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北京话文白异读的形成及消长 |
靳光瑾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4
|
|
2
|
普及普通话的语音标准框架 |
宋欣桥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3
|
|
3
|
机器翻译对文字改革的新要求 |
冯志伟
|
《语文建设》
|
1984 |
2
|
|
4
|
汉语拼音中的隔音符号 |
子木
|
《语文建设》
|
1988 |
1
|
|
5
|
汉语灯、旗语实践与汉语拼音正词法 |
张振家
|
《语文建设》
|
1983 |
0 |
|
6
|
普通话和新文字的倡导者——瞿秋白(《中国文字改革运动史》的一章) |
郑林曦
|
《语文建设》
|
1985 |
1
|
|
7
|
《辞通》论音之商榷 |
李文泽
|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5 |
0 |
|
8
|
贵阳方言释例 |
杨适
|
《贵州文史丛刊》
|
1990 |
0 |
|
9
|
关于大写字母的用法 |
杨志浩
|
《语文建设》
|
1985 |
0 |
|
10
|
汉语普通话共有多少个声母?y和w能不能算汉语普通话的声母? |
云娟
|
《语文建设》
|
1988 |
0 |
|
11
|
问答 |
晓魏
万伟
G.L.
|
《语文建设》
|
1983 |
0 |
|
12
|
拼音文字中的标调问题 |
拓牧
|
《语文建设》
|
1985 |
0 |
|
13
|
学“儿化”抓重点 |
于一得
|
《语文建设》
|
1982 |
0 |
|
14
|
台湾修改了国语罗马字 |
小记者
|
《语文建设》
|
1984 |
0 |
|
15
|
普通话语音史话(八) |
唐作藩
|
《语文建设》
|
1987 |
0 |
|
16
|
群众自拟拼音文字方案整理报告(1958——1980) |
|
《语文建设》
|
1982 |
0 |
|
17
|
关于普通话ü在机械处理上的变通办法 |
居音
|
《语文建设》
|
1988 |
0 |
|
18
|
例言 |
|
《文献语言学》
|
2019 |
0 |
|
19
|
新发现的另一种闽南白话字(拼音史料) |
D ch
|
《语文建设》
|
1959 |
1
|
|
20
|
关于汉語音节中“介音”的处理問题 |
李华灿
|
《语文建设》
|
1961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