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8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43
1
作者 张海泳 沈玉枝 +1 位作者 王贵芝 顼志敏 《护理研究》 2001年第3期157-158,共2页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护理 并发症 栓塞 下肢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床旁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老年心源性休克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唐昱 魏春燕 +4 位作者 葛郁芝 盛国太 余茂生 吴志勇 张繁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2-432,共1页
心源性休克是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泵功能衰竭,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可增加冠状动脉灌注、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心源性休克 疗效分析 主动脉搏术 心脏泵功能衰竭 老年 治疗 床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病人的护理 被引量:10
3
作者 孙振 韦芳 +2 位作者 曹巧兰 王瑞红 梁雨露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4年第23期10-11,共2页
对 9例心源性休克病人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治疗。结果 7例病人循环稳定 ,生命体征平稳 ,经治疗好转出院 ;1例因凝血功能障碍 ,股动脉穿刺处出血 ,被动撤机后死亡 ;1例术中出现麻醉意外、低心排死亡。提出加强术前准备 ,术后严... 对 9例心源性休克病人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治疗。结果 7例病人循环稳定 ,生命体征平稳 ,经治疗好转出院 ;1例因凝血功能障碍 ,股动脉穿刺处出血 ,被动撤机后死亡 ;1例术中出现麻醉意外、低心排死亡。提出加强术前准备 ,术后严密生命体征及凝血酶原激活时间的监测 ,做好球囊导管及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可有效促进救治的成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休克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内科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 被引量:20
4
作者 秦玉霞 《护理研究》 2005年第5期763-764,共2页
综述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的内科临床应用情况、参数的选择、并发症及护理,强调应重视反搏效果的观察,做好心电图及足背动脉监测。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临床应用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压按摩法治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术后患者便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5
作者 刘芮歆 刘培慧 吴韩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36-938,共3页
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术后长期卧床、患有糖尿病的便秘患者86例,采用抽签分组方法,抽到1号签为对照组(42例,常规护理),抽到2号签为观察组(44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 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术后长期卧床、患有糖尿病的便秘患者86例,采用抽签分组方法,抽到1号签为对照组(42例,常规护理),抽到2号签为观察组(44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指压按摩,持续2周)。比较2组护理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痊愈率、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认为,指压按摩法治疗IABP术后患者便秘疗效显著,与常规护理比较,可以尽早改善便秘症状,减少灌肠、人工协助排便及腹痛发生风险,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长期卧床 糖尿病 便秘 指压按摩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的护理 被引量:6
6
作者 赵萍 曹艳杰 马文帅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15期51-52,共2页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伴心源性休克是AMI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对AMI合并心源性休克、左室功能减退患者的疗效已得到了广泛的肯定。它可有效提高冠状...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伴心源性休克是AMI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对AMI合并心源性休克、左室功能减退患者的疗效已得到了广泛的肯定。它可有效提高冠状动脉的灌注,增加心肌血供和减少耗氧量,改善心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心源性休克 高龄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时高危患者常规主动脉球囊反搏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7
作者 陈军 杨希立 +2 位作者 周昭仑 李健民 谭海斌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927-1928,1931,共3页
目的评价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术时常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41例高危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介入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的患者,为治疗组(A组),将同期行急诊介入治疗但没有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目的评价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术时常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41例高危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介入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的患者,为治疗组(A组),将同期行急诊介入治疗但没有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的高危心肌梗死患者配对入选38例设为对照组(B组)。比较两组术后30d内左室功能改善情况以及心肌缺血事件和心脏主要不良事件等的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术后30d内左室功能较B组明显改善(P<0.05),心肌缺血事件的发生率A组较B组少(P<0.05),两组在死亡率、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和再次血运重建率等方面差别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做紧急介入治疗术前常规进行IABP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左室功能和心脏主要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但这一结果仍需大规模临床试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左室功能 心脏主要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及多巴胺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功能衰竭行介入治疗的辅助疗效 被引量:7
8
作者 刘怀昌 梁健球 严俊儒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5年第2期95-97,100,共4页
目的前瞻性对比研究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和多巴胺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泵功能衰竭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辅助疗效。方法收集AMI合并泵功能衰竭患者57例,按先后顺序分成IABP组(26例)和多巴胺组(31例)。采用Swan-Ganz漂浮导... 目的前瞻性对比研究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和多巴胺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泵功能衰竭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辅助疗效。方法收集AMI合并泵功能衰竭患者57例,按先后顺序分成IABP组(26例)和多巴胺组(31例)。采用Swan-Ganz漂浮导管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常规行(PCI),超声观察3月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IABP和多巴胺两组治疗后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毛细血管嵌压(PCW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动脉收缩压(SBP)、心脏指数(CI)较治疗前明显上升,有显著性差异,同时,治疗后在MPAP和PCWP下降幅度和SBP及CI上升幅度方面,IABP优于多巴胺,也有差异显著性;比较治疗后即刻成功率及3个月后LVEF,IABP明显高于多巴胺(分别为85%∶71%和55%±14%∶42%±18%,P<0.05),死亡率、住院时间和稳定血流动力学所需要时间IABP明显低于多巴胺分别为15%∶19%和(17±6.2)d:(23±8.9)d和(4.5±3.2)d:(6.5±3.8)d,所有P<0.05。两组共有10例死于泵衰竭、上消化道出血、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IABP和多巴胺皆可作为AMI合并泵功能衰竭行PCI术围手术期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IABP较多巴胺疗效更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泵功能衰竭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多巴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冠脉介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成碧 顾俊 +8 位作者 胡伟 肖红兵 冯小弟 余强 金贤 尹桂芝 陈诚军 陈跃光 张大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0期697-699,共3页
目的分析和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03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收集在IABP支持下行冠脉介入治疗的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36例,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IABP的治疗效果... 目的分析和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03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收集在IABP支持下行冠脉介入治疗的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36例,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IABP的治疗效果。结果应用IABP治疗合并心源性休克的AMI患者可使患者的心率、血压趋于稳定,即刻病情改善率为50%。30d、3个月的病死率分别为41.7%,47.2%。结论应用IABP支持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冠脉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球囊反搏对再灌注不良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钠素和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冯春光 杨向军 +3 位作者 付强 王彦炯 曹秋玫 阮红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评价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对急性前壁ST段抬高(再灌注不良)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对血浆脑钠素(BNP)、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的影响。方法再灌注不良心肌梗死患者40例,在最优药物治疗基础上... 目的评价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对急性前壁ST段抬高(再灌注不良)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对血浆脑钠素(BNP)、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的影响。方法再灌注不良心肌梗死患者40例,在最优药物治疗基础上按是否应用IABP分为A组(IABP植入组,20例)、B组(对照组,20例)。免疫化学发光法测患者入院后1、7、90 d血浆BNP浓度,超声心动图测入院后1、7d以及90d LVEDD、LVEF值。结果入院后1 d两组BNP和LVEDD、LVEF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7 d、90 d A组BNP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92±153)pg/ml vs.(805±151)pg/ml,P<0.05;(587±191)pg/ml vs.(722±174)pg/ml,P<0.05〕。入院后7d A组、B组LVEDD值和LVEF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90 d,A组LVEDD值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5±2)mm vs.(58±3)mm,P<0.05〕,LVE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最优药物治疗基础上,IABP能进一步降低再灌注不良的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BNP值,改善心功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脑钠肽 左室舒张末期直径 左室射血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气囊反搏术支持下对急性心肌梗塞并发泵功能衰竭患者的直接介入治疗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斌 李淑梅 +2 位作者 尚士芹 刘永生 鲁硕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75-777,共3页
目的 :探讨主动脉气囊反搏术 (IABP)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CI)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并发泵功能衰竭患者围手术期中应用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30例 AMI并发泵功能衰竭患者 (平均年龄6 3.5岁 )行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15... 目的 :探讨主动脉气囊反搏术 (IABP)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CI)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并发泵功能衰竭患者围手术期中应用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30例 AMI并发泵功能衰竭患者 (平均年龄6 3.5岁 )行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15例行股动脉 IABP支持 ,对照组 15例未行股动脉 IABP支持 ,两组间左室射血分数 (L VEF)、左室收缩末容积 (L VESV)左室舒张末容积 (L VEDV)无统计学意义 ,采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结合彩色室壁运动技术评价 PCI术后 7d存活心肌面积 ,应用多巴酚丁胺后梗塞区运动异常的节段的积分减少≥ 1,梗塞区室壁运动积分指数减少 (IWMSI) >0 .2 2作为存活心肌的诊断标准。对 30例 AMI患者采用 Wagner心电图记分法 ,进行 QRS记分判定心肌梗塞面积。结果 :15例在 IABP支持下行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 ,存活心肌面积及 QRS记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IABP组 L VEF于 (6 7± 2 6 ) d有明显改善。结论 :IABP通过增加冠状动脉舒张期灌注和降低左心室收缩期后负荷 ,从而提高了 AMI合并泵功能衰竭患者围手术期直接冠状动脉支架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治疗 泵衰竭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体外膜肺氧合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3
12
作者 芮子傲 戴东普 +5 位作者 郭影影 庞硕 周远航 杜洋 赵晓燕 董建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597-2604,共8页
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是心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及时有效的血流动力学支持是挽救这类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之一,研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联合体外膜肺氧合(ECMO)对这类患者的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探讨IABP联... 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是心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及时有效的血流动力学支持是挽救这类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之一,研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联合体外膜肺氧合(ECMO)对这类患者的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探讨IABP联合ECMO对AMI合并CS患者的疗效,AMI合并CS患者需要ECMO支持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20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冠心病监护病房(CCU病房)住院的应用IABP救治的AMI合并CS患者9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应用ECMO分为IABP组(n=65)及IABP+ECMO组(n=26)。收集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患者出院12个月生存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应用ECMO的影响因素。结果IABP组IABP后心搏骤停比例、24 h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水平、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气管插管应用比例、肺部感染比例、下肢缺血比例、急性肾损伤比例、消化道出血比例、出院后12个月生存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应用比例低于IABP+ECMO组(P<0.05),CCU住院时间短于IABP+ECMO组(P<0.05),年龄高于IABP+ECMO组(P<0.05)。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时间和组别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和组别对乳酸、pH值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对收缩压、舒张压、乳酸、pH值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对心率主效应不显著(P>0.05);组别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乳酸、pH值主效应不显著(P>0.05)。其中两组治疗后24 h、72 h收缩压、pH值均高于上机前,乳酸水平低于上机前;两组治疗后72 h收缩压、pH值高于治疗后24 h,乳酸水平低于治疗后24 h(P<0.05)。IABP组治疗后24 h、72 h舒张压均高于上机前(P<0.05)。IABP+ECMO组治疗后72 h收缩压高于IABP组(P<0.05);IABP+ECMO组治疗后24 h的乳酸水平低于IABP组,pH值高于IABP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治疗后24 h VIS、IABP后心搏骤停是AMI合并CS且应用IABP患者需要ECMO支持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IABP联合ECMO能改善AMI合并CS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患者1年生存率,年龄、24 h VIS、IABP后心搏骤停是AMI合并CS且应用IABP的患者需要ECMO支持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休克 心源性 心血管疾病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体外膜肺氧合 血管活性药物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手术方式对IABP应用的影响
13
作者 王升声 万峰 +3 位作者 江龙 廖忠凯 刘晓飞 高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1999年第3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手术方式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的影响。方法;冠心病手术176例,27例为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的手术。在149例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的手术中,单纯冠状动脉搭桥(coronary ... 目的:探讨冠心病手术方式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的影响。方法;冠心病手术176例,27例为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的手术。在149例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的手术中,单纯冠状动脉搭桥(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35例,CABG+激光心肌血管重建(Transmyocardial Laser Revascularization,TMLR)联合手术114例,其中29例加做室壁瘤切除、室间隔穿孔修补、瓣膜置换手术,9例于术中安置临时心外膜起搏器。结果:149例体外循环下的手术中共置入IABP23例,其中120例常规手术组中应用IABP15例,29例有附加手术组中应用IABP8例,而27例非体外循环下的手术中无IABP的应用。结论:(1)应用LABP数量在常规手术组与术中加做室壁瘤切除、瓣膜置换术或成型术、室间隔穿孔修补术(p<0.05),安置临时心外膜起搏器(P<0.01),组比较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2)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无论与何种冠心病手术联合应用,无论激光打孔数量多少,都没有增加IABP的应用;(3)未发现冠脉搭桥数量与IABP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冠状动脉搭桥术 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 体外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