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1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核主成分分析的半监督日志异常检测模型 被引量:2
1
作者 顾兆军 叶经纬 +2 位作者 刘春波 张智凯 王志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72,97,共10页
对于具有“组异常”和“局部异常”分布特点的系统日志数据,传统的ADOA(anomaly detection with partially observed anomalies)半监督日志异常检测方法存在为无标签数据生成的伪标签准确性不佳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半监督... 对于具有“组异常”和“局部异常”分布特点的系统日志数据,传统的ADOA(anomaly detection with partially observed anomalies)半监督日志异常检测方法存在为无标签数据生成的伪标签准确性不佳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半监督日志异常检测模型.对已知异常样本采用k均值聚类,采用核主成分分析计算无标签样本的重构误差;运用重构误差和异常样本相似分计算出样本的综合异常分,作为其伪标签;依据伪标签计算LightGBM分类器的样本权重,训练异常检测模型.通过参数试验探究了训练集样本比例变化对模型性能的影响.在HDFS和BGL这2个公开数据集上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提高伪标签的准确性,相较于DeepLog、LogAnomaly、LogCluster、PCA和PLELog等已有模型,精确率和F 1分数均有提升.与传统的ADOA异常检测方法相比,该模型F 1分数在2类数据集上分别提高了0.084和0.0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日志 日志异常检测 组异常 局部异常 半监督 重构误差 成分分析 伪标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算法和K均值聚类算法的药品库存分类管理 被引量:1
2
作者 唐蕾 邱磊 +1 位作者 俞佳慧 冀召帅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2-686,共5页
目的针对目前药品分类主观性较强、分类标准模糊、影响因素繁杂的问题,探讨一种科学的药品分类方法,以降低库存成本,提高库存的有效性。方法在北京某三级医院2021—2022年历史数据中随机抽取700种药品为研究对象,通过主成分分析(PCA)算... 目的针对目前药品分类主观性较强、分类标准模糊、影响因素繁杂的问题,探讨一种科学的药品分类方法,以降低库存成本,提高库存的有效性。方法在北京某三级医院2021—2022年历史数据中随机抽取700种药品为研究对象,通过主成分分析(PCA)算法和K均值聚类(K-means)算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结果确定轮廓系数为0.3470的分类数4为最佳分类数,将700种药品分为4类,其中有363种归为第一类,186种归为第二类,94种归为第三类,57种归为第四类。将该文研究的药品分类方法模拟运用到某三级医院2023年第二季度的药品库存管理中,模拟结果表明该分类方法能够降低库存成本,提高库存有效性。结论基于PCA算法和K-means聚类算法的药品分类方法能够为药品库存分类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分类 成分分析算法 K均值聚类算法 药品库存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核密度分析的烟丝加香均匀性评价
3
作者 游金清 李茂松 +10 位作者 柴武君 戚奇杰 戎萍 蒋志才 倪建彬 夏琛 刘博 樊虎 王淼 蔡兴华 陆成飞 《分析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9-435,共7页
为了解决卷烟制丝加香采用多种标记物变异系数评价不一致以及不同生产批次均匀性差别无法量化的问题,提出将主成分分析(PCA)与核密度分析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采用超声萃取-气质联用对卷烟制丝加香工序中添加的苯甲酸乙酯、甲酸... 为了解决卷烟制丝加香采用多种标记物变异系数评价不一致以及不同生产批次均匀性差别无法量化的问题,提出将主成分分析(PCA)与核密度分析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采用超声萃取-气质联用对卷烟制丝加香工序中添加的苯甲酸乙酯、甲酸苯乙酯、乙酸苯乙酯、丁酸苯乙酯和苯乙酸苯乙酯进行分离分析。实验对萃取溶剂、萃取方式、萃取温度、萃取时间、样品量、气相色谱-质谱条件进行了优化,选定条件为烟丝样品量为3 g,30℃下正己烷超声萃取30 min,HP-5MS色谱柱分离,质谱EI电离,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所测成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线性拟合良好(相关系数r^(2)>0.99),检出限范围为0.04~0.07μg/mL,定量限范围为0.13~0.23μg/mL,平均回收率为89.5%~95.7%,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1%。对同一生产批次和不同生产批次烟丝中的5种标记物的含量进行基于主成分分析和空间核密度分析的综合评价,可以简单、快速、准确的量化烟丝加香均匀性,对制丝工艺中加香准确性和均匀性的提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萃取 加香均匀性 成分分析 核密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云南大叶种白茶主要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差异分析
4
作者 张春花 颜学行 +4 位作者 崔廷宏 赵远艳 陶忠 王岳飞 单治国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34-242,共9页
研究不同云南大叶种茶树品种白茶主要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差异。本研究以云抗10号、长叶白毫、雪芽100号、景谷大白茶4个茶树品种制作的白茶为研究对象,检测4种不同大叶种白茶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及其总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研究不同云南大叶种茶树品种白茶主要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差异。本研究以云抗10号、长叶白毫、雪芽100号、景谷大白茶4个茶树品种制作的白茶为研究对象,检测4种不同大叶种白茶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及其总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OH)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清除能力,结合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比较其抗氧化活性。4种云南大叶种白茶间主要化学成分间存在差异,景谷大白茶中水浸出物含量49.40%、茶多酚含量35.87%及酚氨比13.36均极显著高于其他三种(P<0.01);与其他3类白茶相比,景谷大白茶羟基自由基清除率、DPPH自由基清除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都最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感官评分与茶多酚、氨基酸、酚氨比、黄酮、水浸出物等指标相关性不显著(P>0.05),但各主要化学成分间存在相关性,其中茶多酚与黄酮、水浸出物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主要化学成分与抗氧化活性指标间也有一定的相关性,总抗氧化活性与茶多酚、黄酮、水浸出物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景谷大白茶的抗氧化能力和活性成分综合品质高于其余3种白茶样品。本研究初步探明了不同大叶种茶树品种白茶的品质差异及抗氧化活性差异,为云南大叶种白茶抗氧化活性的深入研究和消费者选择合适的云南白茶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大叶种 白茶 感官审评 生化成分 抗氧化活性 相关性分析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和相关分析的土壤肥力和小麦籽粒营养元素综合评价
5
作者 薛志伟 陈杰 +2 位作者 郭海斌 贠超 杨春玲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0-218,共9页
河南省为我国重要的小麦种植区,研究其土壤肥力和小麦籽粒营养含量状况,能够为农田土壤培肥管理和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通过采集和检验分析2020—2022年安阳市和驻马店市典型农田土壤和小麦籽粒样品,测定土壤肥力指标(pH值、有机质、... 河南省为我国重要的小麦种植区,研究其土壤肥力和小麦籽粒营养含量状况,能够为农田土壤培肥管理和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通过采集和检验分析2020—2022年安阳市和驻马店市典型农田土壤和小麦籽粒样品,测定土壤肥力指标(pH值、有机质、全氮、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和小麦籽粒的营养元素(氮、磷、钾、钙、镁、硫、铁、锰、铜、锌、硼、钼、硒)含量,运用主成分和相关分析方法,综合客观评价农田土壤肥力水平和小麦籽粒的营养水平。结果表明,安阳市农田耕层土壤pH值平均值为8.21,有机质和全氮平均含量分别为22.77 g/kg和1.32 g/kg,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17.07、3.53、26.07、218.62 mg/kg;小麦籽粒营养元素氮、磷、钾、铁、锰、铜平均含量分别22.16、3.57、4.15、35.24、36.56、3.35 g/kg,小麦籽粒钙、镁、硫、锌、硼、钼、硒平均含量分别为406.73、1220.60、1616.40、25.80、0.66、0.46、0.03 mg/kg。驻马店市耕层土壤pH值平均值为5.28,有机质和全氮平均含量分别为21.36、1.35 g/kg,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33.27、28.80、60.33、259.49 mg/kg;小麦籽粒营养元素氮、磷、钾、铁、锰、铜平均含量分别22.31、3.67、4.33、38.97、60.33、4.16 g/kg,小麦籽粒钙、镁、硫、锌、硼、钼、硒平均含量分别为355.13、1141.73、1529.60、29.85、0.63、0.18、0.02 mg/kg。总体观察,安阳市农田土壤偏碱性,速效钾含量年际间均值变化幅度很大;驻马店市农田土壤偏酸性,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年际间变化幅度很大。安阳市小麦籽粒营养元素氮、磷、钾、铁、锰、铜、锌含量水平低于驻马店市小麦籽粒水平,钙、镁、硫、硼、钼、硒含量水平高于驻马店市小麦籽粒水平,小麦籽粒营养元素含量年际间变化幅度很小。采用主成分分析将土壤肥力指标提取为2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以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贡献大,pH值载荷较高但为负向影响;第2主成分以有机质、全氮、速效钾贡献大。采用主成分分析将小麦籽粒营养元素指标提取为4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以铁、锰、铜、锌、钼元素贡献大,第2主成分以钙、硒元素贡献大,第3主成分以氮、磷、钾、镁、铁、钼元素贡献大,第4主成分以钾、硫、硼元素贡献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农田土壤pH值降低会抑制小麦籽粒钙、镁、钼元素的吸收,促进小麦籽粒锰、铜元素的吸收;农田土壤肥力指标与小麦籽粒营养元素含量变化存在复杂的促进和抑制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肥力 小麦籽粒 营养元素 成分分析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成分分析方法识别和评价碳酸盐岩有效储层
6
作者 徐文圣 孙耀玺 +2 位作者 刘奇广 庞雄奇 张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6,共12页
塔西南拗陷柯克亚地区卡拉塔尔组为碳酸盐岩储层,其孔隙裂缝系统决定着油气的富集程度,应用单一测井参数识别和评价孔缝系统非常困难且效果差。为此,以主成分分析方法为核心,在损失很少信息条件下,将多个成分耦合后并在保证数据信息丢... 塔西南拗陷柯克亚地区卡拉塔尔组为碳酸盐岩储层,其孔隙裂缝系统决定着油气的富集程度,应用单一测井参数识别和评价孔缝系统非常困难且效果差。为此,以主成分分析方法为核心,在损失很少信息条件下,将多个成分耦合后并在保证数据信息丢失最小的原则下提出了一种基于常规测井数据资料对碳酸盐岩孔隙裂缝系统储集空间解释与评价的新方法,对未实施成像测井区域实现储层纵向高密度孔隙裂缝系统联合量化分析与评价。研究利用声波测井、密度测井、中子测井、深侧向测井及浅侧向测井等测井资料,结合研究区实测孔渗数据及压汞测试等数据,建立塔西南柯克亚地区次生孔隙裂缝储层解释数学模型,量化表征碳酸盐岩孔隙裂缝系统储集空间。结果表明,柯克亚卡拉塔尔组孔隙裂缝储层解释模型的识别结果与成像测井解释结果吻合率较高,可达73%,表明该方法有效,研究结果可为致密碳酸盐岩油气藏的高效勘探提供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碳酸盐岩 孔隙裂缝系统 成分分析 储集空间识别 卡拉塔尔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高粱RIL群体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
7
作者 段有厚 张旷野 +2 位作者 赵泽阳 赵家铭 卢峰 《中国糖料》 2025年第3期11-19,共9页
【目的】为选育甜高粱理想综合性状突破性新种质资源,对以甜高粱品系‘RIO’和恢复系‘LR625’为亲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群体及其6个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甜高粱... 【目的】为选育甜高粱理想综合性状突破性新种质资源,对以甜高粱品系‘RIO’和恢复系‘LR625’为亲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群体及其6个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甜高粱RIL群体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RIL群体中6个农艺性状的变异丰富,不同性状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显著相关或显著负相关,相关关系复杂。通过主成分分析确定了3个公共因子,其中单株生物产量、株高和茎秆含糖率为主要影响因子,依据综合评价得分,在76份材料中筛选出8个优异的甜高粱后代家系。并根据聚类分析将76份材料划分为3个类群,其中类群Ⅱ中的7份材料具有较高的育种价值。【结论】聚类分析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在类群Ⅱ中选择出了株高、单株生物产量和茎秆含糖率更为优异的家系59、67、42、60、38和64等甜高粱种质资源,本研究可为甜高粱种质资源后代选择综合评价和甜高粱杂交育种的选择运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农艺性状 相关关系 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与系统动力学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以庆阳市为例
8
作者 汪倩 袁波 +2 位作者 吴剑 刘文士 吴雁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1-59,共9页
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相关研究缺失,亟待填补以支撑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以油气资源城市庆阳市为例,其油气开发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结合庆阳市实际,融合动静评价法构建油气开发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估体系,... 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相关研究缺失,亟待填补以支撑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以油气资源城市庆阳市为例,其油气开发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结合庆阳市实际,融合动静评价法构建油气开发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估体系,在静态评估中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追溯历史变化并分析关键影响因素,动态评估则是采用系统动力学提出了4种优化方案,并对庆阳市2022—2035年水资源承载力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2012—2022年,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资源利用和生态建设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庆阳市水资源承载力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年均下降幅度为18.78%;考虑节水、治污、经济调节等方面形成综合发展方案,认为可通过采取供需双向调整策略缓解水资源压力。研究成果可为庆阳市水资源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评估体系 动静评价法 成分分析 系统动力学 水资源调控 庆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花菜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
9
作者 高晶霞 裴红霞 +1 位作者 席维娜 谢华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33-35,共3页
以国内主栽的黄花菜品种马莲、沙苑、大乌嘴等11个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各品种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以11个不同品种的黄花菜生物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等指标... 以国内主栽的黄花菜品种马莲、沙苑、大乌嘴等11个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各品种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以11个不同品种的黄花菜生物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等指标为评价对象,对其所有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宁夏干旱区土壤及气候条件下,黄花菜品种高山1号、台东6号、四月白、大乌嘴、四月花、沙苑生物量积累较多,植株长势好,对当地气候条件适应性强,适合宁夏干旱区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菜 农艺性状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和隶属函数分析的大豆种质资源耐盐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7
10
作者 袁宇婷 张晓燕 +5 位作者 吴谷丰 黄璐 袁星星 陈新 刘晓勇 薛晨晨 《大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2,I0011-I0014,共15页
为筛选出耐盐性较强的大豆种质资源用于盐碱地开发利用,本研究以287份大豆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在100 mmol·L^(-1)NaCl溶液下进行萌发期和苗期耐盐性鉴定,并利用主成分和隶属函数分析对大豆苗期的7个耐盐性相关指标(相对SPAD值、相... 为筛选出耐盐性较强的大豆种质资源用于盐碱地开发利用,本研究以287份大豆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在100 mmol·L^(-1)NaCl溶液下进行萌发期和苗期耐盐性鉴定,并利用主成分和隶属函数分析对大豆苗期的7个耐盐性相关指标(相对SPAD值、相对株高、相对根长、相对地上部鲜重、相对根鲜重、相对地上部干重和相对根干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萌发期依据盐害指数筛选出1级耐盐种质69份,2级耐盐种质83份。苗期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对大豆材料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将287份材料分成5类:高度耐盐种质40份,耐盐种质104份,中度耐盐种质68份,盐敏感种质72份,高度盐敏感种质3份。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了大豆苗期耐盐性评价的数学模型,筛选出相对地上部鲜重、相对根长、相对根干重以及相对SPAD值4个性状指标,可作为大豆苗期耐盐性的评价指标,进一步验证表明模型预测性较好(R^(2)=0.976,P<0.001)。通过对萌发期和苗期大豆耐盐性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出萌发期与苗期均为1级耐盐的材料7份:S39(铜山白荚壳)、S149(栖霞青豆)、S154(南京高香豆)、S228(徐8107)、S262(贡豆19)、S270(ZDD 23409)以及S281(ZDD 37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耐盐性 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 综合评价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不同品种甘薯淀粉与粉条品质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5
11
作者 罗密 尹旺 +4 位作者 邓仁菊 关郁芳 潘牧 吴巧玉 付梅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6-257,共12页
为科学评价不同品种甘薯淀粉品质,并建立甘薯淀粉品质评价体系,以10个淀粉型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淀粉组成、粒径、分子聚合度、热力学特性、糊化特性和粉条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研究不同甘薯品种淀粉性质的差异,并且运用相关性分... 为科学评价不同品种甘薯淀粉品质,并建立甘薯淀粉品质评价体系,以10个淀粉型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淀粉组成、粒径、分子聚合度、热力学特性、糊化特性和粉条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研究不同甘薯品种淀粉性质的差异,并且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淀粉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淀粉各项品质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由相关性分析发现各淀粉性质指标之间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并且粉条品质主要与淀粉组成、粒径以及分子聚合度密切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从28个指标中提取了7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6.761%,能够反映原指标的大部分信息。10个甘薯品种淀粉品质指标综合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渝薯198、商薯19、渝薯50、渝薯15、齐宁19、黔薯11、徐薯22、苏薯28、徐薯37、鄂薯6号。聚类分析将10个甘薯品种分为五类,其中第Ⅲ类的商薯19,淀粉粒径较大,回生值较高,粉条断条率较低,弹性较好,该品种适宜用作粉条加工。渝薯198综合得分最高,粉条咀嚼性较好,但是烹煮损失较高、硬度较大;鄂薯6号、苏薯28和徐薯37综合得分较低,粉条品质较差,不适宜用作粉条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淀粉品质 粉条 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粳稻耐盐相关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康民泰 杜孝敬 +5 位作者 张燕红 文孝荣 唐福森 赵志强 袁杰 王奉斌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3,共5页
为构建一套针对西北粳稻的耐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筛选适合新疆盐渍区种植的水稻品种,本研究采用0.5%盐胁迫处理,对18份来自新疆的粳稻材料进行了10项表型指标的测定。在评价过程中,我们采用各单项指标的耐盐系数作为主要评价依据,并... 为构建一套针对西北粳稻的耐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筛选适合新疆盐渍区种植的水稻品种,本研究采用0.5%盐胁迫处理,对18份来自新疆的粳稻材料进行了10项表型指标的测定。在评价过程中,我们采用各单项指标的耐盐系数作为主要评价依据,并综合运用了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以全面评估这些材料的耐盐性。结果表明,在盐胁迫环境下,参试材料的单穗质量、叶面积、每穗实粒数和每穗总粒数之间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我们成功地将盐胁迫下的10项指标简化为4个相互独立且信息量丰富的主成分,这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76.19%;依据参试材料的综合评价值D进行聚类分析,最终将18份参试材料划分为三类:不耐盐材料,占比11.11%;中等耐盐材料,占比61.11%;耐盐材料,占比27.78%,具体包括SD-12、SD-17、SD-16、SD-13、SD-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耐盐性 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聚类分析的山区果园土壤肥力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会来 马嘉伟 +2 位作者 柳丹 孔海民 钱建平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97-1111,共15页
[目的]以浙南地区典型果园为研究对象,全面调查土壤肥力状况,为果园土壤管理和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丽水市莲都区桃、柑橘、杨梅和枇杷四种主要类型果园进行土壤采集分析,选取土壤容重、pH、阳离子交换量、水溶性盐总量和有... [目的]以浙南地区典型果园为研究对象,全面调查土壤肥力状况,为果园土壤管理和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丽水市莲都区桃、柑橘、杨梅和枇杷四种主要类型果园进行土壤采集分析,选取土壤容重、pH、阳离子交换量、水溶性盐总量和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镁、有效硫、铁、锰、铜、锌含量16项指标,对土壤养分丰缺状况进行诊断,采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法比较四种果园土壤的肥力差异。[结果]四种果园土壤均呈强酸性,部分果园土壤具有盐渍化倾向。四种果园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处于中、高等级。所有果园土壤交换性钙、镁,有效硫、铁、锰、铜和锌均能满足果树生长的需求,部分枇杷园出现锰和铜缺乏。以主成分综合得分为评价标准,土壤肥力综合得分依次为:枇杷园>柑橘园>桃园>杨梅园。按照系统聚类分析,枇杷园和桃园土壤肥力质量为第一等;杨梅园土壤肥力质量为第二等;柑橘土壤肥力质量为第三等。[结论]研究区内枇杷园和桃园土壤肥力质量较高,柑橘园土壤肥力质量较低。土壤酸化严重,部分果园存在土壤盐渍化倾向,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元素极为丰富,部分果园出现中微量元素缺乏现象。在果园管理过程中,应增加有机肥投入,减少酸性化学肥料施用,重视中微量元素肥料施用;施用生石灰或土壤调理剂中和土壤酸性;选择合适肥料品种,减少盐分离子的累积,从而提升果园土壤肥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 土壤肥力 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科学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不同辣椒资源农艺和品质性状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3
14
作者 任朝辉 何建文 +2 位作者 田怀志 田浩 廖卫琴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58,共9页
为了探索不同辣椒资源的综合品质,对20份种质资源的14个性状进行差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辣椒资源之间的各性状指标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为11.63%~63.15%;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之间呈显著相关性;主成分... 为了探索不同辣椒资源的综合品质,对20份种质资源的14个性状进行差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辣椒资源之间的各性状指标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为11.63%~63.15%;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之间呈显著相关性;主成分分析提取出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4.488%;聚类分析将参试资源分为3种类型,以贵州大众口味的饮食习惯来看,第Ⅰ类适用于加工糟辣椒、油辣椒和煳辣椒面,第Ⅱ类适用于鲜食以及加工糟辣椒、油辣椒和煳辣椒面,第Ⅲ类适用于辣味调味品。试验结果为辣椒资源的挖掘利用和优良品种的选育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及聚类分析的板栗品质综合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于艳奇 杨明源 +4 位作者 吕春茂 白绍赐 张群芳 邹晨阳 姜晗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0-291,共12页
为建立一种适宜的板栗资源果实品质评价方法,本研究以25个板栗品种为研究对象,选取21项品质指标进行测定,通过主成分分析结合相关性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的方法筛选影响板栗品质的核心评价指标,基于熵权法对核心指标赋予权重,并建立灰... 为建立一种适宜的板栗资源果实品质评价方法,本研究以25个板栗品种为研究对象,选取21项品质指标进行测定,通过主成分分析结合相关性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的方法筛选影响板栗品质的核心评价指标,基于熵权法对核心指标赋予权重,并建立灰色关联度评价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板栗多项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多个指标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确立了水分、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含量的比值(Ratio of amylose to amylopectin,AA)、总黄酮、好果率、果形指数、硬度、可溶性糖和还原糖为核心指标,熵权法计算核心指标的权重分别为14.08%、14.64%、15.64%、7.74%、9.41%、9.11%、18.90%、10.48%。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丹栗1号、丹东9113和qX-005综合品质列前三位。经聚类分析将25个品种板栗分为4类,第一类板栗适宜开发功能性饮品;第二类板栗适合取仁加工,制作罐头、果脯等产品,或加工成板栗粉用于面包、饼干等产品的制作;第三类板栗可作为优质的食品原料;第四类板栗适宜炒食,也适宜作为直售坚果。本研究结果为板栗优质资源筛选及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也为各品种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成分分析 熵权法 灰色关联度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11个紫苏品系引种表现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崔新晓 宫慧慧 +5 位作者 李艳丽 王欣 董玉岭 张秀荣 陈莹 赵军胜 《中国种业》 2025年第3期98-104,共7页
为加强紫苏种质资源利用,筛选适宜山东省种植的优异种质资源,搜集了来源于上海、甘肃、贵州等地的11个紫苏品系进行引种筛选,对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并根据主成分综合评分对11个紫苏品系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 为加强紫苏种质资源利用,筛选适宜山东省种植的优异种质资源,搜集了来源于上海、甘肃、贵州等地的11个紫苏品系进行引种筛选,对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并根据主成分综合评分对11个紫苏品系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株高与茎粗、地上部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株分枝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总穗数与地上部生物量、单株籽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单株籽粒重与株高、茎粗、单株分枝数、地上部生物量呈正相关,与主茎节数、穗长呈负相关。采用各主成分与指标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对各主成分进行综合分析,综合主成分得分排名前3位的品系为ZGSZ0177、ZGSZ0431、ZGSZ0105,ZGSZ0105品系单株总穗数较多,地上部生物量、单株籽粒重、鲜叶重量较高;ZGSZ0177、ZGSZ0431品系生育期长,株高、地上部生物量较高,穗长较长,单株分枝数较多。以上3个紫苏品系可作为重点改良的具有育种利用价值的优异种质资源进行深入研究和创新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品系 引种 农艺性状 成分分析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主成分含噪密度聚类与综合关联分析的混合非侵入式负荷辨识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荣伟 唐晓杰 +4 位作者 李龙 徐晓东 洪洲 张雪 吕干云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1-410,共10页
为了提高电力负荷监控的准确性,研究融合主成分含噪密度聚类(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 with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DBSCAN)的混合非侵入式负荷辨识方法。首先,针对原始负荷特征维度较... 为了提高电力负荷监控的准确性,研究融合主成分含噪密度聚类(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 with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DBSCAN)的混合非侵入式负荷辨识方法。首先,针对原始负荷特征维度较高的问题,采用主成分分析算法对原始特征数据降维,构建负荷特征模板库,同时,获取负荷电流波形,构建负荷电流模板库。其次,采用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对负荷特征模板库内的样本进行非监督聚类,提取各聚类簇中心。然后,计算待辨识负荷与各特征模板库聚类中心的欧式距离,完成负荷特征匹配,并计算待辨识负荷的电流波形与电流模板库内各电流波形的综合关联度,完成负荷电流波形匹配。最后,混合两次匹配结果,综合判断待辨识负荷,从而实现高可靠辨识。基于用电数据测试数据集的仿真结果显示,该方法各项指标均超过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非侵入式负荷辨识 成分分析 特征降维 DBSCAN聚类 综合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的石窟砂岩风化程度评估
18
作者 黄继忠 赵杰 +3 位作者 程远 甘志鑫 胡金帅 张悦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42,共15页
砂岩质石窟是典型的石窟类型之一,在长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双重作用下,均面临不同程度的风化问题.已有研究多采用单项检测技术评估石窟砂岩的风化程度,但单项指标往往难以全面反映真实的风化状况.为克服这一局限性,开展了不同环境下... 砂岩质石窟是典型的石窟类型之一,在长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双重作用下,均面临不同程度的风化问题.已有研究多采用单项检测技术评估石窟砂岩的风化程度,但单项指标往往难以全面反映真实的风化状况.为克服这一局限性,开展了不同环境下的模拟风化试验,制备了不同风化程度的砂岩样品,并选取质量、超声波速、磁化率和化学元素含量等多个指标,分别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基于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和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从主观和客观两个层面分别对石窟砂岩的风化程度进行多指标综合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风化类型和程度的砂岩样品,AHP和PCA方法获得的综合风化程度评分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与单项检测指标相比,所提出的综合评价方法与砂岩的实际风化进程呈现更强的相关性,为石窟砂岩风化程度的精确评估提供了可靠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窟砂岩 无损检测 风化评估 层次分析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的谷子营养品质综合评价
19
作者 张爱琴 郭斌 +4 位作者 柳利龙 李旭华 王青 徐瑞 张环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9,共12页
为了探究甘肃省中部地区不同谷子品种营养成分含量特征,建立谷子营养品质评价体系,筛选营养品质优良的谷子品种,以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种植的10个谷子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基本营养成分(水分、灰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粗脂肪、淀粉、... 为了探究甘肃省中部地区不同谷子品种营养成分含量特征,建立谷子营养品质评价体系,筛选营养品质优良的谷子品种,以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种植的10个谷子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基本营养成分(水分、灰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粗脂肪、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及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功能营养成分(黄酮、总酚和粗多糖含量)和矿物元素(Zn、Mn、Cu、Fe、Ca、Mg、Se含量)等19个营养品质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谷子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0个谷子品种中,除水分含量外,其他18个营养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变异系数介于1.58%~103.46%,说明不同谷子品种单一营养品质指标间的差异较大。通过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确定了蛋白质、直链淀粉、粗多糖、镁(Mg)、硒(Se)和锌(Zn)含量可作为评价谷子营养品质的核心指标。基于主成分分析建立了谷子营养品质评价模型,并依据营养品质综合得分获得排名前3位的谷子品种分别为陇谷23(M-8)、陇谷029(M-10)、陇谷032(M-9),与隶属函数法评价结果一致,说明这3个谷子品种营养品质较好;聚类分析将10个谷子品种分为3类,其中第Ⅱ类包括M-8和M-9,营养品质表现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营养品质 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法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盐焗鸡综合品质评价模型构建
20
作者 陈超 韩佳晶 +4 位作者 李明宇 姚晶 王振宇 张德权 张春江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25,共6页
以广东产的6种经典盐焗鸡产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品质指标构建评价模型,旨在建立一套能够直观且客观评价盐焗鸡感官品质的综合性模型。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气味活度值法,筛选出11种关键风味物质,结合蛋白质、水... 以广东产的6种经典盐焗鸡产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品质指标构建评价模型,旨在建立一套能够直观且客观评价盐焗鸡感官品质的综合性模型。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气味活度值法,筛选出11种关键风味物质,结合蛋白质、水分、脂肪含量等12种理化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盐焗鸡综合品质评价模型。结果显示:筛选出的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0.38%,表明这4个主成分可以很好地代表盐焗鸡品质指标构成的原始信息,以此为基础构建的综合品质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与感官评价结果具有强相关性,此模型计算评分得到的综合评价分级结果与感官评价分级结果基本一致,该模型能够提供一个更为直观和客观的分级依据,使盐焗鸡的品质评价更加客观、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焗鸡 成分分析 综合品质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