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乳酸/线型低密度聚乙烯/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混物的相态结构 被引量:4
1
作者 苏志忠 林明穗 +3 位作者 方丽华 苏雪丽 饶强 王坚荣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36-1341,共6页
以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EMAG)为增容剂,制备了聚乳酸(PLA)/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EMAG的共混物。采用SEM,DSC,WAXD等手段对PLA/LLDPE/EMAG共混物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共混物中的EMAG起到了增容作用,使PL... 以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EMAG)为增容剂,制备了聚乳酸(PLA)/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EMAG的共混物。采用SEM,DSC,WAXD等手段对PLA/LLDPE/EMAG共混物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共混物中的EMAG起到了增容作用,使PLA/LLDPE/EMAG共混物的结晶能力减弱,分散相LLDPE在基体PLA中的粒径明显减小。Harkin’s铺展系数法计算结果表明,EMAG可在LLDPE中扩散并完全包覆LLDPE。实验结果表明,PLA/LLDPE/EMAG共混物的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均随EMAG含量的增加而提高,m(PLA)∶m(LLDPE)∶m(EMAG)=81∶9∶10时的PLA/LLDPE/EMAG共混物的伸长率可达227%,冲击强度可达32.0 kJ/m2,并能保持较高的强度和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乙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甘油酯 扩展系数法 共混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试验法优化制备用于小分子物质分离的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二乙烯基苯)型整体柱 被引量:2
2
作者 马伟 徐环昕 +1 位作者 刘坐镇 宁方红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5-179,共5页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单体,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以环己醇和正十二醇为致孔剂,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直接以50mm×4.6mm色谱柱为模具,通过原位聚合制备聚(GMA-DVB)型整体柱。以GMA和DVB的体积比、环己醇和十二醇...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单体,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以环己醇和正十二醇为致孔剂,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直接以50mm×4.6mm色谱柱为模具,通过原位聚合制备聚(GMA-DVB)型整体柱。以GMA和DVB的体积比、环己醇和十二醇的体积比以及BPO占聚合物的质量分数为三因素,以分离苯和乙苯等小分子物质时的半峰宽分离度(R1/2)为考察指标,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通过测定整体柱的比表面积、孔径和孔容分布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整体柱的最优配方为V(GMA):V(DVB):V(环己醇):V(正十二醇)=0.825:0.825:1.32:2.03,BPO的质量分数为0.7%。应用所制备的整体柱分离苯和乙苯等小分子物质,理论塔板数达到37000塔板/m,R1/2值达到7.14,完全达到基线分离,分离时间小于10min。该方法制备整体柱的重复性好,柱效较高,基本满足商品化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乙烯基苯) 整体柱 制备 高效液相色谱 小分子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RP法制备聚甲基丙烯酸2,2,2-三氟乙酯-b-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夏攀登 路翠苹 +1 位作者 王兴东 张书香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19,共4页
用α-溴代丙酸乙酯(EPN-B)/氯化亚铜(CuCl)/联二吡啶(bpy)作为ATRP催化引发体系,环己酮为溶剂,进行甲基丙烯酸2,2,2-三氟乙酯(TFEMA)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得到单分散PTFEMA-X预聚体。并以此预聚体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苯乙烯聚合,... 用α-溴代丙酸乙酯(EPN-B)/氯化亚铜(CuCl)/联二吡啶(bpy)作为ATRP催化引发体系,环己酮为溶剂,进行甲基丙烯酸2,2,2-三氟乙酯(TFEMA)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得到单分散PTFEMA-X预聚体。并以此预聚体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苯乙烯聚合,得到分子质量可控、分子质量分布窄的聚甲基丙烯酸2,2,2-三氟乙酯-b-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考察了大分子引发剂的分子质量、配位剂等对聚合过程的影响。并用1H-NMR、FTIR、GPC、DSC等对产物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甲基丙烯酸2 2 2-三氟乙酯 乙烯 嵌段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烯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水凝胶中吸附水的状态 被引量:8
4
作者 谭帼馨 崔英德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3-256,共4页
用过氧化二苯甲酰作为引发剂,合成了几种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甲基丙烯酸酯(RMA)共聚物水凝胶,用差热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法(TG)对这些亲水凝胶中吸附水的状态进行了研究和比较。结果表明,水凝胶中水的... 用过氧化二苯甲酰作为引发剂,合成了几种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甲基丙烯酸酯(RMA)共聚物水凝胶,用差热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法(TG)对这些亲水凝胶中吸附水的状态进行了研究和比较。结果表明,水凝胶中水的状态大致可分为自由水、可冻结的结合水和非冻结的结合水。不同的RMA与NVP和HEMA共聚,溶胀度不同,其吸附水中不同状态水的含量也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水的状态 差热扫描量热法 热重法 N一乙烯基吡咯烷酮 甲基丙烯酸Β-乙酯 甲基 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co-N-乙烯-2-吡咯烷酮水凝胶结构及溶胀行为研究
5
作者 秦建忠 崔英德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1-154,共4页
为探讨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HEMA)-co-N-乙烯-2-吡咯烷酮(NVP)共聚物水凝胶薄膜的溶胀性能,以2-羟基-甲基苯基丙烷-1-酮(1173)为光引发剂,二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DEGDMA)为交联剂,用紫外灯在室温下合成不同配比的HEMA-co-NVP共聚物薄膜... 为探讨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HEMA)-co-N-乙烯-2-吡咯烷酮(NVP)共聚物水凝胶薄膜的溶胀性能,以2-羟基-甲基苯基丙烷-1-酮(1173)为光引发剂,二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DEGDMA)为交联剂,用紫外灯在室温下合成不同配比的HEMA-co-NVP共聚物薄膜。FTIR证实了共聚反应,热重(TG)测试显示薄膜结构中易分解的组分含量随着单体NVP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共聚物溶胀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交联剂含量的增加,水凝胶平衡溶胀率(EWC)下降;随着单体NVP含量的增加,材料的EWC上升,共聚水凝胶的溶胀过程趋于Case-III型;随着温度的升高,材料的EWC降低,溶胀过程趋向Fick溶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 N-乙烯-2-吡咯烷酮 共聚物结构 平衡溶胀率 溶胀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甲基丙烯酸高级酯-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三元共聚物柴油降凝剂的合成及其降滤效果 被引量:21
6
作者 李婷 汪树军 +2 位作者 刘红研 张海宽 白丽萍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78-582,共5页
合成了α-甲基丙烯酸高级酯-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AMV)三元共聚物,以AMV三元共聚物为柴油降凝剂,测定了α-甲基丙烯酸高级酯单体和AMV三元共聚物的红外谱图,分析了影响AMV三元共聚物降滤效果的主要因素,将一种α-甲基丙烯酸混合醇酯的AM... 合成了α-甲基丙烯酸高级酯-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AMV)三元共聚物,以AMV三元共聚物为柴油降凝剂,测定了α-甲基丙烯酸高级酯单体和AMV三元共聚物的红外谱图,分析了影响AMV三元共聚物降滤效果的主要因素,将一种α-甲基丙烯酸混合醇酯的AMV三元共聚物与两种市售降凝剂分别进行复配,比较了复配前后的降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单体α-甲基丙烯酸十六酯、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的摩尔比为4.0:1.0:2.0,聚合温度80℃,聚合时间5h,引发剂用量5.0g/mol的条件下合成的AMV三元共聚物可将柴油冷滤点降低3~4℃。AMV三元共聚物与宜兴EVA降凝剂复配后,对大庆5#柴油和济南0#柴油的降滤性能提高;与德国DODIFLOW4744降凝剂复配后,对辽河0#柴油的降滤性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甲基丙烯酸 马来酸酐 醋酸乙烯 共聚物 柴油降凝剂 冷滤点 复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丙烯腈)共混体系相分离的特征动态流变响应 被引量:9
7
作者 杜淼 王利群 +2 位作者 杨碧波 宋栩冰 郑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961-964,共4页
采用动态流变学方法,结合小角激光光散射(SALLS)测定,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乙烯-丙烯腈)(SAN)共混体系的动态流变行为与相分离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在低频区域,时温叠加失效与共混物体系发生相分离有关,时温... 采用动态流变学方法,结合小角激光光散射(SALLS)测定,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乙烯-丙烯腈)(SAN)共混体系的动态流变行为与相分离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在低频区域,时温叠加失效与共混物体系发生相分离有关,时温叠加失效温度Tb 与用SALLS测定的浊点温度Tc一致,用低频区域动态储能模量G’与频率 的关系[1gG’~lg( αT)] 偏离线性粘弹模型或时温叠加失效温度表征PMMA/SAN共混体系的相分离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丙烯腈)共混物 动态流变响应 动态流为行为 时温叠加 相分离 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甲基丙烯酸混合醇酯-马来酸酐-苯乙烯降凝剂的制备及其降滤效果评价 被引量:4
8
作者 杜涛 汪树军 +2 位作者 刘红研 杨桃 刘洁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4-448,共5页
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合成了α-甲基丙烯酸混合醇酯(AE)-马来酸酐(MA)-苯乙烯(St)三元共聚物(AMS)降凝剂;考察了AMS的最佳聚合条件及其对中原0#柴油和燕化0#柴油的降滤效果;用GC技术分析了中原0#柴油和燕化0#柴油中正构烷烃碳数的分布;... 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合成了α-甲基丙烯酸混合醇酯(AE)-马来酸酐(MA)-苯乙烯(St)三元共聚物(AMS)降凝剂;考察了AMS的最佳聚合条件及其对中原0#柴油和燕化0#柴油的降滤效果;用GC技术分析了中原0#柴油和燕化0#柴油中正构烷烃碳数的分布;用1HNMR技术表征了AE和AMS的结构。AMS的最佳聚合条件为:n(AE)∶n(MA)∶n(St)=3∶1∶1,时间5h,温度80℃;AMS降凝剂的适宜添加量(占柴油的质量分数)为0.08%,此时中原0#柴油和燕化0#柴油的冷滤点降幅分别为4℃和6℃。对于正构烷烃含量较低、正构烷烃碳数分布较宽且较均匀的柴油,使用AMS降凝剂时,降滤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基溶液聚合 α-甲基丙烯酸混合醇酯 马来酸酐 乙烯 柴油降凝剂 冷滤点 降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二乙烯苯-甲基丙烯酸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其固相萃取性能 被引量:4
9
作者 申书昌 马柏凤 徐雅雯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9-265,共7页
以苯乙烯、二乙烯苯和甲基丙烯酸为原料,聚乙烯醇为分散剂,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具有亲脂和弱阳离子交换性能的球形固相萃取填料,并确定了最佳的聚合反应条件。采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聚合物结构和微... 以苯乙烯、二乙烯苯和甲基丙烯酸为原料,聚乙烯醇为分散剂,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具有亲脂和弱阳离子交换性能的球形固相萃取填料,并确定了最佳的聚合反应条件。采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聚合物结构和微球的形貌,通过氮气吸附法测定了填料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以氰草津、西玛津、阿特拉津和特丁津4种三嗪类除草剂为目标化合物,通过固相萃取-液相色谱联用技术,考察了样品溶液的酸度、过柱流量及洗脱剂的体积对萃取回收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固相萃取条件。测定了制备的固相萃取填料的吸附容量和小柱的穿透体积。氰草津、西玛津、阿特拉津和特丁津的检出限分别为0.26,0.63,0.42,0.31μ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乙烯-甲基丙烯酸聚合物微球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三嗪除草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分布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微球的制备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雅琼 许文林 鲁萍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27-529,共3页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稳定剂 ,研究了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在极性溶剂中分散聚合的工艺条件对微球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实验表明 ,通过控制工艺条件 ,可以制得粒径均匀的共聚物微球。
关键词 窄分布 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 共聚物 微球 制备 分散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交联微球的制备及表面化学镀镍磁性化处理 被引量:4
11
作者 华丽 朱世明 +1 位作者 张蕾 董桃杏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55-564,共10页
采用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K30)为分散剂,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混合溶液为分散介质,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MPTMA)为交联剂,以饥饿态加料方式加入第2种单体,用单分散... 采用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K30)为分散剂,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混合溶液为分散介质,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MPTMA)为交联剂,以饥饿态加料方式加入第2种单体,用单分散聚合法制备了粒径分布窄、平均粒径为3~4μm的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P(St-MMA))交联微球,并对微球表面进行化学镀镍,成功获得了磁性微球。采用扫描电镜,结合X-射线能谱仪等仪器对化学镀镍前后微球的形貌和成分进行分析,探讨了最佳化学镀镍工艺条件为:胶体钯活化液活化,酸性镀液配方B、pH=6.0,镀液注入速率0.5 mL/min,此时获得的镀球表面平整度好,包覆完全,且Ni与基材结合力强,在离心和超声条件下镀层不易脱落或开裂。最佳工艺条件下获得的镀球N-iP(St-MMA)的平均密度为2.3~2.5 g/cm3,同时具有高分子微球质量轻和镍的磁性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 单分散聚合法 化学镀镍 饥饿式加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表面施胶剂的合成 被引量:4
12
作者 黎珊 戴红旗 丁艳兰 《中国造纸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2期51-54,共4页
采用简单稳定的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SAA),经氨水中和得到铵盐形式的最终产物。通过实验确定了合适的工艺条件,其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在3万以上,黏度500 mPa.s以下,得率91.5%以上,符合表面施胶剂的使用要求。并用FT-I... 采用简单稳定的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SAA),经氨水中和得到铵盐形式的最终产物。通过实验确定了合适的工艺条件,其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在3万以上,黏度500 mPa.s以下,得率91.5%以上,符合表面施胶剂的使用要求。并用FT-IR、元素分析等测试方法进行了分析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 表面施胶剂 分子质量 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马来酸酐)共混体系相分离的流变学行为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润明 俞炜 周持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6-169,共4页
采用动态流变学方法,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乙烯-马来酸酐)(PSMA)共混体系的相行为进行了研究.相分离温度由动态储能模量对温度曲线斜率的转折点确定.结果表明,表观相分离温度有很大的频率依赖性,因此,动态流变学方法应用于相... 采用动态流变学方法,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乙烯-马来酸酐)(PSMA)共混体系的相行为进行了研究.相分离温度由动态储能模量对温度曲线斜率的转折点确定.结果表明,表观相分离温度有很大的频率依赖性,因此,动态流变学方法应用于相分离温度测定时要外推到频率为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马来酸酐)共混体系 动态流变行为 相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倍半硅氧烷/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舒泉水 陈仕平 +3 位作者 张鹏 孙复钱 王小玉 曾国屏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5-117,共3页
以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倍半硅氧烷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以及阳离子光引发剂复合组成固化体系,紫外光照固化获得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倍半硅氧烷/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复合材料,研究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倍半硅氧烷含量变化对材料本体性... 以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倍半硅氧烷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以及阳离子光引发剂复合组成固化体系,紫外光照固化获得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倍半硅氧烷/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复合材料,研究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倍半硅氧烷含量变化对材料本体性能及表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材料硬度随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倍半硅氧烷含量增大而增大,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倍半硅氧烷含量变化对复合材料本体热性能无显著影响。复合材料表面疏水性随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倍半硅氧烷含量增大而增大,耐水性增强。XPS结果表明随着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倍半硅氧烷含量增大,材料表面C元素含量降低,O元素含量降低,Si元素含量增大。光固化复合体系有望作为UV固化涂料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倍半硅氧烷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光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勒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三元共聚物的合成及其磨擦学性能 被引量:3
15
作者 江贵长 官文超 郑启新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044-1047,共4页
由自由基聚合合成了 1种新型纳米级富勒烯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三元共聚物 ,易溶于碱性水、甲醇、四氢呋喃等溶剂。用FTIR、UV 2 40等进行了结构表征。TEM分析表明 ,其在水溶液中为平均粒径约 40nm的理想球形。四球机实验结果表明 ,一定浓... 由自由基聚合合成了 1种新型纳米级富勒烯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三元共聚物 ,易溶于碱性水、甲醇、四氢呋喃等溶剂。用FTIR、UV 2 40等进行了结构表征。TEM分析表明 ,其在水溶液中为平均粒径约 40nm的理想球形。四球机实验结果表明 ,一定浓度 (质量分数为 0 5 % )的富勒烯共聚物可有效增强抗磨能力。磨斑表面的扫描电镜分析表明 ,磨痕浅 ,磨斑小。随着富勒烯三元共聚物含量的增加 ,摩擦系数从基础液 (质量分数为 2 %的三乙醇胺水溶液和质量分数为 0 5 %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锌 )的 0 2 3 3快速下降到最小值0 0 61 5 ,承载能力从基础液的 1 3 5N上升至最大值 490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勒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纳米微球 合成 磨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聚乙烯溶胀悬浮接枝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 被引量:1
16
作者 熊琼 何培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6-39,共4页
研究了氯化聚乙烯(CPE)溶胀悬浮法接枝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膨胀剂乙酸乙酯(EA)的用量、分散介质水的用量、单体HEMA的用量、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的用量对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同时,用红外光... 研究了氯化聚乙烯(CPE)溶胀悬浮法接枝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膨胀剂乙酸乙酯(EA)的用量、分散介质水的用量、单体HEMA的用量、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的用量对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同时,用红外光谱对接枝物进行了定性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水作分散介质,乙酸乙酯作膨胀剂的溶胀悬浮接枝体系,在回流温度和一定搅拌速度下,可实现CPE接枝水溶性单体HEMA,且接枝(效)率较高,可获得最高接枝(效)率的投料比为CPE/HEMA/BPO/EA/H_2O=2/2/0.1/7/50(g/g/g/mL/mL),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为3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聚乙烯 甲基丙烯酸-Β-乙酯 悬浮接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3-三甲氧基硅丙酯/苯乙烯共聚乳胶粒微结构 被引量:1
17
作者 倪克钒 单国荣 翁志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86-1188,共3页
The microstructures of the hybrid core-shell latex synthesized by emulsion copolymerization of 3-trimethoxysilyl propyl methacrylate(MPS) and styrene were investigated.The polymers obtained under different operating... The microstructures of the hybrid core-shell latex synthesized by emulsion copolymerization of 3-trimethoxysilyl propyl methacrylate(MPS) and styrene were investigated.The polymers obtained under different operating conditions were characterized by()29Si solid state NMR,FTIR,DSC and elemental analysis.It was found that under a neutral condition all of the MPS monomers were copolymerized into the polymer chain,small part of SiOR groups were hydrolyzed into SiOH groups and crosslinked by hydrogen bonds,the content of crosslinking is increased by MPS addition amount.Under basic condition,part of MPS were hydrolyzed and condensed into oligomers firstly,then these resultants were grafted into the polymer chain as pendent chain by both free radical polymerization and hydrolysis-condensation reaction.And under acidic condition,MPS in the system was easily hydrolyized and acted as crosslinker so that the emulsion became gels rapid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3-三甲氧基硅丙酯 乙烯 乳液聚合 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液聚合法制备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三元共聚物 被引量:3
18
作者 宋晓峰 张德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6-18,共3页
先制备出粒径均匀、形态一致的乳胶粒 ,采用后处理过程得到大量带有微孔的颗粒 ,并对共聚物进行测试分析。
关键词 乳液聚合法 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三元共聚物 微孔粒子 纳米材料 增韧剂 填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化模铸模材料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制备、表征及铸模性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简丽 索全伶 +2 位作者 贺文智 赫文秀 乌仁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3-26,共4页
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气化模铸造专用的可发性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P(St MMA)]珠粒,用 元素分析、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及凝胶色谱等方法对合成的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引发剂用 量和单体的初始投料比对共聚物... 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气化模铸造专用的可发性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P(St MMA)]珠粒,用 元素分析、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及凝胶色谱等方法对合成的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引发剂用 量和单体的初始投料比对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和平均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随引发剂 用量增大而减小,特别是当引发剂在单体中的摩尔分数小于0.5%时影响最为明显;共聚物的平均组成与初 始投料组成接近,通过调节初始投料比可以控制共聚物的组成;合成的P(St MMA)非支链无规线型结构。 铸模性能测试表明,经可发性处理后的共聚物试样发气量为1016.6mL/g、灼烧残留量为0.012%,可作为市 售气化铸模材料的优良替代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铸模性能 制备 材料 表征 乙烯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乙烯-甲基丙烯酸 相对分子质量 气化模铸造 悬浮聚合法 引发剂 元素分析 凝胶色谱 核磁共振 摩尔分数 线型结构 性能测试 可发性 投料比 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结构的1H NMR和13C NMR表征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丹枫 喻国聪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34-738,共5页
采用核磁共振(1H NMR、13C NMR)技术对由双[N-(2,6-二异丙基苯基)-3-异丙基水杨醛亚胺]镍(Ⅱ)配合物/甲基铝氧烷(Methylaluminoxane,MAO)催化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得到的共聚物(EMMA-a)的微观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表征,同时... 采用核磁共振(1H NMR、13C NMR)技术对由双[N-(2,6-二异丙基苯基)-3-异丙基水杨醛亚胺]镍(Ⅱ)配合物/甲基铝氧烷(Methylaluminoxane,MAO)催化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得到的共聚物(EMMA-a)的微观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表征,同时对自由基聚合制得的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EMMA-b)作了相应的分析与表征。通过1H NMR数据,计算得到两种共聚物样品中共聚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插入率分别为14.10%和10.26%(摩尔百分数)。基于13C NMR数据,分析比较了由配位共聚与自由基共聚所得共聚物样品在微观结构上的区别,结果发现,在共聚物的乙烯链段部分,由配位共聚得到的共聚物样品EMMA-a主要含有甲基型支链,而由自由基共聚所得共聚物样品EMMA-b具有长链型支链。另外,在共聚物的MMA链节部分,EMMA-a中的MMA单元的羰基(C‖O)碳的化学位移为177.27,而EMMA-b中的MMA单元的羰基(C‖O)碳的化学位移为175.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NMR) 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EMMA) 微观结构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