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2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氧化硅/石墨烯水性环氧树脂复合涂层的制备及防腐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爽 王良旺 +3 位作者 朱建康 张双红 郭华超 文芳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1-216,共6页
为了考察石墨烯的腐蚀促进活性,在石墨烯表面负载纳米二氧化硅对石墨烯进行绝缘改性,通过FT-IR、XPS、TEM和四探针表征手段对二氧化硅/石墨烯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将二氧化硅/石墨烯复合材料添加到水性环氧树脂中测试其涂层防护性能和物... 为了考察石墨烯的腐蚀促进活性,在石墨烯表面负载纳米二氧化硅对石墨烯进行绝缘改性,通过FT-IR、XPS、TEM和四探针表征手段对二氧化硅/石墨烯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将二氧化硅/石墨烯复合材料添加到水性环氧树脂中测试其涂层防护性能和物理性能。结果表明,加入二氧化硅/石墨烯复合填料能提高水性环氧树脂涂层的防腐性能和物理性能;与纯环氧树脂涂层相比,二氧化硅/石墨烯复合材料水性防腐涂层的氧气透过率(OTR)和水蒸气透过率(WVTR)分别降低了96.1%和95.4%;电化学测试表明石墨烯表面沉积二氧化硅可以屏蔽掉石墨烯的导电性,从而抑制其腐蚀促进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二氧化硅 腐蚀促进活性 复合材料 水性防腐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改性氧化石墨烯/水性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2
作者 阎宗尧 乔鸿超 +3 位作者 王育奎 梅延坤 李骏 秦承暄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3-68,共6页
利用四乙氧基硅烷(TEOS)原位水解法制备了纳米SiO_(2)改性氧化石墨烯(GO-S),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对GO和GO-S进行对比研究,证明了GO-S的成功制备。进一步地,制备了水性... 利用四乙氧基硅烷(TEOS)原位水解法制备了纳米SiO_(2)改性氧化石墨烯(GO-S),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对GO和GO-S进行对比研究,证明了GO-S的成功制备。进一步地,制备了水性聚氨酯(WPU)、WPU/GO和WPU/GO-S,对比研究了样品的性能。拉伸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与纯WPU相比,WPU/GO的拉伸强度有所提升,但断裂伸长率显著下降。WPU/GO-S的拉伸强度提升至WPU的256%,断裂伸长率略微下降。水接触角测试结果表明,WPU/GO-S的水接触角高达75°,明显高于WPU的61°,说明GO-S的加入显著提高了WPU涂层的疏水性。耐腐蚀性测试结果表明,WPU/GO-S的阻抗模最高,比基板增大约1个数量级,也明显优于WPU/GO涂层,证明WPU/GO-S的耐腐蚀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 二氧化硅 水性聚氨酯 拉伸性能 耐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二氧化硅复合材料对铀(Ⅵ)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亮 谢水波 +2 位作者 杨金辉 曾涛涛 刘金香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64-1271,共8页
以氧化石墨烯(GO)、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P123)为表面活性剂,利用TEOS水解成SiO_2合成了氧化石墨烯/二氧化硅复合材料(GOS)。通过静态实验,探讨pH、GOS投加量、吸附时间和U(Ⅵ)初始浓度对GOS吸附U(Ⅵ)的... 以氧化石墨烯(GO)、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P123)为表面活性剂,利用TEOS水解成SiO_2合成了氧化石墨烯/二氧化硅复合材料(GOS)。通过静态实验,探讨pH、GOS投加量、吸附时间和U(Ⅵ)初始浓度对GOS吸附U(Ⅵ)的影响,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分析(EDS)对GOS进行表征,并探讨其吸附U(Ⅵ)的机理。结果表明:当溶液pH为6,投加量为0.2 g/L,吸附时间为120 min时,GOS吸附U(Ⅵ)效果最佳;吸附过程较好地拟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1)和Freundlich等温模型(R2≈1);Si O_2成功与GO复合,GOS对U(Ⅵ)具有很好的吸附性能,其吸附U(Ⅵ)前后自身结构并未发生变化,其对U(Ⅵ)的吸附机理以—COOH、—OH的离子交换作用为主,Si—OH的络合反应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 二氧化硅 复合材料 铀(Ⅵ)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二氧化硅协同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善荣 陆绍荣 +2 位作者 凌日华 袁正凯 祁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1-144,共4页
以氧化石墨烯(GO)、硅溶胶、甲苯二异氰酸酯为原料,合成二氧化硅接枝氧化石墨烯(SiO2-g-GO)化合物,并用于改性环氧树脂制备SiO2-g-GO/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采用红外光谱(FT-IR)、广角X射线衍射(WAXD)、热重分析(TGA)、动态机械分析仪(DMA... 以氧化石墨烯(GO)、硅溶胶、甲苯二异氰酸酯为原料,合成二氧化硅接枝氧化石墨烯(SiO2-g-GO)化合物,并用于改性环氧树脂制备SiO2-g-GO/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采用红外光谱(FT-IR)、广角X射线衍射(WAXD)、热重分析(TGA)、动态机械分析仪(DMA)及扫描电镜(SEM)对复合材料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SiO2-g-GO用量为5 phr,材料冲击强度提高到38.79 kJ/m2,是纯环氧树脂的2.2倍左右;同时,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及弹性模量分别提高了1.35倍、1.45倍、1.42倍。TGA及DMA研究表明,改性后复合材料的起始分解温度、最大分解温度、储能模量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分别比环氧树脂有明显的提高。冲击断面的SEM表明,SiO2-g-GO对环氧树脂固化物有明显的增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氧化石墨 环氧树脂 协同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协同氧化石墨烯改性丁苯橡胶复合材料及性能研究
5
作者 王博煜 尹常杰 张秋禹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7-91,共5页
采用静电自组装法首先制备二氧化硅/氧化石墨烯复合粒子(SiO_(2)@GO),然后对改性后的复合粒子进行了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热失重(TG)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的表征。最后,通过机械共混法制备得到了SiO_(2)@GO增强的丁苯橡胶(SBR)复... 采用静电自组装法首先制备二氧化硅/氧化石墨烯复合粒子(SiO_(2)@GO),然后对改性后的复合粒子进行了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热失重(TG)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的表征。最后,通过机械共混法制备得到了SiO_(2)@GO增强的丁苯橡胶(SBR)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单独二氧化硅增强的SBR复合材料相比,SiO_(2)@GO/SBR的最小转矩、最大转矩、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均较大,硫化时间也较长,并随着复合粒子添加量的增加而变大。当加入质量分数约为13%的复合粒子时,增强后的橡胶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分别能达到5.40MPa、36.35kN/m,动态力学性能表明增强后SBR复合物的抗湿滑性和低滚动阻力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自组装 二氧化硅/氧化石墨烯复合粒子 丁苯橡胶 抗湿滑性 低滚动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钡铁氧体/石墨烯/二氧化硅柔性复合材料吸波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杰 董子靖 +3 位作者 宋佳敏 张昭环 陈敏 孙润军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155-4161,共7页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也被广泛地应用到生活与工作中,伴随其而来的电磁污染也成为日益严重的问题,具有“薄、轻、宽、强”的吸波材料得到了广泛的关注。采用机械混合法将钡铁氧体(BaFe_(12)O_(19))、石墨烯(grap...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也被广泛地应用到生活与工作中,伴随其而来的电磁污染也成为日益严重的问题,具有“薄、轻、宽、强”的吸波材料得到了广泛的关注。采用机械混合法将钡铁氧体(BaFe_(12)O_(19))、石墨烯(graphene)、二氧化硅(SiO_(2))进行混合,制备多元复合吸波剂,以水性聚氨酯为粘结剂,使用流延工艺制备多元复合吸收剂涂层织物,并分析其结构、形貌、机械以及吸波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柔性吸波涂层织物在吸波剂配比为0.4(BaFe_(12)O_(19)-graphene)-0.6SiO_(2)、吸波涂层厚度为1.2 mm时,最小反射损耗达到-14.58 dB,有效吸波带宽为0.94 GHz(12.91~13.58 GHz),具备涂层薄、吸波强度高、吸收频带宽、质量轻的潜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钡铁氧体 石墨 二氧化硅 涂层 吸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吸附领域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王鹏鹏 李洁 +2 位作者 陈连喜 王雨 方金金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70-1777,共8页
近十年来,氧化石墨烯(GO)基复合材料日益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兴趣,而氧化石墨烯和二氧化硅的复合材料是其中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氧化石墨烯/二氧化硅(GO/Si O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吸附领域的应用。其制备方法包括非共价键法和共... 近十年来,氧化石墨烯(GO)基复合材料日益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兴趣,而氧化石墨烯和二氧化硅的复合材料是其中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氧化石墨烯/二氧化硅(GO/Si O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吸附领域的应用。其制备方法包括非共价键法和共价键法,在非共价键法中,包括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法和二氧化硅表面改性法;在共价键法中,包括形成酰胺键(-CO-NH-)、硅酯键(-COOSi-)、碳氧硅键(-C-O-Si-)。吸附领域的应用包括对重金属离子、有机物的吸附。最后,我们对氧化石墨烯/二氧化硅复合材料将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 二氧化硅 复合材料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聚苯胺复合粒子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6
8
作者 井新利 王杨勇 张东华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0-24,共5页
在化学氧化聚合的反应介质中分散二氧化硅粒子,苯胺(ANI)优先在二氧化硅粒子表面聚合,形成聚苯胺(PANI)包覆的二氧化硅复合粒子(SD/PANI)。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表明,ANI用量较小时,在二氧化硅粒子表面形成均匀... 在化学氧化聚合的反应介质中分散二氧化硅粒子,苯胺(ANI)优先在二氧化硅粒子表面聚合,形成聚苯胺(PANI)包覆的二氧化硅复合粒子(SD/PANI)。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表明,ANI用量较小时,在二氧化硅粒子表面形成均匀的PANI层,其厚度在10~60nm之间;ANI用量较大时,二氧化硅粒子表面有颗粒状PANI形成。紫外-可见光光谱(UV-VI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表明,复合粒子表面PANI的氧化程度随ANI用量的减小有所下降。复合粒子表面的PANI对二氧化硅结合牢固,这种复合粒子能像纯PANI颗粒一样使冷轧钢(CRS)表面钝化,可以作为廉价的缓蚀剂用于防腐涂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二氧化硅 复合粒子 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二氧化硅@十四烷复合纳米相变胶囊的表征及其乳液性能 被引量:12
9
作者 方玉堂 谢鸿洲 +3 位作者 梁向晖 余慧敏 高学农 张正国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00-805,共6页
采用细乳液原位聚合法,研制了以正十四烷(Tet)为芯材、高热导率二氧化硅(SiO2)改性的聚苯乙烯(PS)为壳层的新型复合纳米相变胶囊蓄冷材料;对复合胶囊形貌、组成以及热物性进行纳米粒度、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差示扫描... 采用细乳液原位聚合法,研制了以正十四烷(Tet)为芯材、高热导率二氧化硅(SiO2)改性的聚苯乙烯(PS)为壳层的新型复合纳米相变胶囊蓄冷材料;对复合胶囊形貌、组成以及热物性进行纳米粒度、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差示扫描量热(DSC)以及热失重(TG)等表征,并测试其乳液的热导率、比热容、黏度及机械稳定性。结果显示:复合相变胶囊平均粒径为64.90 nm,具有规整的球形核壳结构,表面硅含量(质量分数)为3.27%,相变潜热达83.38 J·g-1,复合壳材对芯材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其乳液的热导率及比热容峰值均优于未用SiO2改性的纳米胶囊乳液,且乳液具有较高机械稳定性和较低黏度,可作为潜在的蓄冷用功能热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相变胶囊 纳米粒子 高导热性二氧化硅 热传导 蓄冷流体 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台洪旭 丁国新 +1 位作者 吴敏敏 尚峰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222-2225,2233,共5页
从物理改性、原位生长以及化学改性三方面综述了GO-SiO_(2)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并介绍了在制备GO-SiO_(2)纳米复合材料时工艺不同所带来的优缺点,重点阐述了化学改性制备的研究进展。目前纳米SiO_(2)和GO已成为轮胎制造企业的主要... 从物理改性、原位生长以及化学改性三方面综述了GO-SiO_(2)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并介绍了在制备GO-SiO_(2)纳米复合材料时工艺不同所带来的优缺点,重点阐述了化学改性制备的研究进展。目前纳米SiO_(2)和GO已成为轮胎制造企业的主要增强填料,优化GO-SiO_(2)纳米复合材料生产步骤并提高产量,开发更加简便、高效的工艺路线的研究越发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二氧化硅 原位生长 化学改性 物理改性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油水分离的氧化石墨烯/二氧化硅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袁茹欣 陈文革 +1 位作者 栗雯绮 李拥璇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7-105,共9页
为了提升纯氧化石墨烯(GO)膜的油水分离性能,以GO粉末为原料,微米二氧化硅(SiO_(2))粉末为改性添加剂,乙二胺(EDA)为交联剂,纤维素微孔滤膜为基底膜,采用真空抽滤技术制备了GO/SiO_(2)复合薄膜用于油水分离,采用SEM、XRD和AFM分别分析了... 为了提升纯氧化石墨烯(GO)膜的油水分离性能,以GO粉末为原料,微米二氧化硅(SiO_(2))粉末为改性添加剂,乙二胺(EDA)为交联剂,纤维素微孔滤膜为基底膜,采用真空抽滤技术制备了GO/SiO_(2)复合薄膜用于油水分离,采用SEM、XRD和AFM分别分析了GO/SiO_(2)复合薄膜的微观形貌、物相组成和表面粗糙度,研究了改变添加剂的含量对GO/SiO_(2)复合薄膜亲水性能、渗透通量、油水乳液分离性能以及循环使用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SiO_(2)颗粒插入GO纳米片层之间,EDA联结相邻的GO纳米片,形成多孔纳米通道,复合薄膜GO/SiO_(2)的质量比为1∶2时,性能最佳,纯水渗透通量可达839 L/(m^(2)·h),平均接触角55.42°,不同种类的油水乳液截留率超过99.2%.循环实验表明,在6次循环后仍能保持99.6%的高截留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 油水分离 层状结构 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氧化石墨烯-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4
12
作者 连文贤 刘玮欣 +3 位作者 银波 张洁 刘兴平 唐韶坤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24-831,共8页
针对传统二氧化硅气凝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强度低、易吸水、各项性能难以兼顾等问题,以乙二胺(EDA)还原改性的氧化石墨烯气凝胶作为增强材料,以六甲基二硅氮烷(HMDS)作为疏水改性剂,以四乙氧基硅烷(TEOS)作为硅源,将二氧化硅前驱体溶... 针对传统二氧化硅气凝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强度低、易吸水、各项性能难以兼顾等问题,以乙二胺(EDA)还原改性的氧化石墨烯气凝胶作为增强材料,以六甲基二硅氮烷(HMDS)作为疏水改性剂,以四乙氧基硅烷(TEOS)作为硅源,将二氧化硅前驱体溶液浸渍到还原氧化石墨烯气凝胶(rGOA)中,通过溶胶-凝胶法进而冷冻干燥获得还原氧化石墨烯-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rGOSA)。考察rGOA负载量对rGOSA的微观结构及其物化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rGOSA表现出更强的热稳定性和疏水性,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隔热性能。热分解温度高达400℃,水接触角高达143°,应变50%时的抗压强度为0.328 MPa,导热系数低至0.0390W·(m·K)^(-1)(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气凝胶 还原氧化石墨 热稳定性 疏水性 机械性能 隔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粒子增韧聚丙烯的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羊海棠 杨瑞成 +3 位作者 冯辉霞 李迎春 陈奎 袁晓波 《甘肃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4-36,共3页
研究了纳米二氧化硅(SiO2)粒子对聚丙烯(PP)的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的影响,比较了溶液共混法与聚合法的改性效果差异,并从机理上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用溶液共混法制备的纳米SiO2/PP复合材料,其冲击强度在纳米SiO2粒子含量为4%左右时达到... 研究了纳米二氧化硅(SiO2)粒子对聚丙烯(PP)的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的影响,比较了溶液共混法与聚合法的改性效果差异,并从机理上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用溶液共混法制备的纳米SiO2/PP复合材料,其冲击强度在纳米SiO2粒子含量为4%左右时达到最大值,约为未经改性的PP材料的8倍;用纳米SiO2粒子改性的PP材料的拉伸强度与未经改性的PP材料基本一致;在相似的工艺条件下,共混法对PP的增韧效果较聚合法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粒子 聚丙 冲击强度 拉伸强度 溶液共混法 聚合法 增韧机理 复合材料 界面结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钙/二氧化硅纳微复合粒子的高能球磨制备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亚云 张浩 +1 位作者 王利青 尹长浩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2-34,共3页
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了碳酸钙(纳米)/二氧化硅(微米)复合粒子。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仪(ED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研究了球磨过程中复合粉体的相组成和微观组织;对碳酸钙/二... 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了碳酸钙(纳米)/二氧化硅(微米)复合粒子。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仪(ED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研究了球磨过程中复合粉体的相组成和微观组织;对碳酸钙/二氧化硅复合粒子的粒径、形态、结构进行了测定与表征。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复合粉体在强烈的冲击、挤压作用下逐渐细化和均匀化;球磨240 min可形成结合紧密的碳酸钙/二氧化硅复合粒子,并使之球形化;纳米碳酸钙均匀复合于二氧化硅的表面及其空隙,复合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物质;强烈的机械力作用,使纳米碳酸钙表面晶体结构发生畸变,颗粒表面无定形化程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钙 二氧化硅 复合粒子 高能球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氧化石墨烯复合物对普通硅酸盐水泥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阴钰娇 吴飞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352-3358,共7页
氧化石墨烯(GO)在水泥中的分散性较差,限制了其提高水泥基复合材料性能。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二氧化硅/氧化石墨烯复合物(GOS),在模拟的水泥孔隙溶液中对比了GO和GOS的分散稳定性;同时,制备了添加纳米片的水泥浆体,研究了GO和GOS... 氧化石墨烯(GO)在水泥中的分散性较差,限制了其提高水泥基复合材料性能。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二氧化硅/氧化石墨烯复合物(GOS),在模拟的水泥孔隙溶液中对比了GO和GOS的分散稳定性;同时,制备了添加纳米片的水泥浆体,研究了GO和GOS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GOS在水泥环境中的分散稳定性明显优于GO;与对照组相比,GO/水泥基复合材料的28 d抗折和抗压强度分别提高了20.48%和13.14%,而GOS/水泥基复合材料分别提高了35.42%和23.90%。微观分析表明,GO/水泥基复合材料内部形成花状水化晶体,GOS/水泥基复合材料内部的水化晶体彼此交联,结构致密,降低了水泥脆性,提高了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 纳米二氧化硅 分散性 水泥 力学性能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和氧化石墨烯复掺对油井水泥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瑞 张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35-840,共6页
为了探索氧化石墨烯(GO)和纳米二氧化硅(NS)复掺对水泥力学性能的影响,制备了纳米二氧化硅-氧化石墨烯(NS-GO)复合分散液,并掺入油井水泥制备了NS-GO水泥样品。分别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FT... 为了探索氧化石墨烯(GO)和纳米二氧化硅(NS)复掺对水泥力学性能的影响,制备了纳米二氧化硅-氧化石墨烯(NS-GO)复合分散液,并掺入油井水泥制备了NS-GO水泥样品。分别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FTIR)对样品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纳米材料在基材中的分散性对复合材料性能有重要影响,NS与GO的共价结合有利于NS-GO颗粒在水泥碱性环境中的分散;水化28 d后,NS-GO(0.03%GO+1.5%NS)水泥样品的抗折抗压强度分别提高了41.96%和41.71%,远优于单掺纳米材料(0.03%GO或1%NS)的水泥样品;GO和NS具有协同作用,其促进了水泥内部产生柱状和花状水化物,桥接了裂缝,使水泥硬化浆体致密化,最终改善了水泥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 纳米二氧化硅 油井水泥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的等离子体法制备及其结构研究
17
作者 杨屹 程旺 +1 位作者 尹波 杨鸣波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83-587,共5页
本文通过大气压滑动弧等离子体高效修饰改性了氧化石墨烯(GO),制备GO/SiO_2纳米复合材料。GO/SiO_2的整体形态及SiO_2沉积物中的颗粒粒径与分布可分别通过反应物中正硅酸乙酯(TEOS)的使用量以及等离子体放电功率进行控制。于0.03mg TEOS... 本文通过大气压滑动弧等离子体高效修饰改性了氧化石墨烯(GO),制备GO/SiO_2纳米复合材料。GO/SiO_2的整体形态及SiO_2沉积物中的颗粒粒径与分布可分别通过反应物中正硅酸乙酯(TEOS)的使用量以及等离子体放电功率进行控制。于0.03mg TEOS/1mg GO,输入电压为290v的条件下,制备得到了SiO_2颗粒(约119nm)呈阵列规整排布于GO表面的GO/SiO_2样品。由于该处理方法具有连续处理的特点,所以在纳米粒子改性效率上相对于传统表面化学改性有很大的提高。除了本文提到的GO粒子以及TEOS前驱体,该方法也适用于其他纳米粒子,且能在其表面实现包括有机、无机等多种表面修饰结构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压滑动弧等离子体 纳米粒子改性 连续处理 氧化石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法制备二氧化硅/银复合粒子
18
作者 郑典模 叶焕英 +1 位作者 庄叶凯 熊训满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7-39,共3页
以球形纳米二氧化硅、硝酸银为原料,通过化学还原法制备了二氧化硅/银复合粒子。探讨了还原剂、硝酸银添加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对二氧化硅载银粒子载银量的影响规律。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法(AAS)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对产物的含... 以球形纳米二氧化硅、硝酸银为原料,通过化学还原法制备了二氧化硅/银复合粒子。探讨了还原剂、硝酸银添加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对二氧化硅载银粒子载银量的影响规律。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法(AAS)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对产物的含银量、晶型及平均粒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取0.5 g球形纳米二氧化硅,在硝酸银浓度为3×10-2mol/L、硝酸银乙醇溶液添加量为20 mL、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2 h、乙醛为还原剂的条件下,获得的二氧化硅载银粒子的载银量为10.6%(质量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复合粒子 还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聚合物复合膜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19
作者 赵业昊 吴红丹 周志辉 《中国材料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4-252,共9页
氧化石墨烯(GO)是最薄的二维纳米材料,具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大的比表面积、良好的机械及热稳定性,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新型材料。为改善单一GO膜在水溶液中因静电排斥、水合作用和团聚效应导致的分离性能下降的问题,基于聚合物膜较高... 氧化石墨烯(GO)是最薄的二维纳米材料,具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大的比表面积、良好的机械及热稳定性,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新型材料。为改善单一GO膜在水溶液中因静电排斥、水合作用和团聚效应导致的分离性能下降的问题,基于聚合物膜较高的化学和机械稳定性、抗氧化性和生物相容性,将聚合物与GO膜结合制备得到GO/聚合物复合膜,可以有效增强单一GO膜的渗透率和污染物拦截率,提高膜稳定性,在水处理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GO/聚合物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分析了GO/聚合物复合膜去除污染物的机理,介绍了GO/聚合物复合膜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最后,对GO/聚合物复合膜未来的研究方向做了进一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 聚合物 复合 制备 水处理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Xene-氧化石墨烯改性碳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力学性能 被引量:2
20
作者 左红梅 高敏 +2 位作者 阮芳涛 邹梨花 徐珍珍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5,共7页
为提高聚乳酸(PLA)的力学性能,以碳纤维(CF)为增强体,研究了CF、聚乙烯亚胺(PEI)和MXene-氧化石墨烯(MXene-GO)改性CF对PLA力学性能的影响。首先,通过PEI在CF表面引入活性胺基基团,得到PEI-CF;其次,通过MXene-GO改性CF-PEI;最后,通过双... 为提高聚乳酸(PLA)的力学性能,以碳纤维(CF)为增强体,研究了CF、聚乙烯亚胺(PEI)和MXene-氧化石墨烯(MXene-GO)改性CF对PLA力学性能的影响。首先,通过PEI在CF表面引入活性胺基基团,得到PEI-CF;其次,通过MXene-GO改性CF-PEI;最后,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和注射成型方法制备了不同CF/PLA复合材料,探究了PEI和不同MXene-GO质量分数改性CF对CF/PLA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I和MXene-GO改性后CF/PLA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得到了改善;由于纤维的长度小于临界增强长度,PEI和MXene-GO改性对CF/PLA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影响较小;此外,随着MXene-GO的添加及其质量分数的增加,CF-PEI/PLA复合材料拉伸断裂面越来越不平整,PEI-MXene-GO改性后的CF/PLA复合材料断裂面出现断裂碎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氧化石墨 过渡金属碳/氮化物 纤维表面改性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聚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