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淫羊藿苷对糖尿病大鼠睾丸中亚硝基谷胱甘肽还原酶及Bcl-2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李丹 魏莎莉 +3 位作者 谢怡 陈渝 刘祖翠 刘龙浩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淫羊藿苷(ICA)干预下亚硝基谷胱甘肽还原酶(GSNOR)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在糖尿病大鼠睾丸中表达。方法: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低、中、高(30、 70、 100mg/kg)淫羊藿苷灌胃21d,光镜观察... 目的:初步探讨淫羊藿苷(ICA)干预下亚硝基谷胱甘肽还原酶(GSNOR)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在糖尿病大鼠睾丸中表达。方法: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低、中、高(30、 70、 100mg/kg)淫羊藿苷灌胃21d,光镜观察大鼠睾丸形态学变化,检测外周血血糖、雌二醇及睾酮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GSNOR及Bcl2在睾丸中的表达。结果:中剂量组血糖明显降低,低、中剂量组睾酮与雌二醇比值升高;GSNOR主要表达在精母细胞及精子细胞,与对照组相比,低、中剂量组灰度值较高。Bcl-2蛋白主要表达在睾丸间质细胞,与对照组相比,低、中剂量组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结论:淫羊藿苷可稳定糖尿病大鼠血糖,提高睾酮与雌二醇比值对睾丸有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减少睾丸间质细胞凋亡,提高Bcl-2及GSNOR蛋白表达,抵抗亚硝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基谷胱甘肽还原酶 B细胞淋巴瘤 白血病-2基因 淫羊藿苷 糖尿病 睾丸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苷对糖尿病大鼠阴茎组织细胞凋亡及亚硝基谷胱甘肽还原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李丹 谢怡 魏莎莉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33-635,638,共4页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对糖尿病大鼠阴茎组织细胞凋亡以及亚硝基谷胱甘肽还原酶(GSNOR)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链尿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糖尿病淫羊藿苷干预组(高、中、低剂量分别为30、70、1...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对糖尿病大鼠阴茎组织细胞凋亡以及亚硝基谷胱甘肽还原酶(GSNOR)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链尿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糖尿病淫羊藿苷干预组(高、中、低剂量分别为30、70、100 mg·kg^-1·d^-1,灌胃,连用21 d).TUNEL法检测阴茎组织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检测GSNOR表达.结果:淫羊藿苷高、中剂量组阴茎勃起组织细胞凋亡指数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淫羊藿苷干预组阴茎组织GSNOR蛋白表达增加,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淫羊藿苷能抑制糖尿病大鼠阴茎组织细胞凋亡并上调GSNOR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基谷胱甘肽还原酶 淫羊藿苷 糖尿病 阴茎海绵体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谷胱甘肽还原酶基因的扩增及连作胁迫应答
3
作者 韩蓓 李晨 +2 位作者 庞园园 方淑梅 梁喜龙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67,97,共9页
利用数据库Phytozome获得大豆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基因4个成员的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序列,以大豆叶片和根中RNA为模板,经RT-PCR扩增获得Glyma10g03740和Glyma02g16010基因,二者大小均为1638 bp,基因结构相... 利用数据库Phytozome获得大豆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基因4个成员的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序列,以大豆叶片和根中RNA为模板,经RT-PCR扩增获得Glyma10g03740和Glyma02g16010基因,二者大小均为1638 bp,基因结构相似;获得Glyma16g27210和Glyma02g08180基因,二者结构相似,基因大小均为1506 bp。系统进化分析显示,Glyma10g03740/Glyma02g16010和Glyma16g27210/Glyma02g08180蛋白聚类于不同分支,但分别都与豇豆、尖叶菜豆和芸豆亲缘关系最近。4个成员的结构域相同,均含有FAD/NAD-binding_dom结构域和Pyr_nucl-dis_OxRdtase_dimer结构域。三级结构显示Glyma16g27210和Glyma02g08180构象相似,Glyma10g03740和Glyma02g16010构象相似,4个蛋白均以二聚体结构存在,互作蛋白完全相同,包括2个硫氧还蛋白还原酶和8个硫氧还蛋白。RT-qPCR方法分析GRs基因对连作逆境的响应,结果显示,在连作胁迫下,敏感品种HF55的GRs基因表达在根中启动较早(出苗后15 d内),而叶片中启动较晚,出苗后45 d时表达仍呈上升趋势;对于抗性品种KX8,根和叶片中GRs基因各成员均在出苗后15~45 d表达量达到最高,30 d时根中GRs基因总表达量增加达19.03倍,叶片中GRs基因总表达量增加2.5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还原酶 连作逆境 基因扩增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乐果和吡虫啉对小麦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还原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仲丽 吕超 +3 位作者 杨文玲 梁沛 史雪岩 高希武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6-280,共5页
为明确常用杀虫剂对小麦抗氧化性的影响,研究了小麦幼苗期用不同浓度氧乐果和吡虫啉的营养液处理后144 h内对其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400、800和1 600 mg/L的氧乐果处理小麦幼苗... 为明确常用杀虫剂对小麦抗氧化性的影响,研究了小麦幼苗期用不同浓度氧乐果和吡虫啉的营养液处理后144 h内对其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400、800和1 600 mg/L的氧乐果处理小麦幼苗后24 h,POD活性均显著降低;1 600 mg/L的氧乐果处理后6 h,其CAT活性比对照降低了32.9%;各浓度氧乐果处理后144 h,GR活性均显著降低。而用25、50和100 mg/L的吡虫啉处理小麦幼苗后144 h内,只有50mg/L处理组在12 h时的POD活性比对照升高了65.0%。杀虫剂对小麦幼苗中3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不仅与药剂种类有关,还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与时间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乐果 吡虫啉 小麦 过氧化物酶 还原酶 过氧化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谷胱甘肽对吉富罗非鱼抗氧化和抗亚硝基氮应激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周婷婷 曹俊明 +4 位作者 黄燕华 王国霞 赵红霞 孙智武 刘群芳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9-62,68,共5页
选择初始体重(3.27±0.04)g的吉富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分别投喂基础饲料和添加80、160、240、320和400 mg/kg谷胱甘肽(GSH)的试验饲料,记作G0、G80、G160、G240、G320和G400。49 d后,G320血清和G160、G240肝脏谷胱... 选择初始体重(3.27±0.04)g的吉富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分别投喂基础饲料和添加80、160、240、320和400 mg/kg谷胱甘肽(GSH)的试验饲料,记作G0、G80、G160、G240、G320和G400。49 d后,G320血清和G160、G240肝脏谷胱甘肽S-转移酶,G160、G240血清和G320肝脏谷胱甘肽还原酶,G240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G320血清和G240肝脏过氧化氢酶活性,G240~G400血清和G240肝脏总抗氧化能力,G320血清抗超氧阴离子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显著升高。G80~G320肝脏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在亚硝基氮应激96 h内,G320累积死亡率显著降低。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GSH能显著提高罗非鱼的抗氧化性能和抗亚硝基氮应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 抗氧化 硝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马来酰亚胺-2-(间马来酰亚胺基苯基)苯并噁唑用于荧光光度法直接测定还原型谷胱甘肽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梁淑彩 王红 +1 位作者 张治民 张华山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5期486-490,共5页
以5-马来酰亚胺-2-(间马来酰亚胺基苯基)苯并噁唑(DMPB)为荧光试剂,建立了在一定量半胱氨酸(Cys)存在下荧光光度法直接测定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新方法.研究表明,DMPB荧光很弱,其结构中的两个马来酰亚胺基团都能与GSH或Cys发生反应,生... 以5-马来酰亚胺-2-(间马来酰亚胺基苯基)苯并噁唑(DMPB)为荧光试剂,建立了在一定量半胱氨酸(Cys)存在下荧光光度法直接测定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新方法.研究表明,DMPB荧光很弱,其结构中的两个马来酰亚胺基团都能与GSH或Cys发生反应,生成具有强荧光的产物.并且DMPB与GSH或Cys的生成物(分别称为DMPB-GSH和DMPB-Cys)的最大荧光波长会以不同的速率从λex/λem=302/372nm红移至λex/λem=310/430 nm,最终均在λex/λem=310/430 nm处稳定.在pH 7.0的Na2HPO4-KH2PO4缓冲溶液中和35℃下,DMPB与GSH或Cys反应15 min后,生成的DMPB-GSH的最大荧光波长为λex/λem=302/372 nm,且最大荧光强度可以稳定1h,而DMPB-Cys的最大荧光波长为λex/λem=310/430 nm,且荧光较弱.利用这一差别,我们选择在λex/λem=302/372 nm的荧光波长下测定GSH,完成了0.3倍(Cys:GSH,摩尔比)Cys存在下对GSH的直接测定,方法线性范围为4.0×10-8~9.6×10-7mol·L-1,检出限(S/N=3)为1.5×10-9mol·L-1.用该法测定了人全血中的GSH,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马来酰胺-2-(间马来酰胺基苯基) 苯并噁唑 荧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伽马辐照对斑马鱼胚胎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胡淼 胡南 +4 位作者 丁德馨 赵维超 冯永富 李广悦 王永东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9-23,共5页
谷胱甘肽还原酶(GR)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酶,其在生物体的抗氧化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为了研究伽马辐照对斑马鱼胚胎GR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本实验用不同的辐照剂量(0.01、0.05、0.1、0.5和1 Gy)分别对三个发育时期(原肠胚期、体节期和咽... 谷胱甘肽还原酶(GR)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酶,其在生物体的抗氧化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为了研究伽马辐照对斑马鱼胚胎GR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本实验用不同的辐照剂量(0.01、0.05、0.1、0.5和1 Gy)分别对三个发育时期(原肠胚期、体节期和咽囊期)的斑马鱼胚胎进行了辐照处理.分析了各组GR的活性,并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qRT-PCR)检测了GR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伽马辐照以剂量依赖的方式调整了斑马鱼胚胎GR的活性及GR基因的表达.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GR活性及其mRNA的相对表达量呈现先升高后回落的趋势.这表明,GR是一种可以对伽马辐照作出早期预警的生物标志物.斑马鱼胚胎可以通过上调GR基因的表达,来增加GR的合成,从而提高对伽马射线的防御能力.但是,这种反应和调整是有限度的.咽囊期胚胎比其它两个时期的胚胎对伽马射线的防御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马辐照 斑马鱼胚胎 还原酶 基因表达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谷胱甘肽还原酶在慢性肝炎中的辅助诊断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刘贞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19期152-154,184,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谷胱甘肽还原酶(GR)在慢性肝炎中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沛县人民医院2020年4—12月慢性肝炎患者为观察组(n=120),再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n=120)。分别对比两组间和两组内不同性别血清GR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 目的分析血清谷胱甘肽还原酶(GR)在慢性肝炎中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沛县人民医院2020年4—12月慢性肝炎患者为观察组(n=120),再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n=120)。分别对比两组间和两组内不同性别血清GR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肝功能指标水平,以及分析GR与ALT、AST、TBIL、ALP相关性。结果观察组GR、ALT、AST、TBIL、AL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男性ALT、ALP、GR、AST、TBIL水平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男性ALT、ALP、GR、AST、TBIL水平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血清GR与ALT、AST、TBIL、ALP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GR水平可作为慢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诊断标准,对患者肝损伤评估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是对慢性肝炎患者肝损伤评估的重要辅助指标,且男性患者肝功能指标与女性患者差异较大,为不同性别患者临床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还原酶 慢性肝炎 诊断价值 肝功能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库动物实验数据评价S-亚硝基谷胱甘肽治疗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彭一帆 山院飞 芦文丽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27期43-46,共4页
目的基于数据库的动物实验数据系统评价S-亚硝基谷胱甘肽(GSNO)治疗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的效果。方法以S-Nitrosoglutathione、GSNO、stroke、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animal disease models,以及S-亚硝基谷胱甘肽... 目的基于数据库的动物实验数据系统评价S-亚硝基谷胱甘肽(GSNO)治疗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的效果。方法以S-Nitrosoglutathione、GSNO、stroke、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animal disease models,以及S-亚硝基谷胱甘肽、GSNO、脑卒中、大脑中动脉闭塞、缺血再灌注、动物疾病模型等中、英文检索词,计算机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Pub Med)、荷兰医学文摘(EMBASE/SCOPUS)、Cochrane图书馆,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发表的关于GSNO治疗MCAO模型的随机对照动物实验,检索时间为1990年1月1日至2020年3月1日。采用脑卒中治疗专业学术圆桌会议(STAIR)和Stata 16.0统计软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Meta分析GSNO治疗鼠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效果。结果共获得1875篇中英文文献,经剔除重复和不符合纳入标准者,最终纳入7项动物实验共计113只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鼠[实验组63只(给予GSNO)、对照组(常规饮食)50只]。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模型鼠神经功能(Bederson评分)改善(SMD=-1.58;95%CI:-2.23^-0.93;P=0.00),而脑梗死率、脑梗死灶体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SNO可有效改善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鼠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硝基 脑卒中 脑缺血再灌注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亚硝基化解析一氧化氮对哈密瓜采后抗环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伊丽达娜·迪力夏提 魏佳 +3 位作者 王曼 袁宇尧 张政 吴斌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8-136,共9页
为了探究一氧化氮(NO)对哈密瓜采后贮藏期的抗氧化作用,该研究以“西州蜜17”为试材,采用外源NO精准熏蒸方法,分析测定哈密瓜生理指标、S-亚硝基化水平和抗氧化指标的变化,从S-亚硝基化水平的角度探讨NO对哈密瓜采后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 为了探究一氧化氮(NO)对哈密瓜采后贮藏期的抗氧化作用,该研究以“西州蜜17”为试材,采用外源NO精准熏蒸方法,分析测定哈密瓜生理指标、S-亚硝基化水平和抗氧化指标的变化,从S-亚硝基化水平的角度探讨NO对哈密瓜采后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glutathione-ascorbate cycle,AsA-GSH cycle)的影响。结果表明,NO熏蒸能较好地维持哈密瓜贮藏品质,降低果实H 2O 2、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显著提高果实内源NO和S-亚硝基硫醇(S-nitrosothiols,SNO)含量,抑制S-亚硝基谷胱甘肽还原酶(S-nitrosoglutathione reductase,GSNOR)活性升高。NO熏蒸可以维持较高的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和脱氢抗坏血酸(dehydroascorbate,DHA)的比值(AsA/DHA)、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oxidized glutathione,GSSG)的比值(GSH/GSSG)。在整个贮藏期,处理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高于对照组。NO熏蒸通过提高哈密瓜果实的S-亚硝基化水平,激活了AsA-GSH循环关键酶的活性,提高了清除H 2O 2的效率,缓解了脂质过氧化,从而维持了哈密瓜采后贮藏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哈密瓜 活性氧 S-硝基 抗坏血酸-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谷胱甘肽还原酶速率法测定及其实验条件的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允硕 金钦兆 顾士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78-180,共3页
本文报道了用速率法测定红细胞谷胱甘肽还原酶(GR)。对缓冲液种类、最适pH、EDTA 浓度、FAD 浓度和FAD 对GR 的活化时间等实验条件进行了选择。并测得GR 的[Km]GSSG 为4.23×10^(-5)mol/L;[Km]NADPH 为6.78×10^(-6)mol/L。GSSG... 本文报道了用速率法测定红细胞谷胱甘肽还原酶(GR)。对缓冲液种类、最适pH、EDTA 浓度、FAD 浓度和FAD 对GR 的活化时间等实验条件进行了选择。并测得GR 的[Km]GSSG 为4.23×10^(-5)mol/L;[Km]NADPH 为6.78×10^(-6)mol/L。GSSG和NADPH 的终浓度分别选用2mmol/L 和180μmol/L,测得的V 值为最大速率的93%。本法正常参考范围为8.18±2.74U/gHb,均值比国内杨氏法提高了49%。本法精密度良好。CV 为3.9~4.4%。30分钟内酶反应速率呈线性。GR 活性在90u/gHb 内线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还原酶 速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水平在乙型肝炎辅助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淑丽 陆善词 +4 位作者 王军 杨海辉 何娟 梁连辉 高文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9期7-11,共5页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水平在乙型肝炎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40例确诊为乙型肝炎的患者作为阳性组,另选取同期430例表观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水平在乙型肝炎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40例确诊为乙型肝炎的患者作为阳性组,另选取同期430例表观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GR以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采用组间比较和分层比较评估GR活性水平与由乙型肝炎引起肝损伤的关联性和诊断效能。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ALT、AST、TBIL、ALP和GR检测结果均呈非正态分布。对照组研究对象年龄中位数为35.0岁,略高于阳性组的33.0岁,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ALT、AST、TBIL、ALP、G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ALT、AST、TBIL、ALP和GR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可知血清GR活性水平对乙肝患者肝损伤的诊断界值为61.5 U/L,曲线下面积(AUC)为0.882[95%CI=(0.845, 0.919), P<0.05],灵敏度为78.6%,特异度为89.3%。对不同生物标志物的ROC曲线进行比较, ALT和AST的AUC最大,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R的AUC次于ALT和AST,但优于TBIL和ALP,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L和ALP的AUC较差,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阳性组研究对象按GR活性水平四分位数间距(Q)进行分层:ALT和AST活性水平均随GR活性水平的升高而升高(P<0.05),在Q1~Q2区间内升高较缓(P>0.05),在Q3~Q4区间内迅速升高(P<0.05);TBIL和ALP在Q1~Q3区间内趋势不显著(P>0.05),仅有Q4与其他层级相比有显著升高(P<0.05);年龄未显示出明显的趋势(P>0.05)。结论血清GR活性水平升高与由乙型肝炎引起的肝损伤显著相关,检测血清GR活性水平可作为辅助诊断、治疗各类肝病、评估肝损伤程度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酶 肝损伤 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谷胱甘肽-S-转硫酶的产物抑制反应过程测定还原型谷胱甘肽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利娜 陶佳 +1 位作者 赵运胜 廖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0-303,共4页
目的以谷胱甘肽-S-转硫酶(GST)为模型,探讨有产物抑制时用积分法分析酶反应过程测定底物量的可靠性。方法从猪肝制备GST。1-氯-2,4-二硝基苯(CDNB)终浓度为1.0 mmol/L,监测GST催化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与CDNB结合产物在340 nm吸收变化。... 目的以谷胱甘肽-S-转硫酶(GST)为模型,探讨有产物抑制时用积分法分析酶反应过程测定底物量的可靠性。方法从猪肝制备GST。1-氯-2,4-二硝基苯(CDNB)终浓度为1.0 mmol/L,监测GST催化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与CDNB结合产物在340 nm吸收变化。用积分法预测反应终点的产物吸收。结果优化产物抑制常数可使此积分法所得反应终点产物吸收对剩余底物变化不敏感。此积分法测定GSH对常见干扰有抗性。此法测定大鼠肝匀浆中外加GSH回收率大于98%,线性响应上限接近90μmol/L,下限接近2.0μmol/L,所得大鼠肝GSH含量与文献报道一致。结论有产物抑制时用积分法也可定量底物;用此积分法进行动力学酶法分析具有一定普遍性,而且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分法 动力学酶法分析 还原 -S-转硫酶 1-氯-2 4-二硝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氰氟草酯、杀虫安亚致死剂量对金鱼Carrasius auratus和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肝脏酯酶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国念 吴慧明 +1 位作者 Jilisa K.Mwalilino 李少南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5-42,共8页
研究了 10 %千金乳油 (有效成分 :氰氟草酯 )和 78%杀虫安可溶性粉剂对金鱼和麦穗鱼肝脏酯酶及谷胱甘肽 - S-转移酶 (GST)活性的亚致死剂量效应。发现杀虫安 (0 .2 34mg· L-1)对两种鱼的 GST活性均具诱导作用 ,而氰氟草酯 (1,2 mg&... 研究了 10 %千金乳油 (有效成分 :氰氟草酯 )和 78%杀虫安可溶性粉剂对金鱼和麦穗鱼肝脏酯酶及谷胱甘肽 - S-转移酶 (GST)活性的亚致死剂量效应。发现杀虫安 (0 .2 34mg· L-1)对两种鱼的 GST活性均具诱导作用 ,而氰氟草酯 (1,2 mg· L-1)仅诱导了麦穗鱼的 GST活性 ;当杀虫安与氰氟草酯混合处理时 ,对麦穗鱼 GST活性的诱导效应最为明显。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 ,氰氟草酯 (1,2 mg· L-1)和杀虫安 (0 .117,0 .2 34mg· L-1)均可诱导金鱼肝脏酯酶活性 ;对麦穗鱼肝脏酯酶而言 ,杀虫安为诱导作用 ,氰氟草酯则抑制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 :两种酶的活性直接或间接地受供试药剂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鱼 Carrasiusauratus 麦穗鱼 Pseudorasboraparva 酶活性 氰氟草酯 杀虫安 肝脏酯酶 -S-转移酶 致死剂量效应 农药 环境毒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还原酶检测在乙型肝炎辅助诊断中的应用
15
作者 吴恬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18期162-164,共3页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还原酶(GR)检测在乙型肝炎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乙型肝炎确诊病例12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人...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还原酶(GR)检测在乙型肝炎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乙型肝炎确诊病例12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人员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及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水平,评价乙型肝炎患者GR的水平与肝损伤指标的相关性以及GR检测诊断乙型肝炎的效能。结果:(1)观察组患者GR、ALT、AST、ALP、GGT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GR水平与ALT、AST、ALP及GGT水平均呈正相关(与ATL相关程度最高),r值分别为0.732、0.689、0.456、0.529。(3)分析各项肝功能指标对乙型肝炎肝损伤的诊断效能可见,GR的AUC为0.856,低于ALT和AST,但高于ALP和GGT,GR的95%可信区间(95%CI)为0.827~0.886,低于ALT和AST,但高于ALP和GGT,各指标对乙型肝炎肝损伤的诊断效能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根据GR水平的不同将乙型肝炎患者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ALT、AST、ALP的水平在A-C组区间升高较为缓慢,在C-D组区间快速升高;GGT在A-B组区间无明显变化,在C-D组区间快速升高。结论:血清GR水平升高与由乙型肝炎引起的肝损伤指标变化密切相关,检测血清GR水平可以作为辅助诊断乙型肝炎以及评估肝损伤程度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酶 乙型肝炎 肝损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血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系数评定煤矿工人核黄素需要量
16
作者 王忠霞 刘雪枫 +1 位作者 苏海旭 候仪 《山西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2期100-102,共3页
本文用全血谷胱甘肽还原酶(BGR)的活性系数(AC)与任意克肌酐尿中核黄素排出量作为指标评定煤矿工人核黄素需要量。结果表明:当每日核黄素摄入量由2.48mg增高至2.98mg时,其任意克肌酐尿中核黄素排出量突然升高,... 本文用全血谷胱甘肽还原酶(BGR)的活性系数(AC)与任意克肌酐尿中核黄素排出量作为指标评定煤矿工人核黄素需要量。结果表明:当每日核黄素摄入量由2.48mg增高至2.98mg时,其任意克肌酐尿中核黄素排出量突然升高,AC值明显下降,并有显著性差异。因些,初步认为,煤矿工人核黄素的适宜需要量为2.98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酶 核黄素 煤矿工人 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衍生化法测定水果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总巯基含量 被引量:5
17
作者 朴玉莲 沈丽 +1 位作者 韩玲 崔胜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60-64,共5页
用衍生化试剂5,5-二硫硝基苯甲酸(DTNB)对巯基化合物的衍生化反应和邻苯二甲醛(OPA)与GSH的荧光衍生化反应,分别采用UV—vis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光度法测定了猕猴桃、大枣、酸浆中总巯基含量和GSH的含量。被测样品中GSH和总巯基相对... 用衍生化试剂5,5-二硫硝基苯甲酸(DTNB)对巯基化合物的衍生化反应和邻苯二甲醛(OPA)与GSH的荧光衍生化反应,分别采用UV—vis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光度法测定了猕猴桃、大枣、酸浆中总巯基含量和GSH的含量。被测样品中GSH和总巯基相对含量分布有较大的差异,其中猕猴桃和大枣中含有相对较高的GSH浓度分布,分别达0.7092、0.8374mol/g,酸浆中含有较高的总巯基含量分布,达1.4173mol/g。本测定方法的回收率达95.38%-101.9%,满足测定准确度的要求,总巯基含量和GSH含量测定最低检测限分别为9.6×10^-7,2.69×10^-7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基化合物 衍生化 5 5-二硫双-2-硝基苯甲酸 邻苯二甲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莲子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总巯基(-SH)含量 被引量:5
18
作者 魏斌 李鹏 崔胜云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8-72,共5页
利用5,5'-二硫双-2-硝基苯甲酸(DTNB)为衍生化试剂,采用细胞破壁、衍生化为一体的同步衍生化提取、HPLC法测定了莲子中GSH和总巯基(-SH)含量。本文对样品前处理过程和色谱流动相的选择分别进行了优化,有效的阻止了前处理过程中巯基... 利用5,5'-二硫双-2-硝基苯甲酸(DTNB)为衍生化试剂,采用细胞破壁、衍生化为一体的同步衍生化提取、HPLC法测定了莲子中GSH和总巯基(-SH)含量。本文对样品前处理过程和色谱流动相的选择分别进行了优化,有效的阻止了前处理过程中巯基氧化变性对测定灵敏度降低而导致的漏检及消除了衍生化产物3,5-硝基-3-巯基-苯甲酸(NTB)色谱峰拖尾所造成的干扰,并借此选择性测定了莲子中GSH和总巯基(-SH)含量。结果表明;三次测定莲子中GSH和总巯基(-SH)含量均值分别为0.971 1μmol/g和1.368 6μmol/g,方法的回收率分别为101.02%和100.09%,检测限分别为4.21μmol/L和4.63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子 高效液相色谱法 巯基化合物 5 5 -二硫双-2-硝基苯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更昔洛韦联合谷胱甘肽对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淋巴细胞亚群及疗效的评价 被引量:3
19
作者 谢福武 彭升 《北方药学》 2020年第7期177-178,共2页
目的:分析研究不同剂量更昔洛韦联合谷胱甘肽对巨细胞病毒(CMV)肝炎患儿淋巴细胞亚群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我科住院治疗的30例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表法平均分为A、B两组,各15例。A组予以大剂量更... 目的:分析研究不同剂量更昔洛韦联合谷胱甘肽对巨细胞病毒(CMV)肝炎患儿淋巴细胞亚群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我科住院治疗的30例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表法平均分为A、B两组,各15例。A组予以大剂量更昔洛韦联合谷胱甘肽治疗,B组予以小剂量更昔洛韦联合谷胱甘肽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后CD3^+、CD4^+、CD8^+占比及CD4^+/CD8^+比值;治疗总有效率;用药期间出现的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后达到病情有效判断的时间(CMVDNA定量转阴)以及达到治愈的有效时间。结果:两组治疗前CD3^+、CD4^+、CD8^+占比及CD4^+/CD8^+比值等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上述指标较治疗前皆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上,A、B两组组间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MV-DNA定量转阴以及达到治愈的有效时间的比较上,A组短于B组,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用药期间出现的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上,B组较A组明显更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剂量更昔洛韦联合谷胱甘肽治疗CMV肝炎患儿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较大剂量应用更昔洛韦更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剂量 更昔洛韦 巨细胞病毒肝炎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硒酸钠促进多形汉逊酵母DL-1合成谷胱甘肽的转录组学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婷 刘婵婵 +2 位作者 任娟 荆蓉蓉 钱卫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3-199,共7页
为解析Na_(2)SeO_(3)诱导多形汉逊酵母DL-1(Hansenula polymorpha DL-1,HP-DL-1)生物合成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的分子机制。通过DTNB法以及Illumina测序平台对比分析不同浓度Na_(2)SeO_(3)对HP-DL-1合成GSH产量的影响及Na_(2)SeO_... 为解析Na_(2)SeO_(3)诱导多形汉逊酵母DL-1(Hansenula polymorpha DL-1,HP-DL-1)生物合成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的分子机制。通过DTNB法以及Illumina测序平台对比分析不同浓度Na_(2)SeO_(3)对HP-DL-1合成GSH产量的影响及Na_(2)SeO_(3)诱导下GSH高产菌株与出发菌株转录组差异。结果表明:以60μmol/L Na_(2)SeO_(3)诱导HPDL-1发酵48 h,酵母总GSH产量达(530.22±9.6)mg/L;与对照组相比,Na_(2)SeO_(3)诱导组共有1254个显著性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其中630个DEGs表达上调,624个DEGs表达下调;依据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富集,这些差异基因主要集中在细胞周期、有丝分裂、氨基酸生物合成、糖酵解、核糖体组分、甲烷、脂肪、核酸、GSH等多条代谢通路。本研究为分子改造构建高产GSH的酵母工程菌株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形汉逊酵母 硒酸钠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