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禽霍乱乙基纤维素微胶囊疫苗 被引量:2
1
作者 龚建森 吕晓娟 +3 位作者 施祖灏 陆俊贤 朱云芬 刘学贤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74-877,共4页
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禽霍乱乙基纤维素微胶囊,对制得的微胶囊外形、粒径分布、包封率及缓释性能等进行了研究。实验证明该方法制成的微胶囊呈球形,外观圆整流动性好,粒径分布范围在10-80μm,包封率70%以上,体外释放72 h的释药率为39... 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禽霍乱乙基纤维素微胶囊,对制得的微胶囊外形、粒径分布、包封率及缓释性能等进行了研究。实验证明该方法制成的微胶囊呈球形,外观圆整流动性好,粒径分布范围在10-80μm,包封率70%以上,体外释放72 h的释药率为39.72%。由于该疫苗的抗原包丰率高,缓释性能好,且重现性好,简单易行,为日后应用于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霍乱 微胶囊疫苗 乳化-溶剂挥发法 乙基纤维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禽霍乱乙基纤维素微胶囊疫苗 被引量:1
2
作者 吕晓娟 龚建森 +4 位作者 施祖灏 单艳菊 张小燕 陆俊贤 刘学贤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8年第12期59-61,共3页
为制备禽霍乱乙基纤维素微胶囊疫苗,笔者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禽霍乱乙基纤维素微胶囊,对制得的微胶囊外形、粒径分布、包封率及缓释性能等进行了研究。该方法制成的微胶囊呈球形,外观圆整,流动性好,粒径分布范围为10-80μm,包封率70... 为制备禽霍乱乙基纤维素微胶囊疫苗,笔者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禽霍乱乙基纤维素微胶囊,对制得的微胶囊外形、粒径分布、包封率及缓释性能等进行了研究。该方法制成的微胶囊呈球形,外观圆整,流动性好,粒径分布范围为10-80μm,包封率70%以上,体外释放72 h的释药率为39.72%。该方法重复性好,简单易行,体外释药试验结果表明,所得的微胶囊疫苗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霍乱 微胶囊疫苗 乳化-溶剂挥发法 乙基纤维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因素结合Box-Benhnken响应曲面法优化载青蒿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制备工艺
3
作者 胡迪迪 薛昊 +3 位作者 金旭东 李宛俞 徐湘迪 陈靖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92-1599,1572,共9页
本研究优化包载青蒿素(artemisinin,ART)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纳米粒(PLGA-ART-NPs)的最优工艺。首先采用乳化-溶剂法制备纳米粒,以单因素实验确定乳化剂种类(聚乙烯醇、吐温80、泊洛沙姆)、乳化... 本研究优化包载青蒿素(artemisinin,ART)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纳米粒(PLGA-ART-NPs)的最优工艺。首先采用乳化-溶剂法制备纳米粒,以单因素实验确定乳化剂种类(聚乙烯醇、吐温80、泊洛沙姆)、乳化剂浓度、水-油两相比例及载体-药物比例对粒径、载药量、包封率的影响;以载药量为评价指标,通过Box-Benhnken响应面法,进一步优化PLGA-ART-NPs制备工艺。结果表明聚乙烯醇乳化效果最好,以乳化剂浓度、水-油两相比例、载体-药物比例为影响因素,最优处方确定为:乳化剂浓度为0.017 g/mL,水-油两相比例为18∶1(V/V),载体-药物比例为10∶1(W/W)。以最优处方制备的纳米粒载药量为(4.43±0.22)%,zeta电位为-28.28±2.17 mV,表明本文优化后的处方工艺条件稳定,重复性良好,可行性高,制得的纳米溶液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青蒿素纳米粒 响应曲面法 单因素分析 乳化-溶剂挥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醋酸地塞米松PLGA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特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徐岩 陈仲清 +2 位作者 余让辉 李国锋 王晓俏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1期1427-1431,共5页
目的制备罗哌卡因-醋酸地塞米松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简称微球)并研究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PLGA为载体,采用W1/O/W2双重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研究实验过程中有机相PLGA浓度、外水相/有机相体积比、内水相体积、外水相... 目的制备罗哌卡因-醋酸地塞米松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简称微球)并研究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PLGA为载体,采用W1/O/W2双重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研究实验过程中有机相PLGA浓度、外水相/有机相体积比、内水相体积、外水相聚乙烯醇(PVA)浓度几项因素变化对罗哌卡因-醋酸地塞米松PLGA微球粒径、表面形态、载药量、包封率和突释行为的影响。结果有机相PLGA浓度在制备微球的过程中是一个关键性因素。随着PLGA浓度增加,微球粒径增大,载药量、包封率明显提高,突释降低;外水相/有机相体积比增大,微球粒径增大,载药量、包封率明显提高,微球表面更加光滑、微孔减少,突释降低;随着内水相体积增加使得微球表面的微孔明显增多,突释增加,载药量、包封率降低;当外水相PVA浓度由0.5%增加到2%,微球粒径变小,突释效应增加。通过优化条件制备的微球形状为球形,外观光滑圆整,粒径分布均匀,其中>90%分布在20~70μm。罗哌卡因载药量(7.48±0.33)%,包封率(70.97±2.36)%;醋酸地塞米松载药量(1.52±0.16)%,包封率(57.30±1.17)%。结论采用W1/O/W2双重乳化-溶剂挥发法成功制备罗哌卡因加醋酸地塞米松PLGA微球;以优化工艺制备的微球,在体外具有明显的缓释行为,释药曲线呈典型S形三阶段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地塞米松 醋酸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微球 双重乳化-溶剂挥发法 释药 体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血清白蛋白-聚3-羟基丁酸酯微球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赵永亮 田丰 +2 位作者 李钒 刘长军 邢楠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2期264-266,268,共4页
应用复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了聚3-羟基丁酸酯(PHB)微球,采用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扫描电镜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制备成空白微球和载药微球后,PHB的结晶度降低,且载药微球中PHB结晶度的降低较空白微球更加明显;所考察影响包... 应用复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了聚3-羟基丁酸酯(PHB)微球,采用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扫描电镜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制备成空白微球和载药微球后,PHB的结晶度降低,且载药微球中PHB结晶度的降低较空白微球更加明显;所考察影响包封率的3个因素中,油水体积比的影响是最为明显的,油相的比例越大,包封率就越高,油水体积比为1∶40时包封率最高,达到79.5%;第一水相的体积对微球的表面形态影响很大,第一水相的比例越大,会在微球的表面留下更多的孔隙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羟基丁酸酯 微球 乳化-溶剂挥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mPEG-PLGA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内药动学、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李伟宏 王风云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409-3415,共7页
目的制备白藜芦醇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mPEG-PLGA)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抗肿瘤活性。方法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mPEG-PLGA纳米粒,测定包封率、载药量、粒径、PDI、Zeta电位、体外释药。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灌胃给... 目的制备白藜芦醇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mPEG-PLGA)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抗肿瘤活性。方法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mPEG-PLGA纳米粒,测定包封率、载药量、粒径、PDI、Zeta电位、体外释药。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灌胃给予白藜芦醇及其mPEG-PLGA纳米粒的0.5%CMC-Na混悬液(40 mg/kg),于0、0.25、0.5、1、2、2.5、3、4、6、8、12、24、36 h采血,HPLC法测定白藜芦醇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荷人卵巢癌细胞株HO-8910PM裸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生理盐水)、阳性组(2 mg/kg顺铂)、白藜芦醇组(40 mg/kg)及白藜芦醇mPEG-PLGA纳米粒低、高剂量组(30、40 mg/kg),测量瘤体积、瘤重,计算抑瘤率。结果mPEG-PLGA纳米粒包封率为84.42%,载药量为3.84%,粒径为143.72 nm,PDI为0.121,Zeta电位为-6.7 mV,36 h内累积释放度为74.12%。与原料药比较,mPEG-PLGA纳米粒t_(max)、t_(1/2)延长(P<0.01),C_(max)、AUC_(0~t)、AUC_(0~∞)升高(P<0.01),相对生物利用度提高至3.56倍。与空白组比较,白藜芦醇mPEG-PLGA纳米粒各剂量组瘤重降低(P<0.01),并且高剂量组瘤体积、瘤重小于白藜芦醇组(P<0.01),抑瘤率更高。结论mPEG-PLGA纳米粒可增加白藜芦醇口服生物利用度及体内抑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mPEG-PLGA)纳米粒 制备 体内药动学 抗肿瘤活性 乳化-溶剂挥发法 HPLC HO-8910P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胡索乙素胃漂浮缓释微球的制备 被引量:5
7
作者 冯超 王群星 +3 位作者 熊雪丰 何三民 吴瑾瑾 石森林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91-296,共6页
目的制备延胡索乙素胃漂浮缓释微球。方法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乙基纤维素质量浓度、药辅比(延胡索乙素/乙基纤维素)、聚乙烯醇质量浓度为影响因素,载药量、产率、释放度、包封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制... 目的制备延胡索乙素胃漂浮缓释微球。方法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乙基纤维素质量浓度、药辅比(延胡索乙素/乙基纤维素)、聚乙烯醇质量浓度为影响因素,载药量、产率、释放度、包封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再进行体外评价。结果最佳条件为乙基纤维素质量浓度4 mg/m L,药辅比3∶4,聚乙烯醇质量浓度0.5 mg/m L。所得微球圆整均匀,无黏连现象,平均粒径518.5μm,产率(79.84±4.46)%,包封率(94.06±0.52)%,载药量(40.31±0.22)%,并均能立即起漂,持续12 h。缓释12 h时,其释药量达90%。粉末休止角23.66°,堆密度0.452 g/m L,显示出良好的流动性。结论该方法简单稳定,所制备的延胡索乙素胃漂浮缓释微球载药量和包封率均较高,漂浮和缓释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胡索乙素 胃漂浮缓释微球 制备 优化 体外评价 乳化-溶剂挥发法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纳米粒及其麦胚凝集素修饰产物的制备 被引量:3
8
作者 段晓颖 贾庆涵 +1 位作者 刘丽娜 程远方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5-60,共6页
目的制备苦参碱纳米粒及其麦胚凝集素修饰产物。方法复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苦参碱纳米粒,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与苦参碱比例、转速和聚乙烯醇浓度为影响因素,粒径、电位、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评价指标,通过星点设计优化工艺。碳二亚胺... 目的制备苦参碱纳米粒及其麦胚凝集素修饰产物。方法复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苦参碱纳米粒,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与苦参碱比例、转速和聚乙烯醇浓度为影响因素,粒径、电位、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评价指标,通过星点设计优化工艺。碳二亚胺法制备麦胚凝集素修饰苦参碱纳米粒,以碳二亚胺与N-羟基琥珀酰亚胺比例、麦胚凝集素加入量和孵化时间为影响因素,粒径、电位和修饰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均匀设计优化工艺。结果苦参碱纳米粒的最佳条件为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与苦参碱比例0.594∶1,转速815 r/min,聚乙烯醇浓度为0.46%,平均粒径、电位、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112.04 nm、-15.38 m V、90.05%和27.14%。其麦胚凝集素修饰产物的最佳条件为碳二亚胺与N-羟基琥珀酰亚胺比例2.8∶0.12,麦胚凝集素加入量3 mg,孵化时间14 h,平均粒径、电位和修饰率分别为474.7 nm、-5.2 m V和69.51%。结论该制备工艺可靠,所得苦参碱纳米粒及其麦胚凝集素修饰产物性质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纳米粒 麦胚凝集素 乳化-溶剂挥发法 碳二亚胺法 星点设计 均匀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纳米微球制备实验设计 被引量:3
9
作者 徐菊美 岑莲 +1 位作者 胡江林 张昊舟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8-61,共4页
介绍并比较了乳化-溶剂挥发法和微流控技术制备聚合物载药纳米粒的工艺特点,以形貌和粒度为评价指标,在一定优化工艺条件下制备得到光滑圆整、平均粒径为200nm的SB-3CT-PLGA纳米粒。该研究项目用于教学实验,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比... 介绍并比较了乳化-溶剂挥发法和微流控技术制备聚合物载药纳米粒的工艺特点,以形貌和粒度为评价指标,在一定优化工艺条件下制备得到光滑圆整、平均粒径为200nm的SB-3CT-PLGA纳米粒。该研究项目用于教学实验,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比如:掌握不同实验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并组织实验、分析数据的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纳米粒 乳化-溶剂挥发法 微流 教学实验设计 能力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羟基丁酸酯载噻嗪酮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婵 白雪 +1 位作者 梅鑫 席珍华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85-189,共5页
为减少农业生产中传统农药大量使用对环境的危害,采用W_(1)/O/W_(2)复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了聚羟基丁酸酯(PHB)载噻嗪酮(BPF)微球。以载药量、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对微球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微球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体外... 为减少农业生产中传统农药大量使用对环境的危害,采用W_(1)/O/W_(2)复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了聚羟基丁酸酯(PHB)载噻嗪酮(BPF)微球。以载药量、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对微球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微球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体外释药机理与室内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下制备的微球分散性良好、热稳定性较好、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04μm,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25.01±0.28)%、(56.26±0.63)%。该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随着作用时间延长,其对目标生物的活性作用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羟基丁酸酯 噻嗪酮 微球 乳化-溶剂挥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W9Ti3/硬脂酸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合成与表征
11
作者 范薇 张磊 +1 位作者 杨勇 谢德民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5期1938-1940,共3页
采用乳化和溶剂挥发的方法制备了基于SiW9Ti3的硬脂酸纳米粒,采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通过透射电镜和粒径分布仪确定了SiW9Ti3/硬脂酸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粒径在200-300nm之间.结果表明硬脂酸包封后的SiW9Ti3依然保持母... 采用乳化和溶剂挥发的方法制备了基于SiW9Ti3的硬脂酸纳米粒,采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通过透射电镜和粒径分布仪确定了SiW9Ti3/硬脂酸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粒径在200-300nm之间.结果表明硬脂酸包封后的SiW9Ti3依然保持母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脂酸 固体脂质纳米粒 乳化-溶剂挥发法 包封 药物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朴酚PLGA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内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晓千 梁丽娜 +2 位作者 付金芳 谈秀凤 范明松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550-2555,共6页
目的制备厚朴酚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纳米粒后,以3%甘露醇为冻干保护剂制备冻干粉,测定其平均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体外释药。大鼠灌胃给予厚朴酚及其PLGA纳米... 目的制备厚朴酚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纳米粒后,以3%甘露醇为冻干保护剂制备冻干粉,测定其平均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体外释药。大鼠灌胃给予厚朴酚及其PLGA纳米粒混悬液(50 mg/mL)后,于0.25、0.5、1、2、2.5、3、4、6、10、12 h采血,HPLC法测定厚朴酚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冻干后,所得纳米粒的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低于冻干前,平均粒径更高,体外释药符合Weibull方程(R2=0.9783)。纳米粒tmax、Cmax、AUC0~t、AUC0~∞高于原料药(P<0.05,P<0.01),相对生物利用提高至2.17倍。结论PLGA纳米粒具有体外缓释作用,可提高厚朴酚口服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朴酚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 制备 体内药动学 乳化-溶剂挥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柚皮素的牛血清白蛋白修饰PLGA纳米粒的制备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建筑 毕研平 +1 位作者 李菲 陈莹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566-2571,共6页
目的制备载柚皮素的牛血清白蛋白修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方法以牛血清白蛋白为乳化剂,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纳米粒。以超声功率、超声时间、牛血清白蛋白质量浓度、PLGA质量浓度、油水相比例、投药量为影响因素,粒径、... 目的制备载柚皮素的牛血清白蛋白修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方法以牛血清白蛋白为乳化剂,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纳米粒。以超声功率、超声时间、牛血清白蛋白质量浓度、PLGA质量浓度、油水相比例、投药量为影响因素,粒径、PDI、包封率、载药量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优化处方。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形态和大小,透析法测定其体外释药行为。结果最优处方为超声功率600 W,超声时间4 min,牛血清白蛋白质量浓度20 mg/mL,PLGA质量浓度12.5 mg/mL,油水相比例2∶8,投药量5 mg。所得纳米粒呈球形和核-壳结构,平均粒径为(98.3±2.34)nm,PDI为0.149±0.012,包封率约为90%,4℃下14 d内粒径、PDI、包封率、载药量无明显变化,24 h内累积释放度约为80%。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制备稳定性高、缓释作用明显的载柚皮素的牛血清白蛋白修饰PLGA纳米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 柚皮素 牛血清白蛋白 制备 乳化-溶剂挥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载紫杉醇PLGA纳米粒的制备工艺优化及表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思莹 赵修华 赵冬梅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27-633,共7页
以生物可降解材料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为载体材料,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包载紫杉醇(PTX)的PLGA微球(PTX-PLGANPs)。采用正交实验设计,考察乳化剂质量浓度、PLGA与紫杉醇质量比、油相用量、剪切... 以生物可降解材料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为载体材料,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包载紫杉醇(PTX)的PLGA微球(PTX-PLGANPs)。采用正交实验设计,考察乳化剂质量浓度、PLGA与紫杉醇质量比、油相用量、剪切速度4个因素对粒径和载药率的影响,优化纳米粒最佳制备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当PLGA与PTX的质量比为4∶1,聚乙烯醇PVA用量0.1%,二氯甲烷用量为4mL,剪切速度为16000r·min^-1是纳米粒的最佳制备工艺。最佳工艺条件下的PTX-PLGANPs多批次重复实验得到PLGA-NPs粒径分布为(207.1±20.5)nm,Zeta电位为(-23.8±2.5)mV,载药量为(14.45±0.04)%。制得的PTX-PLGANPs均匀圆整、理化性质稳定。冻干粉复溶溶液12h粒径变化不大,具有良好的药物稳定性,为新型抗肿瘤缓释制剂的研发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PLGA 乳化-溶剂挥发法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