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癌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37
1
作者 刘鹏 杨德启 +4 位作者 乔新民 曹迎明 佟富中 周波 刘宏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5期358-360,共3页
目的 :评价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癌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8例病理证实乳腺导管内癌的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的表现。结果 :3 8例中 ,乳腺钼靶X线摄影表现为丛样微小钙化点 16例( 4 2 .1% ) ,边界不规则高密... 目的 :评价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癌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8例病理证实乳腺导管内癌的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的表现。结果 :3 8例中 ,乳腺钼靶X线摄影表现为丛样微小钙化点 16例( 4 2 .1% ) ,边界不规则高密度影 13例 ( 3 4.2 % )。乳腺导管造影显示导管充盈缺损或中断 6例 ( 15 .8% )。超声显示为界限不清和形态不规则实性肿块 11例 ( 2 8.9% ) ,界限清楚和形态规则实性肿块 6例 ( 15 .8% ) ,囊实性肿块 3例 ( 7.9% )。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准确诊断率分别为 78.9%和 5 2 .6%。结论 :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对乳腺导管内癌有诊断价值 ,但前者优于后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钼靶X线摄影 超声检查 诊断 乳腺导管内癌 X线征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癌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怡 富丽娜 +1 位作者 许萍 杨宝年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479-1480,共2页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000年9月-2006年12月期间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导管内癌的36例病例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乳腺导管内癌在超声上主要表现为导管型、结节伴钙化型及肿块型(包括混合性肿块及实...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000年9月-2006年12月期间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导管内癌的36例病例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乳腺导管内癌在超声上主要表现为导管型、结节伴钙化型及肿块型(包括混合性肿块及实质性肿块)。声像图特征多表现为形态欠规则,边界欠清,无包膜的略低回声区,内部回声欠均匀,部分可测及较丰富血流信号。伴有细钙化的病灶仍较有意义。结论乳腺导管内癌没有特异性超声诊断特征,但部分特征有一定提示性,可帮助检出病灶,对早期发现术后复发病灶也很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内癌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导管内癌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与术式选择 被引量:5
3
作者 韦佳明 刘治滨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72-473,共2页
目的 :从腋窝淋巴结转移率的角度 ,探讨对乳腺导管内癌 (DCIS)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 :我院 1994年1月~ 2 0 0 3年 12月间收治的 16例女性DCIS患者 ,中位年龄 4 3岁 (30~ 84岁 ) ,中位随访时间 6 2 (6~ 114 )个月 ,2例作Halsted根治术... 目的 :从腋窝淋巴结转移率的角度 ,探讨对乳腺导管内癌 (DCIS)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 :我院 1994年1月~ 2 0 0 3年 12月间收治的 16例女性DCIS患者 ,中位年龄 4 3岁 (30~ 84岁 ) ,中位随访时间 6 2 (6~ 114 )个月 ,2例作Halsted根治术 ,11例作改良根治术 ,2例作全乳切除术 ,1例作象限切除 +腋窝淋巴结清扫 ,术后 8例作辅助化疗 ,3例作放疗 ,10例作内分泌治疗。结果 :16例DCIS中 ,2例腋窝淋巴结有微转移。术后随访无复发 ,无死亡 ,只有 1例术后 4年骨扫描发现有髋转移。结论 :治疗DCIS宜行肿块扩大切除 (保乳手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内癌 腋窝淋巴结转移 保乳手术 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中心性并巨大包块乳腺导管内癌误诊为叶状囊肉瘤1例
4
作者 庞钊 黄信 +1 位作者 吕荣钊 王宁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072-2072,共1页
患者女,47岁,2012年4月18日因“体检发现双乳多发肿物6年余”入院。其6年余前无意中触及左乳内上方一光滑、活动包块,于当地医院行乳腺B超检查提示为“双乳多发实性占位,考虑纤维腺瘤可能性大”,遂对病情未予重视及治疗,
关键词 乳腺导管内癌 叶状囊肉瘤 多中心性 包块 误诊 实性占位 B超检查 纤维腺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蛋白酶D在乳腺导管内癌及伴早期浸润中的表达及其与复发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7
5
作者 乌拉木 余科达 +1 位作者 沈镇宙 邵志敏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47-250,共4页
背景与目的:组织蛋白酶D(Cath-D)具有促进浸润性乳腺癌增殖转移的作用,但其表达对导管原位癌肿瘤生物学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明确Cath-D在乳腺导管内癌及伴早期浸润中的表达及其与传统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并探讨Cath-D在乳腺导管... 背景与目的:组织蛋白酶D(Cath-D)具有促进浸润性乳腺癌增殖转移的作用,但其表达对导管原位癌肿瘤生物学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明确Cath-D在乳腺导管内癌及伴早期浸润中的表达及其与传统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并探讨Cath-D在乳腺导管内癌及乳腺导管内癌伴早期浸润中的表达与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医疗中心乳腺癌数据库中的1995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由该院乳腺外科手术且经病理确诊、资料完整的336例乳腺导管内癌及乳腺导管内癌伴早期浸润的病例。结果:在全部336例患者中Cath-D的表达阳性者241例(71.70%),阴性者95例(28.3%),其中导管内癌143例,Cath-D表达阳性者99例(69.2%),阴性者44例(30.8%),导管内癌伴早期浸润193例,Cath-D阳性表达者142例(73.6%),阴性者51例(26.4%)。Cath-D阳性的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的有10例(4.15%),Cath-D阴性的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的有4例(1.66%)。Cath-D的表达与PR、Her-2的表达没有相关性,与ER存在一定相关性(P=0.075),且与突变型p53显著相关(P=0.001)。未复发转移的患者Cath-D阳性表达率约71.5%,而复发转移的病例中阳性率高达80%。结论:Cath-D的阳性表达虽然与浸润性乳腺癌的浸润及转移有关,但其在乳腺导管内癌及乳腺导管内癌伴浸润中的阳性表达与传统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Cath-D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乳腺导管内癌及乳腺导管内癌伴早期浸润的预后情况,但其价值似乎并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蛋白酶D 乳腺导管内癌 早期浸润 临床生物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顾性分析50例乳腺导管内癌患者的X线表现 被引量:2
6
作者 徐锦 郭慕红 +2 位作者 姜鹏 殷信道 沈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3536-3537,共2页
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tu,DCIS)是一种导管内病变,有发展成为浸润性乳腺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的风险[1],乳腺X线检查是发现、诊断该病的常用方法之一。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0例DICS患者乳... 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tu,DCIS)是一种导管内病变,有发展成为浸润性乳腺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的风险[1],乳腺X线检查是发现、诊断该病的常用方法之一。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0例DICS患者乳腺X线检查特征,探讨X线检查对DCIS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内癌 浸润性乳腺 DUCTAL 乳腺内钙化 细小钙化 内上象限 钙化灶 外上象限 乳腺腺体 病灶边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女性乳腺导管内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邵姜超 孙力伟 +1 位作者 李梦阳 王玖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56-559,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乳腺导管内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美国SEER数据库中2010-2014年的27589例乳腺导管内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用Kaplan-Meier法估计老年女性乳腺导管内癌患者的生存率,用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Cox...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乳腺导管内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美国SEER数据库中2010-2014年的27589例乳腺导管内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用Kaplan-Meier法估计老年女性乳腺导管内癌患者的生存率,用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Cox回归进一步分析老年女性乳腺导管内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年龄、婚姻状态、种族、肿瘤分级、TNM分期、分子分型都是老年女性乳腺导管内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65~69岁患者预后最好,85岁及以上患者预后最差(HR=3.720,95%CI:3.313~4.179)。婚姻状态为未婚或者婚姻状态为SDW(分居、离婚、丧偶)的老年女性乳腺导管内癌患者预后相对较差(未婚:HR=1.228,95%CI:1.073~1.407;SDW:HR=1.346,95%CI:1.239~1.462),已婚是老年女性乳腺导管内癌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黑种人患者预后最差(HR=1.321,95%CI:1.111~1.570)。分子分型为Basal-like型预后最差(HR=1.600,95%CI:1.441~1.777)。结论老年女性乳腺导管内癌患者发病风险随年龄增长整体呈现增长的趋势。婚姻状态影响老年女性乳腺导管内癌患者预后。白种人在SEER数据库的乳腺导管内癌人群中所占比例最高,但黑种人患者预后更加差。体内激素水平紊乱极易导致老年女性乳腺上皮细胞的癌变,其中Luminal A型患者预后最好,Basal-like型预后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女性 乳腺导管内癌 预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术后纵隔气肿一例
8
作者 朱玉林 齐鹏 郭娜娜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9-379,共1页
关键词 乳腺术后 纵隔气肿 单纯乳房切除术 乳腺导管内癌 凝血酶原时间 全身麻醉 声门显露 胸部X线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干扰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鼠双微体-2基因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宫琦玉 汲坤 +3 位作者 张丽艳 王波 楚琪 张明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92-896,共5页
目的研究乳腺增生症、乳腺导管内癌和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mdm2蛋白的表达及siRNA mdm2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腺增生症、乳腺导管内癌和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mdm2蛋白的表达;将siRNA mdm2质粒转染乳腺癌MCF-... 目的研究乳腺增生症、乳腺导管内癌和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mdm2蛋白的表达及siRNA mdm2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腺增生症、乳腺导管内癌和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mdm2蛋白的表达;将siRNA mdm2质粒转染乳腺癌MCF-7细胞,应用MTT检测siRNA mdm2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 mdm2蛋白在乳腺导管内癌组织和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为100%(18/18,20/20),在乳腺增生症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20%(4/20)。与乳腺增生症组织比较,乳腺导管内癌组织和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mdm2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P<0.01)。MTT结果表明转染pGCsiRNA-mdm2后MCF-7细胞生长受到抑制,与mock组和pGCsiRNA-scrambl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染pGCsiRNA-mdm2 72 h后与48 h比较,MCF-7细胞生长受抑制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dm2在乳腺癌组织中存在广泛表达,其阳性表达可能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症 乳腺导管内癌 浸润性乳腺 鼠双微体-2 RNA干扰 MDM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派杰氏病4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0
10
作者 杨名添 龙浩 +2 位作者 何洁华 王曦 谢泽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31-133,137,共4页
目的:研究分析乳腺派杰氏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5例经病理诊断的乳腺派杰氏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中有乳头和/或乳晕区糜烂、出血等湿疹样表现者40例(其中伴乳头下方肿块11例);单纯表现为乳... 目的:研究分析乳腺派杰氏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5例经病理诊断的乳腺派杰氏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中有乳头和/或乳晕区糜烂、出血等湿疹样表现者40例(其中伴乳头下方肿块11例);单纯表现为乳头下肿块5例;伴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13例。本组25例作根治术,20例作改良根治术。派杰氏病不伴深部肿块者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95.5%和78.6%,而伴有深部肿块者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53.8%和36.4%,两者的5年和10年的生存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其P值分别为<0.01和<0.05);无乳头下方浸润者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88.9%,而有乳头下方浸润者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69.6%和43.8%,前者亦优于后者(P<0.05);腋窝淋巴结阴性者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92.0%和76.5%,而阳性者则分别为50.0%和25.0%,前者同样优于后者(P<0.05)。结论:乳腺派杰氏病多数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凡有湿疹样表现者均要考虑本病的可能性;本病预后的关键在于早期治疗。不伴深部肿块、没有深部浸润和腋淋巴结阴性者的手术治疗有很好效果,伴有肿块、有深部浸润和腋淋巴结阳性者的预后差,且均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乳腺派杰氏病 乳腺切除导管内 浸润性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