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胡麻乙酰乳酸合成酶ALS基因家族的鉴定与分析
1
作者 徐晨梦 齐燕妮 +5 位作者 王利民 李闻娟 党照 赵玮 张建平 刘自刚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1-770,共10页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8个基因组中的ALS基因进行了鉴定,并对胡麻(‘陇亚10号’)ALS基因进行了重点分析。结果表明:在‘陇亚10号’‘黑亚14号’、白亚麻、大豆、木薯、拟南芥、水稻、玉米基因组中分别鉴定到ALS基因6、6、5、4、4、1、3和...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8个基因组中的ALS基因进行了鉴定,并对胡麻(‘陇亚10号’)ALS基因进行了重点分析。结果表明:在‘陇亚10号’‘黑亚14号’、白亚麻、大豆、木薯、拟南芥、水稻、玉米基因组中分别鉴定到ALS基因6、6、5、4、4、1、3和2个;进化分析显示ALS基因家族进化具有单、双子叶物种特异性;LuALS分布在5条染色体上,启动子区含有大量响应环境刺激的作用元件。克隆到5个LuALS基因,大多成员不含内含子;编码的氨基酸序列长度为650~669aa,分子质量介于70205.37~73064u,等电点介于6.27~7.02,定位于叶绿体;共鉴定到22个motif,其中有18个motif存在于所有LuALS蛋白。LuALS全部成员参与了片段复制事件,进化中受到了纯化选择压力。qRT-PCR结果表明,LuALS基因在突变体‘R10’中的表达量普遍高于‘陇亚10号’,但表达模式不尽相同,由此推测所有LuALS成员都可能与除草剂抗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基因家族 除草剂 表达分析 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草对乙酰羟基酸合成酶抑制剂的抗性研究进展
2
作者 郭小桐 郭玉莲 +2 位作者 王宇 罗婵 从克强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01-107,共7页
目前,杂草抗药性已经成为制约农作物生产的主要因素,杂草抗药性机制分为靶标抗性及非靶标抗性。靶标抗性包括靶标基因突变和靶标基因过量表达;非靶标抗性是由杂草对除草剂的吸收传导减弱、屏蔽隔离作用以及杂草对除草剂的代谢解毒能力... 目前,杂草抗药性已经成为制约农作物生产的主要因素,杂草抗药性机制分为靶标抗性及非靶标抗性。靶标抗性包括靶标基因突变和靶标基因过量表达;非靶标抗性是由杂草对除草剂的吸收传导减弱、屏蔽隔离作用以及杂草对除草剂的代谢解毒能力增强等原因引起,其中以增强杂草对除草剂的代谢为主。为了应对杂草抗性的发展,科学治理抗性杂草,通过简要介绍乙酰羟基酸合成酶(AHAS)结构及杂草抗性机制,包括杂草抗性情况、靶标抗性、突变对AHAS结构及功能的影响、非靶标抗性机制,并对抗性杂草的适合度及其影响因素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进一步提出应对抗性杂草治理的建议,以减少对农药的依赖,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标抗性 非靶标抗性 羟基合成酶 适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南芥乙酰羟基酸合成酶与磺酰脲的相互作用以及CoMFA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班树荣 牛聪伟 +3 位作者 陈文彬 任晓白 余志红 席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43-547,共5页
在分子水平上较为详尽地研究了85个磺酰脲类化合物与植物源野生型拟南芥AHAS酶的离体相互作用,测定了这些化合物对AHAS酶的抑制常数Kiapp.采用比较分子力场方法(CoMFA)对这些化合物与AHAS酶的相互作用进行了三维构效关系研究,用此模型... 在分子水平上较为详尽地研究了85个磺酰脲类化合物与植物源野生型拟南芥AHAS酶的离体相互作用,测定了这些化合物对AHAS酶的抑制常数Kiapp.采用比较分子力场方法(CoMFA)对这些化合物与AHAS酶的相互作用进行了三维构效关系研究,用此模型预测了检验组10个化合物的pKiapp值,模型的预测结果与测试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合成酶 拟南芥 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小麦田荠菜对双氟磺草胺的抗性及其乙酰乳酸合成酶基因突变 被引量:3
4
作者 李琦 于金萍 +2 位作者 郭文磊 刘亦学 张惟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11-715,共5页
为明确天津市小麦田荠菜种群对双氟磺草胺的抗性情况及可能的抗性机理,本研究在天津市静海区、武清区、宝坻区及蓟州区等荠菜发生严重地区的小麦田共采集到6个荠菜种群,采用整株水平测定法测定了6个荠菜种群对双氟磺草胺的抗性水平,并... 为明确天津市小麦田荠菜种群对双氟磺草胺的抗性情况及可能的抗性机理,本研究在天津市静海区、武清区、宝坻区及蓟州区等荠菜发生严重地区的小麦田共采集到6个荠菜种群,采用整株水平测定法测定了6个荠菜种群对双氟磺草胺的抗性水平,并扩增、比对了其靶标乙酰乳酸合成酶(ALS)基因部分片段的差异。结果表明:6个荠菜种群对双氟磺草胺均产生了高抗性,抗性倍数在11.4~47.2之间。对抗性和敏感种群的ALS基因片段进行测定比对发现,6个荠菜种群ALS基因197位氨基酸均由脯氨酸(CCT)突变为丝氨酸(TCT),该突变可能是导致荠菜种群对双氟磺草胺产生抗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荠菜 双氟磺草胺 抗性 合成酶 抗性机制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荠菜对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类除草剂的抗性水平及其分子机制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乐乐 郭文磊 +3 位作者 李伟 赵宁 刘伟堂 王金信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17-723,共7页
为明确荠菜种群对苯磺隆的抗性水平及其靶标抗性产生的分子机制,采用整株水平测定法测定了荠菜对苯磺隆及其他5种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抑制剂类除草剂的抗性水平,同时扩增和比对了荠菜抗性和敏感种群之间ALS基因的差异。结果显示:与敏感... 为明确荠菜种群对苯磺隆的抗性水平及其靶标抗性产生的分子机制,采用整株水平测定法测定了荠菜对苯磺隆及其他5种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抑制剂类除草剂的抗性水平,同时扩增和比对了荠菜抗性和敏感种群之间ALS基因的差异。结果显示:与敏感种群15-ZMD-1相比,抗性种群15-ZMD-5对苯磺隆产生了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为219.6;15-ZMD-5种群不同单株中共存在3种突变方式,分别为ALS基因197位点脯氨酸(CCT)突变为亮氨酸(CTT)、574位点色氨酸(TGG)突变为亮氨酸(TTG)以及单株同时发生上述197和574位点的氨基酸突变。15-ZMD-5抗苯磺隆种群对嘧草硫醚、啶磺草胺和氟唑磺隆均产生了高水平的交互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41.2、79.3和87.8;对双氟磺草胺和咪唑乙烟酸产生了低水平的交互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8.5和5.6。分析表明,荠菜抗性种群ALS基因发生的氨基酸突变可能是导致其对ALS抑制剂类除草剂产生抗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荠菜 合成酶 抗性水平 基因突变 交互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草对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的抗药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卢宗志 张朝贤 +2 位作者 傅俊范 李贵军 李茂海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8-22,共5页
综述了有关杂草对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抑制剂抗性产生的历史与现状、抗性机制、抗性杂草的适合度、抗性基因的利用及抗药性的测定技术,提出了我国在该类除草剂研究和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发方向。
关键词 杂草 合成酶 抗药性 抗性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乙酰羟基酸合酶基因BnAHAS1的克隆及其重组蛋白质的原核表达 被引量:3
7
作者 胡茂龙 孔令娜 +5 位作者 龙卫华 高建芹 浦惠明 戚存扣 张洁夫 陈松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86-991,共6页
利用RT-PCR技术从甘蓝型油菜宁油16号(Brassica napus L.)中克隆到乙酰羟基酸合酶基因BnAHAS1的cDNA序列,该序列含有1个1 968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蛋白质655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7.1×104,预测等电点为6.16。将该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 利用RT-PCR技术从甘蓝型油菜宁油16号(Brassica napus L.)中克隆到乙酰羟基酸合酶基因BnAHAS1的cDNA序列,该序列含有1个1 968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蛋白质655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7.1×104,预测等电点为6.16。将该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Cold II中,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将正确的重组质粒pCold IIBnAHAS1导入大肠杆菌BL21(DE3)。在15℃下以终浓度为1 mmol/L的IPTG诱导12 h后,获得预期大小的重组蛋白质His-BnAHAS1,并用Western blot确定此重组蛋白质为目的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合酶 除草剂 油菜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南芥乙酰羟酸合成酶(AHAS)点突变原核表达与活性测定
8
作者 赵菲佚 焦成瑾 +3 位作者 田春芳 王太术 谢尚强 何丽娟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62-668,共7页
拟南芥乙酰羟酸合成酶(AHAS)参与支链氨基酸合成。为考察AHAS不同结构域对支链氨基酸合成的影响,分别对其大小亚基上特定位点进行点突变后进行原核表达,体外重组后对其全酶活性进行测定,并对其终端产物之一——缬氨酸对AHAS全酶活性的... 拟南芥乙酰羟酸合成酶(AHAS)参与支链氨基酸合成。为考察AHAS不同结构域对支链氨基酸合成的影响,分别对其大小亚基上特定位点进行点突变后进行原核表达,体外重组后对其全酶活性进行测定,并对其终端产物之一——缬氨酸对AHAS全酶活性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显示:AHAS小亚基G88D突变将解除其终端产物的反馈抑制作用,而大亚基E305D与E482D的突变降低AHAS全酶活性,且2种不同突变大亚基对AHAS全酶活性影响存在差异。AHAS大亚基E482D突变较E305D突变影响更大。研究结果表明:AHAS大小亚基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且大小亚基不同结构域突变对AHAS全酶活性具有不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酶 点突变 原核表达 全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8,9-三-O-乙酰-N-乙酰-2-脱氧-2,3-二脱氢-4β-羟基-D-神经氨酸甲酯的合成
9
作者 李卓荣 刘宗英 +1 位作者 孙兰英 郭惠元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1-42,共2页
7,8 ,9-三 - O-乙酰 - N-乙酰 - 2 -脱氧 - 2 ,3-二脱氢 - 4β-羟基 - D-神经氨酸甲酯是合成抗流感药物扎那米韦的关键中间体 ,本文对其合成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改进。以 N-乙酰神经氨酸为起始原料 ,经酯化、氯化、脱氯化氢同时环合成口恶... 7,8 ,9-三 - O-乙酰 - N-乙酰 - 2 -脱氧 - 2 ,3-二脱氢 - 4β-羟基 - D-神经氨酸甲酯是合成抗流感药物扎那米韦的关键中间体 ,本文对其合成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改进。以 N-乙酰神经氨酸为起始原料 ,经酯化、氯化、脱氯化氢同时环合成口恶唑环及水解开环等六个反应、三步操作即可制目的物。该路线反应步骤少 ,操作简单 ,收率高 ,重复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那米韦 合成 关键中间体 7 8 9-三-O--N--2-脱氯-2 3-二脱氢-4β-羟基-D-神经氨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叶水苋对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的抗性及其分子机制初探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建树 刘冰 +8 位作者 蔡新忠 周伟军 王会福 陆强 周国军 刘亚光 梁文 王硕 朱金文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0-67,共8页
近年来长江下游地区稻田耳叶水苋Ammannia arenaria H.B.K.危害十分严重。采用盆栽法首次测定了耳叶水苋对苄嘧磺隆等药剂的抗性水平,同时分析了其抗性和敏感种群间乙酰乳酸合成酶(ALS)基因的DNA序列及其RNA表达差异。结果表明:采自浙... 近年来长江下游地区稻田耳叶水苋Ammannia arenaria H.B.K.危害十分严重。采用盆栽法首次测定了耳叶水苋对苄嘧磺隆等药剂的抗性水平,同时分析了其抗性和敏感种群间乙酰乳酸合成酶(ALS)基因的DNA序列及其RNA表达差异。结果表明:采自浙江嘉兴(JX110)、江苏苏州(JS039)、浙江宁波(NB0143-05)和安徽广德(AH014)的耳叶水苋生物型对苄嘧磺隆的抗性指数(RI)分别为67.90、17.59、44.63和8.37,对苄嘧磺隆表现出中高水平抗性的生物型对五氟磺草胺、双草醚及咪唑乙烟酸也产生了低水平的抗性。获得了耳叶水苋ALS基因全长核苷酸序列2235 bp,编码667个氨基酸,仅发现NB0143-05等3种抗性生物型ALS酶的氨基酸序列非保守区第93位的亮氨酸被脯氨酸取代。然而,NB0143-05的ALS酶对ALS抑制剂的敏感性大幅度降低(RI 37.04),且在苄嘧磺隆处理后4 d的ALS基因表达量是敏感生物型(HZ001)的1.86倍。这表明,ALS酶对药剂的敏感性降低以及被苄嘧磺隆诱导后ALS基因表达量显著增加,很可能是耳叶水苋生物型NB0143-05对ALS抑制剂产生抗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叶水苋 合成酶(ALS)抑制剂 抗性 基因突变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造乙酰羟酸合成酶提高L-亮氨酸产量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宁 徐建中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5-55,共11页
乙酰羟酸合成酶(acetohydroxy acid synthase,AHAS,编码基因ilvBN)是L-亮氨酸合成途径的第一个限速酶。以谷氨酸棒杆菌XL-3(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XL-3)为底盘细胞,通过分析并改造AHAS增加其对底物丙酮酸的偏好性,从而提高L-亮氨... 乙酰羟酸合成酶(acetohydroxy acid synthase,AHAS,编码基因ilvBN)是L-亮氨酸合成途径的第一个限速酶。以谷氨酸棒杆菌XL-3(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XL-3)为底盘细胞,通过分析并改造AHAS增加其对底物丙酮酸的偏好性,从而提高L-亮氨酸产量。首先利用AHAS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建模,根据蛋白质结构进行丙氨酸扫描,找到突变的潜在位点,通过测定突变体酶活力和重组菌株的L-亮氨酸产量寻找最适突变体。测定结果发现将157位Gln突变成Arg能够有效提高AHAS催化丙酮酸的能力,最终重组菌株的L-亮氨酸产量达到(23.5±1.8)g/L,比出发菌株谷氨酸棒杆菌XL-3增加了51%,同时副产物L-异亮氨酸产量有所下降。因此,通过对AHAS的理性改造促进了L-亮氨酸的合成,该研究结果对后续利用蛋白质工程强化微生物合成L-亮氨酸等支链氨基酸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酶 谷氨棒杆菌 L-亮氨 支链氨基 蛋白质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钝齿棒杆菌异源表达乙酰辅酶A合成酶对L-精氨酸合成的影响
12
作者 吴洁琴 石电 +4 位作者 徐华 张显 杨套伟 徐美娟 饶志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9-16,共8页
L-精氨酸是一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在医疗保健、食品添加等制造行业中商业价值显著。针对1株产L-精氨酸的钝齿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crenatum)SYPA5-5进行代谢改造,通过比较异源乙酰辅酶A合成酶(acetyl-CoA synthetases,ACS)的酶学性质,... L-精氨酸是一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在医疗保健、食品添加等制造行业中商业价值显著。针对1株产L-精氨酸的钝齿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crenatum)SYPA5-5进行代谢改造,通过比较异源乙酰辅酶A合成酶(acetyl-CoA synthetases,ACS)的酶学性质,构建了过表达ACS的重组钝齿棒杆菌SYPA-ACS,能有效利用乙酸提高菌株产L-精氨酸能力。首先在大肠杆菌中分别克隆表达及纯化4种不同细菌来源的ACS,发现巴氏醋酸杆菌(Acetobacter pasteurianus)ATCC 33445来源的ApACS1酶活力最高,为784.59 U/mL,最适反应的pH为7.0,最适反应温度37℃,与其他3种ACS来源相比,ApACS1具有更好的pH和温度稳定性。然后通过pXMJ19载体,将A.pasteurianus来源的编码基因acs_(1)在C.crenatum中表达,有效提高了乙酰辅酶A含量。利用5 L发酵罐,将SYPA-ACS菌株培养96 h后,L-精氨酸的产量达53.43 g/L,产率为0.577 g/(L·h),相较于出发菌株SYPA5-5,产量提高了27.48%。该策略既可以利用乙酸,降低乙酸对菌株的危害作用,又能提高乙酰辅酶A的含量,促进L-精氨酸的积累。研究结果为L-精氨酸的制备提供了绿色、高效的合成策略,具有工业化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精氨 钝齿棒杆菌 辅酶A合成酶 ApACS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工程手段提高磷脂酰丝氨酸合成酶活性的研究
13
作者 陈梦雪 卢欣睿 +5 位作者 马玉 孙明波 罗维佳 王培琪 章朦玥 张怡轩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5期44-48,共5页
为了提高目的蛋白磷脂酰丝氨酸合成酶(PSS)的表达,使用rTaq酶从E coli K12总DNA中PCR扩增获得磷脂酰丝氨酸合成酶基因片段,将其重组于高效表达载体pET28b质粒,转入相应表达菌株进行表达,收集菌体超声破碎获得含PSS的粗酶液,使用两相反... 为了提高目的蛋白磷脂酰丝氨酸合成酶(PSS)的表达,使用rTaq酶从E coli K12总DNA中PCR扩增获得磷脂酰丝氨酸合成酶基因片段,将其重组于高效表达载体pET28b质粒,转入相应表达菌株进行表达,收集菌体超声破碎获得含PSS的粗酶液,使用两相反应体系进行生物转化,HPLC-ELSD手段进行酶活检测。结果显示,重组菌株中PSS的酶活力比对照有所提高,同时获得酶活力提高的突变基因pssE210G。将突变基因重组于更高效的表达载体pBAD-MCS,转入相应宿主菌株表达。结果显示E.coli TOP10(pBAD-MCS-pss)表达的酶活性明显优于E.coli BL21(pET28b-pss)中表达的酶活性。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将目的基因重组于高效表达质粒有助于提高酶活力;组合到不同的表达质粒,酶活提高程度不同;磷脂酰丝氨酸合成酶基因第73位氨基酸发生突变,对其酶结构和酶活力有直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丝氨合成酶 基因重组 同源模建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氢枞酸(β-丙烯酰氧基乙基)酯的合成和表征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基夫 林明涛 +1 位作者 储富祥 王春鹏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35-1139,共5页
以脱氢枞酸为原料,以草酰氯为酰基化试剂(摩尔比1∶1),先合成脱氢枞酸酰氯,然后再与丙烯酸-β-羟基乙基酯酯化(摩尔比1∶1),合成脱氢枞酸(β-丙烯酰氧基乙基)酯,得率75%,质量分数98.5%。用FTIR、GC-MS、^13CNMR和DSC对其结构和性... 以脱氢枞酸为原料,以草酰氯为酰基化试剂(摩尔比1∶1),先合成脱氢枞酸酰氯,然后再与丙烯酸-β-羟基乙基酯酯化(摩尔比1∶1),合成脱氢枞酸(β-丙烯酰氧基乙基)酯,得率75%,质量分数98.5%。用FTIR、GC-MS、^13CNMR和DSC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脱氢枞酸(β-丙烯酰氧基乙基)酯是一种熔点为59-61℃的白色晶体,在引发剂的存在下,可以发生聚合反应,均聚物玻璃化转变温度约为5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氢枞 丙烯-β-羟基基酯 脱氢枞(β-丙烯氧基基)酯 精细化工中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成酶缺乏症1例分析及文献回顾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美娟 宫幼喆 +2 位作者 马昕 朱丹 钟雪梅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58-861,共4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成酶缺乏症(HMCSD)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例HMCSD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女性患儿,9个月余,先后因呕吐、抽搐及发热、咳嗽就诊。血生化检查示低血糖、代谢性酸中毒、... 目的探讨线粒体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成酶缺乏症(HMCSD)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例HMCSD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女性患儿,9个月余,先后因呕吐、抽搐及发热、咳嗽就诊。血生化检查示低血糖、代谢性酸中毒、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异常,尿筛查示双羧酸尿。基因检测发现HMGCS2基因存在6号外显子c.1187+1 G>C和3号外显子c.648G>T复合杂合突变,确诊为HMCSD。此突变未见报道。患儿经积极抗感染、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维持血糖稳定及补充左卡尼汀等治疗后好转。随访半年智力运动发育正常。结论HMCSD临床表现多样,基因检测可明确诊断,早期识别、早期诊治有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3-羟基-3甲基戊二辅酶A合成酶缺乏症 HMGCS2基因 低血糖 酮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患者6-丙酮酰四氢蝶呤合成酶基因突变特点及一种新突变的发现 被引量:3
16
作者 瞿宇晋 宋昉 +1 位作者 金煜炜 王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0-174,共5页
目的分析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BH4D)患者6-丙酮酰四氢蝶呤合成酶(PTPS)的基因突变特点,为开展BH4D基因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PCR-序列分析法对5例疑似BH4D的高苯丙氨酸血症患儿及其父母进行PTPS基因突变检测;应用序列比对和突变蛋白结... 目的分析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BH4D)患者6-丙酮酰四氢蝶呤合成酶(PTPS)的基因突变特点,为开展BH4D基因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PCR-序列分析法对5例疑似BH4D的高苯丙氨酸血症患儿及其父母进行PTPS基因突变检测;应用序列比对和突变蛋白结构分析推测检测到的新突变的性质,同时用人工引入酶切位点的酶切方法对正常人群进行新突变的筛查。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相关资料。结果PTPS基因分析共检测出4种突变:N52S、P87S、D96N和L127F;4例患儿的突变基因型为N52S/L127F、P87S/D96N、N52S/D96N和D96N/-。其中L127F突变(c·379C>T)是首次报道的新突变,筛查50例正常儿童未检测到该突变,同时,经序列比对和突变蛋白结构分析,该突变位点在物种进化上是高度保守的。经基因分析和临床资料核实,1例疑似病例排除了6-丙酮酰四氢蝶呤合成酶缺乏症的诊断。结论BH4D患者的PTPS基因突变构成特点与以往国内研究一致。L127F突变可能为致病性突变,与严重的临床表型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苯丙氨血症 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 6-丙酮四氢蝶呤合成酶基因 突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D-神经氨酸醛缩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17
作者 杨蕴刘 饶娆 +1 位作者 沈健 冯磊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7-63,共7页
目的:为了获得N-乙酰-D-神经氨酸醛缩酶基因表达的两重组菌。方法:以大肠杆菌C600染色体DNA为模板,通过引物设计和PCR扩增,克隆获得编码Neu5Ac醛缩酶基因(nanA)的片段;以pET28b构建的nanA基因重组质粒pRY1转化E.coliBL21(DE3),然后将nan... 目的:为了获得N-乙酰-D-神经氨酸醛缩酶基因表达的两重组菌。方法:以大肠杆菌C600染色体DNA为模板,通过引物设计和PCR扩增,克隆获得编码Neu5Ac醛缩酶基因(nanA)的片段;以pET28b构建的nanA基因重组质粒pRY1转化E.coliBL21(DE3),然后将nanA基因片段组入到pDR540载体的Ptac启动子下游,所得重组菌E.coliDH5α/pRY3的nanA基因在tac启动子控制下呈组成型表达。结果:DNA序列测定证明,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 ing frame,ORF)大小为894 bp,编码298个氨基酸组成的酶蛋白;SDS-PAGE显示,纯化的目的蛋白为33 kD的单一条带。以pET28b构建的nanA基因重组质粒pRY1转化E.coliBL21(DE3),在得到的转化子E.coliBL21(DE3)/pRY1中,nanA基因受lac启动子控制,无需IPTG或乳糖所诱导。在N-乙酰-D-神经氨酸醛缩酶固定化酶的催化下合成N-乙酰-D-神经氨酸的合成效率为78.3%,结晶回收率为90.2%,总回收率为70.6%。全波长扫描分析表明:本实验室结晶品与Sigma公司商品的全波长扫描图谱有相同的特征。结论:所构建的诱导型产酶菌株E.coliBL21(DE3)/pRY1和组成型表达菌株E.coliDH5α/pRY3都可较多量的产酶。合成的结晶品具有N-乙酰-D-神经氨酸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神经氨/遗传学 果糖-二磷醛缩酶 大肠杆菌/遗传学 聚合酶链反应 克隆 分子 重组 遗传 转染 遗传载体 基因表达 重组蛋白质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砂叶螨β-N-乙酰己糖胺酶基因TecHEX3的克隆及在蜕皮发育中的作用
18
作者 刘铭 格茸楚姆 卜春亚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4-642,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明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几丁质降解通路中的关键酶β-N-乙酰己糖胺酶基因(TecHEX3)在螨蜕皮发育中的功能,为开发新型安全的防治害螨生物农药奠定基础。【方法】利用PCR克隆朱砂叶螨TecHEX3,并进行生物...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明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几丁质降解通路中的关键酶β-N-乙酰己糖胺酶基因(TecHEX3)在螨蜕皮发育中的功能,为开发新型安全的防治害螨生物农药奠定基础。【方法】利用PCR克隆朱砂叶螨TecHEX3,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RT-qPCR检测TecHEX3在朱砂叶螨不同发育阶段(卵、幼螨、若螨和成螨)以及饲喂蜕皮激素20-羟基蜕皮酮(20-hydroxyecdysone,20E)的若螨中的表达量。通过饲喂法进行朱砂叶螨雌成螨和若螨TecHEX3的RNAi,分析沉默效率,统计并观察朱砂叶螨若螨的死亡率和致死表型。【结果】成功克隆了朱砂叶螨TecHEX3(GenBank登录号:OR413561),其编码蛋白具有典型的20糖苷水解酶家族结构特征;系统发育树表明TecHEX3与二斑叶螨T.urticae TuHEX3的亲缘性最高且均属于β-N-乙酰己糖胺酶Ⅳ型。TecHEX3在朱砂叶螨不同发育阶段都有表达,在成螨期表达量最高;饲喂500 ng/μL的20E对TecHEX3的表达有最好的诱导效果。RNAi结果表明饲喂ds TecHEX3时朱砂叶螨若螨TecHEX3表达量较对照组(饲喂ds EGFP)显著下调81%;沉默TecHEX3导致朱砂叶螨蜕皮困难或蜕皮后形态异常,致死率达40.58%。【结论】TecHEX3参与朱砂叶螨几丁质降解过程,并在朱砂叶螨的蜕皮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砂叶螨 β-N-己糖胺酶 20-羟基蜕皮酮 差异表达基因 RAN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对山羊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增殖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沛方 陈祥 +3 位作者 周志楠 唐文 张艳 惠茂茂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1-150,共10页
旨在探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对山羊子宫内膜基质细胞(goat endometrial stromal cells,gESCs)的影响。本研究以山羊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为对象,体外培养基中添加浓度梯度分别为100、200、400μmol·L^(-1)的NAC,... 旨在探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对山羊子宫内膜基质细胞(goat endometrial stromal cells,gESCs)的影响。本研究以山羊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为对象,体外培养基中添加浓度梯度分别为100、200、400μmol·L^(-1)的NAC,将0μmol·L^(-1)NAC视为空白组,运用CCK-8法筛选NAC的最适浓度并判断其对细胞的增殖情况,随后通过DCFH-DA探针、RT-qPCR分别检测最适浓度NAC对细胞内活性氧含量、细胞周期、增殖相关因子及山羊繁殖性能相关基因TGF-β1、TGF-β3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200μmol·L^(-1)NAC浓度较其它梯度对山羊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增殖的影响更为显著,此外,200μmol·L^(-1)NAC较空白组降低了细胞ROS的含量(P<0.01),从而延缓细胞的衰老。RT-qPCR结果显示:200μmol·L^(-1)NAC添加能极显著提高细胞周期及增殖相关因子CyclinA1、CyclinE、PCNA mRNA的表达水平(P<0.01),降低细胞周期因子CyclinD2的mRNA表达量(P<0.01);并极显著降低转化生长因子家族TGF-β1基因(P<0.01)、显著降低TGF-β3基因(P<0.05)的mRNA表达水平。故本研究推测200μmol·L^(-1)NAC可能通过调控细胞中CyclinA1、CyclinE、PCNA、CyclinD2的表达水平来促进细胞的增殖并通过调控转化生长家族因子TGF-β1、TGF-β3的表达水平影响山羊的繁殖性状,为进一步研究NAC对山羊繁殖性状的影响机理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半胱氨 gESCs 细胞增殖 基因表达 繁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乙酰羟基酸合酶Ⅰ调控亚基IlvN的结晶及其与配体缬氨酸的共结晶(英文) 被引量:1
20
作者 牛旭晖 刘祥 +2 位作者 周延菲 席真 苏晓东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5-50,共6页
乙酰羟基酸合酶(acetohydroxyacid synthase,AHAS)是生物体内支链氨基酸合成通路中的第一个通用酶,它是目前市售多种除草剂的靶标.AHAS通常由分子质量较大的催化亚基和分子质量较小的调控亚基组成.催化亚基结合催化必需的辅基(FAD、ThDP... 乙酰羟基酸合酶(acetohydroxyacid synthase,AHAS)是生物体内支链氨基酸合成通路中的第一个通用酶,它是目前市售多种除草剂的靶标.AHAS通常由分子质量较大的催化亚基和分子质量较小的调控亚基组成.催化亚基结合催化必需的辅基(FAD、ThDP和Mg2+);调控亚基可以结合终产物(缬氨酸、亮氨酸或异亮氨酸)作为负反馈信号调节全酶的活性.大肠杆菌中AHAS有3个同工酶,每种同工酶都由催化亚基和调控亚基组成.大肠杆菌ilvN基因编码了AHAS同工酶Ⅰ的调控亚基.ilvN基因克隆到pET28a表达载体中,在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中得到可溶性的大量表达.表达的蛋白质通过镍离子亲和层析和分子筛层析得到纯化.为了对调控亚基的调节机理有深入了解,对IlvN蛋白进行结晶并对蛋白质与其配体缬氨酸进行共结晶.IlvN蛋白晶体衍射能力为2.6魡,IlvN与缬氨酸共结晶的晶体衍射能力为3.0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合酶 ACT结构域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