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复合非线性反馈-自适应积分滑模的飞机主动侧杆随动控制
1
作者 邢皓斌 吴阳明 +3 位作者 郑凯 王晓丽 欧阳权 王志胜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主动侧杆是飞机飞行姿态调节的关键操纵装置。在飞机自动驾驶模式下,主动侧杆随动功能通过实时跟踪飞机的控制指令,增强飞行员对飞行状态的感知,从而有效提升飞行安全性。然而,系统中的未知干扰力矩会导致主动侧杆随动跟踪精度下降。为... 主动侧杆是飞机飞行姿态调节的关键操纵装置。在飞机自动驾驶模式下,主动侧杆随动功能通过实时跟踪飞机的控制指令,增强飞行员对飞行状态的感知,从而有效提升飞行安全性。然而,系统中的未知干扰力矩会导致主动侧杆随动跟踪精度下降。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文中设计了一种基于复合非线性反馈-自适应积分滑模的主动侧杆随动控制方法,在复合非线性反馈控制算法基础上加入积分滑模控制算法。其中,复合非线性反馈控制能有效改善系统的稳态性,自适应积分滑模控制能有效抑制系统未知干扰。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改进飞机主动侧杆随动控制算法与传统复合非线性反馈控制算法相比,调节时间减小约41%,稳态误差减少了约93.6%。此外,在加入常值扭矩扰动下与传统PID算法相比,改进后的随动控制算法调节时间减少了约79%。改进后的主动侧杆随动控制算法显著提升了系统的控制精度和响应性能,并且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侧 随动控制 复合非线性反馈 自适应积分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QG/LTR的重型半挂车主动侧倾控制仿真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朱天军 宗长富 +2 位作者 郑宏宇 田承伟 黄朝胜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76-479,共4页
针对重型半挂车的侧倾稳定性问题,建立了八自由度的车辆模型,并以LQR主动侧倾控制方法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回路传输恢复技术(Loop Transfer Recovery:LTR)的LQG主动侧倾控制算法。设计各个车速下LQG/LTR局部状态反馈控制器,并进行了... 针对重型半挂车的侧倾稳定性问题,建立了八自由度的车辆模型,并以LQR主动侧倾控制方法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回路传输恢复技术(Loop Transfer Recovery:LTR)的LQG主动侧倾控制算法。设计各个车速下LQG/LTR局部状态反馈控制器,并进行了阶跃转向工况下车辆的仿真。仿真结果表明:LQG/LTR主动侧倾控制算法有效提高了重型半挂车的侧倾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半挂车 车辆模型 倾稳定性 主动侧倾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动悬架的车辆主动侧倾控制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姚嘉凌 王蒙 +2 位作者 李智宏 任杉 孙宁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34-539,共6页
汽车侧倾控制通常被动地以减小侧倾角为目标,在转弯中这种控制对提高操纵稳定性、车速、防止侧翻的效能有限。提出一种在转弯时基于主动悬架控制汽车向转弯方向侧倾的控制方法,建立包含2自由度转向模型和4自由度侧倾模型的6自由度车辆模... 汽车侧倾控制通常被动地以减小侧倾角为目标,在转弯中这种控制对提高操纵稳定性、车速、防止侧翻的效能有限。提出一种在转弯时基于主动悬架控制汽车向转弯方向侧倾的控制方法,建立包含2自由度转向模型和4自由度侧倾模型的6自由度车辆模型,通过动力学分析确立期望侧倾角,建立使稳态侧倾角误差为零的主动侧倾滑模控制。仿真计算证实了该控制方法可使乘员感知的侧向加速度和横向载荷转移率大大减小,有效提高了转弯时的操纵稳定性、平顺性、通行速度,大大减小侧翻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侧 主动悬架 滑模控制 感知向加速度 横向载荷转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侧倾车辆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6
4
作者 刘平义 柯呈鹏 +3 位作者 高偌霖 李海涛 魏文军 王亚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52-1557,1584,共7页
针对目前城市中存在的车辆交通拥堵、停车困难、污染排放大等问题,本文中提出一种适用于城市交通的窄型车辆侧倾方法,实时获取车辆行驶时转向盘转角信息与车速信息,计算车辆在保持稳定情况下所需侧倾角度,并在转向同时进行侧倾工作,可... 针对目前城市中存在的车辆交通拥堵、停车困难、污染排放大等问题,本文中提出一种适用于城市交通的窄型车辆侧倾方法,实时获取车辆行驶时转向盘转角信息与车速信息,计算车辆在保持稳定情况下所需侧倾角度,并在转向同时进行侧倾工作,可避免转向行驶过程中的车辆侧翻。本文中设计了一种采用新型侧倾机构的主动侧倾车辆,分析了车辆侧倾角度参数与侧倾执行策略,可通过该侧倾机构实现主动侧倾,并利用样机在户外道路上进行S形轨迹与O形轨迹转向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主动侧倾样机在转向过程中横向加速度能减少95%,有效防止了车辆转向时由于离心力而产生的侧翻危险,验证了主动侧倾方法以及主动侧倾机构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窄型车辆 主动侧 直接倾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WS车辆μ综合鲁棒主动侧倾操纵性能控制 被引量:7
5
作者 殷国栋 陈南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84-388,共5页
为提高车辆的抗侧倾性能及降低高速下的侧翻危险性,应用μ综合鲁棒控制理论,针对四轮转向车辆,以横摆角速度跟踪和侧倾角速度反馈为控制逻辑,合理选择加权函数,设计鲁棒控制器和最优控制器抑制车辆侧倾.经仿真比较,设计的μ综合鲁棒控... 为提高车辆的抗侧倾性能及降低高速下的侧翻危险性,应用μ综合鲁棒控制理论,针对四轮转向车辆,以横摆角速度跟踪和侧倾角速度反馈为控制逻辑,合理选择加权函数,设计鲁棒控制器和最优控制器抑制车辆侧倾.经仿真比较,设计的μ综合鲁棒控制器更具有良好操纵性能鲁棒性和稳定鲁棒性,对于轮胎侧偏刚度等引起的侧向干扰具有很好的抑制性能,实现传统四轮转向难以实现的主动侧倾操纵控制和跟踪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轮转向 Μ综合控制 主动侧 操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异性砂土主动侧土压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4
6
作者 宋飞 张建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29-1034,共6页
土压力是土力学和岩土工程领域的基本研究课题之一。由于碾压作用墙后填土具有不同程度的各向异性,并且通常处于主动与被动状态之间的非极限状态。经典的朗肯和库仑土压力理论没有考虑填土各向异性的力学性质及挡墙位移效应对于土压力... 土压力是土力学和岩土工程领域的基本研究课题之一。由于碾压作用墙后填土具有不同程度的各向异性,并且通常处于主动与被动状态之间的非极限状态。经典的朗肯和库仑土压力理论没有考虑填土各向异性的力学性质及挡墙位移效应对于土压力的影响。基于各向异性砂土的等应变增量比系列试验结果建立了土压力系数与与用应变增量比表述的应变约束条件之间所具有的惟一性关系,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平动位移模式下各向异性砂土的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并通过土压力离心模型试验结果对其计算方法进行了验证,初步表明了其有效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压力 各向异性 等应变增量比试验 计算方法 主动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风力机风轮主动侧偏限速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常春 刘志璋 +2 位作者 高晨鸣 冯国英 包道日娜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28-1233,共6页
论述小型风力发电机风轮主动侧偏限速机构的组成,并在FAST仿真平台上对该机构的工作性能进行模拟计算,最后通过外风场实验测试风轮主动侧偏机构的工作性能。测试结果显示风轮主动侧偏限速方法可起到一定的限制风力机转速和功率的目的。
关键词 小型风力发电机 大风限速方法 风轮主动侧 FAST模拟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车辆转向稳定性的车身主动侧倾控制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晓文 徐晓美 台永鹏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23-730,共8页
车辆高速转向时,车身向弯道外侧倾斜,严重时会导致侧翻事故.针对此问题,开展了提高车辆转向稳定性的车身主动侧倾控制研究.首先建立了考虑横摆和侧倾运动的六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然后确定了车辆在转向运动时的期望侧倾角,并以此为控... 车辆高速转向时,车身向弯道外侧倾斜,严重时会导致侧翻事故.针对此问题,开展了提高车辆转向稳定性的车身主动侧倾控制研究.首先建立了考虑横摆和侧倾运动的六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然后确定了车辆在转向运动时的期望侧倾角,并以此为控制目标设计主动侧倾控制器,使车身实际侧倾角逼近期望侧倾角.在不同行驶工况下,仿真研究了车身侧倾角、乘员感知加速度和横向载荷转移率,并考察了实现主动侧倾控制所需的主动悬架功耗和由主动侧倾引起的悬架动挠度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主动侧倾控制能实现车辆转向时实际侧倾角迅速逼近期望侧倾角,且在复杂行驶工况下依然能使车辆具有良好的行驶稳定性;主动侧倾控制减小了悬架的动挠度峰值,使乘员感知侧向加速度和横向载荷转移率都能快速接近零值,且实现主动侧倾的主动悬架功耗较小,保证了车辆的经济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控制 主动侧倾控制 主动悬架 PID控制 MATLAB/SIMULIN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纳控制算法在主动侧杆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郑涛 王东辉 +1 位作者 杨光 孟凡军 《兵工自动化》 2023年第1期65-68,共4页
为解决主动侧杆系统操作平顺性的问题,对柔顺控制算法里的导纳控制算法进行分析。将柔顺控制技术运用到主动侧杆系统中,用来优化主动侧杆系统中杆力与杆位置的关系;将导纳控制算法运用到主动侧杆系统中,提高主动侧杆系统的运动柔顺性,... 为解决主动侧杆系统操作平顺性的问题,对柔顺控制算法里的导纳控制算法进行分析。将柔顺控制技术运用到主动侧杆系统中,用来优化主动侧杆系统中杆力与杆位置的关系;将导纳控制算法运用到主动侧杆系统中,提高主动侧杆系统的运动柔顺性,达到优化杆力和杆位移的目的。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提高飞行员输入推力指令的带宽,提高飞机的操纵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侧杆系统 柔顺控制技术 导纳控制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权最小二乘融合技术在主动侧杆中的应用
10
作者 郑涛 王东辉 +1 位作者 杨光 孟凡军 《兵工自动化》 2022年第11期54-57,共4页
针对主动侧杆伺服跟踪系统中角位移传感器(rotary variable differential transformer,RVDT)和旋转变压器去除噪声的问题,提出一种加权最小二乘(weighted least squares,WLS)算法。以主动侧杆系统为研究对象,在最小二乘算法、递推最小... 针对主动侧杆伺服跟踪系统中角位移传感器(rotary variable differential transformer,RVDT)和旋转变压器去除噪声的问题,提出一种加权最小二乘(weighted least squares,WLS)算法。以主动侧杆系统为研究对象,在最小二乘算法、递推最小二乘算法的基础上,对主动侧杆伺服跟踪系统进行分析,通过最小二乘算法、递推最小二乘算法、加权最小二乘算法融合算法进行仿真。通过对比3种融合算法的仿真结果,结果证明:该算法使伺服系统获得了更精确的位置信息,具备去除噪声的优越性以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侧杆伺服系统 最小二乘融合算法 递推最小二乘融合算法 加权最小二乘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体车主动侧倾极限态动力学机理研究
11
作者 徐东鑫 王国业 王亚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1-69,共9页
窄体车辆有助于解决常规乘用车的道路占用、空间浪费、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应用主动侧倾技术解决窄体车易侧翻的安全性问题。根据窄体车主动侧倾运动的特点,建立窄体车车身动力学模型,考虑主动侧倾特性及车辆侧向与纵向运动引起... 窄体车辆有助于解决常规乘用车的道路占用、空间浪费、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应用主动侧倾技术解决窄体车易侧翻的安全性问题。根据窄体车主动侧倾运动的特点,建立窄体车车身动力学模型,考虑主动侧倾特性及车辆侧向与纵向运动引起的车轮载荷变化,结合UniTire统一轮胎模型,进行主动侧倾窄体车极限态工况状态参数相平面分析,探明窄体车运动机理,获得窄体车极限态运动规律及运动特性,为提高窄体车稳定性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体车主动侧 极限态 动力学机理 相平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侧倾的半主动悬架与电子稳定控制系统集成控制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亮修 杨家颖 吴光强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2-410,共9页
建立四自由度半车模型,利用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设计以磁流变减振器为执行机构的主动抗侧倾控制策略,研究质心侧偏角相平面稳定边界,设计电子稳定控制(ESC)系统的控制算法.在研究侧翻指标基础上,设计磁流变半主动悬架与ESC的主动防侧翻... 建立四自由度半车模型,利用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设计以磁流变减振器为执行机构的主动抗侧倾控制策略,研究质心侧偏角相平面稳定边界,设计电子稳定控制(ESC)系统的控制算法.在研究侧翻指标基础上,设计磁流变半主动悬架与ESC的主动防侧翻集成控制算法.通过紧急双移线工况和鱼钩工况对提出的控制策略进行仿真验证,结果显示集成控制策略能够提升操纵稳定性,并有效降低车辆侧倾角,从而降低侧翻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悬架 电子稳定控制(ESC) 主动倾控制 集成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主动防侧倾系统建模与试验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康 潘毅 赵萍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2701-2706,2731,共7页
为提高汽车行驶稳定性,建立了汽车主动防侧倾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建立汽车主动防侧倾稳定杆模型,设计了PID侧倾稳定控制器。在CarSim软件中建立了汽车动力学模型,实现了该汽车主动防侧倾系统的MATLAB/Simulink... 为提高汽车行驶稳定性,建立了汽车主动防侧倾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建立汽车主动防侧倾稳定杆模型,设计了PID侧倾稳定控制器。在CarSim软件中建立了汽车动力学模型,实现了该汽车主动防侧倾系统的MATLAB/Simulink和CarSim的联合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横向稳定杆相比,汽车主动防侧倾系统能够明显减小车辆车身的倾角。最后通过实车试验对仿真结果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证明了汽车主动防侧倾系统能有效提高车辆行驶稳定性和安全性,改善乘坐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 稳定杆 向稳定性 联合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路面不平输入的车辆侧倾状态估计及主动控制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亮修 周静 +1 位作者 成强 吴光强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3-141,154,共10页
为了低成本且高精度地估计车辆侧倾状态,研究考虑路面不平输入的车辆侧倾状态估计及主动防侧倾控制方法。建立三自由度侧向动力学模型,利用Kalman滤波算法设计基于侧向动力学的车辆侧倾状态估计算法。为了估计由路面不平引起的侧倾状态... 为了低成本且高精度地估计车辆侧倾状态,研究考虑路面不平输入的车辆侧倾状态估计及主动防侧倾控制方法。建立三自由度侧向动力学模型,利用Kalman滤波算法设计基于侧向动力学的车辆侧倾状态估计算法。为了估计由路面不平引起的侧倾状态,建立七自由度垂向动力学模型,利用可测的车身垂向加速度信号设计基于垂向动力学的车辆侧倾状态估计算法。在此基础上,利用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来决策车辆所期望的附加防侧倾力矩,通过阻尼可调减振器的阻尼力实现车辆主动防侧倾控制。仿真结果表明,基于侧向动力学的侧倾状态估计算法只对转向输入引起的侧倾具有较好地估计效果,而基于垂向动力学的估计算法能够有效地估计由转向输入和路面不平输入引起的侧倾状态,并且利用阻尼可调减振器能够有效地实现车辆侧倾状态的主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不平输入 倾估计 卡尔曼滤波 阻尼可调减振器 主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半挂汽车主动防侧倾控制方法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鄂川 谢川人 +2 位作者 王江 陈瑞楠 欧健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20年第1期61-70,共10页
提出了一种半挂汽车主动防侧倾控制方法。搭建了一个七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和一个三自由度参考模型;用无迹Kalman滤波的方法,来估计车辆的横向载荷转移率;确定优化目标,运用模型预测控制(MPC)理论进行最优化求解,得到各车轴的主动防侧倾力... 提出了一种半挂汽车主动防侧倾控制方法。搭建了一个七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和一个三自由度参考模型;用无迹Kalman滤波的方法,来估计车辆的横向载荷转移率;确定优化目标,运用模型预测控制(MPC)理论进行最优化求解,得到各车轴的主动防侧倾力矩;在Simulink/Trucksim联合仿真环境中,进行仿真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在本文的MPC控制器和PID控制器作用下,半挂汽车各状态量皆收敛,且横向载荷转移率保持在0.7以内;相比于PID控制,MPC控制所需的防侧倾力矩更小更均衡,各状态量变化也更加平稳。因此,本MPC控制器在提升半挂汽车侧倾稳定性的同时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挂汽车 主动倾控制 模型预测控制(MPC)理论 倾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胎汽车方向失稳及侧倾稳定性建模仿真
16
作者 张彦会 曹强荣 +1 位作者 崔传真 张群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39,44,共5页
为了更好的控制汽车爆胎后方向稳定性,降低高速下侧翻的危险性,通过分析爆胎后车轮的滚动半径变小导致汽车运动方向发生偏离;爆胎汽车重心发生转移导致每个车轮的垂向载荷发生变化而引起侧偏力的改变;及爆胎车轮与地面的附着系数增大而... 为了更好的控制汽车爆胎后方向稳定性,降低高速下侧翻的危险性,通过分析爆胎后车轮的滚动半径变小导致汽车运动方向发生偏离;爆胎汽车重心发生转移导致每个车轮的垂向载荷发生变化而引起侧偏力的改变;及爆胎车轮与地面的附着系数增大而产生的附加横摆力矩,建立爆胎汽车方向失稳及侧倾稳定性模型。相关仿真结果表明:建立的非线性模型能较准确地描述爆胎汽车的方向失稳及侧倾稳定性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爆胎 方向失稳 操纵动力学 载荷转移 主动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居民热负荷主动需求响应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分布式优化运行方法 被引量:18
17
作者 周丽红 于浩 李鹏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89-1997,共9页
主动需求侧响应(active demand response,ADR)不仅可降低综合能源系统运行和投资费用,还可应用其灵活性更多地消纳清洁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和降低碳排放。为深度挖掘居民热负荷动态特性所蕴含的灵活性ADR资源以及考虑用户隐私需要,该文通... 主动需求侧响应(active demand response,ADR)不仅可降低综合能源系统运行和投资费用,还可应用其灵活性更多地消纳清洁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和降低碳排放。为深度挖掘居民热负荷动态特性所蕴含的灵活性ADR资源以及考虑用户隐私需要,该文通过对其进行精细化建模,提出了一种可适用于多用户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分布式优化运行方法。首先,对居民热负荷ADR资源进行精细化状态空间建模;其次,以此为基础,建立考虑居民热用户ADR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模型;然后,考虑用户隐私保护需要,提出基于交替方向乘子法将系统整体大规模优化问题解耦为供给侧和需求侧子问题后实现分布式精确求解;最后,通过对含128户居民用户的典型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算例进行分析,验证了该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热负荷 主动需求响应 分布式优化运行 园区综合能源系统 交替方向乘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升动脉自主动脉弓发出变异1例
18
作者 兰志浩 王浩 刘文庆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8-178,共1页
作者在解剖一具成年男性尸体标本时,发现主动脉弓凸侧有4个分支,其中一条相对细小的分支为左侧颈升动脉(图1),现报道如下:在该例标本的主动脉弓凸侧,由右向左分别发出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颈升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左颈升动脉在左... 作者在解剖一具成年男性尸体标本时,发现主动脉弓凸侧有4个分支,其中一条相对细小的分支为左侧颈升动脉(图1),现报道如下:在该例标本的主动脉弓凸侧,由右向左分别发出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颈升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左颈升动脉在左锁骨下动脉根部稍前方偏内侧起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 主动脉弓凸 左锁骨下动脉 左颈总动脉 变异 尸体标本 动脉根部 头臂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事故备用分散转移的实现方式 被引量:1
19
作者 肖居承 何光宇 +3 位作者 张思远 谢邦鹏 赵文恺 刘锋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9-18,共10页
随着大量可再生能源并网和直流投运,导致系统惯性降低、事故备用短缺、低频风险增大。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了事故备用分散转移(DTCR)的实现方式,能够支持发电侧事故备用向用电侧分散转移。首先,给出了DTCR的系统设计和实现思路。然后,... 随着大量可再生能源并网和直流投运,导致系统惯性降低、事故备用短缺、低频风险增大。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了事故备用分散转移(DTCR)的实现方式,能够支持发电侧事故备用向用电侧分散转移。首先,给出了DTCR的系统设计和实现思路。然后,提出了一种支持DTCR的毫秒级电器级负荷频率控制方法,其核心是三阶段响应策略:瞬时保守响应(ICR)、可靠延时响应(RLR)和最优动态控制(ODC)。为了兼顾ICR的瞬时性和准确性,提出了一种考虑电器优先级和功率差异的本地侧零通信主动响应形式。为了增强ICR的试错能力,提出了保守响应量的整定公式,能够利用最少负荷资源避免频率低于危险阈值,同时最小化误动作带来的频率冲击。最后,通过修改的IEEE 39节点系统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DTCR方案有助于缓解事故备用负担和提升系统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故备用分散转移 负荷频率控制 瞬时保守响应 保守响应量整定 本地零通信主动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臂干缺如及左右颈总动脉共干1例
20
作者 魏士翔 马建军 +5 位作者 王帅 李亚 杨璐璐 李舣婷 林源 董曼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8-268,共1页
在制作l成年女性标本时,见头臂干缺如.且左右颈总动脉共干(图1),此变异较罕见.现报道如下:该例主动脉弓自右向左发出:左右颈总动脉共干支(起始外径13.58mm下同)、左锁骨下动脉(5.60mm)、右锁骨下动脉(6.94mm)。在平对... 在制作l成年女性标本时,见头臂干缺如.且左右颈总动脉共干(图1),此变异较罕见.现报道如下:该例主动脉弓自右向左发出:左右颈总动脉共干支(起始外径13.58mm下同)、左锁骨下动脉(5.60mm)、右锁骨下动脉(6.94mm)。在平对第3胸椎中份,左右颈总动脉共干支于主动脉弓凸侧发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右颈总动脉 头臂干 共干 缺如 主动脉弓凸 左锁骨下动脉 右锁骨下动脉 女性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