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液型丙烯酸酯复合胶的研制 被引量:3
1
作者 杨建军 吴庆云 +2 位作者 张建安 吴明元 张兴智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3期82-86,共5页
通过采用预乳化和半连续法乳液聚合工艺,合成了一种水乳型丙烯酸酯复合胶。探讨了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单体配比、功能性单体的用量等因素对复合胶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乳液型丙烯酸酯复合胶 粘剂 聚合工艺 半连续法 反应温度 引发剂 单体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基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茅星雨 张小海 房成 《涂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43,共6页
现有丙烯酸酯乳液主要源自石油基原料,而基于国家“双碳”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利用可再生资源制备的生物基丙烯酸酯乳液获得快速发展。文中主要阐述了纤维素、木质素、植物油、松香以及其他生物基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方法,总结了生... 现有丙烯酸酯乳液主要源自石油基原料,而基于国家“双碳”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利用可再生资源制备的生物基丙烯酸酯乳液获得快速发展。文中主要阐述了纤维素、木质素、植物油、松香以及其他生物基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方法,总结了生物基丙烯酸酯乳液在涂料、胶黏剂及其他领域的最新应用研究进展,展示了生物基丙烯酸酯乳液在提升产品环保性、降低碳足迹方面的显著优势,指出了生物基丙烯酸酯乳液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原料成本高、生产技术不成熟以及产物性能差等。最后,展望了高生物基含量、高性能和多功能生物基丙烯酸酯乳液产品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 丙烯酸酯 涂料 黏剂 可再生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型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王平华 伍胜利 +3 位作者 刘春华 黄璐 王文平 尤业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8-32,共5页
系统介绍了几种不同结构的核壳型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合成方法及各自性能,其中包括A/U型、IPN型、A/A-g-U型三种主要的核壳结构形式;讨论了核壳之间化学键交联结构及互穿网络结构的形成对乳液粒径、稳定性及乳液涂膜的耐水、耐... 系统介绍了几种不同结构的核壳型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合成方法及各自性能,其中包括A/U型、IPN型、A/A-g-U型三种主要的核壳结构形式;讨论了核壳之间化学键交联结构及互穿网络结构的形成对乳液粒径、稳定性及乳液涂膜的耐水、耐溶剂等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 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 交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缩聚物/加聚物复合胶乳的制备科学Ⅱ.核壳结构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2
4
作者 游波 武利民 +1 位作者 李丹 邹丽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4-88,共5页
用合成的含羧基端羟基聚氨酯树脂 ,通过强外力乳化可形成稳定的水性聚氨酯乳液 ,与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等单体共聚 ,合成具有核壳结构的聚氨酯 -丙烯酸酯接枝乳液。通过接枝乳液和共混乳液的性能差别对比 ,及 DSC、FT- IR、粒径分析及力... 用合成的含羧基端羟基聚氨酯树脂 ,通过强外力乳化可形成稳定的水性聚氨酯乳液 ,与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等单体共聚 ,合成具有核壳结构的聚氨酯 -丙烯酸酯接枝乳液。通过接枝乳液和共混乳液的性能差别对比 ,及 DSC、FT- IR、粒径分析及力学性能测试分析表明 ,在聚氨酯 -丙烯酸酯接枝乳液中 ,聚氨酯与丙烯酸酯发生部分交联形成稳定的核 -壳结构。文中还对聚氨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聚物 加聚物 复合 制备 核壳结构 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 合成 表征 接枝 交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型乳化剂对保护膜用丙烯酸酯乳液型压敏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刘继承 王锋 +1 位作者 胡剑青 涂伟萍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02-505,共4页
采用预乳化法制备了丙烯酸酯压敏胶乳液,探讨了不同乳化剂体系对压敏胶物理性能的影响。FTIR测试表明,反应型乳化剂参与了反应;TEM测试显示,反应型乳化剂体系所得乳液粒径小,分布均匀。实验结果表明:当w(复合乳化剂)=3%,m(ANPEO10)∶m(D... 采用预乳化法制备了丙烯酸酯压敏胶乳液,探讨了不同乳化剂体系对压敏胶物理性能的影响。FTIR测试表明,反应型乳化剂参与了反应;TEM测试显示,反应型乳化剂体系所得乳液粒径小,分布均匀。实验结果表明:当w(复合乳化剂)=3%,m(ANPEO10)∶m(DNS-458)∶m(DNS-501)=1.5∶1.1∶0.4时,所得乳液的固体分质量分数为48.03%,单体转化率达到97.66%,乳液黏度为38.8 s,平均粒径为238 nm,压敏胶的初粘力能吸住8号钢球,持黏性大于24 h,180°剥离强度达到0.304 N/mm。贴在不锈钢表面的保护膜经80℃烘烤24 h后,不锈钢表面无残胶和雾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化剂 保护膜 压敏 丙烯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交联封端型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合成与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陈龙 兰延勋 +1 位作者 陈梁 吕满庚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6-39,44,共5页
合成了一系列的自交联封端型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复合乳液。合成步骤主要分为三步:(1)运用无皂乳液聚合方法合成含羟基的PUA复合乳液;(2)使用甲苯二异氰酸酯(TD I)、三元醇、2,2-二羟甲基丙酸(DMPA),分别使用不同的封端剂即甲乙酮肟(ME... 合成了一系列的自交联封端型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复合乳液。合成步骤主要分为三步:(1)运用无皂乳液聚合方法合成含羟基的PUA复合乳液;(2)使用甲苯二异氰酸酯(TD I)、三元醇、2,2-二羟甲基丙酸(DMPA),分别使用不同的封端剂即甲乙酮肟(MEKO)和己内酰胺,合成了一系列封端型水可分散交联剂;(3)将第二步制得的交联剂,按不同比例与第一步制得的PUA复合乳液在机械搅拌下共混,制得了一系列的自交联封端型PUA复合乳液。此复合乳液低温成膜后,升高至一定的温度,随着解封交联反应的进行,使涂膜达到了后固化交联的目的。通过DSC和TGA研究了不同封端剂和多元醇对解封交联温度的影响。同时对所合成的自交联封端型PUA复合乳液通过解封交联后固化制得的涂膜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丙烯酸酯 复合 封端 后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型高交联聚硅氧烷/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粒径分布 被引量:2
7
作者 傅轶 刘述梅 +2 位作者 孙红燕 叶华 赵建青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41-946,共6页
以苯基三乙氧基硅烷、八甲基环四硅氧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单体合成了高交联聚硅氧烷乳液,然后与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接枝共聚,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高交联聚硅氧烷/BA/MMA 复合乳液。考察了乳化剂的... 以苯基三乙氧基硅烷、八甲基环四硅氧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单体合成了高交联聚硅氧烷乳液,然后与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接枝共聚,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高交联聚硅氧烷/BA/MMA 复合乳液。考察了乳化剂的种类与用量、单体加料方式、单体总浓度对乳胶粒粒径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辛基苯酚聚氰乙烯醚/十二烷基苯磺酸复合乳化剂合成聚硅氧烷乳液,BA 和 MMA 加入前补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乳化剂且两单体以半连续法加入,可得到较均匀的复合乳液。当复合乳化剂用量为硅烷单体质量的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补加量为 BA 和 MMA 总质量的1.5%、单体总量为体系中水质量的35%时,乳胶粒的体积平均直径约为71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交联聚硅氧烷 丙烯酸酯 复合 粒径分布 核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剂含量对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液及胶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宋晓丽 陈莹 +1 位作者 许玉芝 王春鹏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8,共4页
以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MPTMA)为交联单体,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为主要单体合成了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了核层TMPTMA含量对乳液及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 以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MPTMA)为交联单体,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为主要单体合成了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了核层TMPTMA含量对乳液及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核层TMPTMA含量的增加,乳胶粒子的平均粒径减小,凝聚率增大;胶膜的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均增大,与水的接触角变小;在反应条件、单体种类及配比相同的情况下,核壳型丙烯酸酯乳胶膜比非核壳型乳胶膜的杨氏模量及拉伸强度明显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剂 丙烯酸酯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g-A型核壳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合成 被引量:5
9
作者 廖阳飞 张旭东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6,共6页
通过加入双官能团单体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采用溶液聚合法和原位乳液聚合法,把聚氨酯与丙烯酸(AA)、丙烯酸丁酯(BA)和苯乙烯(St)等丙烯酸酯单体接枝共聚,合成了PUA为壳、PA为核的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复合乳液,研究了壳层PA/PU... 通过加入双官能团单体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采用溶液聚合法和原位乳液聚合法,把聚氨酯与丙烯酸(AA)、丙烯酸丁酯(BA)和苯乙烯(St)等丙烯酸酯单体接枝共聚,合成了PUA为壳、PA为核的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复合乳液,研究了壳层PA/PU、总PA/PU、核壳比、BA/St、壳层HEMA/PA和链转移剂含量对乳液制备过程、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UA中的PA、BA、St、HEMA、链转移剂和DMPA与AA中的—COOH的含量(壳层PUA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5.6%、25%、17.8%、9%、1%和7%,核壳质量比为1∶4时,复合乳液涂膜结构规整,各项性能较好。PUA胶粒的平均粒径在100 nm左右时,分布更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 水性聚氨酯 丙烯酸酯 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软硬单体含量对PU/PA复合乳液及其表面施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海花 兰静 +2 位作者 费贵强 卫龙 邹婧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5051-15054,15059,共5页
采用原位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WPUA)复合乳液。分析了软硬单体比例对WPUA乳液粒径、粘度,对胶膜的凝胶率、吸水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WPUA乳液对纸张的增强作用。研究表明,随着m(MMA)增大,胶粒粒径增大,乳液... 采用原位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WPUA)复合乳液。分析了软硬单体比例对WPUA乳液粒径、粘度,对胶膜的凝胶率、吸水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WPUA乳液对纸张的增强作用。研究表明,随着m(MMA)增大,胶粒粒径增大,乳液粘度下降,胶膜凝胶率上升,吸水率先下降后上升,且当m(MMA)为14.37%时,胶膜力学性能最佳。以质量分数为1%的WPUA乳液进行表面施胶,施胶度达37.47s,湿强度达31.61%。当m(MMA)为8.64%时,耐折度达54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硬单体比例 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 原位聚合 纸张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凝胶型丙烯酸酯乳液粘度的控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方治齐 张新云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2年第4期13-15,共3页
合成具有反应性微凝胶结构的核/壳型热固性丙烯酸酯乳液。讨论了羟基含量、有机胺中和剂类型、中和度及固含量等因素对乳液粘度及涂膜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涂料 微凝 丙烯酸酯 反应性微凝 核/壳结构 粘度 羟基含量 有机胺 中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型聚硅氧烷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德峥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4-36,41,共4页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聚硅氧烷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研究了乳化剂、单体的投料方式及配比对乳液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种子乳液聚合,得到了含氢聚硅氧烷/丙烯酸丁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PHMS/BA...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聚硅氧烷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研究了乳化剂、单体的投料方式及配比对乳液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种子乳液聚合,得到了含氢聚硅氧烷/丙烯酸丁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PHMS/BA/St/MMA/MAA)共聚物复合乳液,乳液性能稳定,该乳液所制得的胶膜具有优良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 聚硅氧烷丙烯酸酯 复合 制备 种子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型双组分丙烯酸酯乳胶的无皂乳液聚合研究
13
作者 张超灿 李曦 +2 位作者 吴力立 庞金兴 铁丽云 《湖北化工》 2001年第2期7-8,共2页
分别采用含丙烯酰端基的乙二醇 丙二醇共聚物和OP类表面活性剂作为乳化剂 ,研究了分别含有环氧基团和氨基基团的反应型双组分丙烯酸酯乳胶的乳液聚合的制备工艺和影响因素 ,比较了复合乳化剂的乳液聚合和无皂乳液聚合两种工艺。研究结... 分别采用含丙烯酰端基的乙二醇 丙二醇共聚物和OP类表面活性剂作为乳化剂 ,研究了分别含有环氧基团和氨基基团的反应型双组分丙烯酸酯乳胶的乳液聚合的制备工艺和影响因素 ,比较了复合乳化剂的乳液聚合和无皂乳液聚合两种工艺。研究结果表明 ,无皂乳液聚合制备的乳液成膜温度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 双组分丙烯酸酯 交联 无皂聚合 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溶胶改性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于恒 赖科言 +2 位作者 付义纯 王国顺 叶代勇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1-47,共7页
采用异氰酸酯基团封端的聚氨酯预聚体与硅溶胶混合的方法,制备出了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硅溶胶纳米复合乳液,探究了分散在聚氨酯预聚体中的硅溶胶颗粒的粒径和复合漆膜中硅溶胶的含量对漆膜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分散在聚氨酯预聚体中的1... 采用异氰酸酯基团封端的聚氨酯预聚体与硅溶胶混合的方法,制备出了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硅溶胶纳米复合乳液,探究了分散在聚氨酯预聚体中的硅溶胶颗粒的粒径和复合漆膜中硅溶胶的含量对漆膜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分散在聚氨酯预聚体中的19 nm小粒径硅溶胶颗粒容易团聚,漆膜性能较差;相比之下,91 nm的硅溶胶无机粒子在乳液中具有良好的分散稳定性。复合漆膜中硅溶胶的含量对漆膜的吸水率和力学性能有明显影响,但对漆膜硬度、附着力和光泽的影响较小。结果表明,硅溶胶粒子粒径为91 nm,加入量为复合乳液质量的30%时漆膜性能最佳,吸水率为2.67%,铅笔硬度为3H,拉伸强度为5.77 MPa,断裂伸长率为564.58%,硅溶胶与树脂基质相容性最好。并且与未改性的聚氨酯丙烯酸酯漆膜相比,复合漆膜的耐水性和热稳定性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 硅溶 复合 微观结构 吸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纳米SiO_2复合乳液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33
15
作者 熊明娜 武利民 +1 位作者 周树学 游波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2年第11期1-3,共3页
通过原位聚合、高速剪切法分散共混和球磨法分散共混等三种方法制备丙烯酸酯 /纳米SiO2 复合乳液 ,以相同的方法制备丙烯酸酯 /微米SiO2 复合乳液 ,并利用电子拉力机 (Instron)、动力学粘弹谱 (DMA)、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UV -VIS)和... 通过原位聚合、高速剪切法分散共混和球磨法分散共混等三种方法制备丙烯酸酯 /纳米SiO2 复合乳液 ,以相同的方法制备丙烯酸酯 /微米SiO2 复合乳液 ,并利用电子拉力机 (Instron)、动力学粘弹谱 (DMA)、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UV -VI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考察了复合物的各种力学和光学性能。结果发现 ,共混法制得的纳米复合物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玻璃化转变温度 (Tg)随纳米二氧化硅含量的增加先上升然后逐渐下降 ,而通过原位聚合制得的纳米复合物的这些性能均低于未加纳米SiO2 的丙烯酸酯。涂层对紫外光的吸收和透过随纳米SiO2 含量的增加分别呈上升和下降趋势 ,而微米SiO2 复合的丙烯酸酯乳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 纳米SIO2 复合 制备 表征 原位聚合 高速剪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新进展 被引量:41
16
作者 尹朝辉 张洪涛 林柳兰 《涂料工业》 CAS CSCD 1998年第12期31-24,共1页
较全面地综述了近年来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复合乳液研究的新进展,重点介绍了几类新型的PUA复合乳液,并对该领域进一步的发展作了展望。
关键词 聚氨酯 丙烯酸酯 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单体对聚氨酯-氟化丙烯酸酯复合乳液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杨建军 王小君 +4 位作者 吴庆云 张建安 吴明元 瞿贤超 崔国庭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2-87,108,共7页
以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MA)和丙烯酸酯为单体,以水性聚氨酯作种子乳液,通过单体滴加法和单体预乳化法两种不同的聚合工艺制备聚氨酯-氟化丙烯酸酯(FPUA)复合乳液.对FPUA胶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检测与表征,探讨了含氟单体、不同聚合... 以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MA)和丙烯酸酯为单体,以水性聚氨酯作种子乳液,通过单体滴加法和单体预乳化法两种不同的聚合工艺制备聚氨酯-氟化丙烯酸酯(FPUA)复合乳液.对FPUA胶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检测与表征,探讨了含氟单体、不同聚合工艺对FPUA复合乳液聚合稳定性及胶膜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单体 聚氨酯-氟化丙烯酸酯 复合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自交联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合成 被引量:13
18
作者 仇诗其 张旭东 廖阳飞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39-1344,共6页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80)、聚醚二元醇(Diol-1000)、丁二醇(BDO)、二羟甲基丙酸(DMP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己二酸二酰肼(ADH)和二丙酮丙烯酰胺(DAAM)等为原料,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合成了酮肼、环氧羧...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80)、聚醚二元醇(Diol-1000)、丁二醇(BDO)、二羟甲基丙酸(DMP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己二酸二酰肼(ADH)和二丙酮丙烯酰胺(DAAM)等为原料,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合成了酮肼、环氧羧基双重自交联型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复合乳液。研究了酰肼基/异氰酸酯基、酮羰基/酰肼基和环氧基团含量对乳液制备过程、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PUA复合乳液中的ADH、DAAM、DMPA化合物中的—COOH和GMA的含量(占PUA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1%、2.2%、1.6%和4.0%时,复合乳液涂膜铅笔硬度达3H,耐水性和耐化学品性得到改善。PUA胶粒的平均粒径在100 nm左右时,分布更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交联 水性 聚氨酯 丙烯酸酯 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型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研制 被引量:13
19
作者 张心亚 瞿金清 +1 位作者 蓝仁华 陈焕钦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2年第11期4-6,共3页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 ,以BA为壳 ,MMA为核 ,MAA、HEMA和有机硅氧烷为官能性单体 ,合成了内硬外软的核 -壳型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讨论了官能性单体、核 -壳单体结构、乳化剂。
关键词 核-壳 有机硅 改性 丙烯酸酯 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蓖麻油聚氨酯 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合成 被引量:12
20
作者 瞿金清 沈慧芳 陈焕钦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8-173,共6页
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与蓖麻油水性聚氨酯乳液共聚反应制备聚氨酯丙烯酸酯 (PUA)复合乳液 ,研究了蓖麻油水性聚氨酯性能、MMA添加量、引发剂种类和聚合温度对PUA复合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 ,并应用傅里叶红外光谱 (FTIR)测定反应产... 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与蓖麻油水性聚氨酯乳液共聚反应制备聚氨酯丙烯酸酯 (PUA)复合乳液 ,研究了蓖麻油水性聚氨酯性能、MMA添加量、引发剂种类和聚合温度对PUA复合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 ,并应用傅里叶红外光谱 (FTIR)测定反应产物的结构 .研究发现 ,用外观半透明或微透明的PU M分散液制备的PUA乳液及涂膜性能优良 .油溶性引发剂 (AIBN)比水溶性引发剂 (K2 S2 O8)更适合本体系的乳液聚合 .随着MMA含量增大 ,PUA复合乳液胶粒粒径增大 ,黏度减小 ,涂膜光泽度下降 ,机械性能变好 ,耐水性增加 .合适的MMA含量为体系总固含量的 2 0 %~ 30 % .提出了PUA复合乳液胶粒形成及粒径长大机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丙烯酸酯 复合 合成 蓖麻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