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b及二次淬火对Q&P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君 丁桦 +1 位作者 唐正友 李懋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6-70,共5页
主要对0.19C-1.52Si-1.53Mn-0.14Al-0.048Nb和0.19C-1.52Si-1.48Mn-0.15Al两种成分的钢进行了Q&P(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工艺处理,并研究二次淬火对Q&P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b的加入能够起到细晶强化和沉淀强化的效... 主要对0.19C-1.52Si-1.53Mn-0.14Al-0.048Nb和0.19C-1.52Si-1.48Mn-0.15Al两种成分的钢进行了Q&P(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工艺处理,并研究二次淬火对Q&P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b的加入能够起到细晶强化和沉淀强化的效果,提高Q&P钢的综合性能.强塑积最高可达到25 190 MPa.%.二次淬火能够提高实验钢最终的马氏体含量,并大大提高钢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降低了实验钢的应变硬化指数和总延伸率.若不采用二次淬火则会使实验钢的塑性大大提高,综合力学性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工艺 二次淬火 力学性能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淬火对20CrMnTi渗碳钢组织和扭转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迟长志 李世欣 +1 位作者 孟凡博 孙鹏轩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1-93,共3页
利用正交试验一次淬火、二次淬火和低温回火处理对20CrMnTi渗碳钢组织和扭转强度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二次淬火能明显细化和强化组织,获得扭转强度最大的最佳工艺为二次860℃淬火,220℃×4 h回火;二次淬火对20CrMnTi钢的扭转... 利用正交试验一次淬火、二次淬火和低温回火处理对20CrMnTi渗碳钢组织和扭转强度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二次淬火能明显细化和强化组织,获得扭转强度最大的最佳工艺为二次860℃淬火,220℃×4 h回火;二次淬火对20CrMnTi钢的扭转强度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CrMnTi 渗碳钢 二次淬火 扭转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双相钢的二次淬火工艺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国顺 孙英时 《大连铁道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75-78,共4页
研究了20SiMnTi钢经过不同热处理工艺处理,分析随亚温淬火温度的变化,材料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热处理可以使材料得到良好的强塑性配合.其抗拉强度达到 950MPa,屈服强度达到 920 MPa,伸长率为20%... 研究了20SiMnTi钢经过不同热处理工艺处理,分析随亚温淬火温度的变化,材料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热处理可以使材料得到良好的强塑性配合.其抗拉强度达到 950MPa,屈服强度达到 920 MPa,伸长率为20%,断面收缩率为5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温淬火 强度 塑性 低碳双相钢 二次淬火 综合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用高强韧钢二次淬火过程对屈强比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朝阳 郭呈宇 +2 位作者 康永林 王书桓 于浩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78-1482,共5页
为了解决传统调质热处理工艺获得材料屈强比较高的问题,本文研究了船用高强韧钢在一次淬火+两相区二次淬火+回火过程中的组织转变及其对力学性能与屈强比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与高温共聚焦金相显微镜对高强韧钢热处理过程中的组织转变... 为了解决传统调质热处理工艺获得材料屈强比较高的问题,本文研究了船用高强韧钢在一次淬火+两相区二次淬火+回火过程中的组织转变及其对力学性能与屈强比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与高温共聚焦金相显微镜对高强韧钢热处理过程中的组织转变进行观察与分析,并结合力学性能测试分析组织转变对力学性能及屈强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二次淬火温度的升高,高强韧钢的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升高且屈强比升高,高强韧钢热处理态组织为铁素体+回火板条马氏体。高强韧钢在二次加热保温时,一次淬火形成的马氏体板条界促进奥氏体形核从而细化晶粒,提高了强度与低温韧性,屈服强度均高于800 MPa,-50℃冲击功均高于200 J;同时,两相区二次加热时产生了软相铁素体,并在后续二次淬火及回火过程中保持稳定,降低了屈强比,最低可达0.92。合理的二次淬火热处理工艺可以在保证强韧性的前提下获得较低的屈强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高强韧钢 二次淬火 力学性能 屈强比 高温金相 组织转变 铁素体 回火板条马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抱轴承箱材料的二次淬火 被引量:1
5
作者 高卫东 封全保 杨川 《铁道机车车辆》 2004年第4期38-40,共3页
对机车抱轴承箱材料ZG2 5Mn进行了正火、调质、二次淬火的热处理工艺试验 ,比较分析了不同工艺的金相组织和机械性能 ,阐述了二次淬火的强韧化机理 ,认为二次淬火可以改善组织 ,提高强度与韧性。采用了二次淬火的强韧化工艺后 ,提高了... 对机车抱轴承箱材料ZG2 5Mn进行了正火、调质、二次淬火的热处理工艺试验 ,比较分析了不同工艺的金相组织和机械性能 ,阐述了二次淬火的强韧化机理 ,认为二次淬火可以改善组织 ,提高强度与韧性。采用了二次淬火的强韧化工艺后 ,提高了抱轴承箱的综合性能 ,达到了法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车 抱轴承箱材料 ZG25Mn 二次淬火 热处理 强韧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淬火温度对G20CrNi2Mo轴承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崔皓哲 王培 +1 位作者 蒋中华 张玉妥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41-45,共5页
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冲击试验等分析二次淬火温度对G20CrNi2Mo轴承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80~860℃二次淬火温度范围内,晶粒尺寸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三种不同淬火温度下G20CrNi2Mo轴承钢基体组织均... 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冲击试验等分析二次淬火温度对G20CrNi2Mo轴承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80~860℃二次淬火温度范围内,晶粒尺寸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三种不同淬火温度下G20CrNi2Mo轴承钢基体组织均为马氏体组织,且马氏体组织板条尺寸随淬火温度升高而逐渐细化;对不同二次淬火温度下经170℃回火后的G20CrNi2Mo渗碳轴承钢试样进行力学性能检测,发现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在860℃最大,分别为1212.5MPa和1431MPa,室温冲击韧性和伸长率在二次淬火温度为780℃时最高,达到121.50J和16%;三种不同淬火温度下洛氏硬度值大于40HRC,残余奥氏体含量≤1.0%,均达到轴承钢的应用要求;二次淬火温度为820℃时强韧性匹配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20CrNi2Mo轴承钢 二次淬火温度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CrMnTi钢大齿轮磨削烧伤裂纹分析
7
作者 薛雨 袁岳东 +1 位作者 赵丽员 陈家禄 《煤矿机械》 2025年第2期111-113,共3页
20CrMnTi钢制大齿轮在装机过程中发现第12齿齿面裂纹,为确定裂纹产生的原因,对渗碳淬火大齿轮进行了化学成分检验、非金属夹杂物检测、硬度检验及金相检验等。结果表明:表面磨削时产生了过多的磨削热,使齿面温度升到奥氏体转变区间,在... 20CrMnTi钢制大齿轮在装机过程中发现第12齿齿面裂纹,为确定裂纹产生的原因,对渗碳淬火大齿轮进行了化学成分检验、非金属夹杂物检测、硬度检验及金相检验等。结果表明:表面磨削时产生了过多的磨削热,使齿面温度升到奥氏体转变区间,在切削液的冷却作用下,齿面表层转变为二次淬火隐针马氏体区,表面发生了磨削淬火烧伤,组织应力增大,导致裂纹的产生。引起磨削烧伤及裂纹的原因是磨齿工序中磨削参数不合理,在此基础上改进工艺参数可避免磨削后齿面出现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CrMnTi 大齿轮 磨削裂纹 二次淬火隐针马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功率柴油机供油凸轮轴失效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立华 王东军 +1 位作者 赵瑞 单立军 《内燃机》 2014年第5期40-41,52,共3页
针对某型号大功率柴油机供油凸轮轴使用过程中发生的质量问题进行失效分析,并通过现象再现验证,提出了改进加工方法及增加特殊检验工序,杜绝了类似问题发生,供适用厂家参考。
关键词 柴油机 失效分析 二次淬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凸轮表面损伤分析及改进
9
作者 辛延君 王超 姜爱龙 《内燃机与动力装置》 2020年第3期73-76,共4页
为解决某船用发动机耐久试验中凸轮表面出现裂纹和材料剥落的问题,通过宏观形貌观察、金相分析及硬度检测等对凸轮进行失效分析,确认凸轮表面失效模式为接触疲劳失效,主要原因为凸轮在加工过程中磨削量太大,经磨削液冷却造成表面二次淬... 为解决某船用发动机耐久试验中凸轮表面出现裂纹和材料剥落的问题,通过宏观形貌观察、金相分析及硬度检测等对凸轮进行失效分析,确认凸轮表面失效模式为接触疲劳失效,主要原因为凸轮在加工过程中磨削量太大,经磨削液冷却造成表面二次淬火,在长期较高的接触应力作用下,引起凸轮表面压碎,表层金属材料剥落。优化凸轮精磨过程中的磨削参数,降低磨削速度和径向进给量,再次进行耐久试验,凸轮表面完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凸轮 材料剥落 二次淬火 接触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柴油机活塞销断裂失效分析
10
作者 尚卫 王洋 《内燃机与动力装置》 2013年第1期51-54,共4页
通过计算校核、宏观分析、扫描电镜分析以及金相分析,认为活塞销断裂的主要原因为活塞销端面以及圆角处在磨削过程中出现了二次淬火现象,导致端面出现沿晶裂纹,发生沿晶断裂。
关键词 活塞销 沿晶断裂 二次淬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