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爪金龙、南美蟛蜞菊入侵对土壤化学和微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全国明 毛丹鹃 +2 位作者 章家恩 谢俊芳 秦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37-449,共13页
【目的】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已入侵我国华南地区并造成严重危害。本文研究了五爪金龙入侵群落、南美蟛蜞菊入侵群落与土著植物类芦(Neyraudia reynaudiana)群落内的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量、土... 【目的】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已入侵我国华南地区并造成严重危害。本文研究了五爪金龙入侵群落、南美蟛蜞菊入侵群落与土著植物类芦(Neyraudia reynaudiana)群落内的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碳源利用特征与功能多样性的变化规律,探讨两种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为揭示其野外入侵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野外样方法于2010年1月在广州市东郊的火炉山森林公园设置五爪金龙入侵区、南美蟛蜞菊入侵区和土著植物类芦区3类样地,测定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量与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结果】1)与土著植物区相比,五爪金龙入侵区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以及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增幅达到60.38%230.01%;南美蟛蜞菊入侵区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含量亦显著提高,增幅达到50.54%145.52%;两种外来植物入侵区土壤C/N比显著降低,但对全钾含量的影响不明显。2)两种外来植物能够显著提高入侵地的土壤微生物量,其中五爪金龙、南美蟛蜞菊入侵区的土壤微生物量碳(Cmic)、氮(Nmic)、磷(Pmic)含量分别比土著植物区增加105.00%152.15%和61.51%138.27%,但土壤微生物量在两个入侵区之间的差异不明显;对于土壤微生物熵,南美蟛蜞菊入侵区的Cmic/Corg值显著高于土著植物区,但Nmic/Nt、Pmic/Pt值3类样地之间差异不显著。3)两种外来植物入侵显著提高土壤脲酶、蛋白酶、蔗糖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其中南美蟛蜞菊入侵区的土壤脲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活性最高,分别比土著植物区增加70.35%、21.51%和227.86%;对于蔗糖酶活性,五爪金龙、南美蟛蜞菊入侵区的增幅则分别达到322.58%和157.14%;过氧化氢酶活性各处理间的差异较小,差异均不显著。4)两种外来植物入侵能够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代谢活性,平均孔颜色变化率(AWCD)在整个培育周期内均表现为五爪金龙入侵区>南美蟛蜞菊入侵区>土著植物区,其中72 h的AWCD值分别为1.18、0.88和0.56,差异显著。与土著植物区相比,五爪金龙入侵区6种类型碳源的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其增幅高达75.00%162.86%;南美蟛蜞菊入侵区碳水化合物类、羧酸类和聚合物类碳源的利用率亦显著提高,其增幅分别为87.72%、41.18%和83.72%;两种入侵植物对不同类型碳源的利用程度存在一定差异,五爪金龙对羧酸类、胺类碳源的利用率显著高于南美蟛蜞菊。主成分分析显示,PC1与PC2能够解释不同入侵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数据71.89%的总体变异,其中PC1主要受碳水化合物类、氨基酸类与聚合物类碳源的影响,PC2则主要受碳水化合物类与羧酸类碳源的制约。两种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产生重要影响,其中入侵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H')、Mc Intosh指数(U)、丰富度指数(S)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Ds)显著高于土著植物区,但两个入侵区之间的差异较小;三个处理区的Pielou均匀度指数(E)差异不明显。【结论】五爪金龙、南美蟛蜞菊两种外来植物能够改善入侵地的土壤营养环境,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形成对自身生长、竞争有利的微环境,从而加快入侵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爪金龙 南美蟛蜞菊 土壤化学 土壤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侵杂草五爪金龙的除草剂植物筛选 被引量:20
2
作者 马瑞君 朱慧 +2 位作者 陈丹生 徐国熙 吴干添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391-395,共5页
本文报道了具有化感作用或潜在抑草活性的17种植物叶片水浸液对华南地区入侵杂草五爪金龙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以期获得对五爪金龙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植物种类,为植物源除草剂的开发奠定基础。结果显示,17种供体植物中有12种能够抑制五爪... 本文报道了具有化感作用或潜在抑草活性的17种植物叶片水浸液对华南地区入侵杂草五爪金龙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以期获得对五爪金龙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植物种类,为植物源除草剂的开发奠定基础。结果显示,17种供体植物中有12种能够抑制五爪金龙幼苗生长,抑制强度依次为假臭草>飞机草>黄帚橐吾>艾蒿>披针叶黄华>微甘菊>马缨丹>鸡矢藤>牧荆>南美蟛蜞菊>胜红蓟>隆缘桉。且假臭草、艾蒿、飞机草、黄帚橐吾和披针叶黄华5种供体植物对五爪金龙的4项生长指标均产生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其中假臭草、飞机草、黄帚橐吾作用浓度较低,且资源丰富,可成为天然除草剂主要的资源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感作用 入侵植物 五爪金龙 植物源除草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化感物质对入侵植物五爪金龙保护酶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孙延杰 庄东红 +2 位作者 杜红 徐效华 马瑞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80-1482,共3页
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Linn.)Sweet]属旋花科(Convolvulaceae)番薯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原产美洲,上世纪早期引入中国。该植物有很强的攀援能力,其生态适应性广泛,生长迅速,繁殖力强,常在路旁、林缘、河岸滩涂、撂荒地... 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Linn.)Sweet]属旋花科(Convolvulaceae)番薯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原产美洲,上世纪早期引入中国。该植物有很强的攀援能力,其生态适应性广泛,生长迅速,繁殖力强,常在路旁、林缘、河岸滩涂、撂荒地及果园等生境中形成群落优势种群,影响农林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爪金龙 入侵植物 保护酶系统 化感物质 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 生态适应性 农林业生产 优势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草五爪金龙花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徐国熙 杨永利 +3 位作者 郭守军 雷海军 朱友冲 洪俊江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87-192,共6页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3)正交试验对五爪金龙花色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该色素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五爪金龙花色素为紫红色,最佳提取工艺为:1%的盐酸乙醇溶液为提取剂,提取温度50℃,料液比为1/20(g/mL),提取时间3h,色素得率...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3)正交试验对五爪金龙花色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该色素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五爪金龙花色素为紫红色,最佳提取工艺为:1%的盐酸乙醇溶液为提取剂,提取温度50℃,料液比为1/20(g/mL),提取时间3h,色素得率为19.6%。色素稳定性研究表明,食品添加剂,金属离子(除铁外)、光照、温度等对五爪金龙花色素均无不良影响,该色素在酸性条件下较为稳定,碱性条件及氧化剂和还原剂对该色素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爪金龙 色素 提取工艺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林业入侵杂草五爪金龙种子的萌发特性 被引量:7
5
作者 朱慧 马瑞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9-30,共2页
采用5种方法对五爪金龙种子进行处理,然后进行萌发试验。结果表明:机械处理和浓硫酸处理能大大提高五爪金龙种子的萌发率,分别达到59%和37%,其中机械处理为提高种子萌发率、快速得到幼苗和鲜体试验材料的最佳处理方法;萌发时间以... 采用5种方法对五爪金龙种子进行处理,然后进行萌发试验。结果表明:机械处理和浓硫酸处理能大大提高五爪金龙种子的萌发率,分别达到59%和37%,其中机械处理为提高种子萌发率、快速得到幼苗和鲜体试验材料的最佳处理方法;萌发时间以6~9d为宜;五爪金龙种子休眠是由种皮阻碍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杂草 五爪金龙 种子 萌发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爪金龙总黄酮的超声提取方法及其鉴定 被引量:8
6
作者 赵则海 韦昌挺 +1 位作者 陈庆华 王治辉 《林业科技开发》 2008年第6期88-90,共3页
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五爪金龙叶中总黄酮的超声提取最佳工艺,并测定其含量。五爪金龙样品用石油醚脱去脂类及部分色素,总黄酮得率最高的提取方法为:乙醇体积分数为80%,超声提取60 min,乙醇溶液体积(mL)与干粉质量(g)比例为40∶1。按最... 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五爪金龙叶中总黄酮的超声提取最佳工艺,并测定其含量。五爪金龙样品用石油醚脱去脂类及部分色素,总黄酮得率最高的提取方法为:乙醇体积分数为80%,超声提取60 min,乙醇溶液体积(mL)与干粉质量(g)比例为40∶1。按最佳超声提取条件,五爪金龙的粗黄酮得率为8.75%,总黄酮提取率为1.216%。通过颜色反应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初步确定五爪金龙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和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爪金龙 超声提取 黄酮类化合物 定性鉴定 藤本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爪金龙在煤矿废弃地的栽培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廖富林 曾宪录 +2 位作者 温茹淑 许良政 杨育兵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12288-12289,共2页
[目的]研究五爪金龙在煤矸石土生长的适应性,为煤矿废弃地植被恢复,减少环境污染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将五爪金龙插条扦插于普通土壤和煤矸石土壤中,测定不同培养基下五爪金龙插条的存活、生物量和生物增长量。观察插条的出芽数... [目的]研究五爪金龙在煤矸石土生长的适应性,为煤矿废弃地植被恢复,减少环境污染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将五爪金龙插条扦插于普通土壤和煤矸石土壤中,测定不同培养基下五爪金龙插条的存活、生物量和生物增长量。观察插条的出芽数及叶片总数。[结果]在煤矸石土壤中生长的五爪金龙插条扦插后第45天的生物量、出芽数、叶片总数,分别超过普通土壤中的36.96%、29.17%、37.59%,土壤中生长的生物量及叶片总数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五爪金龙适宜用于煤矿废弃地的植被重建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爪金龙 土壤 扦插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爪金龙叶总黄酮的提取、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易运红 吕君亮 +1 位作者 刘淑娜 吴功庆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6-92,共7页
采用超声辅助提取五爪金龙叶总黄酮,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粗黄酮经大孔树脂HPD600纯化,通过测定精制黄酮和抗坏血酸的还原力、羟自由基消除能力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 采用超声辅助提取五爪金龙叶总黄酮,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粗黄酮经大孔树脂HPD600纯化,通过测定精制黄酮和抗坏血酸的还原力、羟自由基消除能力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五爪金龙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温度50℃,乙醇浓度80%,料液比1∶35(g·m L-1),时间15min,超声功率120W,总黄酮的提取率可达3.613%。大孔树脂纯化后黄酮含量由18.53提高至83.62%。五爪金龙叶纯化黄酮的还原能力、羟自由基消除能力比同浓度的抗坏血酸差,但随着浓度增大而增大;DPPH消除能力和同浓度抗坏血酸相仿,五爪金龙叶黄酮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可作为天然抗氧剂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爪金龙 黄酮 工艺优化 大孔树脂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侵杂草五爪金龙叶片昆虫取食状类型与取食强度 被引量:1
9
作者 朱慧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9,共4页
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测定,研究不同生境中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叶片的昆虫取食状类型及取食强度,并鉴定其昆虫种类,为粤东地区主要入侵杂草五爪金龙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5个生境中,昆虫对五爪金龙叶片的取食类型主要为... 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测定,研究不同生境中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叶片的昆虫取食状类型及取食强度,并鉴定其昆虫种类,为粤东地区主要入侵杂草五爪金龙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5个生境中,昆虫对五爪金龙叶片的取食类型主要为孔食状和缘食状,孔食状类型所占的比例均高于70%,其中生境1达到92%;取食强度主要集中于1级,均在70%以上,2级为4%~16%;而其重度取食的比例因生境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伴生植物较少或光照充足的生境3与生境5,其重度危害的比例分别达到10.49%、8.17%;各生境中,五爪金龙叶片被昆虫取食的频率随时间而大幅度上升,5月份取食频率在40%以上,至7月份,其取食频率均在90%以上;从五爪金龙植株上采集的昆虫共鉴定出共6目10科,此外还有蜘蛛目和蜱螨目及柄眼科的蜗牛等动物。至于昆虫种类与取食类型、危害程度的对应关系还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杂草 五爪金龙 取食状类型 取食强度 生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食五爪金龙的甘薯台龟甲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丹阳 陈瑞屏 陈开轩 《广东林业科技》 2011年第1期28-32,共5页
调查发现了五爪金龙的一种重要天敌———甘薯台龟甲。对甘薯台龟甲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描述;在室内条件下,观察研究了该天敌的取食力,1头甘薯台龟甲在整个幼虫和成虫期平均可取食约30片叶。
关键词 五爪金龙 甘薯台龟甲 形态 生物学 取食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爪金龙两种化感作用途径释放的化学成分分析及其效应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金慧 马慧燕 +1 位作者 陈煜 何禾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8-100,共13页
五爪金龙是我国华南地区具有强入侵性的外来植物,其入侵机制与化感作用间的关系备受学者关注。通过模拟自然条件下五爪金龙挥发和淋溶两种途径的作用,发现这两种途径对三叶鬼针草和生菜种子发芽率、发芽速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继而... 五爪金龙是我国华南地区具有强入侵性的外来植物,其入侵机制与化感作用间的关系备受学者关注。通过模拟自然条件下五爪金龙挥发和淋溶两种途径的作用,发现这两种途径对三叶鬼针草和生菜种子发芽率、发芽速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继而采取顶空固相微萃取及树脂洗脱法分别收集这两种途径释放的物质,并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法分析各自成分。结果表明,五爪金龙叶片挥发物被检测出18种萜烯类化合物,其中石竹烯(28.17%),β-罗勒烯(16.59%),α-蒎烯(13.65%)和β-柏木烯(9.43%)相对含量较多。淋溶水主要为酚酸类,肉桂酸(39.21%),琥珀酸(15.15%),丙酸(11.12%)及月桂酸(9.38%)相对含量居于前四。在定量得出上述主要物质实际浓度后,进一步处理受试植物发现,淋溶途径释放的肉桂酸和月桂酸显著抑制两种受体植物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速率,丙酸和琥珀酸则对两种受体植物大部分指标无显著影响。此外,4种主要叶片挥发物对受体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也有明显差异,β-柏木烯和石竹烯的作用明显强于α-蒎烯和β-罗勒烯。综上所述,挥发与淋溶是五爪金龙重要的化感效应作用途径,它们分别产生以萜烯及酚酸类为代表的物质,且这两类物质对受体植物种子萌发能形成抑制,但不同物质对受体植物的抑制程度显著不同。由此可见外来植物五爪金龙产生的化感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释放并发挥作用,其中的关键物质则对其化感作用效果产生决定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感作用 五爪金龙 挥发 淋溶 萜烯类 酚酸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爪金龙抑制香蕉枯萎病有效成分的鉴定与抑菌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顾承真 高钰杰 +3 位作者 邱子宿 吕晶 李婷 曾任森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2年第7期23-26,共4页
探究五爪金龙抑制香蕉枯萎病病原菌的物质基础,为开发绿色、有效防治香蕉枯萎病的植物源农药提供先导化合物。以五爪金龙为研究对象,采用柱层析的方法对五爪金龙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用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鉴定单体化合物的结构... 探究五爪金龙抑制香蕉枯萎病病原菌的物质基础,为开发绿色、有效防治香蕉枯萎病的植物源农药提供先导化合物。以五爪金龙为研究对象,采用柱层析的方法对五爪金龙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用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鉴定单体化合物的结构,并用抑菌圈法测定化合物在不同浓度下对香蕉枯萎病病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五爪金龙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单体化合物,鉴定为东莨菪亭内酯、没食子酸、β-谷甾醇,其中东莨菪亭内酯在50μg·mL^(-1)的浓度下能很好地抑制香蕉枯萎病病原菌的生长。东莨菪亭内酯可作为先导化合物合成具有抑制香蕉枯萎病病原菌生长的新型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爪金龙 香蕉枯萎病 化学成分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秀瑶医对痧症的认识及治疗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江洪 杨冰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S1期82-83,共2页
关键词 痧症 水煎服 瑶医 民族医药 金秀县 仙鹤草 山芝麻 五爪金龙 尖尾芋 黄花倒水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治细菌性鱼病验方11则
14
作者 许良政 《农村新技术》 1994年第7期22-22,共1页
关键词 细菌性鱼病 烂鳃病 白头白嘴病 三病 白皮病 杨树叶 五爪金龙 鲜叶 稀糊 磺胺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