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贤不尚贤 用贤且防贤——韩非贤能观初探 被引量:1
1
作者 袁礼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9-63,共5页
韩非的贤能观以维护君主独裁专制的法治理论为基础。韩非虽充分肯定贤能在辅佐君主建功立业中的重要作用,但同时也严厉抨击了战国时期“上贤任智无常”造成弑君篡位的弊端,“上 (尚)法不上 (尚)贤”,用贤以“明法”为的彀是韩非贤能观... 韩非的贤能观以维护君主独裁专制的法治理论为基础。韩非虽充分肯定贤能在辅佐君主建功立业中的重要作用,但同时也严厉抨击了战国时期“上贤任智无常”造成弑君篡位的弊端,“上 (尚)法不上 (尚)贤”,用贤以“明法”为的彀是韩非贤能观的本质。举贤任能,韩非主张以“参伍之道”察言识人,以“隐栝之道”大量使用一般人才,坚持原则反对用人的不正之风。使贤用能,韩非强调以法治官与用术禁奸相结合,充分调动百官尽忠尽责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非 贤能观 明法 举贤任能 使贤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行政伦理及其现代意义
2
作者 王栋 庞海珍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4-,共1页
关键词 行政伦理 举贤任能 “民本”思想 德治思想 行政人员 伦理色彩 为政以德 为政之要 三个有利于 燕昭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谈《七发》及唐前“七体”赋作的主旨
3
作者 李宏伟 管宗昌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81-185,共5页
《七发》除了"戒奢"之外,还有一条讽谏主上举贤任能的主旨,由此可以看到诸多先秦时期文学因素的影响。自《七激》始,"七体"的题材由问疾转变为招隐,但这一讽谏主旨一直未变。这成为其后七体作品的基本内容,只是在... 《七发》除了"戒奢"之外,还有一条讽谏主上举贤任能的主旨,由此可以看到诸多先秦时期文学因素的影响。自《七激》始,"七体"的题材由问疾转变为招隐,但这一讽谏主旨一直未变。这成为其后七体作品的基本内容,只是在不同阶段、不同作品中表现程度与方式有所差异。这一主旨符合文臣的基本精神诉求,《七发》、《七激》等作品的宛转表达方式又为他们提供了安全合适的范本,最终造就了七体的模拟继作之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体 主旨 举贤任能 讽谏 七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选贤用贤
4
作者 石体廉 《领导科学》 1987年第10期30-31,共2页
贤者一般是指具有一定知识、才能和高尚品德的人。贤者即人才,是社会中的精英分子,是能够用他们具有的聪明才智造福于人类,对社会的发展、前进起着推动作用的人。综观我国几千年来的文明史,每一个繁荣兴盛的时代,无一不有赖于人才的繁... 贤者一般是指具有一定知识、才能和高尚品德的人。贤者即人才,是社会中的精英分子,是能够用他们具有的聪明才智造福于人类,对社会的发展、前进起着推动作用的人。综观我国几千年来的文明史,每一个繁荣兴盛的时代,无一不有赖于人才的繁盛。古代社会的有识之士和帝王将相,提出了求贤用贤要“知人善任”、“任人唯贤”、“唯贤是举”和“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为国举才,禅让贤才,举贤任能,嘉奖荐贤者等等一系列措施和口号,用以弥补选贤用贤的弊端。例如,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认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贤 举贤任能 选拔人才 精英分子 荐贤 繁荣兴盛 古代社会 避亲 使用干部 干部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用人之道”
5
作者 青籼 《学习月刊(福建)》 1986年第9期40-,共1页
自古以来,凡善于举贤任能者,无不精通'用人之道',有的'以千金买士';有的礼贤纳谏;有的退位让贤;有的'三顾茅庐'以求贤。如此等等,堪称开明之举。然而,各个阶级的用人之道,取才标准,毕竟是有别的。例如,封建社... 自古以来,凡善于举贤任能者,无不精通'用人之道',有的'以千金买士';有的礼贤纳谏;有的退位让贤;有的'三顾茅庐'以求贤。如此等等,堪称开明之举。然而,各个阶级的用人之道,取才标准,毕竟是有别的。例如,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忠君报国,开创大业'和我们现在的'德才兼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举贤任能 忠君报国 用才 选才 选拔人才 求贤 礼贤 识才 厂内经济核算制 财务科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确真实客观——干部考察材料科学化初探
6
作者 陈高宏 《领导科学》 1987年第9期32-34,共3页
一、问题的提出干部考察材料是对干部进行考察、评价的书面反映,是组织部门通过各种形式的调查了解后所得出的文字结论和叙述说明。作为供领导机关掌握干部和下级班子工作状况的信息资料和使用干部的决策依据,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一... 一、问题的提出干部考察材料是对干部进行考察、评价的书面反映,是组织部门通过各种形式的调查了解后所得出的文字结论和叙述说明。作为供领导机关掌握干部和下级班子工作状况的信息资料和使用干部的决策依据,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一份准确、真实地反映客观实际的考察材料可以帮助领导机关做出正确决策,而一份“失真”、主观的材料也会导致领导机关判断失误,给工作带来严重损失。因此,干部考察材料必须遵循准确、真实和客观性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部工作 领导机关 组织部门 使用干部 干部考核 决策依据 干部考察工作 举贤任能 干部制度 思想作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