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P和Rec-Net的图像隐蔽通信主动防御方法
1
作者 马媛媛 赵颖澳 +2 位作者 张祎 张倩倩 罗向阳 《计算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5-1011,共27页
近年来,隐蔽通信在社交网络中的广泛应用加剧了网络安全风险,使得可靠防御面临新的挑战。在防御方面,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隐写检测等被动防御。然而,目前被动防御存在一些漏洞,一方面,在低负载率下,隐写检测的虚警率和漏检率过高,使得... 近年来,隐蔽通信在社交网络中的广泛应用加剧了网络安全风险,使得可靠防御面临新的挑战。在防御方面,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隐写检测等被动防御。然而,目前被动防御存在一些漏洞,一方面,在低负载率下,隐写检测的虚警率和漏检率过高,使得隐写检测尚未达到百分百正确率,导致无法可靠判别;另一方面,因在社交网络等现实场景中无法获得载密图像的负载率、质量因子和隐写算法种类等先验知识,导致隐写分析人员难以对秘密信息进行定位和提取。因此,隐写检测为主的被动防御无法及时应对实际应用场景。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针对图像隐写的隐蔽通信主动防御方法,使得在通信双方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彻底阻断秘密信息的传输。首先,分析不同噪声模型对载密图像的破坏程度,选取效果最好的椒盐噪声(Salt-and-Pepper noise,S&P)进行秘密信息的破坏,得到噪声图像;其次,通过对中值滤波层和高斯滤波层的原理性分析,发现中值滤波层和高斯滤波层适用于恢复噪声图像质量和破坏秘密信息,基于此,设计一个端到端的图像恢复网络(Recovery Network,Rec-Net),得到高质量的“干净”图像。Rec-Net既维持社交网络通信双方传递图像的视觉效果和秘密信息破坏效果,又不改变图像的存储空间大小;最后,鉴于误码率和清除率准则在未知隐写和完整秘密信息序列等先验知识前提下无法度量主动防御效果,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改变率的隐写主动防御图像评价准则,同时能够快捷准确度量图像中秘密信息破坏的主动防御效果。所提方法不仅对不同隐写的隐蔽通信具有通用性,而且满足社交网络实时性要求。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数据集下,本文方法均具有高秘密信息破坏效果和高图像质量,能够达到100%的防御成功率,阻断社交网络中的隐蔽通信,其中“干净”图像的误码率最高可达到53%。同时,在不同负载率的数据集下,本方法与SC-Net方法和AONet方法进行对比,在秘密信息破坏方面各提升5.61%和0.56%;在图像质量方面各提升4.44%和3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防御 鲁棒隐写 卷积神经网络 S&P噪声 隐蔽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敌方主动防御条件下动态攻击区解算研究
2
作者 葛俊 李浩楠 +2 位作者 李忠超 王腾 张海若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16,共8页
主动防御是一种有效提高飞机空战效能的新型作战技术,是飞机通过主动发射导弹拦截敌方导弹以规避其威胁的过程,传统攻击区模型无法满足主动防御空战下辅助决策依据的解算需求。针对这一问题,从追逃对抗机理出发,建立了一种评价空战决策... 主动防御是一种有效提高飞机空战效能的新型作战技术,是飞机通过主动发射导弹拦截敌方导弹以规避其威胁的过程,传统攻击区模型无法满足主动防御空战下辅助决策依据的解算需求。针对这一问题,从追逃对抗机理出发,建立了一种评价空战决策指标的新模型——敌方主动防御条件下的动态攻击区,并对动态攻击区的内涵进行了分析。首先,基于微分对策理论,建立了一种目标-防御弹-攻击弹博弈对抗模型,并求解出了动态博弈背景下的最优追逃控制策略;然后,根据主动防御过程实际约束,设计了一种基于改进进退法的动态攻击区边界求解策略;最后,选取多种典型态势,对动态攻击区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敌方主动防御条件下的动态攻击区可以准确表征出攻击弹的可发射范围,为空战决策提供了更加明确的定量指导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攻击区 主动防御 微分对策 空战决策 空战对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语义解析的API越权漏洞攻击主动防御方法
3
作者 冯景瑜 潘濛 +1 位作者 王佳林 赵翔 《信息网络安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33-942,共10页
静态化防御机制因特征与语义理解有限,难以应对API越权漏洞的动态隐蔽威胁,主动防御已逐渐成为增强网络安全的有效手段。文章提出一种融合动态语义感知与对抗验证的主动防御方法,有效阻断API越权漏洞攻击威胁;设计一种高效的动态网页爬... 静态化防御机制因特征与语义理解有限,难以应对API越权漏洞的动态隐蔽威胁,主动防御已逐渐成为增强网络安全的有效手段。文章提出一种融合动态语义感知与对抗验证的主动防御方法,有效阻断API越权漏洞攻击威胁;设计一种高效的动态网页爬取策略,以充分获取页面信息,结合 MiniLM 模型分析响应包内容与 URL信息的关联性,实现有效载荷的构造。文章通过微调 BERT 模型对 URL 进行自定义类别划分,以此为基础,采用 Trans-LVD 模型进行页面相似度分析,量化 URL 之间的相似程度,识别可能存在的越权漏洞,实现对网络系统安全漏洞的修补和相关配置,提升系统对未知威胁的适应性与防护能力。最后,在业界工具基准测试下进行实验分析,证明该方法在检测精度、适应性及主动防御能力方面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语义解析 主动防御 越权漏洞 对抗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安全主动防御研究综述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宇 陈一丁 +2 位作者 赵荣 陈明媚 闫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54-2663,共10页
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传统被动的网络安全防御手段已经无法有效应对不断变化的新型网络威胁,不能满足当前网络安全的需求。作为现如今主要网络防御手段,主动防御克服传统防御的诸多缺陷,能够有效应对未知网络活动,展现... 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传统被动的网络安全防御手段已经无法有效应对不断变化的新型网络威胁,不能满足当前网络安全的需求。作为现如今主要网络防御手段,主动防御克服传统防御的诸多缺陷,能够有效应对未知网络活动,展现出很强的优势。从主动防御的发展过程出发,对网络安全主动防御目前存在的主要技术进行了梳理,总结分析了网络安全入侵防护、网络安全入侵检测、网络安全入侵预测、网络安全入侵响应4个层面的主要技术优缺点,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安全主动防御 入侵防护 入侵检测 入侵预测 入侵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联动入侵检测的云服务零信任内网主动防御技术研究
5
作者 李倩倩 张涛 张甜甜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47-151,共5页
为保证云服务零信任内网的安全运行,有效实现攻击防御,提出一种基于联动入侵检测的云服务零信任内网主动防御技术。该技术依据云服务零信任内网架构和其自身的防御机制结构的机制原理,利用密度参数的K-means算法聚类该网络运行数据,感... 为保证云服务零信任内网的安全运行,有效实现攻击防御,提出一种基于联动入侵检测的云服务零信任内网主动防御技术。该技术依据云服务零信任内网架构和其自身的防御机制结构的机制原理,利用密度参数的K-means算法聚类该网络运行数据,感知内网安全态势;依据感知结果通过蜜罐诱捕策略诱捕网络中的攻击者;将模糊约束控制方法和蜜罐诱捕相结合,实现攻击行为的联合处理,完成云服务零信任内网主动防御。结果表明,所提防御技术的内网态势感知效果良好,簇内紧凑度的值均在0.906以上,入侵行为谱值均在±0.5 dB范围内,主动防御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动入侵检测 云服务 零信任内网 主动防御技术 安全态势 蜜罐诱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注意力掩码与特征提取的人脸伪造主动防御
6
作者 王瑜 方贤进 +2 位作者 杨高明 丁一峰 杨新露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04-910,共7页
为了解决人脸图像在未经授权情况下被伪造或篡改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掩码与特征提取的人脸伪造主动防御方法。该方法旨在采取攻击性措施,向图像中加入可干扰伪造模型的对抗样本,从源头上预防图像被伪造,同时提高被保护图像的视觉... 为了解决人脸图像在未经授权情况下被伪造或篡改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掩码与特征提取的人脸伪造主动防御方法。该方法旨在采取攻击性措施,向图像中加入可干扰伪造模型的对抗样本,从源头上预防图像被伪造,同时提高被保护图像的视觉质量。首先,采用改进的梯度下降法生成对抗扰动并将这些扰动添加至原始图像,使原始图像在经过伪造处理后生成模糊的虚假图像;同时,在生成器中增添注意力掩码,以增强关键特征通道,从而降低复杂背景和光照带来的影响;其次,使用VGG16预训练网络提取图像特征,在特征图层面提升对抗图像的视觉质量。在名人人脸属性(CelebA)数据集和Radboud面孔数据库(RaFD)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对StarGAN,所提方法的防御成功率分别达到99.80%和99.63%,生成的对抗图像的视觉质量相较于基于扩频对抗攻击的基准方法在结构相似性(SSIM)上分别提升了30.86%和26.63%,在峰值信噪比(PSNR)上分别提高了34.80%和36.15%。可见,所提方法可有效防御人脸伪造,同时提升对抗图像的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伪造 主动防御 注意力掩码 对抗样本 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传感网络主动防御安全检测方法设计
7
作者 罗奇 罗坚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5-160,共6页
光纤传感网络防御过程中存在检测漏洞,存在无法准确地检测和识别某些攻击行为或异常事件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光纤传感网络主动防御安全检测方法。基于数据驱动以最优数据传输策略完成光纤传感网络内数据的采集,将所采集到的光纤传感网络... 光纤传感网络防御过程中存在检测漏洞,存在无法准确地检测和识别某些攻击行为或异常事件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光纤传感网络主动防御安全检测方法。基于数据驱动以最优数据传输策略完成光纤传感网络内数据的采集,将所采集到的光纤传感网络数据进行小波变换,通过比较小波系数和阈值判定异常数据。基于异常数据,使用博弈理论建立安全防御策略。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光纤传感网络主动防御安全检测中的检测率保持在98%以上;误报率均低于0.3%;设备异常情况的识别率保持96%以上;入侵成功率低于0.1%,可以有效进行安全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网络 主动防御策略 数据驱动 安全检测 网络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征文】“网络主动防御”专题征文通知
8
《信息网络安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数字化转型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网络攻击手段层出不穷,特别是高级持续性威胁(APT),给传统的被动防御体系带来了严峻挑战。传统的网络安全防御策略往往侧重于“... 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数字化转型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网络攻击手段层出不穷,特别是高级持续性威胁(APT),给传统的被动防御体系带来了严峻挑战。传统的网络安全防御策略往往侧重于“事后补救”,即在安全事件发生后,通过日志分析、病毒查杀等手段进行应急响应。然而,这种模式在应对高度隐蔽、持续性强、影响面广的现代网络攻击时显得力不从心。一方面,攻击者往往利用系统漏洞或未知威胁进行潜入,直到造成严重后果才被发现;另一方面,即便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置攻击,但损失已经产生,且难以追溯攻击源头和追究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志分析 主动防御 病毒查杀 系统漏洞 安全防御策略 网络攻击 应急响应 安全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安全主动防御技术:策略、方法和挑战 被引量:1
9
作者 扈红超 隋嘉祺 +1 位作者 张帅 仝玉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819-831,共13页
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安全形势变得日益严峻。然而,传统防御手段(如病毒查杀、漏洞扫描、入侵检测、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等)已无法有效抵御日益多样化的网络攻击,网络空间的防御与攻击之间出... 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安全形势变得日益严峻。然而,传统防御手段(如病毒查杀、漏洞扫描、入侵检测、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等)已无法有效抵御日益多样化的网络攻击,网络空间的防御与攻击之间出现了明显的不对称。为了扭转这种“易攻难守”的被动局面,学术界积极推动研发主动防御技术。其中,移动目标防御、欺骗防御和拟态防御3种技术发展迅速并日趋成熟。然而,目前很少有相关文献系统地归纳3种主流主动防御技术,也没有对3种技术进行横向对比和优劣分析。为了弥补这一空缺,对3种主动防御技术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调查。首先,分别介绍了3种主动防御技术的概念、策略和方法,并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分类。然后,对3种主动防御技术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它们之间的异同和优劣,并探讨如何将它们相互结合和补充,以增强主动防御技术的防护性能。最后,对3种主动防御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防御 动态防御 移动目标防御 欺骗防御 拟态防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体对抗中的主动防御鲁棒最优预测制导律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维义 何凡 +1 位作者 李逸源 董海迪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5-654,共10页
考虑防御导弹和我方目标控制系统内部扰动和未准确建模动态特性等因素造成的不确定性影响,设计了鲁棒最优预测制导律(robust optimal predictive guidance law,ROPGL)和鲁棒协同最优预测制导律(robust cooperative optimal predictive g... 考虑防御导弹和我方目标控制系统内部扰动和未准确建模动态特性等因素造成的不确定性影响,设计了鲁棒最优预测制导律(robust optimal predictive guidance law,ROPGL)和鲁棒协同最优预测制导律(robust cooperative optimal predictive guidance law,RCOPGL)拦截来袭寻的导弹.首先,通过对非线性运动学方程线性化和降阶得到简化后的标称系统的状态方程;其次,考虑控制系统的不确定性,建立鲁棒制导问题的模型;再次,基于动态规划方法得到最优制导问题的制导指令关系式,并利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证明了最优制导问题的制导指令能够使鲁棒制导问题稳定;然后,引入界值函数得到线性二次型最优制导问题,通过求解黎卡提矩阵微分方程得到制导指令;最后,对设计的制导律的性能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制导律,设计的制导律能够抑制不确定性的影响,实现防御导弹对寻的导弹的拦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制导 预测制导 鲁棒性 不确定性 主动防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人脸属性编辑的三阶段对抗扰动生成主动防御算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北京 张海涛 李玉茹 《计算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7-689,共13页
针对恶意人脸属性编辑行为,基于取证的被动防御技术只能对篡改行为进行取证并不能防止其产生,从而难以消除恶意篡改行为已经造成的损失.因此,主动防御技术应运而生,其可以破坏属性编辑的输出从而避免人脸被篡改使用.然而,现有两阶段训... 针对恶意人脸属性编辑行为,基于取证的被动防御技术只能对篡改行为进行取证并不能防止其产生,从而难以消除恶意篡改行为已经造成的损失.因此,主动防御技术应运而生,其可以破坏属性编辑的输出从而避免人脸被篡改使用.然而,现有两阶段训练人脸篡改主动防御框架存在迁移性和扰动鲁棒性不足的问题,为此本文通过优化两阶段训练架构及损失函数和引入一个辅助分类器,提出一种三阶段对抗扰动主动防御框架.本文首先修改两阶段训练架构中的代理目标模型并基于此设计了训练扰动生成器的属性编辑损失,以提升代理模型的重建性能和属性约束能力,从而减少对代理模型的过拟合;其次,在训练阶段引入辅助分类器对代理模型提取的编码后特征进行源属性分类并基于此设计训练扰动生成器的辅助分类器损失,从而将原本的两阶段交替训练改为代理目标模型、辅助分类器和扰动生成器的三阶段交替训练,期望通过对抗攻击辅助分类器以促进对篡改模型的主动防御;最后,在扰动生成器的训练中,引入攻击层以促进对抗扰动对滤波和JPEG压缩的鲁棒性.实验结果验证,本文提出的框架能够比现有框架更好地将主动防御从白盒的代理目标模型迁移到黑盒的属性编辑模型,黑盒性能提升16.17%,且生成的对抗扰动较基线算法具有更强的鲁棒性,针对JPEG压缩的性能(PSNR)提升13.91%,针对高斯滤波提升17.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属性编辑 主动防御 对抗攻击 辅助分类器 交替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监督学习PBS-Net和通道提纯的信息隐藏主动防御方法
12
作者 马媛媛 赵颖澳 +2 位作者 徐富永 张倩倩 辛现伟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822-3828,共7页
信息隐藏主动防御技术作为信息隐藏的对立面,能够阻断非法隐蔽通信的传输。然而,现有的主动防御方法过度依赖载体-载密图像对,无法对未知载密图像主动防御,使其防御的误码率在实际社交网络中降低。针对上述问题,为了在通信双方毫无察觉... 信息隐藏主动防御技术作为信息隐藏的对立面,能够阻断非法隐蔽通信的传输。然而,现有的主动防御方法过度依赖载体-载密图像对,无法对未知载密图像主动防御,使其防御的误码率在实际社交网络中降低。针对上述问题,为了在通信双方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彻底阻断秘密信息的传输,提出一种自监督学习盲点网络和通道提纯的主动防御方法。首先,通过像素混洗采样策略降低载密图像中像素之间的空间相关性,将学习方式从监督学习改进为自监督学习;其次,中心掩码卷积和空洞卷积残差块用于消除载密图像中的秘密信息;最后,设计通道提纯模块改善图像纹理细节。该方法无须任何信息隐藏方案的先验知识以及人工操作,使得在主机接收到可疑图像之前消除秘密信息,阻断社交网络中的隐蔽通信。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高秘密信息破坏效果和高图像质量,能够达到100%的防御成功率,阻断社交网络中的隐蔽通信。同时,在不同负载率的数据集下,该方法与SC-Net和AO-Net进行对比,在秘密信息消除方面各提升14.14%和2.91%,在图像质量方面各提升9.14%和43.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隐写分析 主动防御 自监督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压器绝缘故障发展规律及主动防御技术
13
作者 江长明 郝震 +3 位作者 唐云鹏 田洪迅 刘光伟 黄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338-4348,共11页
近年来变压器爆炸燃烧事故时有发生,而现有变压器差动保护等主保护均在绝缘击穿后被动防御,无法对变压器爆炸燃烧进行主动防御;放电信号可快速反映故障,但易受干扰,难以应用。针对这一问题,在变压器在线监测技术和继电保护技术的基础上... 近年来变压器爆炸燃烧事故时有发生,而现有变压器差动保护等主保护均在绝缘击穿后被动防御,无法对变压器爆炸燃烧进行主动防御;放电信号可快速反映故障,但易受干扰,难以应用。针对这一问题,在变压器在线监测技术和继电保护技术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变压器放电信号、在变压器绝缘击穿前保护跳闸的主动防御技术,提出了在高能量放电阶段进行跳闸的保护原理。进行了500 kV真型变压器放电试验、实验室等效模型放电试验及放电仿真研究,获得了以放电信号表征的变压器放电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变压器主动防御技术体系,建立了“三信号、三参数、七模块”的主动防御策略,研制了主动防御装置,提出了主动防御装置阈值设置方法,并开展了系列试验检测和挂网运行。目前,挂网运行的17套装置均运行正常,验证了主动防御技术的正确性和主动防御装置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爆炸燃烧 主动防御技术 真型变压器试验 放电过程 主动防御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提升电力系统韧性的新型主动防御策略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焕青 刘春明 +2 位作者 赵宇龙 赵家成 付晴玉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12-2021,I0059,I0060,共12页
韧性描述了电力系统抵抗并从极端事件中快速恢复的能力,采取主动防御的调度策略可有效提高系统韧性,然而传统模型求解速度慢、无法在线应用,且调度过程中易产生不必要的切负荷,因此基于滚动优化思路提出了一种新的主动防御调度策略,在... 韧性描述了电力系统抵抗并从极端事件中快速恢复的能力,采取主动防御的调度策略可有效提高系统韧性,然而传统模型求解速度慢、无法在线应用,且调度过程中易产生不必要的切负荷,因此基于滚动优化思路提出了一种新的主动防御调度策略,在提升韧性的同时降低了求解时间并且扩大了安全裕度。首先,将极端事件下系统状态的不确定性转移建模成马尔可夫状态转移模型;其次,基于马尔可夫决策过程建立了考虑过载风险的主动防御模型,采用滚动优化的思想对其进行求解;最后,采用基于马尔可夫蒙特卡洛的韧性评估方法在IEEE24节点模型上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比传统模型缩短了76%的求解时间、降低了15.6%的失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事件 电力系统韧性 主动防御 马尔可夫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探测信息可观测性的主动防御滑模协同突防制导律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昌平 方峰 +2 位作者 王振亚 彭冬亮 谢俊伟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58,共8页
针对敌方来袭拦截弹制导策略未知的主动防御协同突防场景,考虑目标弹-防御弹单向和双向协同配合模式,采用滑模控制方法提出了兼顾拦截弹探测信息可观测性和防御弹反拦截精度的协同突防制导律。构建了融合空间探测构型需求和拦截成功必... 针对敌方来袭拦截弹制导策略未知的主动防御协同突防场景,考虑目标弹-防御弹单向和双向协同配合模式,采用滑模控制方法提出了兼顾拦截弹探测信息可观测性和防御弹反拦截精度的协同突防制导律。构建了融合空间探测构型需求和拦截成功必要条件的滑模面,分别应用双幂次趋近律和带状态反馈的指数型趋近律,推导了目标弹-防御弹的单/双向协同制导律。相较于单向协同,双向协同通过引入加速度代价函数,应用最优化方法优化了协同突防制导律,目标弹通过协作机动帮助防御弹降低打击来袭拦截弹的过载需求。仿真结果表明,协同滑模突防制导律可确保目标弹和防御弹达到期望的空间探测构型,并能够精准地打击来袭拦截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防御 协同制导 滑模控制 可观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扰动补偿的机弹协同LOS主动防御制导律
16
作者 王捷 刘俊辉 +2 位作者 陈昊 赵琦 刘维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4-103,共10页
随着无人技术和军事科技发展,无人近距空战引起了世界军事强国的广泛关注。面临高速大机动能力来袭导弹的威胁,传统的抛洒箔条或释放热焰弹等被动防御措施无法确保目标飞行器安全逃逸,通过发射拦截弹协同目标飞行器机动实施的主动防御... 随着无人技术和军事科技发展,无人近距空战引起了世界军事强国的广泛关注。面临高速大机动能力来袭导弹的威胁,传统的抛洒箔条或释放热焰弹等被动防御措施无法确保目标飞行器安全逃逸,通过发射拦截弹协同目标飞行器机动实施的主动防御是一种可行的方法。由于来袭导弹机动能力较强且加速度信息未知,是目标飞行器-拦截弹制导律协同设计的难点。提出一种基于扰动补偿的LOS主动防御拦截制导律,通过设计一种非线性扰动观测器来估计来袭弹产生的机动的影响,并在机弹协同LOS主动防御制导律设计中补偿。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拦截具有未知机动能力的来袭导弹,为研究三体攻防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弹协同 LOS制导 扰动观测器 主动防御 三体博弈 制导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T攻击下的无线通信网络最优主动防御决策模型 被引量:1
17
作者 孟勐 王丹妮 +1 位作者 吕军 张福良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55,共9页
最优主动防御决策可以保障无线通信网络的安全稳定性,为了提高无线通信网络的防御效果,提出了APT攻击下的无线通信网络最优主动防御决策模型。关联无线通信网络日志,构建APT攻击对象集合,通过反馈相容系数计算APT攻击事件的绝对相容度,... 最优主动防御决策可以保障无线通信网络的安全稳定性,为了提高无线通信网络的防御效果,提出了APT攻击下的无线通信网络最优主动防御决策模型。关联无线通信网络日志,构建APT攻击对象集合,通过反馈相容系数计算APT攻击事件的绝对相容度,并预测APT攻击行为。基于APT攻击源对无线通信网络攻击的信道带宽,获取无线通信网络受到APT攻击的位置,利用无线通信网络节点的权值系数,提取无线通信网络的APT攻击特征。利用攻防图,计算得到APT攻击对无线通信网络的损害程度,通过定义无线通信网络的安全状态,构建了无线通信网络最优主动防御决策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在防御无线通信网络的APT攻击时,可以将攻击数据包拒包率和吞吐量分别提高到90%以上和16000 bit/s以上,并且时延较低,具有更好的防御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T攻击 主动防御 特征提取 攻击趋势 无线通信网络 决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空中平台主动防御作战轨迹预测过程的状态估计方法研究
18
作者 吕明远 吴震 乔要宾 《航空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48,共8页
从主动防御的实际作战需求入手,分析轨迹预测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及使用场景,分析空中平台主动防御作战场景相较于目前主要研究的其他飞行器轨迹预测场景的区别,针对该场景下轨迹预测对象特殊的攻击意图和运动规律提出一种基于扩展卡尔曼... 从主动防御的实际作战需求入手,分析轨迹预测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及使用场景,分析空中平台主动防御作战场景相较于目前主要研究的其他飞行器轨迹预测场景的区别,针对该场景下轨迹预测对象特殊的攻击意图和运动规律提出一种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状态估计方案。基于仿真软件模拟了攻击弹以比例导引攻击载机的过程,以满足比例导引系数不变的条件建立观测模型,采用扩展卡尔曼滤波为非线性的模型进行线性化仿真,观测到不同时刻攻击弹的运动状态,并以此进行短时间的轨迹预测。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在主动防御作战场景下能显著减小状态估计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空导弹 主动防御 三体对抗 轨迹预测 状态估计 扩展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线协同和DMPC的载机-防御弹群协同主动防御制导策略
19
作者 杨登峰 闫晓东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24-1733,共10页
在目标-攻击弹-防御弹群(target-attacker-defenders,TADs)系统中,防御弹群通过与目标(载机)异构协同、弹群间同构协同以保护载机并降低单弹脱靶的风险。针对TADs系统在二维平面下的协同主动防御模型进行了研究,采用机/弹协同和防御弹... 在目标-攻击弹-防御弹群(target-attacker-defenders,TADs)系统中,防御弹群通过与目标(载机)异构协同、弹群间同构协同以保护载机并降低单弹脱靶的风险。针对TADs系统在二维平面下的协同主动防御模型进行了研究,采用机/弹协同和防御弹群协同的两层制导策略。在机弹协同方面,防御弹领弹与载机进行异构协同,考虑载机及防御弹领弹的机动能力限制,采用协同视线制导律(cooperative line of sight guidance,CLOSG)分别得到载机和防御弹领弹的制导指令;在防御弹群协同方面,考虑单弹计算能力约束,拦截时间约束和加速度约束,设计出基于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distributed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DMPC)的算法实现弹群从弹和防御弹领弹协同同时抵达并拦截攻击弹。仿真结果表明,多防御弹协同一致拦截制导算法能够实现TADs系统中载机和防御弹群的异构协同主动防御,并实现防御弹群的一致性同时拦截,以降低单弹脱靶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主动防御 异构协同 目标-攻击弹-防御弹群系统 协同视线制导 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 一致性同时拦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征文】“网络主动防御”专题征文通知
20
《信息网络安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F0002-F0002,共1页
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数字化转型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网络攻击手段层出不穷,特别是高级持续性威胁(APT),给传统的被动防御体系带来了严峻挑战。传统的网络安全防御策略往往侧重于“... 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数字化转型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网络攻击手段层出不穷,特别是高级持续性威胁(APT),给传统的被动防御体系带来了严峻挑战。传统的网络安全防御策略往往侧重于“事后补救”,即在安全事件发生后,通过日志分析、病毒查杀等手段进行应急响应。然而,这种模式在应对高度隐蔽、持续性强、影响面广的现代网络攻击时显得力不从心。一方面,攻击者往往利用系统漏洞或未知威胁进行潜入,直到造成严重后果才被发现;另一方面,即便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置攻击,但损失已经产生,且难以追溯攻击源头和追究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防御 日志分析 病毒查杀 系统漏洞 安全防御策略 网络攻击 应急响应 安全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