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乌蒙山自然保护区蚁科昆虫区系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付毫 黄钊 +4 位作者 徐正会 吴兴平 郭萧 陈龙官 张新民 《青海农林科技》 2024年第4期27-37,81,共12页
本文通过样地调查法和区系分析方法对乌蒙山自然保护区蚁科昆虫区系进行研究分析,蚁科昆虫7亚科45属136种,在属级和种级水平上具有典型东洋界特征,与古北界关系最密切;在中国动物地理区中,该保护区蚂蚁区系具有典型西南区特征,与华中区... 本文通过样地调查法和区系分析方法对乌蒙山自然保护区蚁科昆虫区系进行研究分析,蚁科昆虫7亚科45属136种,在属级和种级水平上具有典型东洋界特征,与古北界关系最密切;在中国动物地理区中,该保护区蚂蚁区系具有典型西南区特征,与华中区关系最紧密,与蒙新区关系最远;在世界动物地理界中,该保护区的蚂蚁物种以东洋—古北界共有种占优势;在中国动物地理区中,该保护区的蚂蚁物种以西南—华南—华中区共有种占优势。乌蒙山自然保护区的蚂蚁物种丰富度和区系特征与其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紧密相关,不同于云南省其他自然保护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蚂蚁 乌蒙山自然保护区 动物地理 分布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现状及对策浅析
2
作者 范嘉 雷吉琴 +2 位作者 易祥波 符义宏 林昌杰 《森林防火》 2025年第3期45-49,共5页
森林火灾是对森林资源危害最大的灾害之一。绝大部分的森林火灾都是人为因素引发的,人为活动的频繁程度直接影响森林火灾发生率。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人口密集。通过对该保护区近年来森林防火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该保护区森林... 森林火灾是对森林资源危害最大的灾害之一。绝大部分的森林火灾都是人为因素引发的,人为活动的频繁程度直接影响森林火灾发生率。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人口密集。通过对该保护区近年来森林防火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该保护区森林防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措施,旨在提升该保护区森林防火能力,有效保护云贵高原地区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维护长江上游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森林火灾 防火现状 存在问题 措施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与资源保护双赢探索
3
作者 马海妮 雷吉琴 +2 位作者 范嘉 赵永丽 王永才 《绿色科技》 2025年第5期161-166,228,共7页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蕴含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但在开发进程中面临诸多挑战。深入剖析乌蒙山保护区的现状,包括资源特色与开发现状,揭示其在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规划建设滞后、资金短缺、基础设施薄弱、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进...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蕴含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但在开发进程中面临诸多挑战。深入剖析乌蒙山保护区的现状,包括资源特色与开发现状,揭示其在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规划建设滞后、资金短缺、基础设施薄弱、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进而提出了制定科学规划、改善基础设施、提升社区参与度、加强人才培养引进以及强化生态教育宣传等策略,旨在达成生态旅游与资源保护的双赢局面,为乌蒙山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资源保护 发展策略 双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建共管视域下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产业发展研究
4
作者 彭建仙 陈波 陶冠臣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4期64-69,共6页
实施保护区、社区共建共管,发展社区经济,是缓解保护与发展矛盾,提高生态保护有效性的重要保障。通过野外调查,采用参与式二手资料收集分析法,分析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产业发展情况、内外部环境,研究保护区建设与社区产... 实施保护区、社区共建共管,发展社区经济,是缓解保护与发展矛盾,提高生态保护有效性的重要保障。通过野外调查,采用参与式二手资料收集分析法,分析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产业发展情况、内外部环境,研究保护区建设与社区产业发展关系,提出加强调查研究,合理布局及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强化发展产业意识,推进科技创新,拓宽资金渠道,注重多部门参与社区管理等社区产业发展对策,从而增加社区居民收入,引导群众积极、主动、有序地参与到保护区资源保护与社区发展,为保护区、社区共建共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共建共管 社区产业 资源优势 林下种植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珙桐林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4
5
作者 张燕 王平 +2 位作者 孟月 李伟 尹正吉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251,共9页
【目的】探究国家Ⅰ级珍稀濒危植物珙桐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揭示珙桐林生态系统养分元素状况和生长限制因子。【方法】在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段设置4个样地,编号分别为Ⅰ、Ⅱ、Ⅲ、Ⅳ,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等方法... 【目的】探究国家Ⅰ级珍稀濒危植物珙桐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揭示珙桐林生态系统养分元素状况和生长限制因子。【方法】在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段设置4个样地,编号分别为Ⅰ、Ⅱ、Ⅲ、Ⅳ,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等方法研究珙桐林叶片-凋落物-土壤3种组分C、N、P含量及其比值的差异性、相关性,用冗余分析方法探究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响应因子。【结果】珙桐叶片C、N、P平均含量分别为520.97、22.73、1.43 g/kg,凋落物C、N、P平均含量分别为459.87、10.96、1.35 g/kg,土壤C、N、P平均含量分别为74.81、7.94、0.79 g/kg,叶片、凋落物、土壤C、N、P平均含量表现为叶片>凋落物>土壤。不同样地同一组分间土壤C、N、P含量差异显著,表现为Ⅳ>Ⅲ>Ⅱ>Ⅰ(Ⅰ:58.47±1.88、5.73±0.41、0.06±0.02 g/kg;Ⅱ:64.45±2.29、6.82±0.19、0.61±0.08 g/kg;Ⅲ:75.94±1.32、7.88±0.16、1.11±0.06 g/kg;Ⅳ:100.39±1.24、11.32±0.25、1.36±0.10 g/kg),叶片、凋落物差异不显著;同一样地不同组分间C含量差异显著,表现为叶片>凋落物>土壤,N、P含量差异不显著;不同样地同一组分、同一样地不同组分间C∶N、C∶P、N∶P存在显著差异。叶片、凋落物、土壤C、N、P含量及比值间相关性显著;海拔、非毛管孔隙度和坡度、毛管孔隙度、粉砂粒含量是影响土壤养分含量的关键环境因子。【结论】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珙桐林不同海拔样地间土壤C、N、P含量及其比值存在显著差异,叶片、凋落物差异不明显,根据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表明样地Ⅳ珙桐生长受P元素限制,海拔、非毛管孔隙度、坡度、毛管孔隙度、粉砂粒含量是影响珙桐林土壤养分循环的关键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珙桐 生态化学计量 叶片-枯落物-土壤 环境因子 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种竹笋主要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包刘媛 杨科 +4 位作者 环颜平 杨成翠 韩多 张永至 杨顺强 《世界竹藤通讯》 2024年第2期34-39,共6页
测定分析了乌蒙山方竹春季笋和秋季笋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并与春季发笋的筇竹笋和秋季发笋的永善方竹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乌蒙山方竹笋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纤维素含量均高于筇竹笋和永善方竹笋,可溶性糖含量低于筇竹笋、略高... 测定分析了乌蒙山方竹春季笋和秋季笋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并与春季发笋的筇竹笋和秋季发笋的永善方竹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乌蒙山方竹笋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纤维素含量均高于筇竹笋和永善方竹笋,可溶性糖含量低于筇竹笋、略高于永善方竹笋,可食率高于筇竹笋但低于永善方竹笋;乌蒙山方竹笋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与筇竹笋和永善方竹笋有明显的差异,且与永善方竹笋的差异小于与筇竹笋的差异。总体而言,乌蒙山方竹笋的营养品质相对较好,且春季笋品质优于秋季笋。研究结果可为探明乌蒙山方竹的亲缘关系及其笋营养价值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蒙山方竹 筇竹 永善方竹 营养成分 亲缘关系 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云南昭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1—2015年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气候变化特征 被引量:4
7
作者 杨晓柳 王平 高大威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1-75,共5页
以乌蒙山自然保护区1971—2015年2个气象站气温、降水量、蒸发量、相对湿度、日照时数资料为基础,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突变检验、 t 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灰色预测等方法,对该保护区气候变化特征及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以乌蒙山自然保护区1971—2015年2个气象站气温、降水量、蒸发量、相对湿度、日照时数资料为基础,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突变检验、 t 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灰色预测等方法,对该保护区气候变化特征及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1—2015年的气温、降水量、蒸发量分别呈现升高趋势,平均速率分别为0.006 9 ℃/a、2.822 mm/a、0.415 mm/a;日照时间和平均相对湿度则呈现降低趋势,日照时间平均每年降低了0.435 h,平均相对湿度每年降低了0.032%。5个气候要素均存在突变现象,特别是进入2000年后突变明显;5个气候要素在中长时间尺度上的周期性最为显著,最显著年际变化周期均为28 a。未来10 a,保护区气温、降水量、蒸发量将维持升高趋势,相对湿度则维持降低的趋势,日照时间将呈增加趋势,但变化幅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蒙山自然保护区 气温 降水量 蒸发量 相对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养分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张燕 王平 +2 位作者 孟月 李伟 尹正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4-100,105,共8页
以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种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及供给状况。结果表明:(1)6种植被类型土壤养分整体表现为方竹林较高,次生林和草甸次之,原生林最低,土壤C和K的质量分数较高,N和P的质量分数较低;... 以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种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及供给状况。结果表明:(1)6种植被类型土壤养分整体表现为方竹林较高,次生林和草甸次之,原生林最低,土壤C和K的质量分数较高,N和P的质量分数较低;各植被类型土壤养分及比值变异系数均为中等强度变异,其中,土壤P、K的变异系数小于C、N,土壤w(C)∶w(P)和w(N)∶w(K)的变异系数明显小于w(C)∶w(N)、w(P)∶w(K)。(2)土壤C、N、P、K质量分数及其化学计量比在不同土层、不同植被类型间差异显著(P<0.05)。不同植被类型土壤C、N质量分数整体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原生常绿阔叶林土壤P质量分数随土层深度增加整体增加,其他植被类型土壤P质量分数随土层深度增加整体逐渐减少;除方竹林和草甸外,其他植被类型土壤K质量分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3)土壤C、N、P质量分数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养化学计量比在不同土层中变化规律各异,除土壤w(N)∶w(K)外,各土壤养分化学计量比之间差异显著(P<0.05)。因此,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养分质量分数受植被类型影响显著,不同植被类型、土层间养分质量分数及化学计量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土壤P元素质量分数和w(C)∶w(N)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土壤N和P质量分数是6种植被土壤的限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化学计量比 植被类型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毛竹林群落调查 被引量:3
9
作者 孙茂盛 曹安江 +9 位作者 杨科 李伟 王娟 谷中明 李茂彪 易祥波 覃家理 和世钧 杜凡 杨宇明 《竹子学报》 2019年第3期19-27,共9页
毛竹是刚竹属中国特有种,是竹类中秆形最高大的散生竹种,也是中国人工栽培最广的竹种和竹产业最主要的笋材原料,在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毛竹野生种群至今仅发现于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海子坪乡的湿性常绿阔叶林山... 毛竹是刚竹属中国特有种,是竹类中秆形最高大的散生竹种,也是中国人工栽培最广的竹种和竹产业最主要的笋材原料,在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毛竹野生种群至今仅发现于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海子坪乡的湿性常绿阔叶林山地,是目前唯一发现的一片天然野生毛竹群落。由于毛竹野生种群携带重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资源,对于人工毛竹经济性状改良和抗性选育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因此,保护好并深入调查研究毛竹野生种群的结构特征与演变趋势,对于毛竹新品种培育与人工林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首次对迄今唯一发现的野生毛竹群落进行了系统调查与分析,调查发现野生毛竹群落物种多样性十分丰富,伴生物种主要为地带性湿性常绿阔叶林的建群树种,且多为起源古老的木本蕨类—桫椤、木兰科、樟科、茶科和壳斗科等树种,显示了野生毛竹群落的古老性与原生性;目前林分秆龄结构严重老化,易导致毛竹单优势的退化,显示出向竹—木混交的湿性常绿阔叶林演化的趋势;最后在对海子坪天然毛竹林资源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对野生毛竹群落保护与复壮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毛竹群落 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管道工程对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价 被引量:12
10
作者 解开宏 《林业调查规划》 2014年第3期87-91,共5页
为准确评价天然气输送管道工程建设对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造成的影响程度及其可控性,全面调查评价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现状。文中重点阐述了建设项目对评价区景观(生态系统)、生物群落(栖息地)、物种(种群)、主要保护对象和... 为准确评价天然气输送管道工程建设对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造成的影响程度及其可控性,全面调查评价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现状。文中重点阐述了建设项目对评价区景观(生态系统)、生物群落(栖息地)、物种(种群)、主要保护对象和生物安全的影响评价。评价结果认为,拟建的天然气输送管道项目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程度为"较小影响",并针对项目建设实际提出进一步优化施工方案,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培训,聘请生态监理,施工结束后恢复当地原有森林植被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影响评价 天然气管道工程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LOS DEM的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貌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伟 王平 +4 位作者 丁智强 李鹏映 廖正杭 华红莲 李玉辉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90-1399,共10页
以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对象,融合野外地质地貌调查和ALOS DEM数字地形分析,定量与定性相结合阐述区内地形分异、地貌格局与发育演化等特征。结果表明:1)保护区基本地貌类型以大起伏中山(57.45%)为主,其次为大起伏亚高山(30.66%)和... 以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对象,融合野外地质地貌调查和ALOS DEM数字地形分析,定量与定性相结合阐述区内地形分异、地貌格局与发育演化等特征。结果表明:1)保护区基本地貌类型以大起伏中山(57.45%)为主,其次为大起伏亚高山(30.66%)和中起伏中山(11.17%),海拔、起伏度、坡度、面积-高程积分值等定量地形指标的平均值从三江口片区至朝天马、海子坪片区逐渐降低,夷平剥蚀面级数逐渐减少;2)保护区及附近地区共发育7级夷平剥蚀面,其中Ⅰ~Ⅲ级为山顶面和残余夷平面,Ⅶ级为金沙江侵蚀阶地面,Ⅳ~Ⅵ级为剥蚀面,与区域3次构造旋回相对应;3)保护区面积-高程积分值在0.197~0.815之间,平均为0.503,超过80%的区域处于地貌演化的壮年阶段,表明区域地表侵蚀动力较强,在人类活动增强背景下存在较大的生态风险,未来的保护规划应考虑各个基本地貌类型区的地表动力差异。综合而言,独特、丰富的地貌结构使得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所依附的生态环境要素得以保存,加强地貌多样性研究有助于从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角度实现保护区资源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地貌类型 面积-高程积分 地形剖面 ALOS DEM 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背景下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发展关系探讨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科 吴霞 《林业调查规划》 2017年第4期99-102,共4页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关系一直是影响保护管理成效,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程度,反映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方面。文章以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对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从绿色发展的视角,提出保护区社区实施绿...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关系一直是影响保护管理成效,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程度,反映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方面。文章以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对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从绿色发展的视角,提出保护区社区实施绿色发展的对策措施,如扭转自然资源低及利用方式,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促进社区产业结构升级,加大科研支持力度等,以扭转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生态良好"与"经济贫困"的不和谐状况,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社区发展 绿色发展理念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现状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永丽 杨科 +1 位作者 陈婷 李伟 《林业科技情报》 2023年第4期152-154,共3页
该研究分析了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科研工作存在起步较晚、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专业科研人员缺乏、科研水平不高和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等问题,针对目前保护区的科研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要优化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强... 该研究分析了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科研工作存在起步较晚、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专业科研人员缺乏、科研水平不高和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等问题,针对目前保护区的科研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要优化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强人才建设、强化项目储备和找准保护区定位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科研现状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资源巡护体系及巡护模式分析——以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14
作者 范嘉 雷吉琴 +1 位作者 符义宏 王永才 《林业勘查设计》 2025年第5期40-43,48,共5页
资源巡护是保护区最基础的工作,是收集了解保护区内各种相关信息的重要措施,巡护所收集的数据是制定保护区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通过对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巡护体系、巡护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和... 资源巡护是保护区最基础的工作,是收集了解保护区内各种相关信息的重要措施,巡护所收集的数据是制定保护区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通过对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巡护体系、巡护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改进措施,旨在为其他同类型自然保护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巡护员 资源巡护 巡护体系 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TS序列的野生猕猴桃遗传多样性研究
15
作者 唐玉凤 张露 +5 位作者 田虹 赵登梅 王顺富 李慧龙 桑正林 全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12-2017,共6页
【目的】探究乌蒙山自然保护区野生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ITS遗传多样性,继而研究其亲缘关系,选育优质新品种。【方法】采用样线法对乌蒙山自然保护区野生猕猴桃的种类、分布及其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并将61份猕猴桃属植物样... 【目的】探究乌蒙山自然保护区野生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ITS遗传多样性,继而研究其亲缘关系,选育优质新品种。【方法】采用样线法对乌蒙山自然保护区野生猕猴桃的种类、分布及其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并将61份猕猴桃属植物样本进行浅层测序,以Actinidia callosa ITS区(登录号:AF323803.1)为模板对获得的基因组数据进行ITS区组装,以获得每个样本ITS基因序列数据。【结果】在乌蒙山自然保护区内,野生猕猴桃属植物集中分布在海拔1241.80~1976.42 m,主要生长于灌木丛中或山坡林缘。分类鉴定结果显示,61份猕猴桃样本分别隶属于1个属(猴桃属),7个种。其中,昭通猕猴桃为云南特有种。将ITS基因组装后比较分析发现,序列长度在501~650 bp,总GC含量在50.88%~57.72%,变化幅度较大;在5.8S区段相对保守,变异率较小;7个种的遗传距离在0.003 09~0.597 00,总体平均遗传距离为0.302 00;其中狗枣猕猴桃和昭通猕猴桃亲缘关系较近,遗传距离为0.003 09,中华猕猴桃与京梨猕猴桃、显脉猕猴桃、葡萄叶猕猴桃和葛枣猕猴桃的遗传距离较近,介于0.042 10~0.071 90,而与昭通猕猴桃和狗枣猕猴桃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588 00和0.587 00。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野生猕猴桃的系统发育较复杂,存在地理位置相对较远而亲缘关系较近的情况,说明地理位置的远近可为遗传变异提供变异积累。【结论】乌蒙山自然保护区内猕猴桃科植物多样性丰富,不同种间ITS序列遗传变异位点显著,可为野生猕猴桃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蒙山自然保护区 野生猕猴桃 ITS 遗传多样性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北光叶水青冈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5
16
作者 赫尚丽 杜凡 +1 位作者 王娟 罗柏青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期124-130,共7页
运用植物区系、生活型结构、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均匀度等分析方法,对滇东北乌蒙山自然保护区的光叶水青冈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滇东北的光叶水青冈群落为云南新记录的森林类型,是光叶水青冈群落地理分... 运用植物区系、生活型结构、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均匀度等分析方法,对滇东北乌蒙山自然保护区的光叶水青冈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滇东北的光叶水青冈群落为云南新记录的森林类型,是光叶水青冈群落地理分布的最西部类型。(2)群落中常绿和落叶树种分别为24种和22种,占乔木层物种数的52%和48%,两者大致相当,属典型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3)样方内的128种维管植物中,滇中、华中成分各占32.03%、68.75%,表明群落的区系成分与华中地区的联系密切,而与云南高原的联系不甚紧密。(4)群落物种以高位芽植物为主,达60种,占56.91%,符合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以中小高位芽植物居多的基本特征。(5)群落中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最大,达52种,而乔木层的Simpson指数0.92,Shannon-Wiener指数3.22,Pielou均匀度指数0.55。(6)光叶水青冈群落的更新与筇竹的开花周期有密切关系,其更新也有明显的周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叶水青冈 筇竹 物种多样性 高位芽植物 乌蒙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17
作者 《云南林业》 2024年第9期40-41,共2页
健全管理体系管护责任全面压实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 健全管理体系管护责任全面压实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坚决落实保护工作主体责任,不断强化工作举措,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屏障 主体责任 森林法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管理条例 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工作举措 提升管理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形因子对金佛山方竹天然林幼竹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贾呈鑫卓 朱宇昊 +1 位作者 龙元丽 孙茂盛 《世界竹藤通讯》 2023年第4期65-69,共5页
以金佛山方竹天然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坡向、坡位和坡度对1年生金佛山方竹生长的影响,为金佛山方竹定向培育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坡向和坡位对金佛山方竹幼竹生长的影响不显著(P>0.05),说明不同坡向和坡位均适合幼竹的生长;坡... 以金佛山方竹天然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坡向、坡位和坡度对1年生金佛山方竹生长的影响,为金佛山方竹定向培育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坡向和坡位对金佛山方竹幼竹生长的影响不显著(P>0.05),说明不同坡向和坡位均适合幼竹的生长;坡度对幼竹生长的影响达显著水平(P<0.05),其中坡度为45°时的幼竹生长表现最优;坡度与幼竹秆胸径、秆地径、秆高、节间数量和秆下部的节间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坡向与秆胸径、秆地径、秆上部及下部的节间长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坡位与幼竹各生长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佛山方竹 幼竹 生长特性 地形因子 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