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分子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桢 陈昊 +1 位作者 王雪鹏 朱六龙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0-274,共5页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由绝经期雌激素缺乏引起的骨代谢紊乱相关的全身性骨骼疾病。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分子(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Ⅱmolecules,MHC-Ⅱ)是蛋白质呈递途径的核心...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由绝经期雌激素缺乏引起的骨代谢紊乱相关的全身性骨骼疾病。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分子(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Ⅱmolecules,MHC-Ⅱ)是蛋白质呈递途径的核心,其功能受雌激素调节,可通过参与由T和B淋巴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反应,促进T细胞衍生各种炎症因子,最终促进破骨细胞介导的骨骼的骨形成和骨吸收。笔者就雌激素、MHC-Ⅱ、淋巴细胞及其在破骨细胞分化过程及功能活性中的潜在机制进行综述,进而更好地理解MHC-Ⅱ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的可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雌激素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Ⅱ类分子 淋巴细胞 破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肽基肽酶3(DPP3)通过下调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链相关基因B(MICB)的表达抑制胃癌细胞的免疫逃逸
2
作者 佟瑞莹 蒙继清 +3 位作者 武婷 武洲英 尹云昊 俞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94-900,共7页
目的探究二肽基肽酶3(DPP3)通过调控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链相关基因B(MICB)的表达对胃癌细胞免疫逃逸的影响。方法敲低MKN-45人胃癌细胞DPP3、过表达MGC-803人胃癌细胞DPP3,观察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变化及对自然杀伤(NK)细胞杀伤的... 目的探究二肽基肽酶3(DPP3)通过调控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链相关基因B(MICB)的表达对胃癌细胞免疫逃逸的影响。方法敲低MKN-45人胃癌细胞DPP3、过表达MGC-803人胃癌细胞DPP3,观察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变化及对自然杀伤(NK)细胞杀伤的反应性;采用全转录组测序筛得MICB基因,在过表达DPP3细胞中敲低MICB验证细胞行为变化。在C57小鼠验证敲除DPP3细胞的体内成瘤能力及组织中CD56+细胞浸润情况。结果敲除DPP3促进胃癌细胞增殖、迁移,降低MICB表达,对NK细胞杀伤效应不敏感;小鼠成瘤能力升高且组织中CD56^(+)细胞浸润降低。过表达DPP3的胃癌细胞则呈现相反结果。敲减MICB后能逆转DPP3高表达引起的细胞表型变化。结论DPP3通过下调MICB表达抑制胃癌细胞的免疫逃逸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肽基肽酶3(DPP3) 胃癌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Ⅰ类链相关基因B(MICB) 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原处理相关转运体1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分子在尖锐湿疣皮损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杏平 陈兴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研究抗原处理相关转运体(TAP)1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I类分子在尖锐湿疣(CA)皮损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探讨在尖锐湿疣患者中是否存在MHC-I类抗原提呈途径的缺陷。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CA患者皮损和10名正常人... 目的:研究抗原处理相关转运体(TAP)1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I类分子在尖锐湿疣(CA)皮损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探讨在尖锐湿疣患者中是否存在MHC-I类抗原提呈途径的缺陷。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CA患者皮损和10名正常人包皮组织中TAP1和MHC-I类分子的表达。结果:①与正常包皮对照组相比,CA皮损中TAP1和MHC-I类分子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②在CA皮损中TAP1和MHC-I类分子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CA患者皮损中TAP1和MHC-I类分子表达降低,MHC-I类抗原提呈途径缺陷,这在人乳头瘤病毒逃逸机体免疫监视的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抗原处理相关转运1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1类 抗原提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相关分子A(MICA)和MICB与终末期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健 徐胜 刘智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5-190,共6页
终末期肾病(ESRD)是肾功能发生不可逆地衰退,病情进展至疾病的终末阶段。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相关分子A(MICA)、MICB是人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相关基因(MIC)家族的两个主要成员,有同样的跨膜蛋白结构,其基因均定位于6号染色体短臂的... 终末期肾病(ESRD)是肾功能发生不可逆地衰退,病情进展至疾病的终末阶段。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相关分子A(MICA)、MICB是人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相关基因(MIC)家族的两个主要成员,有同样的跨膜蛋白结构,其基因均定位于6号染色体短臂的MHCⅠ类基因区,同源序列达90%以上。采用聚类分析法发现MICA、MICB在ESRD患者体内肾小管上皮细胞中高表达,其诱导的微炎反应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0升高为主要特征,高水平的MICA、MICB脱落入血形成可溶性的MICA(sMICA)、sMICB,与自然杀伤(NK)细胞表面的自然杀伤细胞家族2成员D(NKG2D)特异性结合,通过胞内内吞和降解抑制NK细胞活性,使微炎反应持续存在。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避免透析通路隐匿性感染,可有效控制患者微炎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病(ESRD)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i相关分子a(mica) MICB 肾小管上皮细胞 微炎反应 自然杀伤细胞家族2成员D(NKG2D)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蟾毒精对B16及RMA-S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5
作者 张瑾 史祺云 +3 位作者 程莎 曹淑芳 常豪 宋宇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1-75,共5页
试验旨在考察华蟾毒精(CBG)单体对B16和RMA-S细胞MHC-Ⅰ类分子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通过MTT法检测CBG对B16和RMA-S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CBG对B16和RMA-S细胞表面MHC-Ⅰ分子表达的影响;荧光定量PCR检测CBG对B16和RMA-S细胞... 试验旨在考察华蟾毒精(CBG)单体对B16和RMA-S细胞MHC-Ⅰ类分子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通过MTT法检测CBG对B16和RMA-S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CBG对B16和RMA-S细胞表面MHC-Ⅰ分子表达的影响;荧光定量PCR检测CBG对B16和RMA-S细胞蛋白酶体相关基因(LMP2、LMP7)和ATP结合盒(ATP-binding cassette,ABC)转运蛋白(TAP1、TAP2)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CBG对B16和RMA-S细胞MHC-Ⅰ表达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但高浓度CBG可不同程度提高LMP2、LMP7、TAP1、TAP2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CBG可能具有通过上调LMP2、LMP7、TAP1、TAP2基因表达水平来增强肿瘤自身免疫原性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蟾毒精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i分子 肿瘤免疫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链相关蛋白A-自然杀伤细胞2族成员D通路及其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李超 蒋灿华 翦新春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59-62,共4页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链相关蛋白A(MICA)作为自然杀伤细胞2族成员D(NKG2D)的配体,与其特异性结合,活化以自然杀伤细胞为主的免疫效应细胞,发挥免疫监视作用。本文就近5年来有关MICA-NKG2D通路的表达、调控及其在头颈部鳞状细...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链相关蛋白A(MICA)作为自然杀伤细胞2族成员D(NKG2D)的配体,与其特异性结合,活化以自然杀伤细胞为主的免疫效应细胞,发挥免疫监视作用。本文就近5年来有关MICA-NKG2D通路的表达、调控及其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Ⅰ类分子相关蛋白A 自然杀伤细胞2族成员D 头颈部 鳞状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吴春梅 赵桂苹 陈国宏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1-53,共3页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由紧密连锁的高度多态的基因座所组成的染色体上的一个遗传区域,是一个与免疫应答和抗病性密切相关的多基因家族。其编码产物是免疫系统中极为复杂且具多态性的一类细胞表面转膜蛋白,称为MHC抗原,分布...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由紧密连锁的高度多态的基因座所组成的染色体上的一个遗传区域,是一个与免疫应答和抗病性密切相关的多基因家族。其编码产物是免疫系统中极为复杂且具多态性的一类细胞表面转膜蛋白,称为MHC抗原,分布在各种细胞的表面。目前已证实,与人类及动物的多种疾病之间存在着强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 相关基因 细胞表面 多基因家族 免疫应答 免疫系统 多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单倍型鸭抗原处理相关转运体单抗的制备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兴童 孟兴 +2 位作者 佟相慧 陈洪岩 韩凌霞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0-207,共8页
目的制备鸭抗原处理相关转运体(TAP)特异性单抗,为深入利用实验鸭开展免疫学研究提供实验材料。方法利用大肠埃希菌诱导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单倍型HBW-SPF鸭TAP蛋白肽结合区片段,表达产物经镍柱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采用ELIS... 目的制备鸭抗原处理相关转运体(TAP)特异性单抗,为深入利用实验鸭开展免疫学研究提供实验材料。方法利用大肠埃希菌诱导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单倍型HBW-SPF鸭TAP蛋白肽结合区片段,表达产物经镍柱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采用ELISA技术筛选特异性单抗分泌杂交瘤细胞株。将阳性细胞株制备小鼠腹水,作为一抗,与多次截短表达TAP蛋白肽结合区进行蛋白免疫印迹试验,鉴定单抗针对的抗原表位。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比较该单抗对实验鸭和鸡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反应性,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对SPF鸡、SPF鸭、鹌鹑、鹅和SPF猪的特异性。结果获得一株鸭TAP单抗1A6,抗原表位位于^(297)NARHQMLQQAVLDATAGTGMVVQEAI^(322),对鸡和鸭外周血淋巴细胞具有免疫荧光反应性;在鸡和鸭的肠黏膜固有层检测到大量特异性信号,在猪、鹌鹑和鹅没有检测到信号。结论获得了一株具有鸡和鸭反应性的抗原转运相关体特异性的单抗,可运用于禽类实验动物在禽病学和禽免疫学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单倍型鸭 抗原处理相关转运 单克隆抗 特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A基因多态性及其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玫瑰痤疮易感性的相关性
9
作者 尹湘丽 朱权 +2 位作者 李吉 邹义洲 罗奇志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9-330,共12页
目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链相关基因A(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Ⅰ chain-related gene A,MICA)是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因多态性与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疾... 目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链相关基因A(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Ⅰ chain-related gene A,MICA)是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因多态性与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玫瑰痤疮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与遗传、自身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本研究分析MICA基因多态性及其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与玫瑰痤疮易感性的关系,旨在为玫瑰痤疮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见解。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84例玫瑰痤疮患者(玫瑰痤疮组)外周血DNA样本,另收集223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外周血DNA样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ing-based typing,PCR-SBT)和二代测序(the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分析MICA基因多态性分型,并比较2种分型方法的准确性。比较玫瑰痤疮组与对照组MICA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的差异。对所有MICA多态性分子进行氨基酸聚类分析和SNP位点分析,确定相关连锁SNP位点,并对MICA多态性分子进行分类。比较玫瑰痤疮组与对照组不同分类MICA多态性分子的分布频率差异。结果:玫瑰痤疮患者血生化检测结果以中性粒细胞计数轻度升高为主要特征,淋巴细胞计数无显著变化。PCR-SBT和NGS均能准确地鉴定MICA等位基因分型,其中MICA*010:01、MICA*008:04和MICA*019:01是玫瑰痤疮组最常见的等位基因;玫瑰痤疮组等位基因MICA*002:01、MICA*027分布频率均低于对照组(6.55%vs 18.16%、 1.19%vs 5.38%), MICA*009:01、 MICA*010:01分布频率均高于对照组(7.74%vs 3.36%、 31.55%vs18.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研究检测到5种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STR)等位基因,其中玫瑰痤疮组MICA-A4、MICA-A9分布频率均低于对照组(16.07%vs 23.32%、7.74%vs 17.26%),MICA-A6分布频率高于对照组(10.12%vs 4.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通过氨基酸序列聚类分析和SNP位点分析发现MICA基因存在6个连锁SNP位点,并据此将MICA多态性分子分为Ⅰ型(C36+M129+K173+G206+W210+S215)和Ⅱ型(Y36+V129+E173+S206+R210+T215)。玫瑰痤疮患者I型MICA多态性分子与玫瑰痤疮易感性密切相关。结论:MICA基因多态性与玫瑰痤疮易感性相关。MICA基因存在6个连锁SNP位点,可据此将MICA多态性分子分为I型和II型,其中I型与玫瑰痤疮发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Ⅰ类链相关基因A 人类白细胞抗原 玫瑰痤疮 等位基因 基因多态 单核苷酸多态 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法 二代测序 短串联重复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RT.BM1
10
作者 杨新 胡雪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45-1148,共4页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抗原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 大鼠 母胎免疫耐受 Ⅱ类基因 抗原特异 免疫应答 Ⅰ类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及血清中MICA的表达和含量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辉 刘春苗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65-868,共4页
目的:检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及血清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相关蛋白A(MICA)的表达和含量,探讨其与卵巢上皮性癌细胞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卵巢上皮性癌(59例)及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组织... 目的:检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及血清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相关蛋白A(MICA)的表达和含量,探讨其与卵巢上皮性癌细胞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卵巢上皮性癌(59例)及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组织(12例)、正常卵巢上皮组织(15例)膜型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相关蛋白A(mMICA)的表达;ELISA法检测卵巢上皮性癌、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及健康人(15例)血清可溶性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相关蛋白A(sMICA)的含量。结果:①mMICA在卵巢上皮性癌和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组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2.88%、8.33%,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在卵巢上皮性癌低分化组和中分化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0.48%、63.16%,Ⅰ~Ⅱ期组和Ⅲ~Ⅳ期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5.45%、79.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常卵巢上皮组织不表达。②血清中sMICA含量,卵巢上皮性癌20.79±8.37ng/ml、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9.98±1.75ng/ml、健康人6.47±1.69ng/m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在卵巢上皮性癌低分化组含量高于中分化组,Ⅲ~Ⅳ期组高于Ⅰ~Ⅱ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及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P<0.01)。③在卵巢上皮性癌不同组织学类型的卵巢上皮组织中mMICA的表达阳性率及血清中sMICA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上皮性癌组织mMICA表达阳性率及血清中sMICA含量均较高,且均与卵巢上皮性癌细胞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关。检测血清sMICA含量可能作为辅助诊断及评价卵巢上皮性癌病情的一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上皮 膜型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相关蛋白A 可溶主要组织相容 相关蛋白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膜相关恒定T细胞体外扩增的技术及其抗肿瘤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晨文 王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52-1357,共6页
黏膜相关恒定T(mucosal-associated invariant T cell,MAIT)细胞是参与抗菌免疫的重要效应细胞。在肿瘤的免疫治疗方面,MAIT细胞在机体抗肿瘤和免疫监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还能激活其他免疫效应细胞间接发挥抗... 黏膜相关恒定T(mucosal-associated invariant T cell,MAIT)细胞是参与抗菌免疫的重要效应细胞。在肿瘤的免疫治疗方面,MAIT细胞在机体抗肿瘤和免疫监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还能激活其他免疫效应细胞间接发挥抗肿瘤效应,因此它拥有着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然而这些细胞的稀缺性和低效率的扩增阻碍了对其详细的分析和应用。研究MAIT细胞活化扩增方法,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更高效的效应细胞,也为临床上应用MAIT细胞治疗肿瘤打下基础。该文就MAIT细胞体外扩增研究进展及其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的机制、作用与应用潜力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相关恒定T细胞 外扩增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Ⅰ类相关蛋白 肿瘤 肿瘤免疫治疗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28抗体协同表达MHC Ⅱ类分子的甲状腺细胞刺激自身T细胞增殖和活化
13
作者 李玉姝 杨帆 +6 位作者 周瑾 王楚媛 于晓会 关海霞 范晨玲 单忠艳 滕卫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7-169,共3页
目的探讨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类分子的甲状腺细胞如何发挥抗原递呈功能。方法分离表达MHCⅡ类分子的转基因鼠和对照小鼠的甲状腺细胞,免疫磁珠方法分离其自身T细胞,在体外共同培养,并加入抗CD28抗体。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 目的探讨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类分子的甲状腺细胞如何发挥抗原递呈功能。方法分离表达MHCⅡ类分子的转基因鼠和对照小鼠的甲状腺细胞,免疫磁珠方法分离其自身T细胞,在体外共同培养,并加入抗CD28抗体。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分析检测T细胞的增殖和活化。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的细胞因子浓度。结果单纯表达MHCⅡ类分子的转基因小鼠甲状腺细胞不能刺激自身T细胞的增殖和活化,然而当加入抗CD28抗体后,表达MHCⅡ类分子的甲状腺细胞能刺激自身T细胞的增殖、活化及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的分泌,而T细胞对野生型小鼠的甲状腺细胞无反应。结论加入协同刺激信号后,表达MHCⅡ类分子的甲状腺细胞也可刺激T细胞增殖活化及分泌细胞因子,具有递呈抗原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细胞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Ⅱ类分子 抗原递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视角──HLA及其与人类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志强 邬丽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7期1268-1271,共4页
在人类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ajorHistocompitibilityComplex ,MHC)即人类白细胞抗原 (HumanLeukocyteAntigen ,HLA) ,是目前已知的最复杂的编码HLA的基因群 ,具有高度的多态性。HLA在免疫方面起的重要作用早已备受关注 ,进一步的... 在人类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ajorHistocompitibilityComplex ,MHC)即人类白细胞抗原 (HumanLeukocyteAntigen ,HLA) ,是目前已知的最复杂的编码HLA的基因群 ,具有高度的多态性。HLA在免疫方面起的重要作用早已备受关注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HLA与人类的多种疾病相关。本文将对HLA的分子结构及其与人类疾病相关性的研究方法、结论和机制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 人类疾病 相关研究 制方 人类白细胞抗原 MHC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 结论 新视角 重要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特异性免疫相关的知识问题及其解答
15
作者 吴子强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71-72,共2页
1淋巴细胞如何识别抗原? 人体所有的有核细胞的细胞膜上都有一种特殊的蛋白质,这就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即MHC。MHC代表了个体的特异性,除了同卵双胞胎外,没有两个人有相同的MHC。免疫系统都能认识这种自身身份的标签,不会攻... 1淋巴细胞如何识别抗原? 人体所有的有核细胞的细胞膜上都有一种特殊的蛋白质,这就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即MHC。MHC代表了个体的特异性,除了同卵双胞胎外,没有两个人有相同的MHC。免疫系统都能认识这种自身身份的标签,不会攻击带有这种标签的细胞,以此区分和识别自身的和外来的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相关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 解答 知识 淋巴细胞 MHC 有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窦癌组织中LAG-3 FGL1 MHC-Ⅱ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戚颖 黄子祺 +2 位作者 别鸿宇 颜次慧 任秀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69,共6页
目的:探索新型免疫检查点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ymphocyte-activation gene 3,LAG-3)、纤维蛋白原样蛋白1(fibrinogenlike protein 1,FGL1)、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分子(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Ⅱ,MHC-Ⅱ)在胃窦癌(gas... 目的:探索新型免疫检查点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ymphocyte-activation gene 3,LAG-3)、纤维蛋白原样蛋白1(fibrinogenlike protein 1,FGL1)、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分子(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Ⅱ,MHC-Ⅱ)在胃窦癌(gastric antral cancer,GAC)中的表达情况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诊断为GAC的67例患者病理标本,分别进行石蜡切片制作,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AG-3、FGL1、MHC-Ⅱ三个指标的表达情况,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组间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LAG-3、FGL1、MHC-Ⅱ的表达水平与GAC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GAC患者中,肿瘤大小<4 cm的患者和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LAG-3免疫细胞阳性率更高(P<0.05);女性患者MHC-Ⅱ免疫细胞阳性率更高(P<0.05)。免疫细胞中LAG-3、MHC-Ⅱ高表达的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较好(P<0.05);肿瘤细胞中MHC-Ⅱ高表达的患者OS、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较差(P<0.05);而FGL1在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中的表达与OS、DFS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GAC患者LAG-3、MHC-Ⅱ在不同区域的表达量存在差异,GAC患者LAG-3及其配体在免疫细胞的表达对预后产生积极影响,提示免疫细胞中LAG-3/MHC-Ⅱ可以作为GAC患者预后标志物,为临床个体化免疫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窦癌 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 纤维蛋白原样蛋白1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Ⅱ类分子 生存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抑制结肠癌干细胞增殖并增强MICA/B的表达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杨君 刘军权 +1 位作者 吕小婷 费素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89-893,共5页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对结肠癌干细胞(CCSC)增殖、凋亡和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法由HCT116结肠癌细胞诱导培养CCSC,通过检测CCSC标志物CD133、CD44进行鉴定。MTT法检测Res对CCSC增殖的影响;annexinⅤ-FITC/PI双染色结合...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对结肠癌干细胞(CCSC)增殖、凋亡和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法由HCT116结肠癌细胞诱导培养CCSC,通过检测CCSC标志物CD133、CD44进行鉴定。MTT法检测Res对CCSC增殖的影响;annexinⅤ-FITC/PI双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Res对CCSC凋亡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Res对CCSC生长周期及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相关链A/B(MICA/B)表达的影响。结果 HCT116细胞在无血清培养下成球生长。球形细胞中CD133+细胞占91.07%±1.79%,CD44+细胞占90.33%±1.78%。与对照组相比,Res能明显抑制CCSC增殖,并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Res作用48 h后,CCSC细胞周期G0/G1期比例显著升高,S期下降,呈剂量依赖性;随着药物浓度增加,CCSC的凋亡率增加,MICA/B的表达增强。结论从HCT116结肠癌细胞成功诱导培养出CCSC,Res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CCSC的增殖,与阻滞细胞于G0/G1期,并诱导细胞凋亡有关;Res能增强CCSC中MICA/B的表达,增强其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结肠癌干细胞 凋亡 细胞周期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i分子相关链A/B(mic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戊酸钠通过MEK/ERK信号通路上调NKG2D配体表达增强NK细胞对A375人黑素瘤细胞的杀伤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生存 王永 燕华玲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2-38,共7页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PA)通过丝裂原激活激酶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EK/ERK)信号通路对自然杀伤细胞2组成员D(NKG2D)配体表达及自然杀伤(NK)细胞杀伤黑素瘤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1 mmol/L VPA处理对数生长期的A375细胞24 h,Western blo...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PA)通过丝裂原激活激酶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EK/ERK)信号通路对自然杀伤细胞2组成员D(NKG2D)配体表达及自然杀伤(NK)细胞杀伤黑素瘤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1 mmol/L VPA处理对数生长期的A375细胞24 h,Western blot法检测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链相关分子A(MICA)、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链相关分子B(MICB)、磷酸化的MEK(p-MEK)、MEK、磷酸化的ERK1/2(p-ERK1/2)与ERK1/2的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MICA与MICB的表达;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NK92细胞对A375黑素瘤细胞的杀伤活性;使用MEK/ERK信号通路抑制剂PD98059联合VPA处理A375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MICA、MICB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MICA与MICB的表达;LDH释放法检测NK92细胞对A375黑素瘤细胞的杀伤活性。非肥胖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小鼠成瘤实验检测黑素瘤体积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MICA与MICB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VPA组A375细胞MICA与MICB的表达升高,NK92细胞对A375细胞的杀伤率增加,p-MEK/MEK、p-ERK1/2/ERK1/2比值升高。与VPA组相比,VPA联合PD98059组A375细胞MICA与MICB的表达降低,NK92细胞对A375细胞的杀伤率降低;与NK92细胞组相比,NK92细胞联合VPA组NOD/SCID小鼠肿瘤体积减少,MICA与MICB表达升高;与NK92细胞联合VPA组相比,NK92细胞联合VPA和PD98059组NOD/SCID小鼠肿瘤体积增加,MICA与MICB表达降低。结论VPA上调黑素瘤细胞MICA与MICB表达,增强NK92细胞对黑素瘤的杀伤活性,可能与MEK/ERK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VPA)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Ⅰ类链相关分子a(mica) MICB NK92细胞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HC-Ⅰ类分子抗原递呈与病毒免疫逃逸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莹 王团结 +4 位作者 吴思捷 赵俊杰 康凯 万建青 姚文生 《中国兽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1-77,共7页
阐述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类分子递呈抗原过程,分析病毒干扰MHC-Ⅰ类分子抗原递呈所采取的策略,以期揭示病毒的免疫逃逸机制,为病毒疫苗的研制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Ⅰ类分子 抗原递呈 病毒 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MHC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潘孝成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5-99,共5页
猪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又称为猪白细胞抗原(SLA),由3个基因簇组成,即SLAⅠ、SLAⅡ和SLAⅢ,定位于猪7号染色体的着丝粒的两边,是一组紧密连锁、高度多态的基因群,其基因表达产物在抗原递呈及免疫调节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论文... 猪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又称为猪白细胞抗原(SLA),由3个基因簇组成,即SLAⅠ、SLAⅡ和SLAⅢ,定位于猪7号染色体的着丝粒的两边,是一组紧密连锁、高度多态的基因群,其基因表达产物在抗原递呈及免疫调节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论文简述了SLA的基因定位、多态性、基因组结构和分子功能,介绍了SLA限制性T细胞抗原表位分析以及SLAⅠ分子晶体结构的解析,并对今后SLA的研究聚焦点进行了展望,认为应该深入探究具体SLA等位基因在控制免疫反应中的角色,分析感染和免疫接种后所产生的实际抗原表位信息,以及定量分析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 分子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