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次再热机组旁路蓄热方案调峰容量及经济性研究
1
作者 沈仁虎 郑莆燕 +3 位作者 程佳豪 张相鹏 黄娅彤 叶子杰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2-111,共10页
为研究熔盐蓄热方案对二次再热凝气式机组调峰能力以及经济性的影响,以660 MW二次再热凝汽式机组为例,将蓄热与机组旁路相结合,考虑不同蓄热热源,设计了7种旁路蓄热方案。通过仿真模拟,研究了30%THA~50%THA蓄热起始范围内不同方案的最... 为研究熔盐蓄热方案对二次再热凝气式机组调峰能力以及经济性的影响,以660 MW二次再热凝汽式机组为例,将蓄热与机组旁路相结合,考虑不同蓄热热源,设计了7种旁路蓄热方案。通过仿真模拟,研究了30%THA~50%THA蓄热起始范围内不同方案的最低发电负荷率、蓄热降负荷数、增加的调峰容量补偿及煤耗成本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并联了多股蓄热热源方案的最低发电负荷率要低于使用单一热源,并联了3股蓄热热源的方案7在不同蓄热起始工况下均可将最低发电负荷率降至18%以下;但采用过热蒸汽蓄热的方案1蓄热降负荷数超过2.00,单位蓄热功率的降负荷能力最大;随着蓄热起始工况负荷率的下降,全年增加的调峰容量补偿存在最大值,多股蓄热热源方案补偿大于单股热源方案;包含低压旁路蓄热的方案全年增加的煤耗成本远高于其他方案,但会随着蓄热起始工况的下降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再热机组 旁路 熔盐蓄 调峰容量 经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再热蒸汽温度模型辨识 被引量:13
2
作者 苏荣强 吴恒运 杨国田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2-67,共6页
二次再热机组锅炉再热蒸汽温度(再热汽温)动态特性与一次再热机组差异较大。本文基于由仿真支撑软件APROS和虚拟控制器VDCS搭建的超临界1 000 MW二次再热机组仿真平台,结合差分进化算法和广义损失函数,编制再热汽温模型辨识程序,对再热... 二次再热机组锅炉再热蒸汽温度(再热汽温)动态特性与一次再热机组差异较大。本文基于由仿真支撑软件APROS和虚拟控制器VDCS搭建的超临界1 000 MW二次再热机组仿真平台,结合差分进化算法和广义损失函数,编制再热汽温模型辨识程序,对再热汽温系统进行扰动试验,得到100%和75%额定工况下烟气调节挡板开度、烟气再循环挡板开度以及再热器喷水阀开度扰动下的再热汽温传递函数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再热汽温模型辨识精度高,且传递函数模型能很好地解释再热汽温在各扰动下的动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 二次再热机组 蒸汽温度 传递函数 模型 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再热机组热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王红娟 屠珊 +1 位作者 鲁敬妮 洪振瀚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10,共4页
针对典型超(超)临界一次再热机组,在新蒸汽参数和一次再热参数不变的基础上,以5台典型超(超)临界一次再热机组为母机型,叠加1个二次再热部分,构建了二次再热机组模型;采用做功系数法及汽轮机中蒸汽等熵膨胀过程线对二次再热理想循环热... 针对典型超(超)临界一次再热机组,在新蒸汽参数和一次再热参数不变的基础上,以5台典型超(超)临界一次再热机组为母机型,叠加1个二次再热部分,构建了二次再热机组模型;采用做功系数法及汽轮机中蒸汽等熵膨胀过程线对二次再热理想循环热效率进行理论分析及数据计算。结果表明:不同机组最佳二次再热压力为一次再热压力的19%~23%;相同机组二次再热压力与一次再热压力比值的选取范围为15%~30%;在该压力范围内,二次再热理想循环热效率比一次再热高约1%。该结论为实际工程中二次再热压力的选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再热机组 蒸汽参数 效率 最佳压力 做功系数法 蒸汽等熵膨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MW二次再热机组加热器端差对经济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柏静儒 宋亮福 +1 位作者 陈峰 韩巍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55-458,共4页
以某台1000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回热加热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等效焓降分析法,分别计算出机组在100%、75%、50%负荷下,实际运行时加热器的端差相比于设计值对机组经济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低压加热器1、2和3端差对机组经济性影响较... 以某台1000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回热加热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等效焓降分析法,分别计算出机组在100%、75%、50%负荷下,实际运行时加热器的端差相比于设计值对机组经济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低压加热器1、2和3端差对机组经济性影响较大,随着负荷的降低附加损失增大。机组实际运行端差达到设计值时,在100%、75%、50%负荷下,煤耗分别少损失4.3g/(k W·h)、8.7g/(k W·h)、12.9g/(k 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再热机组 等效焓降法 经济性 器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锅炉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浅析 被引量:7
5
作者 王亚欧 陈有福 +1 位作者 管诗骈 丁建良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7-31,共5页
在1000MW二次再热机组四角切圆锅炉进行了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主要试验内容包括:相关的风速、风量测量装置标定;一次风速调平;二次风挡板调节特性试验;炉内动力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一次风速调平效果良好,风速偏差控制在较小允许误差... 在1000MW二次再热机组四角切圆锅炉进行了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主要试验内容包括:相关的风速、风量测量装置标定;一次风速调平;二次风挡板调节特性试验;炉内动力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一次风速调平效果良好,风速偏差控制在较小允许误差范围内;二次风挡板调节特性能适应变负荷需求;炉内切圆状况符合燃烧器设计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再热机组 四角切圆锅炉 空气动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MW二次再热机组抽汽压损对经济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柏静儒 宋亮福 +2 位作者 陈峰 吴建楠 曹天义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6-168,172,共4页
以某台1000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回热加热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小扰动理论和等效焓降分析理论,全面考虑两次中间再热、外置式蒸汽冷却器、加热器布置方式和形式等因素的影响,推导出二次再热机组加热器抽汽压损对机组经济性影响的数学模... 以某台1000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回热加热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小扰动理论和等效焓降分析理论,全面考虑两次中间再热、外置式蒸汽冷却器、加热器布置方式和形式等因素的影响,推导出二次再热机组加热器抽汽压损对机组经济性影响的数学模型,该方法形式简单并利于理解。应用此数学模型计算机组在100%THA实际运行工况下,抽汽压损对机组经济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抽汽压损使得煤耗和热耗分别增加2.7g/(kW·h)和23.7kJ/(k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再热机组 等效焓降法 经济性 抽汽压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响应特性及控制策略
7
作者 高海东 蔡宝玲 +3 位作者 吴恒运 顾正萌 范庆伟 周俊波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9-122,共4页
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与同容量的一次再热机组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动静态响应特性和控制策略发生较大变化。本文对国内首批建设的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的静态响应特性、动态响应特性及运行验证技术和关键控制技术研究进行了概述,对其主要... 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与同容量的一次再热机组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动静态响应特性和控制策略发生较大变化。本文对国内首批建设的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的静态响应特性、动态响应特性及运行验证技术和关键控制技术研究进行了概述,对其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成果和应用情况进行了阐述,在工程分析试验平台模拟负荷变动试验与机组投运后的实际负荷变动试验结果基本吻合,研究成果为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顺利实施和按期投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 二次再热机组 静态响应特性 动态响应特性 控制策略 负荷变动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再热机组热力系统辅助成分能损分析与矩阵计算方法
8
作者 王亚瑟 谷俊杰 +1 位作者 冉鹏 谢飞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8-61,76,共5页
针对二次再热机组热力系统辅助热经济性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经过严格的理论分析和数学推导,导出了适合非再热机组热力系统、一次再热机组热力系统和二次再热机组热力系统经济性定量分析的扩展型能效分布矩阵方程,并应用该方程对二次再... 针对二次再热机组热力系统辅助热经济性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经过严格的理论分析和数学推导,导出了适合非再热机组热力系统、一次再热机组热力系统和二次再热机组热力系统经济性定量分析的扩展型能效分布矩阵方程,并应用该方程对二次再热机组热力系统的主要辅助成分进行了分析计算,算例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再热机组 辅助系统 矩阵 经济分析 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60MW二次再热机组回热系统节能减排研究
9
作者 李春曦 蔡天水 叶学民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75-378,400,共5页
以某在建660MW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回热加热系统为对象,采用损分布矩阵方程和单耗理论分析了不同负荷下各加热器效率、损和附加煤耗的分布特征,依据《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讨论了附加煤耗引起的污染物排放状况。研究表明:该二次再... 以某在建660MW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回热加热系统为对象,采用损分布矩阵方程和单耗理论分析了不同负荷下各加热器效率、损和附加煤耗的分布特征,依据《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讨论了附加煤耗引起的污染物排放状况。研究表明:该二次再热机组高加侧总损和总附加煤耗均高于低加侧,3号高加引起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量最大,2号和4号高加外置蒸汽冷却器效果明显使其经济性显著。总体上,二次再热机组高加侧的效率高于一次再热机组,而低加侧恰相反。受蒸汽参数不同和结构变化的影响,同负荷下两种机组的损和附加煤耗分布的差异较大。100%负荷下,二次再热机组回热系统的附加煤耗及其引起的CO2、SO2、NOx和碳粉尘排放量分别为3.35g/(k W·h)、38 041.35t/a、1 045.03t/a、579.89t/a、10 515.50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再热机组 系统 附加煤耗 [火用]效率 污染物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扩展型能效分布矩阵分析二次再热机组的热经济性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树芳 冉鹏 郭江龙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37-442,共6页
针对现有二次再热机组热经济性分析方法存在的问题,以现代计算手段为依托,经过严格的理论分析和数学推导,导出了适合二次再热机组热力系统热经济性定量分析的扩展型能效分布矩阵方程,使得运用能效分布矩阵方程的火电机组热经济性分析方... 针对现有二次再热机组热经济性分析方法存在的问题,以现代计算手段为依托,经过严格的理论分析和数学推导,导出了适合二次再热机组热力系统热经济性定量分析的扩展型能效分布矩阵方程,使得运用能效分布矩阵方程的火电机组热经济性分析方法更为完整和完善。还通过实例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系统工程 电厂 二次再热机组 经济分析 力系统 能效分布矩阵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再热机组汽温系统的串级自抗扰预测控制 被引量:17
11
作者 孙明 董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5415-5423,5589,共10页
为适应当前和未来新能源电力规模化接入电网,火电机组的深度调峰对过热汽温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常规的串级PID控制方案很难取得满意的控制品质。因此,提出一种动态矩阵控制与自抗扰控制相结合的串级自抗扰预测控制策略,为了克服控制... 为适应当前和未来新能源电力规模化接入电网,火电机组的深度调峰对过热汽温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常规的串级PID控制方案很难取得满意的控制品质。因此,提出一种动态矩阵控制与自抗扰控制相结合的串级自抗扰预测控制策略,为了克服控制量等不确定性扰动因素以及补偿时滞环节,副回路采用适应于快过程且能对扰动实时估计与补偿的离散型预估自抗扰控制器控制;为了增强系统的设定值跟踪能力和鲁棒性,主回路采用适应于慢过程的动态矩阵控制。以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的汽温模型为仿真对象,各项性能指标计算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串级控制,所提出的控制方法具有更加优良的设定值跟踪、抗扰动和鲁棒性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 预估自抗扰控制 动态矩阵控制 PID控制 串级汽温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再热机组的定热量等效热降矩阵方程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仲德 张树芳 +1 位作者 董建聪 李寒冰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0-85,共6页
基于定热量等效热降理论,结合矩阵法,导出了二次再热机组的定热量等效热降矩阵方程,应用该方程无须另列吸热量方程和功率方程的情况下便能完成二次再热机组的热经济性分析,从而为此类机组热力系统的经济性定量分析提供了新方法,扩展了... 基于定热量等效热降理论,结合矩阵法,导出了二次再热机组的定热量等效热降矩阵方程,应用该方程无须另列吸热量方程和功率方程的情况下便能完成二次再热机组的热经济性分析,从而为此类机组热力系统的经济性定量分析提供了新方法,扩展了定热量等效热降理论的应用范围。通过实例计算验证了本文计算模型的可靠性,具有通用、精确和适于计算机计算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再热机组 等效 力系统 经济性 矩阵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0℃高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抽汽参数计算及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旭阳 吴玉华 +4 位作者 侯栋楠 王瑜 郜宁 李涛 沈勇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68-370,374,共4页
以700℃高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为研究对象,结合文献确定机组热力系统及主要热力参数,分别采用给水等焓升法和蒸汽等焓降法对机组抽汽参数进行计算及分析。给水等焓升方法计算出的超高压缸和高压缸内级组焓降明显较大,超高压缸和高压缸的... 以700℃高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为研究对象,结合文献确定机组热力系统及主要热力参数,分别采用给水等焓升法和蒸汽等焓降法对机组抽汽参数进行计算及分析。给水等焓升方法计算出的超高压缸和高压缸内级组焓降明显较大,超高压缸和高压缸的功率明显大于中压缸和低压缸;蒸汽等焓降法计算的各级抽汽压力相对较低,且低压缸抽汽量较大,中压缸和高压缸的抽汽量相对较小,蒸汽等焓降法得到的机组热效率为0. 5469,给水等焓升法得到的机组热效率为0. 5344,采用蒸汽等焓降法得到的抽汽位置及抽汽参数使机组具有较高的热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再热机组 力系统 抽汽参数 经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一次调频方式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徐星 谭锐 +3 位作者 李永生 蔡培 黄启龙 马晓峰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9-175,共7页
通过分析1 000 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一次调频的性能状况,从机炉特性、控制策略和运行方式阐述影响二次再热机组一次调频响应的主要因素,计算评估1 000 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采用主蒸汽调节阀节流的调频方式对机组煤耗指标的影响,... 通过分析1 000 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一次调频的性能状况,从机炉特性、控制策略和运行方式阐述影响二次再热机组一次调频响应的主要因素,计算评估1 000 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采用主蒸汽调节阀节流的调频方式对机组煤耗指标的影响,在分析主蒸汽调节阀节流调频、凝结水调频和给水调频可行性的基础上,探讨提升1 000 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一次调频能力的方法,为今后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设计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 调频 供电煤耗 补汽调节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再热机组降压吹管优化方案 被引量:6
15
作者 部俊锋 齐达立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1-134,共4页
蒸汽吹管是关系到机组安全高效运行的重要基建环节。针对二次再热机组降压吹管系统复杂,吹管次数多,吹管有效时间短,吹管工期长等问题以及热力系统的参数特点,提出在降压吹管系统设计时,将过热器系统和一次再热器系统视为一体,将临吹门... 蒸汽吹管是关系到机组安全高效运行的重要基建环节。针对二次再热机组降压吹管系统复杂,吹管次数多,吹管有效时间短,吹管工期长等问题以及热力系统的参数特点,提出在降压吹管系统设计时,将过热器系统和一次再热器系统视为一体,将临吹门设置在一次再热器出口的优化方案。该方案优于将临吹门设置在过热器出口的常规方式,可以大幅提高吹管时锅炉的蓄热容量,从而提高吹管的效率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再热机组 降压吹管 临吹门 容量 吹管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再热燃煤-捕碳-制甲醇系统集成设计与优化
16
作者 付文锋 窦艳滨 +1 位作者 王蓝婧 崔庆伟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7,共10页
针对碳捕集电厂的高能耗及CO_(2)的后续利用问题,设计了一种二次再热燃煤-捕碳-制甲醇一体化系统。以某1000 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为例,采用动态自适应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所提系统参数进行优化计算,分析了碳捕集率和光电制氢成本等因素... 针对碳捕集电厂的高能耗及CO_(2)的后续利用问题,设计了一种二次再热燃煤-捕碳-制甲醇一体化系统。以某1000 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为例,采用动态自适应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所提系统参数进行优化计算,分析了碳捕集率和光电制氢成本等因素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碳捕集率为90%时,一体化系统的热效率相比燃煤-捕碳机组提高了6.62%,CO_(2)排放强度降低了4.45 g/(kW·h),净收益提高了33.42亿元;当碳捕集率在40%~90%内变化时,一体化系统的热效率能够稳定保持在49%以上;随着未来光电制氢成本的下降,一体化系统的净收益将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再热机组 碳捕集 制甲醇 力系统集成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自适应粒子群算法的二次再热燃煤–捕碳机组热力系统优化设计 被引量:8
17
作者 付文锋 李嘉华 +2 位作者 王蓝婧 石宇 杨勇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652-2659,共8页
为了降低化学吸收法捕集CO_2对燃煤–捕碳机组热经济性的削弱作用,以某660MW二次再热机组为例,设计了一种带捕碳汽轮机的改进二次再热燃煤–捕碳热力系统集成型式;推导了该系统的通用性热经济性计算框架并建立了系统参数优化模型。应用... 为了降低化学吸收法捕集CO_2对燃煤–捕碳机组热经济性的削弱作用,以某660MW二次再热机组为例,设计了一种带捕碳汽轮机的改进二次再热燃煤–捕碳热力系统集成型式;推导了该系统的通用性热经济性计算框架并建立了系统参数优化模型。应用动态自适应粒子群算法优化计算表明:改进设计的燃煤–捕碳机组与常规燃煤–捕碳机组相比,热经济性和减排效果明显提高,供电标准煤耗率下降了12.21g/(kW×h),CO_2排放率下降了4.07g/(kW×h);与未捕碳机组相比,CO_2排放率下降了576.15g/(kW×h)。捕碳汽轮机可以有效减少热力系统的损失,对二次再热燃煤–捕碳机组具有显著的降耗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再热机组 碳捕集 力系统集成 动态自适应粒子群算法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万千瓦二次再热汽轮发电机刚性框架基础动力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杜林林 岳方方 +4 位作者 王进沛 王浩 邵晓岩 胡云霞 李伟科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75,共7页
1 000 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在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近年来,这类机组投运量增长显著。汽轮发电机作为电厂的关键核心动力装备,其基础结构振动控制是保障电厂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环节。二次再热机组汽轮发电机轴系长、... 1 000 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在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近年来,这类机组投运量增长显著。汽轮发电机作为电厂的关键核心动力装备,其基础结构振动控制是保障电厂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环节。二次再热机组汽轮发电机轴系长、转子重,为降低振动影响确保机组平稳安全运行,以往1 000 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汽轮发电机基础普遍采用弹簧隔振基础。该研究围绕1 000 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汽轮发电机刚性框架基础的动力性能开展数值分析和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 000 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汽轮发电机刚性框架基础具有良好的动力性能,正常运转阶段各扰力点振动线位移响应幅值不大于20μm,满足我国标准限值要求。研究成果可为1 000 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汽轮发电机基础结构选型和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再热机组 汽轮发电机基础 刚性框架基础 动力性能 缩尺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机组控制策略的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姚峻 李林 +1 位作者 侯新建 祝建飞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7-21,共5页
与一次再热相比,超超临界机组采用二次再热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机组的热效率,从而节约一次能源,减少排放,保护环境。近年来随着超超临界机组设计、制造、运行等技术的提高,节能减排的需求和在一些地区投资性价比的优势促使包括中国的很... 与一次再热相比,超超临界机组采用二次再热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机组的热效率,从而节约一次能源,减少排放,保护环境。近年来随着超超临界机组设计、制造、运行等技术的提高,节能减排的需求和在一些地区投资性价比的优势促使包括中国的很多国家投入二次再热机组的开发和建设。结合国内开展的二次再热发电项目,分析二次再热机组控制策略与一次再热机组的主要差异,重点对汽温控制、协调控制、旁路控制功能设计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发电 二次再热机组 控制策略 汽温控制 协调控制 旁路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效灵活二次再热发电机组研制及工程示范 被引量:7
20
作者 俞基安 刘鹤忠 +6 位作者 吴焕琪 段立强 姚丹花 沈国平 刁保圣 孙瑜 侯新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193-202,共10页
为了提高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能源利用水平,提高机组在较大负荷变化范围内运行的高效灵活性,通过理论创新、关键单元技术开发、系统集成、工程示范等,研制带烟气再循环灵活调温的高效宽调节比二次再热塔式锅炉,研制带补汽阀、二次再热... 为了提高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能源利用水平,提高机组在较大负荷变化范围内运行的高效灵活性,通过理论创新、关键单元技术开发、系统集成、工程示范等,研制带烟气再循环灵活调温的高效宽调节比二次再热塔式锅炉,研制带补汽阀、二次再热、单轴、五缸四排汽汽轮机,集成优化设计基于31MPa/600℃/620℃/620℃二次再热、单轴、五缸四排汽、汽电双驱引风机供热、综合调频等新型技术的热力系统,研发智能DCS及预测控制算法结合智能动态前馈的全程控制与协调优化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机组在100%额定负荷下发电效率≥48%,70%额定负荷下发电效率达47.3%~48%;100%额定负荷下发电煤耗<256g/(kW×h),70%额定负荷下发电煤耗达256~260g/(k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再热机组 能耗分析 系统集成 设备研制 工程示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