacZ)在缩影系统油菜根圈的定殖情况。A9(LacZ)在油菜不同根段部位的定殖密度,表现从上到下逐渐递减的现象,随着接种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在根段8cm以外的根区几乎检测不到接种... 采用LacZ基因标记技术和常规方法跟踪产碱假单胞菌A9(LacZ)在缩影系统油菜根圈的定殖情况。A9(LacZ)在油菜不同根段部位的定殖密度,表现从上到下逐渐递减的现象,随着接种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在根段8cm以外的根区几乎检测不到接种菌。在油菜播种后3d,定殖密度可达最高水平(7.6×105个/g),然后急速下降,30d后保持相对稳定的较低水平(1.1×102个/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株动态 区域分布 产碱假单胞菌 油菜 根圈定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碱假单胞菌生产聚-β-羟基壬酸聚酯的制备及表征
6
作者 何晓锐 张晓琴 +2 位作者 张晓 钟瑞 黄建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7-152,共6页
从污泥中分离获得了一株可直接以蔗糖为基质发酵合成聚合度高、韧性强的聚羟基烷酸酯(PHA)的细菌U-3,经鉴定其为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lcaligenes)。U-3菌株以蔗糖为碳源,蛋白胨、酵母膏为基质,摇瓶发酵培养44h细胞生长量达19.58g/... 从污泥中分离获得了一株可直接以蔗糖为基质发酵合成聚合度高、韧性强的聚羟基烷酸酯(PHA)的细菌U-3,经鉴定其为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lcaligenes)。U-3菌株以蔗糖为碳源,蛋白胨、酵母膏为基质,摇瓶发酵培养44h细胞生长量达19.58g/L,PHA聚合物产量为10.82g/L。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乌氏黏度法、差示扫描量热、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分析研究了U-3菌合成PHA聚合物的结构、热学性能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该聚合物为聚-β-羟基壬酸酯,其粘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06×106;弹性模量2.1381 MPa,断裂伸长率282.9061%,拉伸应力2.3594 MPa,位移79.21371mm;熔点37.91℃,分解温度为45.43℃,结晶度为5.18%,该聚合物膜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热塑性,是一种新型的PHA原料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合成 聚羟基烷酸酯 产碱假单胞菌 聚-β-羟基壬酸聚酯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削液中类产碱假单胞菌对铝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庆宏 陈景浩 +4 位作者 申媛媛 郭章伟 董耀华 张丽 董丽华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69-280,共12页
目的从切削废液中分离出类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seudoalcaligenes)菌株,研究该菌株对切削液的劣化,以及5754铝合金在含该菌株的切削液中的微生物腐蚀(MIC)行为。方法采用平板划线法,从切削废液中分离提纯出单一菌株,并通过16S rDN... 目的从切削废液中分离出类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seudoalcaligenes)菌株,研究该菌株对切削液的劣化,以及5754铝合金在含该菌株的切削液中的微生物腐蚀(MIC)行为。方法采用平板划线法,从切削废液中分离提纯出单一菌株,并通过16S rDNA进行菌株测序。将类产碱假单胞菌接种至切削液中,并将5754铝合金金浸泡于其中。通过定期检测细菌在切削液中的生长状况、切削液的p H值、乳液液滴粒径、溶解氧、总有机碳(TOC)、无机碳(IC)以及总氮(TN)含量变化,分析微生物对切削液的劣化行为。通过表征铝合金在含菌切削液中的微观腐蚀形貌与生物附着情况,并结合电化学手段,分析5754铝合金在含菌切削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结果类产碱假单胞菌在切削液中具有良好的生长状况,微生物浓度维持在107 CFU/mL以上。切削液发生了严重的生物降解,在实验周期内,pH值由9.25降至7.39,乳液液滴粒径分布曲线从单峰分布(1.07μm)变为双峰分布(1.12、8.93μm),染色后的液滴有明显增大,并观测到了液滴间的聚结。切削液中TOC的质量浓度由15.42 g/L下降至9.69 g/L,IC由189.03 mg/L上升至485.50 mg/L,TN由564.77mg/L下降为142.16mg/L。5754铝合金在含菌切削液中浸泡10d时,表面出现了生物膜;浸泡15 d后,金属基体在生物膜下发生了严重的点蚀现象。极化曲线结果显示,腐蚀电位(Ecorr)发生了明显的负移,铝合金的腐蚀电流密度(Jcorr)由0.274μA/cm^(2)上升至0.477μA/cm^(2)。在15 d时,铝合金的腐蚀电流密度要比在无菌切削液中高出4.9倍。铝合金的击穿电位也不断负移,使得铝合金极易发生点蚀。EIS结果显示,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5754铝合金的阻抗弧半径不断变小,铝合金的耐腐蚀性不断变差。结论类产碱假单胞菌将切削液中缓冲剂、乳化剂等含氮有机物优先降解为可溶性无机盐,使切削液pH降低,乳化剂保护效果下降,溶液导电性增加,使劣化后的切削液更具腐蚀性。类产碱假单胞菌在5754铝合金表面形成生物膜,不断消耗金属表面的氧气,使铝合金无法维持钝化膜的完整性,金属基体在生物膜下不断发生腐蚀,耐腐蚀性能下降,并形成严重的点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切削液 微生物腐蚀 电化学测试 产碱假单胞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碱假单胞菌碱性脂肪酶的克隆表达及酶学性质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滔滔 刘明瑞 +3 位作者 刘恒嘉 杜丽琴 梁智群 韦宇拓 《广西科学》 CAS 2016年第3期248-254,共7页
【目的】为获得可应用于酯类水解及合成的脂肪酶资源,本研究通过筛选分离得到能够水解长链脂肪酸酯的脂肪酶产生菌,克隆表达其脂肪酶基因并研究脂肪酶的酶学性质。【方法】从环境中筛选分离出可水解三硬脂酸甘油酯的菌株,利用16S rDNA... 【目的】为获得可应用于酯类水解及合成的脂肪酶资源,本研究通过筛选分离得到能够水解长链脂肪酸酯的脂肪酶产生菌,克隆表达其脂肪酶基因并研究脂肪酶的酶学性质。【方法】从环境中筛选分离出可水解三硬脂酸甘油酯的菌株,利用16S rDNA对其进行分子鉴定,并扩增其脂肪酶基因和脂肪酶分子伴侣基因。以 pET-22 b(+)为表达载体,构建共表达重组质粒,转化Escherichia coli BL21(DE3)进行异源表达,并对重组酶进行酶学性质研究。【结果】经16 S rDNA鉴定该菌株为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lcaligenes。通过 PCR 成功克隆到该菌的脂肪酶基因(lipPA-9A)和脂肪酶分子伴侣基因(lipPA-9B),并构建共表达重组质粒 pET22b-lipPA-9A-9B ,实现脂肪酶 LIP-9 A的活性表达。酶学性质研究表明 LIP-9 A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5℃,最适反应 pH值为10.5,最适反应底物为对硝基苯酚辛酸酯(pNPO);同时,LIP-9A 还可以催化醇和羧酸发生酯化反应产生酯类物质。【结论】LIP-9 A在碱性条件下具有较高活力,且可以催化酯化反应,在洗涤行业和酯合成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碱假单胞菌 性脂肪酶 共表达 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产碱假单胞菌XW-40发酵-生物转化级联产生D-脯氨酸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凡凡 夏仕文 +2 位作者 谢永芳 刘姣 林晖 《分子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28-334,I0002,共8页
建立了一个新颖的用于产生D-脯氨酸的发酵-生物转化过程.发酵过程中,以DL-脯氨酸为发酵前体,类产碱假单胞菌XW-40利用L-对映体诱导产生脯氨酸脱氢酶,D-对映体完全保留.在最优条件下,发酵阶段产生6 g/L D-脯氨酸.生物转化过程中,细胞不... 建立了一个新颖的用于产生D-脯氨酸的发酵-生物转化过程.发酵过程中,以DL-脯氨酸为发酵前体,类产碱假单胞菌XW-40利用L-对映体诱导产生脯氨酸脱氢酶,D-对映体完全保留.在最优条件下,发酵阶段产生6 g/L D-脯氨酸.生物转化过程中,细胞不经分离,发酵液直接作为反应介质.采用分批补料策略实现DL-脯氨酸中L-对映体的转化.DL-脯氨酸单批补料浓度为10 g/L,补料次数达到5批.通过发酵和生物转化的级联,累积的D-脯氨酸浓度达到31 g/L,ee>99%.推测了生物转化过程中D-脯氨酸产生的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碱假单胞菌XW-40 发酵 生物转化 D-脯氨酸 脯氨酸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碱假单胞菌产精氨酸脱亚胺酶的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操凤 刘雪冰 曹献英 《热带生物学报》 2015年第1期53-58,64,共7页
对产碱假单胞菌产精氨酸脱亚胺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产碱假单胞菌产ADI的最佳发酵条件为:10 g·L-1蔗糖为碳源,6 g·L-1蛋白胨为氮源,10 g·L-1精氨酸诱导物,4%的接种量和30%的装液量,发酵温度29℃,发酵时间24... 对产碱假单胞菌产精氨酸脱亚胺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产碱假单胞菌产ADI的最佳发酵条件为:10 g·L-1蔗糖为碳源,6 g·L-1蛋白胨为氮源,10 g·L-1精氨酸诱导物,4%的接种量和30%的装液量,发酵温度29℃,发酵时间24 h,摇床转速为150 r·min-1,发酵液的初始p H8.5。在此条件下,产碱假单胞菌产ADI的酶活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碱假单胞菌 精氨酸脱亚胺酶 发酵 酶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产碱假单胞菌全细胞催化前手性酮对映选择性还原合成西他列汀手性中间体
11
作者 韦燕婵 夏仕文 +3 位作者 何从林 熊文娟 徐红梅 何项宇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86-592,共7页
以苯乙酮为唯一碳源,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能够将4-氧-4-[3-(三氟甲基)-5,6-二氢[1,2,4]三唑并[4,3-a]吡嗪-7(8H)-基]-1-(2,4,5-三氟苯基)丁-2-酮(2)对映选择性还原为抗Ⅱ型糖尿病药物西他列汀关键手性中间体(S)-3-羟基-1-[3-(三氟甲基)-5... 以苯乙酮为唯一碳源,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能够将4-氧-4-[3-(三氟甲基)-5,6-二氢[1,2,4]三唑并[4,3-a]吡嗪-7(8H)-基]-1-(2,4,5-三氟苯基)丁-2-酮(2)对映选择性还原为抗Ⅱ型糖尿病药物西他列汀关键手性中间体(S)-3-羟基-1-[3-(三氟甲基)-5,6-二氢[1,2,4]三唑并[4,3-a]吡嗪-7(8H)-基]-4-(2,4,5-,三氟苯基)丁-1-酮((S)-1)的细菌菌株,经鉴定并命名为类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seudoalcaligenes)XW-40.系统研究了水溶性辅溶剂、温度、p H、底物浓度、细胞浓度、反应时间等反应条件对生物还原产率和对映选择性的影响.该菌株全细胞能够耐受浓度高达10 g/L的前手性酮2.在最优反应条件下,以制备规模合成了(S)-1,分离收率90%,ee>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碱假单胞菌XW-40 羰基还原酶 生物还原 手性醇 西他列汀
原文传递
一株几丁质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灭蝗增效作用 被引量:12
12
作者 尹鸿翔 张杰 +2 位作者 侯若彤 王建东 杨志荣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7-41,共5页
从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几丁质酶活性较高的细菌,其48 h发酵液的酶活力达到110 U/mL。Biolog MicroStation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鉴定确认,该菌为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的一个亚种。该菌与类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seudoalige... 从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几丁质酶活性较高的细菌,其48 h发酵液的酶活力达到110 U/mL。Biolog MicroStation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鉴定确认,该菌为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的一个亚种。该菌与类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seudoaligenes)等量混合制成一种新的混合型生物灭蝗剂在防治蝗虫上比其单一菌株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对蝗虫平均死亡率达93.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质酶 分离 鉴定 灭蝗剂 增效作用 粘质沙雷氏 产碱假单胞菌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苯酚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何小丽 陈晨 +5 位作者 傅盈盈 陈璐 赵玮 杨仪尊 宋璟 肖明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31-34,共4页
苯酚是一种严重污染物,目前的化学降解方法存在众多弊端,生物处理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从胜利油田河口采油厂的飞雁滩油田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株能够利用并降解苯酚的菌株P2。该菌株能够在以苯酚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培养基上生长,经BIO... 苯酚是一种严重污染物,目前的化学降解方法存在众多弊端,生物处理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从胜利油田河口采油厂的飞雁滩油田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株能够利用并降解苯酚的菌株P2。该菌株能够在以苯酚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培养基上生长,经BIOLOG细菌自动鉴定系统及16S rDNA鉴定,该菌株为类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seudoalcaligenes)。通过苯酚羟化酶特异性引物的设计,从该菌株扩增出苯酚羟化酶大亚基(LmPH)基因,该基因片段编码对苯酚有催化活性的多肽。苯酚降解实验证实,该菌能在30℃192 h内完全降解500mg/L的苯酚,Cu2+严重抑制该菌株对苯酚的降解,但碱性环境有利于其对苯酚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酚 生物降解 产碱假单胞菌 苯酚羟化酶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产絮凝剂Pseudomonas alcaligenes培养条件优化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远红 董滨 +1 位作者 毛艳丽 闫永胜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8-71,共4页
以筛选出的一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菌产碱假单胞菌PS-25为试验菌种,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确定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黄豆饼粉。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该菌产絮凝剂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研究,得到最佳培养条件是:碳源为葡萄糖(20.0g/L)... 以筛选出的一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菌产碱假单胞菌PS-25为试验菌种,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确定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黄豆饼粉。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该菌产絮凝剂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研究,得到最佳培养条件是:碳源为葡萄糖(20.0g/L)、氮源为黄豆饼粉(4.0g/L)、培养基初始pH值为6.5、培养温度为30℃、接种量5%(V/V)、通气量为160r/min。在最佳培养条件下,PS-25产生的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絮凝率达95.77%,且对多种实际废水都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其中对浊度的去除率均在91%以上,对色度的去除率均在80%以上,对废水中COD的去除率为54.25%~90.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 产碱假单胞菌PS-25 正交试验 培养条件优化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细菌灭蝗剂对脊椎动物的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杨志荣 朱文 +2 位作者 葛绍荣 刘世贵 侯若彤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1996年第3期114-116,共3页
用类产碱假单胞菌和苏云金杆菌的复合细菌灭蝗剂对大白鼠、小白鼠、豚鼠、家兔、家鸡、肉鸽、鹌鹑、猪、鲫鱼、金鱼和青蛙等11种脊椎动物,按我国农业部制定的农药安全性试验检测内容并参考美国环保局有关微生物农药安全性评价内容,... 用类产碱假单胞菌和苏云金杆菌的复合细菌灭蝗剂对大白鼠、小白鼠、豚鼠、家兔、家鸡、肉鸽、鹌鹑、猪、鲫鱼、金鱼和青蛙等11种脊椎动物,按我国农业部制定的农药安全性试验检测内容并参考美国环保局有关微生物农药安全性评价内容,作了经口和腹腔注射染毒、皮肤刺激和皮肤毒性试验,以及对眼睛的刺激试验和吸入试验等的检测。结果表明,复合细菌灭蝗剂对脊椎动物无病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碱假单胞菌 苏云金杆 脊椎动物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帆蚌细菌病病理组织的显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向建国 钟蕾 +1 位作者 黄兴国 何福林 《内陆水产》 2009年第1期50-53,共4页
用黄杆菌、温和气单胞菌、不动杆菌、产碱杆菌、产碱假单胞菌及其5种混合细菌人工感染健康的三角帆蚌,切取病蚌肝脏、肠道、鳃和斧足等主要器官的组织,采用美蓝染色法进行细菌涂片和制作石蜡组织切片。试验表明:感染温和气单胞菌、产碱... 用黄杆菌、温和气单胞菌、不动杆菌、产碱杆菌、产碱假单胞菌及其5种混合细菌人工感染健康的三角帆蚌,切取病蚌肝脏、肠道、鳃和斧足等主要器官的组织,采用美蓝染色法进行细菌涂片和制作石蜡组织切片。试验表明:感染温和气单胞菌、产碱假单胞菌和5种混合细菌的病蚌组织切片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不同,尤其是肝脏、肠道和鳃组织发生了明显的病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帆蚌 黄杆 温和气单 不动杆 产碱假单胞菌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P751和BC752菌株的应用与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胡炳福 远香美 +3 位作者 黄勤钦 张维耀 刘春 万正祥 《贵州林业科技》 1996年第2期12-21,共10页
类产减假单胞菌P751和蜡状芽抱杆菌BC752菌株是从林木叶部分离的两种杆状细菌,对5种病茵抱于有消解作用,对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体生长有抑制作用.经田间试验,对泡桐、马尾松育苗和飞播造林以及水稻、玉米、西瓜等,能促进... 类产减假单胞菌P751和蜡状芽抱杆菌BC752菌株是从林木叶部分离的两种杆状细菌,对5种病茵抱于有消解作用,对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体生长有抑制作用.经田间试验,对泡桐、马尾松育苗和飞播造林以及水稻、玉米、西瓜等,能促进植株生长,增加作物产量,降低病害发生.经对两菌的代谢产物的提取和测定,能产生吲哚乙酸、赤霉素、几丁质分解酶、卵磷脂酶C以及微量肽和含氮杂环类抑菌物质。经安全性测定,对人畜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碱假单胞菌 蜡状芽孢杆 林木 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细菌对鸟鼠驱避剂主要成份的拮抗作用
18
作者 余金勇 胡炳福 +1 位作者 邓玲 周显明 《贵州林业科技》 1997年第1期50-53,共4页
本试验采用平板测定法测定了两株菌株类产碱假单胞茵(PseudomonasPseudoalcaligenes)P751和蜡状芽胞杆菌(Bacilluscereus)BC752,对马鼠驱避剂主要成份福美双、涂料、石膏粉和氯偏的拮抗作用。经试验选育出抗福美双菌株910可与鸟鼠... 本试验采用平板测定法测定了两株菌株类产碱假单胞茵(PseudomonasPseudoalcaligenes)P751和蜡状芽胞杆菌(Bacilluscereus)BC752,对马鼠驱避剂主要成份福美双、涂料、石膏粉和氯偏的拮抗作用。经试验选育出抗福美双菌株910可与鸟鼠驱避剂复合包衣林木种子用于飞播造林,防病率达71.3%,高生长量提高1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碱假单胞菌 蜡状芽 拮抗作用 驱避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蝗的生物防治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葛绍荣 杨志荣 +3 位作者 刘世贵 罗春勇 袁兴 张丽珠 《四川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2-14,共3页
采用类产碱假单胞菌( Pseudom onas p seudoalcalingences),与苏菌( Bacillus thuringiensis)组合制成生物灭蝗剂,在竹蝗防治上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几年来,防治面积近 ... 采用类产碱假单胞菌( Pseudom onas p seudoalcalingences),与苏菌( Bacillus thuringiensis)组合制成生物灭蝗剂,在竹蝗防治上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几年来,防治面积近 1 000hm 2,防效(致死率)在 80% 左右,减少了竹业的经济损失,并维护了林区的生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碱假单胞菌 苏云金杆 生物防治 竹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管虫病 被引量:1
20
作者 罗理 《海洋与渔业》 2008年第5期50-50,共1页
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 病原: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鲁氏耶尔森菌、豚鼠气单胞菌和产碱假单胞菌等多种革兰氏阴性杆菌。
关键词 防治方法 常见病害 革兰氏阴性杆 性败血症 嗜水气单 温和气单 产碱假单胞菌 豚鼠气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