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藜麦籽粒主要营养及抗氧化成分遗传特性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倩朝 孔治有 +5 位作者 刘俊娜 环秀菊 张平 刘永江 李莉 覃鹏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31-937,共7页
【目的】揭示藜麦主要营养及抗氧化成分含量并评价藜麦种质资源品质状况。【方法】以筛选出的89个藜麦高代品系为材料进行主要营养及抗氧化成分含量的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89个藜麦品系主要营养及抗... 【目的】揭示藜麦主要营养及抗氧化成分含量并评价藜麦种质资源品质状况。【方法】以筛选出的89个藜麦高代品系为材料进行主要营养及抗氧化成分含量的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89个藜麦品系主要营养及抗氧化成分含量的平均变异系数为36.83%,说明在不同藜麦品系之间存在较大的遗传特性差异,各指标变异系数均高于20%。其中,维生素E的变异系数高达49.78%,遗传变异最大,表明其变异范围更广;可溶性蛋白的变异系数最小(20.09%),相对变幅较小。相关性分析表明:主要营养成分中总氨基酸与可溶性蛋白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总淀粉和可溶性糖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抗氧化成分中抗坏血酸和类黄酮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显示:前5个主成分(可溶性蛋白、类黄酮、总氨基酸、可溶性糖和总淀粉含量)的累计贡献率高达88.36%。聚类分析将89个藜麦品系聚为5类,其遗传特性与来源和颜色没有必然联系。【结论】筛选出滇藜-2、滇藜-12、滇藜-14和滇藜-111等4个具有较高综合利用价值的高代品系。本研究可为藜麦主要营养及抗氧化成分遗传特性分析与评价及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和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主要营养及抗氧化成分 遗传特性 相关性分析 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羊肚菌菌粮制备工艺优化及营养成分、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活性分析
2
作者 顾丹丹 董雪 +3 位作者 张金秀 王晓茹 赵宗硕 王立安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7-245,共9页
以小麦粒为原料,羊肚菌为发酵菌株,采用固态发酵工艺制备小麦羊肚菌菌粮(fungus fermented wheat,FFW)。以粗纤维含量和非淀粉多糖(NSP)含量为评价指标,料液比、基质起始pH、接种量、发酵天数为考察因素,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小麦羊肚菌菌... 以小麦粒为原料,羊肚菌为发酵菌株,采用固态发酵工艺制备小麦羊肚菌菌粮(fungus fermented wheat,FFW)。以粗纤维含量和非淀粉多糖(NSP)含量为评价指标,料液比、基质起始pH、接种量、发酵天数为考察因素,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小麦羊肚菌菌粮制备工艺,并分析菌粮的营养成分、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为:料液比为1:0.9(g:mL)、基质起始p H为7.0、接种量为5块(直径0.8 cm的菌丝块)、发酵天数为10 d,该条件下制备的小麦羊肚菌菌粮粗纤维含量为4.09%,NSP含量为9.31%。与发酵前相比,小麦羊肚菌菌粮表面出现孔洞,沟壑增多,褶皱加深,菌粮的蛋白质含量提高了78.79%,碳水化合物含量降低了17.79%;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增加了43.70%、不可溶性膳食纤维IDF降低了19.24%、总膳食纤维TDF在发酵前后变化不明显。发酵后菌粮的持水性、吸附不饱和脂肪酸能力、吸附饱和脂肪酸能力和溶胀性分别增加了77.84%,11.49%、25.00%、26.00%;在模拟人体胃和小肠的环境下对胆固醇吸附率分别提高了86.29%、290.14%。发酵后菌粮的总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和羟自由基清除率分别提高了41.29%、14.54%、490.68%、10.80%。该工艺制备的小麦羊肚菌菌粮可显著提升小麦的营养价值、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活性,本研究为开发小麦羊肚菌菌粮新产品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菌粮 固态发酵 工艺优化 营养成分 理化性质 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红玫瑰营养和化学成分、体外抗氧化和护肤活性研究
3
作者 黄鑫 刘晓海 +5 位作者 张雪春 王振兴 孙健 王希文 周旭红 方越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5-213,共9页
该研究对云南产墨红玫瑰(Rosa‘Crimson Glory’)花瓣的营养和化学成分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探讨了不同乙醇体积分数对其化学成分和功能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墨红玫瑰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总糖、维生素C、氨基酸及矿物质元素,具有较... 该研究对云南产墨红玫瑰(Rosa‘Crimson Glory’)花瓣的营养和化学成分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探讨了不同乙醇体积分数对其化学成分和功能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墨红玫瑰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总糖、维生素C、氨基酸及矿物质元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乙醇体积分数对墨红玫瑰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和功能活性影响较大,其中50%乙醇提取物的总酚含量最高,而100%乙醇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最高。抗氧化活性实验表明,100%乙醇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而50%乙醇提取物有最高的铁离子还原能力,且不同乙醇体积分数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均高于阳性对照2,6-二叔丁基对甲酚。此外,100%乙醇提取物还展现出最强的酪氨酸酶抑制能力,显示出良好的护肤活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了不同乙醇浓度提取物中12种黄酮和花青素类化合物的含量,发现其中100%和50%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合物含量最高,进一步验证了抗氧化和酪氨酸酶抑制能力的结果。相关性分析揭示了墨红玫瑰的抗氧化和护肤活性等是多种活性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该研究可以为墨红玫瑰在食品、美容和医药等领域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红玫瑰 营养成分 活性物质 氧化活性 酪氨酸酶抑制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方式和体外模拟消化对4种食用昆虫营养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4
作者 赵红 雷舒雯 +3 位作者 赵春燕 罗会清 彭春秀 龚加顺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5-150,共6页
以竹虫、蜂蛹、蚂蚱、蚕蛹为研究对象,分别用烘烤、油炸和水煮3种加工方式进行处理,并以未加工的昆虫作为对照,对比分析不同加工方式处理的昆虫在体外模拟消化前后的营养成分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与模拟消化前相比,模拟消化后... 以竹虫、蜂蛹、蚂蚱、蚕蛹为研究对象,分别用烘烤、油炸和水煮3种加工方式进行处理,并以未加工的昆虫作为对照,对比分析不同加工方式处理的昆虫在体外模拟消化前后的营养成分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与模拟消化前相比,模拟消化后,烘烤和水煮处理的竹虫,油炸、烘烤和水煮处理的蜂蛹和蚂蚱的多酚含量均提高,4种食用昆虫的黄酮含量均不低于消化前且多肽含量均有提高。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模拟消化后,烘烤处理的竹虫、蜂蛹和蚂蚱以及油炸处理蚕蛹的抗氧化能力综合指数最高,说明烘烤和油炸是3种加工方法中比较适合加工食用昆虫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昆虫 加工方式 营养成分 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牡丹品种花蕾和花瓣营养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5
作者 赵婷婷 高星 +5 位作者 杨佳维 王浩任 陈华乐 唐天琪 孟鑫 史倩倩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25年第2期17-25,共9页
研究以10个国外牡丹品种的花蕾和花瓣为研究对象,对其主要营养物质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Vc和活性物质总酚、总黄酮及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探究不同牡丹品种的营养价值和活性潜力,以期为国外牡丹品种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 研究以10个国外牡丹品种的花蕾和花瓣为研究对象,对其主要营养物质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Vc和活性物质总酚、总黄酮及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探究不同牡丹品种的营养价值和活性潜力,以期为国外牡丹品种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牡丹花瓣的基本营养物质含量高于花蕾;而活性物质趋势相反,花蕾含量高于花瓣,且与抗氧化活性呈现相似趋势。根据相关性检验得出,牡丹花内起抗氧化作用的主要成分是总酚和Vc。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共提取出4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可达83.332%。品种‘花王’花蕾的综合得分最高,总酚和Vc含量相对较高,抗氧化活性相对最强,综合应用潜力较大。本研究旨在为国外牡丹品种花不同发育时期的营养价值和活性功能提供科学参考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花蕾和花瓣 营养成分 氧化活性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渣固态发酵过程中主要营养成分及抗氧化特性变化 被引量:37
6
作者 管瑛 汪瑨芃 +5 位作者 李文 韦明明 邢广良 王丽夏 张波 董明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189-194,共6页
目的:研究豆渣固态发酵过程中主要营养成分及抗氧化特性的动态变化,为利用豆渣开发功能性食品或配料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分别以米根霉、少孢根霉为发酵菌种对豆渣进行固态发酵,测定发酵过程中还原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纤维素酶活力... 目的:研究豆渣固态发酵过程中主要营养成分及抗氧化特性的动态变化,为利用豆渣开发功能性食品或配料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分别以米根霉、少孢根霉为发酵菌种对豆渣进行固态发酵,测定发酵过程中还原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纤维素酶活力、糖化酶活力、蛋白酶活力及还原力、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Fe^(2+)螯合能力为评价指标的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与未发酵豆渣相比,还原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纤维素酶活力、糖化酶活力、蛋白酶活力均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豆渣经米根霉发酵24 h,其还原力、ABTS^+·清除活性、Fe^(2+)螯合能力分别提高了1.63、1.48、2.82倍;经少孢根霉发酵24 h,分别提高了1.88、1.63、3.18倍。结论:用米根霉和少孢根霉发酵豆渣可以提高豆渣的营养成分及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渣 固态发酵 营养成分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硒油茶籽主要营养成分及富硒油茶籽油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宋亚蕊 刘娟 +3 位作者 彭邵锋 李福初 刘芳 吴立潮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9-44,共6页
对不同富硒油茶籽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富硒油茶籽油的抗氧化功能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硒含量对油茶籽的营养成分及油茶籽油的抗氧化活性有一定的影响,随硒含量的增加,油茶籽的灰分、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增加,水分... 对不同富硒油茶籽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富硒油茶籽油的抗氧化功能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硒含量对油茶籽的营养成分及油茶籽油的抗氧化活性有一定的影响,随硒含量的增加,油茶籽的灰分、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增加,水分含量下降;油茶籽油中的甾醇含量随硒含量的增加而升高,角鲨烯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硒含量的增加能够显著提高油茶籽油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 油茶籽油 营养成分 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豌豆尖主要营养成分、生物活性物质及抗氧化能力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马杰 孙勃 +4 位作者 薛生玲 夏雪 田玉肖 张芬 王嵩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7-51,共5页
对豌豆尖叶片、卷须和茎不同食用部位主要营养成分、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及抗氧化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食用部位间的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及抗氧化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可溶性蛋白、可溶性固形物和叶绿素、类胡萝卜素、VC、... 对豌豆尖叶片、卷须和茎不同食用部位主要营养成分、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及抗氧化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食用部位间的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及抗氧化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可溶性蛋白、可溶性固形物和叶绿素、类胡萝卜素、VC、原花青素、类黄酮、总酚6种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及抗氧化能力均呈现叶片>卷须>茎的趋势,而总糖和还原糖则在卷须中含量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6种生物活性物质与抗氧化能力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且FRAP对应的相关系数均高于ABTS。通过与5种常见叶菜类蔬菜进行比较发现,豌豆尖,特别是其叶片,含有更为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和具有更强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尖 营养成分 生物活性物质 氧化能力 食用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方山羊豆营养成分测定及提取物抗氧化活性评价
9
作者 王诗仪 司玮 +7 位作者 汤超华 张军民 张会艳 赵青余 王学敏 马琳 赵金山 秦玉昌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03-1911,共9页
【目的】测定东方山羊豆营养成分及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探索不同提取溶剂对东方山羊豆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为东方山羊豆相关功能性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参考国家标准测定东方山羊豆中常规营养成分含量;以水和浓度为30%、... 【目的】测定东方山羊豆营养成分及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探索不同提取溶剂对东方山羊豆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为东方山羊豆相关功能性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参考国家标准测定东方山羊豆中常规营养成分含量;以水和浓度为30%、50%、70%、90%的乙醇溶液分别提取东方山羊豆,对应获得提取物A~E;采用三氯化铝比色法、福林酚法、苯酚-硫酸法分别测定东方山羊豆提取物中总黄酮、总多酚和总多糖含量;以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总抗氧化能力为指标评价东方山羊豆体外抗氧化活性,并对东方山羊豆提取物总黄酮含量、总多酚含量、总多糖含量、DPPH自由基半抑制浓度(IC 50)、ABTS自由基IC 50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值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东方山羊豆中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灰分含量分别为19.74%、2.53%、37.10%和8.79%。提取物B和C中总黄酮含量分别为97.56和100.78 mg/g,提取物C中总多酚和总多糖含量分别为89.91和38.69 mg/g,均显著高于其他提取物(P<0.05);提取物C和D中DPPH自由基IC 50分别为0.13和0.11 mg/mL,ABTS自由基IC_(50)分别为0.73和0.74 mg/mL,均显著低于其他提取物(P<0.05);提取物C和D中FRAP值分别为1497.87和1431.85 mmol/g,均显著高于其他提取物(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东方山羊豆提取物中总黄酮、总多酚含量与DPPH、ABTS自由基IC 50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总抗氧化能力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东方山羊豆粗蛋白质、粗脂肪以及矿物质元素等营养成分丰富,具有较高的饲用价值。东方山羊豆提取物中总黄酮和总多酚的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具有强相关性,其中50%乙醇提取物中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最高,抗氧化活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山羊豆 营养成分 总黄酮 总多酚 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抹茶营养物质和抗氧化活性的测定及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邬刚 马云龙 徐铭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9-246,共8页
为研究不同品种抹茶在相关基础理化指标、营养物质和抗氧化活性上的品质差异,以8种不同品种(国内5种,国外3种)抹茶为研究对象,系统地比较不同品种抹茶中水分、水浸出物、粒度(D60)、灰分、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茶氨酸、茶多酚、儿茶... 为研究不同品种抹茶在相关基础理化指标、营养物质和抗氧化活性上的品质差异,以8种不同品种(国内5种,国外3种)抹茶为研究对象,系统地比较不同品种抹茶中水分、水浸出物、粒度(D60)、灰分、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茶氨酸、茶多酚、儿茶素类化合物、咖啡碱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差异,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建立抹茶品质评价模型。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共提取出2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可达82.5%。所有抹茶的水分、粒度(D60)和灰分均符合GB/T 34778—2017《抹茶》的要求。我国不同品种抹茶的水浸出物、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茶氨酸、茶多酚、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咖啡碱含量均显著高于国外抹茶样品(P<0.05)。此外,“龙井43”品种抹茶的综合体外抗氧化活性最强,综合品质评分也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抹茶 营养物质 氧化活性 体能恢复 理化特征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稞不同部分营养成分、功能特性及抗氧化活性的比较
11
作者 古春梅 余鳗游 +3 位作者 郭怡 邓俊琳 刘刚 夏陈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1-56,共6页
以“康青6号”黄青稞为材料,比较青稞全谷、青稞米和青稞麸皮的营养成分、矿物质成分、氨基酸组成、功能成分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青稞全谷的总淀粉、粗蛋白质、β-葡聚糖含量最高,必需氨基酸指数可达2.16。与青稞全谷相比,青... 以“康青6号”黄青稞为材料,比较青稞全谷、青稞米和青稞麸皮的营养成分、矿物质成分、氨基酸组成、功能成分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青稞全谷的总淀粉、粗蛋白质、β-葡聚糖含量最高,必需氨基酸指数可达2.16。与青稞全谷相比,青稞米的营养成分含量、矿物质成分(除P)含量、总多酚含量、总黄酮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在质量浓度500~1500μg/mL范围内)、还原能力均减小,但二者的水分、β-葡聚糖、总多酚以及氨基酸总量差异不显著。青稞麸皮富含K、Zn、Ca、Na、Fe等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总多酚、总黄酮含量均高于青稞全谷和青稞米,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青稞 营养成分 功能成分 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垂茉莉的营养成分、抗氧化活性及代谢产物分析
12
作者 何泽娟 操粮骏 +4 位作者 王燕华 王冬钰 赵林芬 张乃明 谭超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21期155-164,共10页
目的探究云南丽江西垂茉莉的营养成分、抗氧化活性及代谢产物。方法以野生西垂茉莉可食用叶片为原料,首先对其基本营养成分进行研究,探讨西垂茉莉的抗氧化活性;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ultra performance... 目的探究云南丽江西垂茉莉的营养成分、抗氧化活性及代谢产物。方法以野生西垂茉莉可食用叶片为原料,首先对其基本营养成分进行研究,探讨西垂茉莉的抗氧化活性;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orbitrap exploris-mass spectrometry,UPLC-OE-MS)测定样品中代谢产物含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ICP)测定样品中的矿物质元素含量。结果西垂茉莉中水分含量较高,灰分、多糖和还原糖、总蛋白、可溶性蛋白、脂肪含量较低;西垂茉莉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分析西垂茉莉样品共检出33579个化合物,匹配度大于等于80%的化合物有228个,共计29类;西垂茉莉中共测得25种矿质元素,常量元素钙、钾、磷、硫、镁的含量均高于100 mg/100 g,微量元素铁、铝、铜、锰、铬的含量相较其他微量元素高。结论本研究发现西垂茉莉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为西垂茉莉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垂茉莉 营养成分 氧化活性 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 矿物质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棕象甲幼虫的基本营养成分与抗氧化活性分析
13
作者 阚金涛 陈梦冉 +2 位作者 张玉锋 张楚毓 覃伟权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65-72,共8页
通过测定红棕象甲幼虫的氨基酸、脂肪酸、微量元素等基本营养成分的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并与其他常见食物进行对比,综合评价红棕象甲幼虫的营养功能活性。结果表明:红棕象甲幼虫中含有42.73%的蛋白质,49.90%的脂肪和1.55%的灰分;蛋白质中... 通过测定红棕象甲幼虫的氨基酸、脂肪酸、微量元素等基本营养成分的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并与其他常见食物进行对比,综合评价红棕象甲幼虫的营养功能活性。结果表明:红棕象甲幼虫中含有42.73%的蛋白质,49.90%的脂肪和1.55%的灰分;蛋白质中含有以酪氨酸(15.86%)为主的17种氨基酸;脂肪酸组成中以不饱和脂肪酸(58.03%)为主,其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分别为50.52%和1.21%,n-6∶n-3比例为3.23;矿质元素中以钾、镁和钙的含量相对较高,同时还含有少量的锰、铁、铜和锌。红棕象甲幼虫水提物对DPPH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相对较好,醇提物具有相对较好的亚铁离子螯合能力。研究结果为红棕象甲幼虫的资源化开发利用提供了数据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棕象甲 营养成分 挥发性物质 脂肪酸 微量元素 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种果桑和叶桑叶片中营养功能成分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珂 张振军 +4 位作者 杜玉霞 李彩霞 张勇 王恩军 张东芝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32-239,共8页
为明确引种桑叶的营养和抗氧化特性,促进桑叶资源在河西地区的开发和利用。本研究以果桑和叶桑的叶片为研究材料,测定其主要营养功能成分的含量,并分析不同活性成分与桑叶提取物抗氧化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叶桑中粗蛋白、粗脂肪... 为明确引种桑叶的营养和抗氧化特性,促进桑叶资源在河西地区的开发和利用。本研究以果桑和叶桑的叶片为研究材料,测定其主要营养功能成分的含量,并分析不同活性成分与桑叶提取物抗氧化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叶桑中粗蛋白、粗脂肪、还原糖、灰分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果桑(P<0.05),而两者的γ-氨基丁酸和芦丁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叶桑中黄酮含量(50.57 mg.g^(-1))显著高于果桑(46.96 mg.g^(-1))(P<0.05),两者中的多酚和多糖含量差异不显著。果桑和叶桑叶片中矿质元素的含量大小顺序均为K>Ca>Mg>Na>Fe,且呈现高钾低钠特性,叶桑中K、Mn、Zn、Cu、Ni元素的含量高于果桑,而Ca、Mg、Na、Fe元素含量却呈现相反的趋势。果桑和叶桑叶片中Na元素、粗脂肪和还原糖含量的营养质量指数(index of nutritional quality,INQ)均<1,而K、Mn、Ca、Mg、Zn、Fe、Cu元素、粗蛋白的INQ均>1,营养当量(nutrition equivalent,NEU)显示叶桑高于果桑。果桑中黄酮和多糖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高于叶桑,但叶桑中黄酮对ABTS~+自由基清除率高于果桑,而两品种中多糖对ABTS~+自由基清除率差异不大。相关性表明,叶桑和果桑叶中黄酮、芦丁、多酚、多糖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在0.899~0.991范围内,而与ABTS~+自由基清除率之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叶桑的营养功能价值及抗氧化活性优于果桑,更适宜于引种至河西地区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桑 叶桑 营养功能成分 氧化活性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个叶用芥菜营养成分及抗氧化能力分析
15
作者 莫传园 唐兵 +3 位作者 付文苑 赵丽芬 杨巍 邓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1期168-172,共5页
对14个叶用芥菜的含水量、维生素C、蛋白质、总游离氨基酸、可溶性固形物及矿质元素(Fe、Ca、P)等主要营养成分及维生素C、类黄酮、总多酚、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叶用芥菜营养成分丰富,含水量为89.74%~94.28%,纤维素含量为... 对14个叶用芥菜的含水量、维生素C、蛋白质、总游离氨基酸、可溶性固形物及矿质元素(Fe、Ca、P)等主要营养成分及维生素C、类黄酮、总多酚、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叶用芥菜营养成分丰富,含水量为89.74%~94.28%,纤维素含量为13.46~24.30 mg/g,可溶性蛋白含量为17.80~30.90 g/kg,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为0.16~0.48 mg/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3.60%~6.53%,P含量为191.67~474.00 mg/kg,Ca含量为152.67~1303.67 mg/kg,Fe含量为2.36~11.96 mg/kg,维生素C含量为247.33~907.00 mg/kg,类黄酮含量为5.54~14.54 mg/g,总多酚含量为0.22~1.46 mg/g,抗氧化能力(FRAP值)为2.14~12.12μmol/g。Ca、Fe、总多酚含量最高及抗氧化能力最强的品种为紫叶青菜,纤维素、总氨基酸、类黄酮含量最高的品种为ML11-2,黔青4号P含量最高,威宁青菜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用芥菜 品种 营养成分 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乳渣的营养成分及其多肽抗氧化活性研究
16
作者 曹岚 张猛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5-178,共4页
牦牛乳渣中含有多种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和矿物质。通过对3种不同海拔的牦牛乳渣中营养成分和多肽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牦牛乳渣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水分、灰分、维生素D_(3)、维生素E、维生素A以及矿物... 牦牛乳渣中含有多种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和矿物质。通过对3种不同海拔的牦牛乳渣中营养成分和多肽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牦牛乳渣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水分、灰分、维生素D_(3)、维生素E、维生素A以及矿物质元素Ca、Fe、P;香气成分主要包括酸类、烯烃类、酮类、醛类、酚类、醇类、苯环及其他化合物;不同海拔的牦牛乳渣中所含有的营养成分和挥发性成分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这是牦牛的品种和养殖环境导致的。牦牛乳渣对羟基自由基、超氧化物和DPPH自由基具有明显的清除效果,且当牦牛乳渣经过多肽酶解后,其抗氧化活性明显增加。对牦牛乳渣多肽的研究有助于充分利用畜牧业资源,提高农牧业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乳渣 营养成分 多肽 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种类茶植物的营养成分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17
作者 龙晓凤 耿彦飞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20期158-164,共7页
该研究对贵州黔西南州布依族苗族地区的10种常见类茶植物进行蛋白质、氨基酸、多酚、类黄酮及多糖等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野茼蒿中总氨基酸含量(22.30 g/100 g)远高于其他类茶植物;缫丝花含有... 该研究对贵州黔西南州布依族苗族地区的10种常见类茶植物进行蛋白质、氨基酸、多酚、类黄酮及多糖等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野茼蒿中总氨基酸含量(22.30 g/100 g)远高于其他类茶植物;缫丝花含有较高的总多糖(124.54 mg/g)、芦丁(1892.44μg/g)、表儿茶素(869.93μg/g);蒲公英中总酚(34.15 mg/g)和总黄酮(19.22 mg/g)含量较高;苣荬菜具有较强的DPPH及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为72.11%和66.85%;车前表现出较显著的Fe^(2+)还原能力(10.02μmol FeSO_(4)/g);黄鹌菜中绿原酸和对香豆酸含量相对较高,分别为812.91μg/g和2046.10μg/g;马鞭草中阿魏酸含量(1062.53μg/g)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茶植物 药食同源 营养成分 氧化 资源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期的牡丹花茶营养成分、活性物质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研究
18
作者 付沛鑫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36期75-78,共4页
近年来,牡丹花因其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和良好的保健功效,在花茶开发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本研究以初开期和盛开期的牡丹花为原料,参照纯花茶的加工工艺,对不同采花时期的牡丹花茶进行感官评分、营养成分、活性物质含量以及抗氧化能力等... 近年来,牡丹花因其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和良好的保健功效,在花茶开发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本研究以初开期和盛开期的牡丹花为原料,参照纯花茶的加工工艺,对不同采花时期的牡丹花茶进行感官评分、营养成分、活性物质含量以及抗氧化能力等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牡丹花茶均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其中,八千代椿这一品种在初开期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其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活性物质含量以及抗氧化能力均明显高于盛开期。此外,初开期的八千代椿的牡丹花茶在感官评测方面也获得了较高的评价。综上所述,初开期的八千代椿的牡丹花茶不仅在营养成分、活性物质含量以及抗氧化能力上占据优势,而且在感官品质上也表现出色,因此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花茶 感官评价 营养成分 活性物质 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橄榄果不同部位主要营养成分及抗氧化能力 被引量:6
19
作者 池玉闽 董怡 +4 位作者 何强 张文学 邓莎 何培君 贾利蓉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56,共6页
油橄榄果主要分为果肉、核壳和果仁三部分,分别对其主要营养成分及提取液的抗氧化能力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鲜油橄榄果中,果肉、核壳和果仁重量分别占全果的80.01%、17.98%和2.01%;其中,果肉中水分和脂肪含量最高,核壳中碳水化合物和粗... 油橄榄果主要分为果肉、核壳和果仁三部分,分别对其主要营养成分及提取液的抗氧化能力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鲜油橄榄果中,果肉、核壳和果仁重量分别占全果的80.01%、17.98%和2.01%;其中,果肉中水分和脂肪含量最高,核壳中碳水化合物和粗纤维含量最高,而果仁中蛋白质和灰分含量最高;从抗氧化能力来看,果肉>果仁>核壳,果肉含有总酚32.77 mg/g、羟基酪醇1.74 mg/g,其DPPH·清除能力为31.42 mg/g,ABTS+清除能力为126.99 mg/g,氧自由基吸收能力为240.07 mg/g(均以Trolox当量表示)。进一步对果肉提取液进行LC-MS分析,共检测出包括19种多酚在内的成分共51种。分析油橄榄果各部分的组成,为提高油橄榄果的综合利用价值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果 营养成分 多酚 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冠果芽茶与叶茶主要营养功能成分分析及抗氧化活性评价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杨眷俪 许雪蓉 +5 位作者 张振军 陈涛 李珂 李彩霞 高海宁 姜伯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366-373,共8页
以张掖高台种植的文冠果芽茶与叶茶为试验材料,对其营养功能成分及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使用INQ法对其营养成分进行质量评价,并对功能成分与抗氧化能力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芽茶中K、Zn、Cu含量及K/Na显著高于叶茶(P<0.05),二者... 以张掖高台种植的文冠果芽茶与叶茶为试验材料,对其营养功能成分及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使用INQ法对其营养成分进行质量评价,并对功能成分与抗氧化能力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芽茶中K、Zn、Cu含量及K/Na显著高于叶茶(P<0.05),二者均呈现高K低Na特点。芽茶中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叶茶(P<0.05)、而粗脂肪含量叶茶显著高于芽茶(P<0.05)。营养质量评价表明,芽茶、叶茶K、Ca、Fe、Mn、Zn、Cu、粗脂肪、粗蛋白INQ均>1;Na、Mg和可溶性总糖INQ芽茶<叶茶<1。芽茶多酚含量显著高于叶茶(P<0.05),黄酮含量差异不明显。芽茶与叶茶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O_(2)^(−)·清除能力的IC_(50)分别为2.52和2.69、1.65和1.74、1.64和2.10μg·mL^(−1),阳性对照芦丁在此浓度范围内无IC50,抗氧化能力强弱为芽茶>叶茶>芦丁。相关性分析表明,芽茶、叶茶多酚、黄酮含量与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O_(2)^(−)·清除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芽茶相关系数为0.892~0.990,叶茶相关系数为0.879~0.994。以上研究表明,文冠果芽茶的营养功能价值及抗氧化能力优于叶茶,有开发新产品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 芽茶、叶茶 营养功能成分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