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产业结构偏离度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检验——基于一个新的产业结构偏离度指标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涛 石丹 安锦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7-23,共7页
文章通过建立一个两部门的内生增长模型,根据实现平衡增长路径所需满足的条件,可得出一个相对合理的指标用来衡量产业结构以及各产业偏离度。然后应用该指标对上海市产业结构偏离度以及各产业偏离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 文章通过建立一个两部门的内生增长模型,根据实现平衡增长路径所需满足的条件,可得出一个相对合理的指标用来衡量产业结构以及各产业偏离度。然后应用该指标对上海市产业结构偏离度以及各产业偏离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希望能较真实地反映上海市产业结构以及各产业的发展情况与平衡增长路径要求目标的偏离程度。最后根据各产业偏离的方向和程度,有针对性地给出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以及具体的路径选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增长路径 产业结构偏离度 产业偏离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产业结构偏离度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段禄峰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2-125,共4页
产业结构偏离度是指某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与增加值比重之差,是反映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偏离程度的指标之一。文章通过面板数据对我国产业结构偏离度进行历史纵向演进分析和国际横向比较,得出我国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发展水平与国际标准基本吻... 产业结构偏离度是指某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与增加值比重之差,是反映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偏离程度的指标之一。文章通过面板数据对我国产业结构偏离度进行历史纵向演进分析和国际横向比较,得出我国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发展水平与国际标准基本吻合,但第三产业相对落后的结论。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我国产业结构偏离度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偏离度 就业结构 产值结构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市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袁宏超 何勇 谢贤健 《绿色科技》 2013年第1期207-208,211,共3页
指出了产业结构偏离度是反映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间偏离程度的指标,分析了成都市三次产业结构的偏离度,结果表明:成都市主要依靠第二产业来拉动经济增长,第一产业的贡献率低,第三产业的贡献率起伏大,产业结构不甚合理,根据研究结论,提出... 指出了产业结构偏离度是反映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间偏离程度的指标,分析了成都市三次产业结构的偏离度,结果表明:成都市主要依靠第二产业来拉动经济增长,第一产业的贡献率低,第三产业的贡献率起伏大,产业结构不甚合理,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提高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等建议,以期为成都市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市 产业结构偏离度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产业结构的偏离度趋势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丽萍 黄薇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9-80,共2页
本文从产业结构偏离度的角度分析武汉市1981—2003年度产业结构效益的演变轨迹,建立三次方曲线的时序动态分析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武汉市2004—2008年产业结构偏离度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为未来五年武汉市产业结构效益优化提供信息支持... 本文从产业结构偏离度的角度分析武汉市1981—2003年度产业结构效益的演变轨迹,建立三次方曲线的时序动态分析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武汉市2004—2008年产业结构偏离度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为未来五年武汉市产业结构效益优化提供信息支持。文中对比全国、北京、上海2003年的产业结构偏离度,找出差距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优化武汉市产业结构效益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偏离度 产业结构偏离度 就业结构 产值结构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框架下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以北京地区为例 被引量:20
5
作者 陶秋燕 汪昕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421-426,共6页
以北京地区为例,运用多种统计指标分析了北京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存在失衡,北京第一、二产业呈收缩态势,导致第一产业存在大量需要转移的劳动力,第二产业虽然具有一定吸纳劳动... 以北京地区为例,运用多种统计指标分析了北京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存在失衡,北京第一、二产业呈收缩态势,导致第一产业存在大量需要转移的劳动力,第二产业虽然具有一定吸纳劳动力的空间,但同时也存在需向外转移的劳动力;第三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最好,但其吸纳劳动力的空间也变得非常有限。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北京市面临第一产业需转移大量剩余劳动力,而第二、三产业劳动力吸纳空间较小和就业拉动能力较弱的矛盾。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调整各产业内部结构,尤其要优化第二、三产业内部结构,提升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实现产业优化和增加就业的双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产业结构偏离度 北京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产业结构升级:阶段、问题与选择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延平 黄昇亮 温良敬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0-75,共6页
广州市正在进行新一轮的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演进升级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依据西蒙·库兹涅茨等人的理论对广州市产业结构演进阶段进行判定,并探析了广州市产业拉动率和产业结构偏离度表征背后存在的... 广州市正在进行新一轮的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演进升级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依据西蒙·库兹涅茨等人的理论对广州市产业结构演进阶段进行判定,并探析了广州市产业拉动率和产业结构偏离度表征背后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最后给出广州市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性选择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产业结构偏离度 产业拉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产业结构效益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吉亚辉 祝凤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4期19821-19824,共4页
根据1978~2008年有关甘肃省三次产业的时间序列数据,在产业结构效益分析方法综述的基础上,应用比较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偏离度和偏离-份额分析模型,从不同角度对改革开放以来甘肃产业结构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第一、三产业... 根据1978~2008年有关甘肃省三次产业的时间序列数据,在产业结构效益分析方法综述的基础上,应用比较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偏离度和偏离-份额分析模型,从不同角度对改革开放以来甘肃产业结构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第一、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较小,而第二产业较大;产业结构偏差系数较大,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极不对称;朝阳产业比重较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但三次产业竞争力都相对较弱,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效益 比较劳动生产率 产业结构偏离度 偏离—份额模型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产业结构水平和效益的动态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顾六宝 郝海岗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1-214,共4页
本文从产业结构的水平和效益两方面描述河北省1985—2006年间产业结构的变动过程,并通过与全国和国际经验的比较来反映河北生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果及问题。分析显示:与全国水平相比,河北省产业结构水平与产业结构效益的关系出现偏差,呈现&... 本文从产业结构的水平和效益两方面描述河北省1985—2006年间产业结构的变动过程,并通过与全国和国际经验的比较来反映河北生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果及问题。分析显示:与全国水平相比,河北省产业结构水平与产业结构效益的关系出现偏差,呈现"高水平、低效益"和"低水平、高效益"交替出现的态势,尚未形成产业结构与效益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良性循环。影响河北省产业结构水平和效益提高的核心因素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第三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水平 产业结构效益 产业结构偏离度 比较劳动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及其效益的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姚三军 匡耀求 黄宁生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146-150,共5页
以1992~2012年统计数据为基础,计算了广东省、江苏省和全国的产业结构转变度、产业结构偏离度和产业结构偏差系数,通过与江苏省的对比,分析了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产业结构效益优劣,并进一步分析了广东省珠三角、东翼、西翼... 以1992~2012年统计数据为基础,计算了广东省、江苏省和全国的产业结构转变度、产业结构偏离度和产业结构偏差系数,通过与江苏省的对比,分析了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产业结构效益优劣,并进一步分析了广东省珠三角、东翼、西翼和山区的产业结构效益。结果表明:广东省产业结构转变度年际变化较大、连续性差;广东省就业结构的调整明显落后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发挥作用的机制受到阻碍,产业结构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广东省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结构效益较低,第二产业结构效益较高,但相对优势减弱;在4个区域中以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效益最高,其次是东翼和山区,西翼产业结构效益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转变 产业结构效益 产业结构偏离度 产业结构偏差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产业结构实证分析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丽 巫建国 《企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8-130,共3页
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直接制约着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为了更好地找出河北省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本文对河北省产业结构进行了系统性阐述,运用了一些指标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如区位商、比较劳动生产率等,并针对河北省产业结构现状存在的问题... 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直接制约着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为了更好地找出河北省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本文对河北省产业结构进行了系统性阐述,运用了一些指标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如区位商、比较劳动生产率等,并针对河北省产业结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次产业 比较劳动生产率 产业结构偏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竞争力实证分析——基于安徽个案的调查 被引量:3
11
作者 苏振天 李蔚 《技术经济》 2006年第9期33-37,共5页
安徽地处中国中部,经济水平较低,属于欠发达地区。改变和提高其经济实力和地位,成为安徽省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经济实力的提高与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依据产业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安徽省产业结构的历史演进进行分析,... 安徽地处中国中部,经济水平较低,属于欠发达地区。改变和提高其经济实力和地位,成为安徽省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经济实力的提高与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依据产业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安徽省产业结构的历史演进进行分析,然后对其产业结构的竞争力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安徽省产业结构偏离度过高,产业结构效益较低,由此造成总体的产业竞争力水平不高。针对实际问题,本文提出了提升安徽产业结构竞争力的一系列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偏离度 产业结构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周兵 杨曦 何巍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2009年第2期24-28,共5页
运用西部大开发前后相关统计数据,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1年以后,西部大开发政策效应显现,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2007年GDP增长率高于全国水平;同时,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增强,而... 运用西部大开发前后相关统计数据,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1年以后,西部大开发政策效应显现,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2007年GDP增长率高于全国水平;同时,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增强,而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逐步弱化,而且二、三产业的效益及效率高于第一产业;此外,产业结构偏离度的横向比较表明西部地区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贡献率 灰色关联 产业结构偏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四省市产业结构的技术经济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炳昌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645-649,共5页
西南地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区域,产业结构一直都处于不太合理的状态之中。我们运用产业结构变动度分析发现,最近8年,西南地区的产业结构经历了一个从"不良"到优化的过程;而运用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发现,西南四省市最近5年... 西南地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区域,产业结构一直都处于不太合理的状态之中。我们运用产业结构变动度分析发现,最近8年,西南地区的产业结构经历了一个从"不良"到优化的过程;而运用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发现,西南四省市最近5年来,第一产业偏离度一直为正值,第二、三产业的偏离度处于微调之中,偏离最大的省份是贵州。因此,本文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的基本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 产业结构偏离度 西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创意产业内部结构效益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安烨 邓江湖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1-95,共5页
研究产业内部结构,可以发现劳动力、资本、生产资料在产业不同层次和子部门间的配置比例和相互关系。本文结合2006年吉林省创意产业的数据,运用产业结构偏离度和比较劳动生产率指标对吉林创意产业内部结构和效益进行测度,同时建立了规... 研究产业内部结构,可以发现劳动力、资本、生产资料在产业不同层次和子部门间的配置比例和相互关系。本文结合2006年吉林省创意产业的数据,运用产业结构偏离度和比较劳动生产率指标对吉林创意产业内部结构和效益进行测度,同时建立了规模优势等一系列评价指标对其发展进行评价,并基于发现的问题和差距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产业 内部结构 产业结构偏离度 优势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产业结构和效益水平分析
15
作者 魏小文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5期181-188,共8页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效益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分析西藏产业结构现状,从比较劳动生产率和产业结构偏离度角度描述西藏1997年至2009年间产业结构的变动过程,通过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较反映西藏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果及问题,...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效益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分析西藏产业结构现状,从比较劳动生产率和产业结构偏离度角度描述西藏1997年至2009年间产业结构的变动过程,通过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较反映西藏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果及问题,进而探究西藏产业结构效益不佳的原因及提高产业结构效益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产业结构 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 产业结构偏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与产业化的交互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严汉平 常宝瑞 《区域经济评论》 2014年第5期151-155,共5页
基于产业结构偏离度、探索空间数据分析(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ESDA)以及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考察中国西部12个省份、134地级市的城市化及其产业化发展的相互影响性。实证研究发现,各区域产业化与城市化发展都存在着空间上... 基于产业结构偏离度、探索空间数据分析(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ESDA)以及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考察中国西部12个省份、134地级市的城市化及其产业化发展的相互影响性。实证研究发现,各区域产业化与城市化发展都存在着空间上的关联性。产业化发展带动区域城镇化,反之城镇发展又促进产业升级,两者循环累积形成空间上的集聚效应。围绕"增长与集聚"的核心议题,探索西部地区发展的自生化机制,依托于"核心-边缘"理论分析中国西部地区经济的空间分布结构,以及增长内核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数据分析 产业结构偏离度 新型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投资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刘广 刘艺萍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5-55,共11页
风险投资可通过支持企业研发创新等途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但尚需实证检验。利用2000-2014年我国31个省级地区的经验数据,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维度测度产业转型升级程度,显示出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水平在全国范围内的不... 风险投资可通过支持企业研发创新等途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但尚需实证检验。利用2000-2014年我国31个省级地区的经验数据,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维度测度产业转型升级程度,显示出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水平在全国范围内的不对称现象。进一步地,通过构建风险投资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动态面板模型,运用两步系统GMM估计方法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风险投资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但作用比较微弱。当前我国风险投资发展较不成熟,尚未充分发挥其分散风险等优势。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应完善风险投资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引导多元资金参与,为企业创新提供支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投资 高端产业占比 产业结构高级化 产业结构偏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影响下的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与基层矛盾解决互动机制研究--以A市统计数据的实证分析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江艳 《农业与技术》 2022年第6期151-157,共7页
将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与基层矛盾解决途径相关联,是改革农村经济发展的必要考量,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产业化的重要抉择。本文经对A市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进行度量和矛盾解决数据进行测算发现:A市农村地区经济结构偏离度指数处于... 将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与基层矛盾解决途径相关联,是改革农村经济发展的必要考量,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产业化的重要抉择。本文经对A市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进行度量和矛盾解决数据进行测算发现:A市农村地区经济结构偏离度指数处于高位运行状态,而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却明显偏低,且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并未发生明显转变,因此数字经济影响之下,信息、技术、参与主体的活跃对农村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正面作用有待全面激活,与此同时,经济参与主体权利扩张与维权意识觉醒促使配套基层矛盾解决机制的专业化、诉讼化。此外,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导向和制度优化是农村经济结构实现优化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结构产业 产业结构偏离度 高级化测 矛盾调处专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越我国城乡发展的刘易斯拐点——“机器换人”现象引发的理论研究及政策思考 被引量:5
19
作者 游猎 陈晨 赵民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17,共9页
尽管从总量上看我国农村仍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但城市地区的民工荒和劳动力价格上涨现象仍频频出现;尤其是2010年后,我国局部地区甚至因劳动力价格上涨而出现了企业和政府合推的"机器换人"趋向。本文基于理论解释框架,首先对... 尽管从总量上看我国农村仍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但城市地区的民工荒和劳动力价格上涨现象仍频频出现;尤其是2010年后,我国局部地区甚至因劳动力价格上涨而出现了企业和政府合推的"机器换人"趋向。本文基于理论解释框架,首先对不同产业门类的劳动力吸纳能力做历时性分析,然后对不同空间地域的劳动力吸纳能力做截面分析,从而从经验层面揭示机器换人的动力机制及劳动用工的产业和区域差异性;最后基于研究发现提出了若干政策思考。本文认为我国劳动力的城乡统一市场不断发育是一个大趋势;但在我国这样一个大国,从城乡二元到一元结构的嬗变将呈现出多重模式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换人 产业结构偏离度 刘易斯 拐点 区域发展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看我国“增长型失业”
20
作者 胡荣涛 李泽臣 《西部论坛》 2012年第5期34-40,共7页
伴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是失业率的居高不下,以至出现了所谓的"增长型失业"。从劳动力的供给方面看,由于存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国有企业改革、隐性失业的显性化、自愿失业以及高校盲目扩招,使劳动力供给未能适应经济... 伴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是失业率的居高不下,以至出现了所谓的"增长型失业"。从劳动力的供给方面看,由于存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国有企业改革、隐性失业的显性化、自愿失业以及高校盲目扩招,使劳动力供给未能适应经济转型的需要;从劳动力需求方面看,我国第二产业比重过高,而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且产业结构的偏离度高,产业结构的扭曲导致就业吸纳能力降低。因此,我国的"增长型失业"实质是"结构性失业",必须从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两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改变对二元经济转型和城镇化的片面理解,积极探索国有企业改革的新路子,改革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与模式,并不断完善失业统计核算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长型失业 结构性失业 产业结构 就业弹性 产业结构偏离度 国有企业改革 二元经济转 高校扩招 就业吸纳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