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8篇文章
< 1 2 8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主成分和相关分析的土壤肥力和小麦籽粒营养元素综合评价
1
作者 薛志伟 陈杰 +2 位作者 郭海斌 贠超 杨春玲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0-218,共9页
河南省为我国重要的小麦种植区,研究其土壤肥力和小麦籽粒营养含量状况,能够为农田土壤培肥管理和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通过采集和检验分析2020—2022年安阳市和驻马店市典型农田土壤和小麦籽粒样品,测定土壤肥力指标(pH值、有机质、... 河南省为我国重要的小麦种植区,研究其土壤肥力和小麦籽粒营养含量状况,能够为农田土壤培肥管理和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通过采集和检验分析2020—2022年安阳市和驻马店市典型农田土壤和小麦籽粒样品,测定土壤肥力指标(pH值、有机质、全氮、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和小麦籽粒的营养元素(氮、磷、钾、钙、镁、硫、铁、锰、铜、锌、硼、钼、硒)含量,运用主成分和相关分析方法,综合客观评价农田土壤肥力水平和小麦籽粒的营养水平。结果表明,安阳市农田耕层土壤pH值平均值为8.21,有机质和全氮平均含量分别为22.77 g/kg和1.32 g/kg,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17.07、3.53、26.07、218.62 mg/kg;小麦籽粒营养元素氮、磷、钾、铁、锰、铜平均含量分别22.16、3.57、4.15、35.24、36.56、3.35 g/kg,小麦籽粒钙、镁、硫、锌、硼、钼、硒平均含量分别为406.73、1220.60、1616.40、25.80、0.66、0.46、0.03 mg/kg。驻马店市耕层土壤pH值平均值为5.28,有机质和全氮平均含量分别为21.36、1.35 g/kg,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33.27、28.80、60.33、259.49 mg/kg;小麦籽粒营养元素氮、磷、钾、铁、锰、铜平均含量分别22.31、3.67、4.33、38.97、60.33、4.16 g/kg,小麦籽粒钙、镁、硫、锌、硼、钼、硒平均含量分别为355.13、1141.73、1529.60、29.85、0.63、0.18、0.02 mg/kg。总体观察,安阳市农田土壤偏碱性,速效钾含量年际间均值变化幅度很大;驻马店市农田土壤偏酸性,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年际间变化幅度很大。安阳市小麦籽粒营养元素氮、磷、钾、铁、锰、铜、锌含量水平低于驻马店市小麦籽粒水平,钙、镁、硫、硼、钼、硒含量水平高于驻马店市小麦籽粒水平,小麦籽粒营养元素含量年际间变化幅度很小。采用主成分分析将土壤肥力指标提取为2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以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贡献大,pH值载荷较高但为负向影响;第2主成分以有机质、全氮、速效钾贡献大。采用主成分分析将小麦籽粒营养元素指标提取为4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以铁、锰、铜、锌、钼元素贡献大,第2主成分以钙、硒元素贡献大,第3主成分以氮、磷、钾、镁、铁、钼元素贡献大,第4主成分以钾、硫、硼元素贡献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农田土壤pH值降低会抑制小麦籽粒钙、镁、钼元素的吸收,促进小麦籽粒锰、铜元素的吸收;农田土壤肥力指标与小麦籽粒营养元素含量变化存在复杂的促进和抑制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肥力 小麦籽粒 营养元素 成分分析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MS结合响应面法与主成分分析优化肠炎合剂Ⅱ提取工艺
2
作者 汪树林 商晶 +6 位作者 刘文君 蔡泽荣 钱梦雨 胡晓欣 曹亮 王振中 肖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1-512,共12页
目的基于UPLC-Q-TOF-MS/MS技术结合响应面分析构建肠炎合剂Ⅱ提取工艺方法,并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通过UPLC-Q-TOF-MS/MS技术对肠炎合剂Ⅱ中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并挑选出质谱响应度有较好线性关系的化学成分为工艺考察指标;利用... 目的基于UPLC-Q-TOF-MS/MS技术结合响应面分析构建肠炎合剂Ⅱ提取工艺方法,并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通过UPLC-Q-TOF-MS/MS技术对肠炎合剂Ⅱ中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并挑选出质谱响应度有较好线性关系的化学成分为工艺考察指标;利用Box-Behnken设计对提取工艺参数(加水量、提取时间及浸泡时间)进行考察;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得到综合评分,并以综合得分结合响应面分析确定最优工艺。结果通过定性分析从肠炎合剂Ⅱ中推测和鉴定了110个成分,包括有机酸2种、黄酮类82种、萜类化合物13种、生物碱类13种,基于定性分析结果,通过UPLC-Q-TOF-MS/MS结合Masshunter质谱数据分析软件导出48个具有良好线性关系的指标成分质谱响应度,进行PCA并计算综合得分,以综合得分为指标进行响应面分析,综合响应面预测结果及生产实际得到的最优提取工艺为:浸泡45 min,溶剂倍量8倍,提取2次,每次120 min。结论为中药复方提取工艺的考察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为中药复方开发拓展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取工艺 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 成分分析 葛根素 甘草酸 木香烃内酯 芍药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下滴灌水稻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
3
作者 朱江艳 王圣毅 +5 位作者 郝玉峰 李丽 杨佳康 赵双玲 柯璐瑶 李高华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5年第2期15-19,共5页
为膜下滴灌水稻选种与品质改良提供参考,以25个水稻品种(系)为材料,分析11项主要品质性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品质性状差异明显,垩白度、垩白粒率、透明度、整精米率变异系数超20%(其中垩白度、垩白粒率超59%);性状间存在相关性,如精米... 为膜下滴灌水稻选种与品质改良提供参考,以25个水稻品种(系)为材料,分析11项主要品质性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品质性状差异明显,垩白度、垩白粒率、透明度、整精米率变异系数超20%(其中垩白度、垩白粒率超59%);性状间存在相关性,如精米率与糙米率(r=0.637)、整精米率与粒长(r=0.815)等呈极显著正相关,蛋白质与直链淀粉(r=-0.901)、食味值(r=-0.881)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显示,前3个主成分总方差贡献率达82.486%,其中第1主成分(食味值因子)贡献率33.940%,第2主成分(粒型因子)贡献率25.571%,第3主成分(碾米品质因子)贡献率22.975%,因此,品种选育时应在稳定碾磨品质中整精米率的基础上,降低垩白率和垩白度,适当提高直链淀粉含量,增强适口性,从而达到提高稻米品质的育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滴灌 品质性状 相关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云南大叶种白茶主要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差异分析
4
作者 张春花 颜学行 +4 位作者 崔廷宏 赵远艳 陶忠 王岳飞 单治国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34-242,共9页
研究不同云南大叶种茶树品种白茶主要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差异。本研究以云抗10号、长叶白毫、雪芽100号、景谷大白茶4个茶树品种制作的白茶为研究对象,检测4种不同大叶种白茶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及其总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研究不同云南大叶种茶树品种白茶主要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差异。本研究以云抗10号、长叶白毫、雪芽100号、景谷大白茶4个茶树品种制作的白茶为研究对象,检测4种不同大叶种白茶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及其总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OH)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清除能力,结合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比较其抗氧化活性。4种云南大叶种白茶间主要化学成分间存在差异,景谷大白茶中水浸出物含量49.40%、茶多酚含量35.87%及酚氨比13.36均极显著高于其他三种(P<0.01);与其他3类白茶相比,景谷大白茶羟基自由基清除率、DPPH自由基清除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都最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感官评分与茶多酚、氨基酸、酚氨比、黄酮、水浸出物等指标相关性不显著(P>0.05),但各主要化学成分间存在相关性,其中茶多酚与黄酮、水浸出物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主要化学成分与抗氧化活性指标间也有一定的相关性,总抗氧化活性与茶多酚、黄酮、水浸出物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景谷大白茶的抗氧化能力和活性成分综合品质高于其余3种白茶样品。本研究初步探明了不同大叶种茶树品种白茶的品质差异及抗氧化活性差异,为云南大叶种白茶抗氧化活性的深入研究和消费者选择合适的云南白茶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大叶种 白茶 感官审评 生化成分 抗氧化活性 相关分析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高粱RIL群体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
5
作者 段有厚 张旷野 +2 位作者 赵泽阳 赵家铭 卢峰 《中国糖料》 2025年第3期11-19,共9页
【目的】为选育甜高粱理想综合性状突破性新种质资源,对以甜高粱品系‘RIO’和恢复系‘LR625’为亲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群体及其6个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甜高粱... 【目的】为选育甜高粱理想综合性状突破性新种质资源,对以甜高粱品系‘RIO’和恢复系‘LR625’为亲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群体及其6个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甜高粱RIL群体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RIL群体中6个农艺性状的变异丰富,不同性状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显著相关或显著负相关,相关关系复杂。通过主成分分析确定了3个公共因子,其中单株生物产量、株高和茎秆含糖率为主要影响因子,依据综合评价得分,在76份材料中筛选出8个优异的甜高粱后代家系。并根据聚类分析将76份材料划分为3个类群,其中类群Ⅱ中的7份材料具有较高的育种价值。【结论】聚类分析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在类群Ⅱ中选择出了株高、单株生物产量和茎秆含糖率更为优异的家系59、67、42、60、38和64等甜高粱种质资源,本研究可为甜高粱种质资源后代选择综合评价和甜高粱杂交育种的选择运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农艺性状 相关关系 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马铃薯淀粉功能性质的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王丽 邓志峰 +3 位作者 汪长钢 田文静 王烁 李淑荣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90,共8页
分析黑龙江、甘肃、北京3个地区的11个马铃薯品种制备得到淀粉的水分含量、色泽、直链淀粉含量、透光率、碘蓝值、溶解度、膨胀度、胶稠度、质构特性。结果显示,不同品种各指标差异显著,直链淀粉质量分数的变化范围是10.96%~16.64%;相... 分析黑龙江、甘肃、北京3个地区的11个马铃薯品种制备得到淀粉的水分含量、色泽、直链淀粉含量、透光率、碘蓝值、溶解度、膨胀度、胶稠度、质构特性。结果显示,不同品种各指标差异显著,直链淀粉质量分数的变化范围是10.96%~16.64%;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品种的各品质指标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直链淀粉与淀粉提取率(r=0.4683)、膨胀度(r=0.5209)、硬度(r=-0.4721)、咀嚼性(r=-0.4496)分别呈显著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4个主成分的特征根大于1,可以解释原有数据的信息,综合主成分得分,陇薯9号的综合值排名第一,荷兰薯的综合值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淀粉 品质特性 相关分析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11个紫苏品系引种表现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崔新晓 宫慧慧 +5 位作者 李艳丽 王欣 董玉岭 张秀荣 陈莹 赵军胜 《中国种业》 2025年第3期98-104,共7页
为加强紫苏种质资源利用,筛选适宜山东省种植的优异种质资源,搜集了来源于上海、甘肃、贵州等地的11个紫苏品系进行引种筛选,对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并根据主成分综合评分对11个紫苏品系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 为加强紫苏种质资源利用,筛选适宜山东省种植的优异种质资源,搜集了来源于上海、甘肃、贵州等地的11个紫苏品系进行引种筛选,对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并根据主成分综合评分对11个紫苏品系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株高与茎粗、地上部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株分枝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总穗数与地上部生物量、单株籽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单株籽粒重与株高、茎粗、单株分枝数、地上部生物量呈正相关,与主茎节数、穗长呈负相关。采用各主成分与指标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对各主成分进行综合分析,综合主成分得分排名前3位的品系为ZGSZ0177、ZGSZ0431、ZGSZ0105,ZGSZ0105品系单株总穗数较多,地上部生物量、单株籽粒重、鲜叶重量较高;ZGSZ0177、ZGSZ0431品系生育期长,株高、地上部生物量较高,穗长较长,单株分枝数较多。以上3个紫苏品系可作为重点改良的具有育种利用价值的优异种质资源进行深入研究和创新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品系 引种 农艺性状 成分分析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判别不同质量等级酱香型白酒
8
作者 舒楠 张福艳 +4 位作者 姜东明 魏立男 张翔 周璐 陈家好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8-154,共7页
为实现酱香型白酒的数据化评价与区分,该研究以7种不同质量等级酱香型白酒(编号为J1~J7)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感官评价,同时采用气相色谱(GC)法对其挥发性风味化合物进行检测,并基于检测结果对7种不同质量等级酱香型白酒进行主成分分析(P... 为实现酱香型白酒的数据化评价与区分,该研究以7种不同质量等级酱香型白酒(编号为J1~J7)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感官评价,同时采用气相色谱(GC)法对其挥发性风味化合物进行检测,并基于检测结果对7种不同质量等级酱香型白酒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从7种不同质量等级酱香型白酒中共检测定量出30种共有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PCA结果显示,前4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可达到98.998%,可反映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综合得分散点图能有效区分不同质量等级酱香型白酒,其中酒样J1与其他酒样存在较大差异,而酒样J6与酒样J7、酒样J4和酒样J5、酒样J2和酒样J3两两之间存在一定相似性,各酒样的综合评分结果为:J7>J6>J5>J4>J3>J2>J1,这与感官品评结果一致。综上,基于共有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对不同质量等级酱香型白酒样品进行主成分分析能够对其进行准确、快速区别和评价,为年份基酒、成品酒的鉴定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等级 酱香型白酒 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相关分析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塔额盆地油菜新品种(系)
9
作者 王贺亚 罗静静 +3 位作者 孟玲 李怀胜 艾海峰 贾东海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8,共11页
【目的】选育塔额盆地优质春油菜新品种,为塔额盆地油菜选择育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以15份油菜品种(系)为参试材料,利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参试品种(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参试品种生育期在93~100 d,油菜品种(系)11... 【目的】选育塔额盆地优质春油菜新品种,为塔额盆地油菜选择育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以15份油菜品种(系)为参试材料,利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参试品种(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参试品种生育期在93~100 d,油菜品种(系)11个性状对产量的有较大正相关的有单株产量、全株角果数、一级分枝数、二级分枝数、千粒重和角果粒数相关系数分别为0.44^(*)、0.36^(*)、0.34^(*)、0.24、0.18和0.16,在育种中应该更加关注提高全单株产量、全株角果数和一级分枝数,降低分枝高度;前4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8.472%;对应的方差贡献率加权求和:F=0.4483F_(1)+0.2671F_(2)+1568F_(3)+1279F_(4)。排名第1的品种为YC_(6)(新油17号),其得分为306.63分,其表征11个性状指标综合表现最佳,在15个参试品种中YC_(6)(新油17号)适应塔额盆地的能力相对最强;可将15个参试品种聚分为4大类群;第1类群包括YC_(2)、YC_(3)等4个品种,平均产量最低,为3433.15 kg/hm^(2),属于低产群体;第2类群包括YC_(5)、YC_(6)等5个品种,平均产量最高,为3669.22 kg/hm^(2),属于中高产群体;第3类群包括YC_(12)和YC_(13)等5个品种,产量较低,平均为3522.60 kg/hm^(2),属于中低产群体;YC_(15)为第4类,产量最高,为3891.90 kg/hm^(2)(高产品种)。【结论】在春油菜育种中更加关注提高全单株产量、全株角果数和一级分枝数,降低分枝高度,同时综合考虑一级分枝数佳、茎粗和主序角果数。第2类群和第4类群各性状指标处于中等偏上,其中又以YC_(6)(新油17号)、YC_(8)(CFZqt221060)和YC_(15)(CFZqt221067)表现最佳,是塔额盆地栽培的高产油菜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相关分析 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荧光与绝对主成分算法的河滨带土壤腐殖酸组分及来源特性分析
10
作者 唐辰睿 后钧文 +2 位作者 李杰 于会彬 聂磊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89-1200,共12页
分别采集蒲河生态区、城市区、城镇区和农村区河滨带不同深度土壤样品,基于三维荧光光谱结合绝对主成分分析和平行因子分析识别河滨带土壤腐殖酸的光谱特征,利用二维相关光谱分析其组分空间变化,并通过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揭示土壤腐... 分别采集蒲河生态区、城市区、城镇区和农村区河滨带不同深度土壤样品,基于三维荧光光谱结合绝对主成分分析和平行因子分析识别河滨带土壤腐殖酸的光谱特征,利用二维相关光谱分析其组分空间变化,并通过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揭示土壤腐殖酸来源、组成与理化性质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生态区、城镇区和农村区河滨带土壤中,腐殖酸荧光强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城市区腐殖酸荧光强度的垂向变化无明显规律。2)土壤腐殖酸光谱中包含5个荧光组分(C1~C5),其中C1和C2分别为紫外光区和可见光区的类富里酸,C3为微生物代谢产物,C4和C5分别为紫外光区和可见光区的类胡敏酸。生态区以C3和C4(54.71%±4.74%)为主,城市区和城镇区以C3和C2(51.57%±3.09%)为主,农村区以C3和C5(52.96%±12.69%)为主。3)城市区紫外光区的类富里酸和类胡敏酸含量随土层深度优先发生变化,这主要归因于工业源、生活源等面源污染的影响;其他3个区域的荧光组分变动趋势与城市区的相反,均受到植物代谢、陆源土壤和农田退水等多因素作用。4)生态区和城镇区河滨带土壤新鲜有机质较多,腐殖化程度相对较高〔腐殖化指数(HIX)为21.25±1.92〕;城市区和农村区土壤腐殖酸自生源相对较弱,腐殖化程度较低(HIX为19.55±3.24)。5)腐殖酸来源、组成与土壤理化性质显著相关,腐殖酸组成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高于其来源。研究揭示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河滨带土壤腐殖酸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与土壤环境的响应机制,可为河滨带生态修复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腐殖酸 三维荧光光谱(EEMs) 绝对成分(APCA) 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 二维相关 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的不同品种鲜食甜玉米营养品质评价
11
作者 王春芳 柳洪入 +4 位作者 刘晨霞 何辉 王乾坤 陈珏 乔勇进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10期54-59,共6页
为评价不同品种鲜食甜玉米营养品质,以上海产的5种主要鲜食甜玉米品种为原料,测定花色苷、还原型抗坏血酸、总糖、游离氨基酸和还原糖等10个营养品质指标,运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法对不同品种鲜食甜玉米营养品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为评价不同品种鲜食甜玉米营养品质,以上海产的5种主要鲜食甜玉米品种为原料,测定花色苷、还原型抗坏血酸、总糖、游离氨基酸和还原糖等10个营养品质指标,运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法对不同品种鲜食甜玉米营养品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荆黑甜甜玉米的总酚质量分数为(2.80±0.02)mg/g,还原型抗坏血酸质量分数为(49.77±1.44)mg/100 g和花色苷质量分数为(213.74±7.15)mg/100 g。不同品种鲜食甜玉米的各营养品质指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存在不同程度正相关或负相关性。主成分分析提取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90.20%。结合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确定鲜食甜玉米的营养品质评价关键因子为花色苷、还原型抗坏血酸、总糖、游离氨基酸、还原糖和水分。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表明荆黑甜品质最优,其后依次是美果一号、和粟一号、金银208和白美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甜玉米 营养品质 相关分析 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个秋播蚕豆新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12
作者 李莉 刘昌燕 韩雪松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2期33-36,51,共5页
对2022—2023年23个秋播蚕豆(Viciafaba L.)新品种(系)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蚕豆农艺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关关系,小区产量与生育期、株高、荚长和百粒重显著正相关;百粒重与籽粒长、荚长、株高、生... 对2022—2023年23个秋播蚕豆(Viciafaba L.)新品种(系)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蚕豆农艺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关关系,小区产量与生育期、株高、荚长和百粒重显著正相关;百粒重与籽粒长、荚长、株高、生育期显著正相关,与单株荚数和单株总荚节数显著负相关;荚长与单荚粒数、株高和生育期显著正相关;生育期与株高相关性显著。通过主成分分析确立了4个主要成分,以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最大,为43.271%,第2主成分、第3主成分和第4主成分对总方差的贡献率分别为23.902%、12.416%和8.352%,并计算出了各主成分得分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Viciafaba L.) 新品种(系)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设施栽培豇豆品种种质资源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烨芸 杨其保 +6 位作者 梁贵秋 韦欧江华 赖艳梅 黄雪 宾荣佩 李韬 唐燕梅 《蔬菜》 2025年第5期77-84,共8页
为选育适合设施栽培的高产、抗病、优质豇豆品种,以‘艺丰油美’为对照,对14个新选育的豇豆新品系进行品质评价,调查其生育期、农艺性状、抗病性和产量表现,同时计算了各品种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并对各测定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 为选育适合设施栽培的高产、抗病、优质豇豆品种,以‘艺丰油美’为对照,对14个新选育的豇豆新品系进行品质评价,调查其生育期、农艺性状、抗病性和产量表现,同时计算了各品种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并对各测定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LX-14综合性状表现突出,667 m^(2)产量为2 903.61 kg,比CK增产4.70%,且具有抗病能力强(中抗锈病、抗煤霉病)、早熟(生育期40 d)等特点,适合作为广西春茬设施大棚栽培的推广品种。另外,相关性分析显示,荚长与单荚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荚厚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而锈病和煤霉病病情指数与产量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提取的7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7.216%,涵盖产量、抗病性及植株生长等关键因子,主成分综合得分进一步验证了LX-14的综合性状优势。本研究为设施豇豆品种选育及绿色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 设施栽培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成分分析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设施栽培厚皮甜瓜品种种质资源评价
14
作者 王利霞 王淑枝 +4 位作者 韩瑞华 张自启 田永恒 常高正 段爱菊 《蔬菜》 2025年第7期62-70,共9页
为筛选出适宜河南地区生态环境栽培的优质厚皮甜瓜品种,对12个厚皮甜瓜品种的生育期、长势、果实品质、抗病性、产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并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等进行种质资源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供试甜瓜品种中,667 m^(2)产量的... 为筛选出适宜河南地区生态环境栽培的优质厚皮甜瓜品种,对12个厚皮甜瓜品种的生育期、长势、果实品质、抗病性、产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并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等进行种质资源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供试甜瓜品种中,667 m^(2)产量的变异系数最大(27.00%),其次是株高(21.97%),表型变异较为丰富。相关性分析表明,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边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显著正相关,667 m^(2)产量与果实横径、果实纵径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肉厚度呈显著正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的5个主成分包含了营养品质、商品品质、抗病性、农艺性状和产量指标,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7.066%,可以较好地反映全部指标信息;主成分综合得分排名前3的品种为众天9号、兰蜜30和中原1095,其中,众天9号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16.1%),边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14.4%)且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口感酥甜、细腻、水分足,小果型,可作为高端产品种植;兰蜜30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8%)较高,口感脆甜、爽口,中果型,可满足大众消费需求;中原1095品种667 m^(2)产量最高(3643.36 kg),口感脆甜,大果型,可满足高产的种植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皮甜瓜 品种 品质 适应性 丰产性 成分分析 相关分析 变异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素影响草地柠条生长的主成分及典型相关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倩 程积民 万惠娥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1-326,共6页
为探讨柠条灌木林与各影响因素在生态恢复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并为柠条灌木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利用1985-2007年观测资料,选取18个指标,分别代表生长因子、气候因子、地形因子和土壤水分因子,基于主成分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 为探讨柠条灌木林与各影响因素在生态恢复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并为柠条灌木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利用1985-2007年观测资料,选取18个指标,分别代表生长因子、气候因子、地形因子和土壤水分因子,基于主成分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对宁夏固原河川上黄东山草地柠条林的生长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草地柠条生长的诸因子经主成分分析后可得5个主成分;其中气候因子、地形因子影响生长因子和土壤水分因子,同时生长因子又受土壤水分因子的制约。不同因子指标集团的典型相关分析表明,气候因子的积温、蒸发量影响地径和生物量,SW1、SW2、SW3、SW4、SW5和SW6受坡位、海拔、积温和蒸发量的共同影响,而生物量、株高和冠幅主要受SW2、SW3、SW4、SW6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 柠条生长 环境因素 成分分析 典型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果桑园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16
作者 张芳 陈海芬 +2 位作者 邢丹 陈彪 罗朝斌 《广东蚕业》 2025年第6期1-5,共5页
探明不同施肥处理对果桑园土壤养分的影响,可为果桑合理施肥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重要参考。文章以“粤椹大10”为果桑供试品种,设置T1(尿素)、T2(复合肥)、T3(生物有机肥)、T4(尿素+复合肥)、T5(生物有机肥+复合肥)、T6(生... 探明不同施肥处理对果桑园土壤养分的影响,可为果桑合理施肥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重要参考。文章以“粤椹大10”为果桑供试品种,设置T1(尿素)、T2(复合肥)、T3(生物有机肥)、T4(尿素+复合肥)、T5(生物有机肥+复合肥)、T6(生物有机肥+尿素)6种施肥处理,测定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影响,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评价土壤综合肥力。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p H值影响不显著,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影响显著,其中,T2处理有机质含量最高,T5处理全氮、全磷、全钾、速效钾含量最高,T4处理碱解氮含量最高,T6处理有效磷含量最高;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综合肥力排名为T5>T6>T4>T2>T3>T1,生物有机肥+复合肥配施的果桑园土壤综合肥力最佳,且不同肥料配施的土壤综合肥力均优于单一施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分分析 相关分析 果桑园 土壤肥力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空气污染物和气象要素的主成分与典型相关分析 被引量:38
17
作者 沈家芬 张凌 +1 位作者 莫测辉 冯建军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18-1023,共6页
用主成分和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广州市近4a(2001—2004年)的空气污染物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按夏半年、冬半年和全年3个时间尺度分别进行。结果表明:污染物数据所得到的主成分分别代表机动车污染源(汽油燃烧和扬尘)和工业污染源(工业... 用主成分和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广州市近4a(2001—2004年)的空气污染物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按夏半年、冬半年和全年3个时间尺度分别进行。结果表明:污染物数据所得到的主成分分别代表机动车污染源(汽油燃烧和扬尘)和工业污染源(工业燃煤和燃油),气象数据的主成分分析表明空气的温度、湿度及对流速度对空气污染作用明显,而污染物和气象要素的主成分分析表明气温高低和空气干湿程度对大气污染的影响较大。污染物与气象要素两组数据之间的典型相关分析表明污染物与气象要素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温度和风速对气态污染物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物 气象要素 成分分析 典型相关分析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新品种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典型相关与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41
18
作者 陈荣江 王文峰 朱明哲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07年第2期187-189,195,共4页
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棉花新品种要在产量上有所突破,应重点选择结铃性强的材料,不仅可同步提高单铃子棉重、子指和衣分,还会间接增加纤维长度与强度,但应注意防止麦克隆值的增大,使纤维变粗。主成分分析结果,前4... 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棉花新品种要在产量上有所突破,应重点选择结铃性强的材料,不仅可同步提高单铃子棉重、子指和衣分,还会间接增加纤维长度与强度,但应注意防止麦克隆值的增大,使纤维变粗。主成分分析结果,前4个主成分的方差累计贡献率达86.79%,根据各品种主成分的综合得分,对各参试品种进行综合评价,排名前3位的品种依次为同舟棉2号、百棉1号和锦科791。在每个品种相应于4个主成分得分的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从产量和品质的相似度上将13个品种聚为3大类。图1,表7,参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新品种 产量性状 纤维品质性状 典型相关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地绿竹笋品质及土壤养分的主成分与典型相关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郑蓉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10-714,共5页
应用主成分、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福建和浙江的12个产地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的鲜笋质量指标与土壤养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依据笋品质性状的前3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4.658%,可选取前3个主成分作为笋品质的综合... 应用主成分、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福建和浙江的12个产地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的鲜笋质量指标与土壤养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依据笋品质性状的前3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4.658%,可选取前3个主成分作为笋品质的综合指标。鲜笋的还原糖、水溶性总糖质量分数最能反映笋营养状况,其次为水分,第三为蛋白质与总灰分。笋品质性状与土壤养分指标有着显著典型相关关系,尤其是第1典型变量之间相关系数为0.999 99,其相关信息接近占2组性状总信息的100%。来自土壤养分指标的第1典型变量中pH值、全氮和有机质质量分数对绿竹品质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而鲜笋的还原糖、水溶性总糖、水分可被对方变量的第1典型变量所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林学 绿竹 土壤养分 笋品质 成分分析 典型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相关向量机的高速公路路基沉降量预测 被引量:19
20
作者 张研 邝贺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2-319,共8页
为解决高速公路路基沉降量难以获取的难题,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hent analysis,PCA)的相关向量机(relevance vector machine,RVM)路基沉降量预测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将多个易获取的土体常规物理参数降维成少数且... 为解决高速公路路基沉降量难以获取的难题,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hent analysis,PCA)的相关向量机(relevance vector machine,RVM)路基沉降量预测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将多个易获取的土体常规物理参数降维成少数且独立的变量,借助相关向量机模型反映路基沉降量与4个主成分变量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建立基于PCA-RVM的高速公路路基沉降量预测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工程实例,在同样学习样本情况下与4种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PCA-RVM预测模型通过分析各因素的相关性与贡献率,将多个影响因素合理化为少数主成分变量,在信息筛选方面明显优于其余4种模型;各模型预测结果显示,在路基沉降量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及均方差方面,PCA-RVM预测模型均占据较大优势。PCA-RVM模型具有精度高、离散性小、可靠度高等优点,为高速公路路基沉降量预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分分析 相关向量机 高速公路 路基沉降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