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浓度有机废液的流化床焚烧技术及二次污染物排放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斌 杨家林 +2 位作者 蒋旭光 池涌 严建华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2期152-157,共6页
报道了采用高浓度有机废液与煤粉混合制成废水煤浆实施流化床焚烧的技术方案 ,并着重研究了浙江某制药厂高浓度有机废液制备煤浆的焚烧及污染物排放特性 ,考察了运行床温、废液份额、给料尺寸大小及原煤粒度对焚烧稳定性及二次污染物排... 报道了采用高浓度有机废液与煤粉混合制成废水煤浆实施流化床焚烧的技术方案 ,并着重研究了浙江某制药厂高浓度有机废液制备煤浆的焚烧及污染物排放特性 ,考察了运行床温、废液份额、给料尺寸大小及原煤粒度对焚烧稳定性及二次污染物排放的影响 .研究表明 ,采用流化床焚烧技术来处理高浓度制药废液是可行的 ,操作简便 ,成本和运行费用均较低 ,焚烧的二次污染物排放可以通过合理组织工况或配合烟气洗涤得到控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有机废液 流化床焚烧 二次污染物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垃圾焚烧电厂二次污染物防治措施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乔红斌 王华锋 张庆峰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1-52,共2页
生活垃圾焚烧电厂二次污染物不同于燃煤电厂 ,对环境危害更大。依据其生成机理、条件和成分 ,论文分别从抑制生成、减少排放量和类别以及运行管理方面 ,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从而使生活垃圾焚烧电厂项目真正实现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 生活垃圾焚烧电厂二次污染物不同于燃煤电厂 ,对环境危害更大。依据其生成机理、条件和成分 ,论文分别从抑制生成、减少排放量和类别以及运行管理方面 ,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从而使生活垃圾焚烧电厂项目真正实现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焚烧 电厂 二次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垃圾焚烧电厂二次污染物生成及成分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乔红斌 王华锋 杨宪魁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7-58,共2页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电厂作为环保、节能项目在我国已经初步推广实施 ,对日益增加的城市生活垃圾起到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目的。但由于其燃烧物成分的复杂性 ,决定了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污染物复杂、多变。论文针对城市生活垃圾焚...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电厂作为环保、节能项目在我国已经初步推广实施 ,对日益增加的城市生活垃圾起到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目的。但由于其燃烧物成分的复杂性 ,决定了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污染物复杂、多变。论文针对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电厂二次污染物的危害、生成机理、生成条件、成分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焚烧 二次污染物 生成机理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药剂的降解与二次复合污染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彩霞 李华昌 +1 位作者 栾和林 姚文 《有色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6-89,共4页
研究矿山常用药剂戊基黄原酸钾和酯-105在不同条件下的降解过程。结果表明,在模拟尾矿库条件下,所用药剂均产生CS2,而且CS2向COS转化。药剂在降解的过程中会产生乙醇、乙醛、丙酮、乙腈、丙腈、异丁醇、戊醇等一系列小分子二次污染物。... 研究矿山常用药剂戊基黄原酸钾和酯-105在不同条件下的降解过程。结果表明,在模拟尾矿库条件下,所用药剂均产生CS2,而且CS2向COS转化。药剂在降解的过程中会产生乙醇、乙醛、丙酮、乙腈、丙腈、异丁醇、戊醇等一系列小分子二次污染物。这些二次污染物是水溶性的重金属络合剂,将影响重金属的赋存在状态与迁移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矿山药剂 降解 二次污染物 复合污染 重金属 尾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O_2湿法氧化脱硝污染物排放特征与监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胡月琪 郭建辉 +4 位作者 孔川 张虎 张超 侯帅 李萌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06-1715,共10页
针对应用NaClO_2作为氧化剂氧化吸收低温烟气中的NO_x,基于实际工业应用烟气排放的实测结果分析,探讨了脱硝烟气组分对NO_x和SO_2监测方法的影响,分析评估了烟气脱硝后NO_x的实际排放水平、净化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讨论了NaClO_2湿法氧化... 针对应用NaClO_2作为氧化剂氧化吸收低温烟气中的NO_x,基于实际工业应用烟气排放的实测结果分析,探讨了脱硝烟气组分对NO_x和SO_2监测方法的影响,分析评估了烟气脱硝后NO_x的实际排放水平、净化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讨论了NaClO_2湿法氧化脱硝二次气态污染物的排放水平与特征,以期为制定科学合理的NO_x排放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研究选择北京市3家供热厂9台实际使用的NaClO_2湿法氧化脱硝燃煤供暖锅炉,根据相关文献烟气模拟试验的最佳试验条件,采用4种NO_x与SO_2监测方法,对其脱硝烟气中气态污染物的排放进行了实测。结果表明,锅炉烟气经MgO或NaOH湿法脱硫和NaClO_2湿法氧化脱硝后,SO_2基准氧含量排放浓度为2~7mg·m^(-3),低于北京市地方排放标准限值(10mg·m^(-3));而NO_x基准氧含量排放浓度为92~105mg·m^(-3),超过了现行北京市地方标准排放限值(80mg·m^(-3))。烟气净化装置SO_2净化效率高达99.1%~99.6%,NO_x净化效率为52.5%~74.3%,平均为65.1%。净化装置SO_2进口浓度与烟气氧含量不影响其净化效率,而NO_x的净化效率与净化装置NO_x进口浓度及烟气氧含量有一致的变化趋势。烟气氧含量可能对NaClO_2湿法氧化脱硝系统NO_x的净化效率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使净化后烟气中NO_x的基准氧含量排放浓度维持于某一特定排放水平。NaClO_2湿法氧化脱硝二次污染物Cl_2逸出严重,排放浓度为1.4~30mg·m^(-3),平均为12mg·m^(-3),超标率89.7%;而HCl排放浓度为0.22~11mg·m^(-3),平均为2.2mg·m^(-3),97.4%达标。NaClO_2湿法氧化脱硝后烟气组分复杂,应选择适宜的监测方法测定NaClO_2湿法氧化脱硝后烟气中NO_x和SO_2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脱硫 湿法氧化脱硝 亚氯酸钠 二次污染物 监测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9种典型绿化树种的BVOCs释放及二次污染生成潜势
6
作者 张蔷 李令军 +3 位作者 鹿海峰 刘保献 李琪 王涵霖 《生态环境学报》 2025年第9期1432-1441,共10页
为了解北京地区主要树种的BVOCs排放特征及其对大气污染的影响,选择9种典型绿化树种的成年植株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动态顶空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于2022年7-8月进行采样和分析,监测树种排放的BVOCs组分和排放速率,并对其O_(3)和SOA生成潜... 为了解北京地区主要树种的BVOCs排放特征及其对大气污染的影响,选择9种典型绿化树种的成年植株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动态顶空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于2022年7-8月进行采样和分析,监测树种排放的BVOCs组分和排放速率,并对其O_(3)和SOA生成潜势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不同树种的BVOCs排放速率差异显著,一球悬铃木(Platanus occidentalis)、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和垂柳(Salix matsudana)排放速率较高,分别为C 26.3、22.5和22.2µg·g^(-1)·h^(-1);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银杏(Ginkgo biloba)和白蜡(Fraxinus chinensis)的BVOCs排放速率较低,分别为C 3.36、1.73、1.35µg·g^(-1)·h^(-1)。不同树种排放的BVOCs组分存在明显差异,针叶树种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和侧柏主要排放单萜烯,其他7种阔叶树种主要排放异戊二烯和含氧VOCs。其中,单萜烯排放速率最高的是油松,为C 11.2µg·g^(-1)·h^(-1);异戊二烯排放速率最高的是毛白杨,为C 14.5µg·g^(-1)·h^(-1);含氧VOCs排放速率最高的是一球悬铃木,为C 17.7µg·g^(-1)·h^(-1)。倍半萜烯、芳香烃和烷烃在各树种中的排放速率均较低。高BVOCs排放树种对环境二次污染物有显著贡献,毛白杨、垂柳和一球悬铃木具有较高的O_(3)生成潜势,油松具有较高的SOA生成潜势,在未来城市绿化中应谨慎考虑。银杏和白蜡的二次污染物生成潜势低,从提升空气质量角度看是较理想的绿化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释放速率 排放成分谱 二次污染物 臭氧生成潜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处理现状与污染控制建议 被引量:46
7
作者 艾恒雨 孟棒棒 +3 位作者 李娜 俞哲彬 黄启飞 田书磊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553-558,共6页
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是膜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副产物,与垃圾渗滤液相比,其有机污染物、无机盐和金属离子浓度更高,且生化性较差,若处置不当会造成更严重的二次污染。通过对国内外膜浓缩液典型处理工艺的分析,探讨回灌、高级氧化、蒸发、... 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是膜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副产物,与垃圾渗滤液相比,其有机污染物、无机盐和金属离子浓度更高,且生化性较差,若处置不当会造成更严重的二次污染。通过对国内外膜浓缩液典型处理工艺的分析,探讨回灌、高级氧化、蒸发、"预处理+高级氧化+深度处理"等不同工艺的处理效果、存在问题以及工程应用现状。实际调研结果表明:我国膜浓缩液的安全处理尚处于起步阶段,高级氧化、浸没燃烧蒸发(SCE)和机械式蒸汽再压缩(MVC/MVR)等工程应用技术也仅为小试或中试规模。为有效保障我国膜浓缩液安全处置,建议从源头减少膜浓缩液产量,改进并完善已有膜浓缩液处理技术,开发膜浓缩液资源化利用技术,妥善处理膜浓缩液二次污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膜浓缩液 二次污染物 安全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堆酵过程水分去除及焚烧污染衍生潜力 被引量:4
8
作者 何品晶 郁醇 +1 位作者 张春燕 王珂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73-1176,共4页
通过不同负载压力(分别为不加载和加载3.20,8.00,12.7 kPa)的堆酵(3 d)实验,研究了负载压力对堆酵水分去除和处理产物污染物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负载压力对水分去除的影响呈现非线性特征,超过最优值(本实验中为8.00 kPa)后,水分去除率... 通过不同负载压力(分别为不加载和加载3.20,8.00,12.7 kPa)的堆酵(3 d)实验,研究了负载压力对堆酵水分去除和处理产物污染物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负载压力对水分去除的影响呈现非线性特征,超过最优值(本实验中为8.00 kPa)后,水分去除率反而降低;一次堆酵的水分去除主要集中在最初的36 h.堆酵产物的可燃Cl,S和重金属等焚烧污染因子的含量增加,其增加率与水分去除率呈正相关;但是,入炉污染物总量和单位低位热值的污染因子含量降低,整体而言,大幅降低了生活垃圾焚烧衍生污染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焚烧贮坑 水分沥滤去除 低位热值 二次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场、农田和道路大气PM_(2.5)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王雪君 高志岭 +2 位作者 刘学军 张楠 张金瑞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398-2407,共10页
为探究不同监测位点PM_(2.5)中水溶性离子的组分差异和相关性特征,于2015年12月—2016年5月在保定地区养殖场、农田和道路3个监测位点进行PM_(2.5)样品的采集和分析,并结合主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对其主要来源进行了分析.3个监测位点大... 为探究不同监测位点PM_(2.5)中水溶性离子的组分差异和相关性特征,于2015年12月—2016年5月在保定地区养殖场、农田和道路3个监测位点进行PM_(2.5)样品的采集和分析,并结合主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对其主要来源进行了分析.3个监测位点大气PM_(2.5)日均质量浓度和水溶性离子组成均存在明显区别:PM_(2.5)污染水平为道路>养殖场>农田,水溶性离子污染水平为养殖场>道路>农田;3个监测位点中,二次污染物SNA(SO_4^(2-)、NO_3^-和NH_4^+三者的简称)浓度及占总离子的比值均以养殖场监测位点为最高,其次分别为道路和农田;养殖场监测位点的阴阳离子电荷平衡呈碱性(1.07),而道路和农田均接近中性(1.00和0.98).此外,不同时期PM_(2.5)水溶性离子组成特征也存在明显区别:各监测位点采暖期SNA占比均高于沙尘期,其中养殖场位点SNA占比差异最大,因此采暖期二次污染的贡献高于沙尘期.尽管3个监测位点的二次污染均以固定源为主,但固定源对采暖期养殖场和农田位点的二次污染的贡献明显低于沙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水溶性离子 采暖期 沙尘期 二次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焚烧污染控制现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向武 王国锋 朱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70-671,756,共3页
介绍了垃圾焚烧技术应用现状,主要综述了国内外垃圾焚烧过程中污染物产生的控制及处理措施。
关键词 垃圾 焚烧 二次污染物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M2.5中的黑碳变化探究上海冬季典型污染过程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奇 方引 +4 位作者 冯艳丽 张帆 朱文杰 汪午 陈颖军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3-274,共12页
2016年11月29日-12月9日,上海连续发生两起大气污染事件,最高小时PM2.5质量浓度分别达到119和179μg/m^3.利用黑碳(black carbon,BC)仪的在线观测数据,结合大流量PM2.5滤膜样品的化学组成数据--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元素碳(eleme... 2016年11月29日-12月9日,上海连续发生两起大气污染事件,最高小时PM2.5质量浓度分别达到119和179μg/m^3.利用黑碳(black carbon,BC)仪的在线观测数据,结合大流量PM2.5滤膜样品的化学组成数据--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元素碳(element carbon,EC)、水溶性离子、金属元素,观察两次污染过程中PM2.5的化学组成和来源变化.结果表明,在两次污染过程中,污染期的平均PM2.5质量浓度分别是洁净期的4.2和3.9倍,而平均黑碳质量浓度仅为洁净期的1.6和1.9倍.污染期的最高黑碳质量浓度为8.94μg/m^3,占PM2.5的百分比为22.0%.在两次污染过程中,洁净期的平均黑碳质量浓度占PM2.5的百分比分别为11.8%和7.5%,显著高于污染期的4.4%和3.7%.污染期的二次污染严重,平均二次污染物分别占PM2.5的百分比为41.8%和31.9%,平均二次有机碳(secondary OC,SOC)占有机碳的百分比分别为42.5%和34.9%.在两次污染过程中,燃煤、机动车、船舶排放和生物质燃烧均有显著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黑碳 污染过程 二次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G20会议期间大气污染特征及污染防治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玥莹 乔雪 唐亚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72-1480,共9页
为保障2016年7月22—24日G20财长与央行行长会议期间空气质量良好,成都市政府采取了大气污染排放控制应急措施。为评估这些措施的成效,提出未来进一步改善成都空气质量的措施建议,利用成都2016年7月1日—8月18日8个国家级空气质量监测点... 为保障2016年7月22—24日G20财长与央行行长会议期间空气质量良好,成都市政府采取了大气污染排放控制应急措施。为评估这些措施的成效,提出未来进一步改善成都空气质量的措施建议,利用成都2016年7月1日—8月18日8个国家级空气质量监测点PM_(10)、PM_(2.5)、SO_2、NO_2、O_3和CO等污染物浓度数据和地面气象资料,比较了减排前(7月1—15日)、减排中(7月16—26日)和减排后(7月27日—8月18日)空气质量与气象条件变化特征,同时量化了PM2.5来源。结果表明,采取的污染控制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在减排期低压、低风速及无降雨等不利的气象条件情况下,PM_(10)、PM_(2.5)、O_3、SO_2和NO_2浓度在开始减排后出现了明显下降;相反,它们在停止减排后出现了明显上升。虽然整个研究时段内市区PM2.5和PM10浓度均达到了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但仍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准则值,超标天数占总天数50%以上;约80%天数的臭氧日最大8 h浓度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准则值;成都已面临雾霾和臭氧的双重污染。虽然雾霾和臭氧污染发生的主要季节不同,但臭氧和二次颗粒物的前体物(如NO_x和VOCs)具有共同主要来源。市区与背景点在PM_(2.5)、PM_(10)和O_3的浓度上接近且具有似的变化趋势,表明市区空气质量与区域污染物排放密切相关,成都SO_2浓度受本地源和污染物远距离传输的共同影响。为进一步改善成都空气质量,建议加强成渝地区区域减排,特别要控制臭氧前体物和二次颗粒物前体物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臭氧 溯源分析 气象 大气污染防治 二次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化学大气污染的模拟试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K.H.Becker J.Lfel +1 位作者 U.Schurath 刘晓光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1979年第4期76-83,共8页
引言几年以来,在德国和其它欧洲国家当夏季阳光充沛时就会测到骤然升高的臭氧浓度(半小时平均值达到320ppb[1]),这点肯定不能用平流层输送臭氧的观点来解释。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说,臭氧是在含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的被污染了的大气中由光... 引言几年以来,在德国和其它欧洲国家当夏季阳光充沛时就会测到骤然升高的臭氧浓度(半小时平均值达到320ppb[1]),这点肯定不能用平流层输送臭氧的观点来解释。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说,臭氧是在含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的被污染了的大气中由光化学反应而引起的一种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浓度 浓度值 模拟试验 痕量气体 痕量物质 速度常数 化学发光分析器 有毒的 二次污染物 城市大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转式垃圾焚烧炉焚烧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智华 祝建中 +1 位作者 李宗宝 陈烈强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0-72,75,共4页
   研究了新型转式焚烧炉稳定燃烧工艺和有机垃圾在新型转式焚烧炉中焚烧过程 HCl和 NOX释放和控制特性。结果表明,新型转式焚烧炉采用二次燃烧技术,能有效控制和降低二次污染物的生成。
关键词 焚烧技术 转式焚烧炉 垃圾焚烧炉 二次污染物 有机垃圾 释放 燃烧 新型 工艺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光化学污染:周末和周日之间的差别
15
作者 Barbara Elkus Kent R.Wilson 陈秋华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1979年第4期92-100,共9页
在洛杉矶,导致光化学大气污染的一次污染物NO和活性烃的大气浓度平均值在周末减少。通常,氧化剂浓度(常作为发生光化学反应的标志)的变化状况并不伴随一次污染物而变化。事实上,我们发现多数年份中,尽管周末排放量降低,周末氧化剂浓度... 在洛杉矶,导致光化学大气污染的一次污染物NO和活性烃的大气浓度平均值在周末减少。通常,氧化剂浓度(常作为发生光化学反应的标志)的变化状况并不伴随一次污染物而变化。事实上,我们发现多数年份中,尽管周末排放量降低,周末氧化剂浓度平均值反而比相应的周日值高。但是在氧化剂浓度特殊高的地区和日期,例如夏季内陆各监测点,周末氧化荊水平下降。在制定短期氧化剂的控制方针时,如不加区别地就应用短期限制交通的办法,对于某些日期,可能会出现相反的效果,因此,需要谨慎。但是,这类方针可以应用于氧化剂浓度特别高的日期和地点。并将进一步研究这类方针能成功实施所要求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光化学 污染物 浓度值 光化学反应 污染物浓度 变化状况 日平均浓度 二次污染物 用符号表示 不加区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确学科定位 融入治理体系 立足绿色基础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浩 《风景园林》 2013年第2期148-149,共2页
在国家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的背景下,雾霾弥漫了近半个中国。这种主要来源于尾气、扬尘、烟尘等排放产生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氧化硫以及氮氧化合物经化学... 在国家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的背景下,雾霾弥漫了近半个中国。这种主要来源于尾气、扬尘、烟尘等排放产生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氧化硫以及氮氧化合物经化学反应生成的二次污染物的小小的颗粒,会对人类、动植物以及环境产生很大的危害,引起了较大的环境、社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体系 社会主义现代化 二次污染物 基础 定位 生态文明建设 氮氧化合物 化学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的应用试验
17
作者 曾国权 陈琛 +3 位作者 谢起浪 於俊琦 方军 仲伟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0-41,共2页
随着大规模养虾业的兴起,其病害也在不断暴发与流行,继而各种消毒剂抗生素被广泛运用于对虾养殖中,但由于传统养殖中采用次氯酸钠及一些抗生素杀菌、消毒,结果往往造成药物残留污染问题,而臭氧水作为一种广谱、高效、快速的消毒剂... 随着大规模养虾业的兴起,其病害也在不断暴发与流行,继而各种消毒剂抗生素被广泛运用于对虾养殖中,但由于传统养殖中采用次氯酸钠及一些抗生素杀菌、消毒,结果往往造成药物残留污染问题,而臭氧水作为一种广谱、高效、快速的消毒剂,具有其他消毒剂所不具备的最大优点,即在短时间内还原成氧气,不会残留任何有害的二次污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养殖 臭氧 试验 应用 美白 药物残留 二次污染物 消毒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组分在混凝前后的变化 被引量:7
18
作者 徐新燕 贾金平 +2 位作者 吕洲 王亚林 郭锐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4-115,共2页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有机组分 生活垃圾填埋场 混凝 二次污染物 前处理工艺 有机污染物 生物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34
19
作者 丁晶 关淑妍 +3 位作者 赵庆良 高庆伟 赵冠舒 王琨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3,共13页
截至目前,作为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工艺之一的膜分离工艺,可保证垃圾渗滤液处理后达标排放,但同时将产生大量的膜滤浓缩液。浓缩液含有大量难降解有机污染物,若不能进行妥善处理处置,将会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根据相关研究及工程应用案例... 截至目前,作为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工艺之一的膜分离工艺,可保证垃圾渗滤液处理后达标排放,但同时将产生大量的膜滤浓缩液。浓缩液含有大量难降解有机污染物,若不能进行妥善处理处置,将会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根据相关研究及工程应用案例,从工艺原理、应用效果、处理成本及技术发展角度,对渗滤液膜滤浓缩液处理工艺进行分类探讨,评述回灌法、物理处理法(浸没燃烧蒸发法和机械式蒸汽再压缩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焚烧、高级氧化和超临界水氧化法)、物化处理法(絮凝沉淀、吸附、膜分离和固化稳定化处理)等单元工艺和无膜/有膜等组合工艺的技术特点、现存问题及应用范围,最后总结不同条件下产生膜滤浓缩液的处理工艺路线,有针对性地提出渗滤液膜滤浓缩液处理的发展方向,期望可为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处理工艺的深入研究与广泛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滤液膜滤浓缩液 处理处置 二次污染物 无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干电池的干湿法处理工艺 被引量:1
20
作者 倪晓蕊 张鹏 郭斌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00-102,共3页
采用分选—焙烧—酸浸联合法进行废电池的处理。首先将废干电池分选、破碎,通过焙烧其内含物达到减量化处理(减量率约为50%),同时去除汞元素,再采用盐酸进行酸浸,滤液采用不同的化学反应,制备出ZnS,NH_4CL,MnO_2等产品,并测出其提取率... 采用分选—焙烧—酸浸联合法进行废电池的处理。首先将废干电池分选、破碎,通过焙烧其内含物达到减量化处理(减量率约为50%),同时去除汞元素,再采用盐酸进行酸浸,滤液采用不同的化学反应,制备出ZnS,NH_4CL,MnO_2等产品,并测出其提取率。由于滤渣中仍存在及少量的重金属,故采用水泥固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干电池 干湿法处理工艺 环境污染 二次污染物 回收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