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鸡40周龄蛋重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曲亮 马猛 +3 位作者 王克华 沈曼曼 窦套存 郭军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12,16,共4页
本研究以黑羽绿壳蛋鸡(P1)和白来航鸡(P2)为材料,测定P1、P2及其F1、F2代的40周龄蛋重,应用SEA-G4F2软件分析蛋重遗传规律。结果表明,40周龄蛋重为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E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 本研究以黑羽绿壳蛋鸡(P1)和白来航鸡(P2)为材料,测定P1、P2及其F1、F2代的40周龄蛋重,应用SEA-G4F2软件分析蛋重遗传规律。结果表明,40周龄蛋重为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E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0.4307,多基因遗传率为0.0254,主基因的遗传率远大于多基因的遗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周龄蛋重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穗长和穗粗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张怀胜 陈士林 +1 位作者 王铁固 马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6-9,共4页
以PH6WC/7873(组合I)和MX002/MS001(组合Ⅱ)的6个世代P1、P2、F1、B1、B2、F2为材料,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研究玉米穗长和穗粗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规律。结果表明,两个组合穗长的遗传都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 以PH6WC/7873(组合I)和MX002/MS001(组合Ⅱ)的6个世代P1、P2、F1、B1、B2、F2为材料,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研究玉米穗长和穗粗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规律。结果表明,两个组合穗长的遗传都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组合I的穗粗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组合Ⅱ的穗粗符合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型。组合I穗长的多基因3个分离世代的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7.5%、51.1%和61.9%。组合Ⅱ穗长的多基因3个分离世代的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4%、66%和56%。组合I穗粗3个分离世代的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7%、63%和67%。组合Ⅱ穗粗3个分离世代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5%、2.1%和47.4%,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39.9%、45.1%和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穗长 穗粗 基因-多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回交世代鉴定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被引量:5
3
作者 盖钧镒 王建康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12-113,共2页
主多基因性状在分离世代中表现出多峰或偏态现象,具有混合分布的特征。本文利用混合分布理论提出从回交世代鉴定主基因的存在并估计其遗传效应的统计分析方法。利用所提出的方法可鉴别主基因的存在并估计其遗传效应和方差等遗传参数。
关键词 回交世代 数量性状 基因多基因 混合遗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主要生化品质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
4
作者 樊美玉 王成永 +5 位作者 梁风建 李进 姜春姣 孙昊杰 张明君 王传堂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7-163,共7页
以普通油酸高油品种HFLS与高油酸品种(系)花育665、花育668和FB4为亲本配置杂交组合,通过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方法分析4个组合F2代群体的花生含油量、蛋白质、脂肪酸含量等品质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显示,大部分组合的F2... 以普通油酸高油品种HFLS与高油酸品种(系)花育665、花育668和FB4为亲本配置杂交组合,通过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方法分析4个组合F2代群体的花生含油量、蛋白质、脂肪酸含量等品质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显示,大部分组合的F2代群体在不同生化品质性状上均表现出广泛的遗传变异,其中含油量、蛋白质、长链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变异系数较小,在4.1%~10.4%之间;油酸、棕榈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变异系数在13.9%~36.6%之间,6个生化品质性状均呈连续分布,符合数量性状分布特征。经遗传分析可知,不同组合的F2代群体在不同生化品质性状上遗传模型不尽相同,但都由2对主基因控制,且含油量均表现为加性效应;组合C2108在含油量上,主基因遗传率最高,为97.42%;在蛋白质含量上,组合C2105、C2106、C2108的主基因遗传率较高,皆在90.56%以上;对于油酸、棕榈酸、长链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多数组合的F2代群体最适遗传模型为2MG-ADI,即2对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效应,表现为部分显性且主基因间均有互作,主基因遗传率在80.97%~97.22%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基因+多基因 含油量 蛋白质 脂肪酸 遗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数量性状的单性状选择模型 被引量:2
5
作者 罗凤娟 董晓萌 +1 位作者 袁志发 郭满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90-196,202,共8页
【目的】分别估计分离世代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中的多基因效应方差和环境方差,为育种工作者提供一种简单易行的单性状选择方法。【方法】利用正态分布的极限误差,将混合正态分布数据划分到多个单一正态分布对应的区间,每一区... 【目的】分别估计分离世代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中的多基因效应方差和环境方差,为育种工作者提供一种简单易行的单性状选择方法。【方法】利用正态分布的极限误差,将混合正态分布数据划分到多个单一正态分布对应的区间,每一区间代表一种主基因型,采用有重复观测数据的单因素多元方差分析方法,分别估计各主基因型间的主基因效应协方差阵、多基因效应协方差阵和环境协方差阵,然后结合混合正态分布中各成分分布的比例,计算该数量性状的表型方差、遗传方差、环境方差和遗传力等遗传参数,并进行实例分析。【结果】在相同选择强度下,遗传效率为110.3760%,较作为单一正态分布的普通数量性状选择效率提高了10.3760%。当选择强度i=0.5时,遗传增益GS=28.41。【结论】应用建立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数量性状单性状选择模型计算,遗传效率有很大提高,表明该方法具有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性状 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 AIC准则 EM算法 遗传增益 单性状选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稻曲病抗性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 被引量:65
6
作者 李余生 朱镇 +2 位作者 张亚东 赵凌 王才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728-1733,共6页
稻曲病是由稻曲病菌引起的水稻真菌病害,目前已上升为我国水稻主要病害之一,探明水稻稻曲病的抗性遗传机制对制定抗病育种策略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研究以病情指数为指标,利用高效引发稻曲病人工接种方法对来自抗病亲本IR28(籼稻)与感... 稻曲病是由稻曲病菌引起的水稻真菌病害,目前已上升为我国水稻主要病害之一,探明水稻稻曲病的抗性遗传机制对制定抗病育种策略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研究以病情指数为指标,利用高效引发稻曲病人工接种方法对来自抗病亲本IR28(籼稻)与感病亲本大关稻(粳稻)组合的亲本及其衍生的F10代重组自交系群体(RIL)进行抗病性评价,采用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抗性的遗传模型进行判别与遗传参数的估计。结果表明,水稻稻曲病抗性的遗传除受主基因控制外还受多基因的影响,符合E-1-3遗传模型,即2对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2对主基因间表现为等加性作用,加性效应为11.41;主基因遗传率为76.67%,多基因遗传率为22.86%,抗性遗传存在明显的主基因效应。提示抗稻曲病育种时不仅要考虑主基因对抗病性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基因对抗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曲病抗性 遗传 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自交家系群体4对主基因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3
7
作者 王金社 李海旺 +1 位作者 赵团结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1-201,共11页
主基因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方法是基于数量性状表型数据的统计遗传分析方法,该方法适于育种工作者利用杂种分离世代的数据对育种性状的遗传组成做出初步判断,制订相应的育种策略,也可用以校验QTL定位所揭示的性状遗传组成。重... 主基因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方法是基于数量性状表型数据的统计遗传分析方法,该方法适于育种工作者利用杂种分离世代的数据对育种性状的遗传组成做出初步判断,制订相应的育种策略,也可用以校验QTL定位所揭示的性状遗传组成。重组自交家系群体(RIL)是一种永久性群体,可以进行有重复的比较试验,适合于环境影响较大的复杂性状的遗传研究。本研究以RIL群体为对象,将遗传模型拓展到4对主基因,建立相应的分离分析方法。新构建的模型共包括4对主基因和4对主基因加多基因两类共15个遗传模型,通过极大似然法和IECM算法估算各种模型的分布参数,由AIC值和一组适合性测验选取最佳遗传模型,再由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的遗传参数。通过模拟实验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验证,模拟群体中一阶遗传参数的估计值与设定值之间有很好一致性。以大豆科丰1号×南农1138-2构成的RIL群体及其亲本棕榈酸含量的遗传(I-1模型,即4对加性-上位性主基因和加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为例,说明该方法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自交家系群体(RIL) 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 分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食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被引量:46
8
作者 李纪锁 沈火林 石正强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8-462,共5页
选择2个番茄红素含量显著不同的鲜食番茄品系,通过P1、P2、F1、F2、B1和B2六世代联合分析法,研究分析了番茄红素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番茄红素的遗传符合一个主基因和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主基因遗传力在B1、B2和F2分别为6.85%... 选择2个番茄红素含量显著不同的鲜食番茄品系,通过P1、P2、F1、F2、B1和B2六世代联合分析法,研究分析了番茄红素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番茄红素的遗传符合一个主基因和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主基因遗传力在B1、B2和F2分别为6.85%、34.78%和58.33%,多基因遗传力在B1、B2和F2分别为58.48%、30.69%和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番茄红素 基因-多基因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烤烟CMV抗性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陈小翠 代帅帅 +7 位作者 张兴伟 蒋彩虹 任民 程立锐 付宪奎 王元英 张志明 杨爱国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78-1286,共9页
以高抗CMV的烤烟品种台烟8号为母本(P1),以高感CMV的烤烟品种NC82为父本(P2),在2个不同的时间环境下构建P1、P2、F1和F24个世代群体,在植株不同生长时期进行CMV病害鉴定。运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 以高抗CMV的烤烟品种台烟8号为母本(P1),以高感CMV的烤烟品种NC82为父本(P2),在2个不同的时间环境下构建P1、P2、F1和F24个世代群体,在植株不同生长时期进行CMV病害鉴定。运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该世代群体的CMV抗性进行联合分析。结果表明,在温室环境中,苗期和成株期鉴定CMV抗性遗传都符合E1模型,即由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控制,主基因遗传率分别是37.11%、57.76%;在大田环境中,苗期抗性鉴定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C0),多基因遗传率为26.86%,而成株期鉴定属于2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E2),主基因遗传率为36.57%。研究表明,由于植物抗性基因的表达具有时空性,台烟8号对CMV的抗性遗传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具有一定的差异;但随着植株的生长,抗性遗传趋于稳定,在成株期时,2个不同的环境均表现为2对主基因+多基因控制,所以对烤烟CMV抗性品种选育和改良要以主基因为主,同时注重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CMV抗性基因 基因+多基因 遗传模型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量性状主-多基因混合遗传的P_1、P_2、F_1、F_2和F_(2∶3)联合分析方法 被引量:77
10
作者 王建康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651-659,共9页
本文提出利用亲本P_1和P_2、杂种F_1,F_2和F_(2∶3)五世代联合分析数量性状主基因和多基因遗传的统计方法,共建立可供选择的单基因遗传、多基因遗传以及一个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三类11个遗传模型;AIC信息准则用于选择最适遗传模型,通... 本文提出利用亲本P_1和P_2、杂种F_1,F_2和F_(2∶3)五世代联合分析数量性状主基因和多基因遗传的统计方法,共建立可供选择的单基因遗传、多基因遗传以及一个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三类11个遗传模型;AIC信息准则用于选择最适遗传模型,通过适合性检验对所选择的遗传模型做进一步检验;以D类模型为例,给出参数估计EM过程的一般步骤。以邳县天鹅蛋(P_1)和1138—2(P_2)杂交组合为例,分析了大豆抗豆秆黑潜蝇性状的遗传,发现该性状符合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式,主基因的加显性效应分别为-1.86和-1.64,F_2世代主基因的遗传率为43.84%,F_(2∶3)家系世代主基因的遗传率为88.59%,F_2群体的抗感分界线为11≤x≤12,F_(2∶3)群体的抗感分界线为10.6≤x≤1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性状 基因 多基因混合 遗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抗食心虫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的五世代联合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赵桂云 王继安 +2 位作者 李文滨 滕卫丽 韩英鹏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1-304,共4页
为探究大豆抗食心虫遗传规律,以高产感虫材料1068和抗源材料8004的5个世代(P1、P2、F1、F2、F2∶3)为材料,应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研究了大豆抗食心虫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大豆抗食心虫遗传最适模型为D-0模型,即大豆抗食心虫... 为探究大豆抗食心虫遗传规律,以高产感虫材料1068和抗源材料8004的5个世代(P1、P2、F1、F2、F2∶3)为材料,应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研究了大豆抗食心虫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大豆抗食心虫遗传最适模型为D-0模型,即大豆抗食心虫遗传受一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食心虫 基因-多基因 五世代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DH群体盐胁迫下苗高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模型遗传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苏展 程海涛 +3 位作者 郭玉华 曹宏 张伟伟 付飞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0-213,共4页
为了阐明盐胁迫下水稻苗高的遗传特点,利用两个籼粳杂交的DH群体,在0.40 mmol/L NaCl胁迫下,采用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对盐胁迫下水稻苗高遗传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盐胁迫下的苗高受两对主效基因控制,... 为了阐明盐胁迫下水稻苗高的遗传特点,利用两个籼粳杂交的DH群体,在0.40 mmol/L NaCl胁迫下,采用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对盐胁迫下水稻苗高遗传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盐胁迫下的苗高受两对主效基因控制,两个DH群体的两对主基因分别表现为互补作用和累加作用,主基因的遗传力分别为28.56%和50.28%,微效多基因的遗传力为42.54%和29.94%,剩下的由环境决定。由两个DH群体主基因和多基因的遗传力表现和群体分离程度可知,DH-2群体更适合进行下一步耐盐基因的定位克隆。在选择遗传分析群体时,可以把群体亲本间的基因型差异和群体表现的极值范围作为一定的指示向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盐胁迫 苗高 遗传规律 DH群体 基因-多基因混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交自交系(BIL)群体4对主基因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金社 赵团结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8-206,共9页
主基因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是用于分析数量性状表型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该方法便于育种工作者利用杂种分离世代的数据对育种性状的遗传组成初步判断,制定相应的育种策略,也可用于校验QTL定位所揭示的数量性状的性状遗传组成。回交自交... 主基因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是用于分析数量性状表型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该方法便于育种工作者利用杂种分离世代的数据对育种性状的遗传组成初步判断,制定相应的育种策略,也可用于校验QTL定位所揭示的数量性状的性状遗传组成。回交自交系(BIL)群体是永久性群体,可以进行有重复的比较试验,适用于受环境影响较大的复杂性状的遗传研究。本研究以BIL群体为对象构建了4对主基因、主基因加多基因分离分析方法的遗传模型,包括2类11个遗传模型。利用基于IECM(iterative expectation conditional maximization)算法的极大似然分析方法估算各个混合遗传模型中的分布参数,用AIC值和一组适合性测验结果选取最优模型,并从入选模型的分布参数通过最小二乘法估计遗传参数。由1个模拟的随机区组试验对模型进行验证,模拟群体中遗传参数的估计值与设定值之间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利用本文建立的模型重新分析大豆回交自交系群体(Essex×ZDD2315)及其亲本对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1号生理小种的抗性数据后发现4对主基因模型优于原报道的3对主基因模型,说明本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交自交家系群体(BIL) 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 分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瓜白粉病抗性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田丽波 商桑 +2 位作者 李丹丹 司龙亭 杨衍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40-1645,共6页
通过统计苦瓜白粉病的病情指数,研究白粉病抗性的遗传规律。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离分析法对抗病品系04-17-3和感病品系25-1杂交组合的P1、P2、F1、F2、B1和B2共6个世代群体抗白粉病遗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苦瓜对白粉病的抗... 通过统计苦瓜白粉病的病情指数,研究白粉病抗性的遗传规律。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离分析法对抗病品系04-17-3和感病品系25-1杂交组合的P1、P2、F1、F2、B1和B2共6个世代群体抗白粉病遗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苦瓜对白粉病的抗性遗传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E-1),抗病对感病为不完全隐性;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均为-12.00;2对主基因分别具有正向部分显性和正向超显性作用,加性效应值均大于其显性效应值,上位性效应值(i+jab+jba+l)为负值。从遗传率上看,回交世代和F2的主基因的值分别为55.14%、43.56%和95.22%,多基因的值分别为16.10%、26.57%和0,环境变异在4.78%~29.87%间。主基因和多基因共同决定了苦瓜对白粉病的抗性,以主基因遗传为主,同时还受到环境变异的部分影响。在白粉病抗性育种过程中,应注意利用加性效应,选用白粉病抗性基因较多的材料作为亲本,并在早代进行选择,尤其是F2代主基因选择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 白粉病 基因+多基因 遗传模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棉果枝夹角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马麒 李吉莲 +4 位作者 徐守振 陈红 刘文豪 宁新柱 林海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8-158,共11页
棉花株型结构与栽培模式、机采效率和产量紧密相关,而果枝夹角(fruit branch angle,FBA)是决定棉花株型结构的关键因子之一。探明陆地棉果枝夹角的遗传规律,可为棉花株型遗传育种提供重要指导。本研究以418份不同来源的陆地棉种质资源... 棉花株型结构与栽培模式、机采效率和产量紧密相关,而果枝夹角(fruit branch angle,FBA)是决定棉花株型结构的关键因子之一。探明陆地棉果枝夹角的遗传规律,可为棉花株型遗传育种提供重要指导。本研究以418份不同来源的陆地棉种质资源组成的自然群体为研究对象,利用数显量角器测定果枝夹角大小,开展棉株不同部位果枝夹角的变异度、相关性分析,以及自然群体在不同生态环境下果枝夹角的表型描述统计分析。并以筛选出的果枝夹角极端差异亲本构建的四世代联合群体(P_(1)、P_(2)、F_(1)、F_(2))为研究对象,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方法,对4个世代群体的果枝夹角表型性状进行多世代联合遗传分析,并估测主基因遗传效应与遗传率。表型鉴定分析结果表明,陆地棉自然群体果枝夹角变异系数相对较小,4个环境下的平均变异系数为5.63%,中部果枝(基部起第4-6台)夹角最能够代表陆地棉整株的果枝夹角水平。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表明,控制果枝夹角性状的最佳模型为2对等加性主基因模型,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为3.65,遗传率为90.22%。这说明陆地棉果枝夹角性状主要受主基因控制,且主基因遗传率较高。上述研究结果有助于阐明陆地棉果枝夹角性状的遗传规律,对于陆地棉果枝夹角的分子遗传解析及株型遗传育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果枝夹角 基因 多基因 遗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柞蚕全茧量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徐亮 孟宪民 +3 位作者 戚俐 刘凤云 刘佩锋 姜德富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35-438,共4页
全茧量性状是柞蚕育种的重要指标之一。选择全茧量有显著差异的2个柞蚕品系582(P1)、宽青(P2)为亲本,通过对P1、P2及F1和F2作4家系世代联合分析,研究柞蚕全茧量遗传规律。结果表明:柞蚕全茧量由2对主基因控制,同时存在多基因的修饰作用... 全茧量性状是柞蚕育种的重要指标之一。选择全茧量有显著差异的2个柞蚕品系582(P1)、宽青(P2)为亲本,通过对P1、P2及F1和F2作4家系世代联合分析,研究柞蚕全茧量遗传规律。结果表明:柞蚕全茧量由2对主基因控制,同时存在多基因的修饰作用和性别上的差异,雌性个体符合2对等加性主基因+加显多基因模型,雄性个体符合2对等显性主基因+加显多基因模型;雌、雄个体主基因遗传力分别为49.01%和24.35%,多基因遗传力分别为0.53%和26.47%。柞蚕育种对全茧量的选择应依据性别采用不同的选择方案:雌个体应强化早期选择;雄个体需多代连续选择,并强化后续世代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全茧量 基因-多基因遗传 分离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强雌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宸 崔清志 +1 位作者 陈惠明 田云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769-1773,共5页
利用黄瓜强雌株系S-2-98和雌雄同株系95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共获得6世代群体(P1,P2,F1,F2,B1,B2),通过观察6世代群体的雌花率,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联合分离分析方法 ,对黄瓜强雌性状的遗传模型进行判别与遗传参数的估计。结... 利用黄瓜强雌株系S-2-98和雌雄同株系95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共获得6世代群体(P1,P2,F1,F2,B1,B2),通过观察6世代群体的雌花率,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联合分离分析方法 ,对黄瓜强雌性状的遗传模型进行判别与遗传参数的估计。结果表明:黄瓜强雌性状的遗传除受主基因控制外还受多基因的影响,符合D遗传模型,即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B1、B2、F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50%、68.98%和54.65%,相应的多基因遗传率和环境变异分别为45.67%、11.81%、25.45%和48.83%、19.21%、19.90%,说明黄瓜雌花遗传还受多基因的修饰,同时环境对黄瓜的雌花也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强雌性状 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瓜叶面积RIL群体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高美玲 袁成志 王玉书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6-51,共6页
研究甜瓜叶面积的遗传规律,采用RILs群体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法,在春秋两季,通过叶面积较小甜瓜品系"WI998"与叶面积较大品系"3-2-2"杂交所得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对叶面积遗传特性进行分析。为甜瓜株... 研究甜瓜叶面积的遗传规律,采用RILs群体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法,在春秋两季,通过叶面积较小甜瓜品系"WI998"与叶面积较大品系"3-2-2"杂交所得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对叶面积遗传特性进行分析。为甜瓜株型和高光效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春季叶面积遗传受两对隐性上位主基因、无多基因模型(B_1_5)控制,主基因遗传率为98.93%,多基因遗传率为0;秋季叶面积遗传同样受两对隐性上位主基因、无多基因模型(B_1_5)控制,主基因遗传率为98.15%,多基因遗传率为0。甜瓜叶面积主要受两对隐性上位主基因控制,没有多基因作用,不同季节稳定遗传,同时也受环境变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重组自交系群体 叶面积 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葫芦株型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陈凤真 何启伟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34-40,共7页
选用蔓生和矮生的西葫芦自交系配制q-1×23-4G(组合1)和q-1×A-7(组合2)2个组合,构建P1、F1、P2、B1、B2和F26个家系世代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6个世代群体株型性状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2... 选用蔓生和矮生的西葫芦自交系配制q-1×23-4G(组合1)和q-1×A-7(组合2)2个组合,构建P1、F1、P2、B1、B2和F26个家系世代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6个世代群体株型性状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2个组合的西葫芦株高与叶片数性状遗传均为加性-显性-上位性两对主基因(B-1)遗传模型;2个组合的株高以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而叶片数以加性和显性效应为主;F2的主基因遗传率较高,环境影响相对较小,表明西葫芦株型育种宜早代选择;对西葫芦株型性状的遗传改良,可选择株型紧凑的亲本材料,通过杂交、回交转移主基因,选育株型紧凑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葫芦 株高 叶片数 基因-多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株高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庞欣 郭勤卫 +5 位作者 张婷 刘慧琴 刘佳 俞佳虹 宋秋平 万红建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0-86,共7页
株高是辣椒重要农艺性状之一,直接影响辣椒的抗倒性和丰产性。为明确辣椒株高的遗传规律,以株高较矮的B1-2和株高较高的D50为亲本,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方法对P1、P2、F1、B1、B2和F26个世代的株高进行了遗传分析... 株高是辣椒重要农艺性状之一,直接影响辣椒的抗倒性和丰产性。为明确辣椒株高的遗传规律,以株高较矮的B1-2和株高较高的D50为亲本,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方法对P1、P2、F1、B1、B2和F26个世代的株高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辣椒株高最适合遗传模型符合E-1模型,即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株高的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相等,均为3.4087,显性效应值分别为1.3698和-0.7346。B1、B2和F2分离群体中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34.18%、67.48%、66.45%,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6.84%、12.85%、21.99%。试验结果表明,辣椒株高受主基因和多基因共同控制,受环境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株高 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