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制度逻辑下乡村治理模式对共同富裕实现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宁晚枚 《村委主任》 2024年第10期201-203,共3页
当前,乡村治理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日益成为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文章通过深入分析制度逻辑下乡村治理模式的构建及其实践应用,探讨了乡村治理在推动共同富裕实现中的作用与影响。研究发现,乡村治理模式的优化和制度创新对... 当前,乡村治理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日益成为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文章通过深入分析制度逻辑下乡村治理模式的构建及其实践应用,探讨了乡村治理在推动共同富裕实现中的作用与影响。研究发现,乡村治理模式的优化和制度创新对于激发乡村经济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及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文章不仅比较了不同乡村治理模式的效果,也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建议,旨在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模式 乡村振兴 制度逻辑 策略建议 政策制定者 经济活力 共同富裕 实践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乡村治理模式转型的若干构想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大伟 王雅林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66-168,共3页
东北地区乡村治理模式转型是科学发展观和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解决东北乡村治理问题的根本举措。解决东北乡村治理问题切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从根本上进行乡村治理模式转型,建立合作型乡村治理模式,改变乡村治理... 东北地区乡村治理模式转型是科学发展观和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解决东北乡村治理问题的根本举措。解决东北乡村治理问题切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从根本上进行乡村治理模式转型,建立合作型乡村治理模式,改变乡村治理的体制性障碍。首先应完善村民自治,实行"乡政自治",然后应抓住有利时机,实行"乡村自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乡村治理模式 乡村治理模式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鹿原》中乡村治理模式的流变解读及启示 被引量:1
3
作者 吕云涛 李辉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67-369,共3页
《白鹿原》中乡村治理模式的流变历经传统乡村治理模式("县政绅治"模式)的璀璨与式微,白鹿原上的乡村社会也由"人间桃花源"走向"人间炼狱"。解读这一流变过程,可以获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启示:第一... 《白鹿原》中乡村治理模式的流变历经传统乡村治理模式("县政绅治"模式)的璀璨与式微,白鹿原上的乡村社会也由"人间桃花源"走向"人间炼狱"。解读这一流变过程,可以获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启示:第一,要保留农村社区一定的自治权;第二,要努力发挥乡村精英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第三,要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德治与法治并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鹿原 乡村治理模式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自觉自治型乡村治理模式的生成条件 被引量:7
4
作者 陈洪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6,共6页
从我国村民自治政策实施效果来看,社会自主性的发育与发展离不开以下四个基础性条件:(1)经济发展;(2)利益分化;(3)公民素质;(4)政府控制和主导社会力量的程度。而后者更具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 自觉自治型乡村治理模式 经济发展 利益分化 公民素质 政府主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下乡村治理模式的生成逻辑——基于宁夏J县积分制的实践考察 被引量:50
5
作者 马树同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0年第4期133-138,共6页
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是我国乡村治理的顶层设计。完善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有效渠道,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企业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村民自治的良性互动,以筑牢乡村治理的基础。宁夏J县根据所辖乡村... 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是我国乡村治理的顶层设计。完善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有效渠道,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企业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村民自治的良性互动,以筑牢乡村治理的基础。宁夏J县根据所辖乡村社会现实,创制积分制乡村治理模式,主要围绕乡村振兴的"五个方面",建设"两项载体",成立"两支队伍",实现"三个效果",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下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乡村治理机制。J县积分制乡村治理模式的实施,增强了村民的主体意识,培育了村民的公共精神,在乡村治理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乡村治理提供了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建共治共享 村庄共同体 积分制乡村治理模式 社会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贫困、实践创新与农村基层治理转型——基于国内几种主要乡村治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湛礼珠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1-118,共8页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制度贫困主要体现在村民自治创新与现有制度供给之间的不匹配。新形势下,"乡政村治"的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模式面临诸多不适应性,其通过基层政府、自治组织和村民三大主体的治理困境而显现。由此,乡村治理模式...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制度贫困主要体现在村民自治创新与现有制度供给之间的不匹配。新形势下,"乡政村治"的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模式面临诸多不适应性,其通过基层政府、自治组织和村民三大主体的治理困境而显现。由此,乡村治理模式创新广泛兴起,并经历了由丰富治理内容、强化制度落实到加强制度供给的转变。在此过程中,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精准化、系统化和内生化特点不断凸显,但同时存在创新经验可复制性弱及内生性动力建构不足等问题。未来应以因地制宜、整体推进和加强内生性动力建构拓展的策略实现乡村多元共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基层治理 制度贫困 乡村治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中心治理视野下乡村治理模式研究——以浙江省三门县横渡镇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张紫鹓 李永浮 王子璇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6-42,共7页
有效的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我国乡村治理逐渐走向多元化和民主化,但又面临松散化和低效率等困境。依据我国国情和乡村特征,构建多中心乡村治理理论框架,包括政府、村委会、村民、NGO、开发商等多主体的关系和行为特征,多主... 有效的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我国乡村治理逐渐走向多元化和民主化,但又面临松散化和低效率等困境。依据我国国情和乡村特征,构建多中心乡村治理理论框架,包括政府、村委会、村民、NGO、开发商等多主体的关系和行为特征,多主体之间沟通协调及权力权衡机制,以及公共服务、产业创业、社会关系和人文历史等多目标场景。开展浙江省三门县横渡镇多中心治理实证分析,为全镇多种行政村庄类型构建相应的村庄治理模式与场景,从而更好地解决乡村振兴中的乡村治理问题,以期为浙江省其他乡村提供治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村落 乡村特色旅游 乡村治理模式 多中心治理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新农村视野下乡村治理模式的重构
8
作者 张慧卿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0-34,共5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构建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乡村治理模式,这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对乡村治理模式进行重构。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提出了五种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乡村治理模式,期望乡村社会治理实现"理想"的飞跃。将文本...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构建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乡村治理模式,这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对乡村治理模式进行重构。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提出了五种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乡村治理模式,期望乡村社会治理实现"理想"的飞跃。将文本与中国国情相对照,这些模式尚存在较大缺陷。因此,关于乡村治理模式问题,我们应该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整体论的观点,结合国家政治体制、政权体制的总体改革考虑乡村社会管理体制,结合国家法制化前进方向考虑乡村管理体制,结合城市化、市场经济化方向考虑乡村管理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 乡村治理模式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企合作与乡村自治:近郊旅游式乡村治理模式比较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陆枭麟 严亚磊 《乡村论丛》 2022年第6期59-66,共8页
近郊旅游式乡村寄托了中国人对乡土社会的心灵意境,也是乡村振兴、城乡统筹的重要路径。梳理我国乡村治理的发展历程,提出外源性政企合作与内生式乡村自治是两种主要的治理模式,并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实证,发现政企合作模式发生了由企业主... 近郊旅游式乡村寄托了中国人对乡土社会的心灵意境,也是乡村振兴、城乡统筹的重要路径。梳理我国乡村治理的发展历程,提出外源性政企合作与内生式乡村自治是两种主要的治理模式,并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实证,发现政企合作模式发生了由企业主导转变为政府主导、居民参与的进化,乡村自治模式发生了由村治精英主导到多精英协同治理的重构。两种模式均致力于实现乡村人居环境改善、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乡村居民心理适应,就治理绩效而言,无论哪一种模式,解决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的一系列“负外部性”问题、提升村民的自主参与性是保持旅游式乡村治理模式可持续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式乡村 政企合作 乡村自治 乡村治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阈下乡村治理模式新探索——以温州地区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薛艳美 《农村实用技术》 2020年第11期18-20,共3页
乡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战略之一。实现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和关键,健全乡村治理模式,应从乡村社会所处发展阶段的实际出发,遵循乡村社会发展的规律。... 乡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战略之一。实现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和关键,健全乡村治理模式,应从乡村社会所处发展阶段的实际出发,遵循乡村社会发展的规律。本文以温州地区乡村治理模式现状为例,首先,分析了发展符合温州乡村治理新模式的现实意义;其次,分析了在中国传统社会乡村治理的背景下温州地区传统的非正式性民间组织(宗族文化)、民间自治团体(温州老人协会)的弊端;最后,本文针对新时代背景下温州地区如何更好的进行乡村治理模式,给出了合理有效的方法与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模式 乡村振兴 现代化经济体系 乡村社会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 温州地区 民间自治 宗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用”为桨 “志愿”为帆 “三治结合”把舵行舟--荣成市创新探索“信用+ 志愿”乡村治理模式
11
作者 郭永泽 《农业知识》 2021年第16期4-7,共4页
荣成市的“信用+志愿”模式,坚持农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农民内生动力,调动农民的参与积极性,注意激励手段的多样性与均衡性,关注乡村治理体系的效率、平等、稳定及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治理方式和治理手段的转... 荣成市的“信用+志愿”模式,坚持农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农民内生动力,调动农民的参与积极性,注意激励手段的多样性与均衡性,关注乡村治理体系的效率、平等、稳定及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治理方式和治理手段的转变,实现了实实在在的农村基层有效治理。从长远来看,乡村治理需要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激励,确保志愿热情持续高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地位 现代信息技术 创新探索 内生动力 可持续发展 乡村治理模式 农村基层 内化于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县创新“党建+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模式
12
《农业知识》 2021年第22期62-64,共3页
平原县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深化基层党组织星级化管理,以实施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推进农业农村农民组织化,以全面推行村事公开实现村民自治制度化,以开展农村综合整治带动乡村法治规范化,以培育乡风文明促进乡村德治常态化,积极构建党... 平原县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深化基层党组织星级化管理,以实施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推进农业农村农民组织化,以全面推行村事公开实现村民自治制度化,以开展农村综合整治带动乡村法治规范化,以培育乡风文明促进乡村德治常态化,积极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三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打造了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模式 基层党组织 乡风文明 综合整治 村民自治制度 规范化 常态化 平原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社会治理中的公共安全风险防范与应急模式构建 被引量:1
13
作者 盛振江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I0010-I0010,共1页
乡村社会治理事关乡村现代化转型和国家全面发展大局。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党和国家越来越认识到解决"三农"问题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作用。然而,当前我国农村发展短板... 乡村社会治理事关乡村现代化转型和国家全面发展大局。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党和国家越来越认识到解决"三农"问题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作用。然而,当前我国农村发展短板仍然比较明显,其中乡村社会治理主要表现为传统乡村治理模式已不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的治理环境。加上乡村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与城市存在的巨大差距,乡村社会的公共安全风险防范、应急管理仍面临巨大挑战。因此,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中明确提出"治理有效",希望通过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使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实现和谐有序。代瑾、臧鹏、曹义杰共同执笔的《中国乡村社会治理传统及其法治化转型》一书,在兼顾法律与传统的前提下探索了我国乡村基层治理的现代化转型问题,试图找到一种既传承乡土文化又不失现代化的治理模式。全书6个章节内容系统论述了建立良好社会秩序、提升社会治理效率的路径。其对我国乡村社会治理制度变迁的深入研究,为正处于持续发展中的乡村社会完成现代化转型和治安稳定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经济和社会发展 治理效率 现代化转型 乡村治理模式 章节内容 治理环境 乡村社会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法治探索 被引量:2
14
作者 于甜甜 《村委主任》 2024年第18期139-141,共3页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一环,旨在通过一系列创新措施,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乡村治理模式,促进乡村社会和谐稳定、经济繁荣和文化兴盛。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了乡村治理...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一环,旨在通过一系列创新措施,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乡村治理模式,促进乡村社会和谐稳定、经济繁荣和文化兴盛。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了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内涵和重要性,其次分析了乡村治理现代化面临的困境,再次阐明了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具体表现,最后阐述了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法治探索,希望以上探讨有助于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创新措施 文化兴盛 乡村治理模式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社会和谐稳定 经济繁荣 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乡村产业振兴与有效治理模式和路径优化——基于皖南山区乡村实践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汪厚庭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4-72,共9页
乡村产业振兴对乡村治理起决定性作用,而乡村治理则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坚实基础。由此,立足于乡村产业振兴视角,分析乡村治理的发展模式,探析在乡村产业振兴进程中的具体实现路径,对于乡村产业的发展和乡村有效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乡村产业振兴对乡村治理起决定性作用,而乡村治理则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坚实基础。由此,立足于乡村产业振兴视角,分析乡村治理的发展模式,探析在乡村产业振兴进程中的具体实现路径,对于乡村产业的发展和乡村有效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产业振兴为着手点,通过对皖南山区乡村的治理实践模式研究,探索山区乡村有效治理的模式构建和路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产业振兴 乡村治理模式 村级集体经济 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数字技术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
16
作者 姚正超 《村委主任》 2024年第16期88-90,共3页
近年来,随着数字乡村战略的实施,数字技术已嵌入乡村振兴的众多环节,成为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工具。然而,在变革乡村治理模式的过程中,县乡村三级就推广应用数字技术仍存在诸多顾虑。例如,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的政策支持度、公民认可度、... 近年来,随着数字乡村战略的实施,数字技术已嵌入乡村振兴的众多环节,成为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工具。然而,在变革乡村治理模式的过程中,县乡村三级就推广应用数字技术仍存在诸多顾虑。例如,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的政策支持度、公民认可度、技术成熟度等方面是否完善,仍值得深入探究。因此,结合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的典型案例,运用卢曼的社会系统理论,从国家、社会、技术等层面开展乡村治理过程中数字技术赋能的应用生态研究,以期为数字技术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系统理论 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模式 应用生态 技术成熟度 认可度 支持度 数字乡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助力推动乡村振兴
17
作者 郑红霞 《村委主任》 2024年第16期145-147,共3页
乡村振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乡村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之一,对于推动乡村发展至关重要。随着时代变更,传统乡村治理模式不适合当前的乡村治理状况。因此,需要探索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实践路径。文章将结合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太... 乡村振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乡村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之一,对于推动乡村发展至关重要。随着时代变更,传统乡村治理模式不适合当前的乡村治理状况。因此,需要探索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实践路径。文章将结合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太平镇老庄村的实际情况与乡村振兴的大背景进行分析,以期探索出一条适合乡村振兴背景下,能够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模式 实践路径 太平镇 治理效能 甘肃省庆阳市 镇原县 核心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治理新思路:数字技术的应用
18
作者 娄文娟 《村委主任》 2024年第20期121-123,共3页
现聚焦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数字技术如何赋能乡村治理,通过深入探讨数字技术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性、乡村数字化治理的现实困境,及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的路径,旨在为新时代乡村治理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研究发现,数字技术能够推动乡村... 现聚焦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数字技术如何赋能乡村治理,通过深入探讨数字技术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性、乡村数字化治理的现实困境,及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的路径,旨在为新时代乡村治理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研究发现,数字技术能够推动乡村治理模式的创新,促进乡村治理结构的优化,并提高乡村治理的智能化水平。然而,乡村数字化治理也面临着意识淡薄、基础设施不足、形式主义倾向等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构建乡村治理数字化共同体、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健全数字化基础设施以及健全数字治理规则等具体路径,以期促进数字技术更有效地赋能乡村治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形式主义倾向 基础设施 乡村治理模式 乡村治理结构 治理规则 意识淡薄 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下乡村基层治理模式的探索
19
作者 樊虎 《农村实用技术》 2022年第4期24-26,29,共4页
基层治理的重心在乡村,探索新型乡村基层治理模式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T村评星制主要围绕“六个方面”,建立“两个基点”,设立“两个小组”,实现“四个目标”,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下自治... 基层治理的重心在乡村,探索新型乡村基层治理模式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T村评星制主要围绕“六个方面”,建立“两个基点”,设立“两个小组”,实现“四个目标”,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下自治、德治、法治相融合的新乡村治理机制。T村探索过程中所发现问题有:政府财政资金支持持续性弱;星种评定标准不健全;容易引发村民间关系潜在隐患。应对措施主要包括:采取政府支持、社会保障、村民自救相结合的运行方式;健全星种评定标准;完善评星结果公布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乡村治理模式 评星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城市边缘区乡村空间治理机制与模式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韩炜 赵一夫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40-1349,共10页
本文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国家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需求出发,以城乡空间均衡发展为前提,聚焦大城市边缘区特殊空间区位,在科学理解大城市边缘区乡村空间治理概念特征基础上,梳理社会经济变化驱动下的大城市边缘区乡村空... 本文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国家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需求出发,以城乡空间均衡发展为前提,聚焦大城市边缘区特殊空间区位,在科学理解大城市边缘区乡村空间治理概念特征基础上,梳理社会经济变化驱动下的大城市边缘区乡村空间治理发展历程,构建大城市边缘区乡村空间治理逻辑分析框架,系统分析大城市边缘区乡村空间治理机制和治理模式,得到以下结论:①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城乡要素交流日益频繁,大城市边缘区乡村具有功能多元化、社会结构复杂化和组织结构体系化等特征,由此对应乡村物质空间治理、社会空间治理和空间权利治理3方面内容。②政府、村集体、企业及其他社会主体不断参与到乡村空间治理过程中,各治理主体在乡村物质空间治理、社会空间治理和空间权利治理中具有自身独特的治理行为机制。③基于多元主体权力配置关系的不同,文章提炼出5种大城市边缘区乡村空间治理模式,分别为政府主导型、政企联合型、内生驱动型、村企联合型、多元协作型,不同类型具有相应优势和缺陷。基于以上研究,以期为大城市边缘区这一特殊地域类型的乡村空间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大城市边缘区 乡村空间治理 城乡空间均衡发展 乡村空间治理机制 乡村空间治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