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膨润土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协同稳定乳化溶剂提高稠油采收率
1
作者 裴海华 赵建伟 +3 位作者 张贵才 张菅 单景玲 蒋平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9-157,共9页
针对水驱采收率低且经济上不适合热采的稠油油藏,以具有良好稠油降黏作用的混合芳烃为溶剂,通过纳米膨润土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协同作用构建混合芳烃乳化溶剂驱油体系。结果表明:纳米膨润土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可以稳定... 针对水驱采收率低且经济上不适合热采的稠油油藏,以具有良好稠油降黏作用的混合芳烃为溶剂,通过纳米膨润土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协同作用构建混合芳烃乳化溶剂驱油体系。结果表明:纳米膨润土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可以稳定乳化溶剂时间超过30 d,其协同机制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通过氢键作用吸附在纳米膨润土颗粒表面实现部分疏水改性,促使其牢固吸附在油水界面提高界面膜的刚性强度,从而大幅度提高乳化溶剂体系稳定性;纳米膨润土吸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后发生弱聚集作用,在连续水相中形成密集三维网状结构,提高乳化溶剂体系的体相黏度和界面黏弹性,增强乳化溶剂体系的流度控制能力;纳米膨润土强化乳化溶剂可以提高水驱稠油采收率超过25%,其主要机制是纳米膨润土增强了乳化溶剂的稳定性和流度控制能力,同时依靠乳化溶剂优异的混溶降黏作用,显著提高了稠油的流动能力,从而提高水驱稠油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膨润土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乳化溶剂 协同机制 提高稠油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自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MePEG-PLGA纳米粒的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勇 袁超 +1 位作者 焦举 沈辉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60-963,共4页
对改良自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甲氧基封端的聚乙二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嵌段聚合物(MePEG-PL-GA)纳米粒的工艺进行优化,并对纳米粒子加以表征。以形态、粒径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筛选出比较理想的制备工艺。以扫描电镜(SEM)和动态光散射粒度... 对改良自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甲氧基封端的聚乙二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嵌段聚合物(MePEG-PL-GA)纳米粒的工艺进行优化,并对纳米粒子加以表征。以形态、粒径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筛选出比较理想的制备工艺。以扫描电镜(SEM)和动态光散射粒度分析仪(DLS)对纳米粒的形态、大小和zeta电位进行研究。优化的制备方案:丙酮与乙醇体积比为3∶3,MePEG-PLGA30 mg,聚乙烯醇(PVA)含量为3%,有机相与水相体积比为1∶10。所得纳米粒为球形粒子,分布较均匀,平均粒径118.9 nm。zeta电位为-1.7 mV。改良自乳化溶剂挥发法适于MePEG-PLGA纳米粒子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 聚乙二醇 纳米粒 乳化溶剂挥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罗红霉素肠溶微球及影响因素考察 被引量:6
3
作者 贺颖 冯丽莉 +1 位作者 陶安进 崔福德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1-85,128,共6页
目的罗红霉素肠溶微球的制备及影响因素考察。方法应用肠溶高分子材料 ,采用乳化溶剂扩散法一步制备罗红霉素肠溶微球。对影响微球形态、粒度分布、收率及其在 0 . 1mol·L-1盐酸溶液和 pH 6 8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累积释放度的处方因... 目的罗红霉素肠溶微球的制备及影响因素考察。方法应用肠溶高分子材料 ,采用乳化溶剂扩散法一步制备罗红霉素肠溶微球。对影响微球形态、粒度分布、收率及其在 0 . 1mol·L-1盐酸溶液和 pH 6 8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累积释放度的处方因素、制备条件和溶剂系统进行了考察。应用X 射线粉末衍射实验考察了药物在微球中的分散状态。结果制备的微球外观圆整。微球粒径随着搅拌转速的增加而减小。微球收率随架桥剂用量减少 ,良溶剂用量增加而增加 ;并且受到不良溶剂中乳化剂种类的影响。药物在 0 . 1mol·L-1盐酸溶液中的释放速率随肠溶材料HP- 5 5用量增加显著降低。当HP- 5 5与药物质量比大于 5时 ,药物在 0 . 1mol·L-1盐酸溶液中释放小于 5 % (w) ,同时在pH 6 . 8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可迅速释放。X- 射线粉末衍射结果显示 ,微球中药物已被高度分散 ,形成固体分散体。结论乳化溶剂扩散法适用于制备具有固体分散体结构的肠溶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红霉素 HP-55 肠溶微球 乳化溶剂扩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溶剂挥发法及在微囊化制剂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舒丹丹 张淑娟 +2 位作者 金丽娜 王铁闯 李大吉 《北方药学》 2012年第4期22-23,共2页
许多方法和技术被用来制备聚合物微粒。制备方法决定微粒的种类和粒径,影响微粒组成物之间的作用力。微囊化制剂不仅可以达到缓释及控释药物的作用,还可以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及口味,防止药物的降解,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等。聚合物载体被... 许多方法和技术被用来制备聚合物微粒。制备方法决定微粒的种类和粒径,影响微粒组成物之间的作用力。微囊化制剂不仅可以达到缓释及控释药物的作用,还可以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及口味,防止药物的降解,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等。聚合物载体被广泛地应用于微粒的制备,可分为生物降解及非降解型。本文主要综述近几年乳化溶剂挥发法的作用特点及其制备的微粒制剂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球 微囊 固体脂质微粒 乳化溶剂挥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去乳化-悬浮固化分散液液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水中的有机氯农药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宇 朱成华 +2 位作者 邹晓莉 黄黎志 严冬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76-1080,共5页
建立了溶剂去乳化-悬浮固化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同时测定水样中8种有机氯农药的方法.以正十六烷作为萃取剂,将其与分散剂丙酮混合后,快速注入水样,获得乳化体系并完成萃取;然后加入丙酮作为去乳化剂破坏乳化体... 建立了溶剂去乳化-悬浮固化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同时测定水样中8种有机氯农药的方法.以正十六烷作为萃取剂,将其与分散剂丙酮混合后,快速注入水样,获得乳化体系并完成萃取;然后加入丙酮作为去乳化剂破坏乳化体系,不需要经过离心即能使两相分层;经冰浴冷冻使其固化后,取出上层凝固的有机相(正十六烷)在室温下融化,取上清液进行GC-MS分析.考察了萃取剂、分散剂、去乳化剂的种类和体积,水样盐浓度和pH值对萃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8种有机氯农药在0.025~2.00μg/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0.999 9),8种有机氯农药的检出限为0.012 ~0.024 μg/L,精密度为3.15% ~4.53%,富集倍数为96~101.将该方法应用于农田池塘水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6.77%~102.93%,精密度为2.68% ~4.86%.方法快速灵敏,有机溶剂消耗少,对环境友好,操作简便,适用于水中有机氯农药的批量分析,并为实现其样品前处理的自动化提供了技术和方法学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乳化 悬浮固化分散液液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有机氯农药 水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轻质萃取剂的溶剂去乳化分散液-液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水样中多环芳烃 被引量:26
6
作者 祝本琼 陈浩 李胜清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1-206,共6页
以密度小于水的轻质溶剂为萃取剂,建立了无需离心步骤的溶剂去乳化分散液-液微萃取-气相色谱(SD-DLLME-GC)测定水样中多环芳烃的新方法。传统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一般采用密度大于水的有机溶剂为萃取剂,并需要通过离心步骤促进分相。而... 以密度小于水的轻质溶剂为萃取剂,建立了无需离心步骤的溶剂去乳化分散液-液微萃取-气相色谱(SD-DLLME-GC)测定水样中多环芳烃的新方法。传统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一般采用密度大于水的有机溶剂为萃取剂,并需要通过离心步骤促进分相。而本方法以密度比水小的轻质溶剂甲苯为萃取剂,将其与丙酮(分散剂)混合并快速注入水样,获得雾化体系;然后注入乙腈作为去乳化剂,破坏该雾化体系,无需离心,溶液立即澄清、分相;取上层有机相(甲苯)进行GC分析。考察了萃取剂、分散剂、去乳化剂的种类及其体积等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以40μL甲苯为萃取剂,500μL丙酮为分散剂,800μL乙腈为去乳化剂,方法在20~500μg/L范围内呈现出良好的线性(r2=0.994 2~0.999 9),多环芳烃的检出限(S/N=3)为0.52~5.11μg/L。用所建立的方法平行测定5份质量浓度为40μg/L的多环芳烃标准水样,其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2%~13.6%。本法已成功用于实际水样中多环芳烃的分析,并测得其加标回收率为80.2%~11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轻质溶剂 溶剂乳化分散液-液微萃取 多环芳烃 水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禽霍乱乙基纤维素微胶囊疫苗 被引量:1
7
作者 吕晓娟 龚建森 +4 位作者 施祖灏 单艳菊 张小燕 陆俊贤 刘学贤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8年第12期59-61,共3页
为制备禽霍乱乙基纤维素微胶囊疫苗,笔者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禽霍乱乙基纤维素微胶囊,对制得的微胶囊外形、粒径分布、包封率及缓释性能等进行了研究。该方法制成的微胶囊呈球形,外观圆整,流动性好,粒径分布范围为10-80μm,包封率70... 为制备禽霍乱乙基纤维素微胶囊疫苗,笔者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禽霍乱乙基纤维素微胶囊,对制得的微胶囊外形、粒径分布、包封率及缓释性能等进行了研究。该方法制成的微胶囊呈球形,外观圆整,流动性好,粒径分布范围为10-80μm,包封率70%以上,体外释放72 h的释药率为39.72%。该方法重复性好,简单易行,体外释药试验结果表明,所得的微胶囊疫苗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霍乱 微胶囊疫苗 乳化-溶剂挥发法 乙基纤维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添加非溶剂法制备复合高分子微胶囊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董擎之 郭群 唐闻群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37-140,共4页
利用O/W型乳化添加非溶剂法,研究制备水溶性药物茶碱为核物质,乙基纤维素为壳物质的微胶囊的方法及特性。本研究选用甲苯为溶剂,环已烷为非溶剂。探讨高分子溶液浓度、核物质与壳物质比例、非溶剂滴加速率及搅拌速率等对于微胶囊... 利用O/W型乳化添加非溶剂法,研究制备水溶性药物茶碱为核物质,乙基纤维素为壳物质的微胶囊的方法及特性。本研究选用甲苯为溶剂,环已烷为非溶剂。探讨高分子溶液浓度、核物质与壳物质比例、非溶剂滴加速率及搅拌速率等对于微胶囊的粒径分布、表面形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乳化添加非溶剂 胶囊 药品 包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辅助溶剂去乳化-分散液液微萃取-数字成像比色法测定水样中的六价铬 被引量:2
9
作者 金超 罗克菊 +2 位作者 杨显双 唐义茂 向越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1-366,共6页
建立了基于空气辅助溶剂去乳化-分散液液微萃取(AA-SD-DLLME)-数字成像比色法(DIC)快速测定水环境中六价铬的新方法。自制的一次性塑料滴管中加入样品,在硫酸介质中六价铬与二苯碳酰二肼、十二烷基硫酸钠反应生成紫红色的三元络合物。... 建立了基于空气辅助溶剂去乳化-分散液液微萃取(AA-SD-DLLME)-数字成像比色法(DIC)快速测定水环境中六价铬的新方法。自制的一次性塑料滴管中加入样品,在硫酸介质中六价铬与二苯碳酰二肼、十二烷基硫酸钠反应生成紫红色的三元络合物。以轻质溶剂正己醇作为萃取剂,采用空气辅助-分散液液微萃取方法对该络合物进行萃取获得乳化体系,然后加入去乳化剂甲醇破坏乳化体系,无需离心步骤即可使两相分离;取出滴管窄端上层富集的萃取层到离心管中,可通过数字成像比色装置对六价铬进行比色测定。优化了显色剂浓度、十二烷基硫酸钠浓度、pH、萃取剂种类及用量、萃取混匀次数、去乳化剂种类及用量等条件。在优化实验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150μg/L,相关系数(R^(2))为0.9989,检出限为2μg/L,加标回收率为92.3%~110.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3%~2.0%(n=10)。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较好的准确性,能现场快速测定环境水样中六价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辅助溶剂乳化分散液液微萃取 数字成像比色法 六价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溶剂乳化浆的研制及应用
10
作者 严欣宁 姜作池 《染整技术》 CAS 1995年第4期22-23,共2页
以高级脂肪酸及其衍生物为主要成份加少量多羧基高分子聚合物为保护胶体,合成不含煤油及任何有机溶剂的无溶剂乳化浆。该乳化浆既无煤油邦浆的气味残留及能源浪费,亦无丙烯酸酯合成增稠剂的手感变硬,特别适合于无高温焙烘条件、手感... 以高级脂肪酸及其衍生物为主要成份加少量多羧基高分子聚合物为保护胶体,合成不含煤油及任何有机溶剂的无溶剂乳化浆。该乳化浆既无煤油邦浆的气味残留及能源浪费,亦无丙烯酸酯合成增稠剂的手感变硬,特别适合于无高温焙烘条件、手感要求高的巾被及绒类织物的涂料印花,生产成本亦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乳化 合成 涂料印花 增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羟乙基白杨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释放评价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小娟 杨宝乐 +4 位作者 马川 何蕾 景临林 黄琼 马慧萍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125,共10页
目的:制备和评价7-羟乙基白杨素(7-HEC)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7-HEC/PLGA纳米粒,以粒径、多分散系数(PDI)、包封率、载药量及Zeta电位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 目的:制备和评价7-羟乙基白杨素(7-HEC)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7-HEC/PLGA纳米粒,以粒径、多分散系数(PDI)、包封率、载药量及Zeta电位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处方。采用甘露醇作为冻干保护剂制备冻干粉,对最优处方制备的7-HEC/PLGA纳米粒进行表征及体外释放研究。结果:经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后的最优处方为:药载比2.12∶20,油水体积比1∶14.7,乳化剂为2.72%大豆磷脂。最优处方条件制备的7-HEC/PLGA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240.28±0.96)nm、PDI为0.25±0.69、包封率为(75.74±0.80)%、载药量为(6.98±0.83)%、电位为(-18.17±0.17)mV。体外释放48 h内累积释放度达到50%以上。结论:优化所得处方工艺稳定、操作简便。所得7-HEC/PLGA纳米粒粒度均匀,包封率较高。相对于7-HEC原料药,7-HEC/PLGA纳米粒的溶出度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羟乙基白杨素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 乳化溶剂挥发法 处方优化 体外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石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2
作者 白鑫 所放 +1 位作者 王伟宏 张显权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1-177,共7页
以乙基纤维素为壁材,电气石粉体为芯材,采用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电气石微胶囊,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了工艺条件对电气石微胶囊负载量和粒径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分析仪和空气离子计数器等对微胶囊的微观... 以乙基纤维素为壁材,电气石粉体为芯材,采用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电气石微胶囊,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了工艺条件对电气石微胶囊负载量和粒径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分析仪和空气离子计数器等对微胶囊的微观形貌、结构、热稳定性、负载量以及负氧离子释放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芯壁质量比为1∶2、乳化剂含量为连续相溶剂的0.5%、搅拌速度为400r/min、溶剂挥发温度为57℃时,微胶囊负载量达到46.2%(质量分数),平均粒径为20.3μm;电气石粉体被乙基纤维素有效包覆,电气石微胶囊呈规则的球状,表面光滑,壳层上分布着大量的孔道。热重分析表明电气石微胶囊在200℃后才有明显的质量损失,热稳定性较好。负氧离子动态释放量大约15d达到平衡稳定状态,释放量约为850个/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石 微胶囊 乳化-溶剂挥发 负氧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聚乳酸纳米粒载药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明星 董静 +2 位作者 杨亚江 杨祥良 徐辉碧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7-121,共5页
目的 :研究聚乳酸包裹雷公藤甲素纳米粒的制备 ,并探讨其载药性质。方法 :采用改良的自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雷公藤甲素 (TP)聚乳酸 (PLA)纳米粒 ,考察各工艺因素对纳米粒粒径、包封率及载药量的影响 ,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动态... 目的 :研究聚乳酸包裹雷公藤甲素纳米粒的制备 ,并探讨其载药性质。方法 :采用改良的自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雷公藤甲素 (TP)聚乳酸 (PLA)纳米粒 ,考察各工艺因素对纳米粒粒径、包封率及载药量的影响 ,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动态激光粒度分析仪、傅立叶红外光谱 (FT IR)及X 射线粉末衍射 (X ray)初步研究了其载药性质。结果 :优选出适合处方的包合工艺为 :水相与有机相的比例为 4 0∶15 (v/v) ,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为 1% ,药物的浓度为 0 3% ,TP与PLA的比例为 1∶15 (w/w) ,包封率为 74 2 7% ,载药量的百分率为 1 36 % ,所得纳米粒形态光滑规整 ,其粒径分布均匀 ,FT IR及X ray表明TP被有效地包裹在纳米粒中。结论 :此方法适合制备脂溶性药物聚合物纳米粒 ,适合大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溶剂蒸发法 雷公藤甲素 聚乳酸 纳米粒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A/PEG/PLA三嵌段共聚物载药纳米胶囊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2
14
作者 牛文强 傅国旗 +3 位作者 吴俊丽 石可瑜 袁直 何炳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369-1371,M010,共4页
Biodegradable triblock copolymer PLA/PEG/PLA was synthesized by ring-opening bulk polymerization of D,L-lactide in the presence of poly(ethylene glycol) (PEG), in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which, the length of PEG an... Biodegradable triblock copolymer PLA/PEG/PLA was synthesized by ring-opening bulk polymerization of D,L-lactide in the presence of poly(ethylene glycol) (PEG), in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which, the length of PEG and PLA chain segments was made to be quite different.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using the copolymer via a double emulsion-evaporation technique. The paticles tended to form the configuration like capsules, i.e., the nanocapsules, because of the great size difference in PEG and PLA segments of the copolymer. Insulin, chosen as a model drug, was encapsulated into nanocapsules. The effect of preparation conditions on the size, insulin encapsulation efficiency, and in vitro drug release behavour of the nanoparticl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nanocapsules had a smooth spherical surface and the mean diameter was in the range from 180 nm to 350 nm, and the entrapment of insulin achieved up to 78.4. The drug-loaded nanocapsules released their content continuously, remarkably different from the corresponding micelles which gave a significant initial burst release followed by a slow rel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PEG/PLA三嵌段共聚物 乳化溶剂蒸发法 纳米微胶囊 胰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钙肠溶缓释微球的制备及影响因素考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萍 张啸 +3 位作者 邹梅娟 韩佳容 安跃 程刚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61-666,共6页
目的采用O/O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瑞舒伐他汀钙肠溶缓释微球,评价各因素对微球性质的影响。方法以微球的粒径、收率、包封率和释放度作为微球的质量评价指标,研究Eudragit类型、乙基纤维素黏度、两种囊材的质量比、搅拌速度、理论载药... 目的采用O/O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瑞舒伐他汀钙肠溶缓释微球,评价各因素对微球性质的影响。方法以微球的粒径、收率、包封率和释放度作为微球的质量评价指标,研究Eudragit类型、乙基纤维素黏度、两种囊材的质量比、搅拌速度、理论载药量和乳化剂用量对微球性质的影响。结果 Eudragit L100-55制得的微球在酸中突释严重,Eudragit L100能很好地抑制药物在酸中的释放;乙基纤维素(20 cp)制得的微球能在pH值6.8的磷酸盐缓冲液中持续释药10 h;Eudragit L100和乙基纤维素(20 cp)的质量比为70∶30时能得到理想的释放曲线;搅拌速度为600 r.min-1、理论载药量为10%和乳化剂Span 80的质量占液体石蜡质量的2%时能得到较好的微球。结论联合应用pH敏感型材料Eudragit L100和缓释材料乙基纤维素,应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可以制备瑞舒伐他汀钙肠溶缓释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球 EUDRAGIT L100 乙基纤维素 瑞舒伐他汀钙 乳化溶剂挥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栓塞顺铂聚乳酸微球的研制 被引量:4
16
作者 丁红 张淑秋 +1 位作者 申薇薇 侯玉宝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3期206-207,共2页
用乳化溶剂挥散法制备了聚乳酸微球,考察了不同因素对微球粒径大小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筛选了微球粒径在40~120 μm 之间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并制备了顺铂聚乳酸微球。另外对微球的悬浮性、溶胀性和体外消化等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顺铂 聚乳酸微球 乳化溶剂 动脉闭塞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银杏叶内酯微球的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杜琳 赵凌志 +2 位作者 周毓麟 刘晖 王曦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218-220,共3页
目的对银杏叶内酯微球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银杏叶内酯微球,采用以微球的粒径,载药量,体外释放等为评价指标,进行工艺筛选。结果银杏叶内酯微球粒径为(56.62±0.39)μm,载药量为(80.66%±0.90%),银... 目的对银杏叶内酯微球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银杏叶内酯微球,采用以微球的粒径,载药量,体外释放等为评价指标,进行工艺筛选。结果银杏叶内酯微球粒径为(56.62±0.39)μm,载药量为(80.66%±0.90%),银杏叶内酯微球在pH为7.4的溶液中均匀缓慢释放2周。结论本研究的制备工艺合理可行,微球的粒径均一,包封率高,在pH7.4的磷酸盐缓冲盐中可匀速释放2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内酯 微球 乳化溶剂挥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甲苯胺蓝微球的制备及性质检测 被引量:1
18
作者 彭巧 毕良佳 胡平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2-134,137,共4页
以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EG-PLGA)为载体,二氯甲烷和丙酮为有机溶剂,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MAB)为乳化剂,采用水/油/水型(W1/O/W2)复乳化溶剂挥发制备载有甲苯胺蓝的微球并对微球相关性质进行检测。结果所得微球呈圆球状... 以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EG-PLGA)为载体,二氯甲烷和丙酮为有机溶剂,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MAB)为乳化剂,采用水/油/水型(W1/O/W2)复乳化溶剂挥发制备载有甲苯胺蓝的微球并对微球相关性质进行检测。结果所得微球呈圆球状,粒径为(1114.340±95.348)nm,包封率为(59.973±1.646)%,突释率(46.748±1.475)%,电位+(57.380±1.327)mV。通过该方法制备的微球粒径小、分布集中、包封率高、突释小,且操作方便,为进一步探讨靶向药物对口腔内微生物的灭菌作用奠定了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胺蓝 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EG-PLGA) 微球 乳化溶剂挥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纳米胶囊型药物载体及组合胶囊的药物控制释放 被引量:14
19
作者 董岸杰 邓联东 《中国医学工程》 2005年第2期128-131,共4页
该文通过缩合、偶联、自由基聚合等方法制备出了聚乙二醇(PEG)接枝或嵌段的可生物降解共聚物,分别为:聚(D,L-乳酸)-聚乙二醇二嵌段共聚物(PEDLLA)和聚(L-乳酸)-聚乙二醇二嵌段共聚物(PELLA),聚乙二醇-聚己内酯-聚乙二醇三嵌段共聚物(PEC... 该文通过缩合、偶联、自由基聚合等方法制备出了聚乙二醇(PEG)接枝或嵌段的可生物降解共聚物,分别为:聚(D,L-乳酸)-聚乙二醇二嵌段共聚物(PEDLLA)和聚(L-乳酸)-聚乙二醇二嵌段共聚物(PELLA),聚乙二醇-聚己内酯-聚乙二醇三嵌段共聚物(PECL),聚乙二醇-聚己二酸酐嵌段共聚物,聚(-氰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PECA),壳聚糖-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PECS)。这些嵌段或接枝共聚物都能够在水中自组装形成纳米胶束,作为疏水性药物和生物药物的纳米载体,具有优良的性能。该文采用固相熔融分散法、自乳化溶剂蒸发法、透析法及复乳法制备出了疏水性药物的纳米胶束,采用复乳法制备出胰岛素纳米粒,研究表明这些药物纳米粒具有很好的稳定性、粒径小且分布较窄、药物包封率高。通过胶束型纳米药物的释放行为的研究,笔者开发了组合聚合物纳米药物胶束控制药物释放的有效方法。体外经鼠皮透皮吸收试验结果表明,这种载有药物的聚合物组装胶束能够以完整的形态通过鼠皮,具有传递药物经皮释放的功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生物降解聚合物 药物控制释放 药物载体 组合 胶囊型 嵌段共聚物 乳化溶剂蒸发法 接枝共聚物 聚乙二醇 疏水性药物 氰基丙烯酸酯 纳米胶束 纳米药物 药物纳米粒 药物包封率 聚己内酯 纳米载体 生物药物 释放行为 有效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水相结构对微球包封率及控释行为的影响
20
作者 陈龙 李红 +3 位作者 邓春林 何显运 魏坤 吴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30,共5页
采用水-油-水双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了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氧氟沙星载药微球,并考察了介孔硅、透明质酸、多聚赖氨酸不同内水相成分对微球粒径及其分布、表面形态、包封率以及释放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制备出了... 采用水-油-水双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了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氧氟沙星载药微球,并考察了介孔硅、透明质酸、多聚赖氨酸不同内水相成分对微球粒径及其分布、表面形态、包封率以及释放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制备出了内部具有多孔结构的载药微球;透明质酸内水相组微球平均粒度最大,粒径分布最小;介孔硅和透明质酸的加入提高了微球包封率;3种内水相组的初期爆释均高于对照组;多聚赖氨酸内水相组释放速率最快,透明质酸内水相组释放速率最慢。释放拟合曲线表明,4组不同内水相的微球,在释放区间内,释放行为都符合Slogistic方程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 乳化溶剂挥发法 内水相 包封率 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