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哀牢山保护区南华县片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1
1
作者 叶正全 张衍 +4 位作者 赵九庆 孙载成 周小楠 杨晓君 李根会 《湖南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78-85,共8页
2021年,以哀牢山保护区南华县片区4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群落固定监测样地为基础进行全面调查,并对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结构及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辖区内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群落调查样地共记录到维管植物82科150属207种,其植... 2021年,以哀牢山保护区南华县片区4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群落固定监测样地为基础进行全面调查,并对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结构及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辖区内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群落调查样地共记录到维管植物82科150属207种,其植物科属组成较为丰富,菊科、蔷薇科等11个科为群落主要组成科。辖区植物群落结构复杂,各层物种组成丰富。变色锥和木果柯为群落乔木层优势种,无量山箭竹、西南绣球为灌木层优势种,黑鳞耳蕨为草本层优势种,毛狭叶崖爬藤、圆锥悬钩子为层间层优势种。层间层植物种类多,以木质藤本为主,附生植物较少。辖区植被群落各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总体呈现出草本层的>乔木层的>灌木层的>层间层的。哀牢山保护区需持续开展辖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综合性监测研究,并提供更好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牢山 中山湿常绿阔叶林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哀牢山保护区楚雄州辖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群落调查
2
作者 张济雄 《绿色科技》 2025年第6期77-82,共6页
以哀牢山保护区楚雄州辖区的18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监测样地的乔木层、灌木层、层间层和草本层的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物种组成、数量特征及群落结构,了解该区域植被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共记录到维管束植物431... 以哀牢山保护区楚雄州辖区的18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监测样地的乔木层、灌木层、层间层和草本层的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物种组成、数量特征及群落结构,了解该区域植被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共记录到维管束植物431种,隶属于114科243属。其中,蕨类植物17科20属23种,裸子植物2科4属6种,被子植物95科219属402种。乔木层有维管束植物106种、灌木层148种、层间层65种、草本层179种。结果表明:哀牢山保护区楚雄州辖区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不仅体现在物种数量上,还体现在物种组成的复杂性和群落结构的稳定性上。本文旨在为后期该区域开展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保护和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并为进一步加强哀牢山保护区楚雄州辖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可供有关部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牢山保护区 中山湿常绿阔叶林 群落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气候事件对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凋落物量的影响
3
作者 徐晨展 鲁志云 刘婷婷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39,共8页
为探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对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森林凋落物量的影响,将正常年份的凋落物量与受极端气候事件影响年份的凋落物量进行对比分析,以明确极端气候事件对凋落物年总量与月动态的影响和凋落物量与气候因素的... 为探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对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森林凋落物量的影响,将正常年份的凋落物量与受极端气候事件影响年份的凋落物量进行对比分析,以明确极端气候事件对凋落物年总量与月动态的影响和凋落物量与气候因素的关系。结果显示:(1)极端气候事件对年凋落物量具有显著性影响,受极端气候事件影响年份的年平均凋落物量为795.74 g·m^(-2),较正常年份的年平均凋落物量(607.57 g·m^(-2))增加了31%。受极端气候事件影响的年凋落物量呈增加趋势。年凋落物主要由枯叶和枯枝所组成,之后依次为杂物、落花(果),树皮与苔藓地衣最少。干旱对年凋落物组分比例影响较小,而雪灾造成枯枝占比提高。(2)极端气候事件对月凋落物量具有显著影响。各年份凋落物月动态均表现为单峰模式。2010年和2020年(干旱)的旱季凋落物量分别为340.51 g·m^(-2)与327.05 g·m^(-2),较正常年份(226.38 g·m^(-2))增加了50.4%和44.5%,其中,叶凋落量增加最多,其次为枝凋落量,其余组分变化不明显。2015年1月(雪灾)的月凋落物量为263.50 g·m^(-2),较正常年份的1月凋落物量(31.15 g·m^(-2))大幅增加,其中,枝凋落量增加最多,其次是叶凋落物量,其余组分均少量增加。(3)总体来说,月凋落物量与月降水量和月平均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月平均地面温度和月平均风速无显著相关性。在极端气候事件发生年份,月凋落物量与月降水量、月平均地面温度、月平均相对湿度、月平均风速均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量 极端气候事件 月动态 哀牢山 中山湿常绿阔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哀牢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木质藤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及其与支柱木的关系 被引量:16
4
作者 袁春明 刘文耀 +1 位作者 杨国平 李小双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22,共8页
分别在哀牢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沟谷和坡面调查了10个20m×50m的样地,研究哀牢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木质藤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及其与支柱木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共记录到DBH≥1cm的木质藤本植物402株(隶属于23种21属16科)和DBH≥10cm的... 分别在哀牢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沟谷和坡面调查了10个20m×50m的样地,研究哀牢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木质藤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及其与支柱木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共记录到DBH≥1cm的木质藤本植物402株(隶属于23种21属16科)和DBH≥10cm的林木1522株(隶属于47种30属15科);与其他亚热带森林比较,该森林中木质藤本植物物种较为丰富但多度较低;藤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密度和基面积在沟谷显著高于坡面,而林木的差异性不显著;木质藤本植物在支柱木上呈集群分布,并且不同种支柱木被藤本植物攀援的百分比间存在显著的差异(P<0.001),说明藤本植物的攀援对支柱木具有选择性;云南越桔、薄叶马银花和景东冬青等树种因其树皮光滑而不易被藤本植物攀援,而腾冲栲、七裂槭、山矾和多花山矾等则易于被藤本植物攀援;大径级支柱木被藤本植物攀援的比率高于小径级支柱木;茎缠绕和钩刺攀援藤本的胸径与支柱木胸径极显著相关(P<0.001),根攀援和卷须攀援藤本的胸径与支柱木胸径相关性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藤本植物 物种多样 寄主林木关系 亚热带湿性常绿阔叶林 哀牢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西雨屏区不同恢复阶段湿性常绿阔叶林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被引量:16
5
作者 朱万泽 王金锡 +2 位作者 张秀艳 李登煜 蔡小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86-1396,共11页
采用时空互代的方法,探讨了崇州市鞍子河自然保护区和邛崃市天台山的常绿阔叶林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数量、组成、区系和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1)不同恢复时期土壤微生物数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植被恢复5~40a期间,土壤细菌... 采用时空互代的方法,探讨了崇州市鞍子河自然保护区和邛崃市天台山的常绿阔叶林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数量、组成、区系和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1)不同恢复时期土壤微生物数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植被恢复5~40a期间,土壤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呈增加趋势,以恢复到40a植被土壤微生物总数、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较高,分别为1.06×10^6CFUg^-1干土、9.81×10^5CFUg^-1干土和6.8×10^4CFUg^-1干土;真菌以100a次生林较高,为9.01×10^4CFUg^-1干土;植被恢复中细菌占土壤微生物总数的79.06%~93.78%;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占4.61%~11.24%和0.52%~15.38%;(2)不同恢复阶段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大体上以夏季高,春、秋季较低;放线菌数量为春、秋季较夏季高;(3)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区系和优势种群组成不同,经鉴定有细菌10个属、真菌7个属、放线菌9个属,细菌以无色细菌属(Achromobater)、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出现的几率较高;真菌主要是半知菌类和接合菌类,以木霉属(Trichoderma)、腐霉属(Pythium)、青霉属(Penicillium)和犁头霉属(Absidia)分布较为普遍;放线菌9个类群中8个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仅有1个类群属于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以白孢类群(Albosporus)、金色类群(Aureus)和灰红紫类群(Griseorubroviolaceus)出现几率为较高;(4)细菌属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以恢复初期、30a生次生林和较原始植被为较高。在植被恢复5~50a期间,真菌和放线菌属的多样性呈波动性增加趋势,到50a达到最高;50a以后,呈下降趋势,表明植被恢复的30~50a土壤环境更适合真菌和放线菌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动态 微生物区系 微生物多样 湿常绿阔叶林 华西雨屏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黎贡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树种的种间联结性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柴勇 李贵祥 +5 位作者 袁春明 和丽萍 李品荣 孟广涛 杨昌级 赵士杰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共9页
以高黎贡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树种的总体相关性、种内种间关系,种间联结性与群落发展变化的关系,探讨负密度制约效应对种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树种总体相关性表现为显著的正联结关系,说明样地群落... 以高黎贡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树种的总体相关性、种内种间关系,种间联结性与群落发展变化的关系,探讨负密度制约效应对种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树种总体相关性表现为显著的正联结关系,说明样地群落各树种和谐共存;样地多数种对(70%以上)的种间关系相互独立,部分种对有联结关系(正或负),但联结程度较弱(其中近半数种对联结系数在-0.6~0.6),印证了群落中多数树种在资源利用上没有明显冲突,相互间依赖性较弱或在生境需求方面竞争较弱,利于形成较稳定的种群和群落结构;样地多数树种的种内联结性在幼树与中树间表现为正联结关系,在幼树与大树间相互独立,可能是负密度制约效应引起的;取样样方大小对种间联结关系及联结程度存在一定影响,取样样方减小时,样地中具有联结关系(正或负)的种对所占比例增加,具负联结关系的种对其联结程度增强,具正联结关系的种对其联结程度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间联结 负密度制约效应 中山湿常绿阔叶林 高黎贡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哀牢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林冠和林地腐殖质理化特性、微生物量及酶活性比较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高升 刘文耀 +1 位作者 付昀 杨国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28-1336,共9页
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高海拔潮湿生境的山地森林林冠层中,积累有较为丰富的林冠腐殖质(Canopy humus),是构成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景观结构的重要组分,为丰富的附生植物提供了重要的生长基质和营养物质。通过对云南哀牢山山地湿性常绿阔叶... 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高海拔潮湿生境的山地森林林冠层中,积累有较为丰富的林冠腐殖质(Canopy humus),是构成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景观结构的重要组分,为丰富的附生植物提供了重要的生长基质和营养物质。通过对云南哀牢山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林冠腐殖质和其相应林下地表腐殖质的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由于林冠和林下地表腐殖质的来源、组成和空间分布的不同,它们之间的理化特性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林冠腐殖质中有机C、全N及全Ca的含量、C/N以及阳离子交换量显著高于林下地表腐殖质,而全K和全Mg的含量则显著低于后者,全P含量差异不明显;林冠腐殖质的微生物量C、N和呼吸强度,以及蔗糖酶、脲酶和蛋白酶的活性均显著高于林下地表腐殖质,说明林冠腐殖质是一种具有较高生物活性的有机土类物质,在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林冠附生植物多样性格局形成及其维持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冠腐殖质 林地腐殖质 理化 微生物生物量 酶活 山地湿常绿阔叶林 哀牢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黎贡山南段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苏文苹 杜凡 +1 位作者 杨宇明 王娟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92-798,共7页
基于7 000 m2的14块样地内出现的315种物种,从科、属、种水平对高黎贡山南段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种子植物的区系特征和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群落类型主要为硬斗石栎林和多变石栎林,共有种子植物77科147属286种;(2)在科、属、种... 基于7 000 m2的14块样地内出现的315种物种,从科、属、种水平对高黎贡山南段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种子植物的区系特征和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群落类型主要为硬斗石栎林和多变石栎林,共有种子植物77科147属286种;(2)在科、属、种级水平上,热带分布与温带分布的比例分别为1.63∶1,1∶1,1∶3,表明群落在科级水平上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属级水平上两种成分相当,而在种级水平上温带成分占据优势,群落表现出由亚热带性向温带性过渡的区系特征;(3)群落中出现2个中国特有属、156种中国特有种、5种当地特有种。经与其他3个区域中国特有种的比较分析,表明该群落有较多的当地特有种和云南特有种,反映了纵向岭谷区的"通道—阻隔"效应在高黎贡山南段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植物区系演化与起源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黎贡山 中山湿常绿阔叶林 植物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黎贡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树种结构及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6
9
作者 柴勇 孟广涛 +2 位作者 李贵祥 袁春明 李品荣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期15-23,共9页
对高黎贡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树种结构及多样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黎贡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动态监测样地中树种以单叶、革质、全缘、中型叶为主,群落外貌以常绿的中高位芽植物为主,落叶树种较少,群落季相变化不明显。群落中... 对高黎贡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树种结构及多样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黎贡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动态监测样地中树种以单叶、革质、全缘、中型叶为主,群落外貌以常绿的中高位芽植物为主,落叶树种较少,群落季相变化不明显。群落中树种数、树木个体数分别在H<5 m高度级及1 cm≤DBH<5 cm胸径级最多,并随高度或胸径的增加而不断减少,这种变化趋势可用直线函数或负指数函数来较好地拟合。胸高断面积的最大值分别出现在11 m≤H<14 m高度级和20 cm≤DBH<25 cm胸径级。群落中共有95个树种,10 546株树木,Shannon-Weiner指数为1.716,Simpson指数为0.014,均匀度指数为0.867,在整体上表现出较高的物种多样性水平。树种丰富度、树木个体数及Shannon-Weiner指数随树高度和胸径级的增加而逐渐下降,Simpson指数、均匀度指数则呈相反的趋势。与国内其它样地相比,高黎贡山样地中的树种丰富度、单位面积内的树木个体数、单位面积内的胸高断面积等都处于较居中的位置,稀有种所占比例在各样地中较低,而样地中最大重要值的大小在各样地中最小,显示出较丰富的物种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种多样 结构特征 中山湿常绿阔叶林 高黎贡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自然保护区半湿性常绿阔叶林的群落学及植物区系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和菊 杜凡 +3 位作者 王娟 杨宇明 丁涛 石明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6年第2期57-63,共7页
对澜沧江自然保护区分布于海拔高度2300~2540m较原始的半湿性常绿阔叶林的群落学及植物区系特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其2500m^2的样地调查统计资料表明,组成本区半湿性常绿阔叶林的种子植物有44科、93属、149种,蕨类植物有7科、9属、13... 对澜沧江自然保护区分布于海拔高度2300~2540m较原始的半湿性常绿阔叶林的群落学及植物区系特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其2500m^2的样地调查统计资料表明,组成本区半湿性常绿阔叶林的种子植物有44科、93属、149种,蕨类植物有7科、9属、13种。其群落的5个层次组成显明。群落中,泛热带分布的属最多,有24属:其次为热带亚洲及其变型的属,有15属。热带性质的属(51属)多于温带性质的属(32属),无中国特有属,显示该保护区的半湿性常绿阔叶林在属的水平上具有较强的热带性质。群落中,中国特有种多达76种,包括保护区特有的2个种,与云南共有的28种,与中国其他地区共有的46种,其中与西南片共有27种,表明本保护区半湿性常绿阔叶林的构成种类主要起源于云南和我国西南地区。其群落中也有一定数量的中国-喜马拉雅成分(32种)和热带亚洲成分(30种),显示与喜马拉雅地区和热带亚洲地区的区系渊源。群落中温带性质的种(113种)比热带性质的种(35种)多,说明在本区山地条件下,在该群落中形成和迁入了大量温带的种类。以此认为,相对干燥的山地气候,是本区的半湿性常绿阔叶林能够分布到海拔高度2540m,明显高于高黎贡山和无量山的原因。此外,构成本区半湿性常绿阔叶林种子植物的种类明显少于无量山的相同林分(177种),这或许也与两地区降雨量的差异有关。同样的由硬斗石栎、木果石栎等优势物种组成的林分,在高黎贡山和无量山属于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而在本保护区则属于半湿性常绿阔叶林。说明具有类似优势成分的森林群落,可以划分到不同的高等级植被类型(如植被亚型)中,这主要取决于它们的生态特征,而不完全取决于它们的区系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江自然保护区 湿常绿阔叶林 群落学特 植物区系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淑英 张翠萍 +4 位作者 王蓓 张宏雨 史云东 卢国理 周元清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82-590,共9页
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存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原始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生物物种丰富,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区域。本研究采用样地调查法对哀牢山东坡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土壤性质及植被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主要... 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存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原始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生物物种丰富,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区域。本研究采用样地调查法对哀牢山东坡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土壤性质及植被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植被类型为露珠杜鹃(Rhododendron irroratum)群落,硬斗石栎(Lithocarpus hancei)群落和云南铁杉(Tsuga dumosa)群落;植被监测样方内共有植物55科78属107种,其中蕨类植物10科11属14种,裸子植物2科3属3种,单子叶植物6科9属11种,双子叶植物37科55属79种;中国野生保护植物有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ense)和大花八角(Illicium macranthum);经过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的分析,物种丰富度表现为灌木—层间层>乔木层>草本层,而物种多样性比较均匀;样地土壤呈酸性,表层土透气性好,含水率高,有机质含量丰富,孕育了丰富多样的物种。本研究将为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湿常绿阔叶林 植物多样 土壤肥力 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黎贡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树种的分布格局及其地形影响因子 被引量:5
12
作者 柴勇 孟广涛 +4 位作者 和丽萍 袁春明 邵金平 李品荣 李贵祥 《广西植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08-1520,共13页
以云南省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以200 m×200 m动态监测样地的地形数据和群落学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扩散系数、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等方法分析了不同取样面积、生长阶段下树种分布格局的变化特征,... 以云南省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以200 m×200 m动态监测样地的地形数据和群落学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扩散系数、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等方法分析了不同取样面积、生长阶段下树种分布格局的变化特征,探讨了地形因素对树种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群落中多数树种呈聚集分布,少数树种呈随机分布。多数树种的分布格局与取样面积无关,其中大部分在各取样面积下都呈聚集分布;少数树种的分布格局受取样面积的影响,取样面积较小时多呈随机分布,取样面积较大时多呈聚集分布。群落中约有一半树种的分布格局与其生长阶段无关,其中大部分在各生长阶段都呈聚集分布。另有一半树种的分布格局受其生长阶段的影响,其中大部分在幼树阶段表现为聚集分布,在中树、大树阶段表现为随机分布。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地形异质性对多数树种的聚集分布有重要影响,其中树种在资源生态位上的分化是控制因素,而地形对水热资源的再分配是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格局 地形因素 空间尺度 生长阶段 中山湿常绿阔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自然保护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生活型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丁涛 杜凡 +3 位作者 王娟 杨宇明 和菊 石明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9-23,共5页
基于累计面积3 500 m2的7个样地资料,根据Raunkiaer的分类系统,对云南澜沧江自然保护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维管植物生活型及叶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群落以小、中高位芽植物占优势,分别为28.85%和17.31%,并有较大比例的地面... 基于累计面积3 500 m2的7个样地资料,根据Raunkiaer的分类系统,对云南澜沧江自然保护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维管植物生活型及叶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群落以小、中高位芽植物占优势,分别为28.85%和17.31%,并有较大比例的地面芽植物(12.2%)和附生植物(8.33%).叶级以小型叶为主(65.4%),叶片特征以单叶(82.1%)、革质叶(52.5%)、全缘叶(62.2%)、非尾尖叶(84.0%)为主.对群落不同层次的叶特征进行分析,并与其他地区同类群落进行比较,发现该群落既表现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一般特征,也表现了典型的云南亚热带地区的低纬度、高海拔山地森林群落的特征,即对干湿季分明的气候及湿润、寒冷生境的适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中山湿常绿阔叶林 生活型 叶特征 云南 澜沧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起源的探讨 被引量:18
14
作者 朱华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15-723,共9页
云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广泛分布于海拔1800~3400 m的山地,这类常绿阔叶林在生态外貌上具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特征,但其分布生境却是暖温带-温带气候,且植物区系组成与热带植物区系有古老的渊源。该文以研究得比较深入的哀牢山中山湿性... 云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广泛分布于海拔1800~3400 m的山地,这类常绿阔叶林在生态外貌上具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特征,但其分布生境却是暖温带-温带气候,且植物区系组成与热带植物区系有古老的渊源。该文以研究得比较深入的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为例,对其植物区系与其气候条件的不协调进行剖析。哀牢山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记录了种子植物110科386属821种。在植物区系科的地理成分上,无论是含种数多的科,还是所有科的分布区类型,都是以热带分布科为主,体现了它的远古热带起源背景。在该种子植物区系中,热带分布属占总属数的47.75%,热带分布种占总种数的33.45%,在近代演化上仍体现出明显的热带亲缘特征。按照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分布地区的暖温带-温带气候条件,它相当于中国东部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区。在中国东部地区类似气候条件的地带性植被的植物区系中,热带分布属通常只占总属数的25%~27%,云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与所在地的温带气候明显不协调。对这种现象的解释,笔者认为结合哀牢山地区曾经是低海拔夷平面,在第四纪以来才迅速抬升形成的地质历史,可能这里曾经在第四纪以前的热带-亚热带性质的植物区系和常绿阔叶林随着地形的迅速抬升,逐渐适应了因海拔上升而形成的温带气候,成为在云南高海拔山地存在的所谓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其植物区系和植被的热带-亚热带性质及常绿阔叶生态外貌并未因气候改变而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湿常绿阔叶林 植物区系 地理成分 温带气候 地形抬升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研究——Ⅰ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最小取样面积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石翠玉 杜凡 +1 位作者 王娟 杨宇明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1-14,44,共5页
对高黎贡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3 600 m2(60 m×60 m)样地构建种-面积曲线和重要值-面积曲线,结果表明:基于种-面积曲线确定的群落最小取样面积取值基本一致,为2 000 m2左右,但取值较大,在云南复杂的山地环境中很难应用.重要值-面积... 对高黎贡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3 600 m2(60 m×60 m)样地构建种-面积曲线和重要值-面积曲线,结果表明:基于种-面积曲线确定的群落最小取样面积取值基本一致,为2 000 m2左右,但取值较大,在云南复杂的山地环境中很难应用.重要值-面积曲线能更为充分客观地反映出不同植物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更有助于判断群落的最小面积.由此,确定高黎贡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最小取样面积为600 m2,灌木层、草本层最小取样面积为180m2.表明重要值-面积曲线是更具有实际意义的群落最小面积确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黎贡山 中山湿常绿阔叶林 种-面积曲线 重要值-面积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黎贡山南段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群落生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苏文苹 杜凡 +1 位作者 杨宇明 王娟 《四川林业科技》 2014年第5期3-7,共5页
根据7000 m2的样地调查资料,分析了高黎贡山南段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和生活型谱。结果表明:(1)群落内共出现维管植物315种,隶属于88科164属,樟科、杜鹃花科、百合科、壳斗科为主要组成科,山胡椒属、荚蒾属、蓼属... 根据7000 m2的样地调查资料,分析了高黎贡山南段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和生活型谱。结果表明:(1)群落内共出现维管植物315种,隶属于88科164属,樟科、杜鹃花科、百合科、壳斗科为主要组成科,山胡椒属、荚蒾属、蓼属、山矾属为主要组成属;(2)群落分层明显,附生、半附生植物丰富,说明生境潮湿;(3)生活型谱以小、中高位芽植物为主,具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特点。叶片以小型叶(49.84%)、单叶(81.27%)、纸质(44.13%)、非全缘叶(55.87%)、渐尖叶(59.68%)为主,且地面芽植物比例较高,1 a生植物和地下芽植物的数量较少,体现了典型的云南亚热带山地森林群落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湿常绿阔叶林 群落特征、生活型 叶特征 高黎贡山南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灾对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木质藤本幼苗更新的影响
17
作者 袁春明 杨国平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18,共4页
为探讨雪灾对木质藤本幼苗更新的影响,研究了雪灾前后,云南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木质藤本幼苗的组成、物种多样性与多度的变化、多度与冠层光照指数的关系。雪灾前(2014年)后(2016年)分别在林内设置20个4 m×4 m的样方,调查样... 为探讨雪灾对木质藤本幼苗更新的影响,研究了雪灾前后,云南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木质藤本幼苗的组成、物种多样性与多度的变化、多度与冠层光照指数的关系。雪灾前(2014年)后(2016年)分别在林内设置20个4 m×4 m的样方,调查样方内木质藤本幼苗(高度或长度≤50 cm)的种类、数量、基径,并测定冠层光照指数。结果表明:①雪灾前后的木质藤本幼苗分别为502株(17种)、1022株(25种);木质藤本幼苗在雪灾前(2014年)的优势种为耐荫种,雪灾后(2016年)的优势种除了葡萄酸藤子外均为喜光的物种;②木质藤本幼苗在雪灾后(2016年)的多度、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雪灾前(2014年)。在11种最常见木质藤本幼苗物种中,雪灾后(2016年)5个喜光种的多度显著高于雪灾前(2014年),而其他6个耐荫种的差异性不显著;③雪灾前后的冠层光照指数从1.58增加到2.88(t=-5.394,p<0.05),木质藤本幼苗的多度与冠层光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956,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雪灾 木质藤本 幼苗更新 亚热带湿性常绿阔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江自然保护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植物区系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帅锋 杜凡 +1 位作者 王娟 杨宇明 《山东林业科技》 2007年第6期25-28,共4页
元江自然保护区还保留一定面积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在群落植物区系的分析上,热带性质的属多于温带性质的属,显示该保护区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在属的水平上具有较强的热带性质。从种的结构分析看,只有热带亚洲成分、中国-喜马拉雅成... 元江自然保护区还保留一定面积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在群落植物区系的分析上,热带性质的属多于温带性质的属,显示该保护区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在属的水平上具有较强的热带性质。从种的结构分析看,只有热带亚洲成分、中国-喜马拉雅成分及中国特有成分能够贯穿于群落各层次之中;其种的区系成分以中国-喜马拉雅和中国特有成分占优势,同时热带亚洲成分也占有相当的比例,说明该植物区系具有由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而中国特有种的进一步分析,表明本保护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构成种类主要起源于云南和我国南方地区。群落中温带性质的种比热带性质的种多,说明在本区山地条件下,在该群落中形成和迁入大量温带的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江自然保护区 中山湿常绿阔叶林 群落学特征 植物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黎贡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主要乔木树种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马晓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5-7,18,共4页
对高黎贡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10个主要乔木树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研究,结果表明,印度木荷、硬斗石栎生态位宽度较大,川滇长尾槭、总状山矾的生态位宽度较小。生态位宽度越大,对资源的利用能力越强,容易与其他树种产生较高的... 对高黎贡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10个主要乔木树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研究,结果表明,印度木荷、硬斗石栎生态位宽度较大,川滇长尾槭、总状山矾的生态位宽度较小。生态位宽度越大,对资源的利用能力越强,容易与其他树种产生较高的生态位重叠,各树种对资源的共享趋势比较明显,群落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湿常绿阔叶林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乔木树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小黑山自然保护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主要植物群落调查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宁 《林业调查规划》 2008年第2期92-96,共5页
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是云南省西南的地带性森林.在对其主要植物群落(群系)进行典型选样调查的基础上,论述了森林的生境、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植物,并对它们的共性和特殊性、垂直分布、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中山湿常绿阔叶林 植物群落 小黑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