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新质生产力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影响效应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健 王进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28,共6页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与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数字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的核心动力。文章以我国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基于2013—2022年的数据,实证探究数字新质生产力与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之间的关系及产业结构升级...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与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数字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的核心动力。文章以我国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基于2013—2022年的数据,实证探究数字新质生产力与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之间的关系及产业结构升级和颠覆性技术创新在二者间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显著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提升。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对互联网发展水平较高省份和东部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的提升效应更强。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证实,产业结构升级在数字新质生产力与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之间发挥重要的传导作用。调节效应检验结果表明,颠覆性技术创新在数字新质生产力影响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质生产力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产业结构升级 颠覆性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供应链金融赋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高效发展 被引量:5
2
作者 王静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56,共14页
数智供应链金融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渗透和融合,重构产业链供应链分工布局,加速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演进和变迁,成为锻造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支撑基础和强劲动能。数智供应链金融赋能过程呈现主体广泛性、过程复杂性和类型多... 数智供应链金融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渗透和融合,重构产业链供应链分工布局,加速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演进和变迁,成为锻造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支撑基础和强劲动能。数智供应链金融赋能过程呈现主体广泛性、过程复杂性和类型多样性的动态演化特征。数智供应链金融赋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高效发展主要表现为多重共生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数据要素赋能生态升级,实现全场景覆盖的全面共享机制;平台经济赋能流程重塑,打造高效运营体系的创新驱动机制;数字技术赋能治理破局,构建综合性数智供应链金融治理结构的协同提升机制。牵涉关键症结在于业务品种的失调矛盾、受惠对象的失调矛盾、主体互动的失调矛盾“三个失调点”。在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着力提升数智供应链金融赋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高效发展的治理能力,亟须从制度创新—数字技术—数据要素—平台塑造“四个提升面”精准施策,充分发挥数智供应链金融赋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高效发展的提升作用,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和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强劲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供应金融 赋能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高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暨《中国流通经济》名刊名栏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北京物资学院召开
3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F0002-F0002,共1页
为深入学习贯彻、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2025年6月18日,北京物资学院党委宣传部、科研处、《中国流通经济》杂志社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举办学术研讨会,回应国家需求和社会关切。同时,《中国流通经济》... 为深入学习贯彻、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2025年6月18日,北京物资学院党委宣传部、科研处、《中国流通经济》杂志社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举办学术研讨会,回应国家需求和社会关切。同时,《中国流通经济》杂志社依托北京物资学院学科优势,在长期打造“流通现代化”“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特色栏目基础上,开设“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专栏,引导广大专家学者聚焦确保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开展持续跟踪研究,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对策建议。此次研讨会是北京物资学院建校45周年系列重要活动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学术研讨会 中国流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去风险”对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影响及应对 被引量:30
4
作者 蔡宏波 郑涵茜 余天赐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3,共11页
在大国竞争加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冲击和乌克兰危机持续等多重不确定性因素叠加的背景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进入重要的重塑阶段。与此同时,美国先后提出对华“脱钩”“去风险”,以减少其对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依赖,这严重影响了全球产... 在大国竞争加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冲击和乌克兰危机持续等多重不确定性因素叠加的背景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进入重要的重塑阶段。与此同时,美国先后提出对华“脱钩”“去风险”,以减少其对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依赖,这严重影响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畅通。首先,本文界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范畴主要包括主体要素安全和结构要素安全。其次,辨析美国“脱钩”“去风险”政策意图的异同,并就现阶段美国“去风险”对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主要影响和中国所面临的现实挑战进行论述。分析发现,美国“去风险”对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主要影响包括:一是美国通过控制核心技术、中间品出口和关键资源危及中国产业链供应链主体要素安全。二是通过制造业回流、“近岸外包”“友岸外包”重塑全球产业空间布局,威胁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结构要素安全。三是通过友好国家网络拉拢盟友,增加中国产业链供应链被排除风险。最后,本文据此提出中国如何在美国“去风险”背景下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主体要素安全 结构要素安全 近岸外包 友岸外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新质生产力视角下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财税问题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燕 陆帆 孙文晖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13,共11页
新质生产力强调颠覆性技术革命、产业转型升级与生产要素的创新配置。新质生产力不仅重塑了产业链与供应链的格局,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一变革的浪潮中,颠覆性技术革命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深度融合的新业态推动产业链形态向网络... 新质生产力强调颠覆性技术革命、产业转型升级与生产要素的创新配置。新质生产力不仅重塑了产业链与供应链的格局,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一变革的浪潮中,颠覆性技术革命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深度融合的新业态推动产业链形态向网络化演进,新型要素的应用促进供应链智能化转型。数字平台等新兴模式的崛起,进一步催生了供应链组织形式的深刻变革。与此同时,新质生产力也从主体、结构、环境三层面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出了新要求。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发展,以及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与稳定,都依赖于财政的坚实基础与有力支撑。在此背景下,笔者探讨了财税政策在促进产业协调发展、推动企业创新融合、保障链条循环畅通、构建统一大市场、优化营商环境以及吸引新型要素流入等多方面的着力点,并对当前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系统分析。为此,应从新阵地、新转换、新基础、新格局、新循环、新环境和新协同七个方面谋划财税政策,以期达到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与发展新质生产力协同共进的战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财税政策 政策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评估与应对策略 被引量:13
6
作者 冯耕中 刘祺 +1 位作者 朱佳雯 刘昀皓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6-116,共11页
近年来,大国博弈、地缘战争、新冠病毒感染等因素叠加,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经历系统性重构和历史性变革,其稳定畅通面临严峻挑战。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如何准确评估产业链供... 近年来,大国博弈、地缘战争、新冠病毒感染等因素叠加,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经历系统性重构和历史性变革,其稳定畅通面临严峻挑战。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如何准确评估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状况,以更好应对未来的安全威胁和风险挑战,成为事关国家安全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本研究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评估与应对策略问题”,基于数据驱动开展三个方面研究:其一,探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内涵和影响因素,构建产业链供应链图谱自动生成模型,以问题为导向刻画产业链供应链业务场景;其二,构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评估方法,实现可量化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评估结果;其三,研究重点产业链安全稳定监测和应对策略,构建新形势下我国塑造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环境的政策工具箱。研究发现,安全的产业链供应链应当具有较强的控制力与创新力以及稳定的结构,且在面对发展环境变化或者外部冲击时,仍能维持上下游产业关系的稳定,保证产业链供应链各环节正常运营与动态均衡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产业链供应链控制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力、产业链供应链结构安全和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环境为一级指标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评价体系,并利用多源数据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进行评价。本评价体系突破了以往研究仅关注核心企业的局限性,将分析对象拓展到整条产业链,实现定量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评价。基于大数据文本抓取与分析技术,建立了政策行动动态监测与自动提取系统,实现了高效和自动的政策行动信息收集与梳理,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典型行动集。本研究成果为分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问题提供了新视角,为评估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和发掘短板提供了新方法,为打造富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网络体系提供了新策略,助力保障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评价体系 政策工具 数据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风险研判与维护策略 被引量:70
7
作者 张杰 陈容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20,共9页
现阶段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正在酝酿和制定四大新策略(蚕食策略、局部脱钩策略、同盟封锁策略和区域排挤策略),这可能会对中国在全球和国内两个层面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形成一定的负面冲击,削弱中国在全球和区域性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现阶段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正在酝酿和制定四大新策略(蚕食策略、局部脱钩策略、同盟封锁策略和区域排挤策略),这可能会对中国在全球和国内两个层面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形成一定的负面冲击,削弱中国在全球和区域性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中的现有地位,从而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当前制约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中国自身的经济规模体量和自主科技创新能力与美国相比仍然处于劣势地位;中国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对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体系的构建可能产生不利影响;从政府政策到微观企业层面中国尚存在与自主创新相兼容的体制机制障碍。切实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中国应加大国家和企业层面的基础研究投入,加快构建基于国内市场需求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积极推动全球区域性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产业链供应风险 产业链供应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展格局下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内涵及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徐德义 王迪 +2 位作者 李军辉 毛羽 朱永光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2,共12页
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链供应链的潜在风险严重威胁了我国新发展格局下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性.该文从全生命周期出发,厘清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内涵,指出其已从矿产资源供给的单链研究,向多链交叉、异链融合和全链延长的战略延... 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链供应链的潜在风险严重威胁了我国新发展格局下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性.该文从全生命周期出发,厘清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内涵,指出其已从矿产资源供给的单链研究,向多链交叉、异链融合和全链延长的战略延伸.在此基础上,建立“采掘—加工—消费—回收”的全链思维,并将其作为研究边界,融合传统的安全评价思路,综合考虑初级矿物供给安全、基础工艺技术产权安全、地缘政治格局安全和环境、人权问题带来的贸易安全等维度,从资源供给安全、贸易流通安全、生产技术安全、回收及环境安全4个方面构建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下一步准确识别现阶段我国存在的“断链”、“短链”和“弱链”风险点,提高新发展格局下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以应对地缘政治、突发事件和贸易竞争等引发的重大安全问题奠定基础.这一研究对于提升新发展格局下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 战略性矿产资源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石建勋 卢丹宁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17,共15页
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亟须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既是保障中国国家经济安全和战略自主性的核心要求,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也是推进中国式... 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亟须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既是保障中国国家经济安全和战略自主性的核心要求,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环节、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性工程。本文系统阐述了制度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之间的关系,以及制度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关键作用。本文在总结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健全提升中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的改革路径,具体包括推进全链条技术攻关与成果应用,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预警体系,建立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完善产业梯度有序转移协作机制;发挥中西部地区的资源要素禀赋优势,构筑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建立完善高效灵活的资源储备体系;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形成互利共赢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竞争,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健康安全有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链供应韧性和安全水平 高质量发展 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的理论探究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9
10
作者 张杰 逯艳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7-43,共7页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关键环节。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表现出系统完备、“两化”支撑、自主可控、高端高质的典型特征,是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统一、高质量发展和...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关键环节。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表现出系统完备、“两化”支撑、自主可控、高端高质的典型特征,是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统一、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统一。目前,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还存在着供需冲击和预期转弱导致产业链供应链不稳定、工业化城镇化不同步导致产业链供应链不协调、关键技术“卡脖子”导致产业链供应链不完整等问题。鉴于此,中国应加快建立链条化重构的市场开放体系、区域化集聚的空间配置体系、网络化协同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数智化赋能的价值增值体系,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链供应韧性和安全 科学内涵 现实逻辑 瓶颈制约 支撑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研究 被引量:113
11
作者 石建勋 卢丹宁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3,共11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这对我们全面把握世界产业变革的发展趋势,科学制定国家发展战略,增强综合国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系统阐述了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内涵及二...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这对我们全面把握世界产业变革的发展趋势,科学制定国家发展战略,增强综合国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系统阐述了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内涵及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适应国际分工调整的战略需要,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选择,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举措,是应对复杂多变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迫切需要,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坚实基础。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还存在产业基础能力薄弱,动态评估机制及治理体系缺乏,产业链供应链断链等问题。鉴于此,笔者认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策略是:通过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加快构建产业链供应链动态评价机制,完善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管理体系,加速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本文的研究为政府部门制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链供应韧性和安全水平 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格局 现代化经济体系 举国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与企业风险承担——兼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中求进”的启示 被引量:27
12
作者 刘胜 徐榕鑫 陈秀英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23年第3期74-81,共8页
数字化转型变革过程中对企业风险隐患的防范与化解成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但既有研究关于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企业风险承担能力尚存分歧。在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及公司年报的基础上,系统考察了数字化转型与企业风险承担能力... 数字化转型变革过程中对企业风险隐患的防范与化解成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但既有研究关于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企业风险承担能力尚存分歧。在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及公司年报的基础上,系统考察了数字化转型与企业风险承担能力之间的因果关系、作用机制及其异质性,认为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这一结论在控制联合固定效应、进行工具变量及内生性检验之后依然稳健。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风险承担能力的作用会因企业特征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相较而言,数字化转型能显著提升处于生命周期前中期的企业、非国有企业、非过度负债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可通过节约交易成本费用和驱动经营多元化策略等渠道来影响企业风险承担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企业风险承担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部地区承接国内产业转移的现状、动因与建议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志彪 刘俊哲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7,229,共13页
基于Wind数据库,通过整理2018—2023年上市公司报告,使用投资新建项目与生产基地、注册地址变更等企业区位变迁信息,可以识别中国在这个时期产业转移的方向和规模。研究发现,现阶段国内产业转移主要呈内迁而非外移的特点与趋势,即中西... 基于Wind数据库,通过整理2018—2023年上市公司报告,使用投资新建项目与生产基地、注册地址变更等企业区位变迁信息,可以识别中国在这个时期产业转移的方向和规模。研究发现,现阶段国内产业转移主要呈内迁而非外移的特点与趋势,即中西部地区是国内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外移现象。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动因是顺应国内要素结构转型,优化产业战略配置;规避不确定性风险;区域发展战略与政策支持引导。中西部地区承接国内产业转移的优势和挑战主要包括:产业集聚集群基础较好,但产业配套体系仍需完善;生产要素成本整体较低,但优势正在逐渐丧失;交通基础设施条件较好,但覆盖程度和互联互通水平仍需提高;市场潜力较大,但营商环境仍需优化。现阶段中国产业链布局要在兼顾效率的同时,更加注重韧性与安全的要求;培育并不断提高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动态竞争力;以建设区际互联互通的国内统一大市场助推产业内迁;营造中西部地区一流营商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移 转型升级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中西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略性矿产资源影响力评价体系构建与测度
14
作者 邵留国 王露 蓝婷婷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共11页
战略性矿产是能源转型、尖端技术发展的关键物质基础,全球竞争日趋激烈,美西方国家通过构建矿产联盟和技术联盟等来保障战略性矿产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能会重塑原有的合作格局,我国资源风险进一步升高。为量化评估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全球... 战略性矿产是能源转型、尖端技术发展的关键物质基础,全球竞争日趋激烈,美西方国家通过构建矿产联盟和技术联盟等来保障战略性矿产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能会重塑原有的合作格局,我国资源风险进一步升高。为量化评估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全球力量分布和我国的地位,创建战略性矿产资源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铜、铝、锂、钴、镍、稀土等为例,对主要战略性矿产资源竞争国和资源大国进行影响力评估。结果表明,从单一国家尺度来看,我国具有影响力优势,在资源和技术影响力上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在资本和贸易影响力上则和美国形成“两超”格局。而如果美西方形成联盟,我国原本具有的优势地位将面临威胁,如对铜的资源影响力相较单一发达国家已无优势,贸易影响力方面全矿种大幅落后,资本影响力上仅剩对稀土的优势,技术影响力上钴、锂、镍、钕的优势能够保持,但铝大幅度落后。美西方联盟如果利用这种影响力的不平衡对我国资源获取、技术合作进行阻碍,并对战略性矿产资源进行再分配,将加剧我国战略性矿产产业链供应链脆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性矿产资源 影响力 综合评价体系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5年本刊栏目设置与重点选题
15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栏目设置本刊特稿、热点与前沿、流通现代化、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经贸论坛、国际贸易、区域经济、金融与投资、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经济法学、青年学者论坛。重点选题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 栏目设置本刊特稿、热点与前沿、流通现代化、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经贸论坛、国际贸易、区域经济、金融与投资、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经济法学、青年学者论坛。重点选题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2025年 本刊 热点与前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5年本刊栏目设置与重点选题
16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F0002-F0002,共1页
栏目设置本刊特稿、热点与前沿、流通现代化、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经贸论坛、国际贸易、区域经济、金融与投资、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经济法学、青年学者论坛。重点选题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 栏目设置本刊特稿、热点与前沿、流通现代化、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经贸论坛、国际贸易、区域经济、金融与投资、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经济法学、青年学者论坛。重点选题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2025年 本刊 热点与前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