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成矿参数临界转换的探讨 被引量:24
1
作者 翟裕生 邓军 +2 位作者 丁式江 彭润民 王建平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01-306,共6页
在成矿过程中 ,普遍存在成矿参数的临界转换现象。在制约成矿临界转换的参数和多种形式中 ,构造动力转换可能起着根本的作用。文章以山东焦家、阜山等矿床为例 ,列举剪切带构造中的临界转换现象。又以火山爆发和地震为例 ,说明构造动力... 在成矿过程中 ,普遍存在成矿参数的临界转换现象。在制约成矿临界转换的参数和多种形式中 ,构造动力转换可能起着根本的作用。文章以山东焦家、阜山等矿床为例 ,列举剪切带构造中的临界转换现象。又以火山爆发和地震为例 ,说明构造动力体制转换诱发的突发地质事件及伴随的成矿作用。在说明构造动力转换的多重尺度后 ,重点论述了整体构造背景下的局部转换 (例如总体挤压背景下的局部拉张、总体拉张盆地中的局部封闭 )是一常见的矿源_运输_汇聚结构。在构造动力体制转换带动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作用 临界转换 构造动力体制 韧-脆性剪切带 剥离断层 矿床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Mo微合金钢中第二相临界转换尺寸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晓林 蔡庆伍 +3 位作者 孙林 李飞 崔阳 肖宝亮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219-223,共5页
使用TEM和三维原子探针(3DAP)等方法研究了Ti-Mo微合金钢在时效过程中第二相的临界转化尺寸。用显微硬度判定了等温回火时析出物强化的转变点。结果表明:Ti-Mo微合金钢在1250℃固溶0.5h后淬火并在650℃回火1h时硬度出现峰值,用3DA... 使用TEM和三维原子探针(3DAP)等方法研究了Ti-Mo微合金钢在时效过程中第二相的临界转化尺寸。用显微硬度判定了等温回火时析出物强化的转变点。结果表明:Ti-Mo微合金钢在1250℃固溶0.5h后淬火并在650℃回火1h时硬度出现峰值,用3DAP测量其等效半径约为1.3nm。根据第二相与位错交互作用的强化理论,析出相与基体的平均错配度在0.03~0.09,共格应变强化主导切过机制。在位错切过机制向绕过机制转变时,通过强化理论计算的第二相的临界转换半径为1.3nm,与3DAP测量值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原子探针 临界转换尺寸 析出强化 微合金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的临界光能转换效率 被引量:1
3
作者 毛文轶 冯霄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5-47,共3页
为了确定在能量转换上有价值的光催化分解水制氢过程,提出了临界光能转换效率的概念。临界光能转换效率就是系统产出的氢能与外界输入系统的能量相等时的光能转换效率。只有当光能转换效率超过其临界光能转换效率的时候才有可能实现系... 为了确定在能量转换上有价值的光催化分解水制氢过程,提出了临界光能转换效率的概念。临界光能转换效率就是系统产出的氢能与外界输入系统的能量相等时的光能转换效率。只有当光能转换效率超过其临界光能转换效率的时候才有可能实现系统的能量收益。对使用Na2S/Na2SO3作为牺牲剂的体系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显示在年产2万t氢气规模下,该系统的临界光能转换效率为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分解水 制氢 临界光能转换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动力体制转换与成矿作用 被引量:97
4
作者 翟裕生 吕古贤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7-102,共6页
在控制成矿过程的多种参数中 ,构造动力转换可能起着根本的作用 ,以胶东金矿床为主要实例 ,结合国内外有关问题 ,分别论述构造动力体制转换对其它成矿参数转换的制约、多重尺度的构造动力转换、构造动力体制转换所诱发的突发地质事件及... 在控制成矿过程的多种参数中 ,构造动力转换可能起着根本的作用 ,以胶东金矿床为主要实例 ,结合国内外有关问题 ,分别论述构造动力体制转换对其它成矿参数转换的制约、多重尺度的构造动力转换、构造动力体制转换所诱发的突发地质事件及伴随的成矿作用 ;详细列举剪切带构造中的临界转换现象 ,重点论述了整体构造背景下的局部转换 (例如 ,总体挤压背景下的局部拉张、总体拉张盆地中的局部封闭 )是一种常见的矿源 运输 汇聚结构。在构造动力体制转换带动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动力体制 成矿作用 构造物理化学参量 临界转换 联动转换 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界温度双低两用核不育水稻96-5-2S的开发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孟亮 刘贵权 +4 位作者 黄四齐湖南省郴州市种子公司 陈良碧 陈晓念 梁满中 周广洽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8-70,共3页
利用天然低温地下水串灌繁殖临界温度双低两用核不育水稻 96 5 2S ,当水温为 18.2~ 19.0℃时 ,结实率可达 41.85 % ,随着冷灌水温升高 ,结实率下降 ,当水温为 2 0 .7~ 2 2 .0℃时 ,结实率为 4.2 5 % ,当水温升到 2 3.0℃时 ,则结实... 利用天然低温地下水串灌繁殖临界温度双低两用核不育水稻 96 5 2S ,当水温为 18.2~ 19.0℃时 ,结实率可达 41.85 % ,随着冷灌水温升高 ,结实率下降 ,当水温为 2 0 .7~ 2 2 .0℃时 ,结实率为 4.2 5 % ,当水温升到 2 3.0℃时 ,则结实率为零 .96 5 2S与E32、马七的配组制种 ,其播始历期比培矮 6 4S长 3d ,制种产量分别比培矮 6 4S配组的高 195kg/hm2 和 2 2 5kg/h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两用核不育系 开发应用 育性转换不育临界温度 低温生理不育 临界温度 96-5-2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湖泊古生态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6
作者 羊向东 王荣 +4 位作者 董旭辉 王倩 陈旭 徐敏 张科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80-1395,共16页
湖泊古生态学是古湖沼学的一个主要分支学科,主要通过沉积记录中的各种生物化石指标分析,重建不同时空尺度的湖泊生态系统演化过程,回答生态学、全球变化和环境管理应用方面的议题.本文回顾了国内外湖泊古生态研究的发展历程,在介绍湖... 湖泊古生态学是古湖沼学的一个主要分支学科,主要通过沉积记录中的各种生物化石指标分析,重建不同时空尺度的湖泊生态系统演化过程,回答生态学、全球变化和环境管理应用方面的议题.本文回顾了国内外湖泊古生态研究的发展历程,在介绍湖泊古生态系列指标和研究基本原理基础上,着重评述了过去20 a来我国湖泊古生态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和成果,包括:(1)建立了基于多种生物和生物标记化合物指标进行古气候环境要素(温度、盐度、水体总磷等)定量重建的系列转换函数模型;(2)重点揭示了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和近百年来湖泊生态环境演变的规律,及其对自然和人为驱动的响应特征与机理;(3)利用古生态记录诊断了湖泊生态系统突变模式与早期信号特征,定量揭示了湖泊生物群落演替与生态系统弹性损失的关系.上述成果为湖泊环境管理和治理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最后对我国湖泊古生态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古生态 基本原理 古环境定量 生态环境演变 过程与机理 弹性与临界转换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丝制备纳米聚合物PNIPAAm功能纤维 被引量:3
7
作者 吴斌 冀朋超 +1 位作者 徐涛 雷华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7-99,共3页
智能材料通常指的是那些可以积极响应外部环境刺激或者可以对环境变化很敏感的材料。作为1种温敏材料,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可以在29~38℃的最低临界转换温度(LCST)范围内快速地发生可逆的结构转变,这种可逆的结构改变使聚合物从亲水... 智能材料通常指的是那些可以积极响应外部环境刺激或者可以对环境变化很敏感的材料。作为1种温敏材料,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可以在29~38℃的最低临界转换温度(LCST)范围内快速地发生可逆的结构转变,这种可逆的结构改变使聚合物从亲水变成疏水,可以广泛应用在功能性纺织业、药物的控制释放及特种纤维等领域。静电纺丝是1种简单,方便的方法,可以用来制备直径只有几十纳米到几微米的纤维材料。文章研究了静电纺丝技术来制备纳米PNIPAAm纤维的方法。研究表明:通过静电纺丝的方法,可以成功制备直径在200 nm以下的PNIPAAm纤维;同时发现即使在纤维状态下,它在LCST温度下的可逆亲疏水转变依然可以很好地展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 智能材料 PNIPAAM 最低临界转换温度 静电纺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矿床成因的基本模型 被引量:27
8
作者 翟裕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共8页
简要回顾了作者矿床学研究经历和成果,据此探讨了研究矿床成因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机理。作者将系统论与历史观相结合,把成矿系统理论扩展为"源-运-储-变-保"五阶段过程,认为"储"即成矿机理是矿床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简要回顾了作者矿床学研究经历和成果,据此探讨了研究矿床成因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机理。作者将系统论与历史观相结合,把成矿系统理论扩展为"源-运-储-变-保"五阶段过程,认为"储"即成矿机理是矿床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成矿基本机理可概括为"多因耦合,临界转换,边界成矿"。多因耦合指控成矿因素在同一时-空域中的最佳组合,是成矿的基本条件。成矿参数的临界转换是导致成矿作用发生,是成矿的决定因素。边界成矿也称"边缘成矿"或"界面成矿",是指矿床形成在地质体的边缘或两个地质体的界面,如板块边缘、盆地边缘。文中以多个实例说明广阔地质时-空边界成矿的普遍性,还提出了进一步研究成矿机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学 成矿系统 成矿机理 多因耦合 临界转换 边界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铜绿山铜铁矿床成矿机制探讨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宗保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96-305,共10页
以铜绿山铜铁矿为例,探讨了浅成岩体冷却过程中夕卡岩及夕卡岩矿床在接触带上的形成过程及其耦合条件。在铜绿山矿区,矿体主要产出于石英二长闪长玢岩与下三叠统大冶群碳酸盐岩的半岛状-岛链状残留、捕虏体接触带中,矿体与夕卡岩密切共... 以铜绿山铜铁矿为例,探讨了浅成岩体冷却过程中夕卡岩及夕卡岩矿床在接触带上的形成过程及其耦合条件。在铜绿山矿区,矿体主要产出于石英二长闪长玢岩与下三叠统大冶群碳酸盐岩的半岛状-岛链状残留、捕虏体接触带中,矿体与夕卡岩密切共生。此次工作根据大量野外观察,结合对已有资料综合研究,提出成矿空间为冷缩低压区的概念,即夕卡岩及夕卡岩矿床形成的起因是在岩浆固结后的岩石冷凝收缩过程中,在接触带上形成了一个能使流体持续汇聚和长期驻留的低压区——冷缩低压区系统。这个系统与岩浆期后热液的耦合,在超临界流体、CO2气体和临界转换作用的配合下,满足了夕卡岩型矿床成矿的需求,形成了铜绿山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缩低压区 临界流体 临界转换 夕卡岩 夕卡岩型矿床 铜绿山 湖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前沿潮滩对来沙锐减和海面上升的响应 被引量:25
10
作者 杨世伦 朱骏 李鹏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2-158,共7页
长江口前沿潮滩是上海市土地的重要来源,也是2个湿地自然保护区所在,其冲淤演变趋势与上述命运休戚相关。根据1970年代以来的地形资料,计算了河口口门地区潮滩面积在不同时期的自然增长速率;建立了潮滩面积增长速率同河流供沙条件之间... 长江口前沿潮滩是上海市土地的重要来源,也是2个湿地自然保护区所在,其冲淤演变趋势与上述命运休戚相关。根据1970年代以来的地形资料,计算了河口口门地区潮滩面积在不同时期的自然增长速率;建立了潮滩面积增长速率同河流供沙条件之间的回归关系;探讨了河流来沙锐减和海平面上升共同作用下潮滩的冲淤趋势。结果表明:(1)近30a大通站输沙率和含沙量分别下降26%和31%,而河口前沿潮滩面积增长速率下降73%;(2)潮滩冲淤转换临界输沙率Qs和含沙量C(大通站)分别为2.6×108t/a和0.25g/L左右;(3)由于三峡工程等的影响,长江的输沙率和含沙量将下降到上述临界值之下,加之海平面的加速上升,今后几十年研究区潮滩将遭受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滩 湿地 河流供沙 海平面上升 冲淤转换临界条件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同流量下水位变化特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超 李浩 柴元方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3-36,共4页
三峡工程作为全球最大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其运行对坝下游的来水来沙条件、河道形态、河道比降及河床糙率等均产生了一定影响,进而引起同流量下洪水、中水、枯水位的适应性调整。为此,以长江中游宜昌至螺山站河段为例,采用多项式拟合... 三峡工程作为全球最大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其运行对坝下游的来水来沙条件、河道形态、河道比降及河床糙率等均产生了一定影响,进而引起同流量下洪水、中水、枯水位的适应性调整。为此,以长江中游宜昌至螺山站河段为例,采用多项式拟合法,探究了长江中下游同流量下水位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运行后,同流量中水、枯水位为下降趋势,同流量洪水位为上升态势,且存在一个临界流量,等于该流量时,同流量水位不发生变化,因此同流量对应的水位存在上升、下降转换的"临界转换流量"。宜昌站的临界转换流量的上下限为35 200~46 500m3/s,枝城站为35 600~46 400m3/s;受三口分流关系调整的影响,沙市站和监利站的临界转换流量上下限较低,分别为30 000~31 600、30 000~31 000m3/s;受洞庭湖入汇的影响,螺山站临界转换流量上下限值较高,为30 000~45 800m3/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长江中下游 同流量 水位 临界转换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选育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杨远柱 唐平徕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14,共3页
作者通过总结从事水稻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选育实践 ,就光温敏核雄性不育基因来源 ,育性转换临界温度 。
关键词 水稻 光温敏核不育系 选育 核不育基因来源 育性转换临界温度 世代选择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