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乐府文学中的“都市书写”——以《长安道》《洛阳道》为中心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基燕 王志清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4-149,共6页
乐府文学中的"都市书写"是中国古代都市文学的重要内容。乐府文学中的"都市书写"包括都市物质景观、文化景观和都市心态三方面内容。都市物质景观集中于道路、建筑、市民生活区域,文化景观主要反映为游侠文化和青... 乐府文学中的"都市书写"是中国古代都市文学的重要内容。乐府文学中的"都市书写"包括都市物质景观、文化景观和都市心态三方面内容。都市物质景观集中于道路、建筑、市民生活区域,文化景观主要反映为游侠文化和青楼文化。南朝《长安道》、《洛阳道》或突出帝都的恢弘,或描写都市的繁华奢靡,唐人同题之作更融入种种都市心态的抒发。这与南朝、唐代乐府文学中不同的都市构筑方式有关。南朝"都市书写"是历史想象与现实环境结合的产物,其都市景观呈现出模式化特点;唐代"都市书写"植根于真实的都市,显示出由地理、文化空间转向情感空间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府文学 都市 《长安道》 《洛阳道》 景观 心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蒙元时代“乐府文学”的流衍及元人“乐府文学”观的建构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昊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6-29,111,共5页
金亡至南宋灭亡(1234-1279)前的蒙元时代,就词曲嬗递过程的文学生态而言,“乐府文学”流衍的含义系指存在着一个“亦词亦曲”的阶段;其次则指在曲体体式形成、确立后,仍复有一个词曲并行而同被目为“乐府文学”的时期。词曲的合流为“... 金亡至南宋灭亡(1234-1279)前的蒙元时代,就词曲嬗递过程的文学生态而言,“乐府文学”流衍的含义系指存在着一个“亦词亦曲”的阶段;其次则指在曲体体式形成、确立后,仍复有一个词曲并行而同被目为“乐府文学”的时期。词曲的合流为“乐府”而并行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而又因其所属音乐体系并非同一个,这种“并行”、“合流”也必然是阶段性的。元人广义的“乐府”观中是包含着那部分在蒙元特定时期仍然可歌的词体文学的,元人明确区分词曲的自觉意识乃萌生、形成于元代中后期。元人“乐府文学”观的建构的一个基本导向就是严雅俗之辨及其下的尊体意识,元人“乐府观”中的尊体意识最终结出的是“大元乐府”与唐诗、宋词有同等文学史地位的“鼎足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曲嬗递 文学生态 乐府文学”观 尊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府文学研究中的“音乐视角”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志清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2-56,共5页
乐府研究的"音乐视角"取决于乐府艺术、乐府文学的"音乐性"。"音乐视角"的研究目的在于从音乐的角度揭示乐府文本形态的成因。"音乐视角"既包括与曲调的产生、特点、流传相关的内部音乐要素,... 乐府研究的"音乐视角"取决于乐府艺术、乐府文学的"音乐性"。"音乐视角"的研究目的在于从音乐的角度揭示乐府文本形态的成因。"音乐视角"既包括与曲调的产生、特点、流传相关的内部音乐要素,也包括宫廷音乐建设、音乐消费风尚、音乐观念等外部音乐文化因素。乐府音乐与文学的一般关联体现在六个方面,涵盖了从乐府文学创作机制、创作过程到流传演变等各个环节。乐府"音乐视角"的学术总结,有益于"乐府学"的规范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府文学 乐府音乐 音乐视角 内部音乐视角 外部音乐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府文学研究中的“音乐视角”
4
作者 张燕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04Z期57-57,共1页
本文主要通过"音乐视角"的认识和实践来分析构成"音乐视角"的具体要素,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乐府音乐与乐府文学的一般关联以及"音乐视角"在乐府文学中的定位。
关键词 乐府文学 “音乐视角” 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