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切应力协同下受热过冷层流液膜的破断特性 被引量:5
1
作者 叶学民 李春曦 阎维平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61-467,共7页
针对界面切应力协同下受热过冷层流液膜流动的破断过程,建立了不同气液流向下的临界液膜厚度和最小润湿量的理论模型,分析了不同驱动力作用下,接触角、流体温度、界面切应力和壁面热流密度对液膜破断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临界液膜厚度... 针对界面切应力协同下受热过冷层流液膜流动的破断过程,建立了不同气液流向下的临界液膜厚度和最小润湿量的理论模型,分析了不同驱动力作用下,接触角、流体温度、界面切应力和壁面热流密度对液膜破断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临界液膜厚度和最小润湿量均随壁面热流密度的增加而增大;重力驱动下的接触角影响在不同热流密度下有所不同,流体温度在不同驱动力下对最小润湿量的影响截然相反;同向切应力驱动下临界液膜厚度和最小润湿量随切应力增加而减小;在重力和切应力协同驱动下,同向切应力对最小润湿量的影响与重力和切应力所起作用的相对大小有关,反向切应力使得临界液膜厚度和最小润湿量有所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冷液 破断 界面切应力 临界厚度 最小润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切应力和重力驱动下受热过冷薄膜的破断模型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叶学民 闫俊刚 +1 位作者 李春曦 阎维平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8-73,78,共7页
液膜破断过程的内在机理受流体物性、流动状态和界面边界条件的影响而有所不同。针对界面切应力和重力驱动下的受热过冷液膜性破断过程,基于控制体内的力平衡方程,建立了受热过冷液膜破断力平衡模型,模型包含了滞止压力、重力、表面张... 液膜破断过程的内在机理受流体物性、流动状态和界面边界条件的影响而有所不同。针对界面切应力和重力驱动下的受热过冷液膜性破断过程,基于控制体内的力平衡方程,建立了受热过冷液膜破断力平衡模型,模型包含了滞止压力、重力、表面张力、切应力、热毛细力和蒸汽压力的影响。在重力驱动、重力和切应力协同驱动和切应力驱动下,分别推导出层流和紊流的临界液膜厚度和最小润湿量的理论关系式,为分析受热过冷液膜的破断特征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理论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冷液 破断特性 界面切应力 临界厚度 最小润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钢1780精轧机工作辊表面氧化膜剥落分析与预防 被引量:2
3
作者 褚俊威 李欣波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44-246,250,共4页
梅钢1780热轧机组在轧制高强酸洗薄板时F2、F3机架发生轧辊氧化膜剥落问题,导致产品质量因辊系氧化皮而降级。在分析氧化膜剥落原因的基础上,找出了影响氧化膜剥落的关键因素,提出了负荷分配优化、轧辊冷却水优化、防剥落水优化、轧制... 梅钢1780热轧机组在轧制高强酸洗薄板时F2、F3机架发生轧辊氧化膜剥落问题,导致产品质量因辊系氧化皮而降级。在分析氧化膜剥落原因的基础上,找出了影响氧化膜剥落的关键因素,提出了负荷分配优化、轧辊冷却水优化、防剥落水优化、轧制润滑优化、轧制节奏控制和轧制计划优化等六个降低氧化膜厚度、提高氧化膜剥落临界厚度和保证氧化膜厚度在临界厚度以下工作的措施。在采用有效措施后,1780热轧机组月产酸洗板达到9万吨以上,废品率控制在3%之内,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 酸洗板 氧化厚度 氧化临界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表界面效应的核壳纳米线界面失配位错形核
4
作者 章的 刘又文 赵迎新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59-863,952,共5页
研究了考虑表面和界面效应的核壳纳米线材料中螺型失配位错形核的临界情况。运用复势方法获得了纳米线和薄膜区域复势函数的解析解。主要讨论了表面和界面效应对核壳纳米线中螺型失配位错形核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正(负)表面、界面效... 研究了考虑表面和界面效应的核壳纳米线材料中螺型失配位错形核的临界情况。运用复势方法获得了纳米线和薄膜区域复势函数的解析解。主要讨论了表面和界面效应对核壳纳米线中螺型失配位错形核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正(负)表面、界面效应会减小(增大)螺型失配位错形核时所需的膜厚度范围和临界剪切模量;当其他参量为某些定值时,无论膜厚度为多大,正表面、界面弹性常数都存在使螺型位错不能形核的可能;正(负)表面、界面残余应力会增大(缩小)螺型失配位错形核时所需的膜厚度范围;正(负)表面、界面效应会增大(减小)螺型失配位错形核时所需的临界膜厚度和失配应变临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型失配位错 核壳纳米线 临界膜厚度 表界面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