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分子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郑雄伟 林贤东 +4 位作者 陈刚 陆丽莉 翁秀琴 应敏刚 叶韵彬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6-268,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定位和SLN微转移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6例乳腺癌患者行术前Y探测仪SLN定位,用RTPCR法检测SLN中CK19mRNA的表达。同时与常规病检法比较其检测敏感性。并比较转移组、微转移组、无转移组患者的临床病理...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定位和SLN微转移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6例乳腺癌患者行术前Y探测仪SLN定位,用RTPCR法检测SLN中CK19mRNA的表达。同时与常规病检法比较其检测敏感性。并比较转移组、微转移组、无转移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SLN定位成功率为97%,RTPCR法与常规病检法转移的检出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常规病检阴性的38例淋巴结中,RTPCR法检出8例有微转移。同时乳腺癌转移组与微转移组患者在肿物大小与淋巴管浸润上有相似性,而同无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CR法较常规病理检查更为敏感,通过SLN定位和RTPCR的联合使用,可明显提高乳腺癌SLN微转移的检出率。同时也证明RTPCR法是可靠的,SLN微转移有可能作为肿瘤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哨淋巴结转移 临床意义 分子检测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 PCR法检测 临床病理资料 常规病理检查 SLN 转移 转移检测 乳腺癌患者 淋巴管浸润 CK19 mRNA 肿物大小 联合使用 乳腺癌 肿瘤预后 统计学 检出率 RT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检测在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君 方志沂 +4 位作者 于泳 赵颖 刘耀林 杨晓东 张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576-578,共3页
目的:通过对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 SLN)活检,可推测全腋窝淋巴结受累状况。对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SLN再行连续切片检查,则能更准确查明微转移的有无,以更可靠地评价该项技术作为设计治疗方案依据... 目的:通过对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 SLN)活检,可推测全腋窝淋巴结受累状况。对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SLN再行连续切片检查,则能更准确查明微转移的有无,以更可靠地评价该项技术作为设计治疗方案依据的价值。方法:对本组52例采用染料法(1% Patent Blue V)检出SLN,并对阴性的SLN再行连续切片,检查有无常规病理检查未能发现的微转移。结果:52例中检出SLN 44例(84.6%),检出率与肿瘤部位(P<0.01)相关。常规病理检查见SLN(+)13例,SLN(-)31例,此31例中有“跳跃转移”2例。总诊断符合率95.5%,假阴性率13.3%。对31例阴性SLN行连续切片检测微转移,在无“跳跃转移”的29例中又检出3例阳性,假阴性率降至11.1%。结论:SLN活检对评估全腋淋巴结受累状态有一定价值,可作为选择术式及术后治疗方案的参考。本组常规病理检查假阴性率为13.3%,与大多数研究结果相符,此为影响该项技术应用于临床的主要障碍。本研究采用连续切片检出常规法难以发现的微转移,减少了假阴性。若再结合免疫组化及RT-PCR技术,将能进一步提高SLN勘测技术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转移 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式RT—PCR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周新惠 黄钟英 邬一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58-360,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定位和腋淋巴结微转移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例乳腺癌患者术中肿块周围注射美蓝定位前哨淋巴结,用巢式RT-PCR法检测腋淋巴结中Mammaglobin mRNA的表达。结果:SL...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定位和腋淋巴结微转移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例乳腺癌患者术中肿块周围注射美蓝定位前哨淋巴结,用巢式RT-PCR法检测腋淋巴结中Mammaglobin mRNA的表达。结果:SLN定位成功率为85.0%(17/20),SLN与非SLN组微转移的检出率具显著差异(P<0.01)。在常规病检阴性的淋巴结中,巢式 RT—PCR法微转移的检出率为 15.6%( 17/109)。结论:巢式RT—PCR法较常规病理检查更为敏感,通过SLN定位和巢式RT—PCR的联合使用,可明显提高乳腺癌腋淋巴结微转移的检出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转移 聚合酶链反应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术中快速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王亚兵 洪书剑 +3 位作者 武健 吴佩 徐国强 张帆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9期1513-1515,共3页
目的:了解术中冰冻切片联合快速免疫组化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微转移检测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2003年2月至2006年4月我科共62例乳腺癌患者,采取美蓝染色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行SLN术中冰冻切片,阴性者行EPOS法快速免疫组化检查以... 目的:了解术中冰冻切片联合快速免疫组化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微转移检测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2003年2月至2006年4月我科共62例乳腺癌患者,采取美蓝染色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行SLN术中冰冻切片,阴性者行EPOS法快速免疫组化检查以发现微转移,并与术后SLN连续切片及免疫组化检查作比较,以了解快速免疫组化检查的准确性及发现微转移的能力。结果:56例成功行SLNB,成功率90.3%,术中冰冻切片发现20例SLN癌转移,36例阴性者行快速免疫组化检查,发现2例微转移,术后连续切片及常规免疫组化检查又发现2例微转移。结论:美蓝染色SLNB成功率较高、安全、价廉,术中SLN冰冻切片联合EPOS法快速免疫组化检查,可增加SLN微转移的检出率,减少假阴性率,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免疫组织化学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联合术中冰冻切片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高明照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1037-1038,共2页
目的分析术中冰冻切片联合快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在诊断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42例患者,是我院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所有患者均经空心针穿刺活检确诊为乳腺癌。对所有患者实施前哨... 目的分析术中冰冻切片联合快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在诊断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42例患者,是我院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所有患者均经空心针穿刺活检确诊为乳腺癌。对所有患者实施前哨淋巴结活检,分别行冰冻切片、冰冻切片联合决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两种方式.分析并对比这两种方式的检测结果。结果:在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诊断方面,使用冰冻切片法对患者进行检测得出的转移率为9.52%。使用冰冻切片联合快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方式对患者进行检测得出的转移率为33.33%,使用联合法得出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使用冰冻切片法得出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冰冻切片联合快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能够使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检出率得到有效提高,应得到临床推广与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冰冻切片 联合 快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腋窝超声正常的临床T1—2 N0乳腺癌患者发生前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模型
6
作者 丘海 归奕飞 刘媛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143-2151,共9页
目的建立多因素预测模型,筛选术前腋窝超声(axillary ultrasound,AUS)正常的临床T1—2 N0患者发生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转移的高危人群,为腋窝分期的个体化管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柳州市工人医院普通外科四病... 目的建立多因素预测模型,筛选术前腋窝超声(axillary ultrasound,AUS)正常的临床T1—2 N0患者发生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转移的高危人群,为腋窝分期的个体化管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柳州市工人医院普通外科四病区(乳腺)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427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超声检查数据,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从而确定影响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然后采用ROC曲线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和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27例术前AUS评估正常的临床T1—2 N0女性乳腺癌患者,其中47例(11.0%)患者探及正常腋窝淋巴结,余380例(89.0%)患者腋窝超声均未见报告肿大淋巴结。78例(18.3%)患者经术后病理证实SLN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SLN转移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肿瘤最大径、肿瘤位置、脉管癌栓和神经侵犯相关(P<0.05),而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位于外上象限(OR=4.118,95%CI:1.349~12.571)、肿瘤最大径>2 cm(OR=2.246,95%CI:1.252~4.029)、脉管癌栓(OR=4.477,95%CI:2.207~9.081)和神经侵犯(OR=3.013,95%CI:1.573~5.771)是影响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超声下腋窝淋巴结的阴性或阳性、最短径、数目与SLN转移数目无关(P≥0.05),而与病理淋巴结(pathological node,pN)分期有关(P<0.05)。1~2枚SLN转移患者的超声下腋窝淋巴结的阴性或阳性、最长径、最短径、数目与ALN转移数目、pN分期变化均无关(P≥0.05)。根据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的AUC值为0.702(95%CI:0.651~0.749,P<0.0001),该模型预测的敏感度为78.21%,特异度为59.12%。结论肿瘤位于外上象限、肿瘤最大径>2 cm、脉管癌栓和神经侵犯是术前AUS正常的临床T1-T2N0女性乳腺癌患者发生SLN转移的显著危险因素。另外,单从对pN分期的影响来说,对于cT1—2 N0且1~2枚SLN转移的绝大部分患者,豁免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是可行的,但尚不能从超声腋窝淋巴结的特征预测与腋窝淋巴结(ALN)转移、pN分期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转移 预测因素 腋窝超声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MRI研究进展
7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4-384,共1页
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是乳腺癌淋巴转移的第一站淋巴结。无创性准确评估乳腺癌SLN状态对于避免不必要的外科手术及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影像学检查作为无创性方法在乳腺癌检出和腋窝淋巴结状态评估中显示出巨... 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是乳腺癌淋巴转移的第一站淋巴结。无创性准确评估乳腺癌SLN状态对于避免不必要的外科手术及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影像学检查作为无创性方法在乳腺癌检出和腋窝淋巴结状态评估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哨淋巴结 淋巴转移 MRI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核酸扩增技术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8
作者 杨鑫 孙晓(综述) 王永胜(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9-263,共5页
一步核酸扩增(one-step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OSNA)技术是一种分子诊断技术,通过检测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中细胞角蛋白19mRNA的表达水平来评估淋巴结的转移状态。其具有快速、准确、半定量、可重复性高的特点,... 一步核酸扩增(one-step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OSNA)技术是一种分子诊断技术,通过检测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中细胞角蛋白19mRNA的表达水平来评估淋巴结的转移状态。其具有快速、准确、半定量、可重复性高的特点,为临床医生提供全面的淋巴结诊断信息。对于避免二次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或过度ALND具有重要意义。乳腺癌降阶梯处理模式是当前外科医生追求的治疗策略,前哨淋巴结活检(SLN biopsy,SLNB)可以帮助患者获得更精准、更为个性化的治疗,从而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治疗强度和副作用。本文就OSNA检测在SLNB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一步核酸扩增技术 前哨淋巴结活检 淋巴结转移诊断 新辅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KCC和SOC模型预测中国乳腺癌患者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验证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曹迎明 刘淼 +3 位作者 周波 潘璐 王殊 杨德起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08-512,共5页
目的:验证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MSKCC)模型和斯坦福大学模型(Stan-ford Online Calculator,SOC)预测中国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阳性乳腺癌患者非前哨淋巴结(non-sentinel lym... 目的:验证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MSKCC)模型和斯坦福大学模型(Stan-ford Online Calculator,SOC)预测中国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阳性乳腺癌患者非前哨淋巴结(non-sentinel lymphnode,NSLN)转移的能力并进行比较。方法:收集120例SLN阳性的乳腺癌病例验证MSKCC和SOC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不同截断值的预测能力来比较两个模型在中国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用MSKCC和SOC模型验证120例中国乳腺癌患者,AUC分别为0.688和0.734。取10%为截断值,MSKCC和SOC模型的假阴性率均为4.4%,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0%和90.0%。取90.0%为截断值,MSKCC和SOC模型的假阳性率分别为0.0%和6.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和68.8%。结论:用MSKCC和SOC模型预测中国乳腺癌NSLN转移,结果皆劣于原始研究,SOC模型的预测能力略优于MSKCC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前哨淋巴结 转移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哨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非前哨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陈宏亮 丁昂 +1 位作者 王富文 王懋莉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0-466,共7页
目的研究分析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中非前哨淋巴结(nonsentinel lymph node,NSLN)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2010年至2013年治疗的SLN宏转移的临床早期乳腺癌患者144例... 目的研究分析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中非前哨淋巴结(nonsentinel lymph node,NSLN)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2010年至2013年治疗的SLN宏转移的临床早期乳腺癌患者144例,分析NSLN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 144例SLN宏转移临床早期乳腺癌患者平均年龄为(49.8±10.8)岁,平均肿瘤大小为(2.8±1.1)cm。中位阳性SLN数目为1枚(1~5枚),中位SLN数目为3枚(1~10枚),中位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5枚(8~38枚)。病理类型均为浸润性导管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为19.4%。单因素分析得出原发肿瘤大小、脉管侵犯、阳性SLN数目以及分子分型是NSLN转移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原发肿瘤〉2 cm(P=0.043,OR=3.421)、脉管侵犯阳性(P〈0.000 1,OR=16.332)、阳性SLN数目≥2枚(P=0.007,OR=4.191)是N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分子分型尽管显示Luminal B型及HER2型NSLN转移风险较高的趋势,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77)。结论对于SLN宏转移的临床早期乳腺癌,原发肿瘤〉2 cm、脉管侵犯阳性、阳性SLN数目≥2枚是N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前哨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超诊断在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1
作者 管一帆 段云友 +5 位作者 刘兰芬 董磊 赵晓峰 权源 范西红 贺青卿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期121-122,共2页
关键词 彩超诊断 乳腺癌 腋窝前哨淋巴结转移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状态与L-选择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庆庆 仇爱峰 +1 位作者 徐青 杨金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21-422,共2页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L-选择素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腋窝level Ⅲ组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3
作者 曾健 石枫 +1 位作者 陆云飞 林进令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81-485,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levelⅢ组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方法。评价腋窝levelⅢ组淋巴结微转移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2005年6月至2007年8月,收集75例腋窝levelⅢ组淋巴结阴性患者的腋窝levelⅢ组淋巴结,使用连续多层切片HE染...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levelⅢ组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方法。评价腋窝levelⅢ组淋巴结微转移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2005年6月至2007年8月,收集75例腋窝levelⅢ组淋巴结阴性患者的腋窝levelⅢ组淋巴结,使用连续多层切片HE染色和连续多层切片EMA、CK19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腋窝levelⅢ组淋巴结微转移状态,分析腋窝levelⅢ组淋巴结微转移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在75例患者中共检出235枚腋窝levelⅢ组淋巴结,使用连续多层切片HE染色法发现6例6枚淋巴结存在微转移灶,另有3例3枚淋巴结的单个或多个癌细胞EMA和CK19均表达阳性。联合检测法的腋窝levelⅢ组淋巴结微转移检出率为3.83%(9/235),腋窝levelⅢ组淋巴结阴性患者微转移的阳性率为12.00%(9/75),腋窝levelⅢ组淋巴结微转移与患者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腋窝level Ⅰ组淋巴结转移状态、腋窝levelⅡ组淋巴结转移状态和病理分期密切相关。结论:使用连续多层切片HE染色法,连续多层切片EMA、CK19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法检测腋窝levelⅢ组淋巴结微转移是可行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腋窝level Ⅰ、levelⅡ组淋巴结转移状态和病理分期可以作为预测乳腺癌腋窝levelⅢ组淋巴结微转移临床病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第三组淋巴结 转移 细胞角蛋白19 上皮膜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微转移和孤立肿瘤细胞状态下肌动蛋白和PTEN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岳志强 姜军 +2 位作者 范林军 杨新华 张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58-1260,共3页
目的探讨肌动蛋白和PTEN蛋白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中从单个肿瘤细胞或者肿瘤细胞团到明显肿瘤细胞转移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收集92例女性乳腺癌术后淋巴结共293枚,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常规HE染色未发现转移的淋巴结行细胞角蛋白19(CK19... 目的探讨肌动蛋白和PTEN蛋白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中从单个肿瘤细胞或者肿瘤细胞团到明显肿瘤细胞转移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收集92例女性乳腺癌术后淋巴结共293枚,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常规HE染色未发现转移的淋巴结行细胞角蛋白19(CK19)以及肌动蛋白染色,筛选出含有微转移、孤立肿瘤细胞的淋巴结。对筛选出的淋巴结行PTEN检测,观察不同转移情况下PTEN的表达情况。结果所有293枚淋巴结中,有明显转移的84枚(28·67%),有微转移的42枚(14.33%),含孤立肿瘤细胞者22枚(7.51%);所有明显转移灶周围均有肌动蛋白表达,34枚(80·95%)含有微转移的淋巴结中微转移灶周围有肌动蛋白表达。PTEN在84枚含有明显转移的淋巴结中均呈低表达,在38枚含有微转移的淋巴结中呈低表达,其余4枚未见PTEN表达。结论淋巴结内间质反应中肌动蛋白表达变化在乳腺癌细胞进入淋巴结发展为微转移灶及进一步发展为明显转移形成的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PTEN蛋白的低表达可能是促进淋巴结内肿瘤细胞生长和侵袭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淋巴结转移 PTEN蛋白 平滑肌肌动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ukes B期大肠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定位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涛 杨熊飞 +2 位作者 张维胜 王争霞 杨玉林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937-940,共4页
目的:探讨大肠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lymph node,SLN)微转移(micrometastasis,MM)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研究64例行根治性手术的Dukes B期大肠癌患者,对其中61例定位成功的122枚SLN应用常规HE染色联合免疫组化SP法,检测... 目的:探讨大肠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lymph node,SLN)微转移(micrometastasis,MM)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研究64例行根治性手术的Dukes B期大肠癌患者,对其中61例定位成功的122枚SLN应用常规HE染色联合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前哨淋巴结中细胞角蛋白20(CK20)及端粒酶的表达,随访3年,记录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和生存资料,分析其相关性。结果:1)61例中有6例患者9枚SLN经常规HE检测阳性。2)免疫组化法检测SLN:CK20阳性表达27.3%(15/55);端粒酶阳性表达21.8%(12/55)。3)两者联合检测前哨淋巴结微转移(SLNMM)检出率为38.2%(21/55)。4)Dukes B期患者SLNMM(+)组癌复发转移率明显高于同期SLNMM(-)组(P<0.05),生存率较低(P<0.05),而与Dukes C期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LNMM(-)组患者的复发转移率、生存率与同期Dukes C期患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K20、端粒酶免疫组化法均可检测出大肠癌SLN中存在的微转移(MM),两者联合可提高检出率;大肠癌SLNMM的检出使大肠癌的Dukes分期更加精细,从而有助于指导术后的辅助治疗和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前哨淋巴结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研究现状与评价 被引量:12
16
作者 吴炅 沈镇宙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417-421,共5页
前哨淋巴结活检为乳腺癌患者提供了精确的分期,并且减少了手术并发症,因此日益为临床所接受。但是在临床研究中,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方法、适应证尚有一些争议。本文就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前哨淋巴结病理学评估、前哨淋巴结活检的适应证... 前哨淋巴结活检为乳腺癌患者提供了精确的分期,并且减少了手术并发症,因此日益为临床所接受。但是在临床研究中,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方法、适应证尚有一些争议。本文就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前哨淋巴结病理学评估、前哨淋巴结活检的适应证和前哨淋巴结活检取代腋淋巴结清扫等几方面进行讨论,明确了同位素和染料示踪剂可以互补,淋巴核素显像对于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价值,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目前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术中前哨淋巴结的病理学评估方法中,细胞学印片显示了快速、廉价、节省组织材料等优点,但对微转移灶的识别仍有不足;前哨淋巴结有微转移的患者目前仍应进行腋淋巴结清扫。导管内癌、预防性乳房切除、乳房缩小成型术及隆乳手术后患乳腺癌的患者,有必要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虽然NSABPB32、Z0010、Z0011等大样本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结果要等待许多时间,但是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已在临床上广泛开展,我们必须重视技术的规范和病例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淋巴结清扫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
17
作者 张杰 沈坤炜 +6 位作者 尼尔马 柳光宇 吴炅 陈中伟 朱雄增 沈镇宙 邵志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33-237,共5页
目的 :预测非前哨淋巴结 (non SLN)转移 ,以筛选出转移局限于前哨淋巴结 (SLN)的乳腺癌患者。方法 :采用99mTc SC作为示踪剂 ,对 95例乳腺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 ,对乳腺癌非前哨淋巴结转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95例患者中... 目的 :预测非前哨淋巴结 (non SLN)转移 ,以筛选出转移局限于前哨淋巴结 (SLN)的乳腺癌患者。方法 :采用99mTc SC作为示踪剂 ,对 95例乳腺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 ,对乳腺癌非前哨淋巴结转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95例患者中成功发现 91例患者有SLN (95 8% ) ,其中 85例患者SLN能准确反映腋窝淋巴结的病理状况 (93 4% )。临床肿块大小(P =0 0 2 8)、肿瘤分级 (P =0 0 40 )和原发灶cyclinD1蛋白 (P =0 0 17)的表达与non SLN转移显著相关。而Logistic多因素分析证实 ,临床肿块大小、肿瘤分级为独立的预测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因子。结论 :可根据临床病理学特征 ,筛选出乳腺癌转移只局限于前哨淋巴结的患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活组织检查 前哨淋巴结转移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80例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贤军 王亚兵 +3 位作者 洪书剑 武健 徐国强 张帆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8年第6期654-656,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的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2月-2008年3月本科共收治80例乳腺癌患者,采取美兰染色SLNB,行前哨淋巴结(SLN)术中冰冻切片,并与术后SLN连续切片及免疫组化检查作...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的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2月-2008年3月本科共收治80例乳腺癌患者,采取美兰染色SLNB,行前哨淋巴结(SLN)术中冰冻切片,并与术后SLN连续切片及免疫组化检查作比较。结果:69例成功行SLNB,成功率86.3%,术中冰冻切片发现24例SLN癌转移,45例阴性者术后行连续切片及常规免疫组化检查发现5例微转移。结论:美兰染色SLNB成功率较高、安全、价廉,前哨淋巴结状况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有重要预示价值,SLN连续切片联合免疫组化检查,可增加SLN微转移的检出率,减少假阴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在简化的腋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亚兵 沈历宗 吴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5期2568-2570,共3页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在早期乳腺癌简化的腋淋巴结清扫(ALND)中的应用及效果,了解EPOS法快速免疫组化发现前口哨淋巴结(SLN)微转移的能力及准确性。方法:30例早期乳腺癌行美蓝染色SLNB术中行SLN冰冻切片联合EPOS法快速免疫组...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在早期乳腺癌简化的腋淋巴结清扫(ALND)中的应用及效果,了解EPOS法快速免疫组化发现前口哨淋巴结(SLN)微转移的能力及准确性。方法:30例早期乳腺癌行美蓝染色SLNB术中行SLN冰冻切片联合EPOS法快速免疫组化检查,其中阴性者28例分成两组,15例行简化的ALND(仅清扫胸小肌外侧组淋巴结,简化组),13例行标准ALND(标准组)。结果:EPOS法快速免疫组化使SLN假阴性率降了50%,简化组后腋窝引流时间、积液及患肢水肿发生率较标准组减少,患肢功能恢复良好,短期随访无腋窝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EPOS法联合冰冻切片可减少SLN的假阴性率,SLN阴性可安全使用简化的ALND,减小手术创伤和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转移 淋巴结清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与浸润性癌(非特殊型)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燕娜 王常珺 +4 位作者 周易冬 茅枫 孙强 毕娅兰 梁智勇 《协和医学杂志》 2015年第3期166-172,共7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和浸润性癌(非特殊型)(invasive carcinoma of no special type,NST)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及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3年...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和浸润性癌(非特殊型)(invasive carcinoma of no special type,NST)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及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92例IMPC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随机选取368例同期手术的NST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IMPC和NST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其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 IMPC与NST在肿瘤大小[(2.9±1.9)cm比(2.1±1.4)cm,P=0.001]、脉管浸润率(85.9%比6.0%,P〈0.001)、腋窝淋巴结转移率(71.7%比47.3%,P〈0.001)及转移个数(8.2±9.9比2.9±5.7,P〈0.001)、孕激素受体表达(P=0.047)、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表达(P=0.009)、Ki-67指数(P〈0.001)以及TNM分期(P〈0.001)、分子分型(P〈0.001)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肿瘤组织中IMPC成分≤24%、25%~49%、50%~75%以及≥76%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3.9%、56.3%、72.2%和77.1%,IMPC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与其在肿瘤中所占比例无关(P=0.347),与肿瘤T分期(P=0.001)、HER-2表达(P=0.029)、分子分型(P=0.003)、P53表达(P=0.003)以及Ki-67指数(P=0.045)相关。NST的腋窝淋巴结转移与肿瘤T分期(P〈0.001)、组织学分级(P=0.001)、脉管浸润(P〈0.001)、雌激素受体α(P=0.007)、孕激素受体(P=0.031)、HER-2表达(P=0.008)及分子分型(P〈0.001)均相关。结论 IMPC是一种具有高脉管侵袭性、高腋窝淋巴结转移率的浸润性乳腺癌,具有与NST不同的病理特征。IMPC成分的多少并不影响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程度,其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明显少于N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浸润性乳头状癌 浸润性癌(非特殊型)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