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交往的力量——北京市民与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观社会距离
被引量:
27
1
作者
邢朝国
陆亮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2-59,共8页
社会交往如何缩减群体间的主观社会距离是一个尚须探究的议题。基于对北京市民与新生代农民工双向主观社会距离的经验研究,文章发现,北京市民与新生代农民工之间的社会交往水平越高,彼此的评价会越积极,主观社会距离也会越小。研究表明...
社会交往如何缩减群体间的主观社会距离是一个尚须探究的议题。基于对北京市民与新生代农民工双向主观社会距离的经验研究,文章发现,北京市民与新生代农民工之间的社会交往水平越高,彼此的评价会越积极,主观社会距离也会越小。研究表明,在群体间的社会交往对主观社会距离的作用机制中,社会评价是一个中介变量,即社会交往有助于提高群体间的积极评价和主观接受程度,从而缩减群体间的主观社会距离。研究结论验证了社会心理学经典的"单纯接触效应"。据此,在社会公共领域为城市本地居民与流动人口提供社会交往平台、去除对流动人口的污名,是促进城市本地居民与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可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民
新生代农民工
主观社会距离
社会
交往
社会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社会距离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社会距离效应的分析
被引量:
6
2
作者
潘泽泉
邹大宽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7-117,共11页
社会交往的程度如何与交往对象的选择对缩小失地农民和市民之间的社会距离具有重要意义。运用长沙市失地农民市民化的调查数据,分析了社会交往‘特别是自身在社会交往网络中的相对地位’对社会距离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与城市居民的...
社会交往的程度如何与交往对象的选择对缩小失地农民和市民之间的社会距离具有重要意义。运用长沙市失地农民市民化的调查数据,分析了社会交往‘特别是自身在社会交往网络中的相对地位’对社会距离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与城市居民的社会交往中,其社会距离男性高于女性,普通群众高于党员,教育程度、住房满意度、社会经济地位与社会距离成反比;在和城市居民的社会交往网络中,相对地位、群际互动影响失地农民的社会距离,出现社会交往的"内卷化"和"内倾性"效应、相对社会经济地位作用的主观社会距离扩大效应、群内交往的社会距离扩大效应和群际交往的社会距离缩减效应。为缩小失地农民和市民之间的社会距离,推进失地农民的市民化,我们需要建立混合型居住模式,经由居住空间规划提高积极群际接触的可能性;加强积极的群际接触和群际互动,加强市民和失地农民的群际互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地农民
社会
交往
相对地位
主观社会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交往的力量——北京市民与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观社会距离
被引量:
27
1
作者
邢朝国
陆亮
机构
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2-59,共8页
基金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生代农民工与北京市民的双向社会距离研究"(13SHC01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流动人口与北京市民居住隔离意愿的社会学研究"(FRF-TP-14-087A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精品文科项目"社会转型背景下公共治理体制与机制创新研究"(FRF-BR-15-002B)
文摘
社会交往如何缩减群体间的主观社会距离是一个尚须探究的议题。基于对北京市民与新生代农民工双向主观社会距离的经验研究,文章发现,北京市民与新生代农民工之间的社会交往水平越高,彼此的评价会越积极,主观社会距离也会越小。研究表明,在群体间的社会交往对主观社会距离的作用机制中,社会评价是一个中介变量,即社会交往有助于提高群体间的积极评价和主观接受程度,从而缩减群体间的主观社会距离。研究结论验证了社会心理学经典的"单纯接触效应"。据此,在社会公共领域为城市本地居民与流动人口提供社会交往平台、去除对流动人口的污名,是促进城市本地居民与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可行途径。
关键词
北京市民
新生代农民工
主观社会距离
社会
交往
社会
评价
Keywords
Beijing citizens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subjective social distance
social interaction
social appraisal
分类号
D412.6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C912.6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社会距离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社会距离效应的分析
被引量:
6
2
作者
潘泽泉
邹大宽
机构
中南大学社会学系
中南大学
出处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7-117,共11页
基金
2014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理论与政策研究”(项目编号:14JZD015)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社会交往的程度如何与交往对象的选择对缩小失地农民和市民之间的社会距离具有重要意义。运用长沙市失地农民市民化的调查数据,分析了社会交往‘特别是自身在社会交往网络中的相对地位’对社会距离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与城市居民的社会交往中,其社会距离男性高于女性,普通群众高于党员,教育程度、住房满意度、社会经济地位与社会距离成反比;在和城市居民的社会交往网络中,相对地位、群际互动影响失地农民的社会距离,出现社会交往的"内卷化"和"内倾性"效应、相对社会经济地位作用的主观社会距离扩大效应、群内交往的社会距离扩大效应和群际交往的社会距离缩减效应。为缩小失地农民和市民之间的社会距离,推进失地农民的市民化,我们需要建立混合型居住模式,经由居住空间规划提高积极群际接触的可能性;加强积极的群际接触和群际互动,加强市民和失地农民的群际互动等。
关键词
失地农民
社会
交往
相对地位
主观社会距离
分类号
C912.3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交往的力量——北京市民与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观社会距离
邢朝国
陆亮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社会距离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社会距离效应的分析
潘泽泉
邹大宽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