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师范背景下乡村教师教育新模式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8
1
作者 肖起清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1-37,46,共8页
广东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形成了城乡教育的两极分化与不均衡,全面影响着广东乡村社会的发展与振兴。广东省提出新师范建设方案,着力解决乡村教师教育发展的瓶颈。肇庆学院在落实新师范建设精神中形成了卓有成效与影响的乡村教师教育“肇庆... 广东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形成了城乡教育的两极分化与不均衡,全面影响着广东乡村社会的发展与振兴。广东省提出新师范建设方案,着力解决乡村教师教育发展的瓶颈。肇庆学院在落实新师范建设精神中形成了卓有成效与影响的乡村教师教育“肇庆模式”。“肇庆模式”在全面推进乡村教师培养体系整体改革的基础上,形成了新时代乡村教师教育的鲜明特色;通过未来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取得了突出的效果;构建了高水平的“UG-S-T”协同育人体系,在试验区设立基地学校、特色学校、专家工作室,同时通过顶岗支教、开放课题、学校改革全面提升乡村教育质量;全力建设服务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省、市、县、校、室”五级一体化体系;实现了职前职后全程融合、大学与中小学全面融合、专家与中小学教师全体融合、教师需求与培养方案精准融合,有力推进了乡村教师队伍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平台四融合 新师范建设 肇庆模式 乡村教师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教师教育信念测量模型的建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唐桥 植子伦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4-122,F0003,共10页
乡村教师的教育信念影响其认知行为,对个体行动倾向和行为决定产生关键作用。欲科学而系统地把握提升乡村教师队伍稳定性的内在核心,必须深入剖析乡村教师的教育信念,编制针对性和可靠性强的量表工具。以1135名乡村教师为调研对象,通过... 乡村教师的教育信念影响其认知行为,对个体行动倾向和行为决定产生关键作用。欲科学而系统地把握提升乡村教师队伍稳定性的内在核心,必须深入剖析乡村教师的教育信念,编制针对性和可靠性强的量表工具。以1135名乡村教师为调研对象,通过扎根理论剖析,乡村教师教育信念的核心范畴包含乡村教育信条、乡村教育认知、自我实现和乡村教育情感。经过实证检验,乡村教师的教育信念最终确立为三个维度:乡村自我实现信念、乡村教育情感、乡村教育认知。修订后的量表共计20个题项,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并与组织承诺量表展开的效标关联效度测量取得显著相关,符合测量学要求。该量表可作为预测乡村教师队伍内在稳定性的测量工具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教育信念 乡村振兴 组织承诺 乡村教师教育信念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家型乡村教师的价值定位、群体特质及培育路径 被引量:3
3
作者 李保强 牛雪梅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3-73,共11页
在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中,培育教育家型乡村教师旨在追求以人才培养支撑教育强国建设、以特色资源赋能乡村教育振兴、以榜样典范助力乡村教师发展的三重价值。基于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涵和乡村教师的特殊职能,教... 在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中,培育教育家型乡村教师旨在追求以人才培养支撑教育强国建设、以特色资源赋能乡村教育振兴、以榜样典范助力乡村教师发展的三重价值。基于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涵和乡村教师的特殊职能,教育家型乡村教师需要在价值立场、精神境界和实践智慧三个维度体现六种群体特质,即理想信念、使命担当、高尚师德、乡贤品格、教育智慧、践行能力。为此,教育家型乡村教师的培育可从统筹安排保障性培育制度、协同打造立体式培育体系、精心设计定制化培育内容和显著提升内生型培育效能四个方面搭建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乡村教师 教育家型乡村教师 群体特质 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生产模式变迁背景下乡村教师职前教育治理探析
4
作者 李慧 孙芳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2-48,共7页
知识生产模式作为背景框架对现代教师教育的知识制度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乡村教师教育具有实践回应性和知识生产性,在国内外教育领域受到普遍重视。教师教育一体化转型使职前教育的关注度有所降低,但作为乡村教师教育的起始环节,它奠定... 知识生产模式作为背景框架对现代教师教育的知识制度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乡村教师教育具有实践回应性和知识生产性,在国内外教育领域受到普遍重视。教师教育一体化转型使职前教育的关注度有所降低,但作为乡村教师教育的起始环节,它奠定了整个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因此有必要结合知识生产模式变迁的背景,对其治理进行系统探析。承担教师教育的院校是知识生产的场域和主体,它们与外部知识生产主体“互动”形成对乡村教师职前教育的治理。从这一视角出发,当前乡村教师职前教育的主要问题表现为“教育目标设定视角窄化”“课程质量治理水平不高”“认证标准体系话语失衡”。将问题代入不同知识生产模式后发现,问题的成因在于治理逻辑存在路径依赖、复杂课程面对着知识生产的风险以及治理政策的政策工具选择偏差。乡村教师职前教育治理不断动态吸纳知识生产模式变迁的最新成果,可以从创新治理逻辑、打造课程共同体和完善职前教育政策体系等三个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生产模式 变迁 乡村教师职前教育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教师优质均衡的价值意蕴、理想样态及推进路径
5
作者 李玉婷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37-43,共7页
乡村教师优质均衡是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中坚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教师优质均衡是促进教育公平的起点,也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基础和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的关键。乡村教师优质均衡要以规模、结构、层次、质量为关键... 乡村教师优质均衡是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中坚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教师优质均衡是促进教育公平的起点,也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基础和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的关键。乡村教师优质均衡要以规模、结构、层次、质量为关键点,致力于构建促进教育家型乡村教师不断涌现,实现乡村教师学科、性别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学历层次与支撑教育强国需求差距明显缩小,乡村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持续提升的理想样态。实现乡村教师优质均衡,需要全面落实乡村教师政策保障机制,完善乡村教师动态补充机制,落实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保障机制,健全优秀乡村教师调配机制;秉承立德树人目标遵循,完善教育家型乡村教师培育制度,构建多方协作共同体,保障教育家型乡村教师培育质量;激活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能动性,增强其专业使命感,唤醒乡村教师服务乡土的主体自觉,提升自我超越性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乡村教师 教育家型乡村教师 专业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